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吕思勉说西晋齐王攸觊觎大位,并认为齐王觊觎大位是西晋败亡的源头

时间: 2022-03-08 11:01: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为什么吕思勉说西晋齐王攸觊觎大位,并认为齐王觊觎大位是西晋败亡的源头

西晋好不容易统一天下,为何却短命而亡?

为何却短命而亡?

我们都知道古代国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古代不变的定律。但是我们都知道西晋却是存在时间极短的一个朝代,从建国到灭亡短短几十年时间。我认为这样的原因是司马炎选错了继承人,他选了“痴人皇帝”司马衷为下一任皇帝。

司马衷继位前,司马攸是十分优秀的人,才能声誉都要比司马衷更胜一筹。司马炎知道司马衷和司马攸关系十分不好,所以他嘱咐司马衷,不得不重用司马攸。但这也仅仅是先皇的嘱托,司马衷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很快他就疏远了司马攸。他无时无刻不认为司马攸是极有可能在某一时刻造反抢他皇位的。但他生性愚钝,和司马攸比起来,实在不是很适合当皇帝。

他很快因为仇恨想尽办法终于把司马攸赶出了皇宫,甚至不同意让司马攸为他的母亲守灵。这也直接导致了司马攸在离开洛阳之后怀恨而死,司马攸的死毫无疑问就是司马炎的原因。

不仅如此,他这样排挤走了自己的弟弟司马攸,还直接的导致了之后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更是把西晋直接推向了死亡。司马炎绝对是没有想到,他的行为让西晋直接走向了灭亡。

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司马炎的小肚鸡肠,即使是司马攸想为母亲守灵他都不同意,直接让司马攸怀恨而死。或许这也是因为他身处皇宫,也是他一生之中的悲哀吧。

您好
280年,晋军直抵石头城下,吴主孙皓投降,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宣告终结,天下重归一统。然而西晋王朝却很短命,享国五十一年的时间,如果从统一天下开始算起,只有三十七年的时间!西晋王朝为何短命而亡呢?这和其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王夫之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说,“西晋之亡,亡于齐王攸之见疑而废以死也。攸而存,杨氏不得以擅国,贾氏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乱”。那么这个“齐王攸”到底是谁呢?原来此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司马攸的父亲是司马昭,母亲是王元姬。

司马攸自幼就很聪明,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昭,都很喜欢他。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于是司马懿做主,将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司马攸能力很强,十八岁时就担任步兵校尉,“绥抚营部,甚有威惠”。
后来司马昭成为曹魏权臣,他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他最想立的不是长子司马炎,而是次子司马攸。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司马攸才能、声望更胜一筹,“才望出武帝(指司马炎)之右”;其二,司马昭偏爱司马攸,“攸特为文帝所宠爱”;其三,司马攸是司马师的嗣子,按理应由其继承。

此时的司马昭面临着当年和曹操一样的抉择,他最终选择了司马炎,不过他已经意识到这对兄弟将成为仇敌。司马昭、王元姬夫妇在临死前,都担心司马炎不会放过司马攸,于是再三叮嘱,“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司马炎称帝初期,不得不重用司马攸,“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
然而,随着司马炎很快就疏远了弟弟,因为弟弟已经成为威胁皇位的人物。原来司马炎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衷为太子,但司马衷生性愚钝,不堪太子之位。后来晋武帝病重,许多朝臣居然想让齐王司马攸支持朝政,“帝疾笃,朝廷属意于攸”。这引起了司马炎的不满,他决定除掉这个弟弟。

282年,司马炎在宠臣荀勖、冯紞的支持下,以“之国”的名义,要将司马攸赶出京城。司马攸忧愤成疾,上表要求为母后守灵,希望以亲情感化司马炎,结果遭到拒绝。后来司马炎派御医给弟弟看病,“诸医希旨,皆言无疾”。司马攸已经病重,“犹催上道”,离开洛阳两三天后,就死于路上,“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
司马攸完全是被司马炎害死的,司马炎也就此埋下了西晋灭亡的祸根。唐朝宰相房玄龄在《晋书》中评论道,“齐王若使天假之年,何八王之敢力争,五胡之能竞逐哉!”如果司马攸不死,也就没有后来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西晋也不会短命而亡的!司马炎为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害死弟弟,没想到却毁掉西晋的江山。
西晋好不容易统一天下,却短命而亡,这是因为国家的管理不是特别好,以至于国家松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西晋(265年 —316年 ),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从晋武帝建国开始,国祚51年;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为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关键在于西晋的皇帝大多都是傻子,智商实在的欠费太多,这样的王朝要是不短命那才叫怪事呢。

西晋迅速败亡的原因除了统一质量较低外,还有什么?

晋武帝司马炎能结束三国乱世,统一天下,功劳的确很大,但这些都是在曹魏政权基础上的。没有曹魏打下的基础,司马炎显然是无法统一全国的,而且晋武帝能建立西晋,也是其先祖的功劳,和晋武帝本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晋武帝名曰开国皇帝,实为守成之君。司马家族以接力赛的方式谋朝篡位,历尽三代四人,终于把曹魏的天下,变成了司马晋的天下。然而这个通过谋朝篡位得来的王朝,却在统一之后,迅速衰落,最终被胡人所灭。其中的原因,当然是不一而足。

西晋的统一是低质量、低层次的统一

尽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统一王朝,但就史实而论,西晋的统一,不过是一种低质量、低层次的统一。这种低质量、低层次的统一,必然导致其统一的维持时间不会太长。

从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到西晋灭亡,西晋存在了51年;从西晋灭吴,三国归晋到五胡乱华、胡人灭晋,西晋只维持了37年的统一,其后期的16年还是在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乱世中度过的。在归结西晋短促灭亡的原因时,很多人只停留在表面,如得国不正、吏治腐败、接班人白痴、清谈误国、藩王过多等等。

西晋疆域图

这些当然都是西晋短促灭亡的部分原因,但不是核心原因,中国历史上得国不正的王朝多得去了,典型的就是北宋,就得国不正的程度而言,西晋和北宋,不相上下,那为什么北宋存续了167年,而西晋只有51年呢?历史上吏治腐败的王朝,也是多不胜数,如清朝,其吏治之腐败,触目惊心,但是清朝却存续了276年。

可见这些都是次要原因,根本原因还是西晋的统一,是低质量、低层次的统一。其低质量、低层次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人事问题,西晋继承的是曹魏的人马和政治,如何让曹魏的政治传统,转变到西晋的政治路线上来,晋文王司马昭和晋武帝司马炎都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后来的晋惠帝等当然更没能力处理了。除了藩王政策之外,西晋基本上完整继承了曹魏的政治路线,没有做太大的改变。

这当然是不行的,尽管西晋天下的基本盘是曹魏江山,但是从曹魏到西晋,这种转变是非常大的,需要做出一番改革,以适应西晋自身的发展。但西晋并没有做出太大的调整,西晋作为新的王朝,居然是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完全看不到任何新气象。西晋初期官僚骨干,几乎都是曹魏勋臣的后代。可想而知了。

八王分封图

二是树立和引领文化思想,这一点,司马家族做得非常差。西晋作为谋朝篡位得来的王朝,当然不敢提倡忠义了,只好在孝道上做文章。但早在礼崩乐坏的东汉末期,孝道观念就濒临破产了,西晋统治者却还妄想以孝治国,当然是行不通的。用陈旧的道德准则去治理一个新王朝,当然是不会成功的。西晋后期八王之乱,都是司马家族的人自相残杀,西晋提倡所谓的孝道,当然是个笑话。八王之乱让旧道德彻底失去人心,导致西晋后期的土崩瓦解。

大肆分封藩王,为八王之乱埋下祸根。八王之乱的爆发,直接动摇了西晋国本

西晋末年爆发的八王之乱引发的五胡乱华,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如果探究八王之乱的爆发原因,就会发现,这和晋武帝大肆分封藩王有着直接关系。

晋武帝建立晋朝后,有感于曹魏宗室力量孱弱,以至于让司马家族夺取了曹魏的天下,于是他一口气分封了27个王爷。这些藩王在封国各自行政,不仅拥有参政权,还拥有领兵权。藩王往往手握重兵,同时还能参与朝政。这也是他们后来参与八王之乱的资本。

司马炎

西汉七国之乱的惨痛教训,晋武帝当然不会不清楚,所以他仍然想尽办法,在赋予藩王兵权的同时,仍然让朝廷保持对藩王的控控制权。晋武帝在位时,他的策略可以保证朝廷保持对藩王的有效控制。然而他死以后,因为晋惠帝弱智,朝廷的权力斗争非常激烈,朝政日非,朝廷已经失去了对藩王的控制。

果不其然,晋武帝一死,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为了和辅政大臣杨骏夺权,秘密派人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请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楚王司马玮随即领兵进入洛阳,配合贾南风行动。揭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

在楚王司马玮的支持下,贾南风灭杨骏三族,彻底消灭了杨骏势力。但是朝政大权却落在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手里。于是贾南风又以晋惠帝司马衷的名义,下密诏让楚王司马玮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贾南风又设计处死了司马玮,终于夺得朝政大权。贾南风执政8年后,贾南风废掉了太子司马遹,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野心勃勃的赵王司马伦唆使贾南风害死司马遹之后,打着为太子报仇的旗号,诛灭了贾南风及其同党势力。八王之乱进入第二阶段。

贾南风

司马伦杀掉贾南风以后,废掉晋惠帝,自立为帝,引起了司马家其他王爷的强烈不满。为了争夺皇位,司马家先后有多位藩王争来斗去,最终胜出的是东海王司马越,他拥立晋惠帝复位,自己独揽大权。

这场由西晋宗室内部争权夺利而爆发的内乱,后来又诱发了五胡乱华,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西晋元气大伤,离亡国不远了。《晋书》说:“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八王之乱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导致西晋实力锐减,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西晋丧失了对国家的控制,国祚进入倒计时。

晋武帝选错接班人

晋武帝的嫡长子早夭后,他立嫡次子司马衷为太子。引发诸多争议。因为司马衷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和傻子并无二致。而且这事大家都知道。

卫瓘

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后,西晋元老卫瓘曾借着酒劲,指着晋武帝的龙椅说“此座可惜”,暗示司马衷不是合格的接班人。而当时众望所归的接班人,是晋武帝的弟弟齐王司马攸。为了稳固司马衷的接班人地位,晋武帝多次排挤和打击司马攸,在司马攸身患重病时,强令司马攸离开京城回齐国就藩,致使司马攸暴病而亡。

尽管晋武帝知道司马衷无法担当重任,但还是私心作祟,固执己见,坚持立司马衷为接班人。晋武帝当然希望皇权世系在自己这一脉传递,而不是司马攸那一脉传递。所以晋武帝不顾一切,非要扶司马衷上位,让一个白痴当皇帝。其后果可想而知。

司马衷即位后,面对灾民没吃饭这个问题时,居然说“何不食肉糜”。其智商之堪忧,让人叹息。而司马衷在位时,因为他一直没掌权,所以他也没有做出任何政绩。

而因为司马衷的能力严重不足才使得贾南风敢擅权,引起宗室的强烈不满。引发了日后的八王之乱。

官员腐化堕落

西晋的建立,是建立在士族的支持下的。所以西晋建立后,为了回报士族的支持,晋武帝给予士族许多特权,对士族违法乱纪之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西晋的高官要职,几乎被士族出身的官员垄断了。他们本身没有什么过人之处,靠着祖上的荫封而占据高位。

石崇

西晋官员崇尚奢华,怠于职务。晋武帝时官员斗富的现象非常严重,最有名的莫过于石崇和王恺斗富,晋武帝获悉后不仅不处罚,反而支持他们斗富。《世说新语》对此有记载:“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

除了奢侈浮华,士族官员爱特别喜欢清谈,对政务极不热心。官员以谈玄论道为荣,以处理政务为耻。琅琊王氏早期的代表人物王衍,就是清谈高手,他位居高位,却对政事漠不关心,终日沉迷于清谈。五胡乱华时,王衍被羯族部落首领石勒所杀。

王衍临死前,曾发出“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的感叹。多年以后,东晋大司马桓温还曾对王衍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桓温于是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胡汉冲突问题严重,民族问题没有有效解决

其实在曹魏时期,就有很多胡人内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世居北方的胡人陆续内迁,和中原地区的汉人杂居一起,到了西晋建立以后,中原地区已经达到了“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状态。

如何处理这些胡人,西晋缺乏有效的治理和管控措施。晋武帝时期,曾有官员上书,建议派军队护送胡人回北方老家,晋武帝没有采纳,却拿不出别的措施安抚胡族势力。晋武帝执政后期,胡汉冲突已经非常严重了,西晋政府没有进行任何形势的解决,而是任由胡汉冲突加剧和蔓延,西晋初期和中期就爆发了好几次胡人发动的叛乱。尽管西晋最终平定了,但胡汉冲突依然存在。

除了无法招抚胡人,西晋的士大夫和官员,就经常劫掠胡人,甚至把胡人当作奴隶进行交易,引起胡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特别痛恨西晋。这些使得胡汉冲突日益严重。而西晋对官员买卖胡人的事情,往往不管不顾,没有进行任何处理。这都进一步加剧了胡汉冲突。

八王之乱时,司马家族的几个王爷,为了争夺皇位,而纷纷引入胡人的力量,企图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胡人势力加入八王之乱,使得西晋政局

急!西晋,东晋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时间,要分开说?????

西晋有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三定江南,东晋有桓温北伐、淝水之战。

1、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2、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因该事件主要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故名。

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第三次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永嘉之乱”是使中国汉地在短暂的统一后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至汉地南部,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中国北部地区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三定江南

西晋末年,江东士族大地主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割据势力的军事活动。江东世家大族势力自三国时期以来一直不衰,对稳定江南有举足轻重之势。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江汉间爆发张昌起义。义军别帅石冰率部东攻,占据江、扬二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世族大地主周玘纠合士族武装配合晋军攻灭石冰,一定江南。

永兴二年(305年)晋右将军陈敏乘内乱据有吴越之地,企图建立割据政权。西晋派兵讨伐,周玘又和江东世族顾荣等起而响应,俘陈敏,后斩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再定江南。

永嘉四年(310年)晋建武将军钱璯奉命北援洛阳,行至广陵(今江苏扬州)惧敌不敢前进,杀晋官吏,自称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率兵南攻义兴。周玘又纠合乡里地主武装,与晋将军郭逸诗平钱(王会),三定江南。

4、桓温北伐

桓温北伐,是东晋时期将领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发动北伐北方十六国的战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鲜卑族贵族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

公元352年,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朝廷趁北方大乱令殷浩北伐,后殷浩失败,大权归桓温,于是桓温开始了有名的三次北伐。

5、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

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嘉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王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定江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恒温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淝水之战

西晋有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三定江南,东晋有桓温北伐、淝水之战。

1、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2、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因该事件主要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故名。

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第三次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永嘉之乱”是使中国汉地在短暂的统一后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至汉地南部,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中国北部地区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三定江南

西晋末年,江东士族大地主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割据势力的军事活动。江东世家大族势力自三国时期以来一直不衰,对稳定江南有举足轻重之势。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江汉间爆发张昌起义。义军别帅石冰率部东攻,占据江、扬二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世族大地主周玘纠合士族武装配合晋军攻灭石冰,一定江南。

永兴二年(305年)晋右将军陈敏乘内乱据有吴越之地,企图建立割据政权。西晋派兵讨伐,周玘又和江东世族顾荣等起而响应,俘陈敏,后斩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再定江南
西晋大事年表:

265
八月,司马昭死,子司马炎继相国,晋王位.十二月,废魏主,称帝,是为晋武帝,国号晋,都洛阳.
晋武帝咸宁元年
275
中原大疫,洛阳死者以万数
晋武帝咸宁五年
279
晋以贾充为大都督,大举分道伐吴
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晋灭吴,统一全国.颁布户调式,包括占田课田制,户调制和荫客制.
晋武帝太康二年
281
汲郡战国墓中《竹书纪年》等竹简出土
晋惠帝永熙元年
290
晋惠帝立,武帝杨皇后父杨骏辅政.以刘渊为匈奴五部大都督
晋惠帝元康元年
291
贾后杀杨骏,又杀汝南王亮及楚王玮;八王之乱开始
晋惠帝元康六年
296
氐人齐万年起兵于关中
晋惠帝元康八年
298
关中连年饥荒,巴氐豪酋李特率流民入蜀
晋惠帝永康元年
300
赵王伦杀贾后
晋惠帝永康二年
301
张轨据河西;赵王伦废惠帝自立,齐王冏等起兵杀伦,惠帝复位,冏专政;秦雍六郡流民起义爆发.流民推李特为首,起兵于绵竹,进攻成都
晋惠帝太安二年
303
李特入成都,旋为益州刺史罗尚所杀.特侄李雄再攻下成都
晋惠帝永安元年
304
李雄称成都王,建成汉;匈奴刘渊在左国城即汉王位,建国号曰汉.十六国开始;河间王颙将领张方逼惠帝西迁长安
晋惠帝永兴三年
306
东海王越将领祁弘挟惠帝还洛阳.惠帝中毒死,弟炽继位,是为晋怀帝司马炽.八王之乱结束
晋怀帝永嘉四年
310
刘渊死,太子和继位.刘聪杀和自立
晋怀帝永嘉五年
311
荆湘流民推杜弢为首,据长沙起义;汉刘曜攻下洛阳,杀吏民三万余人,挟怀帝至平阳
晋怀帝永嘉七年
313
刘聪杀怀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司马邺
晋愍帝建兴三年
315
晋封拓跋猗卢为代王
晋愍帝建兴四年
316
刘曜进兵关中,愍帝降,西晋亡

东晋大事年表:

317
琅邪王司马睿即晋王位,史称东晋;祖逖北伐
晋元帝太兴元年
318
晋王睿称帝,是为晋元帝司马睿;刘聪病死,太子粲继位,旋为靳准所杀,汉亡.刘曜发兵攻准,自立为皇帝
晋元帝太兴二年
319
刘曜徙都长安,改国号赵,史称前赵;石勒自称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晋元帝永昌元年
322
王敦起兵武昌,遥制朝政.元帝忧愤死,明帝即位,王导辅政
晋明帝太宁二年
324
明帝下令讨伐王敦,敦以兄含为元帅攻建康,敦病死,兵众溃散
晋成帝咸和二年
327
苏峻,祖约之乱爆发
晋成帝咸和四年
329
后赵出兵攻占上邽,杀太子熙,前赵亡
晋成帝咸和五年
330
东晋始行度田收租制,亩税三升;后赵石勒称帝
晋成帝咸康元年
335
后赵迁都于邺
晋成帝咸康三年
337
鲜卑慕容皝称燕王,建燕国,史称前燕
晋成帝咸康四年
338
鲜卑拓跋什翼犍继代王位;大成国李寿自立,改国号为汉
晋穆帝永和三年
347
桓温灭成汉
晋穆帝永和五年
349
后赵石虎称帝;谪戍凉州的东宫卫在高力督梁犊领导下于雍城起义
晋穆帝永和六年
350
冉闵灭后赵,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晋穆帝永和七年
351
苻健在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晋穆帝永和八年
352
前燕慕容皝灭冉魏
晋穆帝永和十年
354
桓温北伐前秦,军至灞上
晋穆帝永和十二年
356
桓温第二次北伐,入洛阳,留兵戍守而还
晋穆帝升平元年
357
前秦苻坚即位,称大秦天王,汉人王猛辅政;前燕迁都于邺
晋穆帝五年
361
桓温派兵破燕军,取许昌
晋哀帝隆和元年
362
晋减田租,亩收二升
晋哀帝兴宁二年
364
晋大阅户口,令所在土断
晋废帝太和四年
369
桓温率军五万北伐前燕,至枋头大败
晋废帝太和五年
370
前秦灭前燕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
376
前秦灭前凉,灭代;晋废度田收租之制,王公以下口税米三斛,在役者免
晋孝武帝太元二年
377
晋建北府兵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383
晋秦肥水之战,前秦大败;晋增收口税米,每口五石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384
鲜卑慕容垂在荥阳称燕王;慕容泓称济北王;羌族姚苌在渭北起兵,史称后秦;后燕慕容垂定都中山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
385
西燕慕容冲称帝,入长安;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筑勇士城,史称西秦
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
386
鲜卑拓跋珪称代王,都盛乐,改称魏;后秦姚苌入长安,称帝;吕光称凉州牧,酒泉公,都姑臧
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
394
后燕慕容垂攻破长子,西燕亡;前秦苻登为后秦姚兴所杀,前秦亡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
395
北魏在参合陂大败后燕
晋安帝隆安元年
397
鲜卑秃发乌孤称西平王,筑廉川堡为都,此为南凉之始
北魏天兴元年
398
慕容德自立为燕王,史称南燕;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是为魏道武帝拓跋珪
晋安帝隆安三年
399
孙恩起义爆发;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往天竺求经
晋安帝隆安四年
400
李暠自称凉公,都敦煌,西凉始此
晋安帝隆安五年
401
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凉州牧,史称北凉;后秦姚兴迎鸠摩罗什至长安
晋安帝元兴二年
403
桓玄废晋安帝,自称帝,国号楚;后凉降于后秦
晋安帝义熙三年
407
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
晋安帝义熙五年
409
后燕亡.冯跋建立北燕;刘裕北伐南燕
晋安帝义熙六年
410
刘裕破广固,南燕亡;卢循,徐道覆北进逼建康,为刘裕所败
晋安帝义熙七年
411
卢循败死,至此,孙恩,卢循起义遂告结束
晋安帝义熙八年
412
法显航海回国,次年至建康,著有《佛国记》
晋安帝义熙九年
413
刘裕主持"义熙土断"
晋安帝义熙十年
414
西秦袭取乐都,秃发傉檀降,南凉亡
晋安帝义熙 十三年
417
刘裕北伐入长安,后秦亡
晋安帝义熙 十四年
418
赫连勃勃陷长安,在霸桥称帝
宋武帝永初元年

西晋时的齐王司马冏很囧吗

如题
不囧,司马衷的同辈和子侄们大多不囧,就司马衷一个人囧。
司马囧和司马伦一起诛杀了贾南风,尔后又消灭了司马伦,自任大司马,都督天下诸军事,太子太师等,也算是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了。所谓树大招风,司马囧后来遭到诸王围攻,也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的。不算囧。
不是的。他只是名字取得囧了些。

“八王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他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结果:

1、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之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八王之乱是其重要原因。

2、八王之乱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会风气的畸变,造成了秩序的崩溃,把所有的人推向动乱的深渊,给社会带来深重而又长久的灾难。

扩展资料

八王之乱的影响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进行了历时十六年(公元291年~306年)之久的战乱。这次战乱不仅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还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汉民族的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王之乱持续时间很长,又主要在当时的统治中心洛阳附近进行,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最终导致了西晋灭亡和“五胡乱华”悲剧的上演。更重要的是,这次战乱所引发的“五胡乱华”给中原汉族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王之乱

因为司马氏是权臣篡位登基的,这在之前只有王莽短时间做过,而王莽失败是因为得罪大族,所以司马炎给了世家大族巨大的利益以拉拢他们。但这又出现一个问题,世家权力太大,会不会出现第二个“司马家”?考虑到曹魏的失败主因,司马炎对司马氏子弟大量分封,以强大的宗室力量压制世家。
最大的问题来了,中央的力量大量分散到宗室和世家手中,只能依靠高超的手段制衡多方势力。但司马炎死早了,司马衷又是个废物,权力到了贾南风手中。贾南风手段倒是不缺,可屁股却没坐正,一味地巩固个人和家族的权势,却削弱了中央本就不多的力量,打破了权力平衡,导火线被点燃了。
司马家也没有那么兄友弟恭,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血脉不值一提。世家大族为了个人和家族的利益,也不断助推各方势力的攻伐,从龙之功向来都是重赏

晋朝再次恢复了分封制度,并且地方诸王也拥有强大的兵权实力。而皇后贾南风淫乱宫廷祸乱朝纲,引发了外戚与皇族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无力管理朝政,而朝政大权全都落入了他的皇后,著名的丑黑皇后贾南风的手中。

贾南风生性丑陋,据说又黑又矮,而且龅牙朝天鼻,她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后宝座还是因为司马炎与贾南风父亲贾充的缘故。晋惠帝天生智力残缺,无法管理国家大事,最终大权落入了外戚手中。根据历史记载,贾南风虽然丑陋不堪,但是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到处搜罗美男子入宫供她淫乱,之后就将之诛杀。

贾南风有很强的政治野心,但却又没有十足的政治手腕,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引发了外戚与皇族司马家的矛盾激化。司马炎建立晋朝以后,又恢复了分封制度,同时交给地方诸侯宗室很大的兵权,看着皇后贾南风作怪,地方宗室自然非常不满,强烈对抗之下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导致了晋朝国力大损,北方游牧民族趁虚而入,发生了著名的“五胡乱华”。

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皇位由白痴太子司马衷继承。
司马衷是白痴,白痴当皇帝,在我国古代的政治生态环境下,只有一种可能发生,那就是,会有野心家考虑携天子以令诸侯。
因此,从杨家(太后家族)、贾家(皇后家族)到司马家族的王爷们,都打算把白痴皇帝控制在手里,因此,这三方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

“八王之乱”,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所谓八王:
1、楚王司马玮。他是司马衷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皇后联络司马玮,让司马玮发兵,对杨家来了个突然袭击,灭掉了杨家,后来贾南风皇后又利用他杀了司马亮,之后又把他杀了;
2、汝南王司马亮。原本是贾南风皇后请来控制西晋朝廷局面的,后来因为野心太大,于是,贾南风利用司马玮杀了司马亮;
3、赵王司马伦。利用贾南风杀害太子的机会,联络别的王爷,诛杀了贾南风一党,之后司马伦自己登基称帝,很快招来别的王爷反对,从他开始,西晋皇族的内战拉开了序幕,后来在司马囧等人讨伐下,兵败自杀;
4、齐王司马囧(这名字叫的艺术),原本和司马伦合伙修理贾南风,后来恼怒司马伦做皇帝,于是发兵讨伐司马伦。后在和司马乂的较量中兵败被杀;
5、成都王司马颖。和司马囧一起讨伐司马伦,后被司马越所杀;
6、河间王司马颙。和司马囧一起讨伐司马伦,后被司马越所杀。
7、长沙王司马乂,在司马囧打败司马伦,独霸朝纲后,起兵反对司马囧,后被司马越用火烤死;
8、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之乱中,唯一的幸存者。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从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续16年。
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以杨骏被杀后卫瓘、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并与贾后对抗为起始,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宣告结束。前后历时16年,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于八王之乱期间,北方各外族乘机趁西晋内部空虚而起兵并入侵中原地区,最终于建兴四年(316年)灭亡西晋。之后晋室遗族于南方成立东晋,而北方的中原地区则由外族割据,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与十六国南北分裂局面发展至南北朝时期,直到589年隋灭陈之战后,中国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统一。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文章标题: 为什么吕思勉说西晋齐王攸觊觎大位,并认为齐王觊觎大位是西晋败亡的源头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4416.html
文章标签:西晋  觊觎  齐王  败亡  源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