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潘汉年是否和日军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密约

时间: 2023-09-22 12:00: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潘汉年是否和日军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密约

潘汉年故居的人物简介

潘汉年,苏宜兴归径乡人。1924年,主编《洪水》。1925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任《革命军报》总编辑,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左翼文化总同盟中共党组书记、中共江西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地方工作部部长等。1936年, 任中共与国民党谈判代表。1937年9月,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上海等地领导对敌地下斗争和开展统战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部长和统战部部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和第三书记、上海市副市长。1955年4月3日, 因“内奸”判刑。1977年含冤病逝。临终前与爱妻董慧女士软禁于湖南茶陵米江茶场(湖南省第三劳改场)。1982年8月,被中共中央平反昭雪,公开恢复名誉。  潘汉年1906年1月12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开始负责文化统一战线工作,30年代初期负责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遵义会议后,奉中央指示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工作以及打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从事上层统战、国共谈判、民主党派、国民党起义投诚等统战工作。他是党在白区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者、指挥者和实践者。建国初期,他成功开展了上海工商界统战工作。对潘汉年在统战工作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一些场合,给予高度评价。 潘汉年同志的一生,是有大功于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他对党忠诚、原则坚定,才华横溢、机智果敢,所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最广泛,包括文化、军事、政治、经济方方面面,并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在深入开展团结党外朋友,争取中间势力,特别是开展上层统战人物工作方面,潘汉年同志成绩卓著,表现出高超的政策水平、卓越的组织才能、一贯的民主作风和真切的朋友之情。新中国成立后,潘汉年同志在对工商界人士统战工作中,还创造出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他深切了解工商界情况,在开展思想教育时,主要是通过工商界人士自己现身说法,互相启发,潜移默化,使大家心情轻松愉快地拥护共产党的各项政策,达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目的。荣毅仁在回忆潘汉年这段工作时讲:“汉年的工作非常深入细致,他既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在具体解决问题时又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保持着高度的灵活性,所以结交了工商界一大批朋友。”  198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向全党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同志定为‘内奸’,并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通知》宣布:“撤销党内对潘汉年同志的原审查结论,并提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判,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潘汉年同志的历史功绩,公开为他恢复名誉。凡因“潘案”而受牵连被错误处理的同志,应由有关机关实事求是地进行复查,定性错了的应予平反,并将他们的政治待遇、工作安排和生活困难等善后问题,切实处理好。”中共中央高度评价他的一生,指出:“潘汉年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党的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有很大功劳的”。

潘汉年的最后岁月

1976年冬天,潘汉年的肝病迅速恶化,加之这期间又患了类风湿症,手脚麻木,浮肿,生活也渐渐不能自理了。他先住进了茶场医院,由于该医院缺乏护理,条件又差,潘汉年的病情未见好转

1977年2月24日,潘汉年已到了卧床不起的病危状况,经湖南省公安厅报请省委批准,转长沙治疗。这一天,他被抬上救护车,临走前,他大声地对董慧说:“我会回来的,你放心!”

到长沙后,由湖南省公安厅同志陪同,潘汉年被送进了湖南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原湘雅医院),住在14病房110床。

潘汉年住院后,仍不断地喊肝痛。经扫描确诊为“多肿肝”,同时也发现他还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多种病症。

虽然医院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进行了输血和用冻干血浆抢救,但一切都为时已晚。4月14日下午,董慧被送到病房看望潘汉年。

见面后两人都哭了,情绪也很激动。董慧安慰潘汉年:“你安心休息,要有信心,要安静。”分别时到门口,董慧又重复了上述这些话。

当天晚上19时45分,潘汉年心跳骤停,离开了人世,终年71岁。董慧从长沙招待所赶到医院,向潘汉年的遗体告别。

4月17日,潘汉年的遗体在长沙火化。有关部门将其骨灰葬于长沙市南郊金盆岭墓地西侧的半山腰。董慧要求在墓前立碑,但只能用“肖淑安”一名,她只有含泪点头同意。

扩展资料:

1981年3月,中纪委开始对此案进行复查。中纪委调阅和详细研究了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原中央专案办公室关于潘案的全部材料。

并查阅了中央档案馆和中央有关部门的有关历史档察,又向几十位过去与潘汉年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作了调查。

特别是李克农1955年向中央报告中列举有关潘案的五条反证,引起了人们重视,成为复查、平反的有力线索和重要依据。

中纪委有关负责人在阅读李克农的报告后,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克农同志写出这样客观的报告是很不容易的。平反潘汉年的问题,李克农功不可没。

经过一年零5个月的努力,终于以确凿的材料证明原来认定潘汉年是“内奸”的结论根本不能成立,应予否定。1983年4月15日,潘汉年夫妇的骨灰从湖南长沙送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

历史评价

198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向全党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同志定为‘内奸’,并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

《通知》宣布:“撤销党内对潘汉年同志的原审查结论,并提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判,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潘汉年同志的历史功绩,公开为他恢复名誉。

凡因“潘案”而受牵连被错误处理的同志,应由有关机关实事求是地进行复查,定性错了的应予平反,并将他们的政治待遇、工作安排和生活困难等善后问题,切实处理好。”

中共中央高度评价他的一生,指出:“潘汉年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对党的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有很大功劳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潘汉年




1970年3月潘汉年被重新判决,永远开除党籍,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75年5月,潘汉年夫妇被转送到湖南省公安厅所属的茶陵县洣江茶场。

由于缺乏医疗,营养又差,年近七旬,潘汉年的肝病迅速恶化,又患了类风湿关节炎、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多种病症。

1977年2月24日已卧床不起,后被用化名送往湖南省第二附属医院(原湘雅医院)。4月14日董慧被送到病房探望丈夫,见面时两人都哭了,情绪激动。

董慧还安慰潘汉年:”你安心休息,要有信心,要安静“。当天19时,潘汉年去世,终年71岁。

扩展资料:

潘汉年(1906-1977)是中共地下党在白区从事上层统战及情报工作的重要人物,也是长期直属周恩来、康生领导的老资格高级特工。

此人文武双全,1924年即参加“创造社”,主编过文学期刊;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1934年参加长征,抗战时任中共华中局社会部长,解放后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及副市长等职。

196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秘密开庭审判了潘汉年,潘汉年的罪名是三条:一是1936年投降国民党;二是抗战时投靠日本特务机关,秘密会见汪精卫;三是上海解放后掩护大批反革命分子,并向台湾提供情报,引发上海”二六大轰炸“。审判进行得很快,因为潘汉年对此三罪名全部承认。

秘密终审判决潘汉年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由于潘认了罪,审判后不久就被假释。1963年2月13日,潘汉年以”刑释管制分子“身份走出秦城监狱,被转移到劳改农场。

1970年3月潘汉年被重新判决:永远开除党籍,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75年5月,潘汉年夫妇被转送到湖南省公安厅所属第三劳改单位——茶陵县洣江茶场。

潘汉年遗体于1977年4月17日在长沙市火葬场火化,他的骨灰被埋葬在长沙市南郊金盆墓地西侧半山腰。董慧要求立碑,但有关部门回答说潘汉年只能用化名。董只能含泪同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潘汉年

1975年5月29日,湖南省茶陵县洣江茶场来了一对名声很大的犯人———潘汉年夫妇。将潘汉年夫妇从北京秦城监狱移到湖南省的劳改单位,是中央专案三办的意见。5月27日,由公安部十五局所属的专案组和秦城监狱共同派人,“解押”潘汉年从北京乘坐1次列车,于29日清晨到达长沙,稍作停留,便与3天前先期赶到的潘妻董慧,乘汽车赶往洣江茶场。潘汉年夫妇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一年九个月。
洣江茶场位于茶陵县城以东七公里处的米筛坪。这天下午3时,潘汉年夫妇到达茶场,住进场部事先安排的两间小平房。这幢红砖白瓦的小平房,原为场部干部的男女洗澡间,一大一小,共有二十五平方米,屋外五米是热水间,左边是干部食堂。安排潘汉年夫妇住在这里,场部颇费了一番心思。最初的打算是在犯人的狱房旁边单独盖两间房子,图纸也画好了。后来考虑到潘汉年是中央单独立案审查的重点对象,属敌我矛盾,却是毛主席明言“不能杀”的知名人物,公安部的信函中有“安置”的文字,当然他们不能和其他犯人住在一起。可还得考虑置于监管视线之内的问题,于是决定腾出这幢洗澡间。
潘汉年来时只随身带了牙刷、毛巾等日用品,其余的衣物和书籍之类随后托运。可是过了十来天,东西仍未寄到。潘汉年找到甘副场长,反映了内心的焦虑:行李中有一箱《鲁迅全集》和一批诗词手稿,尤其那套《鲁迅全集》箱子上的四个字,是蔡元培先生手写后刻出来的,他视之如命,一直放在身边。甘副场长决定由派出所副所长张孟良速去省城火车站查找,查找的结果是行李被寄到了湖北省一个叫“茶岭”的地方。场部当即要他赶往湖北。张副所长前后花了五天,才把几个木箱带回茶场。潘汉年向甘副场长等人连声道谢。
对潘汉年夫妇来说,这次移狱湖南,最让他们高兴的是,两个人能够在一起!他与董慧在秦城监狱是分别关押的,咫尺天涯,整整八年多了,两人还没有照上一面。丈夫太挂念妻子!妻子也无时不在心中思念丈夫!终于能够终日厮守,还有什么比这更喜悦的?
此时的潘汉年年已七旬,身体羸弱,且患有多种病。然而有董慧在身边,他感到心情愉悦多了。他知道自己政治前景十分黯淡,他最大的企盼就是能够与妻子在一起,在相互依偎中了此残生!
潘汉年比董慧大12岁。1937年“七七”事变后,出身香港名门望族的董慧,和许多立志于抗日救国的热血青年一样,来到向往已久的延安。193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董慧由党派回香港,在潘汉年领导下从事谍报工作,两人志趣相投,从恋爱到结为伉俪。
董慧的日常生活大多数由潘汉年照顾。每天的饭菜,由潘汉年从食堂打回,冷水、热水由他打来;晚饭后的散步,由潘推着轮椅。特别是场部放电影,潘汉年总是推着妻子早早地来到场部大楼的坪地。更多的时间,潘汉年和董慧坐在平房里,或两人轻轻絮语,回首往事,或潘汉年阅读报纸、书籍,董慧静静地陪坐一旁。根据茶场场部派去帮助料理生活的黄菊贞老人回忆:潘汉年夫妇常在一起喁喁低语,好几回她只听清了“延安”两个字。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噩耗传开,举国悲哀,各地自发地举行了各种方式的吊唁活动。茶场场部在礼堂布置了灵堂,组织干部职工向毛主席像鞠躬、默哀。
随后,潘汉年推着轮椅上的董慧来到场部礼堂。他俩都换上了洁净的素服,胸前扎着纸做的白花。在催人悲痛的哀乐声中,潘汉年扶着步履蹒跚的董慧,来到毛主席遗像跟前,先是三鞠躬,然后低头默哀。两人的眼眶里泪水晶莹。
到了天安门广场召开追悼毛泽东主席大会,场部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现场转播,宣传处的同志正在调试全场唯一的9黑白电视机,潘汉年进来了,对场部政治处主任说:“这台电视机太小,把我那台拿出来给大家看。”潘汉年有一台从北京带来的苏制16彩色电视机,由于拆散装箱有所损坏,拿到礼堂后,图像有些模糊,但音质好,画面也大,让更多的同志看到了隆重悲壮的大会实况。潘汉年也同大家一起,坐于较前的位置,从头看到尾。
与潘汉年居舍仅有十余米之遥的甘副场长,以及他的爱人、茶场副教导员黄春莲等人,看到潘汉年常常独自而坐,面对茶园,也就是井冈山的方向,一副满腹心事的样子。是的,白云苍狗,世事多变。一些稍微了解潘汉年经历的人,都会对他最后的悲惨境遇感叹惋惜。
潘汉年夫妇移狱洣江茶场,生活上获得了秦城监狱不可相比的照顾,但政治上仍旧受到严格的管制。潘汉年没有公民权,不可自由通信,未经湖南省公安厅批准,不能离开茶场去任何一个地方。董慧虽有公民权,有通信的自由,可是每发出一封信,都要受到省劳改局审定,在洣江茶场也有内定的干部加以监视教育。尽管这样,场部的干部、职工对两个近于老态龙钟、行动上有些巍巍颤颤的老人,给予了一种越来越浓烈的同情和敬重。
场部考虑到董慧下肢行动不便,为减轻潘汉年的负担,选派了职工或干部家属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最早上他们家的是万亿林,接着是黄菊贞,后来换成王芝兰。场部医院的贾玉英医生时常来到小平房,问候潘、董的身体状况,送上药品。潘汉年去食堂打饭,大家主动让他先买,炊事员李光明、王福香总是把菜的情况介绍给他。逢到场部看电影,人们看到潘汉年推着轮椅上的董慧走过来,纷纷起身把最好的位置让给他们。就是甘副场长的老母亲,也时常走进小平房,与潘、董坐下聊谈一阵。潘汉年与董慧强烈地感觉到了这种极为宝贵的人世真情,这让他们饱受痛楚的心灵有了几分宽慰。
然而这时候的中国依然笼罩在“两个凡是”的雾障之中。在怀着强烈的企盼等待了三四个月不见动静后,潘汉年病倒了。由于南方气候潮湿,他得上了类风湿病,双脚浮肿,伴随而来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使他生活上不能自理,被送到了场部医院。
以茶场医院的医疗条件,当然无法使潘汉年好转。贾玉英等医生向潘汉年提议:转到省城大医院去治疗。然而这件事不但场部决定不了,就是省劳改局、省公安厅也得通过公安部向中央有关部门请示。如此经过一层层审批,一拖就过了近两个月,直到1977年3月中旬,才得到准许潘汉年去长沙治疗的通知。3月24日,他由救护车送往长沙。
潘汉年被送到长沙治疗,作为妻子的董慧,连看望、陪同的权利也没有。自3月24日救护车将丈夫载走后,董慧常常喃喃自语,泪水长流。直到4月13日晚上,才得到通知:让她明天去长沙。4月14日下午,董慧赶到长沙,到了医院一进病房,就与躺在病床上的潘汉年抱头痛哭,连医护人员亦为之落泪。夫妇俩哭了一阵,还是潘汉年提醒妻子不要再哭。董慧哽咽着对丈夫说:“你安心休息,要有信心,病会好的。”
4月17日,潘汉年的遗体在长沙火化。有关部门将其骨灰葬于长沙市南郊金盆岭墓地西侧的半山腰。董慧要求在墓前立碑,但只能用“肖淑安”一名,她只有含泪点头同意。
潘汉年的后事料理完毕,董慧回到江茶场,更为寂寞孤苦。场部领导同情这位命运多舛的老人,选派职工家属王芝兰照料她。王芝兰知道董慧很喜欢孩子,常把刚上中学的女儿刘海燕带来陪伴她,有时候与之同睡。聪明伶俐的海燕果然给老人带来了几分欢乐。
董慧在深深怀念潘汉年的同时,没有忘记为丈夫的平反纠错疾呼呐喊。她连连给中央有关部门、给专案组写信,呼吁复查潘的历史问题。她还几次询问场部领导:“我什么时候恢复党籍?”因为她被捕入狱前,只是宣布“停止党籍”,并未宣布开除,这一点她很清楚。
董慧的不幸遭遇牵动了她亲族的心。1978年5月,她的弟弟董锡权携妻子,受旅居美、英、澳等地亲人的委托,从香港来湖南看望董慧。董锡权原打算直赴茶陵,可是被有关部门挡住,说只能在省城长沙聚面,董慧只有带着王芝兰来到长沙。姐弟在湖南宾馆聚首的五天里,董锡权于第三天极为庄重地表达了海内外亲人的心愿:恳求董慧回香港家中治疗。董锡权动情地落下了热泪:“人生一世,兄弟姐妹一场,我们得尽点责任。姐姐,同我们去吧。”
1979年春节过后,董慧的血压急剧上升,场部医院采取了最大努力的急救措施,终于回天乏术。2月24日,董慧脑溢血抢救无效,以60岁的终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董慧死后不久,历史终于还他们以清白。1982年,中共中央为潘汉年平反昭雪,潘的骨灰从瓦坛子中取出,移入骨灰盒,与董慧的骨灰一起被送到北京,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党的文献】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
最后一点,第六点,要团结全党和全体人民。
有一个捕人、杀人的问题,我还想讲一下。不要轻于捕人,尤其不要轻于杀人。
有个潘汉年,此人当过上海市副市长,过去秘密投降了国民党,是个CC派人物,现在关在班房里头,我们没有杀他。象潘汉年这样的人,只要杀一个,杀戒一开,类似的人都得杀。
还有个王实味,是个暗藏的国民党探子。在延安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题名《野百合花》,攻击革命,诬蔑共产党。后头把他抓起来,杀掉了。那是保安机关在行军中间,自己杀的,不是中央的决定。
对于这件事,我们总是提出批评,认为不应当杀。他当特务,写文章骂我们,又死不肯改,就把他放在那里吧,让他劳动去吧,杀了不好。人要少捕、少杀。动不动就捕人、杀人,会弄得人人自危,不敢讲话。在这种风气下面,就不会有多少民主。

文章标题: 潘汉年是否和日军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密约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925.html
文章标签:密约  互不侵犯  日军  签订了  潘汉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