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书的演进历史是什么 书是如何诞生的

时间: 2021-12-04 11:00: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书的演进历史是什么 书是如何诞生的

书的演变历史是怎样的

书的演变是指形式意义上的书的演变?还是实质意义上的书?
实质意义上,有了文字有了可以记录的事就有了书
至于形式,古埃及是写在纸草上的,古代两河流域是泥板文书,中国最早是写在简牍上的,南方多简,竹制,北方多牍,木质……然后就是纸张的出现…

"书"字的来历是什么?

在史前时期,人类靠大脑来记忆,用语言来传递知识和信息,以后才有了文字。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以前,我们的祖先要记事,最先是画在地上,树上或石头上,以后为便于携带就刻在龟甲兽骨上,叫做“甲骨文”。1800年我国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出土大量殷商时期的甲骨,上面刻着最古老的文字,也可以说这些甲骨是我国最原始的书雏形,这些东西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

接着,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字或刻字,被称为“金文”,到西周时期,一件铜器上的铭文已有一、二百字。

在殷商时期,人们也把文字刻在竹简或木简上,并把许多简编串在一起,称为“策”或“册”,这就是简册书籍。周朝时期,又把丝织品用作书写材料,所以古人说:“著于竹帛,谓之书”。帛,就是丝织品。如果说,这是我国成册书籍的起源,那么,我国的书至少有32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欧洲,法国拿破仑派往埃及的军队,在罗塞达城附近掘壕沟时,发现一块黑玄武岩石碑,上面刻着14行象形文字,32行古埃及通俗文字,54行希腊文字,这也是几千年前的遗物。

书籍的发展史

要简述

1、概述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2、简策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3、帛书

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近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4、卷轴

公元前 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公元 7世纪初期,中国已经使用雕刻木版来印刷书籍。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叶形式的书籍 ,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

5、活字印刷术

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产生活字印刷术,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东到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各国,西经中近东到欧洲各国,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公元14世纪,中国发明套版彩印。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加快了书籍的生产进程,为欧洲国家所普遍采用。15~16世纪,制造了一种经济、美观、便于携带的书籍;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公司印制了袖珍本的书籍。

从15~18世纪初,中国编纂、缮写和出版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性质和丛书性质的出版物──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

6、平版印刷

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印制插图的平版印刷的出现,为胶版印刷打下基础。

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2、简策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3、帛书
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近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4、卷轴
公元前 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公元 7世纪初期,中国已经使用雕刻木版来印刷书籍。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叶形式的书籍 ,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
01.绳串联。在商代之前,距今3000多年,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绳结记事,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还有一些文字被记录在树叶和兽皮上.
02.青铜器铭文亦称金文,就是指铸刻在这种青铜器物上的文字。青铜器本身有其固有的用途,铸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只是档案性质的资料,尚不具备正规书籍的涵义与性质。但青铜器作为一种文字载体,传播了历史事件和古代知识,又起到一定的书籍作用,故历来的中国书史研究者把青铜器铭文视为中国书籍的初期形式之一。
03.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04.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05.石经。石经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道经典。迄今有文字可考的刻儒家经籍的石经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蜀石经、北宋石经、南宋石经、清石经七种。
06.拓印。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画印在纸上。也可用纸紧覆在物体(如植物的叶等)表面,将其纹理结构打拓在纸上。刻石的拓印,由来亦久,那时的拓印术实际上已经是雏形中的印刷术了。
07、纸质书。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以来,书写材料的有了飞跃性的提升,文字信息的传播有了更好的载体,这为中国文化的普及与进步扫除了巨大障碍。中国考古发现有西汉时的纸质地图,但当时文献的载体主要还是竹简和帛。魏晋以来,随着佛教发展,纸本经卷才发展起来,早期的纸质文献多为卷轴装或经折装,到了唐代后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出现了蝴蝶装,就与现在的书形式差不多了。
08。电子书。不解释。
01.绳串联。在商代之前,距今3000多年,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绳结记事,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还有一些文字被记录在树叶和兽皮上.
02.青铜器铭文亦称金文,就是指铸刻在这种青铜器物上的文字。青铜器本身有其固有的用途,铸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只是档案性质的资料,尚不具备正规书籍的涵义与性质。但青铜器作为一种文字载体,传播了历史事件和古代知识,又起到一定的书籍作用,故历来的中国书史研究者把青铜器铭文视为中国书籍的初期形式之一。
03.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04.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05.石经。石经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道经典。迄今有文字可考的刻儒家经籍的石经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蜀石经、北宋石经、南宋石经、清石经七种。
06.拓印。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画印在纸上。也可用纸紧覆在物体(如植物的叶等)表面,将其纹理结构打拓在纸上。刻石的拓印,由来亦久,那时的拓印术实际上已经是雏形中的印刷术了。
07、纸质书。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以来,书写材料的有了飞跃性的提升,文字信息的传播有了更好的载体,这为中国文化的普及与进步扫除了巨大障碍。中国考古发现有西汉时的纸质地图,但当时文献的载体主要还是竹简和帛。魏晋以来,随着佛教发展,纸本经卷才发展起来,早期的纸质文献多为卷轴装或经折装,到了唐代后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出现了蝴蝶装,就与现在的书形式差不多了。
08。电子书。不解释。
查看全部5个回答
图书批发,中教翰文经验丰富!

想了解图书批发哪家比较靠谱?不如了解一下中教翰文,价格合理,服务专业,经验丰富!本公司以优质的服务,在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中教翰文期待您的光临!
北京中教翰文图书有..广告
智慧图书馆,共享图书功能完善,RFID自助借还选择江苏感创

江苏感创智慧图书馆利用微型图书馆可以在方便的时候实现书籍的借还操作。智慧图书馆专业研发生产厂家,专注于图书馆智能设备领域十余年。
江苏感创电子科技股..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书的演变历史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 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扩展资料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书,人们总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手工精制的纸特别适合中国书画之用,分生宣和熟宣两种。 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的过程,并聚合无数人的心力,时刻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以我们中国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人们所投入的智慧与劳力,更无与伦比。图书在迭次的创造改进,才有今天的面貌。 大体来说,史历上,除了某些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图书之外,书籍的发展,略有脉络可寻。最早人们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时,可能只借手势或音量做为媒介。其后,从经验的累积,进而确定一些固定的音节,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
161 浏览120002021-08-03
书的发展过程
1、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2、简策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 3、帛书 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4、卷轴 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 5、活字印刷术 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产生活字印刷术,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 6、平版印刷 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 7、口袋书 指开本小于小32开,印张大致不超过10个印张的书。口袋书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7月在伦敦出版的企鹅丛书,这套丛书3年间销售2500多万册,获得巨大成功。 8、电子书 单纯文字形式的书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因此,CHM和HLP格式的电子书应运而生。 扩展资料 古代书籍代称 1、青简、韦编、青编 古代没有纸时,把字写在竹简上,用皮绳把竹简编缀起来,故称书籍为青简、韦编。韦就是用来编扎竹简的皮绳。青编即青丝编,以青丝编结,用来记事,因而古代记事书籍常以青编代称。 2、芸帙、芸编、芸签 有了纸以后,人们为了防止虫对书的咬噬,常在书里放芸香,后人便用芸帙、芸编、芸签等代称书籍。 3、缥缃、缃帙、缃缥、缥帙 缥是青白色丝织物,缃是浅黄色的丝织物,古人常用这两种丝织物作书籍的封皮、封套,缥缃等遂成为古代书籍的代称。 4、坟典、坟籍 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五典、九丘八索有时用来泛指古代典籍,而坟典、坟籍则常用作古代典籍的代称。 5、二酉 代指丰富的藏书。相传小酉山石穴中藏书千卷,乃是秦人留下之物,后则用以代指丰富的藏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籍
19 浏览155252021-07-30
国外书籍的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对于人类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代, 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促成了世界性的经济 繁荣, 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信息社会的来到, 科学文化的日新月异, 人类越来越不满足仅仅是现实所提供的某些物质条件。 近乎于持一种 挑剔的态度去接受经济高度发达的物质性、 精神性的享受。 而今的书籍装帧设计, 也只有在 不断更新与提高的基础上,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 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 电子 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 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 。 图 9 :光盘与电子书 三、国外书籍的发展简史 人类最早的问题是由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和腓尼基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公元前 4000 年,由 22 个拼音字母组成)。苏美尔人用一种三角形的小凿子在粘土板上凿上文字, 笔画开头粗大, 尾部细小,很像蝌蚪的形状。 待泥板干燥窑烧后形成坚硬的字版, 装入皮带 或箱中组合,这就成为厚厚的一页一页重合起来的书。 公元前 3000 年,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是用修剪过的芦苇笔写在尼罗河流域湿地生 产的纸莎草纸上,呈卷轴形态。纸卷在木头或象牙棒上。 1 )书籍的开始 纪元初年的欧洲是一个由口头文化支配的世界, 修道院成为书面文化和拉丁文化的聚集 地。从纪元初到 11 世纪,书籍的制作也几乎都是修道院等宗教机构完成,僧侣们传抄的作 品多为宗教文学,如:《圣经》,祈祷书,福音书等礼拜经文。 8 世纪时,才出现了关于世 俗作品的书籍。 ( 4 )现代书籍的发展 16 世纪至 17 世纪,是欧洲多事纷乱的年代,德国的宗教改革,英国内战„„但这个时 期却是书籍不断发展与革新的时代,书籍的现代特征更加明显起来。 大开本的书籍已不再流行, 小说、 诗集等大多采用 4 开或者更小的开本印刷, 伴随着小 开本的普及及心得图书种类的不断出现, 18 世纪出现了一股阅读的狂潮,书籍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18 世纪可以说是词典和百科全书的世纪,其创新的文本结构为所有人提供了便于阅读 和理解人类知识整体的机会,在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3 浏览1354
关于书的历史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 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 扩展资料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的过程,并聚合无数人的心力,时刻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以我们中国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人们所投入的智慧与劳力,更无与伦比。 图书在迭次的创造改进,才有今天的面貌。大体来说,史历上,除了某些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图书之外,书籍的发展,略有脉络可寻。最早人们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时,可能只借手势或音量做为媒介。 然而无论生产图书方法如何改变,其基本原理,却都脱离不了旧日的方式。当日制版、印刷、造纸等制作图书要件,可以说无一不是从国人旧有的发明中蜕变而来的。所以当我们缅怀人类文明的进步及图书发展的历史时,总难抑制住一股无名的兴奋与荣耀的心情。当然,如何自励自省,绍续先人光辉遗绪,或将更具有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
145 浏览102902021-09-08
书的发展史 (要说明文)最好有具体时间如:在……年 书由……变成……
我国为例,最初的结环记事,到甲骨刻字,再到竹木片记事,到东汉蔡伦时期发明蔡伦纸开始在纸上书写,唐朝时的雕版印刷,宋朝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这些虽然印刷方式不同,但大都是在纸上,近代以来有铅字印刷,随着第三次现代革命的发展,印刷方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激光排版,排版效率大为提高,网络的发展,电子书出现。相关时间可以自己百度下!
8 浏览653
评论两句65
下一条回答
被赞5次
精彩推荐
用小红书APP 看小红书书!

快下载小红书APP!看社区时尚博主分享的小红书书~~让你快速了解好看的小红书品牌!轻轻松松变生活博主!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广告
亚马逊书店,亚马逊Kindle海量电子书,超低价格!

亚马逊亚马逊书店,每日精选特价电子书,使用Kindle设备或者下载Kindle App均可阅读!
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广告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这些文字,直到1899年才发现。

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记载了殷代的祭祀、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些“龙骨”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刻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刻板可以印几百部到几千部的书。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雕版书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刚经》,藏于英国博物馆。

雕版印刷质量差,效率不高,雕刻一套书版要几年,而且一部书要刻许多块板,占用大量房舍存放,发现了错误也不好改。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胶泥做成厚块,刻上一个一个字,用火把泥块烧硬。印书时,就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的次序,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压平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到了近代,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印书花样翻新,如油印、石印、铅印、胶板彩印、影印,以及静电复印等,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着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卖。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现在的书,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 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书的演变历史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

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扩展资料

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书,人们总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手工精制的纸特别适合中国书画之用,分生宣和熟宣两种。

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的过程,并聚合无数人的心力,时刻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以我们中国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人们所投入的智慧与劳力,更无与伦比。图书在迭次的创造改进,才有今天的面貌。

大体来说,史历上,除了某些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图书之外,书籍的发展,略有脉络可寻。最早人们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时,可能只借手势或音量做为媒介。其后,从经验的累积,进而确定一些固定的音节,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

不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假,但记载文化、传承文化的工具却有很多,绝对不止书一种。在人类没有文字之间,绘画、涂鸦、结绳记事的方法也起到了很大的做种,而书籍只是现代人对记载知识的载体的一种称呼而已。

就拿我过来说,早些年的岩画、涂鸦、龟甲甲骨文、竹简等,他们都是知识的载体,而且与书籍的本质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后世人在研究这类文化时,给其冠名而已。画在岩石上的画叫岩画,写在龟甲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而写在柱子上的文字形成的册就被称之为竹简。所以,书只是在人类发明了纸张以后,给其的冠名而已,只是一种称呼而已。

此外,从纸诞生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书的概念,而当时的书都是手抄本,还没有出现印刷术。那这就意味着书籍的出现是在印刷术之前。而印刷术出现以后,书籍的流传也越来越广,可以说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造纸术发明与西汉时期,主要是用蚕茧为原料,制成丝棉,然后进行漂絮,然后铺成薄薄的纤维片,这就是最早的纸张,而当初它还不叫纸,古籍上叫“赫蹏或方絮”。而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宋朝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所以,纸张的出现与活字印刷术还差了近千年的历史呢。

综上,我们可以确定,是先有的纸,然后有的书籍,之后才有的印刷术,而书籍的普及与印刷术的诞生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后来造纸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各方面设备的更新迭代,制造、生产书籍也越来越方便,而各个朝代也有专门的官方机构,负责干这些事,书籍才逐渐的普及开来。

1、我国的第一种书,是龟壳“书”。在3000多年的商朝,人们发明了甲骨文,这种文字刻在龟背上。因此,我国的有文字时代就从这里开始,同时,龟背也成我国第一种“书”了。

2、我国的第二种书,是青铜“书”。刻在青铜“书”上的文字是金文,又叫钟鼎文。

3、我国的第三种书,是竹简。这种书的制作方法是: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一根根竹条或木条。

4、我国的第四种书,是帛书。将文字写在绸子上面,一部书就是一卷绸子。

5、第五种书,就是现在经常见到的书——用纸做成的书。公元前12年,纸就出现了。当时造出来的纸,质量很差。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时的书还是用手抄的。唐朝时期,书是利用雕版印刷术印刷出来的。到了宋朝,书是利用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到了现代,书就是用电脑备份,然后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拓展资料:

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非常大。

一种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及解释信息的、有插图或无插图的、硬抄或平装的、加套或不加套的,包含有前言、介绍、目录表、索引的用以增长知识、加深理解、提升并教育人类大脑的装置,该装置需要视觉、有触碰的感官形式存在并使用。

参考资料:书_百度百科

1最早书写材料都取自于自然界,如:石块、树皮、树叶、兽皮、兽骨及动物的甲壳等等,都是其例。
2简书:「简」是用竹或木制成狭长的条片,书写时,由上而下,一片一片接续下来,然后再依顺序由右而左的排列,并以绳索加以编连,这样一部著作,便能连贯而完整。
3帛书:是丝织品写成的图书,由于帛性柔软又轻便,携带及阅读均感便利。
4纸书:大家都知道,蔡伦发明了纸
5电子书等高科技书
书,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书籍的出现并不是从纸质印刷发明之后才开始的,古人在没有纸的时候会把文字写在竹板上,然后用线连接在一起变成竹简,其实这才是书籍的开始。

西方书籍的历史演变是什么样子的过程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主要载体,文明史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书籍史构成的。追寻书籍的历史,就是回顾人类自身进步的阶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书下了一个有趣的定义:“一种除去封面至少有49页的非期刊的印刷出版物。”其实,书就是叠起来的写满文字的纸张。文字和纸张,构成了书籍的两大要素。只有当纸取代石头、骨头、粘土或纸莎草,成为书写的新载体时,书籍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古希腊和古罗马给人类留下了永远性的文明遗产,其载体仍然是书籍。同样是书籍,给《圣经》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文艺复兴时代手抄本中华丽的装饰性字母,成就了书籍的古典形式。 在活字出现以前,书籍是高雅和有教养的代名词,社会可以通过阅读习惯而划分,他们是在酒馆或全家团圆时听书的庶民,和与在书斋里静静阅读的有教养者。 从羽毛笔到铅字,从抄书人的辛勤工作到谷登堡的新方法,期间的飞跃不只是技术性。印刷术发明后50年的1550年,欧洲图书数量已超过900万册,而在手抄本时代大概仅有数万册。这些简单的数字表明,印刷术及其迅速引起的爆炸性冲击作用,也反映了社会对人造字体的大量需求,以及在此之前的手抄本文化的虚伪性。启蒙时代最好销售的书,当属狄德罗和达朗贝尔的《百科全书》。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是对知识的思辨的、彻底的、展望的总结之壮举,是对所有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汇总,是“已有的进步之总结,未来的进步之保证”。 书籍在18到19世纪的西方世界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的狂热”成为18世纪末精神世界的主流。不过,到19世纪中期,随着大众社会的兴起和新媒体的出现,书籍已被看作是“旧媒介”,而书籍也迅速地开始了他的“消费品时代”。在电脑时代,电子书已开始商业化运作,电子书看上去就像一本普通书,只不过书页是没有任何字符的塑料。电子书前景广阔,可以根据需要存诸或删除大量的文章。 书籍从来不远离政治,图书审查制度伴随着书籍的历史,直到1644年弥尔顿出版《论出版的自由》,将“信仰告白的自由”提升到“言论的自由”。书籍虽然曾被当作排他性的宣传、思想和宗教的载体,但面对信息无节制发展的今天,书籍仍将成为人文主义应对异化的防火墙。 :书籍是由文字和纸张构成的,书写于纸张以前的文字,构成了书籍的史前史。文字的历史绵延6000年,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地中海岸,从埃及的象形文字到黄河流域的甲骨文,文字的发明为书籍的产生提供了前提。然而那时候的文字书写在泥板、石头、骨头或者草木之上,书籍的历史还没有真正开始。 2泥板上的文字 YY: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这是一种书写在泥板上的文字,据说最初是为了神庙的书记员发明的,不过因为商人记账的需要而广为流传。 文字的来源在大约二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创作的岩穴绘画的意味很难为后人所知,旧石器时代的人为什么选择在最黑暗的魔穴深处进行他们的创作?这至今仍是一个谜。企图揭开那些图画谜底的研究人员努力从神话和宗教范畴,从乞求狩猎成功,或者从古时人们希望通过留下生存踪迹以逃脱死亡等方面寻找解释。最初的文字只是一种辅助记忆的工具,由简化的线条构成,用以模拟所指的物体。例如用牛头的线条表示牛,在三角形内加一线表示女性阴部,意指女人。所有这些以线条构成的符号都是形象文字,每一个符号指称一个特定物体。把几个象形文字组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这就形成了表意文字。例如在表示女人的符号旁边添加一个代表山的符号,表示在山那边俘获的女人,意思是女奴。 楔形文字的发现,意大利人巴布洛的在1472年古波斯游历时,曾在设拉子见到过一种奇怪的、从未见过的字体。这些文字出现在古老寺庙残破不堪的墙壁上,都有三角形的尖头,从外形看很像一个个钉子,也有点像木楔,看上去似乎是用指甲刻上去的。不过巴布洛并没有对这些文字进行深入的研究。一百多年后,又有一个造访设拉子的意大利人名叫瓦莱,他把这些废墟上的字体抄了下来。接着,他又在今天的伊拉克发现了这种字体,全都刻在泥板上的。他断定这是古代西亚人的文字。通过瓦莱,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这种楔形的文字。两百年来,通过对美索不达米亚长解的考古发掘,以及语言学家对泥版文献的深入研究,人们终于成功的译读了这些奇怪的文字,这就是楔形文字,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是古代苏美尔人发明的,后来阿卡德人继承和改造的了这种独特的文字体系,接着巴比伦和亚述人也继承了这份文化遗产,并将这种文字传播到西亚各地。 书写在泥板上苏美尔人大约于公元前4000年创造了图画文字,起初是用刻在石头上的图画符号来表示人的身体各部位、植物、动物、自然现象,或接触到的工具、武器等。这种图画文字经过发展,改用削尖的小木棍或芦干等在柔软的泥板上压写,笔画成楔形,这就是楔形文字,也有人叫为钉头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的文字进一步完善。泥板晒干或烘干后,就成了可以保存的泥板文书。目前已发现这样的泥板文书25万多块。苏美尔的孩子们往往在河边去上写字课,第一课就是学习用河岸的泥土做成写字的平面。当然,只有特权阶层家庭的儿童才有机会学习写字的艺术。书写技术垄断在僧侣等组织严密的少数人集团手中,他们是僧侣和抄写员,是苏美尔文明的支柱。 传播与使用楔形文字最初用来记录契约、合同书、财产清单、公文、法律条文等,这是神庙的书记员的技艺,但不久就被商人作为记账的手段,在社会上流行开来。随着贸易的往来,楔形文字很快传播到周边国家,为西亚各国采用,并促进了腓尼基字母的形成。祭祀歌曲、占卜文书和文学作品也通过楔形文字保存下来。古代苏美尔人创作了人类的第一部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一位“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太阳巨人的传奇经历。今天人们发掘到了这部史诗的文字残片,其中讲到赫克力的苦役,还提到一场大洪水,近似于《旧约•创世纪》的故事。苏美尔人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文字的历史。 ZL: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地方”。以前一直以为这一地区的文明是巴比伦和亚述人创造的,但现在人们知道,最早创造两河流域文明的不是巴比伦人或者是亚述人,而是更早的苏美尔人。苏美尔人在公元前经4500年时就活动在两河流域,公元前26世纪,苏美尔人已经学会使用战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战车。这是一种四轮战车,木质结构,无轮辐,车厢呈长方形,前部稍隆起。战车往往驾四匹马或毛驴,由驭者驾车,佩带斧子的战士作战,坐着或站着在车上冲入敌阵作战,是古代苏美尔人展现其体魄和力量的最佳途径 罗赛达石碑 而且在历史上湮没已久,直到拿坡仑的军队重新发现罗赛达石碑,而商坡良重新破译了这些文字。 拿破仑入侵埃及 1798年,拿破仑计划入侵埃及,在他的计划中,他不仅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还需要一些科学家,去发现和研究古老的埃及文明。这年春季的一天,一场科学家会议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大厅举行,这时,拿破仑将军突然现身。这时的拿破仑被法国人民视为法兰西的英雄,在法兰西学院大厅,拿破仑与法国的科学文化精英们侃侃而谈,而拿破仑手里拿着一本尼布尔写的《阿拉伯之行》,并不时敲打着《阿拉伯之行》的封面,提醒科学文化精英们到海外去发现奇迹。这年的五月,拿破仑率领他的庞大舰队向埃及进发了,跟随他的不仅有三百余艘战舰和四万余人的远征军队,还有来自法兰西科学院的二百多位科学家和学者,包括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矿物学家、东方学家、画家、诗人、文学家和各种技术人员。来到埃及这片被太阳烤焦的土地上,拿破仑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前,面对着几千年前的神秘文物,拿破仑突然远征军说:“士兵们!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 罗赛达石碑 拿破仑大举挥兵入侵埃及的军事行动虽以落败收场,法国士兵却在埃及尼罗河河口的罗赛达镇附近挖掘战壕时,发现了一块刻有埃及圣书字的石碑,这块石碑因此被称为“罗赛达石碑”。碑文从上到下,分别用三种文字即碑铭体文字、人民体文字和希腊文(科普特文字)记录了同样的内容。当时的学者们以为,他们找到了象形符号的钥匙,只要拿希腊文和埃及文对照一下,象形符的谜就完全解开了。当时的学者埃及文是用图案构成的,每个图案和一个希腊文对应,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碑文传到欧洲后,刺激无数学者争相投入破解象形文的研究。当石碑出土,每位学者都相信解读古埃及文的日子近在眼前,学者们借助于希腊文开始尝试译读埃及的碑铭体文字和人民体文字,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破解埃及象形文变成了一场尔虞我诈的竞赛,各种诡谲国际政治因素作祟,学术竞技变得窦疑丛生。 商坡良 这样,古埃及文的千古之谜拖到二十年后由商博良解开。1822年商博良冲到法兰西学院找哥哥,边跑边挥舞手上纸张叫着:“我找到了!”随即昏厥倒地,五天后才勉强恢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法国著名学者商坡良最后成功地译读了埃及的文字,使得一个湮没了1000多年的古老文明重现展示在世人面前,为现代埃及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商坡良发现有许多象形符号,外面围着一个长方形的框,和希腊文对照起来,这个框中间的就是PTOLMEES这个词,这是古代一个埃及皇帝的名称。这样,方框中的象形图案与希腊文对照起来了。不过这只是孤证,并没有得到证时。幸运的是,这时菲雷岛上又发现了一块古代石碑,也写着希腊文和埃及文对照的内容。对照的结果完全证实了商坡良的推测,原来方框中的每个图案并不是一个字,而只是一个字母,整个方框的符号拼起来才成一个字,从这两个方框中商坡良就认出了十个埃及文字母,他们是P、T、O、L、M、E、C、D、A、R。商博良无疑是个天才,20岁前已娴熟多国语文,并且编纂众多辞典图录。但是,由于赞赏共和政治理念和过于直率的言词,天才的一生跌跌撞撞。使得他不断树敌且屡遭打压,直到晚年才抱病深入埃及抄写铭文壁画,然而回到法国后他突然中风倒下。 关联 古埃及的文字记录非常丰富,仅文学作品就有道德箴言、歌颂诸神和国王的赞美诗、历史传奇、冒险故事、情歌、英雄史诗和寓言等各种体裁。最负盛名的文字作品是一部宗教仪式典籍――《死者之书》。这本书卷使用纸莎草纸、皮革或亚麻布制成、饰以美丽花边。书中详细描绘了再生的各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就是称量灵魂,死者的心脏被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置象征公正与诚实的“马特羽毛”,两者必须保持平衡。在公元前13世纪的第19王朝,《死者之书》作为永生之旅必备品,随死者入墓。在葬礼上,僧侣须诵读此书。 作者:galax 回复日期:2007-7-13 8:42:16 回复 4、创颉造字 古埃及的文字随着古埃及文明的覆灭而成为死文字,其它象形文字似乎也难逃如此命运,除了中国的甲骨文。传说由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的汉字,最初书写于龟甲和骨头上,显然他们是用来占卜的。此外印度也发现了古文字,不过至今无人识别,是一种死文字。 占卜的结果 殷商时期,国王遇有重要事情,都要占卜,方法是在龟甲或兽骨上占凿许多凹槽,用火烧灼,使凹槽裂开成纹路。纹路直横粗细不同,巫师将不同的纹路解释成“吉兆”或“凶兆”,据此决定国家政策。占卜和办理的结果刻记在甲骨上,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 仓颉造字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单字,目前已认识其中的1/3。甲骨文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与后来的汉字大致相同。这套文字系统经过整理后一直沿用至今,基本上没有变化。关于文字的起源,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传说。传说,生活于约公元前26世纪的黄帝和他的史官仓颉,仰观天文,俯察万类,从鸟兽足迹中获得灵感,发明了文字。 汉字的审美价值 甲骨文也是由象形文字,但很早就脱离图像式描摹而形式化了。形声字是中国文字的主要特色,由一个表义的形符和一个表音的声符构成。如“龙”是一种神话动物,与“土”组合起来,就是代表田土的“垄”,“土”是形符,表示与土地有关,而“龙”是声符,“垄”的发是与“龙”是完全一样的。同样发音的还有“笼”,不过形符是“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汉字必须写在一个方框内,笔画的排列和组合应该井然有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身就是艺术品或装饰品。在中国画中,书法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至今仍在使用,西方人称之为方块字,象形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真可谓源远流长。 金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更加变化多样和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还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就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从书法的角度讲,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书法中的上乘之作。 “龙骨” 甲骨文的发现十分偶然。1899年,北京城中一位朝廷官员王懿荣对古文字颇有研究。在一味被称为“龙骨”的中药里,王懿荣发现小碎骨片上有刻痕,他认为这是一种无人知晓的古文字,并开始收集。他收集的就是甲集文。1903年,后来以一部小说著名的刘鹗,拓印了《铁云藏龟》,是最早的甲骨文拓片。后来甲骨文在安阳殷墟考古发掘中大量被发掘,最大的收获是1936年夏天发掘的第127号坑,得甲骨文17000多片。到目前为止,已发掘的有文字的甲骨超过了10万片。 关联 公元前2300—1750的哈拉巴文化时期,印度出现了一种主要刻在皂石、赤陶、象牙和铜制成的印章与护符上的印章文字,这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字。已经出土印章文字的遗物多达2500件,其中有1750枚印章。印章文字的文字符号约500多个,常见的基本符号是22个,有许多符号是象形的,如画有神祗和动物,其中有三面神兽像、水牛、雄鹿、大象等。印章文字的用途可能与商业活动有关,例如用作商品的商标或制造者的印章;印章也可能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比如用印章来敬神,或用作避邪。印章文字的数量虽然不多,内容也没有解读出来,但它们属于文字的性质却是无人怀疑的。 作者:galax 回复日期:2007-7-13 8:43:39 回复 3、“魔鬼的谎言与迷信” 玛雅人也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同样还没有被破译,这不稀奇。神奇的是,玛雅人将文字写在纸上,而且装订成册,与标准的书籍没有区别。 玛雅文化 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人部落被西班牙人征服,此前的玛雅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前古典时期(约公元前1500-公元317年)、古典时期(公元317-889年)和后古典时期(889-1697年)三个时期,被誉为美洲印第安文化摇篮的玛雅文化,地域覆盖共约三十多万平方公里,包括现今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的提卡、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瓦萨克通、以及伯利兹和萨尔瓦多部分地区。玛雅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精通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玛雅人大概在公元前后开始修建城邦,到公元300-900年时,玛雅人创建了大小一百多个城邦,每个城邦的建筑都十分宏假,内部都有完善的组织,人口众多,这是玛雅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 玛雅文字 公元前后,玛雅人也创造了象形文字。玛雅文字有字符800多个,分为意符、音符和定符三种,由复杂的图形和符号组成,约有词汇3万多个。玛雅文字大多刻写在石柱上,或木头、玉石和贝壳上。此外,玛雅人还发明了笔和纸,笔是用毛发制成的,纸是用当地的一种无花果树皮制作而成的。16世纪以后,西班牙人入侵中美洲,殖民主义者把他们看不懂的玛雅书籍视作“魔鬼的谎言与迷信”,他们烧毁书籍,屠杀祭司。这样,到了17世纪,玛雅文就成了无人认识的死文字。古代玛雅文献现在仅存三部残缺不全的写本,分别藏于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图书馆。数百年来中美洲丛林中的玛雅文化遗址陆续发现,石碑、祭坛、建筑物的墙壁和各种器物上存有大量比写本更早的铭文,是极为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通过近百年的努力,玛雅文献的破译进展仍然缓慢,800多个字符已读懂了近1/10,但大部分文字符尚未破译。 最古老的书 就现代的常识而言,书常常指一件印刷品。然而书的界限是模糊的,手稿书或者手稿,甚至成卷的文字,也常常被称为书,其实形式完全不同于手册书。从广义上讲,书指一个文本。但这个定义太广泛了,意味着文字任何文字记载都是书籍,无论载体是骨头还是石头还是泥板。从形式上讲,书是指成册的写有文字的纸张。从这种意义上讲,世界上最古老的书,出现在玛雅文明中。玛雅人早就学会造纸,他们的造纸方法是:首先将树皮捣碎,形成纸浆,然而还加入胶液,把有胶的纸浆压平晒干后,就形成了硬纸板。只要在这些硬纸板上涂抹石灰,将灰面擦拭平滑光亮,这样造纸的工艺就完成了。将这样的几十页或者更多的硬纸板折叠,就成为一个厚厚的册子,这就是玛雅人奇特的书。玛雅文字也是象形文字,需要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才能阅读,而平滑的硬纸板更加昂贵,因此书籍十分珍贵,只有祭司、国王和贵族阶层才会阅读到这样的书籍。这些书籍都是由会书写的神庙祭司记录的,他们可能是唯一学会了书籍的群体。玛雅人的书籍主要记载了他们的历法和礼仪活动,此外还有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和预言等,甚至出现了叙事诗和剧本等文学作品。玛雅人的书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用纸制成的书籍,这个事实到最近才为人所知,从而书写了书籍史的独特的一章。可惜,玛雅书的历史没有未来,和玛雅文化一样被人为毁灭了。 关联 公元前1500年,玛雅人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学会了农业生产,从此进入了定居时代。玉米和甘薯是玛雅人最主要的食物,这些农作物是他们最早采用原始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培植的。玛雅人还学会了饲养火鸡、狗和密蜂的技术,用龙舌兰纤维和木棉织布,制陶技术也已经发展到彩陶阶段。玛雅人也进行物物交换的贸易活动,可可豆常常成为通用的货币。宗教在玛雅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玛雅人将庙宇修建在巨大的锥形祭坛上,举行盛大祭祀活动,这些蔚为壮观的祭坛看上去很像埃及的金字塔,供奉在玛雅金字塔上的牺牲品包括食品、饰品,有时候则是活人。
文章标题: 书的演进历史是什么 书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9770.html
文章标签:演进  诞生  历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