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没有南坡之变,蒙元会变成像北魏一样汉化程度较高的异族王朝吗 国祚会大大延长吗

时间: 2022-01-11 14:01:2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如果没有南坡之变,蒙元会变成像北魏一样汉化程度较高的异族王朝吗 国祚会大大延长吗

请认真客观分析,如果将晚清放在现代会怎么样?

请客观认真分析,请不要随便简单的回答n现在这样的假设,美俄英法德等世界大国;以及日韩印巴越菲马新等周边邻国,会有什么动作?然后演变成什么样?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让中国混到了连亚非拉土著都不如的地步。

需要强调的是,落后于西方,和,落后于世界,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中国落后西方,那没什么,西方先后点燃文艺复兴、大航海、工业革命,这只能说是西方开挂,非中国之罪;然而中国如果变得连亚非拉都不如,那显然就是中国自己的错了,怪不得别人。准确说,是清朝的错。

总看到知乎上有人说,封建王朝都一样。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全世界封建王朝都一样,遇到近代化的西方都一个样;二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一样,不管汉唐宋明遇到近代化都一个样。

然而事实证明,封建王朝与封建王朝的区别,比人和狗的区别都大。

世界各国面对西方的表现

所谓各国面对西方的表现,应当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与西方作战时的表现,第二部分是非战时面对西方的优越表现的自我反省与变革。

亚非拉各国面对西方的打击,无法一一列举。这里就以大英帝国19世纪亚非拉征战史为例:

到了19世纪,大清的军队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南非的祖鲁黑叔,一仗打死近两千龙虾兵;南亚的锡克人,一仗打死近三千龙虾兵;新西兰的食人生番,一仗打死五百多龙虾兵;阿富汗的骆驼,一仗打死一千多龙虾兵。而俺大清两次鸦片战争加起来才打死138个英国士兵。

你要说偶尔一两个小国战绩超过清朝,这还可理解,问题是,大英帝国19世纪在亚非拉打满16场啊,16场里面你大清居然两战全部垫底,这要是再找各种理由,怕是国足附体了吧。

而事实上,清朝的表现也给了一些亚非拉国家相当的自信。比如我大印度某军事荣誉纪念馆,三哥军官谈起“两次战胜中国”,那是满满的骄傲……

这可能就是印度敢在1962年前肆无忌惮地欺凌中国的底气所在吧。

至于面对西方的表现,清朝就更加没脸看了。

在遭到西方近代化打击之前,日本已经开始学习兰学,建立日新馆;越南已经开始学习近代海军知识,编纂《海程集验册》;缅甸已经开始聘请英法军人为顾问和教官,引进燧发枪,编练半近代化军团;泰国也早已睁眼看世界,为了与西方贸易两次迁都,拉玛四世时期即已开始改革,国王带头聘请美国教师为王室子女上课。反观清朝……前期被沙俄吊打而不知改进,中期被缅甸吊打而不知学习,晚期被英国教训仍然是“莫谈国是”……哈?

在遭到西方近代化打击之后,各国都开始改革。举日本明治维新的例子,那简直是欺负清朝了,就说缅甸的敏东改革,泰国的朱拉隆功改革,埃及的阿里改革,乃至西亚病夫奥斯曼的三次改革,哪个不比大清的洋务运动进步要大?埃及为了改革,不惜团灭闻名千年的马穆鲁克;日本为了改革,不惜衣食住行全盘西化;缅甸为了改革,不惜行玄武门之事;泰国为了改革,不惜使皇子留学西方……人家为了改革是肯玩命的,大清改革就是为了吊命,这就是差距。

以上这些改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然而世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国家的改革最终被西方列强打断而否认其价值,同样不能因为我们今天的强大而否认清末时期我们的的确确落后于整个世界,而不只是西方。

中国在清朝统治下得以不亡,得感谢中国距离欧洲太远,以及主体民族人口太多,而不是感谢清朝的落后统治。

2. 清朝与中国历代之不同

总是有人说,任何一个朝代遇到近代化都会这样,然而,这些人却没有发现清朝与中国其余朝代之不同。清朝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

满清统治集团与被统治集团之间的割裂、猜忌、防备之严重,在历朝历代绝无仅有。

满清自辽东起兵之后,就一直处于一种非常严重的“被迫害妄想症”心理。这种心理在于他们的实力与成果的极度不匹配后,感受到的不自信——得国不正,偏偏得国太易。

说他们得国不正,是因为他们的实力本来不值得这江山。自古以来,一个朝代能够建立,说到底是靠三种办法:文明的碾压、绝对的实力,或道义的优势。

就实力而言,满清统治者的基本盘——满洲八旗的人数实在太少了,而所要统治的地盘和人口实在是太大了。在入关前,满洲八旗的总人口不过三十余万,能上战场的旗丁不过六到十万,而与此同时仅在辽东就有两百多万汉人,其比例之悬殊可见一斑。随着满清的入关和一统天下,这样的比例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严重。

尽管八旗军队的确有很强的战斗力,但毕竟人数太少,绝对实力不足,如果仅以实力论,满清足以成为东北和华北的割据势力,但完全不足以问鼎天下。

以小族临大国,都会遇到这样悬殊的对比,这不足为奇。但是,与满清不同的是,北魏辽金的统治者建立政权之后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汉化,等于是扩大了自己的基本盘,而代价自然是渐渐汉化,失去本族群的特色。而蒙元则是过度迷信自己的武力,因此并没有这样深重的焦虑。

而满洲八旗,是一个以血缘和宗亲为纽带的封闭团体,他们既不愿意融入别的族群,也不愿意别的族群融入他们。满清统治者更认为,“前辈”失天下,乃是汉化的缘故,因此满清统治者主观上,对于汉化是排斥的,历代皇帝,无不提醒满洲臣下“勿蹈汉人旧习”,要注重“清语骑射”,并且视满洲大臣贪污腐败为“沾染汉人习俗的恶果”。满清统治者更通过“满汉双轨制”、“满缺汉缺”等办法,规定了满洲人对于汉人的种种特权:

在清朝的时候,满族的贵族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特权的?

实力如此,至于道义上就更加没法看了,清朝统治者首先在民族成分上不占优势,没有朱重八“驱逐鞑虏”的天然道义,在阶级上也没有李自成那样“反抗暴明”那样反抗压迫的天理,偏偏同时又剃发易服,杀戮太重,能逼得海盗流寇和朱家联合起来,能被人喊着“反清复明”三百年的,看看他们给自己编织的合法性是什么样的:

明朝天下亡于流贼李自成之手,是强盗劫去家财。赶出明之主人者,李自成也。我朝驱逐流寇,应天顺人而得天下,是乃捕治强盗,明罚敕法之天吏也。……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所谓缺啥补啥,法理性最少的朝代,偏偏爱说自己“得国最正”,而且是每一个皇帝都要说几遍,唯恐别人不知道……

至于文明碾压更加不存在了,满清统治者虽然很抗拒汉化,但是满洲文明相比汉文明,根本不是一个level,所以这哪里是文明碾压,简直是被碾压……

所以,从正常的道理来说,清朝是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得到天下的,这就是所谓“得国不正”。但是偏偏他们却得到了天下,而且是以非常小的代价,以一种“走捷径”的方式得天下,这就是所谓“得国太易”。

绝大部分的王朝,是由开国统治者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对于汉族王朝来说,就算是非常“得国不正”的挫宋和司马晋,好歹也是靠军队的刀枪统一了天下,绝对实力雄厚,基本盘十分宽广,因此统治者还是对自己的江山有一定的自信。至于隋、唐、汉、明更不用说了,法理性或者说道义优势一个比一个强,加上统治者亲自用刀枪打下的天下,这就相当于用事实宣告:我的统治集团是足以统治这天下的。

而对于北魏、辽、金这些异族王朝来说,他们本族的实力虽然不足,但是他们选择了汉化,也就等于获得了和汉人王朝一样的资源,同时汉化本身也为他们提供了法理性,甚至一度出现“皈依者效应”。而蒙元虽汉化程度低,但其绝对武力却十分强大,作为一个统治了五分之四的已知世界的黄金家族,统治者对自己的自信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清帝国的建立,既不是靠绝对的实力,也不是靠道义的优势,更不是所谓文明的碾压,而是依靠谋略、权术和运气。八旗军强则强矣,称霸东北没问题,入主华北也可以,但是统治这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江山和数亿人口,八旗那点绝对实力就不够了。

如果翻开一本《南明史》,就会发现清朝能打下从黄河到珠江的广阔土地,不是靠八旗军用血肉换来的,而是靠权术和谋略,驱使前明降军为止拼杀,同时在政治上囫囵地吞下了明朝的政治体制,承认了前朝的既得利益阶层的特权,从而获得他们的效忠。

因此,清朝的统治者,虽然有资格写一本叫做《权力的游戏》的自传,但其统治之术始终偏于阴沉流,缺乏一种堂堂正正的阳刚之气(连带着官服都晦暗阴沉,具有用作僵尸服的潜质)。

熟悉政治的人都知道:阴谋权术毕竟是上不了台面的,能用堂堂正正的阳谋解决的,谁愿意用权术呢?谋略权术之流,只可伪定一时,不可能江山永固;而运气之说,更是可遇不可求

——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政治腐败、崇祯大旱、欧洲三十年战争引发的金融危机,这样的好运难道还有第二次?南明资源雄厚却深陷内斗,混的连南宋都不如,这种蠢事还会再一次发生?姜襄、金声垣、李成栋、海时行为满清效力时猛如虎,一旦反清就在一个月内因为种种意外阵亡,这种戏码难道还能天天上演?真是天佑大清

所以,把康熙、雍正、乾隆称为“能君”是毫不夸张的,因为就清朝这么一个先天不足的组织架构,能把这个朝代撑起来就绝对是大师级操作,或许马戛尔尼的评论更为人所知: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住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完了……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是的,对于清朝这艘破船而言,康雍乾能撑起来就是一个优秀的船长。至于后续的嘉庆和道光,他们很昏庸无能吗?不是,把他们放到明朝,他们也不过是一个中等君主,但是对于清朝这艘破船来说,不是能君,就是昏君!没有选择。

这就是清朝统治者和历代统治者都不一样的地方——历代统治集团,尤其是开国者,对自己的统治和天命,都有相当的自信。而唯有满清统治者,得国不正,偏偏得国太易,所以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统治有着很深的不自信。

这就是为什么满清总有一种“总有刁民要造反”的扭曲心理,这就是为什么满清总有一种被迫害妄想症的心理疾病。实际上,满清朝廷不但防汉人的平民,还防蒙古的牧民、满洲的底层,以及汉人的地主、蒙古的王公,汉人的大臣、蒙古的将领……什么都防!

自己的实力不足,又不想加强自己的实力(拒绝汉化);德不配位,偏偏又想要这江山,怎么办?那就只能削弱被统治阶级的实力了。

趁着汉族虚弱的时候,用屠刀和剃发易服迫使中原臣服,随后趁着余威尚在,以奴化、愚民、弱国、文字狱等“文化恐怖主义”,彻底打断汉人的脊梁;对蒙古则使用减丁灭户、划分牧场等手段削弱蒙古。这就好比,我趁着巨石强森重病的时候,冲进他的病房,打断他的脊椎,让他高位截瘫昏迷不醒,这样他就无法再报复我了!

清朝统治的权术手段之高超,是历代罕见的;然而法理性之薄弱,也是历代之罕见的。正因为其无法堂堂正正使用阳谋,所以才不得不使用诸般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总结一下,各朝各代的内心OS是这样的:

汉族统治者OS:我要这国,国富民强,这样我的江山才能稳固;

辽金统治者OS:我要这国,国富民强,而且还要证明我汉文化程度深,有天命,这样我的江山才能稳固;

蒙元统治者OS:我要这国……无所谓,我大蒙古天下第一,江山永远稳固!这汉文化我是不屑学习的,但是翻翻看也是挺有趣的……嗯,是挺有用的……纳尼,挺博大精深的!

满清统治者OS:我要这国,国弱民愚,这样我的江山才能稳固。

清朝为什么那么烂,这就是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这双重压迫都压迫到了极点的结果。终清一朝,满清统治者始终是防汉甚于防外,内耗大于外战。清朝之所以对外软弱,恰恰在于其内部不稳,统治者担心内部威胁,远大于外部的威胁,因此对外妥协,换取对内稳固。


鸦片战争,英舰队切断漕运,清廷担心这会引起天下动荡,所以屈服;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担心外国军队与太平天国合流,所以屈服;甲午战争,日本逼近龙兴之地和京城,鼓吹汉民起义,清政府担心统治不稳,所以屈服;八国联军侵华,清廷担心统治不稳加上担心义和团,所以屈服。即便是被鼓吹“战胜法国”的中法战争(其实没有,不然中法战争就取代日俄战争成为第一次黄种人的骄傲了),清政府念念不忘的也是国内的“兵变”,“民变”。

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

至于近代化改革,更是满清统治者极为厌恶的。不仅仅对于近代化,在整个清朝统治期间,“停滞”都是清朝的主要状态,包括被大吹特吹的康乾盛世。这是很好理解的,对于一个通过种种运气才得到的最优产物,变化是不利的,停滞才是最有利的。

这一点,在近代化面前显露的特别深刻——洋务运动,要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之后;新疆设省,要到新疆被阿古伯侵占之后;台湾设省,要到中法战争法国入侵台湾之后;建设新式陆军,要到甲午战争之后;制度改革,要到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纵观清末七十年,清朝的主观能动性极为差劲,我不知道诸位什么感受,我反正是觉得清朝就是一个蜡烛——不点不亮!

清朝之所以对改革抗拒,原因就是因为改革对满清的统治根基是不利的,这点满清自己人说的很好:

改革者,汉人之利,满人之害也。我有家产,宁赠与友邦,不予家奴也。

重复一下,终清一朝,满清统治集团与被统治集团之间的割裂、猜忌、防备之严重,在历朝历代绝无仅有。正因为其得国不正,偏偏得国太易,才会深陷受迫害妄想症,内斗内防过度严重,甚至不惜以削弱整个国家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讲真,你告诉我这就是中国?

一个古代史上,一个称霸两千年的中国,一个文明从不断绝的中国,一个威名传播万里之外的中国……

一个近代史上,一个费拉不堪的中国,一个无能黑暗的中国,一个连黑叔土著食人生番都不如的中国……

一个现代史上,一个能迎战十七国联军的中国,一个能在短短几十年爬到世界第二的中国……

这三个中国,真的是同一个中国?

望采纳!

晚清时期国运处于下降通道,很惨。就好比股市处于熊市下跌通道,很难赚钱,最好的策略是空仓等待
那可能就是直接被瓦解了,晚清在哪个时间段都不行了,首先国力方面就已经没得比的,对比邻国就可以看出来差距在那。世界大国不可能放着一块肉不吃的,直接就被灭了都有可能,毕竟晚清的地大物勃。第一步侵略晚清,第二步战乱不止。
晚清除了经济科技不行。其余的比现在强最少一万倍。
当今世界正由一超多强向世界多极化发展,由于拜登的上台中美关系表面上趋于缓和,但由于中国的发展中美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中美之间的国际关系已经十分确定,对立竞争。
中俄之间的国际关系目前是合作共赢,这也会是一个长期的基调,中俄合作以达到制衡美国的目的。
英法德意澳目前的实力以与中美不在一个水平之上,当然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都比较晚,清朝时英法俄德意奥已经开始合作对中国进行侵略,可见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已经维持了很久,而中国由苏联的帮助和中华民族建立起的政权外交上刚开始也只有苏联,说白了我们只有苏联一个朋友,建国初期中国一穷二白英法俄德意奥肯定是看不上中国的,当然中国也不一定乐意与曾经侵略过我们的国家外交,中国刚开始也就只交了亚非拉的部分国家。
中国周边的小国有背后的大哥美国撑腰自然也在南海问题上欺负中国,一些岛礁和远洋捕捞等问题上中国也忍了好多年,张召忠教授一直呼吁中国要建造自己的航母也是因为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南海问题。这里的小国指的是越菲马新。
印度与中国目前正在争夺世界第二的位置(偷笑),印度一向很自信,但印度目前的实力与中国不在一个等级之上,印度的经济水平跟15年前的中国十分相识,作为人口大国,未来发展成如今的中国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印度目前的国家治理以及国内矛盾还有近期外国的渗透类似颜色革命,在这样的国情之下,发展必定会更加的缓慢。
韩国在对中国没有威胁,经济科技不错的小国。
日本,中日之间的民族仇恨也随着经济发展第一的目的渐渐的被淡化你,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依然在初中历史的课本上,会被每一位中国人所铭记。日本是美国的小弟是众所周知的,当然还会为美国做一些事,最近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日本在一些问题上也想表示对中国的示好。
以上是中国周边的世界局势,现在我们要把新中国的位置给晚清。
晚清的中国,贸易顺差往外卖丝、茶叶,外国发展工业洋枪、洋炮、新式轮船。此时的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国力渐渐衰退,皇后垂帘听政。左宗棠主战收复伊犁,李鸿章主降,最后太后以100万两白银与阿古柏义和。
在那个国力与西方相比还不错的环境下晚清败了,晚清的银子若是都建了钢铁厂、轮船厂中国怎么也不会败,若是都如左宗棠、胡雪岩一般中国也不会被如此的侵略。那么我们可以把晚清定义为一个有钱、执政者软弱无能、缺乏外交能力的大国。

那么放到当今世界,由于晚清缺乏远航舰船,所以周边小国会侵占我国岛礁、捕捞我国渔业资源、甚至会出现外国的海盗。美国在中国再次上演白银战争,先把人民币搞垮迫使中国使用美元,中国经济全面沦陷,然后在中国搞颜色革命,把中国以长江为界分为两个国家,一个国家扶持新的政权,让两个国家不停的战斗,向扶持的国家出售军火。俄国不断的侵蚀我国北方领土,南北内蒙古都变为内蒙,向中国敲诈美元。英法德对中国进行贸易压榨,低价购买中国劳工,进行21世纪的三角贸易。日本疯狂占有钓鱼岛在内的中国南海岛礁。印度分裂西藏,西藏从此变为了印度牛的天堂。
看看印度巴基斯坦,可以想象一下晚清放在现代会有多惨,反正就一句话,被外国吊打。

鲜卑也曾经入主中原但人们却极少像蒙元满清一样视鲜卑为侵略者,这是为何?

鲜卑属于东胡中的一支,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的五胡之一,东汉后期,匈奴势力逐渐退出草原,而鲜卑人开始走出东北大山,填满了匈奴退出草原后的权力空白,到西晋末年,匈奴人、羯人先后在中原掀起五胡乱华的序幕后,鲜卑人也开始在北方蠢蠢欲动。而真正南下进入中原的鲜卑人主要有两支,分别有辽西进入中原慕容鲜卑的燕国和从代地(陕西)进入中原的拓跋鲜卑的魏国。

羯人建立的后赵统一北方,残暴帝王石虎进行野蛮统治,石虎死后,后赵大将冉闵,起兵反抗后赵,建立冉魏政权,颁布杀胡令,公开屠杀羯人。此时已经占据辽西的建立前燕的慕容鲜卑南下,击败冉魏,将前燕的疆域扩展到河北、山东一带。后来氐人建立的前秦在关中崛起,前秦在苻坚带领下灭亡前燕。

慕容鲜卑的前燕

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失利,原来投降前秦的前燕皇族慕容垂等重新复国,建立后燕(还有一股慕容皇族在山西境内建立西燕,后来为后燕所灭),后燕的疆域辐射辽西、河北、山东等地,基本恢复了前燕的疆域,然而只是经历了二代,后燕便被新崛起的拓跋鲜卑打回了辽西老家,又遭遇冯氏兄弟的政变,后燕灭亡。后燕北逃后,残留在山东南部的部分慕容鲜卑建立了南燕,不过很快被北伐的刘裕击败亡国。

慕容鲜卑建立的后燕

此后慕容鲜卑彻底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只剩下慕容复们在慨叹。

而另外一支入主中原的拓跋鲜卑,其原来的主要实力集中在塞外草原上,氐人的前秦强大时,他们屈服于前秦,前秦瓦解之后,他们在塞外崛起,开始不断与同为鲜卑人慕容氏的后燕国进行争霸,最终后燕被赶出中原,而后拓跋鲜卑的对手为东晋的刘裕、匈奴的赫连勃勃,当中最强大的对手为刘裕,不过刘裕忙于回南方篡位,留在中原的偏师最终被北魏击败,赫连勃勃建立夏国最后也被北魏亡国,此后北魏还灭掉了北燕,统一了北方,结束北方乱世,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代。

拓跋鲜卑的北魏统一北方

而之所以无论是拓跋鲜卑还是慕容鲜卑,他们在历史上给人留下印象并不坏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是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他们都是起自乱世,他们的对手也多为羯人、匈奴人、氐人等其他异族人,虽然他们也曾与华夏正统的东晋为敌,但是东晋不是他们唯一的对手,而且作为华夏的正统王朝,东晋给人留下二代印象也并不好,重要的他们几乎没有灭亡和摧毁汉人王朝。而无论蒙元还是满清,他们统一全国时,都对汉家王朝中宋、明进行侵略,灭亡了宋、明王朝并对发宋人和明人进行了野蛮屠杀和征服,

二是鲜卑入住中原,并没有太过激烈的抵制和涂炭汉文明,反而迅速融入汉文化,特别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积极汉化改革,将整个鲜卑民族最终全部溶于汉民族,而蒙元则十分抵制汉文化,入住中原百年,居然仍旧没有完全融入汉文明,而满清则是阉割汉文化,将汉文明进行了有利于满清统治的阉割和改良,并进行剃发易服、文字狱等汉人满化政策。

剃发易服最让汉人不满

三是鲜卑人融入汉文明,鲜卑王朝成为汉家王朝,并承接隋唐盛世。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统一了北方,不仅维持长期的统一,并且通过汉文化复兴,让汉文明的主导权,重新东晋时迁往南方,成功的转移回到北方,并有此后北周、隋、唐进行延续,保证汉文明的星火传递,这样的王朝,让我们生不起恨意。而蒙元王朝和满清王朝,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刻意保持着他们的民族独立性,让国家处在绝对多数的汉民族感觉到格格不入。

因为鲜卑族入主中原之后,并没有大肆屠杀汉人,也没有强迫汉人学习他们的文化,而是主动学习汉族文化。
因为鲜卑入主中原后,学习汉族的思想文化,和汉族友好往来,和汉族联姻,没有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
两晋南北朝太黑暗,那三百年里百姓基本上没几天安稳日子过,充满血腥仇杀各种征伐,后续王朝主流宣传下意识的就会略过不谈。

元朝彻底汉化改革,能否成就一代盛世?弑帝的南坡之变揭示了答案吗?

01 老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

您见过政变杀皇帝,可您见过大舅哥政变,杀亲妹夫皇帝吗?

您见过政变夺皇位,可您见过自己辛苦搞政变,却请哥哥大老远来当皇帝吗?

还有呐,您见过立太子,可您见过哥哥做皇帝,立弟弟为“皇太子”吗?

元朝皇帝(大汗)列表

在政局混乱、政变频仍的元朝中期,这都不叫事。那时节,短短26年间,元朝中央就有8个人当了9任皇帝,平均算来,每个人还混不到4年本科毕业,就从人世间被劝退了。

唯一算得上事的,是1307年,元朝色目官僚集团推了一位穆斯林宗王阿难答,作为皇位人选,如果真要成了,那东土大唐可就要全面伊斯兰化了。后来还是经过一场激烈的宫廷政变,汉化派PK掉了色目派,由两位倾向于儒家的宗王,先后登台做了皇帝。此间详情,可参见拙作——七百年前,蒙元帝国一场夺位之争,却阻止了中华文明的全面异族化。

这两位扭转了中华文明历史走向皇帝,是一对亲兄弟:元武宗海山和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全程参与政变者,是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当时的局势不可谓不凶险,对手“身居九重,八玺在手,四卫之士,一呼而应者累万”,弟弟冒险拼命夺下来的皇位,怎么甘心拱手相让呢?

哥哥:元武宗海山

所谓:亲兄弟,明算账。

哥哥海山在事变之前,受封为怀宁王,长期手握重兵镇守漠北,军功卓著;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则和老妈一起,被外放到河南沁阳,潜心儒家经典。这么一算,虽然弟弟政变有功,但主要是借助了朝中汉化派大臣力量,自身实力确实比哥哥逊色太多。

按照草原生存法则,爱育黎拔力八达暂时还成不了“狼王”。

就在弟弟政变当月,哥哥海山也尽起漠北精兵,兵分三路气势汹汹奔元大都而来,这意图何在?路人皆知。

刚刚击退了色目派,难道汉化派内部又要火并吗?

02 你来我往“君子协定”

这时候,兄弟俩老妈:答己太后向海山传话了,儿啊,我找人给算过了,你要是即位,年岁不长久啊,要不还是让给弟弟做吧?

老太太心思,和今人其实也差不多——一个大家庭里,当妈都是心疼小儿子(小闺女)吗。可哥哥海山不干了,俺就是在位干一天,死也值了,不然话,哼哼……

兄弟俩的母亲:答己太后

当然,弟弟小爱也是功劳比天大,毕竟是人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下来天下。况且他自幼倾心儒术,身边聚拢了一群汉人士子和蒙古汉化派臣僚,势力也不容小觑。于是这一家子一合计,一个折中方案出台了:“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也就是说,皇位让哥哥先坐着,百年之后不给亲儿子而是让弟弟接班;弟弟升天后,再交回大哥家大侄子,然后再传回自己家的儿子……循环轮转,帝位就让咱两家包圆了。

由此,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奇葩一个现象:皇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被册封为“皇太子”。后人考证说,也许因为蒙古人不熟悉汉家制度,以为“皇太子”就像丞相、枢密使一样,是个官职,不论辈分,就这么封了——看看,没文化害死人啊!

说到这儿,了解历史朋友都知道,世上最不牢靠,就是这种“君子协定”。

元武宗海山活着时候,身边就有人不断吹风:


皇子渐长,父作子述,古之道也。

未闻有子而立弟者。


海山派人,自然想皇帝行废立之事,自家永保大权。但归根结底还是实力对比的原因,元武宗信守诺言,终生也没有对弟弟出手。

弟弟: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战战兢兢过了四年多,哥哥武宗病逝,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元仁宗,哥俩关于皇位继承君子协定,因此也被称为“武仁授受”。仁宗一上来就搞编制改革,把哥哥基本盘一网打尽,该杀杀,不然就流放——此时,哥哥才死了刚三天。

所谓人亡政息,那当年口头协议,今后还算数吗?

文章标题: 如果没有南坡之变,蒙元会变成像北魏一样汉化程度较高的异族王朝吗 国祚会大大延长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663.html
文章标签:王朝  北魏  较高  异族  如果没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