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以色列都做过哪些没人性的事情,大家能回答列(穷)举一下吗

时间: 2023-11-08 17:01: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历史上以色列都做过哪些没人性的事情,大家能回答列(穷)举一下吗

评论以色列人的短句

1.以色列综合国力精典评论

以色列国小,资源贫乏,人口相对较多,但是他的军事力量很强大,是中东数一数二的强国,军事科技发达,经济实力在西亚国家中也很突出,人民的素质很高,提倡全民皆兵,是一个典型的科技立国的国家.他的综合国力可以排在世界前15位。

以色列的军队由一支统一的以色列国防军(IDF)组成,在历史上还没有其他的军事部门独立出现过,海军和空军都是由陆军管辖。也有其他一些准军事的部门负责不同层面的以色列国家安全(例如边界警察和内部安全局)。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是在英国管辖时期组织的地下军队(Haganah)。

以色列国防军是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以色列的军队由一支统一的以色列国防军(IDF)组成。高的军队之一,并且也被列为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在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参与了五场主要的大型战争和其他无数的小型冲突。在人员上,以色列国防军的主要优势是其人员训练的精良品质以及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人员的数量多寡。以色列国防军也大量依赖于高科技的武器系统,以色列国内也有一些专门替国防军生产和开发武器科技的机构或企业,其他的则进口自国外(大多来自美国)。

大多数以色列人(无论男女)都在18岁时被征召从军。有些移民也会自愿的加入以色列国防军。不过阿拉伯裔的公民则是例外,大多数阿拉伯公民都没有被征召,以避免在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开战时可能爆发的利益冲突。其他不需当兵的还包括残障人士、已婚妇女、或者出于宗教原因者。男性的义务役是三年、女性则是两年。以色列国防军里也有贝都因人等少数族群参与。自从1956年来,德鲁兹族群也和犹太人一样被以色列国防军征召从军。在宗教机构就学的人可以获得延缓征召。多数犹太正教人士会不停地延迟服役,直到超出法定服役年龄,这种做法在以色列引起相当大的争议。

虽然阿拉伯裔的公民不在征兵范围内,他们也可以自愿从军。同样的政策也套用在贝多因人和许多非犹太裔的公民上。

服过义务兵役后,以色列男子转入国防军预备役部队,每年从事几个星期的服务,直到40岁为止。

以色列经济已经由从前主要以农业、轻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构成的传统经济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电信、高科技以及农业科技产业等都极具国际竞争力。以色列的宏观经济环境在过去 15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通货膨胀被成功抑制,2000年的通胀率为0%。根据削减赤字法,规划出每年预算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额度,以确保政府部门对每一分花销都负起责任。国家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在下降。以色列始终致力于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并将其作为鼓励经济增长,同时为私人企业运作提供可预测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法宝。

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以色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7500美元,高于西班牙、新西兰、葡萄牙以及希腊等国,也超过欧盟的部分成员国。2000年,以色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经历了两年的负增长后取得了3.4%的增长率。这一增长率与多数欧洲国家相比(比如2-3%)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以色列国内人口增长更为迅速,导致了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负增长或者说停滞不前。

2.以色列网民讨论:以色列人怎么看待中国和中国人

在以色列长大的人不会真正过多地关注中国和中国人。

以色列文化并没怎么受中国影响。我们确实有很多中国餐馆(但它们并非全是中国的)。

我知道我买的东西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衣服啦,玩具啦,等等。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收购了一些以色列企业。

其中一个是TNUVA(译者注:TNUVA是以色列一家乳品公司,被我国光明乳业收购),以色列最大的合作社之一。我出国旅行时也碰到过不少中国人,他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到处逛,拍摄成千上万张照片。

我认为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游客相比,他们还算不错的,看起来都像好人。一名中国人说,他听说犹太人每个月会读40多本书,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我不确定他是从哪儿听来的40本书这个梗,但我还是装逼地点头以示赞同。

在中国吃中餐不像我在美国欧洲或以色列吃过的任何“中国”食物。中国有超过80种不同类型的烹调法,所以我可能错过了它们,但我对此表示怀疑。

到目前为止,我喜欢这些广大美食。我抱着及时行乐的心态来到中国!所以我会尽可能尝试和经历,特别是在食物上。

幸运的是,我那位利比亚裔的妈妈确保了我可以吃很多辛辣的食物,中国人对我可以吃一些他们最辣的菜肴如火锅而感到吃惊。在餐馆吃的中国食物最常见的调料之一是谷氨酸钠(味精主要成分)。

他们几乎把它放在一切食物里。

3.我们该如何看待以色列人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迫害并欲图灭绝犹太民族。

逃出欧洲的犹太人痛苦地发现,畏惧于希特勒淫威之下的整个世界均冷酷地对他们关上了大门;唯有中国上海一扇小门,尚敞开在那里。消息传出,短时间内,世界各地共五万犹太人逃来上海避难。

上海当时浑然不知希特勒;上海只是个开放的、不设防城市而已;任何人来上海都无须签证。 战后,五万犹太人几乎全都离去。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了以色列复国后的第一代开国元勋。 1976 年唐山大地震,以色列在第一时间宣布,向我国捐赠一亿美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今天日本横滨和美国芝加哥也来个 7。6 级大地震,以色列也会捐赠,不过金额不会超过十万、二十万。

冷战时期,西方搞了个“巴黎统筹”,相当多的敏感技术对我国是严禁出口的。那是一道铁幕,但有没有缝呢?且不论我军战机和潜艇、今天看来同以色列的是如何相似;就说一个防弹衣吧,八十年代,以色列率先发明纺织纤维防弹衣,而我国还停留在缀垫钢片阶段;很明显的一项军用技术,“巴黎统筹”盯得紧,而我国警方迫切需要,于是奇迹出现了,中国“自行”研制出了纺织纤维防弹衣!就是现在穿在我国160万武警身上的那种。

前些日子,我国向以色列订购了四架预警飞机。后因美国国内反华势力阻挠,合同被取消。

我国定金曾付二点五个亿,以色列派人来赔了三点五个亿;事情就此结束了?才不呢,等着看吧!三年之内,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预警飞机必将飞上祖国蓝天!上海虹口唐山路一带不起眼的老房子,近来变得不寻常;年年有从以色列等世界各地远道而来探访的犹太人、他们扶老携幼,流连忘返,深情、虔诚地寻访他们当年的诺亚方舟! 上海沦陷之后,日寇巴结希特勒,也曾策划灭绝在沪犹太人。 有两条犹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一度被鬼子前后出口焊上铁栅门,禁止出入达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二千余人,最后大部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是居住在周围的上海市民,路见不平,接二连三地采用“空投”、就是将面饼等食物掷过房顶去的原始方法帮了他们一把。

中国人现在去海外旅游的多了,如果着眼于友好,首选当推以色列。站在特拉维夫街头,你尽管大声宣布自己是中国人!或是干脆说自己是上海人!你会发现,素昧平生的以色列男女老少,请你到他家去喝茶吃饭的都大有人在! 中国人骂美国,常常是脱口而出;但从没见骂加拿大的;那是因为有一个白求恩的缘故。

而在以色列,当年犹太人在中国上海的避难史,是写进教科书里的!是写进族谱家史的! 在以色列,有一个纪念碑: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 其实,我们不过是仅仅救了5万以色列人。却得到了他们举国的尊敬和后来巨大的多年的军事科技的帮助。

在以色列,他们把每一个人都视为最宝贵的财富的情况下,在以色列,他们可以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杀纳粹战犯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不对这个民族和他们爱恨分明的性格而肃然起敬!!! 假如,是以色列救了5万中国人,我们可能如此巨大的持续的去回报吗? 长期以来,凡中东出什么事,我们的主流舆论总是骂以色列,弄得大家伙儿铁定以色列坏。 五十年过去了,老爷子怎么骂、儿孙子也怎么骂。

偏偏就这个以色列,被我们骂了几十年,却也忍得住?!眼看着哈马斯等启用“人体炸弹”专炸以色列平民,我们还闭着眼睛在骂。骂什么?骂以色列胆大包天、竟敢报复?! 骂呀骂、骂得惯了!骂上瘾了!也不想想,骂一个从不回嘴的、算哪门子好汉?!记住,中国曾有不少朋友,钱诈去一百个亿、二百个亿的都有,说翻脸就翻脸!而以色列,五十年来,没要过我们一分钱,却始终是我们的一个合格的朋友! 一群巴勒斯坦少年在向以色列坦克扔石块;那些孩子是勇敢?还是在作秀?……如果倒过来,坦克是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少年根本就别想捡起石块,因为机枪早就扫射过来了!……是的,这就是区别! 如果以色列失去了那些坦克,这次,作为一个国家,其灭绝噩运,将在劫难逃!远远望去,小小的以色列陷于怒海、却傲然屹立! 珍惜朋友,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

我们可以接近阿拉伯,虽然伊斯兰教的极端性也带给了我们巨大的伤害----一印尼华人的冤魂还在哭泣。但是,我们不要再大骂以色列了。

他们给我们的现代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巨大贡献,和我们对他们在国际上的处处作对----我们是最早承认最支持巴勒斯坦国的国家,难道不让我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黯然失色吗? 感谢你们,以色列人,这么多年,我也曾经是大骂过你们的人,从少年到青年,我学着我们的新闻媒体对你们多次破口大骂过。 但是,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对不起,以色列人,我会永远当你们是我们的最珍贵的朋友!!因为你们过去顶着西方压力所给我们的帮助,已经让我们难以承受那上海5万犹太人的帮助的回报之重!! 。

4.圣经士师记8:23

【士八23】「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

」 〔吕振中译〕「基甸对他们说:『我不管理你们,我儿子也不管理你们,只有永恒主管理你们。』」 〔暂编注解〕基甸拒绝“管理”百姓和建立王朝,反而确认耶和华的王权。

8:23 基甸的回答是不自私的标准答案,他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以色列其实早已经有了一位王,只是他们不肯承认而已。耶和华就是他们的王,能供应他们所需的一切,比其他国家的王能为其百姓所做的更多 撒上 10:19 。

耶和华管理你们。基甸拒绝接受世袭的王位,他认识到他的一切成就惟有归功於神的能力。

他被神选召为以色列民执行了一项特别的工作,并且完成了这项工作。神没有叫他作一个君王。

他知道他的儿孙没有能力领导国家,除非神特别地选召他们。但神的呼召没有临到他的家庭,世袭统治地位的弱点反映了这一事实,常常直系的后代并不适合这样的工作。

基甸的高风亮节表现在他拒绝作王。这项提议一定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试探,这往往需要有比打败敌人更大的力量来抵御权力的诱惑。

但基甸在那一刻立稳了脚跟,他的话使他可敬地戴上了英雄业绩的冠冕。【士八24】「基甸又对他们说:“我有一件事求你们: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

原来仇敌是以实玛利人,都是戴金耳环的。」 〔吕振中译〕「基甸又对他们说:『我可有一个要求要求你们;你们各人请将所掠得的金环给我;(原来仇敌都带金环,因为他们是以实玛利人)。

」 〔暂编注解〕以实玛利人应照广义用法,指一般商旅(创三十七25,27~28;三十九1)。 “以实玛利人”。

指过游牧生活的商人,米甸人就是这种商人。参看创世记三十七章25节的脚注。

「以实玛利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的普通称呼,因此米甸人又称为以实玛利人。 「耳环」:可能是「耳环」或「鼻环」。

「以实玛利人」:以实玛利人的始祖是夏甲,米甸人的始祖是基土拉。可能当时用「以实玛利人」来泛指游牧经商的团体。

以实玛利人。以实玛利和米甸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创25:2)这两个名字在经文中常常互换,因为他们近亲血族关系,并且居住在同一地区,在那里相互通婚并长期融合。

【士八25】「他们说:“我们情愿给你。”就铺开一件外衣,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其上。

」 〔吕振中译〕「他们说:『我们情愿给你;就铺开一件外衣,各人将所掠得的金环丢在里面。」 〔暂编注解〕情愿给你。

经历七年的被掠夺后,从米甸人的压制下解脱出来获得自由是一件幸事,对基甸的拥戴之情也逐渐坚定起来,以色列人欣然同意他们拯救者的要求,把这些最贵重的战利品交给他。【士八26】「基甸所要出来的金耳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

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环、耳坠,和所穿的紫色衣服,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 〔吕振中译〕「基甸所要求的金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此外还有米甸王身上的月牙圈、耳坠、和紫红色衣服;另外又有骆驼脖子上的链子。

」 〔暂编注解〕“一千七百舍客勒”重约十八公斤至34公斤,因当时的舍客勒有轻重两种标准。 金子最少重四十二磅半( 1 9 . 3 千克)。

「一千七百舍客勒」:重约十八公斤(四十磅)。 「此外还有 。

金链子」:显示掠物丰富,不过,基甸只要金耳环。

「一千七百舍客勒」:重 18 至 34 公斤左右(一公斤黄金大约60万台币),这显示了以色列人所夺得的战利品之丰富与基甸受尊崇的程度。 重。

金耳环的重量大约是42磅10盎司(19.3千克)创24:22记载一个耳环是半舍客勒。 月环。

原文希伯来字saharonim(见21节)。 耳坠。

原文希伯来字netiphot.就是“坠子”是挂在耳垂上的坠子。【士八27】「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

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 〔吕振中译〕「基甸将这些金子造了一个神谕像,安置在他本城俄弗拉;以色列众人都变了节在那里去服事〔原文:行邪淫〕那神谕像;这就害了基甸和他全家入於网罗。

」 〔暂编注解〕“以弗得”本为大祭司圣衣的一部分,华美高贵,上有胸牌的宝石(出三十九章)和寻求神旨意的乌陵与土明(出二十八30)。经过许多年后,以弗得的制造可能已有改变。

以色列人把它当作一件单独的物件使用,且当作偶像来拜。 “以弗得”的形状不得而知,但显然它已经成为一种偶像膜拜的对像。

「以弗得」:是大祭司所穿的无袖短外袍,但基甸造的以弗得比大祭司的更华丽,是金造的。另有学者认为这「以弗得」是个神像,用来祈求神谕。

「以弗得」:在基甸的情况可能是指:1.按照大祭司穿著的短外衣的样式所做的衣服;2.纯金制成的大祭司礼服;依据出 28:6-30 的记载,应该不需要二十公斤的金子去制造。3.一个站立的像(大部分学者认为是这个解释)。

其珍贵使它成为一项网罗,因为它成为那些本来快脱离多神崇拜的民众的敬拜对象 (参 书 24:15 ),破坏了以色列的一神信仰。 「邪淫」:直译作「行淫、成为娼妓」。

常指身体上的行淫( 创 38:24 ),也可以视为属灵上的行淫(解释为与偶像行淫)。 基甸的罪分成两个层面:1.他不是利未人却夺取祭司的职分2.选择。

5.以色列的看法

诗篇记载了以色列人被掳后的苦情,但以理书记载了以色列人被掳以后的事奉。

被掳外邦之后,他们才发现只有以色列的神是至善至仁至爱的神,是充满公平、公义、光明、圣洁、和睦、良善的神,于是他们才开始向那又真又活的神呼求,并回心转意。但以理是被掳后的代表,他对巴比伦王的服侍,隐含了两个重大信息,首先,神看到以色列因无知追求了世界,追求了属肉体的一切,并没有因此而弃掉他们,就是放弃对他们的拯救(这个精通律法的人必清楚,何西阿书道明了一切),于是差但以理生在末代的犹大家族之中,让他成为被掳后一员,他的灵身份是特殊的,也只有他才能为被掳之人带出路来,他在被掳后的事奉中,首先忠于神表现为他拒绝巴比伦王的食物,巴比伦王国上至国王下至臣民都认为人若想有聪明智慧,必须依靠示拿庙里的偶像,谁若吃了那些祭过偶像之物,必能聪明智慧、容貌俊美,但以理则认为,聪明智慧、面貌形象都在乎神的智慧,是至大的神与人同在后的后果,所以拒绝了他们的食物。

第一次的争战,但以理是得胜的,他没有吃巴比伦王的庙中美食,却能解明所有巴比伦哲士都不能明了的异梦,赢得了尊荣与美誉,也随之而拥有了地位与权柄。他告诉人们,叫人智慧的是神灵,不是食物,这里有一个属灵的意义需要剖析。

但以理依靠自己对耶和华之灵的信仰,遵守了律法,也因此而洞明了律法,以圣灵的同在治国安邦、行事为人、待人接物,而巴比伦王国的人则认为要想获得美誉、称道,必须寻求知识,以书本的知识赢得职称、学位、头衔,之后形象伟大。一以圣善的灵为动力,给人间带来的只是贡献、益处、福利;一以功名、殊誉、享受为动力,给人间带来的都是索取、勒索、收剐与欺骗、牢笼、血腥的屠杀。

两种追求指明两种信仰,显明了两类人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历代教会之人,有人效法了但以理,依靠圣善的灵在教会中事奉,虽贫寒、低微,但带给人们的是真正顺服的路,大多人效法了巴比伦众哲士的追求,以事奉神为幌子,苦读、解经、释义、念神学,为了获得最高的桂冠,成了神的敌人,干着蛇的勾当。其次,但以理是神本体的代表,拯救从挪亚时代开始,挪亚与闪代表神本体的两个性情彰显面在人间各所不同的情况下预备着不同的道路,但以理是其中之一,轮流辗转,到特殊的时代显出不同的拯救之手,彰显神在人间的大能。

巴比伦国则指整个地球上的人类,自从撒旦占有了人类,就把巴比伦的全部智慧搬到地球上了。神让但以理服侍巴比伦王,是让他的本体服从人间政权管辖,用对至大主的认识,在人间帮助正面效力者弘扬正面才识,扼制、剔除撒旦的毒素,使撒旦的毒素在神的作工中逐渐被人认识,最后被作工消除。

工作一直进行在今天,神带着他在末世降临的众本体完成了这个使命,此间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内涵也就向万人曝光了。但愿人能从其中发现造物主的伟大,认识撒旦一无所有、诡诈、邪恶和对人类的危害。

为什么乌撒扶了一下约柜上帝就生气让他死了

从表面来看,或许我们以为,乌撒的被杀是无辜的,因为他只不过是匆忙之中,“犯规”去扶了一下本来不应该摸的约柜而已;而且,若再追究下去,必须为此事故负责任的,还有大卫,因为他不应该同意用牛车去拉约柜,造成牛失前蹄而闯祸;若再进一步追究下去,则大卫身边的祭司们也罪不可赦,因为他们明知约柜是不能用牛车去拉的,却明知故犯地任凭大卫胡作非为,一句劝阻的话也不说。如此一来,只杀鸡儆猴地杀了乌撒,而不追究大卫及祭司们的罪责,岂不是显出神的不公正么?可见,乌撒被杀的事件,并不像我们所想那样的简单。为此,我们必须全面地查考圣经,看看它要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属灵启示。首先,我们回到这整个事件的起点。撒母耳记上第四章告诉我们,当时以色列人要跟非利士人打仗,因为怕打输而把本来放在示罗的约柜,抬到前线“壮胆”。结果,不但打输了,连约柜也“沦陷”在敌区之中。在这里,我们看到以色列人从头到尾都是按规矩办事的——无论去哪里,约柜都是由人抬着。然而,最后以色列人还是吃了败仗。原因是糊涂的老祭司以利的两个儿子胡作非为,早已失去了神的同在。而由这样两个不认识耶和华的恶人带队,以色列人岂有不打败仗之理?可见,神看重的是实质,而不是外面的花样。一付虔诚的样子抬着神的约柜,照样可以打败仗,这是我们所发现的第一个事实。接着,在撒母耳记上第五、六章,我们看到自以为是的非利士人吃遍了“俘虏”约柜之苦。最后演出了用牛车送回约柜的闹剧。在这里,我们又看到非利士人用牛拉约柜不合规矩,但他们那不得不在神面前服下来的态度,却是让神放他们一马,使之脱祸的根本原因。无知固然不可取,然而无知却愿意悔改,还不至于死路一条;无知再加上对神顽梗不化的藐视,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从神对无知的非利士人的“悔改从宽”,我们再一次看到,鉴察人心的神,一直注重的是,人里面到底怎么想,胜于外面做了什么事。在撒母耳记上第六章中,我们还看到当约柜送回到以色列人这一边时,“耶和华因伯示麦人擅观他的约柜,就击杀了他们七十人,那时有五万人在那里。〔原文作‘七十人加五万人’〕。百姓因耶和华大大击杀他们,就哀哭了。”(撒上 6:19)结果,约柜最后就转到了基列耶琳人那里,并且平安无事地放了二十年。从经文上来看,我们不容易明白,为什么伯示麦人只擅观了一下约柜,就要遭耶和华的击杀,而约柜放在基列耶琳达二十年之久,那里的人却平安无事。然而,如果我们了解上述这两个地名的含义,就不难找到答案了。照圣经字典所示,“伯示麦”一名的意思是“太阳之家”;“基列耶琳”一名的意思是“森林之城”。显然,“太阳之家”和“森林之城”刚好成了一明一暗的强烈对比。从此对比中,我们应该悟解到,住在“太阳之家”的伯示麦人,自以为是活在与神同在的亮光当中,以至失去了对神的敬畏之心,擅观约柜只不过是其自以为是的心态的表露而已。结果,神就一下子击杀了“七十人加五万人”,几乎是“太阳之家”全部的人。相反,活在“森林之城”中的基列耶琳人,他们以谦卑为怀,自认是落在黑暗之中,瞎眼看不到神的人。他们也不以人身祸福为选择的目标,毫不忌讳地一下子就把耶和华的约柜给接过来。天上的父自然乐意在暗中与他们同在,并帮助这样的人成就他的旨意。可见,判定一个人的灵性如何,并不是以见到多少的“亮光”来衡量,而是取决于这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深。越是属灵的人,就越认识自己的黑暗、污秽、可怜的光景。主耶稣跟法利赛人说过这样的话:“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约 9:41)。这不正是“太阳之家”与“森林之城”两者之间的差别吗?圣经还告诉我们:“基列耶琳人就下来,将耶和华的约柜接上去,放在山上亚比拿达的家中,分派他儿子以利亚撒看守耶和华的约柜。”(撒上7:1)在这节圣经中,“分派”一词,在原文字典中的意思是“分别为圣”;而以利亚撒的意思是“神是帮助”。也就是说,亚比拿达一共有多少个儿子我们并不知道,只知道这一个被分派看守约柜的以利亚撒,不但是神亲自分别为圣的,而且是神一直帮助他持守在圣洁的地位。所以,才能一守就是二十年而不出事。但是,所谓属灵的人、事、物,都是会变的。亚比拿达一家也是如此。当来到撒下第六章,也就是大卫要从亚比拿达的家中接回约柜的时候,我们看到圣经把基列耶琳改名为巴拉犹大,意即“犹大的主人”。“犹大”一名的意思是“赞美”,“犹大的主人”岂不就是把赞美归于自己一身的意思吗?显然,圣经是在暗示我们,透过二十年的“属灵”经历,基列耶琳人无形之中已经翘起了骄傲的尾巴,成了把赞美归与自己一身的主人了。圣经连续两次提及亚比拿达的家是在高高在上的“山岗”上,不也是在暗示我们亚比拿达一家已经成为金鸡独立,众人心目中的偶像吗?由此便可预知,亚比拿达一家会出事,只是早晚的时间问题罢了。果然,在运送约柜回耶路撒冷的过程中,乌撒被神击杀的事就发生了。圣经如此记载了乌撒被击杀的镜头:“到了拿艮的禾场,因为牛失前蹄(或作“惊跳”),乌撒就伸手扶住神的约柜。神耶和华向乌撒发怒,因这错误击杀他,他就死在神的约柜旁。”(撒下6:6-7)原文字典告诉我们,这处经文中的“错误”,旧约圣经只出现过一次,它的字源是从“安逸、懈怠”而来。也就是说,其实乌撒的错误不在于伸手去扶神的约柜,而在于他那不把护送约柜当成一回事的傲慢、轻浮的态度。而这一骄傲的种子,早在巴拉犹大的“山岗”上就萌芽了,拿艮的禾场上只不过是收其恶果罢了。乌撒被击杀的事件,发生得突然却不偶然。原文字典指出,“拿艮”的意思是“已准备”。也就是说,拉约柜的牛来到拿艮的禾场失前蹄,看起来似乎是一宗意外事件。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它是神早已准备好的一步棋。倘若乌撒死期未到,难道神连保守牛不失蹄的能力都没有?当事故发生之后,大卫因为惧怕耶和华,不敢把约柜接到耶路撒冷,结果约柜就被运到迦特人俄别以东的家中,直到三个月后,大卫听说俄别以东一家不但平安无事,而且大蒙耶和华的祝福,才敢把约柜接回耶路撒冷。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迦特人俄别以东到底是什么人,能如此蒙神的悦纳?原文字典告诉我们,“迦特”的意思是“酒醡”;“俄别以东”的意思是“以东的仆人”。顾名思义,酒醡是葡萄被压成酒的地方。有一首许多信徒熟悉的诗歌唱道:“你若不投葡萄入醡,它就不能变成酒”,很能表达“酒醡”在圣经中的含义。还有,“以东”是那用一碗红豆汤就把长子名份给卖了的以扫的别名。如果说,以扫——以东一名是属肉体的人事物的代名词的话,那么,“以东的仆人”的属灵位置显然就更低了。然而,如果一个属神的人,真能认识自己实际的身份不过是“以东的仆人”,常常会活在肉体之中;但愿意被神放在“酒醡”,经受生命的对付的改变,那么,他(她)就会是那把神的约柜接进自己的家里而蒙福的人。想一想,开始是“太阳之家”的伯示麦人受击杀,“森林之城”的基列耶琳人,谦卑地把约柜接到自己的家而蒙福;现在是来自巴拉犹大“山岗”上的乌撒被击杀,而名不见经传,地位卑微的迦特人俄别以东把约柜接到自己的家而蒙福。“以东的仆人”,就这样默默无声地接替了“犹大的主人”的地位。历史的重演无非要告诉我们一个来自天上的定律:“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4:6)整个与乌撒事件前前后后相关的人事物,都离不开这个主题。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大卫在乌撒事件发生之前、后的思想转变,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当大卫第一次领着三万人,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去迎取约柜的时候,实际上他是想藉着约柜显明神与他的同在,使之作王的地位更具不可置疑的权威性。然而,这种想让约柜往自己脸上“贴金”,与当年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打仗时,想靠约柜为自己“壮胆”,在心态的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结果,以色列人打了败仗,大卫的盘算也落了空。这说明神的同在是不会与任何污秽的动机为伍的。但是,当大卫第二次前往俄别以东家接约柜时,圣经让我们看到他的态度完全变了:“抬耶和华约柜的人走了六步,大卫就献牛与肥羊为祭。大卫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华面前极力跳舞。”(撒下6:13-14)也就是说,大卫完全放弃了一个王的尊严,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孩一样,在耶和华面前毫不造作地表达了他对神的敬畏和谦顺。以至到了一个地步,他的妻子米甲轻视地认为大卫有失体统,在众人的面前丢尽了脸。但是大卫却反应说:“我也必更加卑微,自己看为轻贱。”(撒下6:22)结果,嘲笑大卫的米甲反而落了个终生不育的下场。倘若米甲也能像大卫一样,多一份谦卑悔改的心,说不定她早生“太子”,后来在圣殿上坐王位的,不见得是所罗门呢。无论如何,乌撒的事件的确带给我们许多的反省和思考,使我们对神的生命之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因为经常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的我们,遇到事情总喜好趴在善恶树上论是非。“枪打出头鸟”,就像乌撒的死。对此类事情的发生,许多人常常感到不解、不平、不服。但是,有谁想到,当地上的人为乌撒的死感到不值的时候,乌撒却可能在天上大声的感谢赞美主呢。因为是神使他藉着被击杀,虽然肉体突然“消失”,灵魂却不至于掉到地狱里,落在撒但的手中。而且,属灵的事物是不能照外表的模式去“复印”的。非利士人用牛车拉约柜没事,大卫甚至他身边的祭司团队,都可能以为这样的“创举”,是来自神的新启示而可以效仿,结果一跟就出了事;大卫两次去迎取约柜都跳了舞。第一次跳舞跳出了事;第二次却跳出了神的祝福。这足以说明,一切脱离了谦卑立场,或想藉着神来利益、抬高自己的人,都喜好从外表来探摸神的“约柜”。而一切从外表去摸神之同在的人,都是摸到边而摸不到底的。愿神提升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可以透过乌撒事件,看到更多、更远的东西。
乌撒只是想保护约柜,神向他发怒公平吗?民数记4章5至15节记载,只有利末人可以搬运约柜,用杠穿上扛抬──不可摸约柜本身,摸约柜(圣物)即触犯了以色列人的律法(参民4:15)。神的行动既针对大卫,又针对乌撒。大卫仿效非利士人,将约柜放在牛车上(参撒上6:7-8),而不照神的吩咐,乌撒即使出于忠诚,想保护约柜,仍须承担摸圣物得罪神的后果。
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相关信息。您可以尝试问我其它问题,我会尽力为您解答。

历史上屠杀犹太人对世界有何影响

战前欧洲犹太人人口合计为 :9796800 (人 ) 二 战 时期被屠杀犹太人数量: 5710829(人) 自公元70年犹太人被迫流亡世界各地开始,欧洲大陆始终是犹太人散居的主要地域。到1993年,散居欧洲的犹太人口已经发展到970万左右。同时几百年来欧洲犹太人与异族通婚的情况随处可见,民间的融合和宗教文化的媾变,使判定谁是犹太人本身都成了问题。 当时欧洲国家犹太人最多的是波兰,有330万人,其次是苏联,有302万人,罗马尼亚85万人,匈牙利82万人,德国仅有56万人。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均为大约35万人,其他国家如比利时10万人、意大利、保加利亚4.8万人、希腊7.7万人、南斯拉夫7.8万人。 希特勒在德国掌权后开始了开始了大规模反犹排犹运动。在这场骇人听闻、惨无人道的民族灭绝大屠杀中,不仅仅是希特勒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他国家除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外,都在做着希特勒的帮凶,把本国的犹太人关押起来,送给纳粹进行有组织的屠杀。有的国家自己还对犹太人进行清洗。如苏联就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夕,逮捕了大批犹太人,这些人大概在50万人以上,几乎没有一个活下来。战争爆发后,苏联借口战争需要,对犹太人进行隔离、迫害,在军队服役的犹太人不是送去做苦役,就是被杀害。罗马尼亚、意大利、斯洛伐克、荷兰、匈牙利、拉脱维亚都把自己国家的犹太人送给德国人进行屠杀。二战结束后,欧洲犹太人大约还有200万人左右。 在整个二战期间到底有多少犹太人被杀,至今没有一个准确数字。人们广泛认可的一个数字就是不少于600万人。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战犯,起诉书认定纳粹共屠杀了570万犹太人。后经以色列和世界各地犹太人组织几十年的努力,1995年可以确认420万犹太死难者的姓名。 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有的国家犹太人几乎全部本杀害。波兰330犹太人有300万人被害,苏联被害在110万人以上。南斯拉夫7800犹太人中,被害达7100人,立陶宛16800人,被害14300人。 战后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专门建立了一座儿童分馆,大门上用希伯来文和英文写着“纳粹屠杀了150万犹太儿童。这都是有名有姓的。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使其工业生产倒退到了上世纪末的水平,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理所当然。如果德国人不和犹太人斗争,则他们的经济就会处于被状态,根本发展不了!
还有你知不知道,如果没有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和一系列反犹太政策!恐怕那时整个欧洲会饿死将近2~5亿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大屠杀”对以色列犹太人政治、社会和心理上的影响是明显的。当代以色列社会主要是由开拓者家庭、“大屠杀”的幸存者、来自伊斯兰国家的犹太人,以及在以色列出生的新一代等集团所组成。以色列社会中的多数人是从遭到德国纳粹破坏的犹太社团中移居巴勒斯坦的。因此,即使在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领导人及社团本身也不可能忽视“大屠杀”事件。犹太复国主义者把这些社团的成员视力以色列的潜力。对以色列主权国家的建立而言,“大屠杀”事件构成最有力和令人信服的依据。与此相关,该事件对以色列犹太人的社会和心理亦具有深刻影响。
与建国的关系
“大屠杀”与以色列建国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对此.以色列海内外的史学家或其他有关学者有过许多精彩论述。
美国史学家摩西·丹思(Moshe Damn)对“大屠杀”与以色列建国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中肯的评述:“在我们自己的年代,‘大屠杀’与以色列国的创立是密切相关的,这仅仅是因为发生可怕灾难以后,世界已准备接受一个犹太国家的存在。尽管如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已有600万犹太人与非犹太人通婚,成千上万的世俗犹太人也成为悠然自得者。”丹恩认为,对许多人而言,以色列国的建立是赎罪时代近在咫尺的一种迹象。同时,或许基于这种理由,有些人还主张,古代的最高法院(Sanhedrim)应该重建。这一思想并非白塞费德(safed)神秘主义时代才开始受到重视的。犹太人返回圣地也是对这一伟大想象力的刺激。犹太人返问圣地的过程,无论从肉体上还是从精神上讲,都使这一事件成为犹太人存在的焦点,处于展示何谓犹太历史,以及犹太历史如何发展的核心地位。
与史学家的评论不同,文学或艺术家如艾米尔·法肯海伊姆(Emil Fockenheim)在阐述“大屠杀”与以色列建国之间的关系时,采用了浪漫主义笔法。他说,仅仅出于以色列国的存在,才使想像不再发生反犹时代的出现成为可能。他对“大屠杀”与以色列产生的关系作了如下描述:
《米德拉西》(Midrash)的有关记载称,当埃及人追来时,红海裂开,人们犹豫了,直到阿米拉达夫(Ammiradave)的儿子拿奇逊(Nachshom)跳进汹涌的波涛中。当代犹太人渴望拥有拿奇逊的勇气并非偶然,因为他们懂得没有人采取行动就没有奇迹出现的真理。当犹太民族并不是以绝望或逃避现实的思想回应纳粹的“大屠杀”时,他们本身成了现代的拿奇 逊,又是以建立以色列国未回应。……现代的拿奇逊没有时间等待奇迹的出现。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灭亡,另一个是跳入汹涌的波涛中。但不知道大海是否会裂开,而且,倘若不是如此.他们是否拥有足够的力量游过汹涌澎湃的洪水;倘若需要,孤注一掷也可。
显然,像法肯海伊姆如此具有世界威望的学者把以色列国的创立与“大屠杀”之间的联系作了浪漫主义式的描绘,并同时相信,犹太民族认为,在“大屠杀”发生后,采取建立以色列国的积极行动是顺理成章的。法肯海伊姆义指出,“大屠杀”已成为以色列社会街谈巷议的基本内容之一,以色列同存在的条件,犹太人返回圣地的理由,以及以色列国合法性的象征。
美国中东问题专家、政治学教授吉罗姆·斯拉特(Jerom Slater)关于以色列国的建立与“大屠杀”之间关系的论述更加明确和肯定.且在指出其密切关系的同时提出了可能诱发的严重问题。他认为.就像事件本身所发生的那样,纳粹德国的倔起和随之发生的“大屠杀”彻底改变了道德方程式,因为它们使以色列国的创立成为紧迫和无可辩驳的事件,且就当时的形势而论,除巴勒斯坦外,又没有为此类国家创建的其他合适地点。然而,即使如此,巴勒斯坦人仍认为,他们对“大屠杀”并无责任,不应汁他们对西方的反犹行径付出代价。英国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允许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时,这件事遇到了阿拉伯人的强烈抵抗,这反过来又引起犹太人的报复。这种暴力活动使英国人和后来的联合国相信,巴勒斯坦不得不予以分治。然而,还有的史学家指出阿拉伯人拒绝这一折衷处理不仅出于他们对其百分之百政治权利的维护,而且是以他们的信念——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也不会满足于或容忍这种折衷处理之举。
有些专家在承认“大屠杀”与以色列国建立之间具有如此密切关系的同时提出了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根据设于耶路撤冷的“英雄和烈士纪念机构”主任伊扎克·马伊斯(Yitzak Mais)先生的观点,对“大屠杀”事件的利用,结果使以色列建国合法化,并使犹太复国主义成为“大屠杀”后的一种反应和现象。然而,犹太幸存者被吸收的基础来自何方?马伊斯提出警告:存在着意识形态方面的危险,因为阿拉伯的宣传家们可以认为,“欧洲抛弃犹太人,而我们则不得不支付帐单。”马伊斯还认为,人们不了解“大屠杀”就不可能理解以色列。这是犹太人集体回忆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影响
我们从以色列建国过程中个难发现,“大屠杀”不仅严重影响以色列犹太人的政治文化,而且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从德国纳粹制造大规模灾难算起已过去50余年了,但它的影响却无所不在,而且其影响是在不同时期以不向形式表现出来的。自己变成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教育本身,警示他人,显然已成为以色列全社会的共识。以色列犹太人一冉提醒在“大屠杀”期间保持沉默以及放弃犹太人的人,希望世界维护以色列国的安全。当外国人,无论是高级官员,还是非正式的外宾,到以色列访问时,都会被邀请人参观“烈士和英雄纪念机构”,以此提醒参观者应当承认什么。当然倘若称整个世界都拒绝犹太人,也是错误的,并不是整个世界都曾经反对过犹太人或忽视了他们的痛苦。当犹太人抱成一团在“大屠杀”期间呼吁救援时,向他们提供帮助,甚至营救他们的尚有民族、集团和个人。
这类教训同样针对仍然以“流散”形式居住在海外,并相对安全和平静的犹太人,且更多的是针对犹太年轻人的。无疑,这些海外犹太人也关心其亲友在以色列的生活,且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对他们而言,这类教训已成警示的形式:“流散”生活是危险的,不管何种事情,一旦发生,就会再度发生。
这个观点显然是十分坦率的,它希望以色列国成为犹太存在的最后堡垒。因此,它必须坚固、独立,必须拥有并维持强大的军队,保卫它的人民。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斗争似乎已经证明,以色列犹太人以他们自己的军事力量可以战胜任何“敌人”。
“大屠杀”历史事件显然已成为推动以色列犹太人,尤其青年人忆苦思甜、奋发向上的生动教材。
同时,“大屠杀”的历史教训和各种事件也成为犹太人进一步提高“修养”,加强学习《塔木德》的动力之一。欧洲历史上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并推动了以色列和海外犹太人学习《塔木德》。犹太教信徒,尤其正统信徒,自从《塔木德》出现以来,从未中断过对它的钻研,即使在二战期间,或者在“大屠杀”期间,依然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犹太人学习《塔木德》的感人故事。一般人也许会设想,无论在“大屠杀”的腥风血雨年代,还是在以色列建国以后,犹太人学习《塔木德》肯定会中止了。但是,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塞缪尔·C·赫尔曼(Samuel C·Herlman)的研究发现,当代犹太人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塔木德》。他说:“现代以色列国诞生以后,人们或许认为,欧洲‘大屠杀’的巨变以及犹太人被从阿拉伯土地上大规模驱逐,就是面向全部犹太人开放的学习圈子的最后消失。然而,恰恰相反,被非犹太社会的驱逐反而导致对最高犹太学习圈子的宽容。
可见,犹太人学习《塔木德》的热情显然没有低落,只不过其学习的组织形式有所变化。《塔木德》的学习者分成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职业性的钻研,在经学院(Yeshivas)中,学习者把这种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另一些人则在自由活动时间苦读《塔木德》犹太经文,使自己脱离日常世界,忘却生活中的艰难。
对后者而言,学习是对“流散”生存现实的逃避,也是以友谊代替他人对犹太人的排斥的应对手段。来自整个欧洲大陆、英国、爱尔兰、也门以及美国等地的有关犹太人学习《塔木德》的报道层出不穷。哪里有犹太人,哪里就有他们学习《塔木德》的活动。从犹太人学习《塔木德》“遇惊不辍”的角度分析,可见犹太民族确实是个酷爱书籍的民族。
心理上的不安
“大屠杀”对以色列犹太人,尤其对“大屠杀”幸存者心理上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希特勒纳粹对犹太人进行残酷迫害的阴影一直萦绕在他们心中。
以色列建国后,犹太人对国家的危机意识是相当明显的。其表现是以色列公众怀有对新灾难的恐惧。事实上,以色列犹太人不但对当时的形势感到担心,而且对未来前景似乎也表现出不够乐观。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总是提醒“流散”中的犹太人,警惕未来的灾难。这一运动相信,“反犹运动的惟一解决办法是犹太民族国家的建立。”犹太世界观的重要文柱之一是对“流散”的否定;这种观点在建国前就已存在于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民族教育之中。
无论现实的危机,还是未来的灾难,并不是少数犹太人的想像,而是许多犹太人经常感到忧虑的事情。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学者杰罗姆·斯拉特(Jerome Slater)就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许多犹太人及其支持者都担心,即使对犹太神话的部分放弃也会产生令今日以色列国非法的后果。”
的确,以色列许多犹太人,从老人到小孩,似乎经常考虑外来的威胁,往往在恐惧之中生活。1967年“六五”战争之前几周,在以色列出现了一首民歌,其主要内容是:“纳赛尔等着拉宾,啊呀呀;纳赛尔等着拉宾,啊呀呀。他犹如地狱般地等着;快为拉宾拉响警铃,啊呀呀,啊呀呀,啊呀呀!”(1首民歌表现的主题显然是提醒民众,时刻警惕外来“势力”对以色列国的“威胁”。
更坦率地说,“大屠杀”对犹太人心理上的影响还反映在他们对阿拉伯邻居的态度上。被当做“犹太人新的敌人”的阿拉伯人还被视为一种威胁,不可能被允许发动“新的‘大屠杀”’以及破坏以色列国家。这种情绪也不时地由以色列领导人的态度中表露出来,如以色列前总理贝京即是如此。美国社会学家阿莫斯·艾龙(Amos Elon)认为,对“大屠杀”经久不泯的记忆使“被阿拉伯人消灭”的传言有时甚嚣尘上。令人惊异或怀有敌意的任何事件虽然并未在一夜间发生,但昔日灾难的影响时至今日尚未消失。“大屠杀”给国民的心理,公众生活的主旨和内容,外交行动,政治,教育,文学和艺术造成的创伤,是如此的活灵活现,以致使“阿拉伯人消灭以色列”的威胁往往萦绕在犹太人的心目中,而阿拉伯人似乎并未认识到,“在以色列的兵器库里,此种反射是一种比强大装甲师更有力的武器。”
“大屠杀”给以色列犹太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十分深重,尤其对部分领导人,如以色列总理沙龙,更是如此。以色列1982年6月对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入侵和占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受“大屠杀”间接影响的结果。事实上在“黎巴嫩战争”以前,以色列并未受到被消灭的威胁,其在当地所处的孤立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且,其军事力量也并非处于被怀疑的地位。然而,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侵略所造成的后果,除黎巴嫩部分领土被占领以外,是近800名平民惨遭杀戮。可见,“大屠杀”给以色列部分犹太人带来的心理影响有多么深远。
结 论
“大屠杀”是以色列国建立的催化剂。犹太人返回故里,建立国家的情怀虽然早已有之,但在“大屠杀”发生后,他们的此种要求更加强烈。今天,“大屠杀”已正式成为涉及以色列的政治文化和公民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此相关,“大屠杀”对以色列整个社会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许多犹太人,特别是“大屠杀”中的幸存者,总结“大屠杀”的教训,教育自己,警示他人,也是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在以色列的历史教科书中已着重写进了关于纳粹残暴行径、自由世界的沉默,以及青年运动的英雄主义等历史现象。这一切以及其他利用“大屠杀”事件开展的活动也都取得了教育年轻一代热爱民族和国家的效果。与此同时,“大屠杀”还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学习《塔木德》。
最后,尤需指出的是,“大屠杀”对以色列犹太人心理上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许多人,尤其“大屠杀”中的幸存者,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大屠杀”给犹太人造成的灾难。这一点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警惕的是,直至今日,在以色列尚有个别领导人,如沙龙等,正在利用公众的这种“担心”心理,推行民族主义政策,侵略黎巴嫩,攻占巴勒斯坦人的领土,迫害无辜平民等。可见,有少数犹太作家把以色列领导人的这种极端民族主义行径与昔日的德国法西斯相提并论,并不奇怪。
造就了一个强大的以色列

以色列在中东为什么没有朋友,美国为什么力挺以色列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阿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历史梗概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是迦南人。约四千年前,希伯来人、腓力斯人先后从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和爱琴海沿岸迁至巴勒斯坦。希伯来人不断与迦南人和腓力斯人作战,于公元前1020年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人的王国。从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二十世纪初,巴勒斯坦一直处于大国侵略、占领和争夺之中。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将大批犹太人掳到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允许被掳的部分犹太人返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罗马帝国彻底赶出巴,流散世界各地。公元637年,巴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人不断移入,形成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在十九世纪末,生活在欧洲的犹太知识分子发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在赫茨尔领导下在瑞士的巴塞尔城召开犹太复国主义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该组织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正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英国为保住在苏伊士运河的利益,并向中东腹地扩张,扶植利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控制巴勒斯坦地区。1917年,英发表《贝尔福宣言》,“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1922年7月,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此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不断地移居巴勒斯坦。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33票同意、13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了分治巴勒斯坦的181号决议。该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成立两个独立国家,将巴勒斯坦2.7万平方公里土地中的1.52万平方公里划归以色列国。巴勒斯坦国的面积为1.15万平方公里。因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耶城国际化,由联合国托管,面积为158平方公里。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根据联合国决议建立的国家。由于阿拉伯、巴勒斯坦人反对这一决议,巴勒斯坦国一直未建立。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就爆发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从此开始了阿以冲突的漫长历史。

  二、阿以间的四次大规模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 1948年5月15日(即以色列建国第二天),约旦、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为反对以色列建国,组织了阿拉伯军团对以色列发动圣战。此次战争以以色列胜利告终。结果是:以色列不仅保住了分治决议划定的1.52万平方公里,还占领了划给巴勒斯坦人建国的6700平方公里土地和耶路撒冷西区;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的4800平方公里土地和耶路撒冷老城,埃及控制了加沙350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英、法投资修建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以向埃及发动侵略战争,占领西奈半岛,后于1957年3月撤出。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随着阿以对峙加剧,埃及于1967年5月向西奈半岛增兵,并要求联合国驻西奈部队撤出,同时派兵占据加沙地带,封锁蒂朗海峡,禁止以色列船只和向以运送战略物资的船只在亚喀巴湾航行,以色列于6月5日突然出动所有作战飞机对埃及、叙利亚、约旦三国机场进行轰炸,同日以出动装甲部队分三路向西奈半岛推进,在第四天到达苏伊士运河东岸后,埃及被迫接受停火;6日以军重创约旦驻约旦河西岸部队,并于7日占领了约旦河西岸;9日,以军进攻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叙利亚于11日宣布接受停火。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了近7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 为打破不战不和状态,收复失地,埃及与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于1973年10月6日同时向以军发动袭击。 阿拉伯产油国以“石油武器”支持同以交战国。但由于美全力支持以,阿国未能获胜。

  三、解决中东问题的和平努力

  (一)安理会第242号决议(1967年11月22日通过):要求以色列撤出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领土,结束一切好战言论和交战状态,使难民问题得到公正解决。

  安理会第338号决议(1973年10月22日通过):要求各方在停火后立即执行242号决议,并在适当方面主持下开始进行和平谈判。

  日内瓦和平会议(1973年10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主持在日内瓦举行中东和会。阿拉伯方面抵制会议。

  联大第3236号决议(1974年11月22日):确认巴勒斯坦人民享有自决权、独立主权以及返回家园的权利。

  (二)埃及、以色列戴维营协议(1978年9月17日):为打破与以长期敌对局面,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色列。1978年9月,埃、以首脑在美主持下在美戴维营达成和解协议,1979年3月签署和平条约,1980年2月两国建交。

  (三)目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始于马德里和会。1991年10月30日,由美、苏主持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中东和会,以色列和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参加。会议决定在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基础上,以“土地换和平”为原则,阿以进行双边和多边形式和谈,实现中东和平。之后至1993年9月,以与巴、约、叙在美的邀请下在华盛顿共举行了12轮谈判。接着巴以、约以、叙以和黎以分别进行了双边谈判,但由于1996年6月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上台执政后,在中东问题上坚持顽固立场,推行“三不”政策,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而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致使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新总理后,采取了较前积极的中东政策,并与巴方签署了执行怀伊协议的备忘录,阿以和平进程出现转机。

  四、中国关于中东问题的主张

  中国认为,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积极支持中东和平进程,确信实现中东和平是该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该地区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认为中东和平进程不断取得进展是地区各国安全的保障。我们认为联合国有关中东问题的决议和马德里和会确定的“土地换和平”原则是中东和谈的基础,有关各方切实执行已达成的决议和谅解是中东和谈摆脱僵局的关键。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中东早日实现全面和公正的和平做出努力。

  中国一贯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和发展与地区各国和友好关系。中国与中东国家经济上有互补性,经贸合作关系发展潜力很大,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地区国家的经贸 合作。
中东都是阿拉伯国家,以色列跟阿拉伯是宿敌,所以他没有朋友,美国挺以色列,是因为第一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第二:犹太人在美国的政治,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最后士师撒母耳,第一国君归扫罗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士师们一个接一个地担当以色列人的领袖,到士师时代接近尾声时,先知以利担任了这个职务,并在示罗神殿做祭司。以利是个老实软弱的人,敬奉上帝忠心耿耿,富有同情心。不幸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常常借他的权势,行恶使坏,胡作非为,藐视上帝的祭物和律例,与会幕门前做勤杂工的妇女调情说爱,玷污了神圣的殿堂。对于干尽坏事的儿子们,以利常常劝告:“儿子们哪,你们为什么不学好,专行恶呢?这会得罪上帝遭到报应的,到那时,谁也救不了你们,我的儿子们啊!”

儿子们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干坏事。老祭司对不肖子孙非常失望,感到后继无人,更是一门心思侍奉上帝。

虔诚的以利,常常看到一妇人长跪圣殿,哭拜上帝,乞求神恩。这天,以利坐在会幕自己的位子上,特别注意观察,发现这妇人的嘴唇不住地微微张合,却听不到声音,心中有些奇怪。其实,这位妇人正默默地向上帝祈祷:“仁慈的、万能的上帝啊!你知道你的仆人有多苦,有多难,有多委屈啊!你若垂顾你的仆人,赐给你的仆人一儿半女,我必送他到神殿,终身服侍你。”

坐在一旁的以利当然听不到这些,他以为妇人心中愁苦,大量饮酒,以酒浇愁哩。于是,他站起身走过去,对那妇人说:“你怎么啦,喝醉了酒吗?一个妇道人家,何必喝这么多酒来麻醉自己呢?你若心中有什么愁苦,就像其他信徒一样大声说出来,乞求上帝为你解脱不好吗?”

这妇人听了,泪水夺眶而出,她叹道:“主啊!我是个好女人,不是坏女人,我专做善事,滴酒不沾,我是心中太苦,在向上帝默默倾诉哩,苦水多了,倾诉的时间也就长了。”然后,她把自己受的委屈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这位祭司。原来,这位妇人来自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菲,名叫哈拿,丈夫利加拿娶了两个老婆,一个是她,另一个叫毗尼拿。哈拿没有生养,毗尼拿却儿女双全,无后为大嘛,毗尼拿经常讥笑和讽刺她。这个上帝的信徒受到极大刺激,心里很难受,所以祷告上帝赐福生子,还向上帝许愿立誓。

以利同情她,安慰她说:“慈善的上帝必眷顾子民,满足你的祈求,还是回家去吧。”

哈拿听从大祭司的话,回到旅馆。第二天,她洁净身体,前来敬拜上帝,离开了示罗。

过了一年,哈拿果然生子,取名撒母耳。在孩子生活可以自理时,哈拿履行诺言,她准备了一些供品和一头小牛,领着孩子,一并送到示罗神殿,献给上帝,对上帝说:“上帝啊!蒙你的恩典赐给仆人一个儿子,现在仆人把他交给你,让他一生侍奉你。”哈拿回去后,每年还给孩子缝纫特制的以弗得(神职人员的职业服装)小外袍,到献年祭时,同孩子的父亲一起送到圣殿。以利理解慈母之心和爱子之情,祝福他们说:“愿上帝垂念你们,再赐给你们一个儿子,好代替撒母耳对你们行孝。”没想到先知的话应验了,哈拿一连生了三男二女。

在圣殿,撒母耳跟随师父左右,又能干又听话,很招人喜欢。以利看这孩子长相英俊、天资聪颖,很疼爱,并暗暗把希望寄托在撒母耳身上。

有天夜晚,撒母耳睡在圣殿里,忽听有人在呼唤他的名字:“撒母耳,撒母耳!”他以为是老祭司,忙去以利房间。以利有些奇怪,对他说:“我并未叫你呀,快回去安心睡觉吧。”

这样的事反复发生过多次,有时一个晚上呼唤几次。以利猜测出是上帝的声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呼唤声,你要立即回答:“上帝啊,仆人正在这里恭候哪,请你吩咐吧。”

当天晚上,撒母耳又听到有人在呼唤自己,急忙按以利的交待回答。上帝告诉他:“我的孩子,以利的儿子犯了渎神罪,罪不可恕,他们家要遭厄运了。”

第二天,撒母耳吞吞吐吐,不敢把上帝的话告诉师父,以利鼓励他说,上帝的话是圣旨,应该传达给世人。于是,撒母耳把头天夜晚上帝说的话一字不漏地告诉以利,以利听了,非常忧伤恐惧,但他知道这是上帝的旨意,神命难违啊,只能听天由命了。周围的人听说撒母耳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时,认为这孩子充满圣灵,长大后必成大器。

以利待撒母耳如亲子,精心培养照顾他,使他健康成长。后来因撒母耳睿智机敏,又乐善好施,得到人们的崇敬,成为以色列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士师。

在当时,以色列人正和非利士人打仗,战事连连失利,原因是什么呢?他们以为是未带上帝的约柜出征。长老们提议,快到示罗把上帝的约柜抬来,让它发挥神力,打击敌人,拯救民族。于是,大祭司以利下令抬来约柜,并命两个儿子负责护送约柜去军营。结果,以色列人还是遭到惨败,阵亡的将士就有三万人,以利的两个儿子死于敌人的刀下,连上帝的约柜也被敌军抢走。噩耗传来,98岁高龄的以利,承受不了巨大的打击,悲伤过度,当场死亡。

以利逝世后,撒母耳以先知、大祭司和士师的身份,接替了以利的位置。

撒母耳担任了以色列的领袖不久,在米兹帕召开以色列人大会,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外族侵略,他告诉族人们:“你们不要害怕,耶和华上帝与我们同在,只要大家铲除外神,一心归顺上帝,惟独侍奉上帝,他必将从非利士人手中拯救我们!”众民受到鼓舞,异口同声表态,只敬奉耶和华这个惟一的上帝!并禁食献祭,表示忠心。

非利士人闻讯以色列人集会,便调动大批军队前来镇压。以色列人听了,惊慌失措,恳求撒母耳为大家祷告,乞求上帝挽救以色列人的生命,帮他们脱离非利士人的蹂躏和威胁。

撒母耳愿意为民请命,他将一只小羊羔献给上帝作燔祭,为子民呼求上帝。上帝宽恕子民的罪过,应允了他的请求。

这时,非利士大军压境,要与以色列人交战,扬言必灭绝这个民族。但上帝给了以色列人勇气和力量,撒母耳临危不惧,及时领导全族民众奋起反抗。在强敌面前,上帝援助他们,呼风唤雨,大显神威。一时节,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吓得非利士人惊恐万状,溃不成军,不战而败。撒母耳见状,立即抓住时机,率兵冲进敌营,大举击杀,获得全胜。同时,他们还收复了被非利士人侵占的领土,并立石为界,维护本国领土主权。

事后,撒母耳在米兹帕与耶撒纳之间立了一块石碑,取名“厄本厄则尔”(意思是:直到这时上帝救助了我们)。

非利士人遭受惨败后,再也不敢侵犯以色列的领土,以色列人过上了和平安乐的生活。作为士师的撒母耳,不敢怠慢公务,他严格要求自己,勤于宗教事务,管理民政,治理国家,每年都到各地视察,为以色列人做了不少好事,后来还在自己的家乡那玛为上帝建了一座祭坛。

渐渐,撒母耳年事渐高,精力不济,就将手中的权交给两个儿子。他的两个儿子无德无能,还贪图钱财,收受贿赂,冤屈无辜,以致怨声载道,政局不稳。非利士人见状,又动侵略之心,调兵遣将,蠢蠢欲动。

众长老对形势发展深感忧虑,一同拜见撒母耳,请求另外膏立君王。撒母耳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祈祷上帝,上帝说:“撒母耳,听着,凡民众向你说的,你必听从,但要明确告诉他们,统治他们的君王必享受君王的权利,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撒母耳向众长老转告了上帝的话,并遵照上帝旨意,告诉他们君王所享受的权利,他说:大家听清楚,你们选的君王享有征用你们的儿子当兵,当车夫、马夫,造兵器,供他使唤的权力;有征用你们的女儿为他配制香料、烹调食物,供他享用的权力;有征收你们庄田、庄园、葡萄园和橄榄林的税收,赐给他臣仆的权力;有征收你们庄田和葡萄园产品的十分之一,羊群的十分之一,赐给他的宦官和臣仆的权力;有使用你们的仆婢和牛驴替他做工的权力;还有让他的儿子们占据百夫长、千夫长等官职,让你们为其服务的权力。当然,你们自己和你们的后代都是他的奴隶,供他奴役。这些事情你们要想好,到时候,你们不满意自己选的君王,再找上帝,上帝是不会理睬你们的。你们要求做的事,一概由你们自己负责。

众长老不听他的话,坚持说:“求求你为我们选一位君王吧,我们非常需要他来治理我们的国家,率领我们出征打仗。”

撒母耳见众人态度坚决,立王的呼声越来越高,又多次请示上帝,上帝说:“那好,你就给他们选一位君王吧!”撒母耳答应众长老,自己会尽快物色国王人选。

这天,遵循神旨前来寻找国王人选的撒母耳,在茫茫人海中,偶见一气宇轩昂的少年迎面走来:高高的个头,俊美的相貌,矫健的脚步,浑身上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朝气。上帝对撒母耳说:“看哪,这正是你要物色的君王,他必会治理好国家。”

撒母耳心中一阵喜悦,高兴地迎上去。经打听,了解到他原来是便雅悯人基士的儿子,名叫扫罗,奉父命带着仆人出来寻找家中丢失的几头驴子,他挨村询问,毫无下落,正急着寻找先知,想请先知指点,正巧遇到撒母耳。就这样,以色列的两代英雄偶然相会。

撒母耳对年轻人说:“你不必担心你家丢失的那几头驴子,现在已经找到了。你知道以色列人所仰慕的是谁吗?就是你和你的全家呀!”

扫罗一听,受宠若惊,急忙说:“我家在便雅悯支派中最小,你为什么对我说这些呢?”

撒母耳喜欢这个单纯可爱的青年,笑了笑,特别邀请他与自己一起进餐,完了,让他吩咐仆人先走,自己要单独与他对话。交谈后,撒母耳非常满意,决定把权位交给这个年轻人,他高兴地将膏油抹在扫罗头上,并吻了他,告诉他:现在你先去伯特利,那里有一群先知等着你,他们受神的感应,都会击鼓、弹琴、奏笛、吹箫,还能预言未来,你和他们一起,就会受到感染,充满圣灵,变成新人,那时的你就可以担当君王重任了。不过,你不能久留,要赶紧到甲吉去,我在那儿等你。

扫罗果真在伯特利遇到一群先知,他走在他们中间,立刻感到灵气十足,不禁和他们一样预言未来。有些以前的熟人,感到惊讶,议论纷纷:“扫罗怎么会在先知中呢?”后来这句话传为成语,当人们遇到意外之事时,总爱说“扫罗怎么也列在先知中呢?”

在甲吉,撒母耳召集各支派,在上帝面前抽签立王。抽签结果,十二支派中,便雅悯人抽中,在便雅悯人中,又被刚刚到场的扫罗抽中。

撒母耳早就作好准备,精心安排为扫罗举行涂油礼,并与臣民们见面。谁知,扫罗不见了,人们到处寻找也不见人影。只好求问上帝:“这人到哪儿去了?”上帝回答:“瞧,他不就在行李中。”

原来,这个纯洁的年轻人十分害羞,听说自己中签了,便悄悄地离开人群,躲藏在父亲装行李的货车上,侍从们将他从货车上拉下来,他又躲藏在货箱后面,准备逃跑。

撒母耳严厉地批评他,要他严格要求自己,好好接受宫廷培训,以便具有当好国王的一切素质。扫罗只好低着头,站在比自己矮一头的众民中间,聆听前辈的教诲。最后,撒母耳骄傲地对众人宣布:“臣民们,你们看哪,这就是上帝为你们挑选的人,你们之中,有谁能和他比呀!”

众民见小伙子身材魁伟、仪表堂堂,都大声欢呼:“愿我王万岁!万万岁!”从此,扫罗便是以色列的第一任国王。老士师撒母耳在交权时,回顾了自己一生的战功业绩,还利用雷雨电等自然现象,教诲大家敬畏上帝,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宗教大权。

担当以色列第一任国王的扫罗,在众臣中并不享有绝对威信,他要学的和做的事很多。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统帅以色列军队,击败侵略领土的外族人。当时,亚扪人入侵以色列,扫罗率领33万大军,兵分三路,采取夹击的战术,挫败亚扪人,在群臣和百姓面前威名大震。

第二年,非利士人挑衅,他又调集兵力准备抗击。按宗教条例,作战前必先请大祭司敬拜上帝,全营士兵集中在甲吉,等候大祭司撒母耳主持祭礼。可是,约定的七天时间过去了,还不见撒母耳的到来。百姓们等烦了,纷纷离去;将士们站久了,士气低落。扫罗见此情景,便自作主张,开始祭拜仪式。他刚刚献完燔祭,撒母耳赶到了,双方都很尴尬。扫罗马上走去迎接,撒母耳认为扫罗不尊重他,篡夺了自己的宗教大权,生气地问:“你这是做的什么事啊!”

扫罗连忙解释:你没有来,自己害怕百姓厌烦,军队逃散,又害怕敌人打来了自己还没有拜祭上帝,因此迫不得已才向上帝献了燔祭。撒母耳不听他解释,当场斥责扫罗:“你真糊涂,如若你听从上帝的吩咐,上帝必为你巩固君王的地位。现在,你违反了上帝旨意,王位必不会坐久,上帝定会另选君王。”一气之下,撒母耳离开了甲吉。

以色列因为战事不休,装备不良,给养也不足,扫罗不愿正面与前来挑战的非利士人开战。不料,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约拿单却初生牛犊不怕虎,避着父亲,带一帮少年偷袭敌营。

约拿单让其他人隐藏在身后,自己先摸上山。他刚爬上山,就被敌人的哨兵发现,他们看见只有一人,以为是来投降的,就吆喝他出来说话。约拿单心里想:“好家伙,一定是上帝把非利士人交到我手里了。”他一跃而起,后面的人紧紧跟上,很快杀死哨兵。他们又偷偷蹿到山石后面,暗杀了分散而没有提防的守兵二十多人。不明真相的敌人,以为是以色列的大军赶到,慌乱一团,准备逃窜。扫罗得到情报,立即抓紧战机,命令全军出击,并宣布在天黑之前,不获全胜任何人都不许吃东西,否则军法处置。

酣战一夜的约拿单,腹中饥饿难忍,他并不知道父王有令在先,就爬到树上取了一点蜂蜜填肚子,蜂蜜下肚,他感到自己的精力全恢复了。

天黑了,有人报告扫罗,说饥饿的百姓吃了带血的生肉,冒犯了上帝。扫罗听了大怒,非把这些罪人查出来处死,而且表明,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决不放过。

他拿出两支签,一支代表他们父子,一支代表众百姓。结果是百姓都没有触犯上帝,只有他父子二人有嫌疑。

扫罗喊道:“再抽,看我们父子谁有罪!”抽签结果是约拿单犯罪。扫罗审问自己的儿子:“约拿单,回答我,你究竟干了些什么?”

约拿单回答说:“我并没有犯罪呀,难道吃了一点野蜂蜜也算犯罪吗?”

扫罗认为儿子违抗王命,一定要以军法处置。众民急忙跪地求情,说这次战斗多亏约拿单偷袭敌营,表扬他勇敢机智,为民立战功的事迹。还说,约拿单因为先去了敌营,并没有听到王下的命令呀,不知者无罪。扫罗听民众说得有理,才留下儿子的一条性命。

扫罗连获胜利,在将士和民众中威信愈来愈高,追随者也越来越多。接着,他率兵征战南北,再振雄威。

文章标题: 历史上以色列都做过哪些没人性的事情,大家能回答列(穷)举一下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3441.html
文章标签:以色列  做过  大家能  没人性  回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