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讲究道理的儒学理教地位越高,社会风气反而越不好

时间: 2021-11-07 17:03:5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为什么讲究道理的儒学理教地位越高,社会风气反而越不好

为什么社会风气越来越差?金钱至上不择手段丢失道德。好人过的很差,坏人不走正路道德品质有问题的反而过

为什么社会风气越来越差?金钱至上不择手段丢失道德。好人过的很差,坏人不走正路道德品质有问题的反而过的好。就比如官场,敛财是正常的,而清高的却受排挤。是大环境不好吗?什么导致的呢。深层原因是什么?
道德其实是基于利益保护这一基础上而存在的,好人过得很差只能祈祷他会过得更好,金钱至上,所谓的坏人都只是为自己谋求利益罢了,官场敛财正常,但清高被排挤那是因为清高的对敛财者的团体来说是异物,人的排外心理自然就起作用了
忧国忧民是好事。上下五千年好人据多,坏人据少。相信现在社会主流是是以好人据多,坏人迟早会被社会遗弃。

为什么说儒家思想是牧师?

仁爱思想
儒家思想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爱,但是和墨家的兼爱是有区别的。是一种有等差的爱。根据感情的亲疏爱是是不同的。这很符合我们现代的反圣母的思想。试想一下,墨家所说的无等差的兼爱,你怎么知道对方是否是好人,是否值得去爱?就算对方也是好人,你同时赡养两个老人,一个是抚养自己长大的亲生父母,一个是不认识的孤寡老人。你用同等的爱去照顾陌生老人?这让自己的父母怎么想?自己又怎么能做得到?还有,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与同胞,然后可能会无等差的去爱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民族?明显是不可能的吧。墨家的兼爱思想只能存在于理论,不能付诸于实践。因为不符合人心。但是儒家是否是让你自私的去只爱自己呢?也不是,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看到别人的老人儿子,想起自己的老人儿子从而去爱护别人。这是一种从自己而感召别人的爱,也就是所谓的“同情心,同理心”。这样的爱就更具有可操作性。

孔子提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符合现代人不圣母的标准,别人对你好你也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你也对别人不好。不要道德绑架。

孔子又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就很明白了,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何必要去强行道德绑架别人呢?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要求每个人都是道德小标兵,去安排别人替别人操心,当你没有能力的时候,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而当你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去帮助别人。

2.民贵君轻思想,教育普及到平民

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是说,统治者只是服务于人民的人,他们并不重要,老百姓和国家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句话作为理论基础,中国人才有了起义,反对暴政和皇帝的勇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很重要)。

再有就是孔子是最早将教育普及到平民,并进行分班制的人。这让老百姓有了学习念书的机会,这才会导致未来有科举考试,让寒门平民百姓走上仕途的可能性。

有了以上两点,可以让中国古代人民不像黑暗的中世纪一样被压迫的那么惨。

3.素质教育,文武双全

很多人一说儒家,第一反应就是老夫子,腐儒,肩不能担手不能提。但实际上,孔子长得很高,颇有勇力。可以说文武双全,并且他提倡君子六艺“礼,御,乐,射,书,数”。全面提倡素质教育,这也让中国出现很多儒将。大大提高了古代武官的文化素养。只不过在文官那里后世越来越跑偏了。但是现在看这一条原本的含义,确实是非常积极正面的。



4.所谓君子

什么是君子?并不是说那些伪君子,动不动就道德指摘别人,道貌岸然的批判别人就是君子了。君子并只是道德上完美的人,还包括其他的,比如对真理的渴望,对别人的谦恭友好,甚至不利于危墙之下,都是成为君子的标准。我们每个人,只要让自己任何一方面朝着正能量的方向更进一步,都是向着君子的方向更进一步。而且,儒家一直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并不赞同键盘侠一样的空口白话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摘别人,而是要自己先做好自己,作为表率。

5.君子好逑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并不是别人理解的,犹如 洪水猛兽。而是赞同诗经里的,男女搞对象是正常的,也并没有反对男女的自由恋爱。其次,孔子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孔子举例说:夏、商、周三代圣明的君王治理政事,必定敬重他们的妻与子,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妻乃家中之主,子乃祖先之后。孔子一方面强调了敬重妻子是“有道”的,连三代明王都这么做;一方面也给出了敬重妻子的理由,因为妻子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员。这也说明孔子是反对家庭暴力,重视老婆孩子的。夫妻之间应该是平等相处互相尊敬,而不是女性一昧的听从男人的。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条件下,孟子表示在危急关头也可以变通,后世烈女传等人,反而是曲解了圣人的用意。
教做听话的羊羔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
笔者发现,近些年来网络流行黑儒家思想,如果说早年鲁迅等人打倒孔家店,是为了加速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话。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不应该有无脑黑儒的激进观点了。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说说儒家思想优秀在哪?和其他墨,道,法的对比。

仁爱思想
儒家思想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爱,但是和墨家的兼爱是有区别的。是一种有等差的爱。根据感情的亲疏爱是是不同的。这很符合我们现代的反圣母的思想。试想一下,墨家所说的无等差的兼爱,你怎么知道对方是否是好人,是否值得去爱?就算对方也是好人,你同时赡养两个老人,一个是抚养自己长大的亲生父母,一个是不认识的孤寡老人。你用同等的爱去照顾陌生老人?这让自己的父母怎么想?自己又怎么能做得到?还有,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与同胞,然后可能会无等差的去爱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民族?明显是不可能的吧。墨家的兼爱思想只能存在于理论,不能付诸于实践。因为不符合人心。但是儒家是否是让你自私的去只爱自己呢?也不是,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看到别人的老人儿子,想起自己的老人儿子从而去爱护别人。这是一种从自己而感召别人的爱,也就是所谓的“同情心,同理心”。这样的爱就更具有可操作性。

孔子提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符合现代人不圣母的标准,别人对你好你也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你也对别人不好。不要道德绑架。

孔子又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就很明白了,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何必要去强行道德绑架别人呢?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要求每个人都是道德小标兵,去安排别人替别人操心,当你没有能力的时候,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而当你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去帮助别人。

2.民贵君轻思想,教育普及到平民

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是说,统治者只是服务于人民的人,他们并不重要,老百姓和国家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句话作为理论基础,中国人才有了起义,反对暴政和皇帝的勇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很重要)。

再有就是孔子是最早将教育普及到平民,并进行分班制的人。这让老百姓有了学习念书的机会,这才会导致未来有科举考试,让寒门平民百姓走上仕途的可能性。

有了以上两点,可以让中国古代人民不像黑暗的中世纪一样被压迫的那么惨。

3.素质教育,文武双全

很多人一说儒家,第一反应就是老夫子,腐儒,肩不能担手不能提。但实际上,孔子长得很高,颇有勇力。可以说文武双全,并且他提倡君子六艺“礼,御,乐,射,书,数”。全面提倡素质教育,这也让中国出现很多儒将。大大提高了古代武官的文化素养。只不过在文官那里后世越来越跑偏了。但是现在看这一条原本的含义,确实是非常积极正面的。

4.所谓君子

什么是君子?并不是说那些伪君子,动不动就道德指摘别人,道貌岸然的批判别人就是君子了。君子并只是道德上完美的人,还包括其他的,比如对真理的渴望,对别人的谦恭友好,甚至不利于危墙之下,都是成为君子的标准。我们每个人,只要让自己任何一方面朝着正能量的方向更进一步,都是向着君子的方向更进一步。而且,儒家一直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并不赞同键盘侠一样的空口白话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摘别人,而是要自己先做好自己,作为表率。

5.君子好逑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并不是别人理解的,犹如 洪水猛兽。而是赞同诗经里的,男女搞对象是正常的,也并没有反对男女的自由恋爱。其次,孔子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孔子举例说:夏、商、周三代圣明的君王治理政事,必定敬重他们的妻与子,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妻乃家中之主,子乃祖先之后。孔子一方面强调了敬重妻子是“有道”的,连三代明王都这么做;一方面也给出了敬重妻子的理由,因为妻子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员。这也说明孔子是反对家庭暴力,重视老婆孩子的。夫妻之间应该是平等相处互相尊敬,而不是女性一昧的听从男人的。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条件下,孟子表示在危急关头也可以变通,后世烈女传等人,反而是曲解了圣人的用意。

6.鬼神观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都表达了孔子虽然并不敢确定是否有鬼神,但却提倡不去多去探讨鬼神,不去过多的进行封建迷信活动。只要有符合礼的尊敬祭祀就行了。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表达了自己对殉葬残忍又迷信的活动的反对与愤慨。(始作俑者一句,出自《孟子》。孔子反对用假人俑殉葬,就是怕诸侯们攀比成风,最后又来拿活人殉葬。)

与儒家相比较

道家更突出所谓无为而治,但如今我们知道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讲究虚其心实其腹,但如今我们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优点是有利于古代战争之后的休养生息和更科学的无神论。

墨家更强调鬼神。由于墨家提倡的兼爱,节用过于违反人最内心深处的本能,墨家极力强调鬼神希望用鬼神来监督别人,这反而更加使得墨家变得神秘而奇怪。墨家巨子权力过大,反而内部并不民主。优点是逻辑清晰,在辩论守城与各类工具的研发方面更上一筹。

法家则是严刑峻法。但我们知道古代的法家并不等同于现在的法治社会。古代法家是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秦兴于法也灭于法。法家只有和儒家的相结合才是更为稳定的社会结构。

越南独立后,儒家文化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为什么?

在宋朝以前,今天的越南北部属于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古称交趾、交州、安南)。从公元968年越南建立独立的封建国家直到清末越南仍与中国保持着藩属关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传统文化和典章制度给越南以极大影响,特别是儒家文化,在历代统治者的倡导下,渗透和支配了越南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越南民众价值体系的核心。因此,越南属于中国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的范围。但儒家文化在越南经过损益、整合和重构,融入了许多本土文化因素,已不单纯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翻版。在越南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家文化的“遗传基因”有可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起到某种催化、促进的作用,使越南成为亚洲儒家文化圈中继日本、“亚洲四小”之后又一条升空的小龙。

  一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设置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越南北部。从此,儒家文化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兴办教育、移风易俗以及组织“使驿往来观见礼化”等措施开始传播到越南境内。东汉至三国时期派驻交趾的官吏,如士燮、锡光、任延、马援等,均以传播儒家文化为己任,其中士燮的贡献尤为突出,被当地人民尊为“士王”。越南史籍称:“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岂特施于当时,而有远及于后代。”这一时期,不少精通儒学的中原士人流入交趾,如经学家刘熙、薛综等,使儒学的传播日渐深入。唐朝进一步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经营,全面推行科举制度,一批著名的中原文人如杜审言、沈亻全期等寓居安南,更使儒风日盛。总之,从秦汉至唐末的一千多年中,由于中国封建王朝在交趾地区推行“教以诗书,导之义”、“俗化交土”、“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化同化政策,以及中原移民与当地人民的交往融合,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逐渐深入越南,成为越南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并且塑造和奠定了越南立国后文化发展的方向。

  从文化生态圈的角度看,不同民族而相互邻近的文化,都是互为环境的。某种环境不仅迫使一个民族接受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素,而且促使这个民族主动吸纳另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如果说,在公元10世纪前越南接受儒家文化是被动的,那么公元10世纪越南立国后则是主动积极地吸取中国儒家文化。其原因一方面是经过一千多年中国文化全方位的侵润,儒家文化已成为越南文化的母体和深层结构,并发展和形成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制度;另一方面是越南历代封建王朝出于巩固封建统治、建立统治秩序的需要,主动采纳以“治国平天下”为中心任务的儒家文化。因此,越南立国后儒家文化的影响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日益增强,到19世纪封建社会末期已臻于极盛。越南李陈二朝的意识形态是佛儒并重,虽然佛教略占上风,但统治者越来越重视以儒学作为制定朝制和社会制度、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思想理论,开始尊孔崇儒。公元1010年,李圣宗下令在升龙建文庙,塑周公、孔子及先贤之像,四时祭祀。越南有奉祀孔子的文庙,即始于此。仁宗太宁四年(1075年)开科取士,这是越南立国后首次举行科举考试,以儒学为考试范围。随后设立国子监,作为皇室及官僚贵族子弟学习儒家经典的场所。陈朝时期,科举更加趋于制度化,分别授予殿试前三名以状元、榜眼、探花称号。1253年,陈朝创立国学院,并塑孔子、周公、亚圣像,画七十二贤像,定期祭祀。同年九月,陈太宗诏谕全国儒士集中到京都国学院,讲习“四书六经”。越南史学家黎嵩曾对李陈二朝儒学的发展做过这样的评说:“李太祖时,圣学不闻,儒风未振。到了李英宗,修孔子之庙,以振文风,籍田有耕,圜法有立,治则评矣。陈太宗设科取士,宰相则择其贤良,辅东宫则选其德行,陈家基业由此而固。”可见儒学对李陈二朝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428年黎利即位,建立黎朝。黎朝统治者从一开始就尊孔崇儒,定律令,制礼乐,设科目,创学校,祀孔子以太牢,确立了儒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首先是大兴儒学教育,形成了更为完备的学校和科举制度,造就了黎贵淳、阮秉谦等一批著名的儒学家和儒生士大夫阶层。与此同时,还按照儒家教义制定了一系列通俗化的法典和条例,用行政手段推行。1663年颁行的《教化四十七条》就是典型的代表:“为臣尽忠,为子止孝,兄弟相以达和睦,夫妻相爱敬,朋友尚信以辅仁,父母修身以教子,师生以道相持,家长以礼立教,子弟各敬父兄,妇人无违父子。”在这里,儒学所具有的道德实践性、教化性及其调节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经过自上而下不懈的努力,儒学在越南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到黎朝后期,越南社会“其三纲五常及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之术,礼乐文章,一皆稍备”,“风俗文章字样书写衣裳制度并科举学校官制朝仪礼乐教化,翕然可观”。

  到公元19世纪的阮朝前期,儒学在越南的发展已登峰造极。阮朝儒风的兴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为重视系统的儒学教育,除设立国子监外,还对从王室子弟到乡村儿童的教育都制定了统一的学规、教材、规定凡人民子弟,七八岁就要上学,先读《忠经》、《孝经》、《小学》、《四书》,再读《五经》,并大量印行儒家经典著作,供全国百姓学习。二是完全以儒学为指导,颁国策,订风俗。嘉隆十一年(1812年)颁行的国策内容是:敬天、法祖、亲亲、体臣、求贤、审官、勤政、爱民、重农、崇俭、礼乐、教化、制民、慎刑、财赋、法度、崇文、奋武、广言路、固封守、抚边、柔运。风俗十条内容为:淳人伦、正心术、务本业、尚节俭、厚风俗、训子弟、崇正学、戒淫恶、慎守法、广善行。以上内容集中体现了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之精髓。三是改变过去儒、道、佛三教并试的做法,科举考试“唯儒一家,别无他教”,并在考试中引入八股制。四是进一步抬高孔子的地位,在全国各大城镇都建造了文庙,每年春秋定期举行祭祀,阮朝历代君主亲自参加,仪式颇为隆重。因此可以说,阮朝前期是越南儒风最盛的时期。只是到了1885年,中法两国签订《越南条约》,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后,越南传统文化的发展出现断裂,越南儒学才逐渐衰落。

  二

  儒家文化自西汉元封年间开始传入交趾,到越南阮朝嗣德年间历时两千多年,对越南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越南的儒家文化,实际上是儒教化。然而,经过传播、整合、重构的越南儒学已不再是中国儒教文化的简单翻版,而是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总的来看,儒家文化在越南的整合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儒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整合,使越南形成了一种在内涵和形式上既属于儒家文化圈,又具有越南特色的古代文化。首先,作为儒家文化传播载体的汉字,成为越南沿用两千多年的官方文字,越南学者用汉字撰写了大量的哲学、宗教、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作,故汉字又被越南史学家誉为“越南的文化宝库”。汉字在越南吸收以儒学为主的古代中国文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儒家经典就是用汉字写的“四书”、“五经”。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汉字的使用日趋广泛。而且,儒学教育和科举制度的确立,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必须学习、掌握汉字。因此,古代越南称汉字为儒字。与中国不同的是,在使用汉字作为正式文字的同时,越南人创造的“喃字”也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喃字”是以汉字为基础,依照汉字“六书”中的会意、假借、形声等造字法,为记录越语而创制的一种方块文字。喃字本身即是汉文化在越南传播、整合的产物。

  在越南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孔孟之道、纲纪伦常是吟咏不绝的主题,其中隐喻和彰显的伦理道德都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被誉为越南最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的《金云翘传》揭露、控诉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赞美自由和爱情,然而其主人翁形象却是按儒家正统观念来塑造的。越南古代学术更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儒家文化土壤中,使越南成为古代东南亚学术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儒学家或以儒学为指导思想的史学家。黎朝学者黎贵淳仅经学方面的著作就有《四书略解》、《书经演义》、《易经层说》、《春秋略论》、《群书考辨》五部。黎朝史学家吴士连撰写的《大越史记全书》明显受到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史学思想的影响,其据以编纂历史的原则是辨正闰,明顺逆,严篡弑之诛,并以上述原则作为判别人物忠奸顺逆的依据。在其行文或评论中还极力褒扬尊者、贤者与死节者,对伤风败俗者则加以谴责。朱子《资治通鉴纲目》扶纲常、植名教的特点在《大越史记全书》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2.随着儒家文化的传入,科举制度作为培养、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在越南发展起来,延续了800余年。在这种制度下,“知识的占有与行使权力的权利密不可分,学识的多少成为人们要求国家官职的唯一确实的基础”。在读书做官欲望的驱动下,成千上万的人竞奔科举,学习儒家文化。这对于提高整个越南民族的文化素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应该看到,科举制传入越南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考试方法,其不同于中国科举制“唯儒生是考”的重要特点是儒、佛、道三教并试。李朝在1195年首次举办儒、佛、道三教考试,陈朝和黎朝都曾多次开三教考试。考试之法在黎朝被推广到更多的场合,有试僧道(1429年)、试教职(1435年)、试近侍官员(1448年)、免选试(1449年)、试东宫侍讲(1467年)、试官员子孙(1475年),甚至还有试宦官的(1739年)。儒、佛、道三教并试反映出佛教、道教在古代越南政治、精神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越南封建统治者在尊孔崇儒的同时对佛、道二教也相当重视和宽容,这一点与中国一向以儒教为政治、社会的领导中心和精神号召的情形不尽相同。尤其是佛教在越南的影响极为深远,越南立国初期的丁、前黎和李三朝更是仰仗佛教的支持得以执政,形成“帝与僧共天下”的局面。在越南,即使在儒学地位大大提高之后,对佛教也还是表示了相当大的敬意。在越南历史上,从未有过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的“灭佛”举动。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越南人最根本的宗教就是佛教”。而儒学在越南主要是作为一种政治伦理和统治纲领发挥作用的。

  3.儒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整合加快了越南社会封建化的进程,增强了越南封建国家的国力。与儒学一道进入越南的还有一整套中国式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一些重要的经济制度。中世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文化,就像一剂强烈的催化剂,大大加快了越南封建社会发展的步伐。与同期中南半岛其它国家相比,越南的中央集权较为巩固,官僚机器运转自如,国内政局较为稳定,军队较为强大,文化教育较为发达,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在东南亚都居于前列。因此,经历代封建王朝东征西讨、灭占婆,并华英、南蟠,国家疆域从立国之初的红河流域扩展到湄公河三角洲,到18世纪末已控制了大致相当于今天越南的地域。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在积极吸纳中国文化的同时,还时时要表明越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显示其引以自豪的大越民族主义精神,并不因文化认同而对其文化母国产生民族认同,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大大强化了越南的民族意识。黎朝诗人阮的《平吴大诰》即充分反映了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唯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文邦。山川之土域既臻,南北之风俗亦异。自丁黎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虽强弱时有不同,而豪杰世未尝乏。”黎朝大儒黎贵忄享也宣称:“越邦肇启,文明无逊于中国。”民族主义精神的高扬即是儒家文化在越南特定历史条件下被整合、重构的产物。

  4.由于越南封建王朝实施“教化”政策,儒家伦理深入民间,在尊崇儒学的社会风气熏陶下,普通老百姓虽没有条件学习儒家经典,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遵循儒家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据西方传教士的报告,在17世纪交趾支那人民中普遍存在着儒教徒的行为,例如特别的贞节,独特的居丧行为等。孝被视为百行之先,受到特别推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为越南民谚。忠孝节义、三纲五常成为家喻户晓的伦理道德。儒家文化在民间已成为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儒家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是复杂而深刻的。在越南封建社会的前、中期,它加快了越南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越南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到了越南封建社会后期,儒学所包含的一些消极因素,如压抑个性、轻视竞争、重义轻利、畏天知命、家庭本位等,已成为束缚社会进步的桎梏。特别是在19世纪阮朝时期,当时世界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近代科学和文化迅速发展,而阮朝却大兴儒学,闭关锁国,排斥商品经济和外来的新科学技术,使越南文化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文化。近代,在中国维新派思想家和西方思想的影响下,越南儒生士大夫分裂为维新派和保守派两大派别。维新派开始公开批判儒学。例如当时流传的一首诗《悼腐儒》猛烈抨击了儒学,诗中写道:

  儒呀家喻户晓死死守儒如何成人?古呀弥漫各地苦苦守古到何时?人家为何天宽地阔?为何咱们在家里缩作一团?人家为何远走高飞?为何咱们挤在一起?人家为何是地球之主?咱们为何低头做奴隶?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统治的确立和马列主义的传播,儒家文化在越南的影响大大下降。儒学所包含的积极因素,如爱国主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义节利等思想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在国家遭受侵略、民族受到奴役时,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这也是越南作为一个落后的小国始终未能被法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大国征服的原因之一。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作为越南革命指导思想的胡志明思想中的爱国主义和革命道德观即来源于儒家文化传统。

  三

  作为越南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必将对越南的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事实上,战后日本的经济奇迹,尤其是60、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已表明在儒家文化圈里实现现代化的现实性和有利因素。作为儒家文化圈中的一员,越南也有可能按类似模式建立起自己的市场经济并迅速实现现代化。越南官方已提出要按照新加坡模式发展经济,就说明了这一点。从目前迹象和今后发展趋势看,儒家文化传统将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越南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

  1、儒家集权制和行仁政思想转换为一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威权主义政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促进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近30年来东亚一些国家经济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之一是从传统的儒家文化出发,找到了一种有别于西方自由放任式市场经济的新经济模式。儒家爱民如子、实行仁政的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东亚社会中,发展成为实行相对集权、重视政府权力作用的“国家主义”发展模式。新的政治发展理论把这类不同于西方式的市场导向的政体称为“威权主义政权”。东方威权主义政权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发展中的较高程度的政治稳定,增强社会内聚力,制定宏观经济计划,保证社会公平与福利等。而这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在越南已初露端倪。越南自80年代中期以来,即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越共七大明确提出,越南“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由国家通过的法律、计划、政策及其它措施加以管理的市场机制”。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这种既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来自行调节经济运行,又注重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是比较适合越南国情的,收到了较好的成效。1991~1995年越南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2%。与此同时,越南强调坚持共的领导,不搞西方多党制,注意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越南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避免了在这一剧烈转换过程中出现社会动荡、经济混乱。这一点与中国的情况是比较相似的。

  2、儒家文化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亚洲“四小龙”也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力量为工业化创造和积累了必要的资金。节衣缩食,厉行储蓄,是“四小龙”强化内部积累的重要途径。而越南自1989年以来为吸引储蓄一直坚持实行高利率政策,政府按利率比月平均通货膨胀率高出一个百分点的公式来提高利率,使储蓄存款急剧增加。其储蓄率从199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上升到1994年的24%,储蓄存款从1990年的10700亿越盾上升到1995年的386500亿越盾。5年增加了34.2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贵的资金。

  3、儒家文化是一种个性特强的文化,但一个突出的优点是不排他,对于外来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这一点已为亚洲“四小”“天下之宝,一为我用”的对外开放中的“拿来主义”所证实。无独有偶,越南自1988年颁布被称为“亚洲最开明的投资法”以来,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95年底,越南已批准外资项目1300多个,协议投资额达180亿美元。外国资金、技术的大量涌入,有力地促进了越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儒家重视教育和“有教无类,机会均等”的传统在越南转化为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成为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国家、政府的政策目标。因此尽管越经济落后且经历长期战乱,但其国民受教育程度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比较高的,有一支素质较好的劳动力大军。现在,越南已形成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全民识字率达85%。越南已成为亚洲国家中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成为越南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越南的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模式将与儒家文化发生怎样的关系,现在还难下结论但可以预料,越南会找到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许是把市场经济的优势与本国传统文化的长处结合起来的模式。越南有可能按“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实现其现代化。(文章来源:国学复兴网,作者:刘稚)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面,它是和谐的。凡此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有着相似或相通的地方。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有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挖掘它的积极面,对市场经济有着建设性作用,对现代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扩展资料: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于前5世纪创立,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由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到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等,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内容。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这一点是有其深刻的意义的。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人心缺乏治理而导致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儒家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为维持传统社会的安定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儒家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商品交换是自山的.竞争是必然的.但这一切不是无序的.健康发展的市场
经济应是有序经济。这种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除须依靠经济、法律等手段.还须有道德力量的维系。
实际上.道德的作用与经济、法律等手段是不可分的.不讲道德.任何法律、经济的手段也难以奏效。市场经济木身实质是信用经济、市场机制、市场工具.诸如商品、货币借贷、买卖、合同、契约、金融、期货等
等.无不体现信用关系。不讲信用.必然导致经济混乱及各种负而现象的产生。市场经济越发展.竞争
越激烈.越要求人们守信用、讲道德.越要排斥无信、欺诈、放纵等不义行为。市场经济这种信用经济关
系.要求人们在讲利求利的同时讲义守信。儒家重义.诚实守信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我们这一
传统美德.对克服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背信毁约、尔虞我诈、欠债赖账等道德败坏、经济无序
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对于个人的意义,儒家思想可以为个人提供一套行动指南。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义。这些思想直到今天仍未过时,而是以文化遗产的方式融入到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成为除法律、宗教之外规范人们行为的行动指南。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人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并推而广之要尊重所有的长者;爱自己的孩子,并推而广之要爱护所有的小朋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有拼搏的精神。这些儒家思想仍然是人们行动的最佳指南。

二是对于社会的意义,儒家思想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仁”字拆开就是“二人”,说明仁就是协调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关系的。儒家提倡真诚待人,孝敬长辈,遵法守礼等。这些思想对当前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对于世界的意义,儒家思想可以为世界提供一种普世价值。中国古代跟西方社会不同之处是中国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西方的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中国是以儒家思想代替了宗教的作用。中国人不是听命于外在的上帝或者神,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这个内心又是通过儒家思想塑造的。儒家的仁、义、礼等价值观在现在物欲横流、物质至上、崇拜理性的世界中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当前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很多人在这种变化中迷失了方向。因为宗教的祛魅,西方早已宣称“上帝已死”,人们更不知道该相信什么,导致了精神的迷茫。而儒家的思想反而在新世纪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也许有一天,儒家思想可以通过提炼升华,上升到全人类普世价值的地位。

最后,儒家思想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到五四以前,都是作为官方和社会的主流思想,说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于儒家后面发展出愚忠、愚孝等负面思想,则是统治者有意引导的结果,不是儒家思想的本义。我们应该继承儒家思想中积极的成分,扬弃糟粕的部分,让它们成为我们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助力。

赞同13
1条评论
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对于个人的意义,儒家思想可以为个人提供一套行动指南。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义。这些思想直到今天仍未过时,而是以文化遗产的方式融入到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成为除法律、宗教之外规范人们行为的行动指南。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人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并推而广之要尊重所有的长者;爱自己的孩子,并推而广之要爱护所有的小朋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有拼搏的精神。这些儒家思想仍然是人们行动的最佳指南。

二是对于社会的意义,儒家思想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仁”字拆开就是“二人”,说明仁就是协调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关系的。儒家提倡真诚待人,孝敬长辈,遵法守礼等。这些思想对当前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对于世界的意义,儒家思想可以为世界提供一种普世价值。中国古代跟西方社会不同之处是中国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西方的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中国是以儒家思想代替了宗教的作用。中国人不是听命于外在的上帝或者神,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这个内心又是通过儒家思想塑造的。儒家的仁、义、礼等价值观在现在物欲横流、物质至上、崇拜理性的世界中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当前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很多人在这种变化中迷失了方向。因为宗教的祛魅,西方早已宣称“上帝已死”,人们更不知道该相信什么,导致了精神的迷茫。而儒家的思想反而在新世纪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也许有一天,儒家思想可以通过提炼升华,上升到全人类普世价值的地位。

最后,儒家思想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到五四以前,都是作为官方和社会的主流思想,说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于儒家后面发展出愚忠、愚孝等负面思想,则是统治者有意引导的结果,不是儒家思想的本义。我们应该继承儒家思想中积极的成分,扬弃糟粕的部分,让它们成为我们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助力。
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面,它是和谐的。凡此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有着相似或相通的地方。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有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挖掘它的积极面,对市场经济有着建设性作用,对现代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
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
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2l世纪的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
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
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学存在最闪光的亮点,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仁爱”道德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护国家安定,保持人际和谐,提高人的素质,完善人类社会的重要力量。儒学的核心思想“仁者爱人”不仅反映了人类的本性,而且还是人类一切协作关系中最基础的要素。综观人类历史,那一位伟人,那一个社会团体阶级运用了“仁爱”这一最有力的手段,那么他也将是最成功有希望的领导力量。如三国时期的刘备,礼贤下士,终赢得三分之一的天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无一不是处处以“仁爱”为先,先礼后宾。他还提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其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精髓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让我们人类更加和谐,更加友爱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生灵。
而另一方面,有些思想还是封建、腐朽和落后的,我们要剔除。比如像三纲五常中一些死板的教条。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让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展现其闪光的一面。
  (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等同于当今社会的概念。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中的“三从”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但绝不能全盘否定和一概抹杀!事实证明,因为对儒学的否定,已经对中华民族的社会风气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现实社会中,也只有那些背叛祖国的汉奸卖国贼和“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无德之徒才会视儒家为仇雠!!!
1.积极影响:儒学是中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1)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是封建正统思想,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2)儒学成为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其勤政爱民和任用贤才的主张、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社会仍有很高的价值。“和为贵”和“君子和而不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儒家思想至今仍体现其独特的魅力,显示其明显价值。
(3)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至今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2.消极影响:儒家思想对钳制人们思想,阻碍科学的发展等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1)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作为封建文化的载体,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
(2)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宣扬封建礼教,扼杀人性,负面作用极其明显。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
理解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看法

很多人将中国近代的落后归结在儒家思想上,我看不全是,早在两汉,宋元时期,儒家思想就是我国的主导思想,而那个时候我国的很多科技发明都是世界领先的,如四大发明等,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除了它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外,它的魅力不容忽视,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去追捧它,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逐渐超过我国,根本上说是社会制度的腐败。至今,西方的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儒家思想,可见,它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摒弃儒家思想中不符合现状的,而去学习好的地方,不能一味的丢弃。
在此,不褒不贬
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传承中经过磨练、积淀,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具有人类共性的永久价值。
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冲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侵蚀。.“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文化基础。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为中国以德治国的一大特点和政治优势。.“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体现了高超的处世方法和领导艺术。“中庸”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认为它是最高美德素养,也是准则和方法。.儒家丰富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教育仍有启迪意义。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溶入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文章标题: 为什么讲究道理的儒学理教地位越高,社会风气反而越不好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8115.html
文章标签:儒学  越高  社会风气  讲究  道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