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0-08 12:06: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3次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实施的是两京制,何为两京制呢,就是京师以外另设的留都或者说是陪都。
像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明清,就都是实施的是两京制。明朝的两京是京城和南京,清朝的两京是京城和盛京(今沈阳)。
单纯以地位来说,南京的地位更高。
可以说纵观中国古代实施两京制的朝代,明朝的两京制最为特殊,南京可以说是在留都中地位最高的。
因为南京是明初的都城,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定都于此,认为南京是“宅中图大,控制四方”。最初的明朝两京为南京和开封(当时被称之为京城),再加上中都凤阳的话,可以说是两京一都制。
等到明成祖朱棣迁都京城以后,形成了新的两京:京城和南京。虽然明朝政治中心逐渐由南京转移到京城,但南京毕竟是做了几十年都城,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所在之地,所以在体制上并没有降低。
而清朝的两京之一的沈阳,只是清朝在关外割据时期的都城,只做了二十年都城。并且主要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经营的,当时清朝只是关外的割据势力,光是这点,沈阳的规模就无法与南京对比。
在体制上,南京有六部、九卿、科道、宗人府等,只是没有内阁。南京还有国子监,当时称之为南监,可以说文化上来说,南京比之京城也是毫不逊色的。
再看看清朝时期的沈阳,只有户、礼、兵、刑、工五部,并没有吏部,还没有卿寺科道。而且五部都是只有侍郎,没有尚书的。
所以就体制上来说,明朝的两京之一南京,地位是超然的。比之清朝的两京之一沈阳,是地位高了很多。
但就具体掌握的实权来说,沈阳更胜一筹。
虽说南京的地位很超然,但就具体权势来说,南京的实权并不大。
首先南京只是负责南直隶的相应事务,虽然南京的官阶和京城一样,但京城的国家最高政令所出,天子更是在京城,是政治中心,因此京城的官员实权很大,更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一般官员都愿意待在京城,而不是南京。
南京的大部分机构可以说政务清闲,多为虚衔,有点退居二线养老的意思。所以任职的官员被称之为“吏隐”,而当时官员如果被调去南京的话,多少有些左迁(降职)的意思。
在南京掌握实权的分别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提督南京军务勋臣,代表了大臣、宦官、勋臣集团三方势力。
再反观清朝时期的沈阳,在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并且迁都京城以后,沈阳成为东北的政治中心。
沈阳最初以内大臣为留守,后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给镇守总管印。之后又改昂邦章京为将军,职责是“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
1、九朝古都洛阳:自东周以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唐(武后)、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先后有九个王朝建都于此。
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
2、七朝古都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建都于此 。
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今开封市东北国都里村),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
3、六朝古都南京:东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 均建都于此。
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南京从此崛起,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板块的格局,引领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 [34] 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
扩展资料:
洛阳的现代化发展: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次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次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宜阳等县。
1956年,相继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亦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辖8个乡镇,1个办事处。
至2021年,洛阳市共辖1市8县6区,1个正厅级规格的洛阳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