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考古史上首次整体打捞,只为唤醒这艘南宋沉船,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时间: 2021-11-22 00:01: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考古史上首次整体打捞,只为唤醒这艘南宋沉船,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海底宝藏为什么460年后被唤醒?

2009年10月23日,“南澳Ⅰ号”古沉船打捞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这艘沉睡了460余年的明代古商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又一座实物例证。

据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窑产青花瓷,数量应在万件以上,是一个罕见的海底宝库……

明代商船沉睡460余年

2009年10月22日,广东省南澳县云澳镇附近海面颇不平静。“南澳Ⅰ号”古沉船打捞工作,已经在此拉开帷幕。

明万历年间,一艘满载着瓷器的商船,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至南澳岛三点金附近海域时突遇风暴,沉没于南澳岛东南乌屿与半潮礁之间27米深海底,距南澳岛最近距离约2海里。

2007年5月的一个早上,云澳镇武警边防支队战士在此海域抓获偷偷潜水打捞文物的可疑人员,至此撩开了“南澳Ⅰ号”的神秘面纱。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打捞船已经抵达指定海域,专业水下考古队员已经进行了试探性水下发掘,已有部分文物出水。

但由于受海风海况影响,整个发掘工作进展缓慢。沉睡海底460余年的“南澳Ⅰ号”古商船,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据本次水下挖掘任务的考古队领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崔勇介绍说,广州打捞局参与本次工作的专业潜水员有十多人,考古所也从广东省内抽调了十多名水下考古队员,共同完成此次水下考古发掘。

崔勇说,“原计划考古人员希望在东北季风到来之前完成水下清理和文物打捞工作,但由于受海况影响,发掘进度将随具体情况调整。”

拟用常规打捞方式

与“南海Ⅰ号”打捞状况不同,“南澳Ⅰ号”难以适用整体打捞。

当时,考古队员已经详尽掌握了“南澳Ⅰ号”沉船附近海底地貌的平面、剖面图。

根据“南澳Ⅰ号”沉船的特点和环境状况,考古队已在船体上部及船体附近区域布设水下探方,接下来将按照水下考古作业流程,逐层进行考古清理、测绘、摄影和文物提取工作。

根据“南澳Ⅰ号”沉船的特点和环境状况,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南澳Ⅰ号”的考古采用传统打捞方式,先在水下打捞“南澳Ⅰ号”所搭载的全部文物,再视情况打捞船体。

与此同时,文物部门需要对文物出水后作淡水浸泡脱盐处理,以防瓷器龟裂。对此,文物部门修建了三个脱盐水池,每个水池可浸泡72箱瓷器。

大家至今对两年前“南海Ⅰ号”的整体打捞记忆犹新,一个巨大的沉箱将古沉船及船上所有货物、覆盖古沉船的沙石及附属物共5000吨整体打捞出水,移入“水晶宫”保存,待日后慢慢发掘。

关于本次“南澳Ⅰ号”的发掘,崔勇介绍说,“南澳Ⅰ号”与“南海Ⅰ号”尽管都是装载瓷器的古商船,但“南海Ⅰ号”被淤泥完全覆盖,可以采用沉井的方式逐步下压,将古船及附属物整体装载进沉箱整体打捞;“南澳Ⅰ号”沉船位置在礁石区,沉井无法下压到位,难用沉箱吊拉。

另外,“南海Ⅰ号”采取沉井打捞的最大意义在于这艘南宋古商船结构保存完好,具有非凡的考古价值;而“南澳Ⅰ号”沉船暴露在海床之上的船体上层结构已不存在,常规打捞比较合适。

对于大家关心的“南澳Ⅰ号”发掘打捞是否沉船也能一起出水,崔勇表示,这要视发掘进度,如果沉船确实不具备打捞出水条件,他们将在文物打捞完成后,对古沉船进行回填覆盖,以留待下一次发掘。

明代文物万件以上

根据公安人员两次抓获非法打捞水下文物嫌疑人查扣的138件文物和之后当地渔民上缴的124件文物,以及之后有关部门组织在沉船外围采集到的800余件文物分析,考古人员初步断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窑产青花瓷,数量应在万件以上,是一个罕见的海底宝库。

据考古人员连日来水下勘测,初步判断“南澳Ⅰ号”长度不小于25.5米,宽度不小于7米,古船处于正沉状态,方向接近正南北向,古船的上层结构已不存在,但隔舱和船舷保存状况较好,船上货物散布范围长约28米,宽约10米。由于船体表面覆盖有泥沙和大块凝结物,船体和文物受腐蚀和人为因素破坏较小。

大家都将“南海Ⅰ号”比作“海上敦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第一座实物例证。考古学家认为,“南澳Ⅰ号”上所发现的青花瓷在国内陆上考古鲜有大批量发现,对远销国外民窑青花瓷的生产、贸易线路等一系列考古课题也少有实物印证,而本次“南澳Ⅰ号”上载有的大量民窑青花瓷,将给考古界许多信息:古代民窑专供出口到外国的瓷器,它们是如何贸易的,将运输到哪些国家和地区……从这方面讲,“南澳Ⅰ号”的考古意义丝毫不逊于“南海Ⅰ号”。

边防官兵护宝

据承担“南澳Ⅰ号”警戒保卫任务的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反映,在发现“南澳Ⅰ号”消息公布后,其27名官兵都接到过陌生电话骚扰,许诺只要边防官兵大开方便之门,捞上来的文物所得可以“五五分账”,官兵们均予以坚决回绝。

“南澳Ⅰ号”从2007年5月25日发现至2009年10月22日,历时882天,边防派出所驱赶可疑船只2132艘。

为确保“南澳Ⅰ号”的安然无恙和国家文物的万无一失,派出所租用地方渔船,派官兵在乌屿、关屿、三点金之间海域长期停泊守护。

派出所在自身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筹资购买了一套卫星定位监控系统,每天安排2名官兵对沉船海域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严密监控。

“南海一号”沉船里发现了哪些宝物?

南海一号是如何沉船的?在沉船里都发现了那些宝物?

南海一号,为南宋时期的商船,来往于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最为鼎盛时期的宋朝其运输宝物的数量巨大程度可想而知。

南海一号,长度41.8米,宽度11米,高度约4米。同时它也是到今天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其排水量约为800吨,载重约为400顿。直到2021年3月20日为止,一共清理船载文物已高达达14万余件,预计总文物将会超过16万件。

考古学着从中挖掘出很多来自宋代顶级官窑的陶瓷工艺品,这些东西非常受当时西方国家的喜爱。有些陶瓷的外观也受到了西方,阿拉伯等地的文化影响。

博物馆藏的《南宋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六棱执壶》也出自这里。壶又称“注子”、“注壶”,是隋代出现的酒具。其高25.4cm,足径5.5cm。主要用来盛放酒水的器具。、


还有就是在特展中拍摄的,“南海一号”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盘,也是给予我们非常大的震撼,不得不说古代人的工艺精湛。

据不完全统计全部水下考古发掘文物共有14000余件、凝结物55吨、标本2575件。而且陶器占大多数,一共有13000余件。如瓷瓶瓷壶、瓷碗、瓷盘以及其他瓷器等。样式繁多,且制作工法都出自最好的官窑,由此可见南海一号便是典型的宋代商船,且是航运于国际间的贸易船只。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南海一号沉船长41.8米,宽11米,高约四米,排水量大概828吨,在当时来说可以算是一艘大船,具体是怎么沉没的?现在已经不可考。但根据其载重的货物以及当时的气象考虑,不外乎就是载重过多,遇到了比较恶劣的天气而导致沉没。
沉船的文物主要以铁器,瓷器为主,尤以瓷器最为珍贵,其中包括了大量精美且十分罕见的瓷器,既有景德镇瓷器,也有福建德化窑、龙泉窑系的瓷器。

龙泉窑系青釉菊瓣纹碟

 本报讯 (记者/方正 张建明 通讯员/邓永鸿)位于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南海一号”宋代商船,去年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全部是稀世珍宝,其中一件同类瓷碗,就曾在美国拍卖出数十万美元!

  最近,水下考古队将再次对“南海一号”进行打捞,这引起全国考古界的极大关注。这次更大规模的水下考古,将出水什么样的文物?“海上丝路”的真相能否揭开?这些千古之谜的谜底将一一浮出水面。

  ——“南海一号”沉船千年神秘面纱即将揭开

  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将于近日再度下海,对沉没在广东省阳江海域、中国古代南海丝绸之路上满载稀世“宝物”的宋代商船进行大规模的打捞。笼罩“南海一号”沉船的千年神秘面纱将最终揭开。

  水下考古队此前进行的小规模试掘过程中,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打捞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而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文物界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最终出水,其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木质古船千年不坏

  去年3月前后,水下考古队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和发掘。沉船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整艘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没有侧,而是端坐海底。而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

  考古专家表示,“南海一号”的发现,在世界航海史上堪称一大奇迹,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未曾发现过如此大的千年古船,能保存如此完好的更是未有所闻。这艘沉船的出现对中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据阳江市文化局局长邹渠泉透露,正筹建的阳江水下考古博物馆,将建成一个专门保存“南海一号”沉船的巨型玻璃缸,其水质、温度及其他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完全一样。博物馆建成后,这艘古船将从海底平移到玻璃缸里,供人们观瞻欣赏。

  ——无价之宝成批出现

  当水下考古队员从沉船上凿开一个窗口进入商船,他们被惊呆了:在一个面积仅几平方米的小舱内,他们就捞起了400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都是从福建、江西等地著名窑口出产的高质量精品古
“海南一号”被称为史上最牛沉船,是艘木质商船,在南宋初年沉入广东阳江南海海域,一沉就是800多年。截止2021年1月,船上出土文物14000余件、标本2575件、凝结物55吨。
发现南海一号是个意外。1987年,英国的一家打捞公司,通过荷兰阿姆斯特丹海事博物馆的资料,发现有一条叫莱茵堡的商船沉没在广东阳江和台山海域,所以就联合广州就老菊去寻找沉船。结果一抓斗下去,里面全是瓷器、金腰带等……一看就是中国的东西,不是莱茵堡号,因此打捞暂时搁置。
1999年,南海一号探查工作再次展开。之后就是定位、试掘,最后终于确定了“整体打捞”的路线。2007年12月,南海一号被装进特制的巨大钢箱体(沉箱)中,由起重船将连同船体共重4000多吨的沉箱中整体打捞,然后平移到专门修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特制水晶宫中(模拟海水环境保存)。
南海一号被形容为“满船尽带黄金甲”,专家估计,古船的文物价值超过千亿美元。船上出土铜钱17000枚,更有金手镯、金腰带、黄金戒指等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其中最多的,当然还是——瓷器,已经发掘出的达13000多件。这些瓷器主要源于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为南方著名窑口所产,如浙江龙泉系的青瓷、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福建德化白瓷,大部分都还其品种超30种,大多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器型多种多样,囊括壶、瓶、罐、碗、盘、碟等。
南海一号沉船的打捞是中国海上考古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追述南海一号沉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宋朝,当时的宋朝海运非常发达,宋朝的中国科技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南海一号发现于1987年,当时中国的水上考古一片空白,所以是在跟日本方面合作之后才开始对南海一号进行了初步的探测调查的,国家的考古队为了不破坏南海一号的本身、完整的将其打捞出来,做了很多年的准备。

由于当地海域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采用传统的水下考古方法将文物一件件打捞出水,会在抽泥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并损失很多珍贵的文物考古信息。

中国政府对“南海一号”文物的考察和打捞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直至2003年,文物部门确定对这个装满秘密的古沉船实行整体打捞的方案,“南海一号”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洋考古项目,而如此大规模地整体打捞,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成为首创。

考古学者发现从南海一号挖掘出保存完好的瓷器有许多都源自宋代最顶级的瓷窑,还有许多受到西方、阿拉伯文化影响的瓷器。总计1980年代至2021年间的全部水下考古发掘文物共有14000余件、标本2575件、凝结物55顿。而陶器占所有文物中的最大多数,有13000余件,如瓷壶、瓷瓶、瓷盘、瓷碗以及其他青白瓷器等。种类繁多,且制作工法以及细致度皆十分地高,可见南海一号便是典型的宋代商船,且是航运于国际间的贸易船只。另外还有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铅锡器53件、铁器11件、竹器13件、木器46件、漆器28件、石器25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和船木等。从已发现船载货物的时代分析,铜钱中最晚年号为南宋早期宋高宗时期(1131—1162)的“绍兴元宝”款,而金页和银铤铭文都与国内出土的南宋时期同类货币一致,瓷器中的景德镇窑青白釉婴戏纹碗与江西出土南宋嘉泰元年。

  出土文物中最多的是瓷器。主要是当时南方著名窑口的产品,大部分源自江西、福建和浙江。金银铜锡和漆木器等其他发现也非常重要,金页、银铤上多有店铺名称、重量、地名等戳记,反映了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已延伸到海外贸易领域。

  这反映出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异常活跃,且已延伸到海外贸易。“戒指、手镯、臂钏、项链等金制饰品以及金页、玉件、银铤、漆器等应属于非贸易性质的个人携行物品,说明船内可能搭载了一定数量的商人、旅客等。”

中国在南海有多少古代沉船?

中国南海海域的古沉船不少于2000艘

广东省省考古专家断言:只是揭开这片海域冰山一角。

“南海Ⅱ号”的发现只揭开了汕头南澳海域众多沉船一角。9日,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片海域肯定还有其他古沉船。

9日上午,在明代沉船“南海Ⅱ号”抢救性保护情况汇报会上,广东省考古所有关专家透露出一个惊人信息:汕头市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从渔民船舱中查获的瓷器,不仅有明代瓷器,还有一批是宋元时期的,而这些宋元瓷器不可能出自“南海Ⅱ号”。南澳县附近海域很可能还沉睡着其他古船。

判断?+?

三代瓷器不可能同船

9日上午,在“南海Ⅱ号”情况汇报会上,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播放了边防官兵5月25日清晨在南澳海域乌屿与半潮礁之间(俗称“三点金”),从当地渔民的船舱中查获138件瓷器的录像。

“渔民潜水船上查获的瓷器,肯定不全是明代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尚杰紧盯屏幕:查获的瓷器中有一只酱色龙纹坛,“专家们从品相上一看,就知道这些酱色、青白釉色的瓷器和那些明代的青花瓷并不出产自一个年代,它们的工艺是宋、元窑口常见的类型。”

根据青花麒麟纹碗等瓷器上清晰印着“大明年造”的字样及省文物鉴定站的鉴定报告,考古专家初步将“南海Ⅱ号”鉴定为一条明代万历年间的沉船,沉没于400多年前。

然而,明代的瓷器基本上不可能与宋代瓷器共乘一船,因这不符合考古推断。尚杰分析道,中国人自宋代开始确有收集古玩的爱好,这有历史可查。但“南海Ⅱ号”这艘明代沉船上出水的宋、元瓷器样式相当普通,全是生活用具,没有太多收藏把玩的价值。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博士魏峻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根据水下考古人员在海底所见,“南海Ⅱ号”上整摞整摞的瓷器都是明代青花,这些零散出现的宋、元瓷器肯定另有来头。

有专家称,如果这几件宋、元瓷器与“南海Ⅱ号”上的大批明代青花瓷器确是从一处打捞上来,那“南海Ⅱ号”附近海域有可能还沉没着另一艘年代更早的古船。

调查?+?
这个这个狠难以计算的沉船总是挺多的,有些沉到深海底都没有被人发现不好统计了,我觉得。总得言之。南海是非常多乘船具体的数量啊,这个不好说。很难这个很这个很难以这个
南海一号考古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海上丝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2000年,考古部门对“南海一号”正式展开调查。
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12人,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
2003年10月,广东省文化厅召开《“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专家论证会。
2003年11月,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主持召开会议,规划、立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项目。
2004年3月,广东省发改委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工兴建。
2007年1月16日,考古队前往沉船海域开展打捞前最后一次海底勘查。
2007年4月:“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启动

听说漳州火山岛风景区那边打捞到一艘南宋时期的船只,不知有没有人听说过

  漳浦海域发现南宋古沉船 比南澳I号久远
  昨日上午,漳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阮友好收拾行囊准备离开漳浦县,他要立即赶往福州汇报工作。

  至此,考古队员在漳浦县为期10天的水下考古工作结束,他们发现了一艘南宋古沉船,从海底捞出了瓷器、漆器、北宋铜钱等百余件文物,而该船的年代比正在发掘的“南澳一号”还久远。“现在只是完成初步调查,我们将向上级申请经费,接下来准备做大规模的水下考古发掘。”阮所长说。

  发现:破获盗捞案件寻找瓷器来源

  此次古沉船的发现与2008年公安边防在福建龙海破获的一起非法盗捞倒卖文物大案有关。

  阮所长介绍,2008年,龙海边防在一码头截获2000多件犯罪分子刚刚从海底捞出准备运回租房的瓷器。之后,警方还从犯罪分子家中搜出100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牵涉到福建沿海地区8条古沉船,其中有些瓷器与此次发现的古沉船有一定联系。”

  之后经过长期的调查工作,今年5月7日,一支由20多名考古队员组成的福建省水下文物考古队来到漳浦县,他们的任务是做一个前期的初步调查。阮所长介绍,队伍成员主要来自福建省,也有国内其他地区的专家,“都是经过国家水下考古专业培训的。”

  出水:百余件古文物可能来自闽北

  入场后,考古队员开始利用高平潮和低平潮之间,海水比较平静的契机,租用当地渔船,携带着声呐、浅地层等考古设备出海探寻。事情进展异常顺利,入场第二天,队员们就找到并确定了沉船所在的位置,“队员们下到海底去探摸发现,碎瓷片散落的面积比较大,沉船有被偷盗过,受到一定破坏。”

  队员们还进入到沉船船体中,并从船内外打捞出100多件瓷器、一些漆器残片和9枚北宋铜钱。阮所长告诉记者,根据沉船所载货物,可判断“应该是一条外贸船,航向是东南亚。船上所载主要是瓷器,以黑釉碗和青白瓷为主。”

  阮所长拿出部分瓷器给记者看,记者看到,碗大多为黑釉色,碗口较小,颇像电视剧里喝酒壮行时所用的小碗,而一些青白色瓷碗则大多有残缺,“有人说小碗是喝酒用的,也有人说是喝茶用的。”阮所长说。

  他还告诉记者,此次打捞出水的100多件文物以碗、碟、盘等小瓷器为主,大部分产自闽北地区,年代以宋代居多,都属于民窑作品,“根据省里的有关瓷器资料,结合沉船上瓷器器物造型等方面材料,可确定其为南宋时期的沉船。”

  安保:启动海防监控排查可疑船只

  据了解,瓷器一直是福建古代出口的重要物品,而漳浦海域正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月港的一条必经之路。此次沉船上的考古发现对了解南宋时期的贸易情况具有很大研究价值,“能够了解到当时商船的造型、所载船货以及瓷器的烧造工艺等详细情况。”阮所长介绍说。

  随着专家们的撤离,沉船所在海域监管又面临着真空,如何加强管理成为一个难题。沉船位置刚好地处漳浦县桥仔头派出所、龙海市隆教乡镇海边防派出所辖区之间,此前这两个派出所已经为考古队做了万无一失的保卫工作。

  昨日下午,桥仔头派出所陈峰教导员对记者表示,边防部门将启动海防监控系统,对沉船所在海域进行24小时监控,对该海域进行不定时巡逻,防止任何可疑船只进入该海域。记者还获悉,为了对付盗捞文物,边防部门还有其他技术手段可保文物安全。

中国最早最大沉船事件是哪一年

  1975年8月4日凌晨,珠江容桂水道蛇头湾一带,两艘同属珠江内河运输公司的红星号客轮相向而行时,从肇庆开往广州的红星245号钢质客轮猛地撞向红星240号客轮……短短6分钟内,两艘客轮上的800多名广东乘客随着船身沉入江中。事后,虽经紧急抢救,仍有432人罹难,其中80%以上是广州的年轻人。当时的肇庆市区,每条街道都有人办丧事,全市气氛十分压抑。

  “8月4日,零时25分,肇庆开往广州的红星245号客轮与广州开往肇庆的红星240号客轮在珠江容桂水道蛇头湾水面发生碰撞,两轮当即沉没,800余名旅客中,罹难432人,其中肇庆乘客52人。地、市成立"八·四"海事善后办公室。是为建国后本省最严重的海难事件。”
  ——摘自《肇庆市志·1975年大事记》
古代是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现代是1948年的中国上海附近江亚轮,曾经也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沉船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海难。但知之者甚少,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但这艘客轮的传奇故事却一直牵动着我们航道救捞人的心。江亚轮原名“兴亚丸”。

中国最早最大沉船事件: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整艘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1912年4月15日,英国豪华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北大西洋与冰山相撞而沉没,只有705人生还。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在1948年的中国上海附近,曾经也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沉船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海难。但知之者甚少,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但这艘客轮的传奇故事却一直牵动着我们航道救捞人的心。江亚轮原名“兴亚丸”,是1939年日本东亚海运株式会社建造的客货两用轮,日本投降后,被海军总司令部接收,当时国民党政府为补偿招商局在抗战期间沉船封港的损失,将其敌产“江亚轮”等5艘轮船划拨给交通部交招商局营运,并将“兴亚丸”改名为“江亚轮”,该轮1946年起行驶于航程仅需12小时的上海至宁波间短程航线,船龄未及10年,总吨数3365吨,马力2500匹,航速每小时12海里,按国民党交通部航政局额定的最大载容量为2250人,船上新配有休息室、高级餐厅等,船体外观、机器设备、还是其它设施配置,在当时中国的客运船舶中均堪称精良。

南京海事局:东方之星沉船系国内航运史最大事故,中国航运史上最大的海难事故——东方的泰坦尼克号“江亚”轮沉船事故。
历史上的十大沉船事件
1、“泰坦尼克”号' 2、古希腊装载橄榄油的货船3、钻石地质学家意外发现海底宝藏
4、17世纪掠夺船“圣玛格丽塔号” 5、多米尼加发现17世纪海盗的遗弃商船: 6、海盗“黑胡子”船长的旗舰残骸7、英国胜利号载4吨金币! 8、秘鲁和西班牙争夺价值5亿美元的海底宝藏 9、百年前美国矿砂船的沉没仍有谜团待解10、神秘的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号”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国。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同时,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从发掘出来的文物来看,从船体造型该船始发港口可以肯定是来自福建的泉州。受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部门的力邀,水密隔舱造船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芳财将按1∶1.1比例仿制宋代古船“南海一号”。
在1948年的中国上海附近,曾经也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沉船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海难。但知之者甚少,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但这艘客轮的传奇故事却一直牵动着我们航道救捞人的心。
江亚轮原名“兴亚丸”,是1939年日本东亚海运株式会社建造的客货两用轮,日本投降后,被海军总司令部接收,当时国民党政府为补偿招商局在抗战期间沉船封港的损失,将其敌产“江亚轮”等5艘轮船划拨给交通部交招商局营运,并将“兴亚丸”改名为“江亚轮”,该轮1946年起行驶于航程仅需12小时的上海至宁波间短程航线,船龄未及10年,总吨数3365吨,马力2500匹,航速每小时12海里,按国民党交通部航政局额定的最大载容量为2250人,船上新配有休息室、高级餐厅等,船体外观、机器设备、还是其它设施配置,在当时中国的客运船舶中均堪称精良。
1948年12月3日下午4时整,初冬的寒风掠过黄浦江面,船长沈达才下达了启锚的命令,担负沪甬线航行任务的“江亚轮”,拉响了汽笛,缓缓地驶离上海十六铺3号码头,驶往目的港宁波。夜幕降临时,船已驶出吴淞口外进入到外海,客轮出现了较明显的摇晃,但船舱中除了部分旅客由于晕船而感不适外,大多数人依旧泰然处之。人们仍然在憧憬着家乡美好的一切,或者沉浸在各自的思绪里。谁也不知道,灾难已经迫在眉睫,对许多人来说,这将是一次没有返程的旅途。
因当时国内时局紧张,许多人急于离开战事在即的上海,其中大部分人是浙江籍,据轮船公司客运部出口报告单统计,船上有乘客2607人,船员179人,载货175吨。仅这些记录在案、可资查证的数据,就已大大超出了额定的最大运载能力。事后,据宁波旅沪同乡会“江亚轮”惨案善委会调查,当时船上无票乘客及儿童甚多,实际载客预计达4000人以上。
6时45分,“江亚轮”行驶在吴淞口外横沙西南白龙港海面水道。骤然传出炸雷似的一声巨响,船体右舷后部随之发生剧烈震动,所有灯火顷刻熄灭,与爆炸处紧挨的电报机房瞬时坍塌,报务员被炸得血肉横飞,收发报机损毁,与外界联络中断。船头驾驶舱内,求援汽笛也仅象征性地鸣响一声,就再也发不出声来。当船长沈达才准备下达堵漏命令时,船体就已倾斜,船舱内漆黑一片,冰凉的海水哗哗涌入。混乱中没有人组织旅客向救生甲板撤离,在爆炸声中惊魂未定的人们慌作一团、惊恐万状,纷纷向船顶甲板夺路奔命。在舱门、走道和楼梯中竟相挤轧,死伤无数、哀号呻吟、惨不忍睹。
爆炸发生后,船尾迅速下沉。首先遭到灭顶之灾的是三四等舱的旅客。十几分钟后,汹涌的海水就迅速地盖没甲板。拥挤的人群成片地跌入海中,霎那间,撕心裂肺地哭喊声、惨叫声,令人肝肠寸断。海面上一片狼籍,许多人抓住飘浮的救生圈、木块、油桶等物得以幸存,由于失事地点恰为一浅滩,因此客轮沉没后的烟囱、桅杆以及悬挂的救生艇仍露出水面,然而慌乱中,加之天黑,“江亚轮”的水手甚至连救生艇都没有放下来,极其遗憾。
爆炸发生的时候,白龙港附近水域有若干船只经过,其中不乏侠肝义胆、慨然援手者,如招商局“茂利轮”、中国渔业公司“太孚轮”等,“太孚轮”代替江亚轮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在附近航行的船舶,闻讯纷纷赶来。一艘满载桔子的木壳机帆船“金源利轮”率先赶到现场,船长张翰庭命令水手们抛弃全部桔子,空出货船,抢救落水旅客,并冒着危险将自己的船头与江亚轮作“T”字形连接,让争相逃命的乘客们可以跳过来,也可以很快地游过来。但200吨左右的小货轮再也容不下更多人,而船头又被撞坏、“江亚轮”还正在把它往下拖之时,水手们不得不砍断缆绳,把最后两条小舢板也放了下来,又从冰冷的海水里夺回几十条人命。“金源利轮”当时清点的被救人数共为543名,是施救人员最多的一艘船, “江静轮”救起266人,“金德兴号”帆船救起87人,“华孚轮”救起28人,其他各类船只救起近百人。与积极救援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附近几条丧尽天良的帆船,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趁火打劫,充耳不闻凄惨的求救声,埋头打捞漂浮在海面上的行李、箱包,大发黑心财,从而引起强烈的民愤。
招商局于失事后派出90多名潜水员和十几艘船只前往失事地点打捞尸体,大多数已不知去向,仅捞起有名有姓的尸体1383具,其中男性629人,女性414人,男童208人,女童132人。据统计,失事后仅900余人得以生还,估计罹难者多达3000人以上,死伤惨重,这是中国航运史上最大的一次海难。
1948年12月,为了尽快弄清造成“江亚轮”沉船惨案的真正原因,在招商局会同上海宁波同乡会和舟山同乡会处理“江亚轮”善后事宜的同时,交通部邀请了上海航政局、招商局、中华民国轮船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中国商船驾驶员总会等21个有关机关及团体,会同组织了“江亚轮失事调查委员会”。通过调查,专家们认为,该轮航线正确,不可能触礁,爆炸处距锅炉房尚有60英尺距离,也非锅炉爆炸所致。“江亚轮”被炸裂口长约30英尺,裂口处的钢板上部向外翻出,下端却又向内凹进,形状蹊跷,缘由莫辨。传讯生还的“江亚轮”理货员,查明所载货物中并无爆炸物夹带,一般随身携带的小型定时炸弹,也不可能有这样大的爆炸当量。经多方协查,最后的意见大都趋同于误触水雷。
当时社会还有一个版本流传,说是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曾在一次聚餐上道出了实情,“江亚轮”是驻守上海的空军轰炸机在飞行过程中挂钩失灵,炸弹脱落误炸而击沉的,此事无从印证。因战争的原因,自顾不暇的国民党交通部也没有拿出一个正式的调查报告,此事不了了之。
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考虑,同时也为疏浚航道,决定由航务工程总局打捞工程局打捞“江亚轮”。当年4月份开始施工,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采用分段切割、驳船抬撬的打捞方法,派潜水员轮番下水施工,运用浮吊链锯的施工工艺,至8月,沉船的后半部分被浮抬进港,10月30日,沉船的前半部分也被浮抬至上海宝山附近浅滩搁置。前后历时160余天,终于使沉埋江底的“江亚轮”重见天日。
捞起后的“江亚轮”残骸,虽已断裂成两段,但钢板、机器、锅炉都还很好,具有修理恢复使用的价值。1957年1月,其两段船体先后被送进当时实力最强大的上海江南造船厂。1959年2月4日,修复一新的“江亚轮”在事隔11年后重新出现在张灯结彩的十六铺码头,通体被漆成了亮丽的乳白色,船上满载当年罹难旅客的家属和上海各界代表400余人。上午9点,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新生的“江亚轮”启锚试航。三个小时后,当客轮再次来到当年的蒙难地——吴淞口外的白龙港时,汽笛又一次鸣响,向当年的遇难者致意。
1966年11月,文化大革命的红色风暴席卷华夏大地,在长江上航行的客轮全部更名,往返于上海和武汉之间的航线的“江亚轮”改名为“东方红8号”,小时候我曾乘坐该轮出行,依稀听说过它的故事,可惜少不更事,没有太多的记忆和感触。1983年,“东方红8号”退役,停泊在武汉港月亮湾码头,作为武汉轮船公司船队的水上基地。90年代,我曾多次到该轮办事或参观,对铆钉结构和蒸汽动力的船体情有独钟,当我再次闻听它那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历史时,那一刻,感慨万千,肃然起敬。
2000年6月,“东方红8号”辗转卖给温州拆船个体户。不料,当年7月8日,不可思议的悲剧在这艘命运多舛的轮船上再次降临,船上工作人员在拆卸时,不慎引燃了舱内油污发生火灾,结果轮船被烧得体无完肤。
2001年春节前,“东方红8号”的残骸被拆毁作废钢铁卖了。原“江亚轮”上仅存的一只木舵被保存下来,成为印证此次中国航运史上特大海难事故的唯一实物标记,被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珍藏。
一艘承载着沉痛史实的船舶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那段触目惊心地海难也逐渐被大家遗忘,但无数个冤魂却永远镌刻在大海的深处。星转斗移,世事更迭,海风永不停歇地呼唤着那些迷失的名字,海浪在潮起潮落中慰藉那些没有回家的游子。
文章标题: 考古史上首次整体打捞,只为唤醒这艘南宋沉船,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8971.html
文章标签:首次  沉船  打捞  南宋  史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