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20 01:01: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相信我们小时候也同样问过妈妈吧。那么当时妈妈都是怎么回答的呢?
中国父母的回答
“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从水沟里捡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超市打折买一送一”,“充话费的时候送的”,这些都是我们的父母们曾经哄骗我们的回答。
外国父母的回答
“你是上帝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爸爸妈妈结婚后,妈妈肚子里有了一个蛋,你就是从那个蛋里面爬出来的”,“妈妈是插座,爸爸有插头,通电之后就有了你呀”。
满分的回答
爸爸和妈妈很相爱,所以就结婚了,然后爸爸把一颗爱的种子放在了妈妈的肚子里,然后这个种子在妈妈肚子里10个月,慢慢长大成了你,你就出生了。
总之,无论是中国父母,还是外国父母,面对孩子的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没有正面的回答孩子,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些性知识,所以父母们不能直接回答。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只要遵循这些原则,可以避免尴尬,而且也更能让孩子明白妈妈生自己有多不容易。
尊重科学事实
当孩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父母别再像之前老一辈使用的哄骗方式骗孩子了,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比较早熟,父母哄骗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父母应该实事求是,告诉孩子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要更加的爱妈妈。当然如果孩子更细致的询问的时候,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再做解释。
正视面对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有些父母感觉有点儿难以启齿,所以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非常重,一旦父母过度的保护回避,会引起孩子过度的探索欲,到时候孩子知道的可能就更多,而且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早熟,向偏的方向发展。所以面对这个问题,父母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就直接说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适当开始性教育
现在的社会,性侵,猥亵事件的背后,不仅是丑恶罪恶的犯罪者的责任,还有就是孩子缺乏性教育知识。所以说父母可以适当的教育孩子一些性知识,让孩子更好的保护自己,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私密处,而且告诉孩子私密处不能随便让别人碰。另外可以适当的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在妈妈的肚子里生长,经过产道出生的,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增加孩子性知识,更好的保护孩子。
链接:
提取码: w43j你不用忌讳死亡这个话题,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跟死亡有关的问题,都不要不高兴,也不要制止他。有时候,你可以跟孩子坦率地谈谈死亡,这样,当有亲友去世时,孩子就比较容易面对了。
谈论死亡不会使孩子害怕,反而能驱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不过,你也许需要帮助他们消除对死亡的误解。例如,有些专家说,很多六岁以下的孩子不知道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他们在玩游戏时,可能在这一刻扮演“死人”,下一刻就“活过来”了。
当孩子长大一点,他们会慢慢明白死亡是一件严重的事。他们也许会有疑问,感到担心甚至害怕,特别是在亲友去世的时候。因此,跟孩子谈谈这个话题是十分重要的。精神健康专家马莉恩·哈扎指出:“如果孩子觉得不可以在家里说有关死亡的事,就可能会对死亡越来越恐惧。”
你不用太担心怎么向孩子解释。一个研究指出,大人只须要“用仁慈的语气向孩子说出真相”就可以了。
你可以怎么做
善用合适的机会 如果孩子看见路旁有一只死了的鸟,或者家里养的小动物死了,你可以在这个时候跟他谈谈死亡的问题。比如,你可以问他:“动物死去后,它们还会痛吗?它们会冷、会饿吗?你怎么知道一只动物或一个人已经死了呢?”——圣经原则: “有静默的时候,有说话的时候”。(传道书3:1,7)
解释时不要含含糊糊 如果你要告诉孩子某个亲人或朋友去世了,就要说得清楚,不要用“他走了”之类的委婉的话,否则孩子可能会误以为那个“走了”的人很快就会回家。你可以简单直接地说:“奶奶死了,什么都不能做了,我们也不能跟她说话了。可是,我们不会忘记她。”——圣经原则:“每个人就都要对别人说真话”。(以弗所书4:25)
消除孩子的忧虑 孩子可能觉得,自己的某种想法或所做的某件事,导致 了亲友的死亡。与其单单说不是他的错,不如问问他:“为什么你觉得是你的错呢?”孩子说的时候要留心听,就算他的想法很幼稚也不要批评或取笑他。另外,年幼的孩子可能会以为死亡是会“传染”的,所以要告诉孩子他很安全,不用担心。
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感受 你可以主动向孩子谈起一些死去的亲友,就算孩子不认识那个人也不要紧。比如,你可以说说那个亲友的一些往事和趣事,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他们可以想起或谈到那些死去的亲友,不用忌讳死亡这个话题。可是如果孩子不愿意谈这个话题,也不要勉强,你可以等下次有机会时再说。——圣经原则:“人心里的思想好像深处的水,明辨事理的人却能汲引出来。”(箴言20:5)
必须帮助孩子明白的事
如果一个亲友去世了,为了帮助孩子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要让孩子明白以下几点:
他很安全,不用担心自己会死。
如果你遇到什么不测,他不会被遗弃,其他家人和亲戚会照顾他。
人死后不会受苦。
去世的亲人不会被忘记。你可以说:“你再也见不到奶奶了,但你可以常常想起她。”
要记住,你什么都不说 并不能减少他的恐惧,反而只会让他胡思乱想。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他一定会以死亡作为结尾。但是现在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总是没有办法那么的坦然,内心会有很多的恐惧。
倘若是那些顺应着自然规律,而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死去的也比较能够看得开,但是对于那些突然间遇到的灾难以及疾病,尤其是小孩子就非常的不能够接受。从而给了自己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平时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情绪,其实可能这是因为家长对于孩子死亡教育并没有做好。
▼举个例子:
朋友之前一直奉行的理念就是孩子年纪很小,不应该给他讲死亡这种比较丧的事情,这样担心对于他的心理影响不好,所以从小到大都没有给他正式的上过死亡教育。
然后有一天朋友一家三口出去游乐园玩的时候,在去游乐园的路上遇到了一场车祸。而当时朋友并没有反应过来,就让孩子看到了车祸的现场车主人倒在地上都是血泊的样子。
后来朋友担心孩子会受到刚才的视觉冲击的影响,所以就一直在讲别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结果却发现孩子在去游乐园的路上都一直在询问朋友关于刚才那场车祸的事情,一直在询问关于死亡的问题。在问着我是不是有一天也会这样突然的死去,我们是不是之后也会遇到这样的车祸,到后面甚至哭着说:“妈妈,我不想死”。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关于死亡教育并没有做好的事件,对待死亡很多时候其实只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如果能够好好的从正面去引导和教育的话,对于死亡的恐惧反而不会比未知的情况下去遭遇更来得吓人。
但是,很多的家长在遇到孩子关于死亡这方面的问题的时候都会变得更加的敷衍,就是抱着一样的信念,觉得孩子的年纪太小了,不能够让他接触有关死亡的事情,有关于死亡的教育,这样子也会让孩子受到负面影响会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恐惧。
其实让孩子处于这种对于死亡完全不了解的状态,却恰恰会让孩子陷入一种对于死亡的恐惧。甚至会把这种恐惧夸张化,会觉得自己只要做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都会面临着死亡的可能,会危险。我们说孩子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对于孩子的死亡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呢?
1. 让孩子能够提前得有一个心理准备。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缓冲时间的,就像是孩子去比赛也应该让他提前的适应考场,让他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之后再上场才能够把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对于死亡也是如此,当你在面对一件未知的事情的时候,因为自身对于他的不了解,所以就会给你留下非常多的空白,让你去填充这个位置反而是增加了更多恐惧的。因为这个人位置会让你对于这段留白处自我想象出更多不符合实际的东西。
所以有时候,死亡对于孩子来说,恰恰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教育。孩子只有在了解到了死亡是一种什么概念之后,才能够对于死亡更加的看开。
2. 会让孩子更加的珍惜和享受生活。
死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前进方向和目标也是具备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叛逆少年,总是不把生命当一回事,做一些自残的行为.
这其实都是因为他们对于死亡并没有一定的概念,他们分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做任何事情也是不会让自己死的,自己死了之后也不会对于父母产生任何的影响。
所以家长如果提前得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话,让孩子意识到了生命的重要性,那么也就会更加的对于生活充满了乐观,充满了激情,也会更加的珍惜和享受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活周期。
3. 能够让孩子更加的明白和感受到生活当中的各种情感。
当孩子能够重视生命和重视死亡的时候,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意识会更强的,他们的心思也会更加的细腻。
就比如在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里面,主角是一个死了无数次又活了无数次的猫,它的主人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这一切都因为他爱上了另外一只白猫发生了改变。这是一本极具生命意义教育作用的绘本,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也由此可以看得出来,生命是你所存在这个世界上去感受其他东西,感受其他情绪最为基础的存在。倘若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知道应该重不重视,不在乎死亡的话,那么对于生活自然也就不会热爱了。孩子的生命意义教育是很重要的,而在生命的过程当中出生和死亡,新生和淘汰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那么家长又应该如何去给孩子进行这样的死亡教育呢?
1. 当孩子向自己询问死亡的问题的时候,应该严谨和认真的去回答而不是敷衍。
很多的家长对于孩子总是缺乏一定的耐心和包容心,总是会觉得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很幼稚又任何参考价值的,有时候甚至会觉得他们是想太多。
所以当孩子突然间冒出来的一些关于生命的问题,关于死亡的问题的时候,对于这个死亡感受到害怕,都是不愿意正面的和孩子进行沟通有关死亡的话题。
就比如当孩子问自己是不是生病就一定会死亡的时候,是不是父亲母亲以后老了就会死了,离开自己的时候。
大多数的家长所做的事情都是否定,表示的自己陪伴孩子很久很久,但是其实这样的生命教育也是有所缺乏了,让孩子无法正确的认识到有关死亡的具体内涵表现。
2. 多带孩子去接触一些大自然的生老病死规律。
死亡这个概念不仅仅是在人的身上,在于植物和动物身上也是如此的,很多的孩子之所以无法感受很明白死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和情绪,其实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直接接触过死亡,当他们突然间接触到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恐惧和受到了冲击。
所以家长其实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让他们多和大自然和动物接触,可以尝试着让他们养一些自己喜欢的宠物或者是植物。
经历他从生长到凋零到死亡的这样一个全过程,也就可以让孩子更加的理解和明了死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具体内涵。
3. 给孩子正确的生命教育,告诉孩子死亡是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很多的孩子会害怕死亡,是因为他们在医院当中看到了很多临死的病人痛苦的神情,所以他们之后就会对医院产生一种恐惧,觉得一旦进了医院生了病就是会马上死亡的。
但是其实医院是一个帮助你治疗的过程,并不是说住了医院就一定会有死亡的结果。孩子会对于死亡产生这么强烈的恐惧,是因为他们把生和死这两个概念看的太重,分的太清了。
其实家长不妨对孩子进行死亡的正面教育,不把二者完全的区分开,而是把它做成一个衔接的关系。死亡并不意味着就是离开这个世界,不再存在着,它将会化为另一种形式永久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而且死亡的过程也并不一定每一次都是痛苦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