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苏芬战争中苏联为什么能获胜

时间: 2022-02-16 14:01:5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苏芬战争中苏联为什么能获胜

实力强大的苏联,为何在苏芬战争中损失惨重?

因为苏联的状态太烂了,所以打不过。当时的苏联遇到了一些问题,发展只是一般,打不过很正常。

在苏芬战争爆发时,苏联的实力很强。当时苏联可是欧洲第一工业大国,联合这么多国家,实力不是一般的强,而且它的国土面积是世界最大的,所谓地大物博也就不过如此。苏联当时的工业非常强大,因为他们的资源足够支持他们发展工业,毕竟工业才是立国之本。但是在当时,苏联虽然国家工业水平高,但是他们的军队却很虚弱,是完全不成正比的。

在当时,苏联的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很弱。因为苏联当时受到了大清洗,其实这也是斯大林的错,一天就想着排除异己。后来军队大换血,很多军官都被迫回家种田养熊,士兵更是如此。于是当时的士兵很多都是新兵,后来打仗,自然是打不过芬兰的。在芬兰方面,芬兰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抵不住别人芬兰素质高,国民战斗意识强。当时芬兰人一听到要和苏联打仗,那才叫一个众志成城,拼了老命一样。再加上芬兰的防守防线极好,靠着曼纳海姆防线和天气,和苏联打起来游击战,于是苏联大军就陷入了茫茫的山林之中,走到哪里都挨打。

除此之外,别国也提供帮助给芬兰。当时战争爆发后,英国等国马上就给芬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不仅如此,为了帮助芬兰,英法还准备开轰炸机轰炸苏联的油田,搞得别国还以为是英法要和苏联开战。瑞士还直接提供大量志愿者帮助芬兰,还要卖力些。

第一,整体上讲,苏芬战争是一场呆板、沉闷、乏味的战争。
第二,战前谋划方面,前苏联是隋炀帝的翻版。
第三,没有必要把芬兰人的战斗力拔得太高,就像没有必要通过硫磺岛战役把日本人的战斗力拔得太高一样。
第四,芬兰人在战争中的战术素养也好,战斗意志也好,属于西方军事强国的平均水平,并不出挑。
第五,整个战争90%的部分就是围绕曼纳林防线的攻堡垒与守堡垒,所以乏味的很。
因为当时在战争中,苏联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还有一些军事的缺点,所以只是盲目的去进攻,而是忘了防守,所以才会损失惨重
因为在苏芬战争中,苏联的作战非常混乱,经常换战术,并没有给人踏踏实实攻打芬兰的感觉,芬兰凭借地理优势打赢了这一场战争。
1. 苏联本身缺少新式武器和正确的战术战略。
2. 芬兰军队的战斗意志强,军事素养好。

苏芬战争中苏联的得失

苏芬战争中苏联的得失

苏芬战争共持续了约3个半月,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拥有兵力优势的苏联红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但在战争第1阶段,劣势的芬兰军队却挫败了苏联红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创造了以劣胜优的光辉战例,迫使苏联红军重新调兵遣将,调整部署,再次组织进攻。最终,苏联红军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它为这个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苏联为发动这场战争也受到了国际谴责。因此,当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后来承认:“芬兰战争是我们的一大耻辱,它败坏了我军在国内外的形象,许多事情都需要作出交待。”

这次战争中苏联红军损失惨重。苏联人民委员会议主席、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的莫洛托夫在1940年3月28日向苏联红军最高苏维埃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了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伤亡数字为:死亡48745人,伤158863人。这个报告由于是对外公开的,所以一直被视为是苏联的宣传手段,并不反映苏联红军当时的实际伤亡,而是大大缩水后的数据。1970年,已经卸任的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其秘密出版的个人回忆录《赫鲁晓夫回忆录》中提到了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损失时说“我们损失了上百万人”。根据更近一些的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的说法,如索科洛夫在《影响世界的100场战役》里说:“据伟大卫国战争后统计的名单,1939~1940年有131476人没有从芬兰战场上回来,据其它资料显示,有大约20%~25%的人没有统计在内,因此确切数字可能为17万人”,“红军的伤病员很可能超过50万”,苏联红军的损失约为近20万,伤亡合计70万以上。之所以没有准确的数字一是因为苏联红军在统计伤亡时准确率一向较差,“统计只能精确到百万位”(索科洛夫在《二战秘密档案》中语)。芬兰老兵经常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去,要换取10名苏联士兵的生命。此外苏联还丧失了2千辆坦克。战争结束后,一位苏军将领悲痛地说:“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得到了5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了。


很简单,此战是让苏联丢够面子的一战,这一战之后,大家对苏联军队的评价由原先的仰视变成了蔑视,军威尽失

从战略意图上看,苏联人获得了预期想达成的目标,获得了芬兰的领土,为列宁格勒提供了战略纵深,所以说此战是胜利了

但从战术角度上看,可谓一败涂地
在开展之初,苏联人曾非常乐观地估计,只要2周时间就能拿下芬兰,在赫尔辛基阅兵。斯大林同志还专门提醒指挥官,不要误入瑞典国境,以免引起国际纠纷

可一打起来就发现,苏联根本拿不下芬兰,被人家打得屁滚尿流,还有2个师被人家全歼了,不光陆军如此,空军更惨。最可笑的是莫洛托夫同志还坚称:投到赫尔辛基的不是炸弹,而是面包篮。

苏联方向一口气换了2任主帅,最后是靠人命填才冲破那条简陋不勘的曼海姆防线,可谓颜面尽失。据内部资料统计,当时列宁格勒所有医院全部爆满,苏联实际伤亡人数接近50万人

此战可谓暴露了大清洗之后的苏联军队的一切弱点,也让小胡子对苏联军队持轻蔑态度

综上所述,在冬季战争中,苏联达成了战略目标,但代价过于惨重,所以说只能算是惨胜

二战中苏芬战争苏联为什么侵略芬兰

因为芬兰把大炮摆在了边境上,射程可以威胁到莫斯科。
芬兰和苏联的关系一直很冷淡,而与西方各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接受了它们的军事援助。芬兰亲近西方的动向经常引起苏联的警惕,但历次秘密谈判都因芬兰拒绝苏联的要求而未取得任何成果。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包括一项秘密条款,在两国之间的东欧国家中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将芬兰划归苏联。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苏联随后也在东面出兵,仅几个星期,两国瓜分了波兰。
苏联于1939年10月5日紧急邀请芬兰政府代表赴苏谈判。谈判于1939年10月11日至11月12日在莫斯科举行。在这次谈判中,苏联除建议苏联芬兰双方签订互助条约,共同保卫芬兰湾外,还进一步提出了割让和调整芬兰部分领土的要求,即要求芬兰把卡累利阿地峡的额芬两国边境北移40公里,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芬兰领土割让给苏联;把汉科半岛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的代价租借给苏联,为期30年。为了补偿芬兰的领土损失,苏联表示愿意把奥涅加湖西北2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
然而,汉科半岛却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苏联此举的动机令芬兰感到怀疑。当时的芬兰政府拒绝了苏联的提议,苏联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但被芬兰政府拒绝。苏联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30日,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

苏芬战争谁赢了?苏联还是芬兰?

  苏联。
  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3日,苏联对芬兰进行的战争。又称“冬季战争”。
  当时的芬兰政府在德国法西斯政府的怂恿下,妄图成为进攻苏联的桥头堡,并为反抗苏联而专门构筑了闻名二战史的曼纳林防线(笑独行按:新译曼纳海姆防线),又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修建了接收能力十倍于芬兰飞机的机场,大肆进行反苏宣传。
  1939年10月德国侵占波兰后不久,苏联以列宁格勒等城市过分暴露和维护西北边境安全为由,要求芬兰转让芬兰湾诸岛屿和雷巴奇半岛部分领土,租让汉科半岛军事基地并将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后移。作为补偿,苏联将卡累利阿地区两倍于上述地区的领土转让给芬兰。亲德的芬兰政府以自身安全和中立地位为由,无情拒绝苏方要求。11月9日,双方谈判破裂。11月26日,芬兰炮击列宁格勒苏军。28日,在边界苏军屡次喊话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对付芬兰不可调和的敌对立场,苏联暂时废除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并于次日宣布断交,30日对芬兰宣战。
  苏军企图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主要突击,在拉多加湖以北边境以积极行动牵制芬军。据此,苏军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为梅列茨科夫)从巴伦支海至芬兰湾展开4个集团军,由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提供支援。其中,第7集团军(辖13个步兵师、5个坦克旅,戈列连科指挥)在卡累利阿地峡展开,突破曼纳海姆防线,占领维普里(旧俄领土维堡),进逼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第8集团军(辖6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索边尼科夫指挥)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展开,以正面攻击支援第7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第9集团军(辖8个步兵师,崔可夫指挥)在坎达拉克沙、乌赫京斯卡亚、雷博勒方向展开,占领奥卢和凯米,切断芬兰南、北之间的联系;第14集团军(辖3个步兵师,弗洛洛夫指挥)在摩尔曼斯克方向展开,占领佩特萨莫(今佩琴加),切断芬兰北部与挪威的联系。苏军展开总兵力约50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1800余门、飞机约800架。
  芬军总兵力包括民兵、预备役在内约40万人,坦克约60辆、飞机100余架、火炮100余门,总司令为曼纳海姆元帅。芬军的战略企图是利用高寒和湖泊众多、森林密布等天候地理条件并依托曼纳海姆防线,发挥士兵擅长滑雪、精于射击、熟悉地形等特点,以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阻滞苏军进攻,等待英、法等国援助,幻想在有利条件下与苏媾和。为此,芬军在卡累利阿地峡展开第2、第3集团军(共5个师、4个骑兵师,由奥斯泰尔曼统一指挥),坚守曼纳海姆防线;拉多加湖北岸的防御由第4集团军(2个师又1个团)负责;中部边境地区为第5集团军的9个边防营;北部拉普兰地区为4个独立营。预备队为第1集团军的2个缺编师和1个骑兵旅。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苏军全线进攻,芬军顽强抗击(1939.11.30~1940.2.10)
   战争爆发后,苏军第7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迅速进抵曼纳海姆防线。12月6日至20日,该部右翼在炮兵和舰炮火力支援下,对泰帕莱发起进攻,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芬军防御,未果;15日至23日改从左翼向苏马发起重点进攻,因步、炮、坦协同较差,战术呆板而受挫。第8集团军至12月5日在拉多加湖北岸推进10~20公里;9日起,该部所属各师先后遭到芬兰第4集团军反击,损失惨重。
  在边界中段,第9集团军左翼第54师向库赫莫发起进攻,12月8日在进军途中遭芬军伏击和分割,随后转入防御;中路第163、第44师沿森林公路向奥卢推进,在苏奥穆斯萨尔米遭芬军阻截、袭扰,至次年1月7日先后被歼;右翼第122师、第88师从坎达拉克沙实施突击,12月16日进抵距凯米耶尔维25公里处,遭芬军反击后被迫撤至萨拉地区设防,直至停战。
  在摩尔曼斯克方向,第104师在海军协同下迅速攻占佩特萨莫和雷巴奇半岛,随后分兵南下,次年1月28日在瑙齐受阻。
   苏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军战败求和(1940.2.11~3.13)
   苏军及时总结失利教训,确定单靠列宁格勒一个军区的力量,无法获得全胜,只得调整部署,从其他军区增调兵力,于1939年12月底在卡累利阿地峡地区增编第13集团军(辖9个步兵师又1个坦克旅),接替第7集团军右翼防务;次年1月7日组建西北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军事委员日丹诺夫),统一指挥第7、第13集团军。其企图是:由第7集团军从左翼实施主要突击,突破曼纳海姆防线,占领维普里;由第13集团军从右翼实施辅助突击,占领凯基萨尔米。
  经周密准备后,西北方面军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于2月11日对曼纳海姆防线发起猛烈突击。14日,步兵12师率先进入突破口,第7集团军在苏马附近突入芬军主要防御地带,并形成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但其右邻第13集团军进攻受阻,未能突破芬军防御。至18日,芬军主力撤至第二防御地带。苏军第7集团军企图以不间断的进攻继续突破,但未能如愿。28日,苏军经变更部署后重新发起进攻,当日粉碎芬军抵抗。
  3月2日,苏军进抵芬军后方防御地带,从东北方向包围芬军维普里集团;其左翼部队在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渡过冰冻的维堡湾,从西面迂回,切断维普里通往赫尔辛基的公路。3月12日,曼纳海姆防线被全线突破,第13集团军强渡武奥克萨河,向凯基萨尔米发动进攻。芬军精疲力竭,弹尽粮绝。为避免亡国,芬兰政府被迫向苏联求和,本来可以占领芬兰的苏军随之立即撤军。
  1940年3月12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和约,次日停止军事行动,战争结束。
z光阴的故事,

不能那么说,苏联提出给芬兰的土地是北面的不毛之地,而要从芬兰拿走的是最富饶,人口最密集的一片土地。就想如果美国拿阿拉斯加跟加拿大换跟美国接壤的那些土地,加拿大会同意吗?

当然最后芬兰还是输了,苏联想要的那片地他们终于拿走了。但是芬兰也是通过这一仗让苏联不敢小看,否则二战之后,芬兰恐怕就会变成一个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了。

而且从芬兰自身来看,冬季战争开始前,芬兰刚打完内战,处于民族崩溃的边缘。苏联的入侵使得芬兰人民重新抱团取暖,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实现了民族和解。否则的话,不用苏联打,芬兰自己恐怕就会跨掉的。
其实还是苏联赢了,虽然苏联付出的代价很大很大,但是斯大林从来就不把别人的命当回事,士兵在他看来就是用来消耗的,所以最后芬兰还是不得不被迫妥协割让了部分领土,这是芬兰对苏联恨之入骨,最终和德国一起攻打苏联的原因。
苏联啊,跟大人打小孩一样,但是惨胜,用苏联人自己话说:占领的土地正好够埋葬阵亡的人。两国仇大了,所以二战,芬兰站在德国一边。
苏联惨胜,芬兰割地求和。后来芬兰为报仇与德国联合闪击苏联,北方集团军群似乎都编有芬兰军队在里面。

为什么苏芬战争中苏联打的这么背

1.地形与气候:主要是苔原地与森林覆盖的荒原。苏联的进攻路线主要是沿着两国贯通的公路挺进,只有卡累利阿地峡才有连贯战线。这导致战争变成了一场场孤立的战斗,各个战场之间相距甚远,苏联一个师只能沿着一条公路挺进芬兰。

战争期间芬兰的冬季相当严酷。对机械部队的行进和人员的进攻战斗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迟滞战术导致苏联军队无法有效联系。不断地被芬兰分割包围歼灭。昼间,芬兰军队以近战火力配合以有利条件下的阵前出击杀伤敌有生力量,以各种反坦克兵器从近处摧毁苏联红军坦克;夜间派出滑雪小分队袭扰苏联红军后方,突击在雪地烤火露宿的苏联红军,把苏联红军打得疲惫不堪。苏联虽然投入了1000多辆坦克,但并未有效运用。反而因为地形和气候影响而损失惨重。

3.苏联空军的战术缺陷。芬兰空军的规模远小于苏联空军,不过他们的训练扎实,要求标准很高,飞行员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很普遍。芬兰空军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使用4机编队做为他们空战的基本编制。这种编队和德国在西班牙内战时期发展出来的战术编组的基本概念是相似的。四架飞机当中以两架为小队进行战斗,通常是由较为资深的飞行员担任小队的长机,在战斗中居于主动的地位,另外一架由较为资浅的飞行员操作,负责掩护和伺机攻击敌机。

4、苏联方面:苏联高层过于乐观,认为只需3个星期就能结束战争。交战初期拟投入的部队只有列宁格勒军区,甚至连森林作战的计划都没有准备。在装备上苏联的优势大于芬兰,但大清洗导致合格的师级指挥员十分匮乏。即便如此,因为内战的关系,苏军指挥官的战斗经验比较丰富。

5、芬兰方面:两个计划vk1和vk2。vk1是在苏联军队集中西线时对苏联发动进攻夺取其领土。vk2则是较为保守的反击计划,以强化防线和收复失地为主。

6、苏芬战争爆发后,世界许多国家对芬兰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同情和支持。英国、美国和法国反应最为强烈。罗斯福总统发表讲话,谴责这是苏联的侵略行径,表示向芬兰提供道义上的援助,并向苏联实施禁运;而英法则向芬兰提供了包括276架飞机、710门火炮在内的大量军事物资的援助,并准备向芬兰派遣远征军援助芬兰抗战。只是由于瑞典和挪威害怕卷入战端,宣布对苏芬战争保持中立,不允许外国军队过境,才使英法派兵的计划搁浅。与此同时,国际联盟应芬兰的要求召开会议,决定限令苏联24小时内休战。在苏联坚持自己的立场后,12月14日,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将苏联开除出国联。

对天气的准备不充分。
文章标题: 苏芬战争中苏联为什么能获胜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3350.html
文章标签:苏联  获胜  战争中  苏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