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刿论剑以长勺之战为背景,通过对比塑造了那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和鲁庄公。
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作者对他的称美赞扬,含蓄于精心的描写之中。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于战斗中两置可否……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照映衬的修辞技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
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如果说,作者有意无意使鲁庄公出丑,证明了“肉食者鄙”的断言,那么也正是借此才使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更理想的表现。
应该是齐桓公和管仲。主要是表现曹刿的能力。
曹刿和鲁庄公,还有,那个是曹刿论战……不是论剑
《曹刿论战》题目为什么不用长勺之战?
这篇文章,想要突出的是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及军事上的指挥才能,并非想要突出那次战争。
战争场面写很少的,只有寥寥数语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内容主题∶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重点∶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比体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左传》,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由于左丘明双眼失明而史记中,左丘与明之间有一块破损,所以也有可能叫左丘)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名原为《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有些内容与《春秋》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则与《春秋》不一致,并比《春秋》多写了十三年。《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包括国别体、编年体和纪传体。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原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注释∶
注释∶
春秋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ao),故又称“长勺之战”。 【 1】我:<左转>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3】 伐(fá):讨伐,攻打。 【 4】师:军队。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根据鲁史《春秋左氏传》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 5】
公:指鲁庄公。 【 6】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 7】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8】间(jiàn):参与。 【 9】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0】乃:于是,就。 【11】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12】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 专,个人专有。 【13】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4】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5】徧(biàn):通“遍”,遍及。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祭。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16】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7】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禀告神)。信,实情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信任。 【18】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9】狱:案件。 【20】虽:即使。 【21】察:弄清楚。 【22】情:实情。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忠,尽力竭力。属,一类事。 【24】可以一战:可以与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9】败绩:溃败。 【30】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31】辙(zhé):车轮在地上轧出的痕迹。 【32】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33】逐:追赶、追击。 【34】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35】故:原因,缘故。 【36】夫(fú)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37】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鼓,击鼓进军。 【38】再:第二次击鼓。 【38】竭:(士气)竭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0】测:估计,推测。 【41】伏:埋伏。 【42】辙:车辙,车轮滚过地面的痕迹 【43】靡(mǐ):倒下。 【44】公将鼓之:之,音节助词。
译文单句对照∶
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参与。 谋:谋划。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肉食者:吃肉的人,此指当权者。 鄙 :目光短浅.乃:于是,就。 以:用,凭,靠. 远谋:深谋远虑。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专:独自专有。 安:养。 衣:衣服。食:食物。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徧:同“遍”遍及。惠:恩惠。弗:不。 从:听从,跟从。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 牺牲,猪、牛、羊等祭品。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报夸大。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孚:受到……信任。 福:赐福,保佑。信:信用。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狱:案件。 虽:即使。 必:一定。 以:根据。 情:实情。 察:弄清楚。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忠:本职,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属:类。 请:请允许。 从:跟从。可以:可;可以,以;凭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鼓: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 驰:驱车(追赶)。败绩:溃败。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曹刿说:“不可以。”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 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下:下车。 视:察看。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军旗有没有倒,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横木。遂:于是,就。 逐:追击。望:了望,眺望。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既克:已经战胜。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作:振作。再:第二次。 衰:衰弱。 竭:尽。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克:战胜。测:估计。惧:担心。伏: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靡:倒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将来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的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所有人的,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一词多义∶
1 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 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 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 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 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例句: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例句: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动词用作状语,乘战车,坐战车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 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内容主题∶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重点∶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比体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左传》,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由于左丘明双眼失明而史记中,左丘与明之间有一块破损,所以也有可能叫左丘)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名原为《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有些内容与《春秋》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则与《春秋》不一致,并比《春秋》多写了十三年。《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包括国别体、编年体和纪传体。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原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注释∶
注释∶
春秋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ao),故又称“长勺之战”。 【 1】我:<左转>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3】 伐(fá):讨伐,攻打。 【 4】师:军队。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根据鲁史《春秋左氏传》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 5】
公:指鲁庄公。 【 6】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 7】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8】间(jiàn):参与。 【 9】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0】乃:于是,就。 【11】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12】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 专,个人专有。 【13】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4】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5】徧(biàn):通“遍”,遍及。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祭。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16】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7】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禀告神)。信,实情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信任。 【18】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9】狱:案件。 【20】虽:即使。 【21】察:弄清楚。 【22】情:实情。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忠,尽力竭力。属,一类事。 【24】可以一战:可以与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9】败绩:溃败。 【30】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31】辙(zhé):车轮在地上轧出的痕迹。 【32】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33】逐:追赶、追击。 【34】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35】故:原因,缘故。 【36】夫(fú)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37】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鼓,击鼓进军。 【38】再:第二次击鼓。 【38】竭:(士气)竭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0】测:估计,推测。 【41】伏:埋伏。 【42】辙:车辙,车轮滚过地面的痕迹 【43】靡(mǐ):倒下。 【44】公将鼓之:之,音节助词。
译文单句对照∶
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参与。 谋:谋划。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肉食者:吃肉的人,此指当权者。 鄙 :目光短浅.乃:于是,就。 以:用,凭,靠. 远谋:深谋远虑。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专:独自专有。 安:养。 衣:衣服。食:食物。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徧:同“遍”遍及。惠:恩惠。弗:不。 从:听从,跟从。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 牺牲,猪、牛、羊等祭品。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报夸大。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孚:受到……信任。 福:赐福,保佑。信:信用。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狱:案件。 虽:即使。 必:一定。 以:根据。 情:实情。 察:弄清楚。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忠:本职,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属:类。 请:请允许。 从:跟从。可以:可;可以,以;凭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鼓: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 驰:驱车(追赶)。败绩:溃败。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曹刿说:“不可以。”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 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下:下车。 视:察看。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军旗有没有倒,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横木。遂:于是,就。 逐:追击。望:了望,眺望。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既克:已经战胜。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作:振作。再:第二次。 衰:衰弱。 竭:尽。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克:战胜。测:估计。惧:担心。伏: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靡:倒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将来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的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所有人的,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一词多义∶
1 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 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 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 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 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例句: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例句: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动词用作状语,乘战车,坐战车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省略句∶
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我只有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关于《曹刿论战》的几个问题
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当时齐国攻打鲁国,曹刿为其出谋划策,作战指挥。其中“一鼓作气”的典故就来自于他。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或许就是指挥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论战》一文出自于作者左丘明的《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战争中对着次战争进行的一次评论,并且运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
在这篇文章里,主要说明了在战争中要如何正确的利用战略部署来打败敌人。这篇文章主要写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齐国与鲁国是邻国关系。
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继位,政治腐 败,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往莒国和鲁国避难。在第二年的时候,齐镶公被公孙无知所杀害。第三年的时候,齐人又将公孙无知杀死吧,这时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回到齐国争夺君位。没过多久,鲁庄公也亲自带领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皇位。在八月的时候发起战争,鲁国军队大败。齐桓公逼迫鲁庄公杀死了公子纠。
后来在鲁庄公十年的时候,齐国找了一个借口以鲁国帮助过公子纠夺皇位,于是再次起兵,在长勺发起战争。这也就是文章所记录的一个重要内容。
《曹刿论战》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好处: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祥写:战前
略写:长勺之战(战争)
目的: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文章标题: 曹刿一生,除了长勺之战扬名立万以外,还有其它什么丰功伟绩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