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九一八时东北军是否有能力阻止日军侵占东北

时间: 2022-02-06 23:01:2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九一八时东北军是否有能力阻止日军侵占东北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是谁下的命令?

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命令是由张学良间接下令,蒋介石默认。

1931年11月以后,日本拒绝按国联要求退回事变前原地,并意欲夺取扼守入关通道的战略要地锦州。在锦州问题上,南京国民政府与张学良之间反复磋商逾月,蒋介石表示“锦州军队此时切勿撤退”;

张学良也表示“对锦必尽力设法固守”,并前后三次致电南京请示战和决策及寻求援助,但始终不见援助,奉命守备锦州的东北军将领荣臻更厉词批评:“中央不拨一分粮饷,不发一枪一弹,只在发命抗敌,显然有意徒令东北军牺牲,故置东北军于死地”。而张学良深知日本侵略野心欲壑难填,认为若无全国发动抗战,仅东北军孤军作战必然失败,最终不抵抗而撤入关内。

蒋介石和张学良等人为一己之私尔虞我诈难以同心抗敌,终令东北三省轻易落入日寇手中,亦使日寇的侵略野心更加膨胀,其后果是蒋介石和张学良等人难以推脱的。

扩展资料:

政策背景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按预定计划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轨,并诬为中国军队所为,随后,关东军炮击北大营,并大举进攻沈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面对日本的武装进攻,东北地方当局毫无思想准备。1931年9月18日当晚,驻守北大营的第七旅高级军官,自旅长王以哲以下,大都在外未归,仅有参谋长赵镇藩在营中。

日军的进攻刚一开始,赵镇藩就立即用电话向第七旅旅长王以哲报告和请示,随后又直接向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报告,荣命令部队不要抵抗,并和辽宁省主席臧式毅一起将情况急报时在北平就医的张学良。

正在北平前门外中和戏院陪人看戏的张闻讯立刻赶回养病的协和医院,接通荣臻电话后指示:“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得到张指示的荣臻随即发布了一道极为荒谬的不抵抗命令,第七旅官兵必须“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对于正被日军炮火猛烈攻击的第七旅官兵而言,荣臻的命令完全是不可理喻。经过赵镇藩反复请示,荣臻才算发了善心,同意让第七旅在必要时可以向东移动。

次日凌晨3时第七旅向东突围而出,有些军官坚持服从荣臻的命令不肯离开,最后被士兵强行架走,电张学良,报称:“日兵自昨晚10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实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总算没有以挺着死的方式为国捐躯。”

张对此表示认可,在19日同《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表示:“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枪械,存于库房,昨晚日军以三百人攻入我军营地,开枪相击,我军本无武装,自无抵抗。”不抵抗主义就此粉墨登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抵抗政策

是张学良下的命令不抵抗。

北伐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意图独霸,削弱其他军人兵力,因此,于1930年5月,爆发了中原大战,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决意联军,合取蒋介石。联、蒋双方经过激烈战斗,死伤惨重,蒋军战势危机,被联军包围,蒋介石面临生命危险,向张学良求救。

9月18日,张学良宣布反对内战,支持蒋介石,希望各方立刻停战。张学良的建议被联军拒绝后,张学良于两日后率东北军几万人入山海关,蒋张合力,联军溃败。

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张学良收编接管西北军,并入主燕京,进军华北,势力大增,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从此后对中国的影响力,对各地军阀的控制能力大增。

中原大战和万宝山事件发生以后,全球经济大恐慌的环境下,刚从内战中恢复的华北、东北的统一的中国国家主权和日本的南满铁路的特权,冲突的可能性升高。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占领了东三省全境。

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一方面是因为东北军与日军的军事实力相差悬殊,况且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北军的主力刚刚结束了中原大战,停留在关内,后来又有部队调入关内去剿灭石友三叛变,关外处于军事空虚状态。东北军内部也有很强大的降日派,在抗日的问题上会选择倒戈。

另外,中国方面也不可能支援东北抗战,故此,东北军抵抗与否,结果都是一样的,东北必丢无疑。

东北军不抵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学良作为地方军阀,不愿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中国政坛,非嫡系只能以拥兵自重的方式生存,否则关内亦无其立足之地。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

九一八事发当时,张学良亲自下令不抵抗,而蒋介石迟至9月19日到达南昌后,晚上九点至十点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的消息。张学良事后自己也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

扩展资料:

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此时,日本侵华日亟,中国分离主义愈加猖獗,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反蒋反日等口号、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5年4月,蒋介石为了削弱张学良的军力,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却遭到挫折,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

1936年4月,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到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了办事处。

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最终得和平解决,而国民政府提前终止对共产分离主义的剿灭战,建立了中国抗日形式上的统一战线。

参考资料:凤凰网—"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下令不抵抗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是蒋介石(一说张学良)下的命令(这是有争议的)。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驻守东北的东北军接受蒋介石(一说张学良)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自发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军由于经过了中原大战以及原先家底比较厚实,人员比较多,在华北地区驻扎11万人,在东北地区驻扎20万人,再加上29军,总兵力在40万人左右。

关东军的部队在九一八事变前也就是一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大队,总共是1.04万人,其他可以动员的军事力量,包括在乡军人(即退伍军人)一万人,警察三千人,加起来总共三四万人左右,绝对不超过五万人。

也就是说,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毫无疑问,东北军是占有着明显的人数上的优势的。

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张学良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自发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1931年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

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或宣布“独立”,或继续执行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大部分地区。虽有一部分东北军加入了风起云涌的抗日义勇军,但东北寒冷的气候和稀少的村落,抵抗运动很难取得明显效果。

扩展资料:

日本从 “9•18事变”中得出一个结论,认为中国不堪一击,包括它的陆军什么资料,都显示说中国国家四分五裂,国民党腐败,军队没有军纪等等,这是最终使它在卢沟桥事变以后,敢于不断地在中国扩张侵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点,它确实也是为日本的二战期间的疯狂打下了伏笔和坚实的基础。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的起因也和“9•18事变”密切相关。因为在1941年9月26号,美国国务卿赫尔向日本提出了赫尔备忘录,等于是最后通牒,提出四项要求,都是和“9•18事变”直接相关的,或者和中国直接相关的。

第一个就是退出所有的中国领土,第二个,只承认国民政府政权,不承认汪伪政权,第三个,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第四,不缔结将影响整个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三国同盟条约。

参考资料:

人民网-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能否与关东军一战?

百度百科-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中央政府。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

1991年张学良赴美在纽约期间,他又主动要求与哥伦比亚大学年轻留学生座谈抗日战争历史,由此引发了哥大口述历史处与张学良合作,记录他口述历史的工作。

首先,我我们要明白几点。
第一,当时的背景。
1928年张学良通过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其实,在此之前有很多军阀,比如,冯玉祥,阎西山,何应钦他们当时其实都是地方军阀(详细见1930年中元大战)后来北伐战争北伐,蒋介石开出了一定的价码他们使他们归顺了国民政府。也就是说在1928年,只有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没有归顺国民政府,中国大题统一了。
第二,国民统治的背后
虽然说,蒋介石当时以国民政府的名义统一了全国,但是并没有用武力进行统一,意思就是说,这些原来的地方军阀(冯玉祥,阎西山,何应钦,杨虎成,张学良等)只是在北伐军北伐的时候宣布归顺国民政府,只是一个名义,实际上军队还是自己的(详细可见 两广事变 )这些地方军其实只听命于原来的首领,首领听从国民政府。这就形成了当时的中国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并不是真正像新中国那样的统一。所以张学良表面上是听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军权在手。东北不抵不抵抗的问题蒋介石其实根本就管不到,因为东北还是在张学良手上,如果张学良真的想抵抗的话,蒋介石就算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也没用的,因为东北军掌握在张学良的手中,因为在1928年到1931年前后,尤其是东北易帜事件,日本更是阻挠张学良,但是并没有做出实际的军事行动,导致在九一八的时候张学良认为日本人无非是挑衅,并不是真正的侵略,蒋介石只是默认了张学良的做法,因为蒋忙于围剿红军,并没有同意也没有否认张学良的做法。

九一八事变后为什么没有及时收复东北,还让成立了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当天东北军全部被害了吗?为什么发现小日本是侵略东北后不立即反抗抢回国土?为什么当时中央政府不出兵收回领土???

九一八之后,蒋发现日本还是向南侵略,于是1933年在长城抗击日军,史称————长城抗战。


其中中国部队约25万,老蒋派了很多嫡系(例如17军),加上东北军、西北军等;日军4万。中国不乏精锐(如赵登禹、张自忠、吉星文、宋哲元、何基沣、郑洞国等部)。而且占据长城一代的古北口、喜峰口等重要据点,拥有地利优势,而后被日军正面突破。


说明中国在1比6的兵力优势下,在占优地利的优势下,中国被日本正面打败。说明如果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东北,如果战斗力不如中 央 军的东北军,最多给日本造成更多一些的损失,结果不会有什么变化!抢回国土从战术上来说不可能。


如果蒋 介 石派更多的援军援助东北,拥有海军优势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一旦在锦州葫芦岛一代登陆,抄了中国部队的补给线,解放战争辽沈战役的现实,将在1931年重演。届时,没有补给的中国部队的情况,不会比解放战争时期的蒋 军 表现好!


其实就是我 党领导的 抗 联,战斗力超强,最后也维持不住,只能失败撤往苏联!



但是张学良、蒋 介 石在东北不抵抗终究是污 点。是千 古 罪 人!

还有个因素是,张家军原来就是日本人支持的,日本人一进攻,一部分投日了(如张景惠),一部分抵抗了(如马占山),
因为国民政府实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当时正直国共两党内战,国民政府的精力主要在剿共方面。
望采纳
日军占领东三省后实行殖民统治,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三省全部沦亡,日本在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任命清朝废帝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的皇帝,统治东北
你的问题太多了,你问问老蒋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人兵不血刃占领东三省他们是不是感到很意外?如果东北军真拼了胜算是?

2楼3楼的真能扯淡

不抵抗命令那是张学良自己下的,和蒋介石一点关系没有。他在他自己的自传了写得很清楚,而且多次在镜头前承认这一点。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人说是蒋介石下的。

张就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为了私心想保存实力,所以才不抵抗。是他不抵抗在先,蒋介石才拉他去剿共,结果剿共他也不给力。

东北军不可能去拼,当然楼主如果非得假设的话,东北军至少可以和日本人僵持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当时的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兵力并不多,只是局部侵略。
没什么意外的,当时蒋忙于内战,日本人知道他会壤外必先安内的
关东军抵抗也没什么用的,小日本刚上了还是很猛的,要不然怎么有能力吞并中国的半壁江山,
哎,民族的耻辱啊

不会的,我们伟大的dang说我们是同是中华民族,民族之间那叫朝代的更替不叫灭亡。
哎哎哎…~~~~~~
读史读到伤心处,扼腕拍桌狠前朝
日本明治维新后一直在发展,对外战争全胜,从中得到的好处(光甲午配款就2亿白银)。全部用于教育和军事,人家二战都能造航母了,你还真以小米加不枪天下无敌啊。谁都看得出完全正面硬拼无异于送死(当年英法联军还顿克尔克大撤退呢,法国直接投降),在蒋是不抵抗,在某人就是持久战(同样的事带不同颜色的眼镜去看,结论当然不一样)。 日本兵不血刃拿下东北,意外是肯定的,日本人自己寸土必争,当时日军在东北的势力又不强(之前还得看张zuo霖的脸色,如此易拿下东北当然会意外,也由此让日军更加自大(三个月灭中国)。会和日本僵持一段时间,要真正开战故计会是淞沪会战的前车之鉴
1 1931年9月19曰,曰本zhèng圌府召开紧急内阁会圌议。南次郎陆jun大臣强调这是关东jun的自卫行动,但是币原喜重郎外务大臣怀疑这是关东jun的阴圌谋,试图通圌过外交手段解决这次事端。9月24曰,内阁会圌议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zhēn。事实上,曰本zhèng圌府在这次事圌件上被动地被独断专行的关东jun制约。(同年曰本bào发五一五事圌件)

2 桨圌介圌石当时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原则,以先剿除反圌对势力分圌裂主张,再集结力量对抗龘曰本jun为方zhēn。近期通圌过桨圌介圌石曰记的解密,曾在曰本留学并熟知曰本jun力的桨圌介圌石,就有“三月王圌囯”之论,认为囯力悬殊,一旦开战,中圌囯沿海地区就会迅速陷入曰jun之手,而事后的战争也证明了此点。

3 在事变中,自从东北jun守锦州开始,先后无数次向中圌央提出弹龘yào、人员、资金方面的支援,结果中圌央zhèng圌府一方面坚决要qiú东北jun抵圌抗,另一方面却分文不拔,东北jun将领认为中圌央zhèng圌府这样做,以借曰本人之手消miè奉系jun阀。张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当时没想到曰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曰本jun部的挑衅而扩大事圌件。”“战争不合乎曰本zhèng圌府的利益,曰本zhèng圌府应会约束关东jun”。“中圌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不抵圌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圌央zhèng圌府。”。
三楼说的没错,不管是蒙古族还是满足,或者其他少数民族是在位者,我们都是同一个民族,那是朝代更替。如果非要提及一个灭字的话那也只能说是,元朝灭了明朝,清朝灭了元朝,然后国民党灭了清朝,共又灭了国民党哈哈,中国何曾被灭过
意外是会有的,当时东北军的40万大军在中原地区调节阎蒋之间的矛盾,而北大营的团籍以上的军官都不在,只有一个文官在北大营。如果当时在东北的军队和日本拼的话,那么先发动进攻的日军是会被消灭的,且张学梁就有时间反回东北,日本要想打下东三省也要费好几年的功夫了,所以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是卖国行为,坑了东北人民。

如果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全力抵抗会怎样

“九一八”事变:如果东北军全力抵抗的话,历史将会怎样?

东北军的武器装备在当时算是非常精良的,如果在九一八事变一开始的时候,东北军愿意放手一搏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日寇连东北的门都进不了,还会被东北军打残,再不济也不会出现九一八事变,三天的时间东三省三个省会沦陷两个的局面。

只可惜,历史并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事实已经发生,即使后辈再感叹也是无济于事,如今应该做的就是不要让往日重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扩展资料:

当时日寇在攻打南岭的时候,在南岭驻扎的东北军得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撤退,但是因为日寇的火力太猛,在南岭的东北军没来得及撤走。面对着日寇的火力,这些东北军忍无可忍之下,只好开始反击,在双方激战之下,南岭的炮兵团对日寇开始轰炸,直接日军中队长仓本少佐击毙,还击毙了35名日寇,30名日寇重伤。

这一战东北军完成的漂亮,如果不是因为上级强制撤离,日寇的死伤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最终东北军还是撤离了,留在南岭的36门大炮白白送给了日寇,南岭的这次战斗也是日寇在九一八中伤亡最严重的一次。

日军在短时间之内是占不了东北的 后来的全面侵华也会延迟的。
可能根本就不会有抗日战争。首先,当时的日军驻军规模及实力来看,根本就打不过东北军,即便日军;其次,正因为张学良拱手让出东三省,让日军有了侵华据点,才造成了日军的全面侵华,就像石崇拱手相让幽云十六州。
日本人受挫,接着上演暗杀戏码。日本准备多年不会收手的,硬刚也可以打败东北军,损失比较大,接着占领东三省开始守成,不会全面侵华,计划暂缓。后来编不下去了,楼下继续。

“九一八”事件爆发,如果东北军全力抵抗,结局会改变吗?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在中国东北,双方展开争夺。事情爆发后,举世震惊。清政府软弱可欺,他们不闻不问,装作置身事外。东三省数千万老百姓遭到牵连,一时之间,民不聊生,百业荒废。

此时,张作霖却揭竿而起。他本是流浪的土匪,聚集了一帮人马,有着数十条枪械。效仿梁山,他们经营起了打家劫舍的生意。

奉系崛起

日俄战争期间,张作霖瞅准了时机。"谁给我好处,我就效力谁。"就这样,他左右逢源,四处招摇撞骗。起初,他拜倒在俄国人脚下。得到了大批武器弹药和经济补助。靠着这些东西,他发展人马,迅速壮大了起来。战争后期,日本人稳占上风。张作霖直接投靠日本人。他得到了日本关东军的赞赏,又一次富足了起来。

此后,中国革命变化不定。北洋袁世凯做大做强,南方革命势头越演愈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袁世凯窃夺了革命成果,北洋派系成为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者。张作霖立刻倒向,并且得到了袁世凯的信赖。在这期间,东北暂时稳定,经济发展,人心安定,这为奉系崛起奠定了机会。

1915年,袁世凯悍然称帝。满朝文武,没人敢反对。在北平之外,举国上下则是一片声讨。为了加强北洋实力,张作霖,段祺瑞等心腹都快速壮大。袁世凯病逝后,北洋陷入了内斗。皖系军阀段祺瑞直接入驻北京,并同直系开战。1922年,在实力足够后,张作霖也参与进来。沿着华北一带,三方打得不可开交。

1924年,依仗着天时地利,奉系终究是成为了主宰者。张作霖稳坐北京,一眼望去,似乎再也找不到对手。不过,他却即将迎来最大的危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去,张作霖隐瞒实力,可以隔岸观火。如今,他出现到了台前,一下子成为了众人的靶子。在广州,孙中山号召继续革命。在苏联的帮助下,黄埔军校正式创办。北伐势力正在积蓄力量。

敌人虎视眈眈

在华北一带,昔日北洋旧军阀依旧不服气。他们不断挑衅,张作霖只能恩威并施。一时之间,多方争斗,这也弄得他头痛如麻。不久之后,日本人又找上门来。和张作霖打交道许久,日本人太清楚他的性格。这一次,日本人提出了优渥报酬,并意图染指东北。登上大位,张作霖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计较小恩小惠。日本人来势汹汹,他们必定有所图谋。一看底盘,东三省危在旦夕。张作霖急忙抽调主力返回。一旦老家被人端了,自己真的没有立足之地了。他深深清楚。北平虽好,这里终究不是老家。多次斡旋谈判,日本人都吃了哑巴亏。渐渐地,他们看清了张作霖的意图。

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了。国民革命军一路北上,击溃了多个军阀,分别占领了长沙,武汉,上海,南京等许多大城市。1928年,张作霖准备返回沈阳。途径皇姑屯,他乘坐的专列被袭击了。只听一声炸响,专列断成了两截。他奄奄一息,就此死去。临终之前,张作霖将东北军交到张学良手中。

此时,东北军人心不稳,几大强将又虎视眈眈。面对老蒋的逼迫,张学良只好妥协。这一年,东北易帜,并改组为了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从此,东北军成为了南京政府的麾下。遗憾的是,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关东军。老蒋也无力应付。1931年,在筹措多年之后,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在老蒋的示意下,张学良带着东北军撤入关内。彼时,东北军上下共有五十万兵力。经过多轮扩充,东北军人强马壮,武器不错,完全不输中央军。因此,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做法引起了举国愤怒。软弱无能,枉为男儿。一时之间,批评不止,怒骂不停。张学良更是背上了不忠不义,不孝不仁的罪名。

抵抗设想

多年之后,有人做了设想。如果五十万东北军尽数出动,依托东三省地形,我们是否有机会战胜对手了?其实,这样的设想并无任何不妥。彼时,关东军不过数万人而已。他们并未在东北扎根下来。依托地形,展开节节阻击,中国方面并不吃亏。当然,战争是两国综合国力的对抗。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东北战事一起,中日两国将彻底闹翻。利用强大的海军优势,日本可以兵分多路。他们既可以从华北天津登陆,也可以从华东上海登陆。在陆地上,关东军装备精锐,训练有素。五万关东军南下,至少要三十万兵力阻挡。实际上,这还是过高估计了东北军的战斗力。

在张作霖死后,奉系内部矛盾重重。各个将领扩军备战,可征招来的都是游兵散勇。同训练有素的日军战斗,这些人一触即溃。东北战场越打越大,战火延伸到华北和华东,恐怕就引起了中日全面战争。日本人觊觎中国已久。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老蒋自知不是对手。一旦此种情况发生,中国将陷入万劫不复境地。

另一方面,南京政府刚刚成立三年。老蒋并未拥有太多权力。对他来说,中央军和黄埔嫡系都是宝贝疙瘩。如果和日军正面拼斗,自己号令天下的底牌都要打光了。老蒋是何等精明之人。他怎么会做这样的安排。因此,他希望英美出面斡旋,利用国际舆论施压。可惜,他过于幼稚。中国人的事情,外国人又怎么会来伸张正义了?

结语

总之,张学良打光五十万东北军,恐怕也难以收回东三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会阻止敌人占领东三省。不过,这会让日本人扩大战火。

一旦中日军队拼斗起来,整个中国都是敌人的肥肉。从战略上来讲,彼时中日一战在所难免。老蒋一味忍让,他失去了掌握战略主动权的机会。可以说,提前打响抗日战争,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一方面,他缺乏领导大国的谋略。

不能改变,战术上可能迟滞日军的进攻,但日本侵略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明确的,中日实力差距巨大无法改变历史结果。
会。因为东北三省是很重要的工业重地,当时因为不抵抗而逐渐被抢走,对后面的战争不利,如果当时全力抵抗,可能就没有抗日战争了。
改变是改变不了的不过如果张大帅还活着的话一定会全力抵抗的,关东军想占东北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后面的全面抗战也不会如此的艰难
说不会的根本没考虑日本立场,首先拥有二十万正规军以及重武器的东北军面对一万多只有轻武器的关东军,真打的话不可能输。其次,事变刚发生时,由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及参谋长三宅光治并不知情,所以坂垣和石原只能私下找了两个中队进攻北大营,身为参谋的他们根本没权调兵,结果面对两个中队四百号人,东北军没抵抗就乖乖缴械。如果抵抗了,本庄繁根本不会下动员令,白白让关东军去送死。最后看日本国内,以金谷范三参谋总长为代表的参谋本部从一开始就反对关东军乱来,如果九一八关东军失败了,日本怎么可能增兵东北扩大战事
文章标题: 九一八时东北军是否有能力阻止日军侵占东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2846.html
文章标签:东北军  侵占  有能力  日军  阻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