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10 15:03: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因为茹太素奏章写得长而空被朱元璋命人在朝堂上着实打了一顿板子。
经过:
洪武七年五月成为刑部侍郎,后任刑部主事。每次上奏章动则七八千字,且语意艰涩,每次朱元璋看奏章时,就显得很不耐烦。
在朱元璋主政的洪武八年前后,全国各地接连发生了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民间传说太白星已在白天出现在空中。朱元璋认为这是玉皇大帝对他的警告,便特意下了一道诏令,让朝臣和百姓上书议论朝廷政策的得失,以便改正。
刑部侍郎茹太素为人耿直,他闻讯便不顾忌讳,专门写了含有五点建议的奏章。按说,遵照皇帝的要求上书提建议,并无过错。只是茹太素竟然就此写了一万七千多字。
这天早期,茹太素毕恭毕敬把奏折呈了上去。朱元璋接到手中一看,又是厚厚一本。就直皱眉头,心里很不高兴。因为他多次提出奏事应开门见山,反对咬文嚼字。
朱元璋虽然懒得看茹太素的奏章,但已经呈上来了又不好不看。就随手递给中书郎王敏让他念来听。中书郎念到一万六千多字,朱元璋还没听出个头绪来,忍不住怒斥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
于是朱元璋喝令殿前校尉把茹太素拖下殿去,痛打二十大板。
扩展资料:
就在狠揍茹太素之后,朱元璋命令制定了行政文书规范,“颁示中外,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现存朱元璋的许多重要指示,干脆就是口语,乡下老太太都能听得懂记得住,这在历代皇帝中极少见。
制度加榜样,不着边际、不负责任的议事方式逐渐改变,使得明一代公文比较简练有骨,行政效率较高。明后期有两个懒皇帝二三十年不上班,政权竟照常运转,不能说与此无关。
史家认为,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封建君主之一。他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 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200多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所谓“清承明制”。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茹太素
因为茹太素在奏折中卖弄文笔,几个字能说清的事,他竟然东拉西扯,写出数万字的文章,令朱元璋十分气愤,于是下令将茹太素狠揍了一顿。
茹太素的文章能力和管理能力都非常好,虽然只中过举人,但还是很得朝廷重用。几年间里,他凭着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从一个举人身份,当上了朝廷正三品的大官。他在任官期间不但是公认的品行好,而且从不贪污受贿,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优秀官员。
可茹太素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缺点,就是写文章时喜欢高谈阔论,几个字能说清楚的事,他偏要整出上百上千的字来。最不应该的是,他在给帝王写奏折时也是如此,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个字的奏折。要知道,朱元璋本来文化就差,每天还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哪有时间和能力来读如此长篇大论的奏折。
朱元璋曾叫人提醒过茹太素,让他写奏折要简明扼要。可茹太素还是我行我素,只怕写短了,解释不清楚。这天,茹太素又给朱元璋上了一份奏折,看着厚厚的奏折,朱元璋头都大了,就叫中书郎读给他听。中书郎读了很久,读得满头大汗,这份奏折还是没有读完。听了这许久,朱元璋愣是没听明白茹太素究竟想说什么,全是一些东拉西扯的高谈阔论,根本没有实际的内容。朱元璋越想越生气,就叫人把茹太素拉下去胖揍了一顿。后来人家给统计了一下,中书郎竟然已念了一万六千五百个字。
第二天,朱元璋叫中书郎继续念剩下的奏折,剩下的只有五百字,可就是这剩下的区区五百字才是茹太素要起奏的真正内容,前面那一万六千五百字竟全部都是废话。
后来,朱元璋为了怕发生类似的事情,就让官员制订了统一的奏折规范,不但规定了统一的格式和最高字数,要求当朝所有官员在写奏折时一定要遵守该规范。
茹太素给朱元璋上了一份奏章,这位文官可能文笔确实比较优秀,于是这份奏章足足写了有1.7万个字,其实他要说的事只有500个字,结果愣是让朱元璋读了很久都没看到主题,要知道,朱元璋这个帝王很忙,在他的奏章上朱元璋就浪费了很长时间,朱元璋一怒之下便叫人狠狠打了他。
其实这个事情也不能完全怪朱元璋,他虽然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帝王,不过他做事还是比较靠谱的,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后,便废除了宰相制度,没有了宰相,这帝王的工作量就翻倍上涨,也就是说,倒不是朱元璋不想看着茹太素的繁文,他也不是不想欣赏茹太素的文采,主要是他没有时间,他要是在每一个大臣的奏章上都花费个把小时,那么他这一天就只能看很少的奏章,就算他加班加点,通宵看奏章也赶不上大臣们的速度,所以朱元璋恼火也的确有道理。
这就好比如果你是办事的人,有人给你写份材料,结果你看了个把小时才明白他要说什么,而且他要说到的事情几句话就解决了,前面那些华丽的辞藻都是美化,你要是没事,看看就当学习一下美文了,但是你要是一堆事情等着做,你说你气不气,所以当时朱元璋这个脾气不好的帝王,都没有读完就先叫人打了茹太素一顿。
后来朱元璋还下令:自今有繁文出入朝廷者,罪之。就是说大臣们上奏的奏章也是还是啰里啰嗦那么多废话的话,就要问罪了。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牛,当过游方和尚,在淮西一代讨过饭,自然没有多少机会上学读书。但他却一生酷爱书籍,刻苦读书,孜孜不倦。
朱元璋读书之后,联系实际,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比之其他封建帝王都具有独到的见解。朱元璋不仅读书联系实际,以史为鉴,而且还十分讲究实际效果。他看到许多士大夫盲目读书,不求甚解,写文章追求光形式,专门在雕琢文字上下功夫,以此卖弄才学,哗众取宠,深恶痛绝。明白地提出写文章要用口语,直接开门见山说出来,不要长篇大论。
洪武九年发生了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万言书事件。他叫人读茹太素的万言书,当独到6370字后,依然不知道这份奏折要说的是什么,满篇尽是天南海北的啰嗦话。朱元璋当时就被气怒了,当初让人把茹太素狠狠地打了一顿。第二天,朱元璋又耐着性子叫侍臣把万言书继续读下去,当读到16500字以后才涉及到主题。原来是向朱元璋建议办五件事情,其中有四件是可行的,朱元璋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加以执行。
事后朱元璋苦笑说:“当大臣不容易,当皇帝又容易吗?我需要的是接地气、解难题的意见建议,明明500字就能说清楚的问题,这老茹偏要整一大堆没用的,真耽误事。”因此定下了一个规定“故立上书陈言之法,以示天下。若官民有言者,不许繁文”并把此事通报全国,要全国上下臣民密切注意。
从此藻饰浮华的文风为之一变,工作与办事效能大大提高。朱元璋之所以能一天看200多个奏折,处理400多件事情跟这次改进文风,讲求实效的措施是分不开的。明后期有两个懒皇帝嘉靖与万历二三十年不上朝,政权竟照常运转,不能说与此无关。
就在狠打茹太素这年,朱元璋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全国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设“三司”分管行政、军事和司法,构建了明王朝的行政和统治架构。而茹太素这样没有责任感、紧迫感的官员,遇到有抱负、真干事的朱皇帝,不挨揍才怪!
这个茹太素虽然也是个有文化的人,也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但是太喜欢卖弄学问了,这一万七的奏折,只有后面五百个字才说到了点上,气的朱元璋是把他狠狠打了一顿。
当时,茹太素是中了举人的,但是朱元璋非常看好他,所以他的仕途挺顺利的。茹太素确实文化挺高的,眼光也犀利,他提出的意见往往是有用的,所以他是凭借实力得到朱元璋青睐的,而且朱元璋还特别喜欢他的为人,茹太素为人正直,不拉党结派,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说出实情。
之前,茹太素也是每次写的奏章也是一万字起的,朱元璋刚开始是容忍了他,但是那一次是真的忍不了了。因为茹太素出色的能力,朱元璋一直就没有说他写奏章繁琐的问题,但是终归是忍不了,本来朱元璋就大字不认识几个,看奏折也是让身边的人给他念出来的。
许是当时朱元璋心情不太好,太监已经念了好久了,朱元璋就是不知道茹太素想说什么,一气之下就让人打了茹太素。要知道念的速度肯定是比看的速度要慢的,而且朱元璋还在努力的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茹太素又喜欢在奏折中运用些古文之类的,朱元璋听到差不多一万五的字的时候,终于爆发了,下了命令,让人把茹太素打了一顿。
第二天,朱元璋又冷静下来,让人继续念茹太素的文章,才发现茹太素是想对当时的局势提出五点意见。朱元璋采取了这里面的四点意见,实施的效果也不错,但是朱元璋实在不敢再受到茹太素的奏折了,所以就下令让中书省去规范奏折的字数、规格等,特别强调一定要简洁明了,之后,茹太素的奏折也就明白易懂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