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围绕现代人从古代传统中应该吸取哪些东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应该如何发展来论述,最好有自己的观点想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
在科学已经成为群体和社会的取向的氛围下,在群体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学也就成为了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自律的真实内容。修身养性的自我品格锻炼可以转化为树立、培养和坚守对科学文明的向往和信念。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科学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伦理在促成和助长这一趋势过程中的积极的作用。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求变,《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可以说,变革与发展的互动,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就人生价值来说,传统文化突出地强调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而当鱼(生命)和熊掌(道义)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便成为了人的自觉的选择。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但传统文化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以物质生命承传为基础的孝道思想,使承载于生命的道德意识和自然知识的传播推广受到重视,不论是为功名、为财富、为名声,它都鼓励人的积极努力。尽管这个"为"的有意识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后成为"人欲",但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实际上支配着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价值追求。正因为如此,德国思想家马克斯�6�1韦伯认为儒学与现代化无缘的绝对化的观点实际上是不恰当的。
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的价值理想就是"闻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周易》提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则是最为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既是传统的,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同时又是现代的,甚至与后现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阴一阳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维传统的产物。无论是阴是阳,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异性的补充,就需要外来之性与自性的亲和与转化。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中西互补提供的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观点来说,中国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简单地一体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补。天人合一缘起于人与自然的原始亲和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无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则主要是作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发生作用,是儒家学者以伦理为本位建构自己的世界图景的产物。认识人与自然的差别并进行合理的调节,考虑和尊重人的价值,并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是天人有分思想最为重要的特点。正因为中国哲学是合一与有分的统一,所以并不缺乏作为哲学的基础的主体性的观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体能够把握客体,既是天人之际思辨的最合理的内容,也为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所必需。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是很明显的,它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的生产方式等等。
2、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思想上的认识,比如说一些良好的思想,仁义道德之类的,我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借鉴。
3、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通过这些文字的记载,我们能够很好的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4、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思想指导作用,比如孔子的思想,我们就能很好的借鉴,告诉人们诚信的重要性。
5、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一个支撑点,也是向世界证明我们的一个很好的方面。比如古代的四大发明等等,这在世界上也是很出名的。
如何为传统文化植入现代价值元素
中共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问题。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大体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城市化、国民的公民化、价值观念的理性化,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过程。虽然前四者非常重要,但是,最后一项也不可或缺。没有人的精神的现代化,没有一个多数人认可的自觉遵守和服从、合乎现代发展理念的社会主导价值,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缺乏精神和思想道德的支撑和引导,就不可能走得很远。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无数令世人瞩目的文化成果。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当代,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不仅对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由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生活当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文化体系还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在特有的经济结构、政治形态、思想意识等的基础之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内涵,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讲,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不同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积极吸纳各种文化的长处,通过不断的丰富、完善、革新,来适应中华民族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富于生命力并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体现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各派思想家通过百家争鸣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吸纳了其他学说的观点,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学说。唐代,胡汉文化的交汇融合进入了高峰,外来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文化,使其展现了别样的生命力。对于外来文化,中国文化能够加以吸收,将其同化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明清时期,外来的宗教、医学、建筑学以及近代科学都在不同时期进入中国,被中国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多民族文化融合成的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开放性和生命力,使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
2.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和谐。倡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首先表现在人与人和谐相处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看得尤为重要,如孟子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儒家思想中曾经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宽厚的态度和谐相处。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了通过推己及人的态度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儒家思想中还提出通过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方面培养人的道德修养,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中国道家思想中也提出了通过无争、无为,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其次,和谐理念还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强调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实现的人类的发展。中国古代思想家也十分重视生态平衡,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即“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荀子认为,人类发展应该以顺应自然规律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提出了“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老子也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类发展应该顺应自然,以自然规律为发展的准则。
3.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道德修养。道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协调人际关系和规范社会秩序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强调用博大的胸怀和宽厚的态度对待一切,即“厚德载物”;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通过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儒家思想就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中国古代社会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大学》中还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用道德教育,使道德规范民众的思想行为,从而达到“至善”的理想境界。在治国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道德,即“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通过将传统道德思想与政治相结合,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发挥作用。
(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
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倡导和谐的观念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生活当中。在当代,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使其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人际关系方面来看,人际和谐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基础。通过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为贵”、“推己及人”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求同存异,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同时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内容支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伦理道德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长期发展,传统美德在中国已经与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中国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当中。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结合,既可以为社会主义道德提供内容支撑,又可以提高人民群众对道德建设的认同感,对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关于自身修养的优良传统,可以加深个人对传统美德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对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形成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道德文化的良好氛围,对提升全民族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导向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庄子就曾经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时至今日,这种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依然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中国在各方面建设上取得了诸多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的不合理发展方式导致当地环境污染、资源锐减、生态破坏,不仅影响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影响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倡导“天人合一”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实现科学发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依然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使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顺应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发展思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实践所形成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它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发展依然有着重要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实际相结合,使其在当代得以传承和发展,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持,也可以对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可以用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事物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运动获得发展,对传统文化而言,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肯定其积极的地方,否定其消极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让其在当代获得新发展。
什么
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在当代世界,一方面文化多元性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强势文化往往可以对弱势文化发生主导作用。中华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足,中国文化要想在世界文化中保持住特色,就需要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吸取营养。因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特性与精神诉求,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文化自觉的目的不是复旧,也不是全盘西化,而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在当今世界不同文化接触、碰撞的情况下,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这一深刻问题。
文化是什么?“文化在哪里?就在人们生活的行为和意识中。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是有子有孙的。它靠一个个人在他们生活中表现,改变和发展着,日新不已。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当深入到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国人的生活中去认识自己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按照费孝通先生的理解,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要想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我们应该关注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
文化与生活紧密相关,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最好先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而想适应一个国家的生活,最好先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当一个人对某个国家的文化了解、掌握并认同、赞赏以后,那么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生活方式都可能会发生改变。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他的文化范式,同时一个人的文化范式也影响着他的生活方式。所以,当下我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与意义:第一,从精神层面来说,这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美好,从而引起国人重视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找到中国人的信仰与精神归宿。
第二,从实践层面来说,通过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与魅力,让更多的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进而构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因为文化不是空洞的,它也需要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语境,而这最好的土壤和语境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是可以衰弱甚至灭绝的,但人总是要生活的,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就决定了选择何种文化。那些经常在《红楼梦》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诸如对诗、焚香、品茗、弹琴等生活场景,现在正慢慢复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当下的生活中,这可谓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当然,这并非是要搞形式主义,而是希望那些真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能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这种具有中国范儿的生活中去。这种中国范儿的生活方式,或许能够在日趋同化的全球社会的背景下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中华民族的标记或符号。同时,具有中国特色或者中国范儿的生活方式,还要考虑到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让每个民族都能够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保持住本民族的特殊性。
总之,通过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因素,来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又可以间接地促进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精神层面讲,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提供独特的审美范式;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性,从而形成一种民族意识和家国意识,从而为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提供一种精神价值的向心力。我们应该借着文化自觉的东风,让中国文化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既能与异文化和谐交流、共同发展,又能保持住自己的独特性与民族性,让中国文化从自觉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自强。
文章标题: 传统文化通过NFT怎么实现价值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