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美国小说《嘉莉妹妹》如何与美国社会历史关联

时间: 2022-03-18 17:01: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美国小说《嘉莉妹妹》如何与美国社会历史关联

嘉莉妹妹的作品评价

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克莱·刘易斯曾满怀深情地说:“德莱塞于三十年前写作了他的处女作《嘉莉妹妹(英文版)》,而我在二十五年前就读到了它;它像一股自由、强劲的西风吹进闭塞、沉闷的美国,给我们滞塞的个人天地里带来了自马克·吐温和惠特曼以来的第一缕新鲜空气。”
《嘉莉妹妹》往往被当成左拉式的自然主义作品,一些报刊认为:有关嘉莉与杜洛埃和赫斯特伍德发生关系的描写大大超越了美国一般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几乎到了左拉式的地步。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小说中不乏现实主义的描写。它以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芝加哥为背景,展现了在工业扩张和自由经济的黄金时代里,百万富翁第一次被人们当成崇拜的偶像,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 。农民纷纷涌入城市,成为了资本家廉价的劳动力。结果芝加哥商业区失业者到处流浪,向行人行乞,这一切仿佛是一幅生动的城市风景画,小说通过嘉莉妹妹、杜洛埃和赫斯特伍德三人的关系深刻的揭示了这一主题。
《嘉莉妹妹》问世早期,美国舆论对此书的评论可分为两大派。《先驱时报》和《内务报》等将德莱塞视为美国的左拉,认为《嘉莉妹妹》是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虽然这些评论也认为在嘉莉妹妹和赫斯特伍德身上缺乏坚定的道德感,但它们总体上是肯定《嘉莉妹妹》的艺术地位的。在肯定德莱塞的批评家中最突出和最早的是H.L.门肯。他指出,德莱塞并不是弗兰克·诺里斯和左拉的追随者,因为他吸取了霍桑、欧文、赫伯特·斯潘塞等对他有用的思想,将“深刻的惊奇感引入文学”。对《嘉莉妹妹》持赞赏态度的还有二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查尔斯·鲍德温(CharlesBaldwin)、伯顿·拉斯科(BurtonRascoe)以及F.O.马西森(Matthiessen)等人。
鲍德温认为德莱塞是美国最伟大最独特的小说家,在精神上和写作水平上都超过了英国小说家;拉斯科则为《嘉莉妹妹》中的非道德辩护,认为德莱塞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自由思想的倡导者;马西森将《嘉莉妹妹》视为德莱塞生活时代历史史实的记载。另一派以《生活》和《商务报》为代表的评论则在总体上对《嘉莉妹妹》持贬斥的态度。这一派的评论家认为《嘉莉妹妹》宣扬道德沦丧和败坏。它们使用了诸如“现实性太过了”、“使人沮丧的”或者“太一般了”等字眼。对德莱塞攻击得最厉害也最有影响的是斯图尔特·舍曼(StuartSher-Kazin)。在《西奥多·德莱塞先生的自然主义》一文中,他指责德莱塞没有真实地描写美国社会和人,而是将人视为动物,“有意忽略小说家的崇高职责——理解和表现人物的发展”。在批评德莱塞的同时,舍曼连整个自然主义文学也一起否定了。在他看来,“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人的行为,而自然主义小说则表现动物行为”。阿尔弗莱德·卡津(AlfredKain)和查尔斯·夏皮罗(CharlesShapiro)合编的《气度不凡的西奥多·德莱塞》(1955)一书收集了许多批评文章,其中有门肯、特林、沃卡特等人的文章。这本书是当时较有价值的综合性论集。在英国批评界,《嘉莉妹妹》得到了较高评价。《每日邮报》认为它是美国人写的一部了不起的小说。《捍卫者》指出,《嘉莉妹妹》“真实、敏锐、毫无偏见,它是美国历史上有史料价值的‘文件’”。还有批评家认为,《嘉莉妹妹》“是一部难得的好书,观察准确,笔调富有同情心,充满抒情和戏剧力量”。
《嘉莉妹妹》曾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文笔拙劣,形式粗俗,但也有人认为写得开诚坦白,直言不讳,充满生活激情。 德莱赛就是这么一位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作家,他不怕被别人看做是一个从下层社会挤进文学界的野蛮人,仍然一如既往地通过一系列现实人物的故事去揭示美国社会的残酷现实,正是这种通俗.自然的写法,才使这部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流传后世,进入世界文学名著的宝库之中。

《嘉莉妹妹》故事梗概谢谢

内容梗概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芝加哥和纽约。小说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嘉罗琳·米贝(嘉莉)和赫斯特伍德展开。嘉莉出生在芝加哥附近的农村。她家境贫寒,但她虚荣心很强,向往城市的富裕生活。她较为典型地代表了当时一心想往上爬的美国下层人民。然而,她到了芝加哥后马上就成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陷入贫困和疾病的泥潭。这时,嘉莉意识到贫富的极大差异性:一方面是贫困潦倒,另一方面是朱门酒肉臭。她依靠做工获得她幻想的幸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她先后成了青年推销员杜洛埃和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的情人。后来,她在纽约偶然成了一位名演员,挤入了资产阶级的“上流”社会。这时的嘉莉发现她原来梦想的生活并不是那么诱人了,相反,她发现自己非常空虚和无聊。德莱塞在此小说中还刻意描写了赫斯特伍德。他是美国上层社会的一个成员。在物质上,他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但在精神上,他却是个十足的贫困儿。他与妻子和子女缺乏交流,没有感情。因此,他遇到嘉莉后立即“感觉到她的青春与朝气……感到神清气爽,好像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突然吹过一阵清凉的春风”,并对她倾心相爱。他与嘉莉的性关系被发现后,他受到舆论的指责,因此而身败名裂。
赫斯特伍德本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上层人物,圈子广阔,朋友众多,因为自身的才华与魅力,很受人敬仰。按理说,他本该体体面面地享受着自己的人生,却毁在了情欲之上。
嘉莉的出现,晕炫了他的眼睛,爱情是自私的,他不惜背叛朋友,急不可耐地要把朋友的情妇变成自己的情妇。
但谁都不是省油的灯,他虽然做的精巧、隐蔽,却依然逃离不出旁人的眼睛,他的暗渡陈仓,注定了会有东窗事发的一天。妻子因为愤怒,封锁了他的财产,并通过律师提出离婚诉讼;杜洛埃因为气愤,揭了他结婚的老底;而嘉莉,因为知晓了他的虚伪,决定与他决裂。他几乎要被逼疯了,不惜铤而走险,卷走巨款;继而耍用手段,骗取嘉莉,与其一块私奔。被侦探找到,为了不被起诉,归还了绝大部分钱款。爱,竟然会让一个如此聪明的人这么疯狂。而疯狂,是注定了要用巨大的代价偿还的。他带着心爱的人,如同丧家之犬,四处奔逃,狼狈万分,往日的风光依然不再。他并不想沉沦,为了东山再起,他确曾十分努力,但生活是残酷的,好运不会一直对某一个人特别惠顾,尤其是像他这样丢了基业、又有了一定年岁的人,他注定了要失败。折腾了三年,他破产了,几经碰壁之后,空想、抱怨、沉沦成了家常便饭,嘉莉离开了他。
他成了寄生虫,凄凉地挣扎,苟延残喘。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因为不堪忍受生存的折磨,在贫民窟里用煤气了结了大起大落的一生。他的陨落,很让人警醒。他曾经为了爱不顾一切,他的做法,值得斟酌。人心的欲念,不能不靠理智的约束。一旦没有了财富,他身上的光环还能存在吗?就象当今的一些中年人,为什么会有年轻貌美的女子爱上你,一旦你的财富和地位没了,有几人还能在你的身边浪费青春。
看过大概是这样。女主角去她姐姐那里然后在那个城市打工但是嫌工作太累然后认识了一个男的跟他在一起了。后来和那个男的结婚认识了她老公的朋友然后互相喜欢了,还去拍了戏当了明星最后她老公的朋友在一起私奔了但是那个朋友最后没钱了女主角抛弃了他,成了大红大紫的明星那个男人最后死了
嘉莉妹妹

美国·德莱塞

18岁的嘉莉,漂亮而胆小,年轻无知,充满了对大都市繁华生活的幻想,对家人故土充满了留恋之情,但是,都市耀眼的万点灯火还是驱使她登上了去芝加哥的火车,去投奔她的姐姐,寻求新的生活。但是,她不知道那耀眼的光华掩盖了多少谎言、谬误、邪恶和伪善。

在车上,她结识了一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这是一个穿着时髦,油腔滑调的情场老手,老于世故、衣着得体,很能够吸引一些涉世未深和举止轻浮的女性。对他的百般殷勤嘉莉深受感动,尤其是对芝加哥繁华景象的描述,使嘉莉倍感兴趣。分手时,他们相互留下了地址。嘉莉要去西凡布伦街找她的姐姐敏妮。

芝加哥在嘉莉的想象中是十分美好的,以为那儿满是金钱和欢歌。 但是,刚到芝加哥,她的梦想就破碎了。 姐姐住在工人和职员的住宅区,房间狭小寒酸而简陋,看得出姐姐的生活很拮据,这使初来乍到的嘉莉感到很沮丧。

第二天一早,嘉莉怀着朦胧的希望出门找工作,虽然她有些胆怯,但是美好的梦想和都市的繁荣的强大引力驱使着嘉莉东奔西走。眼前林立的高楼和一家家大公司显得财大气粗,使嘉莉感到高不可攀。可是,嘉莉还是鼓起勇气走进一家家公司和店铺,她希望总有一次实现她的愿望。但是,无论在绸缎铺、帽子店还是百货店、服装店,她得到的都是“不要人”的冷冰冰的回答。她慢无目的的走着,最后,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制鞋厂找了份工作,算有了个着落。嘉莉想象着工作的美好,她想象着用那微薄的收入满足自己的欲望,她幻想着种种特权和享乐,她把一切可以买到的欢乐都想遍了。

鞋厂里的工作十分繁重,手脚不停地劳累一天简直叫人腰酸背痛,精疲力竭。嘉莉是新手,一直手忙脚乱,回到家里,早已四肢僵硬,动弹不得了。尽管如此,她所能挣到的工钱每周只有四块半,还往往受到工头的苛责或无聊青年的调戏,她丧气极了。更苦恼的是她还要把那微薄的工资的大部分交给姐姐作房租,这样,嘉莉就所剩无几了。

与此同时,杜洛埃正在豪华的酒店里同那些花花公子们夜夜欢歌,根本没在意嘉莉的存在。并且,他还得到费莫酒家的经理——一是个成功人物,很有名气,交际很广的乔·威·赫斯渥的赏识。杜洛埃为了挤进上层社会而投其所好,嘉莉则在无意间成为他们口中的谈资。正当嘉莉悲叹自己苦命的同时,这种悲叹几乎如影随行地伴随着她。不久,嘉莉病了,三天后再去上班时,鞋厂已经把她辞了。她又开始一次次的东奔西走,但什么工作也没有找到,而她最后的一点钱也因为卖了顶御寒的帽子花光了,她不敢回家,怕姐夫汉森那冷淡的眼光,也怕姐姐虽然和气却透出懊恼的神情。她百无聊赖的毫无目的地在街上浪迹着。

正当嘉莉心灰意冷的时候,却与那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不期而遇。 杜洛埃对嘉莉十分热情,请他到豪华的饭店吃饭,并邀请她看戏。嘉莉看出了他对自己的倾慕,她高兴而矜持地欣赏杜洛埃眉飞色舞的殷勤劲儿。当杜洛埃给她钱让她去买衣服、鞋子的时候,她虽然惭愧,但又没有勇气拒绝,她觉得杜洛埃是一个漂亮的好心的男人。嘉莉在接受杜洛埃的钱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金钱不是代表掠夺来的特权,而只代表一个人应得的报酬,即诚实劳动的回报。只有在这种场合才可以接受金钱。而嘉莉对金钱的道德意义的理解和一般人一样肤浅,认为“金钱是某种别人已经有了我也必须有的东西,”她手里拿着的钞票让她感到自己的境遇好多了。

回到姐姐家的时候,发现姐姐失业了,他们不能再留嘉莉住了。但是,嘉莉不想回到死气沉沉的家乡,不久,嘉莉接受了杜洛埃的建议,和他住到了一起。虽然开始的时候她还有些胆怯,但是欲望使她选择了这种生活。既没有回家乡,也没有找到工作的嘉莉,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另一段生活。

其实,杜洛埃只不过是受到内心欲望的驱使,按常规玩弄一下女人罢了。嘉莉渴望着幸福,现在她又有一个安身之处了,杜洛埃为她花钱,带她出去玩。但是,嘉莉的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负担,虽然,她住着宽大的房子,过着舒适的生活,虽然她喜欢奉承,爱慕虚荣,但是心里的声音告诉她:她在堕落。就在这时候,杜洛埃把嘉莉介绍给他的朋友,费莫酒店的经理赫斯渥。

赫斯渥十分富有,在生意上春风得意,颇有能耐,家庭生活虽然缺乏宽容体谅和关心爱护,但靠习惯的力量和传统观念维系着,也算是安稳,儿女们也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活动圈子,赫斯渥和妻子之间虽无爱情可言,但也无大的不满,虽然偶尔也有些艳遇,但是名利、权势、地位使他只能是逢场作戏,他必须维系住家庭的稳定。另一方面,他温和、宁静、自信、处世圆滑,对女士殷勤周到,他对嘉莉表示的那份恭维,是每个女人都会赏识的。

他一见到嘉莉,就迷上了她的美貌,为她神魂颠倒。而嘉莉也觉得赫斯渥更聪明,而且衣着得体,气度不凡,温文尔雅。相比之下,杜洛埃就显得相形见绌。为了取得嘉莉的好感,他寻机陪嘉莉去看戏,去散步,与嘉莉谈天说地,暗示自己对她的感情或自己生活的不幸……终于嘉莉感情的天平倾向了赫斯渥这一边。

嘉莉对赫斯渥并没有一丝邪念,她想象赫斯渥将能使她摆脱目前这种不体面的生活,她只是把他的爱当作一种美好的东西,想象着他们的感情会有更美好更高尚的结果。然而赫斯渥只想寻欢作乐,并没有打算负什么责任。他认为他的做法不会引起家庭纠葛和地位的稳固,嘉莉的爱只是增添了他生活的一份额外的乐趣。同时,杜洛埃虽然表面信誓旦旦地说要与嘉莉结婚,实际上只是在拖延,嘉莉心里也很明白这一点,因此觉得赫斯渥看起来更诚恳一些。

不久,由于杜洛埃的偶然推荐, 嘉莉在一次游艺筹款活动中扮演了《煤气灯下》罗拉的角色,由于她天生丽质,情感丰富并善于模仿,居然获得了成功。她惊人的才华,在金碧辉煌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赫斯渥更加对嘉莉着迷了。她与赫斯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最终被杜洛埃发觉,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嘉莉,独自出走了。自由而孤独的嘉莉终于投入赫斯渥的怀抱。

赫斯渥虽然为嘉莉提出要求结婚的问题感到狼狈,但他对嘉莉的迷恋使他丧失了理智,在心醉神迷之中他什么都答应了。而这场恋情终于导致了一场家庭风波的来临。他的妻子工于心计,嫉妒心强,并且冷酷无情,关于赫斯渥和嘉莉的风言风语终于被他的妻子知道了,对于爱的妒忌最终变成了仇恨,她不断索要名下的财产并提出离婚,想使赫斯渥就范,而赫斯渥也担心这样做会使自己声名狼藉,一无所有,因为他过去慢慢积聚的财产都记在妻子的名下,如今要归她所有了,他感到忧心忡忡,进退维谷。

一天晚上,赫斯渥在烦恼中偶然发现酒店保险箱并未锁好,而里面有整整一万元钱。天哪,他要是有一万元钱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离开他的妻子,和嘉莉在一起了!一阵犹豫之后,他终于偷走了这些钱。决定带上嘉莉远走高飞。当晚,他以杜洛埃受伤要见嘉莉的名义将嘉莉骗出来,一同离开了芝加哥。
嘉莉和赫斯渥经由底特律、蒙特利到了纽约。虽然她对他的欺骗行为十分恼火,但是她是孤苦伶仃的,若是她不投奔他——接受他的爱情——她又能去别的什么地方呢?于是她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赫斯渥改名换姓,请来律师为他们主持婚礼,找到一所房子,卖了一些家具,他们就这样定居下来。 赫斯渥在芝加哥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在纽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他寻找职业,几次失败,最后只得到一家酒店投资1000元,与人合股经营。但是,生意并不像他想象中的赚钱,尽管如此,他仍佯装再增资加强他的营业,他们的生活大不如在芝加哥是那样风光,赫斯渥也找不到那种受到瞩目的感觉了。 这一切,天真的嘉莉都不知道,丈夫的盗窃行为她也不知道,她认为自己一生中第一次安顿下来了,也满足于当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

第一个冬天就这样过去了。转眼三年过去了,赫斯渥的生意并不见有起色。嘉莉也渐渐为经济的困窘、服饰的寒碜、娱乐的缺少而忧伤起来。一天,嘉莉结识了万斯一家,在万斯太太的影响下,她又开始去看戏,向往那些美丽的服饰和所有浮华的东西,当演员的梦想又在她的心里滋长起来。

她现在觉得赫斯渥每天郁郁寡欢、沉默不语,已不再是年轻力壮、心情舒畅的人了。她开始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也开始回想起那次实际上是强迫的私奔。后来,赫斯渥投资合股的酒店倒闭了,贫困落到了他们的头上,为生活发愁的阴云降临了。这使得嘉莉想起早年冒险闯荡芝加哥的日子,她实在是向往纽约的上层生活。而赫斯渥也不得不再次四处奔波寻找职业,可是在纽约他没有熟人和朋友,也没有做职员的经验,找来找去,一无所获,以前认识他的人,恭维他的人见了他都唯恐避之不及,最后只得待在家里,抱着剩下的钱节衣缩食的拖延起来。不久,他就自暴自弃,闯进赌场,以希望在那里寄托其赢钱的微薄希望。但是,很快就输得所剩无几了。这些凄惨的琐事侵蚀着嘉莉的心,她实在害怕过这种穷苦的日子,她不知道究竟自己要飘荡到哪里去,对丧失了自尊心的赫斯渥也不再抱有敬意了。于是,她决定出去,再去独自奋斗了。

现在,由于在芝加哥的经历,舞台成了嘉莉困难中最后的希望。嘉莉终于走出了家门,前往百老汇寻求职业,几经碰壁之后,她终于在加西诺戏院的合唱队谋到了个位置。由于嘉莉年轻貌美又有表演的天赋,不久,就由无名小卒成了合唱队领队,她逐步地向成功迈进。而赫斯渥却依然如故,每天待着看报,一直下决心找工作却总是一事无成,俨然一个累赘,生活的开支全靠嘉莉的收入。他们之间仿佛已丧失了相互交谈的共同基础,嘉莉已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

嘉莉对这个家不再关心了,她对饰物的需求随着现实的发展而迅速增加, 她越来越喜欢购物、交朋友,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嘉莉越来越游离赫斯渥的生活了。

冬天来了,随着欠债的增多,赫斯渥到底决心要做些事情了。布鲁克林的电车工人在罢工,急需招雇司机。赫斯渥以为机会来了,于是前去求职。虽有警察的保护还是受到了工人的围攻,只好悄悄逃走,冒雪回了家。而嘉莉却在戏院又一次交上好运,薪水又长到35元了,她可以当演员了,连她的朋友奥斯本小姐也断定她要红起来了。这就使嘉莉更觉得自己应该离开赫斯渥,在奥斯本小姐的提议下,嘉莉决定搬出去住。

这一天终于来了。一天,当赫斯渥又去街上转悠回来时,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嘉莉留下一封信,走了!她搬去和奥斯本小姐同住,把他抛弃了。赫斯渥颓然得跌坐在椅子里。嘉莉被自己的职业所吸引,渐渐地忘掉了赫斯渥的存在,嘉莉真的走红了。她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薪水已是每月150元了。剧评家的竞相吹捧使她获得了成功,她的照片也到登上了周刊。她的化妆室换成了专用的,甚至百老汇新开的威灵顿饭店也主动邀请她去住宿,借她的名声以引起注意。现在,嘉莉每天都收到一些信件,她的世界是这么光辉灿烂!她享受着金钱所能买到的种种奢侈豪华。那些上等地方的大门似乎都对她敞开着,这是她从前梦寐以求的生活,现在,一切都实现了。然而,在这种荣光下面,嘉莉渐渐感到的是一种空虚和寂寞。

赫斯渥仍然一事无成。如今他衣衫褴褛,瘦骨如柴,境遇堪怜,靠救济和乞讨为生,当年显赫的荣光已成为历史一去不返了。最后在严冬的一天晚上,躺在乞丐收容所的黑屋里,让煤气结束他的生命。这时嘉莉已经达到了那初看上去像是人生的目的,或者至少是部分地达到了,如人们所能获取的最初欲望的满足,已经进入了杜洛埃、赫斯渥原来代表的世界。可是,置身于豪华富贵中的嘉莉并不快乐,她觉得寂寞,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和微不足道了——因为这里也并无幸福存在。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受而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误入岐途的。她常坐在窗边的摇椅里沉思、低吟、梦想……
嘉莉妹妹

美国·德莱塞

18岁的嘉莉,漂亮而胆小,年轻无知,充满了对大都市繁华生活的幻想,对家人故土充满了留恋之情,但是,都市耀眼的万点灯火还是驱使她登上了去芝加哥的火车,去投奔她的姐姐,寻求新的生活。但是,她不知道那耀眼的光华掩盖了多少谎言、谬误、邪恶和伪善。

在车上,她结识了一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这是一个穿着时髦,油腔滑调的情场老手,老于世故、衣着得体,很能够吸引一些涉世未深和举止轻浮的女性。对他的百般殷勤嘉莉深受感动,尤其是对芝加哥繁华景象的描述,使嘉莉倍感兴趣。分手时,他们相互留下了地址。嘉莉要去西凡布伦街找她的姐姐敏妮。

芝加哥在嘉莉的想象中是十分美好的,以为那儿满是金钱和欢歌。 但是,刚到芝加哥,她的梦想就破碎了。 姐姐住在工人和职员的住宅区,房间狭小寒酸而简陋,看得出姐姐的生活很拮据,这使初来乍到的嘉莉感到很沮丧。

第二天一早,嘉莉怀着朦胧的希望出门找工作,虽然她有些胆怯,但是美好的梦想和都市的繁荣的强大引力驱使着嘉莉东奔西走。眼前林立的高楼和一家家大公司显得财大气粗,使嘉莉感到高不可攀。可是,嘉莉还是鼓起勇气走进一家家公司和店铺,她希望总有一次实现她的愿望。但是,无论在绸缎铺、帽子店还是百货店、服装店,她得到的都是“不要人”的冷冰冰的回答。她慢无目的的走着,最后,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制鞋厂找了份工作,算有了个着落。嘉莉想象着工作的美好,她想象着用那微薄的收入满足自己的欲望,她幻想着种种特权和享乐,她把一切可以买到的欢乐都想遍了。

鞋厂里的工作十分繁重,手脚不停地劳累一天简直叫人腰酸背痛,精疲力竭。嘉莉是新手,一直手忙脚乱,回到家里,早已四肢僵硬,动弹不得了。尽管如此,她所能挣到的工钱每周只有四块半,还往往受到工头的苛责或无聊青年的调戏,她丧气极了。更苦恼的是她还要把那微薄的工资的大部分交给姐姐作房租,这样,嘉莉就所剩无几了。

与此同时,杜洛埃正在豪华的酒店里同那些花花公子们夜夜欢歌,根本没在意嘉莉的存在。并且,他还得到费莫酒家的经理——一是个成功人物,很有名气,交际很广的乔·威·赫斯渥的赏识。杜洛埃为了挤进上层社会而投其所好,嘉莉则在无意间成为他们口中的谈资。正当嘉莉悲叹自己苦命的同时,这种悲叹几乎如影随行地伴随着她。不久,嘉莉病了,三天后再去上班时,鞋厂已经把她辞了。她又开始一次次的东奔西走,但什么工作也没有找到,而她最后的一点钱也因为卖了顶御寒的帽子花光了,她不敢回家,怕姐夫汉森那冷淡的眼光,也怕姐姐虽然和气却透出懊恼的神情。她百无聊赖的毫无目的地在街上浪迹着。

正当嘉莉心灰意冷的时候,却与那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不期而遇。 杜洛埃对嘉莉十分热情,请他到豪华的饭店吃饭,并邀请她看戏。嘉莉看出了他对自己的倾慕,她高兴而矜持地欣赏杜洛埃眉飞色舞的殷勤劲儿。当杜洛埃给她钱让她去买衣服、鞋子的时候,她虽然惭愧,但又没有勇气拒绝,她觉得杜洛埃是一个漂亮的好心的男人。嘉莉在接受杜洛埃的钱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金钱不是代表掠夺来的特权,而只代表一个人应得的报酬,即诚实劳动的回报。只有在这种场合才可以接受金钱。而嘉莉对金钱的道德意义的理解和一般人一样肤浅,认为“金钱是某种别人已经有了我也必须有的东西,”她手里拿着的钞票让她感到自己的境遇好多了。

回到姐姐家的时候,发现姐姐失业了,他们不能再留嘉莉住了。但是,嘉莉不想回到死气沉沉的家乡,不久,嘉莉接受了杜洛埃的建议,和他住到了一起。虽然开始的时候她还有些胆怯,但是欲望使她选择了这种生活。既没有回家乡,也没有找到工作的嘉莉,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另一段生活。

其实,杜洛埃只不过是受到内心欲望的驱使,按常规玩弄一下女人罢了。嘉莉渴望着幸福,现在她又有一个安身之处了,杜洛埃为她花钱,带她出去玩。但是,嘉莉的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负担,虽然,她住着宽大的房子,过着舒适的生活,虽然她喜欢奉承,爱慕虚荣,但是心里的声音告诉她:她在堕落。就在这时候,杜洛埃把嘉莉介绍给他的朋友,费莫酒店的经理赫斯渥。

赫斯渥十分富有,在生意上春风得意,颇有能耐,家庭生活虽然缺乏宽容体谅和关心爱护,但靠习惯的力量和传统观念维系着,也算是安稳,儿女们也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活动圈子,赫斯渥和妻子之间虽无爱情可言,但也无大的不满,虽然偶尔也有些艳遇,但是名利、权势、地位使他只能是逢场作戏,他必须维系住家庭的稳定。另一方面,他温和、宁静、自信、处世圆滑,对女士殷勤周到,他对嘉莉表示的那份恭维,是每个女人都会赏识的。

他一见到嘉莉,就迷上了她的美貌,为她神魂颠倒。而嘉莉也觉得赫斯渥更聪明,而且衣着得体,气度不凡,温文尔雅。相比之下,杜洛埃就显得相形见绌。为了取得嘉莉的好感,他寻机陪嘉莉去看戏,去散步,与嘉莉谈天说地,暗示自己对她的感情或自己生活的不幸……终于嘉莉感情的天平倾向了赫斯渥这一边。

嘉莉对赫斯渥并没有一丝邪念,她想象赫斯渥将能使她摆脱目前这种不体面的生活,她只是把他的爱当作一种美好的东西,想象着他们的感情会有更美好更高尚的结果。然而赫斯渥只想寻欢作乐,并没有打算负什么责任。他认为他的做法不会引起家庭纠葛和地位的稳固,嘉莉的爱只是增添了他生活的一份额外的乐趣。同时,杜洛埃虽然表面信誓旦旦地说要与嘉莉结婚,实际上只是在拖延,嘉莉心里也很明白这一点,因此觉得赫斯渥看起来更诚恳一些。

不久,由于杜洛埃的偶然推荐, 嘉莉在一次游艺筹款活动中扮演了《煤气灯下》罗拉的角色,由于她天生丽质,情感丰富并善于模仿,居然获得了成功。她惊人的才华,在金碧辉煌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赫斯渥更加对嘉莉着迷了。她与赫斯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最终被杜洛埃发觉,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嘉莉,独自出走了。自由而孤独的嘉莉终于投入赫斯渥的怀抱。

赫斯渥虽然为嘉莉提出要求结婚的问题感到狼狈,但他对嘉莉的迷恋使他丧失了理智,在心醉神迷之中他什么都答应了。而这场恋情终于导致了一场家庭风波的来临。他的妻子工于心计,嫉妒心强,并且冷酷无情,关于赫斯渥和嘉莉的风言风语终于被他的妻子知道了,对于爱的妒忌最终变成了仇恨,她不断索要名下的财产并提出离婚,想使赫斯渥就范,而赫斯渥也担心这样做会使自己声名狼藉,一无所有,因为他过去慢慢积聚的财产都记在妻子的名下,如今要归她所有了,他感到忧心忡忡,进退维谷。

一天晚上,赫斯渥在烦恼中偶然发现酒店保险箱并未锁好,而里面有整整一万元钱。天哪,他要是有一万元钱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离开他的妻子,和嘉莉在一起了!一阵犹豫之后,他终于偷走了这些钱。决定带上嘉莉远走高飞。当晚,他以杜洛埃受伤要见嘉莉的名义将嘉莉骗出来,一同离开了芝加哥。
嘉莉和赫斯渥经由底特律、蒙特利到了纽约。虽然她对他的欺骗行为十分恼火,但是她是孤苦伶仃的,若是她不投奔他——接受他的爱情——她又能去别的什么地方呢?于是她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赫斯渥改名换姓,请来律师为他们主持婚礼,找到一所房子,卖了一些家具,他们就这样定居下来。 赫斯渥在芝加哥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在纽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他寻找职业,几次失败,最后只得到一家酒店投资1000元,与人合股经营。但是,生意并不像他想象中的赚钱,尽管如此,他仍佯装再增资加强他的营业,他们的生活大不如在芝加哥是那样风光,赫斯渥也找不到那种受到瞩目的感觉了。 这一切,天真的嘉莉都不知道,丈夫的盗窃行为她也不知道,她认为自己一生中第一次安顿下来了,也满足于当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

第一个冬天就这样过去了。转眼三年过去了,赫斯渥的生意并不见有起色。嘉莉也渐渐为经济的困窘、服饰的寒碜、娱乐的缺少而忧伤起来。一天,嘉莉结识了万斯一家,在万斯太太的影响下,她又开始去看戏,向往那些美丽的服饰和所有浮华的东西,当演员的梦想又在她的心里滋长起来。

她现在觉得赫斯渥每天郁郁寡欢、沉默不语,已不再是年轻力壮、心情舒畅的人了。她开始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也开始回想起那次实际上是强迫的私奔。后来,赫斯渥投资合股的酒店倒闭了,贫困落到了他们的头上,为生活发愁的阴云降临了。这使得嘉莉想起早年冒险闯荡芝加哥的日子,她实在是向往纽约的上层生活。而赫斯渥也不得不再次四处奔波寻找职业,可是在纽约他没有熟人和朋友,也没有做职员的经验,找来找去,一无所获,以前认识他的人,恭维他的人见了他都唯恐避之不及,最后只得待在家里,抱着剩下的钱节衣缩食的拖延起来。不久,他就自暴自弃,闯进赌场,以希望在那里寄托其赢钱的微薄希望。但是,很快就输得所剩无几了。这些凄惨的琐事侵蚀着嘉莉的心,她实在害怕过这种穷苦的日子,她不知道究竟自己要飘荡到哪里去,对丧失了自尊心的赫斯渥也不再抱有敬意了。于是,她决定出去,再去独自奋斗了。

现在,由于在芝加哥的经历,舞台成了嘉莉困难中最后的希望。嘉莉终于走出了家门,前往百老汇寻求职业,几经碰壁之后,她终于在加西诺戏院的合唱队谋到了个位置。由于嘉莉年轻貌美又有表演的天赋,不久,就由无名小卒成了合唱队领队,她逐步地向成功迈进。而赫斯渥却依然如故,每天待着看报,一直下决心找工作却总是一事无成,俨然一个累赘,生活的开支全靠嘉莉的收入。他们之间仿佛已丧失了相互交谈的共同基础,嘉莉已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

嘉莉对这个家不再关心了,她对饰物的需求随着现实的发展而迅速增加, 她越来越喜欢购物、交朋友,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嘉莉越来越游离赫斯渥的生活了。

冬天来了,随着欠债的增多,赫斯渥到底决心要做些事情了。布鲁克林的电车工人在罢工,急需招雇司机。赫斯渥以为机会来了,于是前去求职。虽有警察的保护还是受到了工人的围攻,只好悄悄逃走,冒雪回了家。而嘉莉却在戏院又一次交上好运,薪水又长到35元了,她可以当演员了,连她的朋友奥斯本小姐也断定她要红起来了。这就使嘉莉更觉得自己应该离开赫斯渥,在奥斯本小姐的提议下,嘉莉决定搬出去住。

这一天终于来了。一天,当赫斯渥又去街上转悠回来时,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嘉莉留下一封信,走了!她搬去和奥斯本小姐同住,把他抛弃了。赫斯渥颓然得跌坐在椅子里。嘉莉被自己的职业所吸引,渐渐地忘掉了赫斯渥的存在,嘉莉真的走红了。她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薪水已是每月150元了。剧评家的竞相吹捧使她获得了成功,她的照片也到登上了周刊。她的化妆室换成了专用的,甚至百老汇新开的威灵顿饭店也主动邀请她去住宿,借她的名声以引起注意。现在,嘉莉每天都收到一些信件,她的世界是这么光辉灿烂!她享受着金钱所能买到的种种奢侈豪华。那些上等地方的大门似乎都对她敞开着,这是她从前梦寐以求的生活,现在,一切都实现了。然而,在这种荣光下面,嘉莉渐渐感到的是一种空虚和寂寞。

赫斯渥仍然一事无成。如今他衣衫褴褛,瘦骨如柴,境遇堪怜,靠救济和乞讨为生,当年显赫的荣光已成为历史一去不返了。最后在严冬的一天晚上,躺在乞丐收容所的黑屋里,让煤气结束他的生命。这时嘉莉已经达到了那初看上去像是人生的目的,或者至少是部分地达到了,如人们所能获取的最初欲望的满足,已经进入了杜洛埃、赫斯渥原来代表的世界。可是,置身于豪华富贵中的嘉莉并不快乐,她觉得寂寞,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和微不足道了——因为这里也并无幸福存在。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受而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误入岐途的。她常坐在窗边的摇椅里沉思、低吟、梦想……
嘉莉妹妹

美国·德莱塞

18岁的嘉莉,漂亮而胆小,年轻无知,充满了对大都市繁华生活的幻想,对家人故土充满了留恋之情,但是,都市耀眼的万点灯火还是驱使她登上了去芝加哥的火车,去投奔她的姐姐,寻求新的生活。但是,她不知道那耀眼的光华掩盖了多少谎言、谬误、邪恶和伪善。

在车上,她结识了一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这是一个穿着时髦,油腔滑调的情场老手,老于世故、衣着得体,很能够吸引一些涉世未深和举止轻浮的女性。对他的百般殷勤嘉莉深受感动,尤其是对芝加哥繁华景象的描述,使嘉莉倍感兴趣。分手时,他们相互留下了地址。嘉莉要去西凡布伦街找她的姐姐敏妮。

芝加哥在嘉莉的想象中是十分美好的,以为那儿满是金钱和欢歌。 但是,刚到芝加哥,她的梦想就破碎了。 姐姐住在工人和职员的住宅区,房间狭小寒酸而简陋,看得出姐姐的生活很拮据,这使初来乍到的嘉莉感到很沮丧。

第二天一早,嘉莉怀着朦胧的希望出门找工作,虽然她有些胆怯,但是美好的梦想和都市的繁荣的强大引力驱使着嘉莉东奔西走。眼前林立的高楼和一家家大公司显得财大气粗,使嘉莉感到高不可攀。可是,嘉莉还是鼓起勇气走进一家家公司和店铺,她希望总有一次实现她的愿望。但是,无论在绸缎铺、帽子店还是百货店、服装店,她得到的都是“不要人”的冷冰冰的回答。她慢无目的的走着,最后,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制鞋厂找了份工作,算有了个着落。嘉莉想象着工作的美好,她想象着用那微薄的收入满足自己的欲望,她幻想着种种特权和享乐,她把一切可以买到的欢乐都想遍了。

鞋厂里的工作十分繁重,手脚不停地劳累一天简直叫人腰酸背痛,精疲力竭。嘉莉是新手,一直手忙脚乱,回到家里,早已四肢僵硬,动弹不得了。尽管如此,她所能挣到的工钱每周只有四块半,还往往受到工头的苛责或无聊青年的调戏,她丧气极了。更苦恼的是她还要把那微薄的工资的大部分交给姐姐作房租,这样,嘉莉就所剩无几了。

与此同时,杜洛埃正在豪华的酒店里同那些花花公子们夜夜欢歌,根本没在意嘉莉的存在。并且,他还得到费莫酒家的经理——一是个成功人物,很有名气,交际很广的乔·威·赫斯渥的赏识。杜洛埃为了挤进上层社会而投其所好,嘉莉则在无意间成为他们口中的谈资。正当嘉莉悲叹自己苦命的同时,这种悲叹几乎如影随行地伴随着她。不久,嘉莉病了,三天后再去上班时,鞋厂已经把她辞了。她又开始一次次的东奔西走,但什么工作也没有找到,而她最后的一点钱也因为卖了顶御寒的帽子花光了,她不敢回家,怕姐夫汉森那冷淡的眼光,也怕姐姐虽然和气却透出懊恼的神情。她百无聊赖的毫无目的地在街上浪迹着。

正当嘉莉心灰意冷的时候,却与那个年轻的推销员杜洛埃不期而遇。 杜洛埃对嘉莉十分热情,请他到豪华的饭店吃饭,并邀请她看戏。嘉莉看出了他对自己的倾慕,她高兴而矜持地欣赏杜洛埃眉飞色舞的殷勤劲儿。当杜洛埃给她钱让她去买衣服、鞋子的时候,她虽然惭愧,但又没有勇气拒绝,她觉得杜洛埃是一个漂亮的好心的男人。嘉莉在接受杜洛埃的钱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金钱不是代表掠夺来的特权,而只代表一个人应得的报酬,即诚实劳动的回报。只有在这种场合才可以接受金钱。而嘉莉对金钱的道德意义的理解和一般人一样肤浅,认为“金钱是某种别人已经有了我也必须有的东西,”她手里拿着的钞票让她感到自己的境遇好多了。

回到姐姐家的时候,发现姐姐失业了,他们不能再留嘉莉住了。但是,嘉莉不想回到死气沉沉的家乡,不久,嘉莉接受了杜洛埃的建议,和他住到了一起。虽然开始的时候她还有些胆怯,但是欲望使她选择了这种生活。既没有回家乡,也没有找到工作的嘉莉,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另一段生活。

其实,杜洛埃只不过是受到内心欲望的驱使,按常规玩弄一下女人罢了。嘉莉渴望着幸福,现在她又有一个安身之处了,杜洛埃为她花钱,带她出去玩。但是,嘉莉的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负担,虽然,她住着宽大的房子,过着舒适的生活,虽然她喜欢奉承,爱慕虚荣,但是心里的声音告诉她:她在堕落。就在这时候,杜洛埃把嘉莉介绍给他的朋友,费莫酒店的经理赫斯渥。

赫斯渥十分富有,在生意上春风得意,颇有能耐,家庭生活虽然缺乏宽容体谅和关心爱护,但靠习惯的力量和传统观念维系着,也算是安稳,儿女们也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活动圈子,赫斯渥和妻子之间虽无爱情可言,但也无大的不满,虽然偶尔也有些艳遇,但是名利、权势、地位使他只能是逢场作戏,他必须维系住家庭的稳定。另一方面,他温和、宁静、自信、处世圆滑,对女士殷勤周到,他对嘉莉表示的那份恭维,是每个女人都会赏识的。

他一见到嘉莉,就迷上了她的美貌,为她神魂颠倒。而嘉莉也觉得赫斯渥更聪明,而且衣着得体,气度不凡,温文尔雅。相比之下,杜洛埃就显得相形见绌。为了取得嘉莉的好感,他寻机陪嘉莉去看戏,去散步,与嘉莉谈天说地,暗示自己对她的感情或自己生活的不幸……终于嘉莉感情的天平倾向了赫斯渥这一边。

嘉莉对赫斯渥并没有一丝邪念,她想象赫斯渥将能使她摆脱目前这种不体面的生活,她只是把他的爱当作一种美好的东西,想象着他们的感情会有更美好更高尚的结果。然而赫斯渥只想寻欢作乐,并没有打算负什么责任。他认为他的做法不会引起家庭纠葛和地位的稳固,嘉莉的爱只是增添了他生活的一份额外的乐趣。同时,杜洛埃虽然表面信誓旦旦地说要与嘉莉结婚,实际上只是在拖延,嘉莉心里也很明白这一点,因此觉得赫斯渥看起来更诚恳一些。

不久,由于杜洛埃的偶然推荐, 嘉莉在一次游艺筹款活动中扮演了《煤气灯下》罗拉的角色,由于她天生丽质,情感丰富并善于模仿,居然获得了成功。她惊人的才华,在金碧辉煌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赫斯渥更加对嘉莉着迷了。她与赫斯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最终被杜洛埃发觉,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嘉莉,独自出走了。自由而孤独的嘉莉终于投入赫斯渥的怀抱。

赫斯渥虽然为嘉莉提出要求结婚的问题感到狼狈,但他对嘉莉的迷恋使他丧失了理智,在心醉神迷之中他什么都答应了。而这场恋情终于导致了一场家庭风波的来临。他的妻子工于心计,嫉妒心强,并且冷酷无情,关于赫斯渥和嘉莉的风言风语终于被他的妻子知道了,对于爱的妒忌最终变成了仇恨,她不断索要名下的财产并提出离婚,想使赫斯渥就范,而赫斯渥也担心这样做会使自己声名狼藉,一无所有,因为他过去慢慢积聚的财产都记在妻子的名下,如今要归她所有了,他感到忧心忡忡,进退维谷。

一天晚上,赫斯渥在烦恼中偶然发现酒店保险箱并未锁好,而里面有整整一万元钱。天哪,他要是有一万元钱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离开他的妻子,和嘉莉在一起了!一阵犹豫之后,他终于偷走了这些钱。决定带上嘉莉远走高飞。当晚,他以杜洛埃受伤要见嘉莉的名义将嘉莉骗出来,一同离开了芝加哥。
嘉莉和赫斯渥经由底特律、蒙特利到了纽约。虽然她对他的欺骗行为十分恼火,但是她是孤苦伶仃的,若是她不投奔他——接受他的爱情——她又能去别的什么地方呢?于是她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赫斯渥改名换姓,请来律师为他们主持婚礼,找到一所房子,卖了一些家具,他们就这样定居下来。 赫斯渥在芝加哥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在纽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他寻找职业,几次失败,最后只得到一家酒店投资1000元,与人合股经营。但是,生意并不像他想象中的赚钱,尽管如此,他仍佯装再增资加强他的营业,他们的生活大不如在芝加哥是那样风光,赫斯渥也找不到那种受到瞩目的感觉了。 这一切,天真的嘉莉都不知道,丈夫的盗窃行为她也不知道,她认为自己一生中第一次安顿下来了,也满足于当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

第一个冬天就这样过去了。转眼三年过去了,赫斯渥的生意并不见有起色。嘉莉也渐渐为经济的困窘、服饰的寒碜、娱乐的缺少而忧伤起来。一天,嘉莉结识了万斯一家,在万斯太太的影响下,她又开始去看戏,向往那些美丽的服饰和所有浮华的东西,当演员的梦想又在她的心里滋长起来。

她现在觉得赫斯渥每天郁郁寡欢、沉默不语,已不再是年轻力壮、心情舒畅的人了。她开始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也开始回想起那次实际上是强迫的私奔。后来,赫斯渥投资合股的酒店倒闭了,贫困落到了他们的头上,为生活发愁的阴云降临了。这使得嘉莉想起早年冒险闯荡芝加哥的日子,她实在是向往纽约的上层生活。而赫斯渥也不得不再次四处奔波寻找职业,可是在纽约他没有熟人和朋友,也没有做职员的经验,找来找去,一无所获,以前认识他的人,恭维他的人见了他都唯恐避之不及,最后只得待在家里,抱着剩下的钱节衣缩食的拖延起来。不久,他就自暴自弃,闯进赌场,以希望在那里寄托其赢钱的微薄希望。但是,很快就输得所剩无几了。这些凄惨的琐事侵蚀着嘉莉的心,她实在害怕过这种穷苦的日子,她不知道究竟自己要飘荡到哪里去,对丧失了自尊心的赫斯渥也不再抱有敬意了。于是,她决定出去,再去独自奋斗了。

现在,由于在芝加哥的经历,舞台成了嘉莉困难中最后的希望。嘉莉终于走出了家门,前往百老汇寻求职业,几经碰壁之后,她终于在加西诺戏院的合唱队谋到了个位置。由于嘉莉年轻貌美又有表演的天赋,不久,就由无名小卒成了合唱队领队,她逐步地向成功迈进。而赫斯渥却依然如故,每天待着看报,一直下决心找工作却总是一事无成,俨然一个累赘,生活的开支全靠嘉莉的收入。他们之间仿佛已丧失了相互交谈的共同基础,嘉莉已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

嘉莉对这个家不再关心了,她对饰物的需求随着现实的发展而迅速增加, 她越来越喜欢购物、交朋友,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嘉莉越来越游离赫斯渥的生活了。

冬天来了,随着欠债的增多,赫斯渥到底决心要做些事情了。布鲁克林的电车工人在罢工,急需招雇司机。赫斯渥以为机会来了,于是前去求职。虽有警察的保护还是受到了工人的围攻,只好悄悄逃走,冒雪回了家。而嘉莉却在戏院又一次交上好运,薪水又长到35元了,她可以当演员了,连她的朋友奥斯本小姐也断定她要红起来了。这就使嘉莉更觉得自己应该离开赫斯渥,在奥斯本小姐的提议下,嘉莉决定搬出去住。

这一天终于来了。一天,当赫斯渥又去街上转悠回来时,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嘉莉留下一封信,走了!她搬去和奥斯本小姐同住,把他抛弃了。赫斯渥颓然得跌坐在椅子里。嘉莉被自己的职业所吸引,渐渐地忘掉了赫斯渥的存在,嘉莉真的走红了。她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薪水已是每月150元了。剧评家的竞相吹捧使她获得了成功,她的照片也到登上了周刊。她的化妆室换成了专用的,甚至百老汇新开的威灵顿饭店也主动邀请她去住宿,借她的名声以引起注意。现在,嘉莉每天都收到一些信件,她的世界是这么光辉灿烂!她享受着金钱所能买到的种种奢侈豪华。那些上等地方的大门似乎都对她敞开着,这是她从前梦寐以求的生活,现在,一切都实现了。然而,在这种荣光下面,嘉莉渐渐感到的是一种空虚和寂寞。

赫斯渥仍然一事无成。如今他衣衫褴褛,瘦骨如柴,境遇堪怜,靠救济和乞讨为生,当年显赫的荣光已成为历史一去不返了。最后在严冬的一天晚上,躺在乞丐收容所的黑屋里,让煤气结束他的生命。这时嘉莉已经达到了那初看上去像是人生的目的,或者至少是部分地达到了,如人们所能获取的最初欲望的满足,已经进入了杜洛埃、赫斯渥原来代表的世界。可是,置身于豪华富贵中的嘉莉并不快乐,她觉得寂寞,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和微不足道了——因为这里也并无幸福存在。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受而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误入岐途的。她常坐在窗边的摇椅里沉思、低吟、梦想……

评论德莱赛的嘉莉妹妹

《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的“美国式梦想”

——看德莱赛笔下的悲喜人生

《嘉莉妹妹》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赛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美国女孩只身来到大城市闯荡谋生的故事。这是德莱赛第一部反映“美国式梦想”,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腐蚀性和人性扭曲的长篇小说,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具有那个时代下社会群众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女主人公嘉罗琳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幻想与欲望的女孩,她单纯美好却也虚荣造作。其实在那个社会工业大发展,资本膨胀导致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像嘉利这样憧憬着上流生活,做着富贵梦的年轻女孩实在是再普遍不过了,嘉利妹妹只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小说中另外两个重要的人物,销售员杜洛埃和酒店经理赫斯渥,则是各代表着当时社会上一心想攀上上流社会的中产阶层人群,以及社会中上层的人物。可以这么说,每一个阅读它的人都可以清晰的从《嘉莉妹妹》中感受到这些鲜活的人物。一个多世纪后仍保持着他们跳动的生命活力,那种翻开书便呼之欲出的活力。

品读《嘉莉妹妹》便得首先从它的作者德莱赛——美国文学史上这位有名的“鄙陋者”开始了解。西奥多并不是一个“文笔雅致”的人,很多美国文坛响当当的人喜欢用一种“居高临下”态度来审视他。“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来打发掉德莱赛,这在知识分子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他们告诉我们说,这个人根本就是糊里糊涂,因此他根本不值得一读”,艾利赛奥?维瓦斯如是说,“他早就过时了,加上他文笔又差,他就越发连值得欣赏的粗浅价值也没有了。当然如果文笔是指韵律和谐,声调抑扬,是指形象完美,措辞精当的话,那德莱赛的文笔确是不佳。但是如果文笔不是仅限于此的话,那德莱赛的文笔则未必拙劣”。对比德莱赛的文学成就反不如说他只是借用笔向世人传达他的人生观、社会观。他笔下的女人有独特的思想,有强烈的欲望,并不予掩盖。他描绘的销售员杜洛埃努力跻身上流,虚伪嘴脸刻画的直接准确,毫不含蓄隐晦。这些都赋予了他的作品独特的魅力。文学评论家们或许不会喜欢,然而确是读者们所乐于看的,褪去了繁荣复杂的铺陈描写后,是一针见血的独到犀利。德莱赛的每一个故事似乎都是以这种直白的态度呈现个读者的,没有精致的语言却潇洒直接。

德莱赛善写悲剧小说,而在我看来,德莱赛的悲剧故事又并不寻常。《嘉利妹妹》以嘉利最后成为百老汇当红的女演员,生活富足却孤独终老作结,我们就从这开始究其源头。年轻时的嘉利两段爱情都无疑是失败的,杜洛埃为人虚荣浮夸,看重嘉利的年轻貌美,从一开始便让读者认定他们不可能长久结局;酒店经理赫斯渥油滑老道,嘉利成了他婚姻之外的地下情人,最后竟骗嘉利与其私奔到纽约。从现代的眼光看嘉利,她是个彻头彻尾的美丽笨女人,但却一直沿着自己向往的生活轨迹走着,她追求物质的享受,也希望得到美好的爱情,她小心翼翼,也大胆试探,却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迷失自己,被纸醉金迷的社会渐渐退去原本还有的纯真。“在《嘉利妹妹》中,金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钱——即我们所知道的现实社会中的钱——故事就失去了任何意义,悲剧也就未免牵强”,我想用这段话来从一方面解读“美国式梦想”再恰当不过了。嘉利这个人物的塑造的典型性就在于那个特殊时期中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人们追逐大城市的美好,像嘉利一样心高才低的人不在少数,她有表现和追求的权利,但这些都因为金钱因为享受要通过罪恶的道路才能达到。

《嘉莉妹妹》中最耐人寻味的人物在我看来并不是主人公嘉利,反倒是最后以自杀结束生命的男主角赫斯渥。如果真的给《嘉莉妹妹》中人物颁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悲剧奖,那赫斯渥当之无愧。他老于世故,举止随和,通达善变,却有着明显的性格因职业被改造的痕迹,他的悲剧貌似始于他和嘉利携款私奔到纽约,但实际上是由于他对未知生活的冒险失败,“一旦抛弃了他在芝加哥的社会角色,赫斯渥的悲剧便接踵而来”,嘉利的崛起和赫斯渥的败落就是全书最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之下,可以说嘉利有了她更深一层的悲剧色彩,也更显赫斯渥的凄凉下场。赫斯渥在生命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有什么用”,对人生的种种无奈让他失去了求生的欲望,或许这种结局就是最适合他的解脱。而最后作者在写嘉利的时候也有这样一句话:“然而,她如今感到孤独。没有事干时,她就坐在摇椅里,低声浅吟,梦里神游”。

德莱赛用他的思考,他的哲理解读着人生、梦想,他并不是无情的批判者,而是用另一种角度呼吁着温情美好,“导致错误步骤的不是邪恶,而是渴望改善的愿望;迷惑那些不善思维、多愁善感的人的不是邪恶,而是善德”,这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作品问世一个世纪之后,留给我们的是深刻的思考和无限的膜拜。只要我们能够使作品的意义在我们自己时代的经验中得到印证,并且发现它仍然富有意义,富有生机,那么这本书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要说,这也适用于《嘉莉妹妹》。他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主要小说之一。

在抉择中成长的新女性——浅析西奥多·德莱赛笔下嘉莉形象的人物塑造

邱岳 (哈尔滨师范大学)

西奥多·德莱赛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一位杰出代表,《嘉莉妹妹》是他的处女作。20世纪初,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急剧的社会变革,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而整个美国文学仍沉湎于理想主义。与同时代许多热衷于描写人生的乐观方面的作家不同,德莱赛在这部小说中如实揭示了美国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嘉莉妹妹》在美国文坛上一出现,就产生强烈反响,结果作者不断受迫害,小说竟被列为“禁书”,嘉莉妹妹的形象也备受争议。然而笔者认为,从乡村姑娘到百老汇名角,农村姑娘嘉莉从闭塞的村庄到城市来寻求新生活,成为一名喜剧演员的经历,也是女性从蒙昧服从逐步走向自我认识的过程,作者通过嘉莉的四次选择使她“新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嘉莉妹妹的第一次人生抉择发生在小说开头,当时她正离开农村的故乡到芝加哥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幸福。她第一次的幸福观非常单纯,只不过“过过比往日好些的生活——她将是幸福的了”。吻别了母亲,18岁的嘉莉早就满怀对城市生活的梦想,毅然只身去城市试一试自己新的命运。从熟悉的农村转换到陌生的城市中去,对一个涉世未深、人生经验贫乏而又天真无邪的花季少女而言,可谓危机四伏。可是,随着火车车窗外匆匆消逝的熟悉景色,嘉莉的思路却很快转移到“空洞地猜想着芝加哥是个怎样的城市”这个问题上去,暗示出嘉莉妹妹很强的适应能力,为她以后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初到芝加哥,嘉莉借住在姐姐家里,然而一切都与她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嘉莉看到德姐姐敏妮是:“现在才27岁,虽然还硬健,但已经是个形容消瘦的妇人,她对生活的看法受着她丈夫的影响,对幸福和责任的见解越来越狭隘。”姐姐为了丈夫、家庭终日忙碌而牺牲了自我,她任劳任怨慢慢地积累财富,而这种贤妻良母型的生活方式对嘉莉来说却是极其乏味的,而且正是她所摒弃的。嘉莉几经周折找来的工作远远无法满足嘉莉对“各种欢乐和各种华丽的玩意儿”的渴望,她因病被解雇后更是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不愿回乡过和敏妮相同的生活,却因找不到工作无法付房租,姐姐不愿收留她而无法留在芝加哥。
正在这时,杜洛埃出现了,尽管只是一个推销员,但比起嘉莉来他却有大城市的生活经验,他把嘉莉带到了一个她从未走进过的世界:奢华的晚宴,梦寐以求的衣物……他用他的温情,用嘉莉所向往的华美的服饰和精致的生活不动声色地引诱了她。嘉莉作出了她的第二个抉择:离开代表当时传统道德观的姐姐家后搬到了推销员杜洛埃为她包租的公寓里与他同居。
在这段关系中,最初嘉莉追求的是正常的感情,她希望与杜洛埃结婚,而他总是推搪;也是在这段关系中,嘉莉的生活发生了质变,她很快地溶入城市中,变成了一个“衣着得体、漂亮、文雅、有风度的姑娘了”,与此同时,她对杜洛埃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将他视为了不起的“大人物”,渴望和他结婚,变为认为“他不是可以获得或保持她的爱情的男人。她觉得,有些方面他不像是个真正的男人”,她变得不想与他结婚了。
嘉莉的第三个人生抉择,是在被赫斯特伍德欺骗之后作出的。赫斯特伍德原是汉南—霍格酒店的经理,杜洛埃的朋友。
“他是个非常成功的社交界著名人物。”
“他有一匹马和美妙的双轮轻便马车。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安居在靠近林肯公园的一幢精致的宅子里。从各方面看来,他是我们美国上层社会的一个受欢迎的人物——仅次于豪门大族的第一等人物。”
遇见嘉莉时他正值事业的巅峰。他的绅士风度,得体的言谈举止,在意识到金钱重要性的嘉莉眼中无疑意味着安稳的生活,况且与杜洛埃相处,嘉莉虽然一时得到了生活的满足,但是深藏在她内心的长期对“爱”的渴望促使她更愿意与赫斯特伍德这样有地位又有钱的人来往,赫斯特伍德也对她有过对婚姻的许诺。然而出乎嘉莉的意料之外,如此的一位大人物其实却是位“惺惺作态的正人君子”,他费尽心思去勾引和自己儿女年龄相当的嘉莉,不顾自己朋友的情面和已有家室,最终他以欺骗的手段得到了幼稚无知的嘉莉。作为天真单纯的当事人,嘉莉妹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到世事的险恶,只凭借自己幼稚的知识和天真的理想去行事,结果终于不可避免地上当受骗。不过,嘉莉的适应能力又一次发挥了作用,在已经受骗的情况下,她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她受骗登上去加拿大的火车时,小说是这样描写的:
“当嘉莉眺望着窗外在飞过的风景时,她几乎忘记了自己是被骗,违反自己的意志作这次长途旅行的……在她看来,这是有趣的世界。她的生活刚开始。她并不觉得自己是打了败仗。也没有心灰意懒……她可以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获得自由——谁知道呢?也许她可以幸福”。
此时的嘉莉仍和所有的其他女性一样,把满足物质生活的愿望寄托在男性身上,把杜洛埃、赫斯特伍德对她的“和善、宠爱”看作“抵御外界威胁”的屏障。但是此时的嘉莉也与初到芝加哥时不同,随着眼界的增长,她的独立意识也已经开始慢慢增强了。相反的,赫斯特伍德在失去了芝加哥的天时、地利和人和后迎来了一连串的厄运,投资失败和工作的无着落也慢慢使他从一个富裕的人变成了一个落魄的守财奴。
嘉莉在作为一个毁坏别人家庭生活,引诱男人走向犯罪的女性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女性”形象的崛起。嘉莉已经开始不完全依赖于男性,在生活出现危机之时,努力摆脱困境。为了生计,她不顾赫斯特伍德的反对,决定去演戏,虽然赫斯特伍德反复强调“倘使我是你,我就不想演戏,这不是女娘儿的适当的职业”。但是对于嘉莉,“现在,像在芝加哥一般,舞台就成了她困难中的最后希望。倘使他不能立即找到工作,必须采取一些办法。也许她不得不出去,再去独自奋斗”,因为她“不愿意被拖入贫困之中,或者跟他饿死。她是有演戏的才能的。她能够先闯进去,然后成名起来。那时,他有什么话可说呢?”在嘉莉的心中,“成名”就是幸福。此时赫斯特伍德的颓废沮丧、不思上进迫使嘉莉重新面临生存的窘境,她作出了她第四个重要的抉择:独自离开。
第一次登台,嘉莉就表现出对艺术的极大热忱,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由于她的努力,导演渐渐让她演一些稍微重要些的角色。而嘉莉则更加投入,当别人休息时,她仍然在揣摩、练习,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角色的心理,力求精益求精。嘉莉则日渐走红,现在的嘉莉终于可以不再依靠男人的帮助,她每天乘坐华丽的马车,住进华丽的宾馆,崇拜者前呼后拥。名誉、金钱、地位纷纷涌来,她终于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大明星。
作者通过对这四次抉择的详细描述,使嘉莉妹妹这个“新女性”形象逐步成熟、丰满起来。从最初懵懂的乡村少女到掌握着自己生活的名角,从被动地受骗顺从到主动地离开,嘉莉妹妹背离了以姐姐、姐夫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观,凭借着她的美貌与不懈的努力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然而,已经物质化与欲望化了的城市生活却注定了一种主体结局:即使人们获得成功,他们也不可能获得幸福。
与她在舞台上演绎的美丽的爱情故事相反,现实中嘉莉的爱情一次次地被欺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嘉莉先是被杜洛埃欺骗,接着又被赫斯特伍德欺骗,最终得不到真正的爱情。事实和她台上的演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华丽的演出更衬托出嘉莉空虚落寞的精神世界。
在小说的结尾,当赫斯特伍德在廉价的小旅馆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我们看见了嘉莉仍然坐在摇椅里摇荡着、思索着:“你独自坐在窗前的摇椅里,必然会梦想着,渴望着。你坐在窗前的摇椅里,必然会梦想着你永远也触摸不到的幸福。”与最开始“过好日子”和“成名”的幸福不同,嘉莉在一次次的追逐和得到中,渐渐离幸福越来越远。
德莱赛笔下的嘉莉妹妹,不再是受了委屈只会哭泣的格蕾卿,不再是为曾经的错误而充满负罪感的苔丝,不再是明白了卑微的地位却拥有不定未来的娜拉,她是拥有了强烈独立意识勇于追求梦想的新女性。她果敢、坚强,为了生存和欲望苦苦挣扎,然而在内心的深处却空虚、迷惘。德莱赛用犀利的笔触完全颠覆了美国文学作品中乐观主义的基调,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写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而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状况,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富有启迪作用,这就是世界文学经典的魅力之所在。
收到了楼主的求助-。-
很抱歉,我对德莱赛并不是很了解,之前倒是写过一个关于嘉莉妹妹的作业,但是那个是两年前随便写的,属于低质量次品。
楼主可以去CNKI搜索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文章。
文章标题: 美国小说《嘉莉妹妹》如何与美国社会历史关联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4913.html
文章标签:美国  关联  妹妹  嘉莉  社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