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华民国国军德械师装备100挺MG34可以打过一个日军师团兵力吗?
单对单基本不太可能的。
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辎重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以上,炮兵连队装备了12门大口径榴弹炮,36门野战炮每个步兵联队中,还会有一个装备12门92式步兵炮的炮兵大队。因此,哪怕是丁种师团,也含有重炮40门以上,甲种师团则有96门。这还不算迫击炮。除此之外,师团级的战役,日军随时可以呼叫陆航部队进行空中火力支援。
而德械师,除了中央教导总队达到3万人外,其他几个师人数大约为1.4万人。而在装备方面,因为国民政府财力和时间等因素,到战争爆发时,德械师仅做到了编制、钢盔、步枪上做到了德国化。除此之外,一个德军师标准配备的步兵炮、野战炮、榴弹炮等重型火炮基本没有,迫击炮数量也不够。与其称德械师,不如称“德制师”更合适。至于空中火力支援是完全没有的。
中国军队和日军最大的差距,恰恰就在火炮和空中支援上。这不是装备100挺机枪就能弥补的,哪怕就是1000挺,没有远程打击和空中打击能力,日军只需要发动佯攻,引诱国军暴露机枪阵地,然后利用火炮和飞机一个一个打掉。
一般是不能的,因为实际战争状态下机枪手本身也会成为目标,日军不是活靶子,而国军德械师只能算轻武器德械师,而日军一个师团就配有相当的重武器,另外还有飞机配合立体作战。但是在重庆那边的山地环境,日军重武器难以展开的情况下,是可以搏一搏的。总之,看战场环境,还有战术素养,人机配合。
打不过,100挺机枪好是好,关键是日本有炮,师团级的有炮兵联队,拿炮轰机枪阵地怎么搞?所以说打败一支军队不能光靠一种武器。
不能,日本一个班就配榴弹炮了
在全面抗战前。国民政府在军工方面仅仅能够制造来复枪和轻机枪。根本没有能力制造重武器。就算有四大德械师它们装备的也是相对落后的所谓德械。但是你别忘了。后期国军可是装备了多少全美械部队。那个战斗力是多强。
为什么淞沪会战中,80多万国军输给了20多万日军?
卢沟桥事变过后,蒋委员长就在上海主动出击日军,引起了淞沪会战。而淞沪会战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这一战中国军队投入了最精锐的德械师中央教导总队、八十七师、八十八师等等,国军投入兵力达到80多万人,而日本仅仅投入20多万人。但是这场战争还是输了,中国国军损失30多万人,而日本仅仅死伤4万多人。
在整个战役中,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原本国军还是有优势的,但是就因为指挥无能,导致最终的大溃败。国军投入那么多部队,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宋美龄还到前线去慰问伤员,鼓励国军战士,但是最终还是以国军失败而告终。战争在8月13日的时候就已经开打,原本的作战方针就是趁日方来不及反应,迅速围歼上海附近的日军。
但是在8月18日的时候国军停火了,原因就是蒋委员长寄望外国的调停。但是外国并没有插手此事,反而给日本喘息之机,让日军有足够的时间调动军队。国军还占有优势,但是随着中日双方不断的增兵,战争也慢慢的陷入鏖战时期。
在增兵的时候中方可以说是上下一心,蒋委员长的德械师、张学良的东北军、广西的第七军(钢军)、陈诚的土木系、宋子文的税警总团,这些精锐部队全部开往前线。淞沪会战的意义也是重大的,最起码它让中方意识到了这是民族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但是因为上海地势问题,国军大兵团展不开,只能使用添油战术,也就是让师团一个个的上去送死。因为军队的密集,所以多次出现一个营的国军挤在一条街上,然后小队日军堵在借口,将其全部击毙。
在日本大举调兵之前,蒋介石还让部队坚守阵地,导致失去撤退的好时机。直到日军师团强渡苏州河,淞沪地区的国军陷入前后夹击的险境。最终在11月8日的时候,蒋介石下达撤退命令,但是因为命令太过仓促导致国军指挥失控,原本有序的撤退变成了全面崩溃。
淞沪会战中国损失30多万人,最高阵亡将领中将军长吴克仁,阵亡师长和团长都不少,中央海军全军覆没。自此国军以损失60%的精锐部队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妄语。但是中国也因此进入全面抗战中,让全世界看清楚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因为当时日军的装备精良,并且凭借着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在战场上比较凶猛,国军战斗力低下,军队纪律涣散,所以输给了日军
因为国军并没有齐心,很多部队都是在为自身的存亡考虑,因此最终失败。
第3次长沙保卫战曰军一个军为多少兵力
为什么国民党十几个师打不过一个日本师?
日本陆军师承德国第二帝国,与中国北洋陆军的建制名义上是一样的。
德国第二帝国的陆军以师作为战略单位,每师1.8万人,其中步兵1.2万人,其他兵种约6千人。而日军不叫“师”,叫“师团”。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师团的总兵力为2.4-2.8万,从其规模和编成来看,感觉挺象美国师(一个欧洲陆军师一般是1.4万人左右,一个美国师规模为其两倍,达2.8万人)。此外,做战时日军会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4万人以上。
而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陆军,为了节省军费,把其他兵种的兵额也放在步兵人数的编制之内,所以一个满师才1.2万,小于西方一个师的编制。
国民党军队呢?一般来说跟北洋陆军的编制相当。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比如当官腐败吃空额啦,但根本还是国家经济能力问题,就算是中央军,一个师只有5-7千人的情况比比皆是。就算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之一的74军,成立之初其总人数也只有2.1万人(下辖51师和58师),每个师的人员刚刚上万。
这样,单从人数上讲,要五个中国师才能大体相当于一个日本甲种和乙种师团的规模。如果从火力上讲,日本师团有飞机支持、和坦克配合(虽然只能算铁甲车)、火炮的数量和射程威力等也不是中国军队所能比拟的,而且日军进攻时还常使用生化武器。所以,无论进攻还是防御,中国军队都必须数倍于日本军队,才能在实力上大体相当。由于当时的中国军队是在军阀混战的“战果”上拼凑起来的,指挥组织也相当成问题。偶认为,数倍于日本军队的中国军队才可能说是勉强“相差不大”。因此,就算一二十个中国师的番号加起来,实力能不能抵得上一个日本师团,也很难说。
而杂牌军的兵员更少,训练更弱,装备更差。一些杂牌部队,甚至队伍中有步枪的人数还没有过半----不要跟我讲另一半人提的冲锋枪开着步战车哟,“大刀队”就是是饱含鲜血的无奈。台儿庄战役中的藤县一役,川军王铭章部全部战死,该师就只有5千余人。当时川军装备只有四川土造的步枪“单打一”和同样土造的“麻花手榴弹”,最“重”的武器可能就是也许有的几挺机枪了。单从军事实力上讲,个人认为恐怕是比不上1000名日本兵的。
如前所述,日军在战斗中还常使用生化武器,这对于没有防护能力的中国军队来说,更是“不可战”之战。在关于武汉战场的史料中,就提到这样一个战例:“一队日本军攻击一个中国军队防守的高地,久攻不克,日军遂施放毒气,一阵毒雾过后,阵地上一个营的中国守军只剩下两个幸存者。”而在1944年10月28日-11月10日的桂林保卫战中,桂军守城的1.9万人中战死者达1.2万人(其中一半死于日军毒气),另外7千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对于整天大讲“以人为本”的理性精英而言,这样的抵抗是没有意义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这样实力根本不对等的战争中,中国军人是如何在绝望中争取希望的,这样的惨烈和悲壮使我们今天可以在安理会纵论天下大事,使我们可以今天继续用汉语大谈各种新思维而不必担心受“皇军”的惩罚。
再来看看抗美援朝。志愿军一个师实际员额大约7-9千人,因此单从人数上讲,也是约三个师以上才和一个美国师相当。中国军队是一个军下辖三个师,由于火力差得实在太远----恐怕还达不到一战时一个欧洲师的水平,所以也要数倍于敌才可能与敌基本相当,自然也就出现了几个军攻击一个美国师而不克的情况。
还可以看看前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由于德军突然袭击,苏军的战争准备很仓促,个人认为也有此前“肃反”的功劳,许多部队都没满员都被投入战场。不知道苏军一个师是多少人的编制,不过实际出击时一个师5-7千人的情况并不少见。另外,由于许多部队在溃败中或强行军中编制被打乱打残,一个师实战时甚至有总人员不足一个团的情况。正因为如此,两三个步兵军在德军装甲集群的一次突击中就被击溃的情况一点也不意外的。崔可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就提到:在斯大林格勒最白热化的时候,一支赶来增援的部队居然武器都没有带够,不得不临时在伏尔加河两岸搜集武器补给。
由上可知,抗战时,一二十个中国师拦不住一个日本师团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当时的中国军人之敢于牺牲、之英勇顽强,不输任何欧洲列强!
看看中国远征军的经历可知,武器不一定能决定战争胜负,但仅凭一腔热血就要想获得战争胜利,是万万不能的!
附录:二战期间日军编制
一、师团(与我军集团军的编制类似)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此外日军还向更高级别的(集团)军、方面军、总军等建制,但没有统一的编制。而日军的师团实际上也有多种编制。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17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1至20(内欠13、15、17、18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这样每个师团就有四个步兵联队。此外,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以及其他部队。每个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5万人,挽马制为2.5万人。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13、18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
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
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了骑兵大队。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万人,挽马制为2.44万人。
做战时,日军常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至1937年底,日本陆军已由七七事变前的17个师团扩充为24个师团(不包括台湾军和非步兵师团部队),部署情况如下:国内仅2个,朝鲜1个,中国东北5个,关内总共16个。
此后,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
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
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师力所辖的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万人。独立混成旅团则下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千人。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武汉会战结束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
了第一线。因此,日军对一线部队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使三单位制师团的总人数达1.5-1.7万人,独立混成旅团达6-7人。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万人。
到了1944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
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另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
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
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时,日军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制:独立
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大
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全部为步兵,总人数为4900人。
1945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
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
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
其总人数达8000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
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由于1944年和1945年日军大肆扩充番号,其师团番号中最大的号到了365号,不过161后就开始大量跳号。除了步兵师团,日军还有4个战车师团、4个高射师团和13个航空师团。步兵师团除了挽马、驮马、机械化师团外,1942年以后还编了一些警备师团,1944年以后又编了几个岛屿防御、沿岸配备师团以及所谓的挽驮混成师团,1945年的时候还编了一批叫做起动打击师团。另外,日军每个师团还有自己的代号,如近卫师团宫,近卫第2师团隅,近卫第3师团范,第1师团玉,第2师团勇,第3师团幸.......
二、旅团(和我军师的编制类似)
实际上,在前面对日军师团的介绍中已同时对旅团进行了论述:抗战前期日军的一个师团下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总人数为约8千人。此外,日军还有独立混成旅团和独立步兵旅团,虽属师级编制但初期人数仅5千人,直至1945年才扩至8千人以上。而日军的三单位制师团则没有旅团这一建制。
三、联队(和我军旅的编制类似)
日军联队的标准编制共3800人,包括:
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一全81人的弹药排;
三个步兵大队(前期为四个);
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中队部,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31人的炮小队(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共122人,含:20人的中队部,21人的弹药小队,3个33人的炮小队(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
通信中队:含一个电话小队(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小队(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
每个联队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4个卫生员,中队有4个卫生员。
四、大队(和我军团的编制类似 )
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
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
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 挺);
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五、中队(和我军连的编制类似,但人数更多,相当于加强连)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小队。
六、 小队(和我军排的编制类似,但人数更多,相当于加强排)
日军一个小队54人,包含3个班(分队),和1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
七、班(分队,和我军班编制类似 )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机枪组有1~2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分为两个组,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日军军衔:
陆军大臣、陆军参谋长、总军(1945年编成,相当于方面军群):大将
(说明:日本的最高军衔实际上是大将,日本天皇拥有“大元帅”头衔,此外陆军中有18人、海军中有13人获“元帅”头衔,虽然其制服与大将制服有差别,但都只是加在军衔前面的一种称谓或荣誉,与西方国家的爵位类似,其军衔仍是大将)。
方面军司令官:大将
总军参谋长:大将或中将
方面军参谋长:中将
军(集团军)司令官:中将
师团长:中将,少量为少将
军参谋长:少将
旅团长、师团参谋长:少将或大佐
旅团参谋长、联队长:大佐或中佐
副联队长:中佐或少佐
大队长:少佐或大尉
中队长:大尉或中尉
小队长:中尉或少尉
司务长:准尉或曹长
小队副:曹长或军曹
分队(班)长:军曹或伍长
组长:伍长或上等兵
日本陆军师承德国第二帝国,与中国北洋陆军的建制名义上是一样的。
德国第二帝国的陆军以师作为战略单位,每师1.8万人,其中步兵1.2万人,其他兵种约6千人。而日军不叫“师”,叫“师团”。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师团的总兵力为2.4-2.8万,从其规模和编成来看,感觉挺象美国师(一个欧洲陆军师一般是1.4万人左右,一个美国师规模为其两倍,达2.8万人)。
日军为什么1个大队就能对打国军1个师
一个大队相当于一个营的兵力,吊打国军一个师,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但绝对不是普遍现象。
我们首先要看看所谓“国军”的组成,战斗力最强的,自然是老蒋的中央军,如果日均碰到的是中央军的精锐德械师的话,单独一个大队敢上来,分分钟被吃的渣都不剩。差一点的是各个军阀的部队,这个就良莠不齐的,刘湘的川军;白崇禧、李宗仁的部队;东北军都有着不错的战斗力,在北京喜峰口的29军,上海的19军,都是东北的部队,肯定不可能被一个大队日军吊打的。还有就是一些收编的土匪和地方武装,那战斗力就是渣渣,别说被日军一个大队吊打了,就是当时缺枪少炮的八路军,都能轻松吊打。
另外,还要看具体的战场情况,日军一个大队吊打国军一个师的情况,绝大多数应该是发生在溃败阶段,国军丢盔弃甲,军心涣散,自然无法组织起有力抵抗。
当然,日军战斗力强也是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日军步兵大队均装备有九二步兵炮,班排有掷弹筒,旅团的话就有野炮、山炮甚至是重炮了!而国军,杂牌部队的话,一个师可能都只有几门迫击炮,火力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其次军心、士气、训练程度都是重要因素。
当然,战争只看结果,国军一个师被日军一个大队,甚至一个中队击败、击溃是不争的事实。
你看清楚了吗,是一个大队打一个师吗,一个大队也就是一个加强营四五百人的规模,国军一个师满编8000-10000人左右,你一个大队一排拉开都没人家十分之一战线长,你确定是对打?我估计只是它和这个师哪个团交火了,突破了这个团的防线,导致全师战线收缩后移,或者是被包围了然后成功突围之类的,日军再强也不可能完全突破部队规模上的巨大差距。
当时的中国军队武器比日军落后许多,
军事训练更比日军落后,很多军队就没有过系统训练,都是壮丁,
所以军事凝聚力和战斗力还有士气都不是正规化日军的对手。
所以这也导致战争中很多部队加深了对日军的畏惧,士气更加低落,
很多都看到日军就一触即溃。
一个大队500人,在中日战斗初期,日本的甲种师团的大队 大概能在进攻战斗 打败4000 5000的国军,实际上遭遇战,损失是1比20多
如果在防御中,防守7000到10000的国军师不是问题,。特别很多国军师只有4000 6000人,吃空饷。
国军的轻重武器装备不一定比日军弱,关键在于人差距太大。
二战时期为什么国军十个师团也打不过日军一个师
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一国军司令的日记中这样记载到,1944年国军与日军的力量对比。在第一战区,国军与日军的兵力对比是100:14,在第二战区的国军与日军的兵力对比是100:13,在第三战区的兵力对比是100:20,算下来也就是6-7个国军对抗一个日本士兵。
据该国军司令记载到,当时国军的编制是一个师是大概有7000人,而日军的一个大队约有1000人。这样的兵力对比,刚好是国军一个师的兵力对抗日军一个大队。但就是这样的兵力对抗,国军依然打不过日军,这究竟是为何呢?
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一个师团的总兵力达到了2.4万至2.8万人。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2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23支、重机枪2挺。
因此很多人在听到10个国军师居然打不过日军一个师,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的一个师和中国国军的一个师概念是不一样的,不管是在人员配备上还是武器配备上,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会有国军十个师都打不赢日本一个师团的说法。
在战争进入到最激烈的时候,日军为了能够达到进攻效果,不惜将编队重新整编,将一个师的规模扩充到近4万人,武器装备上翻番。
当然,除了兵力上的悬殊对比,在军人身体素质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军平时都缺乏训练,在作战技巧以及武器使用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劣势,但日军则不同,他们的士兵都是为了战争而训练,可以说都是训练有素的战场能手。
还有就是在重武器方面,当时国军的装备并没有日军那么先进,种类也没那么多,不管是坦克、重炮的陆面火力支援还是空中的飞机火力支援,都没有日军分工明细。
而且国军很多将领当时都是抱有保存实力的心态,敷衍了事的抗战,并没有全身心投入,战斗稍微激烈一点就撤退,导致越打人心越涣散。
师团 等于军。区别你就当做甲种师团是3国军师。其他是两个国军师。
十个师也就是10w人,打甲种师团的2w8加其他支援部队大概是3w多。肯定打不过啊。国军至少要有8倍才能挡住敌人。
打打丙种师团应该可以。
单兵战斗素质、火力配置以及地空配合都远远落后于日军,战场上有句话:我们的子弹没有日本人的炮弹多!而日本空军的战前轰炸就足以报销阵地上一半国军的兵力。这样的仗注定非常惨烈,中国没有亡国是靠着无数将士前赴后继,一寸山河一寸血!
注意:师团是日军的部队编制而不是国军的。国军才以师为单位。日军一个师团相当于国军当时1-1.5个军的兵力。
文章标题: 国军师为什么打不过日军师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