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李善长如果不那么死脑筋,胡惟庸案后主动去世,长子李祺能不能以大长公主驸马、韩国公的身份辅佐建文帝

时间: 2022-03-01 18:01: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李善长如果不那么死脑筋,胡惟庸案后主动去世,长子李祺能不能以大长公主驸马、韩国公的身份辅佐建文帝

李善长并没有大过错,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为什么还要诛杀他全家呢?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大明王朝将一帮罪犯流放边疆,这其中包括李善长的外甥丁斌等人,身居高位的李善长枉顾国法,多次为外甥求情。朱元璋为此大为恼火,下令严审重办丁斌,这一审就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最终牵连出李善长。

由丁斌案子逮捕了李存义父子,而李存义又揭发胡惟庸曾与李善长密谋“造反”,据李存义交代,当年胡惟庸企图谋反时,曾派自己去劝说李善长加入,“善长惊骇不已,虽未同意,然颇为心动”。就在此时,又有御史弹劾李善长,蓝玉曾经掌握了胡惟庸与北元私通的罪证,而李善长也是匿而不报;而且当时钦天监也有上报:星变异常,将有灾祸发生,根据钦天监的卦象占卜,这次天灾将会应验在某个大臣身上。

最终,明太祖根据这些“罪证”,于洪武二十三年,赐死了李善长,以及他家七十多人,除了他的儿媳临安公主以及驸马李祺,其他家人全部被处死。而且,明太祖朱元璋还将李善长的罪行写进了《昭示奸党录》,公示天下。

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韩国公李善长被诛杀的时候已经76岁高龄;而且他被清算的时候,离胡惟庸被处死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为什么明太祖最终还是没有放过他?

李善长的“谋反案”不光影响深远,而且牵连甚广,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受到文人政客的广泛关注。

李善长生平纪事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与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凤阳相隔不远,从小饱读诗书,尤其擅长法学理论处事公道,因此在家乡威望颇高,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时候,将李善长招入账下,从此,这对君臣朝夕相处,创下了许多为人称道的乐事。

自从李善长追随朱元璋以后,为明太祖立下了不世功勋。在朱元璋早年的南征北战中,李善长担任着“首席幕僚”的角色,很长一段时间内,来投奔朱元璋的人才,都是由李善长负责前期考察,再向朱元璋荐举。同时,朱元璋每逢外出征战,都是由李善长负责后勤供应,保证前方的粮草供给。

大明开国后,明太祖念其功绩,封李善长为左丞相,下辖六部九卿上承皇帝;这还不够,受勋时,明太祖封李善长为韩国公,食邑4000担,位列六公之首;朱元璋还时常将李善长比作是汉之萧何,后来又将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和李善长作了儿女亲家。

大明初期,李善长的恩宠可以说是恩荣已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是实至名归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关于李善长谋反的罪名其实也就三点:一是星像异常,将应验在他身上;二是胡惟庸曾经邀他一起谋反,他没有及时上报;三是蓝玉捕获胡惟庸外通北元的证据,李善长也知道,但还是没上报。

这三点证据看似很严谨,其实颇有“莫须有”的意味。胡惟庸案已经过去了十年,而且胡惟庸曾经是李善长的门生,如果真是同谋,应该在十年前就应该案发,但胡惟庸被处死时,明太祖却独独放过了李善长。

而这三点罪证都不足以证明李善长要谋反,最多只能证明他多有不忠,没有及时向明太祖上奏胡惟庸的事,更重要的是,李善长没有任何谋反的理由!

李善长死后,曾有人上奏说明了他不会谋反的原因:

“李善长与陛下同心,出生入死打天下,勋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儿娶公主,亲戚拜官,他作为人臣,名份已经到了极点。即使他想自图不轨,尚且未曾可知,而今说他想帮助胡惟庸谋反,则是极为荒谬,大错特错了。

也就是说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恩荣已经到了极点,他除了自己当皇帝,已经封无可封了。即使帮胡惟庸“谋反”成功,爵位恩裳也不可能比他得到的更高了,既然是这样,李善长还有什么理由去帮助别人谋反呢?

我认为朱元璋根本不放心李善长,再加上李善长能力非常厉害。所以朱元璋才会这样做。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要诛杀他全家是因为李善长背后的势力太大了,不及早除掉李善长,对江山有威胁。
因为他在朝堂的势力依然强大,还是能对根基不稳的朱允炆产生威胁,因此朱元璋要灭之。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呢?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呢?

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历史上有着太多的传说。他绝对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当初他给地主家放牛,后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甚至出家为僧。自己的父亲去世,不但买不起关在更是连一块儿坟地都没有,后来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父亲才能够成功安葬。

而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与臣子们之间的传说也有很多,比如说徐达到底是不是被朱元璋故意杀死?明知徐达有病,朱元璋还故意让他吃烧鹅这件事情是否是真的?还有诸如刘伯温,李善长这些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李善成。

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死李善长,毕竟当初李善长早已是一个老头子了,这样的年龄对大明的统治来说已经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是朱元璋到底有什么理由非要杀死他?还还将他全家七十多人一并处死,堪称灭门。

 

劳苦功高的李善长

说起李善长,我们就要先讲一下他跟随朱元璋征战的事情。李善长很早之前就跟随朱元璋打天下。而他在朱元璋的队伍中所主要扮演的角色其实是一个对来投奔朱元璋的人进行一个筛查,审核的角色。可以说这件事情极其的重要,不但能够防止一些间隙进入,更是能够像朱元璋其实推荐一些有才能的人。

而且如果朱元璋的部下之间闹了一些矛盾,李善长也会及时的从中调节,安抚军心。不单在人事方面里擅长功劳巨大出出谋划策。而朱元璋对于李善长也是极为的信任,甚至与李善长截成了儿女亲家,并且称李善长为“朕之萧何”。

 

被胡惟庸牵连

那么不但劳苦功高,更是与朱元璋有着儿女亲家这样一层关系的李善长,为何会被朱元璋在暮年之际朱砂,并且一家七十多口人全部受牵连被杀?就不得不提到明朝著名的胡惟庸案。

虽然胡惟庸初期权倾朝野,但是胡惟庸早期是在李善长的帮助下才能够进入权力的中央。也就是说,胡惟庸与李善长之间关系亲密。而在胡惟庸案爆发之后,此案甚至牵连到了上万人,可是当初与胡惟庸关系亲密的李善长却并没有受到朱元璋的惩罚。甚至还在一直帮助处理着御史台的工作。

即便是在后来有人告发李善长胡惟庸密谋谋反,但是朱元璋不但没有追究,甚至专门下诏免死,将李善长一家安置在了崇明。可是一向聪明的李善长不知是老了还是怎么了,突然犯了糊涂,竟然没有像朱元璋感谢这件事情,令朱元璋怀恨在心。

甚至在这个极为敏感的时期里,李善长还找汤和,竟然借兵要求修建府邸,此事让朱元璋大为恼火。而后来李善长的亲戚举报李善长曾经参与胡惟庸谋反议案,朱元璋顺势将李善长杀死。

嗯,这样大明的开国元勋之一李善长在76岁的高龄被朱元璋杀死。并且家里七十多口人一并被杀。

因为他担心李善长以后会功高震主,朱元璋这个人对自己的大臣都不是很信任,担心他们权势过大,有一天会造自己的反,所以他要除掉李善长,安自己的心。
李善长是朝廷旧臣,虽然他战绩显赫,值得敬佩,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战功,朱元璋认为留下李善长以后会对太子、太孙造成危险,于是朱元璋便选择先下手为强。
因为李善长知道胡惟庸谋反,但是他没有告诉朱元璋,朱元璋认为李善长参与了谋反,所以杀了他。
因为用他开刀是最好的选择,朝廷中有谋反之心的绝大多数人都和他有瓜葛。

李善长做了什么,为什么最后会被明太祖给处死了?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常说历史是循环的,我们总能够在历史上看到很多的事情在循环往复。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元朝末期民不聊生各路起义军并起,最终推翻了元朝,而在各路起义军队之中,朱元璋成功打败了竞争对手,创建了明朝。

我们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朱元璋创建明朝的过程之中,他的手下有很多的能人,为他提供了帮助,最终帮他创立了大明王朝。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年的很多人的下场其实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当年的第一功臣,第一谋士李善长。

 

明朝的萧何。

在汉高祖刘邦创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之中,有三个人非常的重,要他们分别是萧何、张良、韩信。而在明太祖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的过程之中,他的手下之中,谁在扮演萧何的角色呢?是李善长。

正是因为有李善长的存在,朱元璋才能够放心的在前线杀敌,李善长不仅为朱元璋稳定后方,更是为朱元璋举贤任能。

李善长不仅仅为朱元璋解决粮草的问题,同时他也监管军队,如果说遇到了有才能的人,更是会及时向朱元璋推荐,那么这样来说的话,首先朱元璋没了后顾之忧,其次的话他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

 

功成不退的萧何。

虽然说在才能上李善长能够与萧何相提并论,但是他与萧何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功成不知身退。当李善成在大明王朝坐上丞相的宝座之后,他想的却是扶植自己的亲信。

可以说大明王朝的淮西派与李善长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当年李善长在离开京城的时候,更是举荐了胡惟庸接自己的班儿。

可以这么说,李善长虽然走了,但是他对于权力的恋战却从未放弃,胡惟庸就是他的影子。而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之间都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的,这最终也导致了李善长的死亡。

但是李善长直接死亡的原因却是当年有人状告李善长谋反,但是朱元璋免了他的罪名,并且将他放了回去,但是李善长却不知感谢,自此也在朱元璋心中埋下了杀心。

李善长和胡惟庸结党,最终被明太祖处死。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

扩展资料:

李善长死后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奏:“李善长与陛下同心,出生入死打天下,勋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儿娶公主,亲戚拜官,他作为人臣,名份已经到了极点。

即使他想自图不轨,尚且未曾可知,而今说他想帮助胡惟庸谋反,则是极为荒谬,大错特错了。人们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定胜于兄弟之子,已经安享万全之富贵的人。李善长与胡惟庸,仍然只是儿女亲戚,而对于陛下则像对子女一样的亲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善长

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武将功勋最著者,当属徐达、常遇春,文臣论功排名当推李善长、刘伯温。而李善长被朱元璋钦点为开国功臣第一人,可谓是荣耀至极。但是李善长最后的下场也是无比的凄惨,已经76岁的他仍然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和全家70多人一起被处死。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李善长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时值朱元璋驻军滁州,李善长去拜会了他。二人见面后,经过一番长篇大论,朱元璋决定聘请李善长当他的大总管,可以说在当时已经被朱元璋当成是一人之下的其他人之上的二号人物。除了军事仍然是朱元璋亲自负责外,人事,还有后勤工作都交给了李善长。当然李善长在军事上还是很有见地的,朱元璋一些主要的战役都有李善长在背后出谋划策。

李善长被明太祖朱元璋处死的原因,已经形成历史公论: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铲除政治隐患,把功臣集团几乎消灭干净,而身为功臣集团的首功之臣,文官之首,几乎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地位的李善长,也必然会被铲除。

李善长的功劳就不多说了,能称为“在世萧何”其实并不代表他跟“萧何”一样懂事,只能说他对朱元璋来说和萧何对刘邦来说的历史定位相似。其实李善长反而一点都不像萧何,这其中的不像就在于李善长后期对于权势的依恋。而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一手扶持起了后来的丞相胡惟庸,并且其所代表着淮西集团的利益。

洪武四年,察觉到不妙的李善长不得不主动退休,可虽然从朝堂上消失了,其影响力依旧巨大,本人也还还迷恋于权势,临走时把汪广洋和胡惟庸推荐到丞相位就是很好的说明,这表明他并不想彻底离开权力中心,他还是想退居幕后遥控一切。李善长到底缺乏处理复杂而微妙政治哲学的智慧,可以说,这时候朱元璋已经对他动了杀机。

至于最后把李善长污为胡惟庸一党而定谋反罪,不必多说,纯属子虚乌有的事,只是好歹给他发过免死金牌,别的罪不好处死,而谋反罪就名正言顺了。

76岁李善长老迈昏庸,又已辞官回乡,为何朱元璋还要处死他?

可能是因为活的太长,说李善长勾结胡惟庸,其实有些牵强,李善长爵封韩国公,而且这个爵位原定世袭,位极人臣,儿子又娶了朱元璋长女,不出意外就是生荣死哀,而指证李善长谋反的罪证仅仅是因为李善长弟弟李存义勾结胡惟庸,李善长知情不报,顶多是瞒报的罪名,依据李善长开国之功,也不足论死,说李善长参与谋反,我认为纯属虚构,李善长有那么好的待遇,而且年事已高,儿子又是帝婿,怎么可能冒险去勾结其他人谋反?上述观点在李善长死后第二年由虞部郎中王国用进言朱元璋,朱元璋看过后居然没有怪罪王国用,依据老朱的脾气,怎么可能不怪罪?所以大概率是朱元璋知道王国用说的是真的,李善长也没有谋反的动机,至于其他方面得罪朱元璋倒是有可能,活的太长,慢慢得罪着就忍无可忍

76岁老臣李善长主动辞官回家养老,朱元璋为何还要将其满门抄斩?

李善长被杀,很大的原因是他当过丞相,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能量,虽已退位,势力还是很大,而明初五个丞相只有徐达得以善终,其余的都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在胡惟庸之前,李善长还是很小心谨慎的,徐达经常带兵在外,汪广洋只知饮酒作诗,这时候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还不突出,杨宪当丞相后,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刚有了实权就忘乎所以,直接把矛头对准李善长,整日与李善长、胡惟庸明争暗斗,只不过没斗赢,被李善长弹劾“放肆为奸事”。

然后在成为中书左丞的当月被朱元璋杀了,至于犯了什么事,史书却没记载。

胡惟庸当了丞相后,擅权乱政,独断专权,当了几年独相,有架空皇权的嫌疑,这使得朱元璋很是不爽,于是安了个谋逆罪给胡惟庸,彻底的端掉了胡惟庸,把中国的宰相制度也废除了,大大加强了皇帝专制集权,勤快的朱元璋干的不亦乐乎,却苦了后世的皇帝。

其实看看胡惟庸的谋反案,其中有很大的漏洞,胡惟庸说家里的水井涌出了醴泉,邀请朱元璋去观看,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朱元璋的车马前,拉着缰绳却急的说不出话,在被卫士乱棍打的半死情况下,指着胡惟庸宅第方向不肯退下。

朱元璋感觉不对劲,就返回宫中,登上宫城,开启了他的千里眼,扫描一番后,发现胡惟庸宅第墙道藏着好多士兵,心里暗吸一口冷气,然后就把胡惟庸抓了。

没多久胡惟庸就以谋逆罪被诛了九族,为了快速定胡惟庸的罪,连告发胡惟庸谋反的涂节也被杀了,因此死无对证,胡惟庸坐实了谋逆,只不过胡惟庸案却没有就此作罢。

在此后十余年,不断有人被牵连进胡惟庸谋逆案中被杀,一大批功臣被牵连进去,家族惨遭灭门,开国元勋李善长最后也被牵连,一家七十余口全成了冤死鬼,胡案前后共被诛杀了3万多人。

为什么李善长已经退休好久还是没逃过朱元璋的屠刀?

李善长和胡惟庸是同乡,两人还有一层姻亲关系,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而胡惟庸也是因为有李善长的推荐,成了右丞相,最后担任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李善长这人有个毛病,就是护短,喜欢拉帮结派,对于自己的老乡,很是维护,而对于别的地方的人,极力打压,明朝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因为是浙江人,不是淮西派,也遭到李善长的打压。

因为李善长的缘故,朱元璋也不怎么信任刘伯温了,刘伯温只好告老还乡,而朱元璋的功臣中有很多是淮西人,这些人也都以李善长为首,对于淮西党坐大之势,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虽然他也是淮西人。

朱元璋以微末之身得江山,实属不易,坐上皇位后对于骄兵悍将本就疑心重重,李善长身为大明王朝开国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门生故旧自然不少。而且李善长和朱元璋还是亲家,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李家受宠显赫,权势地位到达顶点的李善长也滋生了傲慢的情绪,朱元璋对其也开始有所反感。

在李祺结婚一个月后,就被汪广洋奏了一本:“李善长恃宠自纵,陛下因病几乎十日不能上朝,他不来问候,驸马李祺也六日不来朝见,这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然后心里极不爽的朱元璋将李善长的年禄削去了一千八百石。

1380年胡惟庸案发后,对于胡惟庸的推荐人李善长,朱元璋倒没有将他牵连进来,只不过随着朱元璋的年纪越来越大,想法也就会有所不同。

1385年,有人举报所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也没将他们杀头,还下诏免死,安置到了崇明,李善长对朱元璋的开恩却一点表示都没有,既没去谢罪也没去谢恩,这让朱元璋心里又多了个疙瘩。

到了1390年,76岁的李善长想在家乡造个豪宅,找汤和借了300个卫士来用,汤和害怕惹祸,跟朱元璋说了这件事,这让朱元璋心里又咯噔一下,这要是李善长找的是别人借兵,别人会告诉他吗?

而且李善长能借到兵,就是因为他的威望和曾经的职权,说明他虽然退休在家,影响力还是很大。

同年四月,李善长的亲戚丁斌因为犯了事要被发配到边疆,李善长就找朱元璋求情,结果把朱元璋惹毛了,决定严惩丁斌,丁斌曾经在胡惟庸家做过事。

然后丁斌就牵扯出李存义和胡惟庸勾结的事,李存义父子被抓来后,招供说胡惟庸想谋反,曾经派李存义去劝说李善长,李善长没答应,胡惟庸亲自去找李善长,李善长虽然还是没答应,却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自为之。”

朝廷里的大臣看到朱元璋在调查李善长,也开始出来爆料,说蓝玉在捕鱼儿海抓到胡惟庸派去和蒙古私通的使者,李善长却隐瞒不上报,御史们也争相弹劾李善长和胡惟庸两人走的很近,这两人肯定有问题,种种迹象表明李善长知道胡惟庸要造反,却不揭发举报,实属大逆不道。

于是朱元璋决定收网,将李善长和妻女弟侄七十余口一并处死,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得以免死。

76岁李善长没有逃过朱元璋的屠杀,明面上是涉嫌谋反所以被杀,其实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朱元璋想要铲除功臣中有势力、平常又表现的心怀怨望的人,为了巩固大明江山,只要有一丝对朱元璋不满,朱元璋都会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更何况李善长是功臣之首,淮西党的领头人。

虽然退休在家,势力还是很大,加上和胡惟庸的姻亲故旧关系,这都是朱元璋心中的一根刺,隐忍多年后,还是动手拔掉了!

文章标题: 李善长如果不那么死脑筋,胡惟庸案后主动去世,长子李祺能不能以大长公主驸马、韩国公的身份辅佐建文帝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4075.html
文章标签:死脑筋  驸马  辅佐  韩国  长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