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20 14:02: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嫡,即正统。庶,即旁支。在传统社会中,嫡长子是具有第一继承权的,该制度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继承问题,起源于西周时期。在商朝时,还存在“兄终弟及”的现象,但是这种不确定的继承关系容易导致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造成动荡混乱的的局面。后来,发明了嫡长子继承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因为至尊权力的争夺而引发的政治斗争、宫廷秘史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此制度遵循“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从皇位的继承来说,嫡长子,也就是皇后的大儿子,具有合法继承权其他子嗣不能觊觎。如果嫡长子没有熬到老皇帝死就挂了,就由嫡长孙继位,老皇帝其他子嗣依然靠边站。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即为朱元璋之孙。只有当嫡长子这一支后继无人时,才能轮到旁支。
在东周时期,对于贵族家庭,同样是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与父亲相同的爵位,其他兄弟则会变成低一级的阶级。即:诸侯的嫡长子为诸侯,嫡次子和庶子则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为卿大夫,嫡次子和庶子则为士;士的嫡长子为士,嫡次子和庶子为庶人。而对于普通家庭,可继承的资源往往十分贫乏,因此这种嫡庶之分不会太强烈的对比,但是在家庭里的地位依然差距很大,嫡依然是家庭的主干,而庶一般只能是家庭的旁支。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不是嫡长子,但母亲是正妻王夫人,所受的待遇就比赵姨娘所生的贾环强了不知多少倍;而赵姨娘作为姨太太,整天被王熙凤欺负,她屋里的月例钱也被王熙凤拿去放高利贷,这也就说明了庶支在家族的卑微地位。
至于女性的嫡庶之分,差别是同样的。传统社会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是以女主人的身份在家里立足,而妾则属于被领导阶级,这种情况下造就的嫡女与庶女的地位、资源差别就可想而知。而且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古代社会,妻方家境一般对等于夫方,而妾方家境一般逊色于夫方,这种母亲出身上的差别肯定会折射在嫡女与庶女的地位上。
但是,情况也不完全都像小说里那样到处都是剑拔弩张,也会有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的场面。但这种事演绎成小说并不吸引人,不能靠悲剧色彩来撩拨读者心弦,因此很少成为作家们青睐的素材。嫡出和庶出,毕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毕竟是血浓于水,一个家族的繁荣兴旺是靠一家人共同努力奋斗的,而不是兄弟之间的同室操戈。所以,这种制度所导致的地位、境遇的差别会因具体环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形变,不能一概论之。
古代的大族人家里,在长子去世后长孙的权力更大。因为在古代家族种,家族中的权利都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划分的。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家族中有嫡长子的话,那么家族中权利最大的便是嫡长子,其次则是嫡长孙,一旦嫡长子去世的话,那么嫡长孙便是家族中权利最大的。
不过,在古代人的眼中,嫡长子并不一定是长子,而长子也并不一定是嫡长子。嫡长子在古代人的眼中一般都是家中的正妻所生,而长子有可能不是家中的正妻所生。因此,对于古代人来说,嫡长子只会是家中的正妻所生。一旦长子不是家中的正妻所生的话,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嫡长子。
在古代封建礼教中,古代人对于地位观念是很深的。因此,不管正妻所生的孩子是不是长子,那么一旦出生的话,这个孩子就是家族中权利最大的。自西周以来,就是嫡长子为大,也就是立嫡不立长,不以年龄划分。同时,对于古代人而言,因为祈求的是多子多孙,因此如果是长孙的话,那么身份就很尊贵了。
后来,随着宗族势力的发展,在宗族势力不断强大的时候,这时期的嫡长孙身份也就高于长孙了。虽然在古代人眼中,长孙还是比较受器重一点,但是古代历来的很多君王都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庶子。皇帝之所以会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其实也是因为长孙的年龄比较小,如果登上皇位的话,那么就会很容易被人拿捏。辅政大臣在辅佐的过程中,因为其中参杂了很多的势力,因此对于长孙来说,就会很容易造成朝纲不稳。不过,如果庶子的能力不足的话,那么这时候对于帝王来说,也会选择能力比较强的孙子。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