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大夫与士大夫有什么异同。
要求:1、调理清楚。2、简单明了。3、尊重历史。士就是一个普遍的贵族阶级,就是凡是贵族出身的男子都是士(包括卿大夫),卿大夫是比士更高级的贵族爵位,卿大夫也比士更容易获得官职。
打个比方:就像西方的骑士制度那样,所有的国王、大贵族都是骑士,但是普通拥有骑士身份的人也有很多。士就像骑士、男爵那样的下层贵族但广义上可以代表所有贵族、卿大夫是伯爵、公爵那样的大贵族领主,他们广义上也是士,但比狭义上士要有权利的多。
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要服从君命,担任重要官职,辅助国君进行统治,并对国君有纳贡赋与服役的义务。但在其“家”内,为一“家”之主,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
士大夫: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士大夫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产物,“士大夫”出现于战国,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一个特殊的集团。他们是知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产物。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中世纪时指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
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要服从君命,担任重要官职,辅助国君进行统治,并对国君有纳贡赋与服役的义务。
卿的地位较大夫为高,卿的田邑较大夫为多,并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
从知识分子群体发展的角度比较古代士大夫和近代知识分子的区别
区别
古代知识分子一般称"士"。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经过夏商周时代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它居于四民之首,但又是贵族等级中最低的一级。"在周代封建制度中,士是贵族阶级的最低一层,而"士"的上面是‘大夫’下面则是所谓‘庶人’了。在森严的封建体制下,"士"的身份,因此也是比较固定的。”礼记中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在儒家思想传统中,尊崇的主要信条。即使不能治国、平天下,至少也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主义精神、对整个社会有深厚关怀的知识分子阶层。
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是源于社会需要的特定阶层(或职业),其首要特点是拥有知识,并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决定自己的社会行为,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因此任何一种具体文明和特定社会发展下的知识分子所展现的特有性质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它不仅取决于所产生的社会基础,还取决于其所信奉的知识本身,这就是两者的主要区别,相同点都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下特定产物或职业。
宋明清三朝士大夫在官职,权利上到底有什么区别?
“士大夫”这一称谓,出现于战国时期,主要指平民出身的读书人。但是在后来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其含义和所指发生着变化。宋、明、清三朝,已经是中国封建君主社会历程的后半程,士大夫的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宋明时期,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士大夫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以理抗势”,皇权也在道理之下,而到了清朝,虽然统治者也极力推崇宋明理学,但是士大夫对于统治者的态度已经大有转变。
宋明时期,士大夫可谓是最有气节的知识分子,他们通过读书和科举考试,跻身国家的管理阶层,他们手中有着朝廷赋予的或大或小的权力,但是他们并不是皇室的奴仆,而是国家的建设者,人民的代言人。位高者积极主持变法,目的是革除时弊,为劳苦大众谋福利,为国家的管理建言献策。即使面临的被贬的风险,敢于坚持自己的政见,而被一贬再贬的不幸者,也在地方造福一方百姓。而宋朝统治者也一直遵循“不杀文人”的祖训,我们所熟知的东坡居士苏轼,便是因此多次铤而走险保全性命。
到了明朝,士大夫阶层依然在“以理抗势”,而且士大夫与统治者之间的抗势更加明显,但是明朝的文人更具气节,比如锐意革新的张居正、被诛十族的方孝孺、不受威胁的于谦、严治贪腐的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撑起了整个大明的风骨。因为这群人,让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无论国家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始终拒绝和亲,拒绝赔款,拒绝割地,拒绝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条基本原则。 即使皇帝被俘即使另立新皇也绝不受胁迫,都城被围攻皇族大臣纷纷自尽也绝不落敌手。
但是到了清朝,士大夫却奴性大增,断无明清时的风骨,这大概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封建社会分崩瓦解的预兆吧。
文章标题: 当今中国的知识分子与古代士大夫相比有哪些区别和相同点 在社会和历史上扮演的角色是否相同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