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01 04:02:5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黄巢起义——唐朝的灭亡
黄巢是一个儒生,出身于一个靠贩运私盐暴利发财的富裕家庭,殷实的家底使得黄巢自小就有条件苦读儒经以求晋身官场,却屡次科举均以落第告终。黄巢陡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离开长安时扔下一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杀气腾腾的誓言。黄巢回家做了几天私盐贩子。唐代规定只准国营企业经营盐,黄巢没有经营盐的许可证,结果他们的盐巴被查封没收了。他便散尽家产啸聚山林投身“农民革命运动”去了。他们的造反,如果目的是在于推翻暴政、摧毁一个旧王朝,建立一个能够减轻农民痛苦,推行轻徭薄赋的新王朝,那当然可以称为起义。但是,他从起兵到败死,一直没有彻底推翻唐王朝的想法。从公元875年起兵到880年,前后五年间曾五次向唐王朝乞降求官,平均每年一次,一直到他自立皇帝。黄巢极端的复仇心理也促使他在战争中对社会不加选择地实施了破坏政策,879年,在攻占广州后制造屠城血案、劫掠财货,屠杀回教徒、基督教徒、犹太人及平民共12万人。公元880年攻陷长安,自立为帝,但他从当上大齐皇帝的那一天起便沉溺在了掩耳盗铃式的帝王梦中,整天沉浸在宫中,过着淫乐生活。在长安坐皇帝时有人题诗讥讽,因为查不出作者索性把长安城中3000多无辜的儒生都砍了头。黄巢称帝后,士兵则如同明火执杖的强盗一般在长安街头杀人越货,争抢美女,殴打平民,到处扰民。几个月后,出现粮荒,长安城里一片混乱。小股唐军乘乱攻城,黄巢十分虚弱,立刻带了少数随从逃出城。唐军进城之后,受到长安百姓的欢迎。黄巢到了城外定下神来,才发现入城唐军人数很少,随即反攻入城。重入长安的黄巢,对于百姓欢迎唐军一事恨之入骨,居然下令屠城。将城中男丁杀戮殆尽,来了个“巢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血洗长安城。这座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城市长安,人烟断绝,成为一座空城。后来唐借沙陀兵协助攻城,一万多沙陀兵与黄巢十余万人对阵,黄巢一战即溃,只好弃城逃跑。883年4月,黄巢逃出长安之时,下令纵火。这座周、秦以来一直作为首都的古城,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当时世界最大的百万人口城市,一炬成灰。从此,这座古城即与首都无缘。安史之乱,安禄山没有毁掉长安,吐藩攻入长安,市区略有所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彻底毁掉长安的古往今来只有黄巢。更为残忍的是,黄巢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规模。其骇人听闻的程度,既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旧唐书》记载: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一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黄巢拉起的队伍,在行军作战中病死、饿死、战死的总数至少在一百万人以上。他带进长安的几十万人,大部分是饿死的。在黄巢起兵时,中原本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到了他败死之时,这里已是纵横千里,全无人烟,一片焦土。后来,黄巢弃城逃跑到山东狼虎谷时,只剩下残兵一千余人,黄巢走投无路,众叛亲离,自杀身亡(一说被他外甥林言所杀)。纵观这位农民领袖大规模“吃人不吐骨头”行径,其野蛮,残酷,恐怖,骇人听闻,岂能给他冠以“起义领袖”来美化他。历代农民铤而走险,反抗强大的统治者,起义军的头目,无不残忍野蛮,无不杀人无算。但是,像黄巢以人肉为粮糗的恶行,绝非一般意义的战场上的较量,而是人性灭绝的屠杀。黄巢起兵还引发了拥兵割据的藩镇遍布全国,此后就出现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黄巢失败原因之一:没有建立起义根据地自从响应王仙芝聚众起义后,黄巢的起义军纵横大江南北,几乎打遍全国,起义军先后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屡屡突破唐军防线,占领了很多地区。但黄巢的起义军始终是流动作战,在占领了新的地区后,就把原有的地区放弃了,黄巢从来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农民起义根据地,这是黄巢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后来李自成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巢失败原因之二:占领长安后不思进取
公元880年黄巢占领长安后,以为起义已成功,忙于建立自己的政权,没有及时追赶向四川方向逃走的唐僖宗,也没有趁热打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放任唐僖宗在四川地区恢复力量,结果没过多义就被已喘过气来的唐王朝打败。当时留在关中的唐中央禁军尚有数万人,黄巢不仅没有派军消灭他们,还给了他们重新聚集攻打长安的机会。因唐凤翔节度使郑畋及其将佐假投降,黄巢对他们放松了警惕。郑畋暗中同逃往四川的唐僖宗联系,并把分散在关中各地的禁军招集到自己周围,然后“完城堑,缮器械,训士卒”,又密约邻近的藩镇共同抗拒起义军,成为黄巢的大敌。从时势角度来讲,黄巢之所以形成气候是因为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使得官军与黄巢作战中指挥不能统一协调,使得黄巢得意扩展自己的势力。从军事角度来讲,黄巢采取的流动作战的方针使得自己得以回旋于各种势力之间最终到达长安,但是这些的策略也造成他在建立政权以后没有稳固的后方基地,只有长安一处在自己手里。从阶级局限性来讲,黄巢的起义是纯粹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的先天不足造成了他们在取得一定胜利以后就被冲昏了头脑。从政治方面来讲,黄巢对地主阶级的打击面过大,在攻占长安以后残酷镇压长安的地主阶层。再加上黄巢在全军集结长安以后由于粮草不足,就残忍的以长安的宫廷人员和地主家族的人肉为食物。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感。因此在唐朝纠集残余势力进行反击的时候,长安当地的人民不仅不帮助黄巢的起义军,相反的为官军提供情报,而且长期的暴行也使得起义军内部一些有正义感的认识开始分离,因此使得黄巢大军一路溃败。
黄巢的大齐政权仅维持了二十八个月,就走向了失败。后人在总结其失败原因时,往往归结于它的流动性(流寇主义)。认为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据史料记载,黄巢个性及其乡土特征,是其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夺取政权后固守一隅,丧失了机动灵活性。起义军占领长安在含元殿宣示政权后,唐朝的各级官吏纷纷倒戈投降大齐。而诸藩镇中有的归附,有的观望,有的与新政权坚决为敌,还有的阳奉阴违,伺机而动,对于这样错综复杂的情况,黄巢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是个十分不容易处理的政治课题。农民政权建立时,军队达百万之众,与逃亡的唐僖宗比具有绝对优势,起义军不再需要经常进行远距离的撤退,游动作战的方式基本结束。稳固地占有关中的一些郡县城市,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占领区。由于唐僖宗败走长安,并没有彻底被消灭掉,而长安城内秩序混乱,亟待修复,特别是誓与义军为敌的凤翔节度使郑畋、太原节度使郑从谠等,打着勤王的旗号,四处联络唐室党羽,分化归顺义军的唐旧将,使黄巢军无心追击唐宗室,只能固守在关中一带,“东不出同(同州,陕西大荔县)华(华州,陕西西华县),西不过兴平。”黄巢军南征时占领过的城市,多由唐旧吏掌管,即使由义军首领掌管的地方,在藩镇反戈义军时也遭到围攻,由于没能形成大面积的连接,物资供应很快被切断,关中持续的大旱,唐朝廷撤逃时唐军队的掠夺和焚烧,大齐政权很快就陷入了缺衣、缺粮的境地。为了守住政权,黄巢要理顺新政权的关系,又要四面御敌,由原来的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变成了直接面对强大的敌人的复辟,失去机动灵活性,内外交困,唐朝廷邀请的沙陀兵和党项兵的强攻,黄巢被迫退出长安东撤。而此时的黄巢已置身九五之尊,文武大臣伴随,行动迟缓,已不能像夺取政权前那样肆意流窜、轻装突袭,实际上是偏离了他擅长的流动作战的战术,陈州三百天攻坚大战,直接加剧了他的政权的灭亡。二、夺取政权太过迅速,缺乏必要的执政准备。黄巢从躲开唐军围剿开始,仅用不到二年时间就夺取了政权。其间还发生过瘟疾,经受过战败的挫折,所以黄巢大军的胜利是在取得优势极短的时间内夺取的,胜利来得太突然,以致于黄巢很难有执政的一套完整的思想准备。例如,义军进驻长安,向贫困的劳动人民散发财物,向群众宣称“汝曹但安居无恐”,并没有拿出可行的安抚方案。对于大齐政权,宣布唐朝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罢官,四品以下可以留用,执政的基础仍然是唐朝的官吏,对部分官吏实行了招安、改造,大部分官吏只是发放了一张新的任命诏书,并没有分头做具体的争取工作和改造。对于拥兵自重的藩镇,没能够充分利用藩镇的投机心理及时采取远交近攻战略,在全国从根本上瓦解敌人的营垒,致使藩镇的力量得以完整地保存、发展,从容地相互联系,使他们赢得了政治赌注的资本。对于一度归附大齐的藩镇,黄巢缺乏应有的警惕,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致使大量反动唐朝官吏混入大齐政权,因而当他们掉头叛齐归唐时完全陷于束手无策。特别是在一批藩镇还在极力对抗,江南地主武装蜂起自立为王之时,没有彻底地去镇压,而是匆忙登基,显然是条件与时机均不成熟,遇到旧势力的复辟,只能是忙于被动应付,从而步步退守,丧失优势,导致失败。
黄巢,在杀入长安后,成立了大齐王朝,可是黄巢杀进长安城这么顺利,为什么最后却失败了?很多人认为是没有根据地,我认为这个原因比较复杂,不止是没有根据地,我个人总结起来,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黄巢没有政治纲领黄巢原本是要参加国考的,想当官黄巢前后参加了四次国考,可惜一直不能考中,只能退而求其次,甚至写了一首诗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没有考中的黄巢只能继续回家做私盐生意,但是做官的心思一直不曾断掉,直到王仙芝起义以后,黄巢看到了机会,他也起义了,他觉得朝廷会给他一个官当。
所以黄巢起义一开始的目的很单纯,那就是要挟朝廷,给一个官当当,他在被各路官军打的节节跑的时候,最想要的官职是“广州节度使”,被唐僖宗否决后,开始屠城。
纵观黄巢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做官发财,享受生杀予夺的权利。
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纲领,所以他的行为完全是流寇思维,即便是占领长安,自立了王朝“大齐”,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去建设,只能是一个破坏者。
由此可见,他国考考不上,也是有理由的,真的能力差。
二、黄巢没有大军团决战的经验我们反观历史,黄巢在起义过程中,很少有大规模的大兵团作战,在之前取得胜利,是建立在运动战、收买唐朝军官等基础上的,同时他遇到的节度使奉行的是“御敌门户之外”策略,只是把黄巢赶走,让他去祸害别人。
黄巢的大败就是在长安城外,他放弃了自己擅长的运动战,采取了大兵团作战的思路,试图和唐朝正规军面对面死磕。
黄巢过于膨胀了,他在取得了阶段成果后,没有乘胜追击已经是个错误,还使用自己不擅长的大兵团阵地战,在武器、指挥、训练等各方面都不足的时候,选择最错的方式,终于走到了不归路上,遭遇了雪崩式溃败。
起义军本来应该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组织,但是黄巢的出生就是私盐贩子,贩私盐在那时候其实就是富裕人家,所以他在起义以后并没有去争取人民的支持,而是把他们当作“两脚羊”,甚至成立了工厂,专门杀人吃肉。
而和他同一阶级的富商和大家族也没有逃脱厄运,基本都是全族灭亡,导致后来黄巢要去的地方,当地的大家族和富商、甚至百姓都选择逃亡。
同时王朝对唐朝官员和王族成员采用除草式的灭亡手段,所过之处,几乎很少幸免。
黄巢这样的做法,使得黄巢没有办法建立根据地,没有战略上的盟友,最后恶性循环,为整体垮掉留下巨大隐患。
所以说,黄巢的失败并不是很多人说的他没有根据地,而是他的所作所为,没有办法建立根据地,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
黄巢能势如破竹的攻入长安,为何还是最终失败?概况起来,就两个原因!
其一、坐失良机,未建立起根据地。黄巢起义,选择的时机很对,由于唐僖宗的荒淫,导致了民不聊生,与其饿死,不如一搏。所以,这才是黄巢能成功的根由,历史给了他这个时机。
而同时唐末时期,由于各节度使拥兵自重,谁也不愿意死拼黄巢。故而义军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遇到硬仗!所以,初期黄巢这才能势如破竹直捣长安,吓得唐僖宗出逃四川!
这时,黄巢犯了一个大错,没有趁势追击唐僖宗,更没有赶紧建立根据地等,而是开始称帝等,坐失良机,这就等于给了唐僖宗喘息之机,开始反攻黄巢,导致黄巢又逃出长安。
其二、陈州之战,赌徒心思太重,失去了民心。黄巢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就是陈州之战,大军围困陈州百日不克!因为陈州刺史,世代都是陈州的大地主。自然他要跟黄巢玩命,岂能跟黄巢遇到的其他势力相提并论?
这是黄巢遇到的一次大硬仗,最检验军队战力等了。结果暴露出来了,黄巢大军存在的问题太多,比如黄巢的指挥问题、粮草周济问题、攻坚能力问题等等,都不及格,致使伤亡惨重。
且由于此战中,黄巢竟以人(百姓)为粮,这就注定了他尽失民心!同时,唐朝各路大军也趁机集结,围拢而来。
陈州之战,其实就等于宣布了黄巢起义的失败。大军士气尽失,损伤严重,最要命的还是失去了民心。如此情况下,就注定了四处逃窜,被动挨打了!此刻没有根据地这个因素,就显得更为关键了。
所以,黄巢起义虽声势浩大,一时风头无双,是跟唐朝的腐败和各节度使(代表着唐军真正战力)的观望有关。可惜黄巢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一不建立根据地,二又赌徒心思过重,失去民心支持,只能走向失败了。
黄巢会失败,是因为他群众基础不够,自己也没有远大的眼光和才能,政治目光短浅,对起义没有长久的规划,导致成功登基为帝后,暴露本性,贪婪享受成果,没有及时巩固,失了民心。
唐末天下藩镇割据,百姓赋税严重,加上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天灾,搞得到处民不聊生,而朝廷却只顾搜刮,内乱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变,大大小小的起义事件发生,先是王仙芝,后是黄巢,且声势浩大。
公元880年,黄巢攻克长安,大肆屠戮官僚贵族,唐僖宗仓皇逃窜。黄巢则当上了皇帝,国号“大齐”。黄巢太过残暴,将长安中的官员都得罪殆尽,还到处流窜杀光百姓,没有口碑也没有官僚支持,这样的黄巢即使当上皇帝,也注定当不长久。
黄巢建立的大齐,没有施政纲领,还存在着阶级对,进入了长安城之后,大齐军开始胡作非为,军纪隐约出现失控。而黄巢本人并没有很好地控制这种局势,史书记载为黄巢军“居数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杀之。”
当黄巢意识到这点之后,没有采取正确措施,反而杀了李唐宗室、皇亲国戚,引起了慌乱和民愤。后来,黄巢又得罪了朱温,朱温变节降唐,造成了朱温和李克用夹击黄巢的局面。黄巢抵挡不住唐军,兵败撤离,在交战中被杀死。
黄巢的作战其实并没有什么系统性,主要靠流兵战略,政治目光短浅,攻入长安后,没有及时铲除对手,而是选择当了皇帝,更重要的是,黄巢为人残暴,不得人心,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后果可想而知。他的失败,正是所谓的成于流寇,败于流寇。
黄巢起义的失败,里边的原因有很多,众所周知,唐朝何等的繁荣,然而黄巢起义之后,统治力和政治地位,严重受到影响。不过最后起义失败,也说明很多问题。
首先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也就是走到哪里,就打向哪里,没有一定的部署规划,横跨江西、福建、广东等十多个地区。兵败的原因,也正在此处,由于长期征战,没有一个根据地,士兵们缺乏保障,虽然攻克数个地区,然而没有兵力把守,属于野蛮性质的作战。
其中根据地尤为重要,毕竟人困马乏,需要及时休整。同时后勤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想让马儿快跑,还不给吃草,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久而久之,士气肯定会受到影响。且征战消耗体力,没有根据地之后,食物和兵源,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是黄巢起义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
同时占领各地之后,没有与百姓迅速打成一片,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便称帝长安之后,也蠢蠢欲动,没有安抚百姓,反而纵容士兵滥杀无辜,以致百姓流离失所。纵观历史长河,凡是得不到百姓支持的战役,几乎都是兵败的。当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也命士兵进城之后,不得乱杀一人,方才取得胜利。
黄巢起义没有谋略,只是一味的屠杀与侵占,对于百姓而言,当然是寻求安稳,这些与之背道而驰之后,起义自然会失败。如果当初做出调整,能安抚百姓,以及解决流动作战,或许起义的时间,会更长久一些。
四大名著《水浒传》里,及时雨宋江在刺配江州后,乘着酒兴写下一首诗: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此诗被黄文炳发现,告到了官府,诗被定成为了反诗,宋江罪加一等。
宋江诗中的黄巢,就是唐朝末期,农民起义军中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的领导人。
黄巢出身的家庭,并不算太差。但他从小养成了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性格。
公元874年,唐朝多地接连遭遇严重的水灾,豫中地区更是厉害。但唐末时期,腐朽无能的朝庭,已经顾不上百姓们的死活了。
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庭却只顾加重税赋和阶级压迫。于是,山东、河南等地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
黄巢是一个有着军事才华的农民起义领导人,这也使得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能够势如破竹,脱颖而出。
公元前881年,黄巢领导的起义大军攻入长安。刚开始,黄巢严令三军,不得侵挠城中百姓,违令者斩。此举也一度受到了百姓们的欢迎。
但没有多久,黄巢即位,建位大齐政权。原唐朝宗室官员遭到排挤和迫害,惶惶不可终日。
好日子还没过多久,唐军便开始反攻长安。城中有官军和百姓暗中相助唐军。这一举动,遭到黄巢的无比痛恨。
于是黄巢纵兵屠杀洗劫城中百姓,给百姓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黄巢即位后,没有派兵乘胜追击唐僖宗,这也使得他错失良机,让唐军有了喘息反攻的机会。
同时黄巢的性格上也有一定缺陷,加上一些享乐主义,思想变得狭隘,滥杀无辜,最终导致失败。
黄巢起义——唐朝的灭亡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