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英国防大臣警告俄罗斯「不要低估英伦小岛,历史写满了后果」,如何看待其发言

时间: 2022-01-13 21:01: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英国防大臣警告俄罗斯「不要低估英伦小岛,历史写满了后果」,如何看待其发言

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的文化

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的节日、文化习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因办外国文化知识竞赛,麻烦各位了,谢谢灌水者们。
法国:
国名: 法兰西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国庆日:7月14日(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遗产日:9月的第三个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开始,最初的活动在9月的第三个周日举办,在当时的文化部长雅克·朗的推动下,诸多深宫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敞开大门向公众开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进而保护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最初名称为“国家文物开放日”,到1992年,开放时间延长为周六和周日两天。)>>>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国徽: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国歌:《马赛曲》

国花:鸢尾花

国鸟:公鸡

国石:珍珠

国家元首:总统希拉克(Chirac),1995年5月当选,2002年5月连选连任;国民议会议长帕特里克·奥利耶,2007年3月当选;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Dominique de Villepin) ,2005年5月任职;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Michele Alliot-Marie ),2002年5月任职;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让-路易·德勃雷 (Jean-Louis Debre),2007年2月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全国人口为6339.21万(截至2007年1月1日),包括400万外国侨民,其中20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移民人口达到49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1%。通用法语。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约400万穆斯林及少数新教、犹太教、佛教、东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截至2007年1月1日,巴黎人口为215万,包括市区和郊区的巴黎大区人口1149万。 奥塞博物馆——欧洲最美的博物馆

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1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679个市镇。

简史: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 (右图 )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诺曼底登陆

政治: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2000年6月改为5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在总统不能履行职务或空缺时总统离职期间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国民议会共有577个议席,任期5年,采用两轮多数直接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2003年7月法国民议会通过的参议院改革法案,自2004年起参议员任期由9年缩短至6年,2021年总席位由321人增至340人,每三年改选一半。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1995年7月31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这项法案使总统有权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法国总统在政府或参议院、国民议会的建议下,可将所有事关公共权力组织、法国经济或社会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决。总统府——爱丽舍宫,总理府——马提翁宫,国民议会——波旁宫。

巴 黎 歌 剧 院

经济: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钢铁、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减少的趋势。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法国商业较为发达,创收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在种类繁多的商店中,超级市场和连锁店最具活力,几乎占全部商业活动的一半。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煤储量已近枯竭,预计于2005年关闭所有煤矿。铝土矿储量约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水力资源约为1000万千瓦,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约1530万公顷,占欧盟森林总面积的21.1%,人均拥有绿化面积0.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2%。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法国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法共有耕地面积5491.9万公顷,其中61%为农业用地、27%为林业用地、12%为非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96%为家庭所有。农业的传统地区结构为: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产区。机械化是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24家在法国,世界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7家在法国,法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11%。法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国,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游客7000多万人次,超过本国人口。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都是旅游胜地,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卢瓦尔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法国一些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法国也是世界贸易大国,其对外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进口大于出口,造成贸易逆差,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法国葡萄酒享誉全球,酒类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国时装、法国大餐、法国香水都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另一是非产品化的技术出口增长较快,纯技术出口在整个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要。法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高于美、日等国,其中主要来自增值税,其它还有所得税、公司税、社会福利税等。法国旅游胜地——埃维昂>>> 世界最高的桥梁——米约大桥

文化: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历史悠久的法国咖啡文化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费加罗报》、《世界报》、《法兰西晚报》、《解放报》、《人道报》、《巴黎日报》。地方报纸主要有《西部法兰西报》,它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北方之声》。主要周刊有《快报》、《观点》、《新观察家》、《巴黎竞赛画报》、《费加罗杂志》等。法约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较大的有331家。通讯社有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1835年创立。法国国家广播公司成立于1975年,下设6个广播电台。此外,还有国家广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资的17个独立的地方台。为加强对外宣传,国家广播公司专设独立的法国国际台,对外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过法令,取消国家对电台的垄断,允许私人和团体设立电台。目前,全国私营电台近1300家,主要有卢森堡电台、蒙特卡洛电台、欧洲一台等。现有4家全国性国家电视台。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线电视台,另有许多可通过卫星接收的电视频道。

名胜: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图集:法兰西的华美乐章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 (Palais du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 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著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 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

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和大仲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著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从埃及卢克索 移来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别象征着8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奋起捣毁了路易十五的铜像,并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香榭丽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来,图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在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长的林荫道。以后又加扩展。1709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万街为界,分成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东端的星形广场中央有巍峨雄伟、遐迩闻名的凯旋门。大街附近有波旁宫、玛德琳娜大教堂。这里还有图勒里公园、卢浮宫、市府大厦和爱丽舍宫等名胜古迹。西段长1100多米,西端的协和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都在这条著名的街道上举行。

历史名人:法国剧作家莫里哀 :1622年1月15日生。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参加剧团以后用的艺名。莫里哀10岁丧母,外祖父经常带他去看闹剧、喜剧和悲喜剧。50年代,莫里哀开始编演一些闹剧及喜剧《冒失鬼》(1653)。1658年回巴黎主要从事古典主义喜剧创作,一系列作品问世,如《可爱的女才子》(1659)、《斯卡纳莱尔》(1660)、《丈夫学堂》(1661)、《太太学堂》(1662)。1664-1668年,是莫里哀的创作高峰阶段,主要剧作有《伪君子》(1664)、《唐璜》(1665)、《吝啬鬼》(1668)等。1668年以后,莫里哀还写了一些讽刺作品。莫里哀一生写了30多部喜剧。他塑造人物性格适当引入了闹剧因素,充分运用日常语言等方面对喜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莫里哀于1673年病逝。

伏尔泰( 1694-1778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原名弗朗索瓦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笔名。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一亲身感安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青年时代因发表反对封建贵族统治的作品,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1725年出狱后,旅居英国三年。他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实行君主立宪。伏尔泰创作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著作有:《哲学辞典》、《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路易十四时代》等。还写过有关中国的历史剧《中国的孤儿》。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生于日内瓦钟表匠家庭。当过仆从、秘书、家庭教师、乐谱抄写员。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认为私有制是人民群众遭受社会压迫的根源,但不主张彻底消灭私有制。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旧译《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等。

拿破仑 ·波拿巴(1769-1821年):法国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8-1814年)。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毕业于巴黎军事学院,曾任炮兵少尉、少校。1793年土伦战役中立下战功,破格提为准将。督政府时期率军进攻意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1799年11月发动政变,成立执政府。1804年称帝。1812年对俄战争溃败,帝国瓦解。1815年在滑铁卢战败。被流放到大西洋中圣赫勒拿岛。

雨果(1802-1885年):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雨果出身于军官家庭。童年时随父到过意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青年时代他走上了为社会进步而斗争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坚持写作。1862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雨果返抵故土。1872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病逝于巴黎。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发出了满腔义愤。他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毕加索故居博物馆

每年5月8日,法军仪仗队
纪念二战胜利

外交: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盟创始国及重要成员、北约成员(但不参加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自1958年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历届政府一直沿袭戴高乐将军制定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维护民族独立。欧盟是法外交的立足之本。法致力于推动欧洲建设,将欧盟建设成真正独立一极,发挥法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多极化,发展、加强欧亚等区域间合作;努力协调与大国的关系;保持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关系,推动发达国家增加对非援助;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及有关热点事务;加强同亚洲、拉美的政治、经济关系。
  俄罗斯
  俄罗斯的行政体系:

  【国名】 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Russia;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Россия)

  俄罗斯
  国土面积17,075,400平方公里
  人口:约1.49亿

  由89个联邦主体组成:

  (1)21个共和国:阿迪格共和国(阿迪格)、阿尔泰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哈利姆格坦格奇、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卡累利阿共和国、科米共和国、马里埃尔共和国、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北奥塞梯共和国、靼鞑斯坦共和国(靼鞑斯坦)、图瓦共和国、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车臣共和国、楚瓦什共和国-恰瓦什共和国;

  (2)6个边疆区: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3)49个州:阿穆尔州、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阿斯特拉罕州、别尔哥罗德州、布良斯克州、弗拉基米尔州、伏尔加格勒州、沃洛格达州、沃罗涅日州、伊万诺沃州、伊尔库茨克州、加里宁格勒州、卡卢加州、堪察加州、克麦罗沃州、基洛夫州、科斯特罗马州、库尔干州、库尔斯克州、列宁格勒州、利佩茨克州、马加丹州、莫斯科州、摩尔曼斯克州、下诺夫哥罗德州、诺夫哥罗德州、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奥伦堡州、奥廖尔州、奔萨州、彼尔姆州、普斯科夫州、 罗斯托夫州、梁赞州、萨马拉州、萨拉托夫州、萨哈林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斯摩棱斯克州、坦波夫州、特维尔州、托木斯克州、图拉州、秋明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车里雅宾斯克州、赤塔州、雅罗斯拉夫尔州;

  (4)2个联邦直辖市:莫斯科、圣彼得堡 ;

  (5)1个自治州:犹太自治州;

  (6)10个民族自治区:阿加布里亚特民族自治区、科米彼尔米亚克民族自治区、克里亚克民族自治区、涅涅茨民族自治区、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民族自治区、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民族自治区、汉特曼西斯克民族自治区、楚科奇民族自治区、埃文基民族自治区、亚马尔-涅涅茨民族自治区。

  俄罗斯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所以这些共和国就是隶属于它管辖的独立政治体系!这就犹如中国的香港,澳门一样!不过,就是说明这些政治实体有自身的政治权利。比如:首相任命权,独立选举权,首相出访权,一定的军事权力,立法权(是在俄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就是不得违背联邦宪法)等等。

  俄罗斯政府当然不愿意它们以后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了!从俄罗斯政府对车臣共和国的处理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但是,最近的几年中俄车臣地区的独立运动十分的频繁!俄罗斯是个联邦制的国家,就是各个邦国,以及各个州等的集合体!所以说它们日后是否可以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也不是随便可以说得!这要看日后俄罗斯的政治走向,俄罗斯国内的稳定程度,俄罗斯与欧美等大国之间的政治联系等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不过,从目前看来这个可能性很小!

  附;

  俄罗斯政治: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按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总统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议;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总统。根据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联邦每个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一名来自国家代表权力机关,一名来自国家执行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国家杜马是俄罗斯的立法机构,由450名代表组成,每4年选举一次,其中半数席位由全国225个大选区各选一名代表产生,另半数席位则由在选举中得票率超过5%的竞选党派按得票多少分配产生。根据俄宪法规定,任何没有跨越5%得票率“大关”的党派不仅不能参与党派竞选席位的分配,而且该党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在地方选区当选的代表也无权在国家杜马中单独组成议员团。国家杜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和制定国家法律、审议总统对政府总理的任命以及决定对总统的信任等。国家杜马下设国际事务委员会、安全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立法委员会、经济政策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等20多个委员会。(国家杜马最早成立于1906年,是沙俄时代经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1917年3月被解散。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于1993年12月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国家杜马。)但国家杜马关于提起诉讼的决定和联邦委员会关于解除总统职务的决定,必须经过议会两院全体议员三分之二票通过,而且须由国家杜马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议员提出建议。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政府是俄罗斯联邦的执行权力机构。联邦政府由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联邦部长组成。宪法还规定,各联邦主体(共和国、边疆区、州、自治州和自治区)的权利、地位平等。俄罗斯联邦主体的地位只有在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联邦主体根据联邦宪法进行相互协商后才能改变。
  俄罗斯历史:

  现代一般认为俄罗斯的历史应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国的建立为始。但是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

  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入侵,建立钦察汗国。

  伊凡四世莫斯科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俄罗斯1000多年的历史上,除了240年的鞑靼统治以外,只有两个王朝。第一个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纪。上述基辅罗斯时期,就是留利克王朝开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儿子费多尔去世后,留利克王朝绝嗣,统治俄国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罗曼诺夫王朝
  1605年,戈杜诺夫突然死亡,俄罗斯天下大乱,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

  俄国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后,由克伦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人控制,组成了俄罗斯临时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和支持列宁、里昂•托洛茨基的共产党的两面攻击,政府对两种反对势力均采取严厉镇压政策。该政府统治期间行政腐败,经济崩溃,仍参加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不得人心,最后在1917年俄历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伦斯基出走国外,一些领导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为反苏维埃武装叛乱的领袖。俄国内战之后,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
  苏联时期的统治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共产党取得了政权,实行共产主义政策,吸收其他小国家成为加盟国,定国名为苏联。建政初期发生了红军与白军之间的内战,红军胜利。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实行独裁统治。此外,苏联的历届领导人还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卡年科、戈尔巴乔夫等。苏联在50-70年代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冷战。90年代,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苏联政权于1991年解体。

  现代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名为“俄罗斯联邦”,实行资本主义和总统制。叶利钦为首任总统,普京为第二任(也是现任)总统。俄罗斯联邦加强了与西方的合作,但车臣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具体的内容可以浏览以下网页: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01/content_418805.htm
  自然地理: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居世界第一位。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

  首都:莫斯科(Moscow),人口约850万(截至2002年12月)。1995年5月16日与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
哇..这样都能答
不就是亚洲国家的一些习俗 和欧洲 北美么 记一下习俗 跟咱们不一样的 然后看每个国家的2部电影 你肯定得第一~~
我觉得还是具体到一个好

英国与欧盟为何走向“世纪离婚”?

"当地时间1月31日晚11点,
英国将正式脱离欧盟。半个世纪以来, 英国与欧盟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史,将从此开启新篇章。"

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使英国疑欧力量再度上升,后来不断发酵的难民危机也更是考验着英欧的关系。

  2021年1月,时任首相卡梅伦为争取连任,承诺如果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将就是否脱离欧盟举行公投。

  最终,2021年6月23日的公投官宣了英国欧盟“分手”的命运,也导致了卡梅伦的下台。

  随后,特蕾莎•梅临危受命,入主唐宁街10号,扛起脱欧重任,然而,拆分英盟双方40多年的关系谈何容易?

  历经近2年的曲折谈判,英国和欧盟达成“离婚协议”。但预期的“分手”因协议接连3次遭英国下议院否决,未能实现。特蕾莎•梅也无奈含泪谢幕。

  当地时间2021年5月24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将于6月7日辞去党首职位,并在新任党魁选出后,将卸任首相一职。

  2021年7月24日正式上任的英国新首相约翰逊,甫一上台就开始大打脱欧“组合牌”:从请求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议会休会,到无协议脱欧法案被否时“宁死沟渠,不延期脱欧”的强硬表态,再到一次次发起提前大选动议遭否决后的卷土重来……

  最终,他领导的保守党如愿在2021年12月12日的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议会绝对多数席位,搏得脱欧主动权。

  2021年1月9日,随着约翰逊的脱欧法案在下议院通过,并于随后完成立法程序。英国时间2021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

  离婚: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但是,“脱欧”并不意味着双方完成“分家”,而只是英国从形式上离开了欧盟。

  根据目前的脱欧协议安排,英欧在正式“离婚”后将开启“后脱欧”时代英欧关系定位的问题,其中双方经贸关系应如何搞定,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旷日持久的博弈。

  到2021年12月过渡期结束前,英国仍要遵守大部分欧盟法律。由于英国政府无意延长过渡期,这一谈判时程相当紧迫。

  若双方无法达成自由贸易协议,代表英国自2021年起必须依照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与欧盟进行交易,这将衍生关税、清关作业及港口延误等问题,甚至会出现无序脱欧局面。

  尽管英国“退欧”并非一夕之间便可完成,但鉴于英国与欧盟其他国家在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后英国与欧盟也不一定就会形同陌路。可这对“欢喜冤家”最终“分手”却依然令人唏嘘。正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历史因素
自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就一直奉行着对欧洲大陆事务采用不干预政策,所以被称为“光荣的孤立”。英国“疑欧”的历史传统,和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相异的模式,让英国和欧洲的关系一直是若即若离的状态,而且英国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于欧洲的国家,所以在做事上始终特立独行,这也预示着脱欧不过是早晚之事。
2、经济因素
欧盟一直力推制造业,而英国的经济则是以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的,所以欧洲单一市场条件下,只有制造业发达的德国受惠,英国几乎是无用武之地。所以站在英国的角度上来看,必然会觉得待着没意思,还不如离开自由翱翔。
3、社会因素
欧盟成员国是需要接纳移民的,所以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移民涌入英国,导致英国犯罪率一直在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且移民们可以享受英国的福利,所以就占用社会资源资源这点,就会引发英国原著民众的不满。
4、现实因素
根据欧盟的相关规定,发达的经济体是需要缴纳高额的会费,用来扶持其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成员国,而且这笔费用会随着加入欧盟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多。所以从英国的角度上来说,可以将这笔高额的会费用于自己国家的公共福利建设,完全没必要白白的交给欧盟。
英国跟欧盟分开是不愿意融入欧洲大陆,承担更多责任,并且拖累自己的发展。
一、英国有光荣孤立传统
英国是一个欧洲岛国,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因素影响,在19世纪英国走向“日不落帝国”最颠覆的时候,一直对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政策,不干预欧洲大陆内部事务,但也不能容忍欧洲大陆出现一家独大的强国,否则英国会插手。正是有这些传统,让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关系若即若离,甚至很多英国人认为在未来欧盟很可能做出损害到英国利益的事,所以英国脱欧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
二、不愿意融入欧洲大陆,承担更多责任
英国与欧洲大陆若即若离关系,也导致英国从来没有想过真正的融入欧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成为一个整体,英国永远是独立的,从英国坚持不加入欧元区,坚持自己的货币英镑就能看得出。
也因为英国人的所作所为引起欧洲大陆国家的普遍不满,特别是欧债危机爆发,欧盟其他国家民众认为英国不加入欧元区,又不愿意承担欧洲危机的救助责任,而且反对很多欧盟出台金融监管政策,欧盟有没有英国区别已经不大了。从而导致英国和欧盟各国越来越离心离德,相互几乎没有信任度。
三、以退为进,想要获得更好的条件
英国其实并不想急于脱离欧盟,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先是几次向欧盟放话,主要是想以退为进,以“脱欧”为筹码,向欧盟要的更多好处,获得更有利于英国利益和地位,意图获得在欧盟更大的领导权。然而事与愿违,弄巧成拙,最后英国真的脱欧了,欧盟没有答应英国条件,而且英国与欧盟分手费还不少,英国要付数百亿欧元。
英国脱欧主要是欧盟限制了英国的经济,并且造成许多困难的国家条约。
主要体现在四个问题:
一、欧盟东扩以来,英国净移民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英国净移民人数增至33.3万,其中来自欧盟国家的移民人数为18.4万,创最高纪录。经济萧条下,移民被认为是挤占福利、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的“罪魁祸首”。主张脱欧的伦敦前市长约翰逊就表示,英国要想控制移民人数,唯一的方法就是脱离欧盟。
二、欧洲正在面临难民危机,英国不想卷入。去年欧洲闯入数百万难民,130万移民申请在英国避难,其中363000来自叙利亚。接纳这些难民不仅会拖累经济发展,还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三、欧盟法律限制太多,欧盟管理毛巾、面包和牛奶的法律分别有454、1246、12653条。欧盟法院上至英国驱逐分子、下至啤酒售价都要管辖。英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53% 源自欧盟,而英国人对阻止欧盟糟糕的立法几乎无能为力。庞大的欧盟管制体系限制了英国和其他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以及英国行业发展。
四、英国长期对欧陆保持着优越感,一直对欧洲一体化若即若离。英国把自己视为欧洲之外的全球性大国,认为异于欧洲的独特性是其崛起和强大的原因。虽然逐渐衰弱,优越感依旧强烈,二战后,每遇挫折或危机,英国便疑欧声四起,将问题归于欧共体或欧盟。这一次,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撕裂了英国与欧陆的嫌隙。
舆论普遍认为,英国“脱欧”对英欧双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对英国而言,“脱欧”后的英国,贸易规则将被重构,金融业面临冲击,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将加剧。“脱欧”还可能造成英国在欧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下降。对欧盟而言,欧洲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将遭冲击,英国的离开让欧盟减少了3万多亿美元GDP、6600多万人口,这将进一步削弱欧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欧洲的发展走到一个关键路口,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面对英国‘脱欧’后的新变局”。
  有专家指出,经济发展停滞导致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悲观情绪弥漫欧洲,而英国“脱欧”可能会进一步打击欧洲民众对现行制度和发展前景的信心。
  欧洲媒体分析称,英国“脱欧”对欧盟构成挑战,但也给欧盟重新审视欧洲一体化提供了机遇。马克龙表示,英国“脱欧”敲响“历史警钟”,欧洲民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一个团结的欧洲。英国的离开应该成为欧盟开启深度改革的契机。

英国两党政治的影响

英国两党政治的影响?英国是内阁制国家,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 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1)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 (2)英国议会内阁制中两党制的特点: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B:两党采取集中制。
补充:
英国是现代西方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同美国的两党制相比,英国的两党制更具有典型性,对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对前英属殖民地国家政党制度的影响更深远。
提起英国的两党制,必须首先明确的一点是:两党制在英国绝对不是某些政治家或政治组织的发明创造,也不是经过某一革命运动或政治事变而产生的;英国的两党制是英国议会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英国议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而政党在英国直到17世纪末才出现。英国最早出现的两大政党实际上是议会中的两派,当时忠于国王的集团被称为宫廷党,又名托利党;其对立面被称为乡党,又名辉格党。托利党代表议会中的保守势力,是保守党的先驱;辉格党是议会中的激进派,是自由党的前身。当时,两党仅仅是在议会中活动,还不能说已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两党制。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一系列议会改革立法的实现,两大党的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1832年,托利党建立了“卡尔顿俱乐部”,次年改名为保守党。几乎与此同时,辉格党改称为自由党,并于1834年成立了“改革俱乐部”。1867年保守党又建立了“保守党中央选区协会全国联盟”,1877年自由党成立了“全国自由党联盟”。到这时,现代英国两党制的基本特征才具备。这些基本特征是:(1)在合法存在的诸多政党中,只有两个政党具备竞争议会中多数席位的实力;(2)两大党在议会内外,中央和地方都有永久性的组织,这些组织与选民不断地互相影响着;(3)两大党都承认英国宪法并以通过议会选举上台执政为活动目的;(4)反对党得到宪法的承认并成为国家机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英国的两党制不是人为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两党制同英国的历史和社会以及政治制度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际环境来谈两党制必然陷入片面性。
1997年5月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以来,对内对外强力推行执政主张,取得了执政以来经济稳定且持续增长等显著政绩,并于2005年5月5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第三次击败了保守党,实现三连任。英国现任执政党工党以相互竞争等执政方式,对英国政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后工业社会西方主流政党执政的一些客观规律,从而为我党进一步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处理党际关系:相互竞争
英国工党的执政地位不是历史形成的,也不是法定不变而永掌政权的,而是要通过五年一次的全国大选进行竞争而获得执政地位。大选是首先检验包括工党在内的执政党处理同在野党如保守党之间党际关系的重要关口和时机。处理得当,可以增加选民支持,多得选票;处理失当,失去其他政党的支持,可能丧失大选获胜的机会。英国虽然是典型的以惯例来规范政党参与选举的国家,但政党的活动包括五年一届的全国大选竞争,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渗透到政治运作的诸多环节。特别是大选年,政党间的竞争在民主、平等、合法和合理的过程中进行和平地、符合程序地竞争。然而,既然是竞争,肯定有胜利者,有失败者。因而大选惊心动魄,充满悬念。例如,2005年5月的英国大选,从1月份开始,在英国各地街头以及全国的一些城市,都可以看到工党、保守党相互攻击的各种创意的广告牌,还有各党派在社区、大学举行的规模不等的宣传会议。在2005年4月竞选活动序幕拉开的第一周,英国的三大政党——保守党、工党和自由民主党更是迫不及待地发力较劲,陆续公布了他们的竞选纲领。工党为了鼓励更多的选民到投票站投上自己慎重的一票,选举委员会煞费苦心,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竖起了两块三米多高的广告牌,广告牌上写着“5月5日投票”几个大字,非常醒目。其目的是提醒、鼓励选民投工党的票。工党一旦取得执政地位,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在处理同保守党、自民党和其他小党党际关系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手法:一是为排挤竞争对手,抓住对手弱点竭力丑化和孤立对方。二是拉拢、分化、瓦解对手。三是与对手讨价还价。一旦发现对手的主张、见解对自己有利,则抛却政见分歧加以吸收。
(二)处理党政关系:党政合一
处理党政关系的执政方式,是一个执政党执掌政权、主导公共权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执政党执政方式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志。从英国惯例来看,无论哪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地位,都需要全面接管政治权力,掌握中央行政大权,承担起内政外交的领导职责。这样面临的问题是必须一党单独组阁,迅速组建政府并和政府打交道。执政党党团与党的领袖及首相三位一体,党政兼职,既有立法权又有行政权,还拥有党内实权。[1](P595) 英国工党自1997年执政以来,也按照上述惯例组建政府,控制内阁。就控制内阁而言,英国工党政府实行内阁制。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由议会的多数党领袖组成,是英国国家政策的制定机关,是整个国家政权的枢纽。工党要顺利执政,首先要控制内阁,内阁成员的人选全部来自工党。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政府由全体大臣,国务大臣、各部政务次官、执政党的督导员和王室官员等组成,所有这些都称国务员。而内阁只是国务员中的一部分,除首相外,一般由外交大臣、国防大臣、财政大臣、大法官、枢密大臣等组成。内阁成员既是政府的行政官,又是议会立法的成员。首相既是党的领袖,也是内阁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英国政府体制中执政党、立法和行政相结合的体现者。这样,执政的工党既控制议会,又支配着内阁政府。再加上首相作为工党的领袖控制着本党以及督导员控制着两院本党议员,一般情况下能保证立法权与行政权的一致性。另外,由于大法官、最高上诉法院法官等重要司法官员也是由首相向女王推荐并任命的,因而事实上首相也控制着司法权。这样,执政的工党就凭借拥有影响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权力的优势,制定并执行反映本党政治价值取向的对内对外重大政策。[2](P77) 实际上由一党统揽了立法、行政大权。[3](P56) 可见,工党采用的是党政合一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其主要表现形式可概括为: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控制内阁、组织选举,参与社区活动,联系公众和社会组织,争取选民、取得政权并巩固执政地位等。
(三)处理党与民众关系:朝选民“一边倒”
民众的支持是一切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选民的支持构成了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政党概莫能外。英国工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从首相到各位大臣、从每位工党国会议员到每位工党地方议会议员,非常重视与选民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传递亲民信号,千方百计处理好党民关系,极力树立民本形象,竭力减少执政阻力,优化执政环境,“选民才是真正的上帝”、“选民就是执政的希望”的观念十分明显。例如,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大众福利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对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教育及医疗卫生制度进行强力改革,使其更有利于中下层选民。此外,在控制公共开支、削减财政赤字、还权于民等方面,工党政府也做了很大努力。例如2000年在伦敦市进行了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由选民直接选举市长、下放苏格兰议会和威尔士议会的权力等,这些共识和做法都是建立在倾听民意的基础上而实现的。总之,工党政府刻意塑造一个与民休戚与共的形象,并且取得了经济连续稳定增长等政绩。而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亲民形式实现的。一是通过设立网站树立亲民形象。工党总部网站栏目齐全,选举意愿强烈,开放性强。如可以在线注册加入工党、在线注册做常年选举志愿者、在线为工党大选捐款。网站面向社会开通首相和大臣电子邮箱,民众可以就自己关心的任何问题,包括对工党的重大决策,直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提出意见、建议甚至批评和抨击。发给首相的邮件,回答结果会在网站上公布。工党还专门开通了工党学校管理者网站,目的在于加强工党与各地学校的沟通,提高教育质量。另外,许多工党议员除在各自代表的选区卓有成效地搞好每个“周五服务日”外,也在各自代表的选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对外公布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传真电话等,全天候为选民服务。二是通过多媒体互动树立亲民形象。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现代西方社会制度下,政治与选民间的疏离感却越来越强烈,普通大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越来越低,这一点在英国也不例外。为克服这一政治现象,进一步密切政府与选民的联系,工党政府非常重视现代化传媒对加强工党与党内外沟通所产生的“喉舌”、“桥梁”作用以及对推行政府决策的辅助作用。一些大臣和工党议员经常主动邀请媒体和积极接受媒体的邀请、亲自上网互动聊天;基层活跃分子广泛发动小组会、支部会,鼓动市民通过电子邮件、电视、广播访谈、网上留言、手机短信等形式就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向工党的决策机构“全国政策论坛”建言献策。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英国社会民主制度下政治与民众之间的疏离感,密切了政府与选民的联系。三是首相和大臣以身作则树立亲民形象。例如,前任首相布莱尔(于1997年登上首相宝座,时年43岁),年轻活跃,很擅长与民众和媒体沟通,颇具亲和力,一度被英国民众广泛认同,甚至被认为是欧洲新一代政治家的典范。特别是布莱尔咧嘴露齿的笑容、生龙活虎的精力、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得党内党外、老老少少对他都颇有好感。尤其是布莱尔利用工作视察、电视采访、给报刊写亲笔信、网上做客等形式,加强与英国平民大众交流,在英国民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处理党与媒体关系:自由与干预适度结合
英国现代化造就了高度发达的信息业,媒体对政治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大众传媒有“第四种权力”之称,因而处理好同新闻媒体的关系已成为工党执政的重要课题。[4](P24) 工党执政之初,正是英国媒体处于急剧扩张的时期。到目前,英国的电视台已发展到拥有400多个频道的传媒帝国。其新闻产品和英文节目跨越和占据了世界传媒版图上的大部分角落,并享有不可撼动的地位。BBC的全球电视新闻服务——BBC世界(BBC World)节目被传输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在英国无线电广播中,BBC迄今保持着统治力量,收听率达到了人口的56%,其节目产出占所有广播节目的30%。另外,BBC不但通过“世界服务”制作电视节目,而且也制作广播节目,目前BBC已经拥有全球1.2亿的听众。在期刊方面,如《私家侦探》(Private Eye)和《经济学人》(Economist)都是非常成功的出版物。目前全英有3000多种期刊杂志在发行,现在仍然不断出现新杂志,期刊杂志正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下快速发展。如今,英国传媒在资本和有序的市场运作下,其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传媒领域的电视、报纸、期刊等不同的新闻产品,在细分的市场、合理的定位、稳固的消费群和完善的组织形式下更是描绘出了一幅英国的传媒地图。总的来说,新闻产业在英国如同在其他一些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成为一个强劲的经济产业部分。在英国。有80%的成人至少读一种全国性的报纸,而星期日报的阅读率是75%。在英国的某项调查中显示,作为信息获取的来源,电视和报纸排在了朋友、家庭、政治家和其他信息资源之前的位置;在现代工业化的国家中,2/3的公众是通过电视获得国内和国际新闻的。电视在所有媒体中,是对最大人群产生最大影响力的媒介。[5] 因此,布莱尔当上工党领袖后,更加重视媒体对工党政府的正负面影响,重视媒体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调查结果,认为舆论监督是密切执政党与外部联系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信任,促进政府的信息透明化,有效制约政府职权的重要“法宝”,“以更为专业化的方式使党与媒体有机地结合,以媒体为坐标设计党的竞选战略”,[6](P39) 同时非常注意政策的包装,以此树立工党的形象。工党明确规定由首相新闻发言人协调内阁大臣和政府各部对外表态,并宣布禁止工党议员在媒体上攻击党的政策,违者给予严厉追究。执政的工党对于媒体持一种审慎的态度,新闻媒体享有比较充分的报道自由,政府很少直接进行检查和干预,除非在危害国家利益或政府形象时控制媒体。[7](P33) 纵观布莱尔及其工党执政的几年,处理“党媒关系”的执政方式主要有:直接占有或间接控制新闻媒体;重视对媒体的公关,化解媒体对执政党的消极报道,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重视更新宣传观念和宣传方法,改进宣传机制,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当然,当舆论监督在事关政府形象或国家利益的时候,工党政府毫不手软。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尽管政府信息已经相当透明,尽管有一系列制度作保障,但在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里仍含有很多政治运作的成分,而且政府也会向媒体施加相当的压力。各个领域的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某种特定形式的控制或限制。可见,英国舆论监督自由是受到政府权力制衡的,而这种制衡的手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控制。[8](P13) 正如詹姆士·柯兰和科林·雷斯所说:“现在已到了同时解释媒体和英国政治的时候……一切证明,英国国家执政党正在嬗变过程中,它正在把具有北美风格的机制有步骤地纳入原本倾向左翼的英国工党组织内部,想方设法架构出一种联盟式的政治力量,全球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由默多克媒体帝国的迅速崛起彰显若揭,同时伴随着英国国家政治的迅速变化,伴随着国家政治人物比如布莱尔等对于全球化之下文化的嬗变和经济压力猛增的调适。媒体与政治互依互存的关系已经变得史无前例地更加密切,因而在单独一个国家的层面上已经无法进行判断和分析,然而对这种关系的分析无论对媒体还是政治,都是理解的基础。”
英国政党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政党,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英国属于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中文名
英国政党
性质
资产阶级政党
所属国家
英国
政治制度
两党制
快速
导航
政党特点

主要政党
历史沿革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在议会内部形成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
时间
1679年
议会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王位继承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反对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被政敌斥为辉格(Whig,苏格兰强盗),赞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则被对方骂作托利(Tory,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歹徒)。以后两派逐渐以此自称,形成两个政治派别。

英国的政党政治与福利制度
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主张限制王权,提高议会权力;
托利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维护君主特权。
1688年
两党由于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而走向合作,共同以政变方式发动“光荣革命”。辉格党在政变中起了主要作用,政变后成为执政党。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托利党人成分逐步发生变化,辉格党内的部分土地贵族、银行家、军火商和官僚政客加入托利党,使该党实力增强,而辉格党因其分裂逐步丧失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
1783~1830年
托利党执政。辉格党和托利党轮流组阁时期,党派活动只限于议会内部。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
作者:路人甲的自我修养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045864/answer/6589324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它的政府体系(即所谓西敏制)直接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牙买加等英联邦成员国。 英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宪法惯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宪法的作用;各种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英国宪法。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用它的科技和文化给全球带来了原子弹爆炸般的冲击。英国是独立的岛屿,与其他大陆有大海这道天然的屏障,为英国创造了一个优越的地理环境,避免了频繁的战乱,让其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壮大自己。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与此同时英国拥有一支强大海军,国内市场的狭小迫使它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①   要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首先就要了解英国的宪法。大部分学者都承认英国有宪法,只是有自己的特点,不像大多数国家那样汇编成一部法律文件,而是由分散的宪法性法律、惯例等组成。国外学者称之为“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只有在认识宪法的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英国的政治制度。
英国是现代议会进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英国议会是在王权专制和限制王权的斗争中产生的。早在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字接受《大宪章》。大宪章对王权作了限制,规定未经合法裁判,不得对自由人加以逮捕,没收财产。还规定,非经贵族和骑士会议同意,不得征收额外税金。大宪章被人们称 “英国自由的奠基石”,今天仍是宪法的组成部分。它的原件现存四份,像国宝一样,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等处。

约翰王死后,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1264年,一些贵族在蒙特福特的领导下,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击败了国王,控制了朝政。次年,蒙特福特召集有僧侣、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创立了英国国会的雏型。1295年,国王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费,再次召集国会,除世俗和宗教贵族外,每郡骑士代表两人,每个大城市市民代表两人参加。这次国会史称“模范国会”。此后,国会经常召开,并逐步取得了财税权和立法权。从1341年起,国会开始分为上下两院。

1640年起,国会与王党展开了激烈斗争,最后英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英国地理概况

谁能告诉我一下英国的地理概况,越详细越好,大恩不言谢
英国地理概况与英国文化
一、英国自然地理概况
(一)英国的国土资源
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北爱尔兰地区湖泊较多,英国的第一大湖--讷湖卧波其间。沿湖为平原。
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气温为4~7℃。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二)英国的气候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但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英国全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雾气较重,主要是岛国的潮气所致。首都伦敦冬季河湖极少结冰,一月平均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夏天则相当凉爽,七月的平均气温17度,早晚外出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约600毫米,雨量分布较均匀。至于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境保护,伦敦目前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夏季则日长夜短。夏季是到英国旅游的最佳季节。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天气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这个季节尽管也有雨,但一般不会连绵不断,影响行程。
(三)英国的人口与民族
1.英国的人口
据2001年统计显示,英国人口继德国(8240万)和法国(5920万)后在欧盟国家中居第三位。
根据1995年统计,英国总人口为5860万,人口出生卒为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总和生育率为1.8。
1991年至2002年间,人口增长率为3.1%,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003年出版的《英国2004》(UK 2004)一书称英国2002年年中的人口统计数字为5920万,官方估计到2026年英国人口可达6320万。
2.英国的民族
从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国的诺曼人征服英格兰,英国历史上曾先后有几个民族到该岛上定居。
伊伯利亚人:属地中海种族。
凯尔特族: 第一批为盖尔人,是苏格兰.爱尔兰人的祖先,使用盖尔语。第二批为属凯尔特人的不列颠人,是威尔士人的祖先。不列颠遂
成为联合王国国名的主体部分。
罗马人:公元前一世纪来岛。带来了拉丁字母。
日尔曼人:公元5世纪中叶,日尔曼系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等侵入英伦。其中盎格鲁人较为强大,称该岛为“盎格鲁的土地(Angle-land),
英格兰(England)一词便源于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也是现代英语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颠人则被赶到威尔士及英格兰南部。现在的威尔士语便是不列颠的语言。
丹麦人:公元9世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他们并非全是维金人。1016年丹麦人克努特征服英格兰。
诺曼人:诺曼底公爵威廉颇有名气。他于1066年即位英格兰王,确立了贵族制开始了诺曼底王朝。
二、英国人的风俗习惯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数字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可谓"半边天"!
英国家庭的消费额1990年至1997年间增长了75%(含通货膨胀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涨了2.8%。其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费增加了10%。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价上涨了4.4%,但个别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当属香烟。
由此可见,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仍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着燕尾服,女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象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
由于冬季阴雨多雾,使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变的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也是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1996至1997年间,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司诺克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三、英国的首都、主要城市和港口
(一)英国的首都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是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伦敦城 (亦称金融城) 及周围32个市组成,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700万,伦敦始建于二千多年以前,公元四三年罗马人占领大不列颠岛时已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十一世纪成为商业和政治中心,十八世纪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国际贸易中心。伦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全国最大的银行、交易所和各种企业管理机构;西伦敦是王官、议会、政府各部门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剧院和高级住宅区;东伦敦以下至河口为伦敦港区、船坞、码头、仓库林立。希思罗机场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港之一。一八六四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恩和恩格斯曾在这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海格特墓地有马克思墓。伦敦还有许多著名建筑物,如伦敦塔、白金汉宫、西敏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等。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天文台1948年迁至伦敦东南96公里处)为地球经度起算点。
1.议会大厦(Parliament)
英国议会亦称西敏寺,曾为英王室居所西敏寺宫。萨克逊王(Edward The Confessor,一O四二至一O六六年)至亨利八世国王(Henry VIII,一五O九至一五四七年)都曾在此居住。一五一五年西敏寺宫被大火烧毁。修复后,爱德华六世国王于一五四七年把该宫的圣?斯蒂芬教堂拨给下院使用。一八三四年该宫再次被大火烧毁,只剩下西敏寺大厅、教堂地下室等建筑物。一八四O年,重建新西敏寺宫,即现在的议会。一八五二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主持议会开幕仪式。现议会大厦为查尔斯?巴里爵士所设计。整个建筑为哥德式。包括护宫河在内,总面积为12.5英亩。西敏寺大厅建于一O九七年。一三九九年,经理查德二世国王重修后保留至今。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德国轰炸伦敦时,该厅幸免于难。十三世纪至一八八二年,西敏寺大厅为英国法庭所在地,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受到审判,其中有汤姆斯?摩尔爵士(SlR Thomas More,一五三O年,英国政治家)、查理士一世国王(一六四九年)等。一九六五年邱吉尔逝世后曾在此停放遗体。议会大钟造于一八五六年,以建造工程的第一名监督官本杰明•霍尔爵士的名字命名,叫"BIGBEN"(大本钟)。原钟重16吨多,钟塔高320英尺。一八五七年该钟出现裂痕,于一八五九年重新铸造。新钟重3.5吨。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座椅为红色,下院为绿色,以示区别。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女王在上院主持议会开幕,宣读政府施政纲领。
2.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是英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馆之一。一七五三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购置了大英博物馆现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馆名义对外开放。以后不断扩建,从而使其呈现出今日的宏伟面貌。
该馆原由全国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出版物与绘画收集博物馆三部分组成。一九七三年,图书馆部分与英其它图书馆合并组成英国图书馆,在组织上与大英博物馆脱离,但仍在大英博物馆内保留四个图书室和阅览厅。马克思曾在这里刻苦攻读,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和抄录了大量资料。马克思读书时使用的座位至今尚存。1897至1898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获救后,曾在大英博物馆研究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及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民生主义"的理论。
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希腊、罗马、西亚、东方和欧洲中世纪文物,以及各国铸币、纪念章、绘画和人类学方面的文物等。东方馆内藏有大批珍贵的中国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两代名画等。
3.白金汉宫(Bukingham Palace)
一七六二年英国王乔治三世购买了当时在现址上的一所房子作为私人住宅。一八二一年开始兴建白金汉宫,从维多利亚女王登位(一八三七年)至今一直是英国国王或女王在伦敦的行官。如今女王的重要国事活动,如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都在该宫举行。此外,来英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
王宫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富有特色的换岗仪式一般在每天上午11:30举行。
王宫西侧为宫内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厅",建于一八五0年,专为维多利亚女王修建。厅内悬挂有巨型水晶吊灯。蓝色客厅被视为宫内最雅致的房间,摆有为拿破仑一世制作的"指挥桌"。拿氏失败后,法国路易十八将桌子赠送给当时英摄政王乔治四世。白色客厅是用白、金两色装饰而成,室内有精致的家俱和豪华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艺术品。御座室内挂有水晶吊灯,四周墙壁顶端绘有十五世纪玫瑰战争的情景。正中的御座是当今女王一九五三年加冕时和王夫爱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内还保存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乔治四世加冕时使用的四张大座椅。宫内音乐室的房顶呈圆形,用象牙和黄金装饰而成,维多利亚女王和王夫艾尔伯特亲王曾常在此举办音乐晚会。
皇宫花园约占地18公顷,为英王乔治四世所设计。园内有湖泊、草地、小径,并有各种花草树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
皇宫南侧为女王的美术馆,馆内收藏王室的艺术珍品,一九六二年起对公众开放。
4.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格林尼治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地势险要。十五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摄政王罗斯特公爵在该处山巅建立了一个了望站。一六七五年,了望站被改建成皇家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之所以举世闻名,主要是因为院内有决定世界标准时间和时区的子午线标志(用铜条线标出),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九五0年皇家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展出的天文历史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地球仪、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慧星等)。
5.伦敦塔桥(London Tower Bridge)
伦敦塔桥系泰晤士河上28座桥梁之一,位于伦敦塔附近。建于一八八六至一八九四年。因桥身由4座塔形建筑联接而得名。
伦敦搭桥的两座主塔高140英尺,两塔之间跨度为200英尺。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桥面可以开合,平时通车,桥椅开启时可容万吨船只通过;上层为一条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旁装有玻璃窗,行人登桥可欣赏泰晤士河景色。
6.唐宁街10号(No 10Downing Street)
唐宁街10号建于1680年,18世纪以来为英国历届首相官邸和办公处。唐宁街为17世纪后半叶由唐宁爵士开发建筑的私人住宅街道,日前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国王将10号辟为首相官邸。11号现为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财政大臣的办公室。
唐宁街10号楼内最有名的房间是内阁室,从室内可远眺皇家禁卫军的换岗仪式和圣?詹姆士公园。二战期间,丘吉尔将地下室的一间房间用作餐厅。二楼有早餐厅、国宴厅、书房及第二会客厅.其中最大的为国宴厅。客厅内挂有名贵油画,大部分借自博物馆和画廊。
唐宁街本来可自由出入。1989年后为防恐怖分子袭击时,在街口设禁至今。
7.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 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
英国地理概况与英国文化
一、英国自然地理概况
(一)英国的国土资源
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北爱尔兰地区湖泊较多,英国的第一大湖--讷湖卧波其间。沿湖为平原。
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气温为4~7℃。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二)英国的气候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但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英国全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雾气较重,主要是岛国的潮气所致。首都伦敦冬季河湖极少结冰,一月平均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夏天则相当凉爽,七月的平均气温17度,早晚外出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约600毫米,雨量分布较均匀。至于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境保护,伦敦目前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夏季则日长夜短。夏季是到英国旅游的最佳季节。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天气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这个季节尽管也有雨,但一般不会连绵不断,影响行程。
(三)英国的人口与民族
1.英国的人口
据2001年统计显示,英国人口继德国(8240万)和法国(5920万)后在欧盟国家中居第三位。
根据1995年统计,英国总人口为5860万,人口出生卒为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总和生育率为1.8。
1991年至2002年间,人口增长率为3.1%,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003年出版的《英国2004》(UK 2004)一书称英国2002年年中的人口统计数字为5920万,官方估计到2026年英国人口可达6320万。
2.英国的民族
从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国的诺曼人征服英格兰,英国历史上曾先后有几个民族到该岛上定居。
伊伯利亚人:属地中海种族。
凯尔特族: 第一批为盖尔人,是苏格兰.爱尔兰人的祖先,使用盖尔语。第二批为属凯尔特人的不列颠人,是威尔士人的祖先。不列颠遂
成为联合王国国名的主体部分。
罗马人:公元前一世纪来岛。带来了拉丁字母。
日尔曼人:公元5世纪中叶,日尔曼系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等侵入英伦。其中盎格鲁人较为强大,称该岛为“盎格鲁的土地(Angle-land),
英格兰(England)一词便源于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也是现代英语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颠人则被赶到威尔士及英格兰南部。现在的威尔士语便是不列颠的语言。
丹麦人:公元9世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他们并非全是维金人。1016年丹麦人克努特征服英格兰。
诺曼人:诺曼底公爵威廉颇有名气。他于1066年即位英格兰王,确立了贵族制开始了诺曼底王朝。
二、英国人的风俗习惯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数字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可谓"半边天"!
英国家庭的消费额1990年至1997年间增长了75%(含通货膨胀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涨了2.8%。其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费增加了10%。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价上涨了4.4%,但个别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当属香烟。
由此可见,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仍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着燕尾服,女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象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
由于冬季阴雨多雾,使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变的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也是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1996至1997年间,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司诺克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三、英国的首都、主要城市和港口
(一)英国的首都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是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伦敦城 (亦称金融城) 及周围32个市组成,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700万,伦敦始建于二千多年以前,公元四三年罗马人占领大不列颠岛时已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十一世纪成为商业和政治中心,十八世纪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国际贸易中心。伦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全国最大的银行、交易所和各种企业管理机构;西伦敦是王官、议会、政府各部门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剧院和高级住宅区;东伦敦以下至河口为伦敦港区、船坞、码头、仓库林立。希思罗机场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港之一。一八六四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恩和恩格斯曾在这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海格特墓地有马克思墓。伦敦还有许多著名建筑物,如伦敦塔、白金汉宫、西敏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等。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天文台1948年迁至伦敦东南96公里处)为地球经度起算点。
1.议会大厦(Parliament)
英国议会亦称西敏寺,曾为英王室居所西敏寺宫。萨克逊王(Edward The Confessor,一O四二至一O六六年)至亨利八世国王(Henry VIII,一五O九至一五四七年)都曾在此居住。一五一五年西敏寺宫被大火烧毁。修复后,爱德华六世国王于一五四七年把该宫的圣?斯蒂芬教堂拨给下院使用。一八三四年该宫再次被大火烧毁,只剩下西敏寺大厅、教堂地下室等建筑物。一八四O年,重建新西敏寺宫,即现在的议会。一八五二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主持议会开幕仪式。现议会大厦为查尔斯?巴里爵士所设计。整个建筑为哥德式。包括护宫河在内,总面积为12.5英亩。西敏寺大厅建于一O九七年。一三九九年,经理查德二世国王重修后保留至今。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德国轰炸伦敦时,该厅幸免于难。十三世纪至一八八二年,西敏寺大厅为英国法庭所在地,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受到审判,其中有汤姆斯?摩尔爵士(SlR Thomas More,一五三O年,英国政治家)、查理士一世国王(一六四九年)等。一九六五年邱吉尔逝世后曾在此停放遗体。议会大钟造于一八五六年,以建造工程的第一名监督官本杰明•霍尔爵士的名字命名,叫"BIGBEN"(大本钟)。原钟重16吨多,钟塔高320英尺。一八五七年该钟出现裂痕,于一八五九年重新铸造。新钟重3.5吨。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座椅为红色,下院为绿色,以示区别。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女王在上院主持议会开幕,宣读政府施政纲领。
2.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是英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馆之一。一七五三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购置了大英博物馆现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馆名义对外开放。以后不断扩建,从而使其呈现出今日的宏伟面貌。
该馆原由全国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出版物与绘画收集博物馆三部分组成。一九七三年,图书馆部分与英其它图书馆合并组成英国图书馆,在组织上与大英博物馆脱离,但仍在大英博物馆内保留四个图书室和阅览厅。马克思曾在这里刻苦攻读,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和抄录了大量资料。马克思读书时使用的座位至今尚存。1897至1898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获救后,曾在大英博物馆研究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及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民生主义"的理论。
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希腊、罗马、西亚、东方和欧洲中世纪文物,以及各国铸币、纪念章、绘画和人类学方面的文物等。东方馆内藏有大批珍贵的中国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两代名画等。
3.白金汉宫(Bukingham Palace)
一七六二年英国王乔治三世购买了当时在现址上的一所房子作为私人住宅。一八二一年开始兴建白金汉宫,从维多利亚女王登位(一八三七年)至今一直是英国国王或女王在伦敦的行官。如今女王的重要国事活动,如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都在该宫举行。此外,来英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
王宫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富有特色的换岗仪式一般在每天上午11:30举行。
王宫西侧为宫内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厅",建于一八五0年,专为维多利亚女王修建。厅内悬挂有巨型水晶吊灯。蓝色客厅被视为宫内最雅致的房间,摆有为拿破仑一世制作的"指挥桌"。拿氏失败后,法国路易十八将桌子赠送给当时英摄政王乔治四世。白色客厅是用白、金两色装饰而成,室内有精致的家俱和豪华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艺术品。御座室内挂有水晶吊灯,四周墙壁顶端绘有十五世纪玫瑰战争的情景。正中的御座是当今女王一九五三年加冕时和王夫爱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内还保存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乔治四世加冕时使用的四张大座椅。宫内音乐室的房顶呈圆形,用象牙和黄金装饰而成,维多利亚女王和王夫艾尔伯特亲王曾常在此举办音乐晚会。
皇宫花园约占地18公顷,为英王乔治四世所设计。园内有湖泊、草地、小径,并有各种花草树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
皇宫南侧为女王的美术馆,馆内收藏王室的艺术珍品,一九六二年起对公众开放。
4.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格林尼治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地势险要。十五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摄政王罗斯特公爵在该处山巅建立了一个了望站。一六七五年,了望站被改建成皇家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之所以举世闻名,主要是因为院内有决定世界标准时间和时区的子午线标志(用铜条线标出),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九五0年皇家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展出的天文历史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地球仪、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慧星等)。
5.伦敦塔桥(London Tower Bridge)
伦敦塔桥系泰晤士河上28座桥梁之一,位于伦敦塔附近。建于一八八六至一八九四年。因桥身由4座塔形建筑联接而得名。
伦敦搭桥的两座主塔高140英尺,两塔之间跨度为200英尺。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桥面可以开合,平时通车,桥椅开启时可容万吨船只通过;上层为一条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旁装有玻璃窗,行人登桥可欣赏泰晤士河景色。
6.唐宁街10号(No 10Downing Street)
唐宁街10号建于1680年,18世纪以来为英国历届首相官邸和办公处。唐宁街为17世纪后半叶由唐宁爵士开发建筑的私人住宅街道,日前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国王将10号辟为首相官邸。11号现为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财政大臣的办公室。
唐宁街10号楼内最有名的房间是内阁室,从室内可远眺皇家禁卫军的换岗仪式和圣?詹姆士公园。二战期间,丘吉尔将地下室的一间房间用作餐厅。二楼有早餐厅、国宴厅、书房及第二会客厅.其中最大的为国宴厅。客厅内挂有名贵油画,大部分借自博物馆和画廊。
唐宁街本来可自由出入。1989年后为防恐怖分子袭击时,在街口设禁至今。
7.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 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
英国地理概况与英国文化

一、英国自然地理概况

(一)英国的国土资源

  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北爱尔兰地区湖泊较多,英国的第一大湖--讷湖卧波其间。沿湖为平原。

  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气温为4~7℃。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二)英国的气候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但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英国全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雾气较重,主要是岛国的潮气所致。首都伦敦冬季河湖极少结冰,一月平均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夏天则相当凉爽,七月的平均气温17度,早晚外出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约600毫米,雨量分布较均匀。至于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境保护,伦敦目前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夏季则日长夜短。夏季是到英国旅游的最佳季节。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天气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这个季节尽管也有雨,但一般不会连绵不断,影响行程。
(三)英国的人口与民族

1.英国的人口

  据2001年统计显示,英国人口继德国(8240万)和法国(5920万)后在欧盟国家中居第三位。

  根据1995年统计,英国总人口为5860万,人口出生卒为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总和生育率为1.8。

1991年至2002年间,人口增长率为3.1%,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003年出版的《英国2004》(UK 2004)一书称英国2002年年中的人口统计数字为5920万,官方估计到2026年英国人口可达6320万。

2.英国的民族

  从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国的诺曼人征服英格兰,英国历史上曾先后有几个民族到该岛上定居。

  伊伯利亚人:属地中海种族。

  凯尔特族: 第一批为盖尔人,是苏格兰.爱尔兰人的祖先,使用盖尔语。第二批为属凯尔特人的不列颠人,是威尔士人的祖先。不列颠遂

成为联合王国国名的主体部分。

  罗马人:公元前一世纪来岛。带来了拉丁字母。

  日尔曼人:公元5世纪中叶,日尔曼系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等侵入英伦。其中盎格鲁人较为强大,称该岛为“盎格鲁的土地(Angle-land),

英格兰(England)一词便源于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也是现代英语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颠人则被赶到威尔士及英格兰南部。现在的威尔士语便是不列颠的语言。

  丹麦人:公元9世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他们并非全是维金人。1016年丹麦人克努特征服英格兰。

  诺曼人:诺曼底公爵威廉颇有名气。他于1066年即位英格兰王,确立了贵族制开始了诺曼底王朝。

二、英国人的风俗习惯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数字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可谓"半边天"!

  英国家庭的消费额1990年至1997年间增长了75%(含通货膨胀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涨了2.8%。其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费增加了10%。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价上涨了4.4%,但个别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当属香烟。

  由此可见,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仍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着燕尾服,女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象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

  由于冬季阴雨多雾,使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变的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也是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1996至1997年间,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司诺克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三、英国的首都、主要城市和港口

(一)英国的首都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是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伦敦城 (亦称金融城) 及周围32个市组成,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700万,伦敦始建于二千多年以前,公元四三年罗马人占领大不列颠岛时已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十一世纪成为商业和政治中心,十八世纪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国际贸易中心。伦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全国最大的银行、交易所和各种企业管理机构;西伦敦是王官、议会、政府各部门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剧院和高级住宅区;东伦敦以下至河口为伦敦港区、船坞、码头、仓库林立。希思罗机场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港之一。一八六四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恩和恩格斯曾在这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海格特墓地有马克思墓。伦敦还有许多著名建筑物,如伦敦塔、白金汉宫、西敏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等。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天文台1948年迁至伦敦东南96公里处)为地球经度起算点。

1.议会大厦(Parliament)

  英国议会亦称西敏寺,曾为英王室居所西敏寺宫。萨克逊王(Edward The Confessor,一O四二至一O六六年)至亨利八世国王(Henry VIII,一五O九至一五四七年)都曾在此居住。一五一五年西敏寺宫被大火烧毁。修复后,爱德华六世国王于一五四七年把该宫的圣?斯蒂芬教堂拨给下院使用。一八三四年该宫再次被大火烧毁,只剩下西敏寺大厅、教堂地下室等建筑物。一八四O年,重建新西敏寺宫,即现在的议会。一八五二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主持议会开幕仪式。现议会大厦为查尔斯?巴里爵士所设计。整个建筑为哥德式。包括护宫河在内,总面积为12.5英亩。西敏寺大厅建于一O九七年。一三九九年,经理查德二世国王重修后保留至今。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德国轰炸伦敦时,该厅幸免于难。十三世纪至一八八二年,西敏寺大厅为英国法庭所在地,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受到审判,其中有汤姆斯?摩尔爵士(SlR Thomas More,一五三O年,英国政治家)、查理士一世国王(一六四九年)等。一九六五年邱吉尔逝世后曾在此停放遗体。议会大钟造于一八五六年,以建造工程的第一名监督官本杰明•霍尔爵士的名字命名,叫"BIGBEN"(大本钟)。原钟重16吨多,钟塔高320英尺。一八五七年该钟出现裂痕,于一八五九年重新铸造。新钟重3.5吨。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座椅为红色,下院为绿色,以示区别。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女王在上院主持议会开幕,宣读政府施政纲领。

2.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是英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馆之一。一七五三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购置了大英博物馆现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馆名义对外开放。以后不断扩建,从而使其呈现出今日的宏伟面貌。

  该馆原由全国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出版物与绘画收集博物馆三部分组成。一九七三年,图书馆部分与英其它图书馆合并组成英国图书馆,在组织上与大英博物馆脱离,但仍在大英博物馆内保留四个图书室和阅览厅。马克思曾在这里刻苦攻读,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和抄录了大量资料。马克思读书时使用的座位至今尚存。1897至1898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获救后,曾在大英博物馆研究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及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民生主义"的理论。

  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希腊、罗马、西亚、东方和欧洲中世纪文物,以及各国铸币、纪念章、绘画和人类学方面的文物等。东方馆内藏有大批珍贵的中国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两代名画等。

3.白金汉宫(Bukingham Palace)

  一七六二年英国王乔治三世购买了当时在现址上的一所房子作为私人住宅。一八二一年开始兴建白金汉宫,从维多利亚女王登位(一八三七年)至今一直是英国国王或女王在伦敦的行官。如今女王的重要国事活动,如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都在该宫举行。此外,来英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

  王宫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富有特色的换岗仪式一般在每天上午11:30举行。

  王宫西侧为宫内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厅",建于一八五0年,专为维多利亚女王修建。厅内悬挂有巨型水晶吊灯。蓝色客厅被视为宫内最雅致的房间,摆有为拿破仑一世制作的"指挥桌"。拿氏失败后,法国路易十八将桌子赠送给当时英摄政王乔治四世。白色客厅是用白、金两色装饰而成,室内有精致的家俱和豪华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艺术品。御座室内挂有水晶吊灯,四周墙壁顶端绘有十五世纪玫瑰战争的情景。正中的御座是当今女王一九五三年加冕时和王夫爱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内还保存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乔治四世加冕时使用的四张大座椅。宫内音乐室的房顶呈圆形,用象牙和黄金装饰而成,维多利亚女王和王夫艾尔伯特亲王曾常在此举办音乐晚会。

  皇宫花园约占地18公顷,为英王乔治四世所设计。园内有湖泊、草地、小径,并有各种花草树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

  皇宫南侧为女王的美术馆,馆内收藏王室的艺术珍品,一九六二年起对公众开放。

4.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格林尼治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地势险要。十五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摄政王罗斯特公爵在该处山巅建立了一个了望站。一六七五年,了望站被改建成皇家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之所以举世闻名,主要是因为院内有决定世界标准时间和时区的子午线标志(用铜条线标出),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九五0年皇家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展出的天文历史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地球仪、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慧星等)。

5.伦敦塔桥(London Tower Bridge)

  伦敦塔桥系泰晤士河上28座桥梁之一,位于伦敦塔附近。建于一八八六至一八九四年。因桥身由4座塔形建筑联接而得名。

  伦敦搭桥的两座主塔高140英尺,两塔之间跨度为200英尺。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桥面可以开合,平时通车,桥椅开启时可容万吨船只通过;上层为一条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旁装有玻璃窗,行人登桥可欣赏泰晤士河景色。

6.唐宁街10号(No 10Downing Street)

  唐宁街10号建于1680年,18世纪以来为英国历届首相官邸和办公处。唐宁街为17世纪后半叶由唐宁爵士开发建筑的私人住宅街道,日前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国王将10号辟为首相官邸。11号现为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财政大臣的办公室。

  唐宁街10号楼内最有名的房间是内阁室,从室内可远眺皇家禁卫军的换岗仪式和圣?詹姆士公园。二战期间,丘吉尔将地下室的一间房间用作餐厅。二楼有早餐厅、国宴厅、书房及第二会客厅.其中最大的为国宴厅。客厅内挂有名贵油画,大部分借自博物馆和画廊。

  唐宁街本来可自由出入。1989年后为防恐怖分子袭击时,在街口设禁至今。

7.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 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
英国自然地理概况: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北爱尔兰地区湖泊较多,英国的第一大湖--讷湖卧波其间。沿湖为平原。
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气温为4~7℃。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这个岛国的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在英国只有天气”,以此来表明这里天气的变化莫测。的确,在一日之内,忽晴忽阴又忽雨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天气使人变得格外谨慎,看到一位英国人在阳光明媚的早上出门时穿着雨衣,带着雨伞,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可笑,但是不久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感到可笑”而后悔。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英国人文地理概况: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国歌】《上帝保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 save the king")
【国花】玫瑰花
【国鸟】红胸鸽
【国石】钻石
【科学节】1831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
【科学周】1994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举办
【国家政要】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 ,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首相David Cameron,2021年5月任职,2021年5月连任,是首名赢得连任的保守党首相,而这也是保守党1992年以来首次单独执政。
【人口】约6410万(2021年6月),官方语言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59万)。另有天主教会及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和佛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首都】伦敦(london);人口:820万(2021年)。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
【行政区划】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32个区,包括3个特别管辖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中央政府仍控制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
【宪 法】英国宪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议 会】最高立法机构,由君主、上院(贵族院)和下院(平民院)组成。
【政 府】实行内阁制。由君主任命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现政府为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于2021年5月大选后组成。2021年9月,英国内阁进行调整。首相兼首席财政大臣、文官大臣David Cameron,2021年5月连任。
【司法机构】有3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最高法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是英国所有民事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也是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所有刑事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苏格兰高等法院是苏格兰所有刑事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
【政 党】政党体制从18世纪起即成为英宪政中的重要内容。现英国主要政党有:
(1)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
(2)工党(Labour Party):议会第二大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
(3)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 Party):议会第三大党。
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Plaid Cymru)、绿党(Green Party)、英国独立党(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国国家党(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Sinn Fein)等。
【经济】 英国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欧盟内第三大经济体。私有企业是英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制造业只占1/10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英金融业遭受重创,经济收缩7.2%,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衰退。2021年英经济增长0.7%,2021年增长0.2%,2021年全年初估增长1.8%。2021年12月,英失业率7.2%。
● 货币名称:英镑(Pound Sterling);1英镑=100便士。
【财政金融】每年4月6日开始新的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支付债务利息和财务调整。财政预算收入含直接税、间接税和国民保险税收入三项。根据2021财年预算,2021年至2021年,英将每年新增30亿英镑(约合47.7亿美元)资本投入,除维持卫生和教育预算外,2021-2021年减少政府部门支出11亿英镑,2021-2021年减少政府部门支出12亿英镑。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1.25万亿英镑,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3%。
【人民生活】实行公共保健、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是最早实施福利制度的西方国家。实行五天工作制。2021年英总就业人数为2900万。
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英福利体系的标志。1948年由当时的工党政府创立,并一直延续至今,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2021财年,英卫生预算达1260亿英镑。由于初级健康保健实施良好,英人均寿命与其它发达国家相当。2021年,男性平均寿命为77.7岁,女性为81.9岁;婴儿死亡率为4.3%。
【文化】 英国是世界文化大国之一,文化产业发达。全国约有2500家博物馆和展览馆对外开放,其中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闻名于世。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伦敦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具有世界一流水准。每年举行约500多个专业艺术节,其中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世界上最盛大的艺术节之一。当今世界80%的信息以英语传播。
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批邮票。这批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人罗兰·希尔,邮票的票面是黑色的,上面印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浮雕像,每枚面值1便士,人们称它为“黑便士邮票”。后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邮票诞生日。
博物馆在英国也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参观博物馆历来是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英国人说,博物馆现在已经取代了教堂在英国社会的地位,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在英国,不是所有的博物馆和公园都免费开放,但英国最好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英国美术馆)、泰特英国与泰特现代美术馆、格林尼治天文台、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贝特博物馆(世界最大的实用美术与设计博物馆)、帝国战争博物馆、大英图书馆,以及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国立博物馆与美术馆等等,现在都是免费开放的。
【教育】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实行5至16岁义务教育制度,北爱地区实行4至16岁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归地方政府主管,高等教育则由中央政府负责。
英格兰延长中学生受义务教育年限。
英国重视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目前正进行教育改革,允许高校增收学费,同时继续加大教育投资,2021财年教育预算为890亿英镑。中小学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约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约占学生总数的7%。英文盲率仅为1%。约40%中学毕业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全国有110多所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著名的高等院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圣安德鲁斯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等。目前有30多万海外学生在英大专院校学习。
英国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其科研几乎涉及所有科学领域。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迄已涌现出8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现在有很多学生想去英国留学。

更多资料请点击: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5/13/content_390506.htm
文章标题: 英国防大臣警告俄罗斯「不要低估英伦小岛,历史写满了后果」,如何看待其发言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764.html
文章标签:英伦  俄罗斯  英国  满了  大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