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两广早在19世纪就被法国完全殖民了,那么两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时间: 2022-04-22 11:02:2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如果两广早在19世纪就被法国完全殖民了,那么两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印度被完全殖民,为何大清当时没有被完全殖民?

1870年的时候,英国开始新一轮海外殖民扩张,进入到了帝国主义时期。巅峰时期的大英帝国,土地面积达到了3500万平方公里。然后呢?


然后就是大英帝国的衰落,因为殖民统治的成本太高,根本就产生不了殖民收益。英国东非公司,占领了今天的乌干达和肯尼亚,一年的统治开支是8万英镑,但是一年的殖民收益才只有3万5千英镑。你这还怎么玩?

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开拓,都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运作的。公司的首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搞政治、学成吉思汗。


英国确实占领了印度,这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主导的。但是,起初东印度公司,只想在印度的东西海岸建些贸易据点,才不想殖民整个印度。但是,当经营孟买的时候,东印度公司发现这个小地方每年的税收居然能够达到1600英镑。这可比搞贸易赚钱多了。要知道,当时的孟买还只是一个海边小镇。原来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后来到了英国手里,但英国国王看不上,于是就转给了东印度公司。


于是,英国人就开始了由贸易到征服再到收税的模式。后来,通过各种复杂手段和冷酷计算,东印度公司殖民了整个印度。但是,别以为这是什么好事。先不说殖民收益和殖民成本的问题,就说扩张怪圈的问题。为了保住印度,英国就必须拿下苏伊士运河;为了保住苏伊士运河,英国就必须拿下埃及;为了保住苏伊士运河,英国就必须拿下苏丹。而这些都是成本,而且成本极大。英国这个海洋国家开始向着大陆国家转变。

英国是怎么打败西班牙的?

西班牙是能占多少土地就占多少土地,这是典型的大陆国家做法。而英国呢?英国才不会傻傻地占那么多土地,它是以海洋为中心,力图控制据点、垄断贸易。所以,西班牙虽然土地面积大,但殖民成本也大;但英国虽然土地面积小,这是在当时,但殖民收益却大。所以,英国打西班牙,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但是,英国搞殖民扩张,实际上就是在走西班牙的老路。殖民收益越来越小,殖民成本越来越大。你这就根本没法玩。西班牙是政府主导的殖民国家,但英国是公司和社会主导的殖民经营。所以,西班牙转变起来很费劲,但英国转变起来就非常迅速。

1840年,英国的殖民触角终于延伸到了大清帝国。你这个时候,还能指望英国再走印度的老路吗?


大清是一个什么体量的国家,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四万万人口。而且,大清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国家。内部山川纵横、风俗多样,从高原到草原再到平原,各种地形、各种民风、各种文化,大清要多复杂有多复杂。这个统治难度,不知道要比印度高出多少。

所以,对于英国来说,大清成为一个所谓的半殖民地国家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大清的政治秩序必须稳定,因为这样,英国才能获得一个稳定的市场。否则,搞贸易,都不知道怎么搞。

其次,大清不能被列强肢解,沙俄占了新疆、日本占了东北、法国占了两广、德国占了山东,那英国也没法玩。因为这些列强会在自己的殖民地对英国封闭市场,这是英国人死活都不能答应的。


第三,大清也不能太穷,穷得跟非洲似的,也就只能搞奴隶贸易了,这对英国来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因为赚不到钱。所以,大清搞洋务运动、搞内政改革,英国一直非常支持。

第四,但是大清也不能太强,因为大清真得成为东亚霸主,英国就会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起码东亚这块地方,就没它啥事了。

因此,从英国的角度来说,大清最好是一个什么样子?

大清既要政治稳定又要适度繁荣,但还不能太强大。所以,这个度就真心不好把握了。关键是稳定统一还适度繁荣了,怎么可能不强大呢?这个不用担心,原因是满清的统治者根本就没有现代意识,折腾到适度繁荣都已经是极限了。后期,硬是搞出了一个八国联军进北京,大清基本上就要被列强给瓜分了。但是,即便如此,英国人也要处理帮着大清收拾残局。因为大清政府不能倒台、大清帝国也不能肢解,这些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英国有这个能力吗?

英国必须有这个能力,因为当时就是一个英国的时代。所以,沙俄搞新疆,英国不干,贷款帮着左宗棠收复新疆;日本占辽东,英国不干,死活也要让日本把肉从嘴里吐出来;沙俄搞定了整个东北,英国还不干,撺掇着日本搞日俄战争,硬是把沙俄赶出东北。然后呢?然后日本也别想赖在东北不走,东北还得是大清的。因为英国是老大,主导整个国际秩序,而日本只是英国在东亚的代理人。

但是,英国做这些,你千万不能把它当成什么好人。英国人早已经过了讲道德的传统年岁,一切都是出于理性且冷酷的计算。


大清没被完全殖民,当然有大清自己的原因。一个典型的大陆国家,你英国得组建一支多么庞大的陆军才能统治这块地方。汉满蒙回藏四万万人口,你擅长海洋攻略的英国怎么搞懂内部的统治复杂。同样还有占领印度的问题,你殖民大清了,就得保障大清的安全,那就一定要跟沙俄死磕到底。你在海洋上能死磕得过,但是你在陆地上怎么死磕?只能把自己磕死。

这些当然是大清难以被殖民的原因,但关键还是英国自己的利益算计。

这是一个海洋时代,海洋时代怎么还能玩陆地扩张的套路?那不就等于把自己玩死吗?所以,你就是打死英国,它也不会完全殖民大清。英国可能真不行,但英国更不想。

那别的国家也不想、不行吗?别的国家真不行,因为都没有这个实力。沙俄很厉害,也很有野心,但是英国不允许。所以,沙俄要完全殖民大清,也是心有余但力不足,而更关键的是英国不允许。别说完全殖民大清,就是殖民东北和新疆,英国也不允许。

因为我国的环境和印度的环境完全不一样,清朝拥有着自己独立的管理制度,别国要想控制大清王朝先得控制统治者。
这就是因为大清打下的江山非常的大,所以当时没有被完全殖民。而且当时的中国国民深受封建专制的影响。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只能说我们中华民族的韧性很强。而且当时的大清是有实力和列强誓死抗争的。虽然最后都是失败,但是也会让列强付出代价。

如何看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希望大家的回答越全面越好,谢咯,么么!!
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它经历了"康干盛世",早已由盛到衰,危机四伏了。在清王朝每况愈下的同时,英国资本主义却在殖民掠夺的腥风血雨中迅速发展,它把侵略、掠夺的魔爪伸向世界各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早已成为英国资本主义觊觎的对象。

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藉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此后,各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入侵略、掠夺中国的行列,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9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从此输入中国的鸦片日益增多。鸦片大量流入中国,逐渐成为败坏人们品格、腐蚀人们思想、扼杀人民生命的毒品,并形成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1796年清政府下令停征鸦片税,严禁鸦片进口。以后又多次下令禁止鸦片输入、贩卖、种植和吸食。从此,鸦片贸易完全成为非法的活动,鸦片遂由公开贸易变成大规模的走私。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从鸦片贸易中捞取了大量的中国白银。尽管清政府三令五申地严禁鸦片,但烟毒泛滥却日甚一日,到1830~1831年偷运到中国的鸦片已增加到21849箱,1836~1837年增至28307箱,1838~1839年剧增到35500箱,鸦片输入的数量直线上升,吸食者日益增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灾难。
首先,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据1835年估计,全国吸食鸦片者达200万人以上;其次,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使清政府财政收入日趋枯竭,百业萧条,市场凋敝;再次,鸦片贸易使清王朝统治更趋衰败,军队日趋腐化,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些都严重地危害着清朝的统治,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1838年12月,清朝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从英美鸦片商贩中缴获的两万多箱鸦片全部当众销毁,冲入大海。虎门销烟的壮举,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振奋了民族精神。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名,决定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乔治·懿律率领四千名英军,到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挑起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次战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6月战争爆发,到1841年订立《穿鼻草约》。战争初期,因两广总督林则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对沿海严加戒备,英军在粤、闽沿海遭到失败。后英军北犯,7月5日攻陷浙江定海。8月,英军又北上直逼天津海口。后期因妥协派穆彰阿、琦善等得势,林则徐、邓廷桢被道光皇帝革职查办。琦善到广东负责中英交涉,擅自与义律订立《穿鼻草约》,密许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和赔偿烟款600万元。1月26日,英军强行占领香港,作为继续侵华的重要基地。

第二阶段,从1841年1月到同年5月《广州和约》订立。1月下旬,道光皇帝感到割地赔款有损大清尊严,下诏对英宣战,派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带兵万余人赴广东迎战,并"革职锁拿"琦善。2月,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部孤军奋战,壮烈殉国,炮台失陷。5月,英军进犯广州,因奕山未作认真部署,激战数天,清军败退城内求降,奕山与英军订立《广州和约》,和约规定,清政府7日之内缴广州"赎城费"600万元,赔偿英商馆损失30万元,清军退驻广州城外60英里,赎金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

第三阶段,1841年8月到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英政府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利益,任命璞鼎查代替义律,进一步扩大对华战争。10月1日,英军再次攻陷浙江定海,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鹏率兵英勇抵抗,以身殉国,五千名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接着,英军攻陷镇江、宁波。1842年6月,英军进攻长江,攻打吴淞炮台,年近七十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英勇抗敌,壮烈牺牲。最后,清政府在英国大炮的威逼下,被迫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

虽然有林则徐、关天培等一些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但由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败、清政府的昏庸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技术落后,以及由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形成的军事装备的低劣、军事技术停滞,历时两年多的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2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无权自行确定,必须与英国共同议定。1843年,中英又相继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凡中国人与英国侨民发生纠纷,交涉诉讼,其英国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关税值百抽五,规定英国货物进出中国海关,大部税率"值百抽五",内地通过税"照旧输纳,不得加增",从而把中国关税税率固定在最低限度;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就成为以后各国窃夺侵略特权的重要手段;英国军舰可以常驻五口通商口岸,实即外国军舰对通商口岸进行武力威胁,破坏中国的领海权。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等侵略者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他们分别于1844年7月和10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它们不仅取得了《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一切特权,美国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规定不仅中美民众之间,而且美国人不论与哪国人在中国发生纠纷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美国人有权在五口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开设医院、建立教堂,进行思想文化侵略;法国则取得了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特权。此后,葡萄牙、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普鲁士等国纷至遝来,要求"共同分享"侵略利益,1849年,葡萄牙公然强占了澳门。古老中国的大门终于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大炮和强权打开了。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打开了大门,从此各国侵略者接踵而至,它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捩点。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破坏。英国取得了香港,葡萄牙霸占澳门。中国的关税、司法、贸易等主权也遭到严重的践踏,从而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此外,外国侵略者还利用攫取的特权,首先在上海,继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租界,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殖民制度。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的中国转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战后,外国资本主义凭藉着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榨取地,这些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巨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遂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在五个通商口岸中,上海发展最为迅速,它很快取代了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加深。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满以为可以迅速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取钜额利润。但是,五口通商以来,英国很多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滞销,一是因为中国农民购买力极低,二是因为鸦片大量倾销。然而,英国资产阶级却归咎于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辟得太少,于是决定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掠夺进一步深入内地的权利,取得开放全中国,压低内地税率、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新的特权,以延缓和挽救英国国内发生的两次经济危机、获取更大的利润。

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侵略者为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攫取的权益,打着全面"修约"的幌子,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23日,英国侵略者以"亚罗号事件"为藉口,悍然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藉口,派兵与英军组成侵华联军。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俘"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然后沿海北上。翌年5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进犯天津。6月,清政府派员赴天津谈判,被迫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南京、九江、镇江、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进入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军舰、商船有权驶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四百万两,对法赔款二百万两;并在附约中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侵略者仍不满足,1860年春,再次挑起战火。10月初,侵略军一路烧杀掠夺,闯进北京,火烧圆明园。逃往热河的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的胁迫下,派奕(欣)为主持和议的代表,分别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赔偿英法兵费各八百万两。11月,英法联军退出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沙俄侵略者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大肆侵吞中国大片领土。1858年5月,俄国侵略者强迫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霸占;1860年11月,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1864年10月,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强行割占了中国西部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神圣领土大片被割占,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的蹂躏;资本主义侵略者攫取了增开通商口岸和内河航行权以及压低关税等特权,侵略势力扩展到北方沿海和内地,这些口岸不仅成为列强侵华的经济据点,而且由于外国军舰"有权"驶入长江和通商口岸,因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军事据点和桥头堡,中国的主权被西方列强进一步破坏和践踏了,使中国社会经济加速半殖民地化;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许多传教士干涉中国地方政治,霸占民田,搜集情报,扶植教民欺压人民;战后,鸦片贸易合法化,烟毒危害更深;《北京条约》把北京的门户、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开为商埠,使之实际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而且有利于西方列强在军事上、政治上控制北京;各国公使常驻北京,直接干预中国政治,更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他们在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关系日益密切起来。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在中国建立起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为了适应半殖民地化形势的要求,清政府增设了新的统治机构:一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是总税务司,这两个机构的建立,正是清朝统治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了。

三、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大加深。

19世纪70年代以后,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西方列强加紧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殖民地,地处远东的中国及其邻邦,则成了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它们从中国的邻国到本土,实行逐渐的蚕食和鲸吞,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侵略西藏,1876年9月,藉口"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朝签订《烟台条约》,英国势力逐渐侵入西藏。19世纪后期,英俄两国在新疆进行激烈的争夺。1883年,法国挑起中法战争,由于清政府妥协投降,中国虽然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仍然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而结束。1885年6月,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法国侵略势力伸进我国云南和广西,大大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制定了以掠夺朝鲜和中国为首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9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支持和唆使日本侵略台湾,日本在侵略台湾的同时,也侵略朝鲜。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进行镇压屡遭失败,请求清政府派兵。日本政府决定利用这一事件侵略朝鲜进攻中国。6月,日本以保护日侨和使馆为名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战争一触即发。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开战后,李鸿章坚持避战静守的方针,置清军于被动挨打的境地。9月初,日军兵分四路进逼平壤,清军守将叶志超临阵逃脱,平壤陷落。17日,日军在黄海海面袭击清提督丁汝昌率领的北洋舰队,双方激战5个小时,互有损失,清海军管带邓世昌等战死,北洋舰队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沉没,失船较多,伤亡很重,李鸿章旋下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基地。日军占领朝鲜全境并掌握了黄海、渤海制海权,遂由海陆两线直逼中国国门。1895年1月,日本组成山东作战军,海陆两路夹击威海卫。丁汝昌等将士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丁汝昌最后自杀殉国。2月12日日军入踞刘公岛,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由于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始终抱定乞求帝国主义"调停"和对日妥协的卖国方针,中国军民虽然英勇奋战,仍然损失惨重,甲午中日战争最后以中国失败告终。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在俄、法、德的干涉下,1895年11月,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在中国付清"赎辽费"后,日军撤出辽东半岛);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日本人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设立工厂,其产品免征各项杂税,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放;条约还规定日本军队暂时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和通商行船条约批准互换后,日本才撤退军队。

《马关条约》使日本割去中国台湾等大片领土,这就进一步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沙俄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极严重的大掠夺,它直接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群起效尤,争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从此,列强以条约为"依据",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企业,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使用廉价的劳动力,而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沉重的打击,直接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的发展;钜额的赔款,加剧了清政府财政经济的危机,更加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二亿两赔款和三千万两"赎辽费"相当于清政府年收入的三倍,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靠借外债应付,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马关条约》还为列强勒索大宗赔款开了恶劣的先例;中国割地赔款,加速了日本向军国主义转化,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这笔钜额赔款,投资于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增强了它向外扩张侵略的军事实力,日本逐渐成为侵略中国的最主要国家之一。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它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争先恐后地以中国为宰割对象,在中国掀起了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俄、英、德、法、日纷纷攫取在中国的各种特权。

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抢夺矿山,成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同时,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仍在继续增长。外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严重地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设厂投资、侵夺铁路、矿山等资本输出的方式,逐渐控制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加重了民族危机,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他们强烈地要求设厂自救,主张自办铁路厂矿以"抵制洋商洋厂"。

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但在客观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从一种社会思潮变成为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根据资产阶级维新派首领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建议,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变法共103天,9月21日,新法被慈禧太后废除,变法运动宣告彻底失败。

当资产阶级改良派在社会上掀起维新运动的时候,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和部分士绅,在社会的最底层广泛地掀起了反侵略、反瓜分和反洋教斗争。戊戌变法失败后,这些广泛而分散的爱国救亡运动,迅速地形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反帝爱国运动如急风暴雨般地迅速席卷京、津,波及全国。义和团高举"扶清灭洋"的旗帜,严重地威胁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利益。4月间,英、美、德、法四国照会总理衙门,限令清政府两个月内"剿除"义和团,否则将派出水陆各军代为"剿平"。

1900年6月10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奥匈帝国)等国组成八国联军,共二千一百多人,在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的率领下,由天津进犯北京,正式挑起八国联军大举入侵中国的战争。6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天津近郊的义和团纷纷进城协同清军作战,打响了悲壮的天津保卫战。6月21日,清政府对八国联军发出宣战诏书,决心同洋人"一决雌雄"。慈禧在宣战诏书中表面上慷慨激昂,实际上只想"苟且图存"。宣战后几天,清政府电令驻外使臣,请求体谅,并保证"设法相机自行惩办"义和团。为了达到乞降的目的,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用出卖义和团来换取帝国主义的谅解,来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当义和团在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和天津保卫战中同侵略军殊死战斗时,新任帮办北洋大臣宋庆,竟下令清军在背后攻杀义和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使战局日趋恶化。8月4日,八国联军在攻下天津后,集结2万兵力自天津沿运河两岸分兵进犯北京。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分兵四出攻掠,烧杀抢劫,使京津之间不少地方变成了瓦砾场。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部分爱国清军和义和团同联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北京保卫战中,共毙伤侵略军四百余人,清军也有**十多人战死。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和美、俄、法、日、英 、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十一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朝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二千多万两,并规定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民不许在界内居住;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和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扎,帝国主义还禁止把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入中国,以两年为限,如列强认为有必要时,还可延长禁运年限;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该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祸首诸臣将",将端王载漪革职充军新疆,庄亲王载勋、左都御史英年、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均赐令自尽,共处死大小官员百余人;在侵略者"被虐"、"被杀"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办理对外事宜;清政府分派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并在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杀之处建立碑坊,为被毁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昭涤垢雪侮之意"。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帝国主义通过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

首先,在经济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帝国主义穷凶极恶地敲诈勒索,钜额赔款,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摊一两银子,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总收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大规模的勒索。这次赔款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抵押,使中国的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全部被帝国主义控制,清政府除了田赋以外,几乎别无财政来源,于是加重搜刮人民,使广大劳动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社会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外债永无还清之日。中国在经济上完全失去了独立自主,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

其次,帝国主义从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了中国,加深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统治。《辛丑条约》虽然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却规定帝国主义国家可以在中国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它表明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的新变化和新特点。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军事,使馆界的设立,成为中国的"国中之国",外国军队驻守北京使馆区,使得以武力为后盾的各国公使团可以直接地随时随地形成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北京和大沽等地炮台被拆除,各国驻兵从北京到山海关,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军事控制之下,外国军队可以随时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此外,清政府的许多重要政治措施,都必须听从帝国主义的指使,帝国主义可以挟持清政府惩办官员,可以指使清政府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斗争团体,可以责成清政府禁止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革命运动,清政府各级官吏便不遗余力的镇压人民的反帝运动,他们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的帮凶和走狗,帝国主义俨然成为凌驾于清王朝头上的太上皇。

再次,这时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投降帝国主义,在此之前,清王朝统治者与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有矛盾,经常处于又和又打的状态。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震惊于中国人民不可估量的"民族精神",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决定仍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继续把清政府当作它侵略中国的工具。正是由于这一点,各帝国主义国家在提出《辛丑条约》的条文时,尽管勒索极为苛刻,但对清王朝统治者还是极为宽容,继续让慈禧维持这个"懦弱的政府",以致于慈禧向侵略者感恩戴德,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的初步结合,到《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外反动派水乳交融的彻底结合,从此,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感情上说,我们都不希望被压迫!但是从理论上讲,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① 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从实践结果看:《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
从理论上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②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济上,客观的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港口沿岸的城乡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
同时,战败求和的局面使爱国分子睁眼看世界,寻求振兴国家的出路,促进了思想启蒙和近代化工业的发展。
爱国志士更加的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十九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

在19世纪80年代初,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处于欧洲的统治之下。这部分区域主要集中在非洲沿海地区以及尼日尔河、刚果河流经的部分内陆地区。

当时,英国在塞拉利昂拥有弗里敦,在冈比亚沿岸设有堡垒,在拉各斯的黄金海岸保护区拥有据点,并在南非拥有开普、纳塔尔等殖民地。

法国人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和圣路易斯定居。

西班牙在非洲西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拥有小型飞地。

葡萄牙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建有基地。

奥斯曼帝国控制着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

在这之后的短短20年里,非洲发生了翻天覆地般变化,整个非洲被欧洲人瓜分一空,只剩下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从名义上来说不在欧洲的控制之下。


是什么原因导致欧洲列强在这一时间疯狂涌入非洲,展开了疯狂的非洲争夺战呢?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分析

彻底终结奴隶贸易的需要

自从1807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后,欧洲各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

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来限制非洲的奴隶贸易,并且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功,比如非洲沿岸地区的奴隶贸易行为就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遏制。

但是要想断绝奴隶贸易,仅仅控制非洲沿海地区还不够,因为当时非洲内陆的奴隶贸易行为依旧猖獗。

撒哈拉以北和东海岸的穆斯林商人仍在内陆进行贸易,许多地方酋长也不愿意放弃奴隶制。以大卫·利文斯通为代表的各种探险家将非洲关于奴隶贸易方面的情况在欧洲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那些坚定的废奴主义者认为如果要想彻底废除奴隶制,就必须把欧洲人的影响力扩张到非洲内陆。

探险活动日益频繁

在19世纪之前,非洲大陆在欧洲人眼里还是一块神秘的未知区域,欧洲人对这块辽阔的大陆充满了好奇。他们组织起探险队进入非洲,希望能够绘制出尼日尔河的航向,并且找到传说中的神奇城市廷巴克图。

但是来到19世纪后,欧洲探险家们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出于纯粹的好奇心进行探险,而是把探险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即由富裕的资本家出钱资助他们的探险行为,以换取非洲大陆的市场、商品和资源的详细信息。

这些探险家的活动将非洲大陆的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到欧洲,在客观上为欧洲列强瓜分非洲提供情报支持。

资本主义扩张的需求

在奴隶制被列为非法之后,欧洲资本家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资本逐利的本性迫使他们必须开辟新的财源,这时他们发现非洲似乎不仅能为他们提供黑奴,这里还是资源丰富的原料产地,并且有着规模庞大的商品市场。

虽然奴隶贸易被禁止了,但他们还有的是办法从非洲大陆上掠取财富。

资本家们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廉价劳动力大量生产橡胶、咖啡、糖、棕榈油、木材等,非洲大陆上种植园和经济作物的时代就这样子开始了。

在这种情况下,非洲在欧洲人眼中愈发重要起来。当时如果哪个国家能在非洲建立起殖民地,那么就能在这片区域享有绝对的垄断权力,从而获取到大量的财富。

这是导致欧洲列强迅速瓜分非洲的经济动因,也是所有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

蒸汽机和远洋船的出现

1840年,英国第一艘远洋军舰抵达中国澳门,它拥有铁制船体和两个动力强劲的蒸汽机,可以在河流的非潮汐区域中航行,这使它得以从海洋沿河进入内陆。这彻底改变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系,全世界被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出现之前,非洲陆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很大程度上阻挡了欧洲人扩张的步伐,比如横亘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而现在,借助蒸汽船,欧洲人可以沿河而入,直接深入非洲大陆的腹地。

奎宁的发现和整体医学进步

在过去, 由于疟疾和黄热病两种致命疾病的威胁,非洲,特别是非洲西部地区被称为“白人的坟墓”。

在18世纪,由皇家非洲公司派遣到非洲的欧洲人只有十分之一幸存下来,60%的欧洲人在到达非洲后的第一年内死亡。

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死亡率,在欧洲人眼里,非洲虽然遍地是诱人的财富,但也是一片笼罩着死亡阴影的诅咒之地。黑死病带来的恐惧还没有从欧洲人的脑海中彻底抹去,他们也就不敢贸然前往非洲大陆内部。

直到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从南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提取了奎宁,人类才首次拥有了对付疟疾这种疾病的方法,从那以后,欧洲人在非洲可以免受疟疾的侵害,这大大减少了欧洲人的死亡率。

至于黄热病,不好意思,直到今天,也没有针对这种疾病的特效治疗方法。如果不幸感染了黄热病病毒,那就只能卧床静养,最多采取一些对症治疗,帮助病人凭借自身的免疫力扛过去。我们之所以对黄热病感到陌生,主要还是因为它只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呈地方性流行,目前在亚洲还没有感染此种病毒的病例。

不管怎么说,得益于奎宁的发现和欧洲整体医学水平的进步,欧洲人在非洲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这使得越来越多欧洲人来到非洲,开始了扩张之旅。

列强争夺海外霸权的需要

19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德国和意大利纷纷完成统一,欧洲各国再也没有扩张的空间。

当时,英法等国为了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不可避免地将博弈的重心放在了海外殖民地上。当时的英国具有绝对性优势,建立起了一个遍布全世界的庞大帝国,但是其他国家并不甘心落后,希望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中获取到更多的利益。

1870年,法国输掉普法战争,将两个省让给了德国,于是它寄希望于能在非洲得到更多领土。

而英国将目光投向了埃及以及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上,同时他们还在拥有丰富黄金的非洲南部积极扩张,寻求扩大领土。

在此过程中,英法等国虽然没有爆发公开的武装冲突,暗地里却波涛汹涌,这是一场争夺非洲的竞赛,他们并不想向彼此开战,只能将屠刀指向了非洲大陆的原住民头上。

军事创新

和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在19世纪初,欧洲军队在武器装备方面其实并没有领先非洲太多。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自由贸易,非洲的土著酋长从欧洲商人手里购买了大批的枪支弹药,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其实更多是体现在军队的训练水平上。

但是到了1835年,普鲁士人发明了击针式后装枪和定装式枪弹后,枪支的性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不论是射程、射速还是杀伤力都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欧洲军队大规模装备这种新式枪支后,非洲军队持有的仍然是前部装弹的滑膛枪,这种落后的枪支射速十分感人,一分钟最多只能发射三次,而且在装弹时必须采取站立姿势。相比之下,欧洲军队的枪支射速更快,即使俯卧也可装填子弹,在战场上占据的优势就很大了。

结语:

在以上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从19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国家开始了在非洲大陆的疯狂扩张路。

1879年,英国同南非祖鲁王国开战,将这个新兴的国家纳入了自己的殖民地版图。

1880年,根据巴特克国王马克科与探险家皮埃尔·萨沃南之间的条约,刚果河以北地区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1881年,突尼斯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德兰士瓦重新获得独立。

1882年,英国占领了埃及,意大利开始了对厄立特里亚的殖民。

1884年,英法瓜分索马里兰。同年,德属西南非洲、德属东非建立,喀麦隆、多哥沦为德国殖民地。

1884年至1885年的柏林会议,欧洲各国制定了进一步划分非洲的基本规则,从此,非洲的大门就彻底向欧洲敞开了。

形成了强大国家,开始四处殖民掠夺资源,掌控权力的发展潮流。
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为主导,按照资本的划分形成不同派别
形成了非常强的世界发展潮流,而且也使得当时的生活非常的动荡,而且殖民和被殖民的这两个词会非常的普遍。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历史发展特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寻自然资源和销售市场。当时的中国闭关锁国,阻碍了他们的推进,所以才会出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出现。

在看电视时候经常听到两广总督这个官职,究竟两广是不是广东和广西呢?

两广要是广东和广西,那具体历史是什么呢?麻烦解析明白点?
两广【词语】:两广 【注音】:Liǎng -Guǎng 【释义】:指广东和广西 【广东】 广东省,简称粤,旧称Kwangtung,现汉语拼音GuǎngDōng,英文名Guangdong Provinc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会广州(旧称Canton),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经济教育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东南与广东省省界线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1020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1959公里。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47%。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全自治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2005年末总人口4925万人,汉族人口3027万人,占61.46%;各少数民族人口1898万人,占38.54%,其中壮族人口160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4.57%,占总人口的32.60%。 两广(广东、广西)设置总督,始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当时两广“浔、梧瑶乱,……特遣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王)翱。两广有总督自翱始。”〔1〕。然这一建制在当时尚不稳定,到成化元年(1465年), 为平“瑶乱”再派韩雍出任两广总督,才成定制。嘉靖后,全国普遍设有节制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的总督和巡抚。总督主理军政要务,比较固定的有蓟辽保定、宣大山西、陕西三边、两广四总督,而巡抚主民政、兼理军务,每省都有,甚至一省有几个。故而总督、巡抚的辖区、驻地与三司并不一致。在明代督抚始终是中央派出的钦差大臣,与三司之间名义上仍是中央官与地方官的关系。地方上日常事务仍由三司管理。 到了清代,这种地方政治体制变革终告完成,总督作为封疆大吏的地位已经确立,他们的基本职责是“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2〕。其辖区范围、官品秩位以及归属地方编制都十分明确, 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巩固国家统治、稳定社会的有力支柱。中央的一切施政方针政策,均需首达总督而推行于下,同时中央通过分权于总督而收到集权的实效。正如雍正上谕所说:“自古帝王疆理天下,必有岳牧之臣,以分猷佐治,而后四方宁谥,共臻上理,此封疆大臣,以总督为最重。”〔3 〕正由于总督关乎一个地区的吏治民生及治乱兴衰,因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对于总督人选历来都十分重视,虽说总督选任的途径有三:即皇帝亲擢、廷臣会推及吏部简选,但实际上是以皇帝亲擢为主,后两者亦得皇帝最后拍板,所以对总督的选任权便牢牢地操纵在皇帝手上,这也反映出清代皇权高度强化的历史特点。 清朝两广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
古代两广这种说法主要在明清时代,大概包括了今天广东,广西和海南,当然还有没沦落为殖民地之前的香港和澳门这五个和政区域。两广设置总督始于明代1452 年,成熟于清代。清朝两广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 当然现在很少说两广了,但现在一般但指广东广西了,海南1988年就从广东独立出来了。
文章标题: 如果两广早在19世纪就被法国完全殖民了,那么两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6970.html
文章标签:两广  法国  早在  殖民  变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