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七国之乱和淮南衡山列传之间的关联是啥 我该如何介绍

时间: 2023-11-17 20:01: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七国之乱和淮南衡山列传之间的关联是啥 我该如何介绍

淮南王刘安为何没有参与吴楚七国之乱,他最后为何败在汉武帝手中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必欲发兵应吴,臣原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其实本来刘安也是想跟着七国造反的,但是被他的淮南相给蒙了。
至于他败在刘彻手中其实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安算是个好文人但不是好的政治和军事家,刘彻在这两个方面都是封建时代皇帝中的姣姣者,实力也比淮南雄厚许多。
淮南王虽然没有参加七国之乱,但他在前127年发动了叛乱。
另外七国之乱是在前154年,当时的皇帝是汉景帝。
可能他不喜欢扎堆~~

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

越具体越好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154年发生的一次叛乱,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 发生的原因是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还有当时的皇后——吕后专权等原因。汉景帝平定了王国叛乱,为后来汉武帝继续清除地方王国的势力奠定了好的基础。
编辑本段事件起因
  景帝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错所上《削藩策》,下诏削赵王遂常山郡,胶西王昂六县,楚王戊东海郡;景帝三年,又削吴王濞会稽等郡。削藩之举激起了诸王的强烈反对。吴王濞首先与齐王肥诸子中最强大的胶西王昂联络,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之。胶西王昂又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濞还与楚、赵、淮南诸国通谋。削藩诏传到吴国,吴王濞立即谋杀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与楚王戊、赵王遂、胶 西汉七国之乱
西王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分别起兵。原来参与策划的诸王中,齐王将闾临时背约城守,济北王志和淮南王安都为国内亲汉势力所阻,未得起兵。吴王濞年六十二,是宗室元老,也是晁错所议削藩的主要对象。他致书诸侯王,声称起兵目的是诛晁错,恢复王国故地,安刘氏社稷。在他的影响和策划下爆发的这次叛乱,遍及整个关东地区,形成东方诸王“合纵”攻汉的形势,震动很大。   吴国始受封于高帝十二年(前195年),那时在江淮之间叛乱的淮南王英布败走吴越,高祖认为东南之地与汉廷悬隔,非壮王无以镇之,而高祖亲子均年少,乃封兄子刘濞为吴王。吴国是五十余城的大国。吴国的彰郡(辖今苏西南、皖南、浙北之地)产铜,滨海地区产盐,吴王濞招致天下各地的逃亡者开山铸钱、煮海为盐,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吴国以船运载,一船相当于北方数十辆车,有较高的运输能力。吴国由于经济富足,境内不征赋钱,卒践更者一律给予佣值,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文帝时,吴太子入朝长安,由于博弈争执,被汉太子刘启(即以后的景帝)以博局击杀,引起了汉吴双方的猜疑,吴王濞自此二十多年托病不朝。文帝为了笼络吴王濞,赐以几杖,允许不朝。吴王濞骄横不法,以珠玉金帛贿赂诸侯王和宗室、大臣,企图在政治上取得他们的助力。 景帝决心以武力平叛,以轻兵断绝叛军粮道,三个月即平定了叛乱。
编辑本段发展
  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有众二十余万,还兼领楚国兵。他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吴楚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 西汉七国之乱
则约匈奴联兵犯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兵。曾经做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建议景帝杀晁错,恢复王国故土,以换取七国罢兵。景帝在变起仓猝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一建议,处死晁错。暂时居于优势的吴王濞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东帝”的地位,拒不受诏,战事继续进行。
编辑本段结果
  在吴楚军西向攻取洛阳的道路中,景帝弟刘武的封国梁国横亘其间。吴楚军破梁军于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当时周亚夫率汉军屯于梁国以北的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他不救梁国之急,而以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截断吴楚联军的粮道,使其陷入困境。吴军多是步兵,利于险阻;汉军多是车骑,利于平地。战事在淮北平地进行,吴军居于不利地位。梁国又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吴军无法越过。吴军北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境)周亚夫军营求战。结果吴军一败涂地,士卒多饥死叛散。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吴王濞率败卒数千遁走,退保长江以南的丹徒(今江苏镇江)。汉遣人策动吴军中的东越人反吴。东越人杀吴王濞。楚王戊也军败自杀。吴楚叛乱起于正月,三月即告结束。   在齐地,胶西等王国兵围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诸王或自杀,或伏诛。齐王将闾为汉城守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在赵地,赵王遂撤兵坚守邯郸,郦寄攻之不下。匈奴人知道吴楚兵败,也不肯入汉边助赵。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共同引水灌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遂自杀。
编辑本段意义
  吴楚七国之乱在三个月内全部平息,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景帝趁势收夺各诸侯国的支郡,边郡归朝廷所有,同时取消了王国自行任命官吏和征收赋税的特权,削减了王国的属官,王国的丞相改称为相,国相还负有监察王的使命,规定诸侯王不得治理民政,只能“衣食租税”,即按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该国的租税作为俸禄,王国的地位已与汉郡无异。   七国之乱的平定和诸侯王权力的削弱,沉重地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在制度上,基本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时所产生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七国之乱的平定,巩固了削藩政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子弟为大国所引起的矛盾,并为汉武帝以“推恩策”(见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编辑本段评价
  七国之乱反应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王国势力威胁基本清除,大大加强了汉朝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也在一定程度常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154年发生的一次叛乱,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 发生的原因是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还有当时的皇后——吕后专权等原因。汉景帝平定了王国叛乱,为后来汉武帝继续清除地方王国的势力奠定了好的基础。
汉初推行的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虽然对恢复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形成了为后世称道的 文景之治 ,但也助长了诸侯王割据势力的迅速膨胀,最后终于在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导致了公开反叛中央政府的 吴楚七国之乱.刘邦在消灭了韩信等异姓诸侯王以后,面对广大的地区,深感无力控制。   他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时,又错误地认为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因此,他一面消灭异姓诸侯王,一面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这九个人是:刘邦叔父之子刘贾为荆王、刘邦同父异母弟弟刘交为楚王、刘邦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刘邦次兄刘喜之子刘濞为吴王①、刘邦少子刘长为淮南王、刘邦子刘如意为赵王、刘邦子刘恢为梁王、刘邦子刘友为淮阳王、刘邦子刘恒为代王。这九个同姓王占据了全国的大部分土地。当时全国有54个郡,各诸侯国就占了39个,仅齐一国就占有7郡,而归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15个郡;从户口构成上看,在全国277万户、1300万人口中,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97万户、450万人,仅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强①。刘邦为防止诸侯王位被异姓篡夺,还特地杀白马为盟,立誓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① 《汉书· 文帝纪》。   ② 《考古与文物》1980年创刊号《西汉诸陵位置考》。   刘邦在世之时,由于这些诸侯王刚刚被封,羽翼未丰,或年龄尚幼,还没有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刘邦死后,由于文帝是以诸侯王身份被宗室大臣拥立而登上帝位的,为宠络刘氏宗室,他又陆续分封了许多诸侯王。此时各诸侯王业已长大,他们在自己封国内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 宫制百官同制京师 ②,甚至有的诸侯王 不用汉法 , 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③。这种情况严重地削弱了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最后终于酿成了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的反叛。   刘兴居是齐王刘肥之子。由于他曾与众大臣拥立文帝有功,被封为济北王。但他仍对自己的地位不满,便于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乘匈奴寇边、文帝亲至太原(今太原市西南)督军作战之机,在后方举兵反叛。文帝闻讯后,立即派柴武率军10万前往平叛,同时还下诏宣布叛军凡投降者一律赦免,并恢复原官职。结果叛军望风瓦解。八月,刘兴居被俘自杀。一场为时仅三个月的叛乱被迅速平息,但诸侯王 尾大不掉 的形势并没有任何改变。刘兴居的反叛只是一个信号,而更大规模的反叛活动接踵而来。   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自恃最受高祖刘邦的宠爱,从在封国内 数不奉法 甚至 不用汉法,出入警跸,称制,自作法令 ①发展到准备勾结匈奴和闽越,发兵反叛的地步。文帝发觉以后,废其王位,流放到蜀郡,刘长在途中绝食而死。   刘兴居和刘长的两次叛乱引起了朝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献计献策,建议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些有识之士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贾谊。   ① 刘邦先封刘喜为代王,后因匈奴伐代时刘喜弃国而逃,被废为合阳侯。高帝十一年(前 196年)立其子刘濞为吴王。   ① 柳春藩:《秦汉封国食邑赐爵制》,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② 《汉书· 诸侯王表》。   ③ 《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   ① 《汉书·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贾谊是洛阳人,18岁时以才闻名郡中。文帝即位后被征为博士,逐渐受到器重,20余岁时即被升迁为太中大夫。文帝还准备授之以公卿之职,后由于受到朝中老臣的阻挠,文帝逐渐疏远贾谊,将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改任梁王太傅。贾谊在梁王太傅任内目睹了刘兴居和刘长的叛乱后,上疏文帝,痛陈天下形势。贾谊在这篇后来被称为《治安策》的著名上疏中,提出汉政权危机四伏,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其中 可为痛哭者一 ,即是指迅速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他说:现在天下虽然显得还很安定,是因为各诸侯王大多还年龄幼小,汉政权派去的太傅、丞相尚掌握实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亲兄长之子的刘兴居和亲弟弟的刘长尚且反叛,数年以后各诸侯王长大,汉政权派去的太傅和丞相皆以年老体弱而被诸侯王的亲信所替代,那时如果再出现反叛便很难平定了。贾谊接着指出:从异姓诸侯王的反叛可以看出, 大抵强者先反 ,所以他建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不引起巨大的震动,最好是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即在诸侯王死后,将其封国分割成数个王国以封其子孙,虽然诸侯王的数量愈来愈多,但每一个封国的面积却愈来愈小,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 ,强大的中央政权和地方诸侯王之间的关系便如同 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 ①。   文帝接受了贾谊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的建议,于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分别将淮南王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又将齐国一分为六、淮南一分为三。不过,文帝虽然采取了这些措施,仍然不能有力地阻止诸侯势力的急剧膨胀。吴王刘濞在惠帝、高后时即利用吴地的盐铁之利,招天下亡命者前来铸钱、煮盐,牟取暴利。到文帝时,刘濞更是肆无忌惮,其子在京师被皇太子误杀后,刘濞便心怀怨愤,称疾不朝。文帝对他百般容忍,甚至赐给他几杖,允许他可以不入朝。但刘濞却变本加厉。为笼络人心,他竟保护各地逃到吴国的罪犯, 如此者三十余年,以故能使其众 ②。   针对这种情况,身为太子家令的颖川人晁错提出用削夺诸侯封地的办法抑制其势力的发展,没有为文帝所接受。文帝死后,景帝即位,晁错先后任内史、御史大夫,他再次提醒景帝注意吴王刘濞的动向,建议削夺诸侯的封地。他强调说: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③经过晁错的建议,景帝下决心在公元前154年以各种罪名先后削去了楚王戊、赵王遂和胶西王卬的部分封地。   景帝的这一举措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被削地的诸侯王们心怀不满,而未被削地的诸侯王们兔死狐悲,也都惶惶不可终日。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冬,景帝下令削夺吴国的会稽、豫章郡。吴王刘濞闻讯后,串通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六国的诸侯王公开反叛。刘濞征发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共聚众30余万人,号称50万,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用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 吴楚七国之乱.由于刘濞早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先攻梁,再围齐,前锋直指今河南东部。景帝见叛军来势凶猛,一时慌了手脚,听信了袁盎的谗言,将晁错腰斩,以图换得吴、楚退兵。但叛乱的诸侯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但没有退兵,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刘濞公然自称东帝 ,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当此之时,景帝才恍然大悟,下决心以武力镇压叛乱。   太尉周亚夫奉命率36将军出蓝田经武关至洛阳,出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当时正值天寒地冻,叛军士卒粮尽援绝,终于自行崩溃。周亚夫率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吴王刘濞逃到东越,企图以东越为据点,待站稳脚跟后再卷土重来,但东越人不愿依附刘濞,遂将他诱杀,献其头于汉朝。此后,其他诸侯王的叛军也相继被击败,纷纷投降,叛乱在持续了3个月之后被平息。   ① 《汉书· 贾谊传》。   ② 《汉书· 荆燕吴传》。   ③ 《汉书· 荆燕吴传》。   吴楚七国之乱表明,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叛乱平息后,景帝下决心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首先,他继续推行贾谊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的计划,先后分封了13个皇子为诸侯王。   其次,下令取消诸侯王任命封国官吏的权力,并不准他们干预封国内的政治事务。至此,诸侯王国虽仍然存在,却与郡一样成为中央直接统辖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了,诸侯王由于失去了政治权力,其身份也和大地主相差无几。一些血统较远的诸侯也就与富室无异。
更多详见参考资料

七国之乱是说的那七个国家?

吴楚“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

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吴王刘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这场变乱导火线是,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趁机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同时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用“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举兵西向。叛军顺利地打到河南东部。景帝因此很惶恐,先从袁盎议杀了晁错,想满足他们“清君侧”要求换取他们退兵,但晁错已死,叛军不退,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叛军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为景帝之弟梁王刘武所阻。至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进行镇压。他命太尉条侯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瓯,为东瓯王所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七国都被废除。
七国之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吴王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这场变乱导火线是,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
燕.韩.赵.魏.秦.齐.楚
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
吴楚“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文章标题: 七国之乱和淮南衡山列传之间的关联是啥 我该如何介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087.html
文章标签:衡山  淮南  列传  我该  之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