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没有苏联,英美能单凭一己之力战胜德国吗

时间: 2021-10-07 09:06: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如果没有苏联,英美能单凭一己之力战胜德国吗

请问一下:如果没有英美联军帮忙,德国能抵挡的住苏联的反攻吗?

就是说,德国入侵苏联失败以后。没多久英美联军就在德军后方实施诺曼底登陆。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rn我请问下,如果当时没有英美联军的帮忙。德国本土的军队能抵挡得住苏联550万的军队的反攻吗?
你的问题 好模糊 不知道是全盘性回答 还是德国撤退时的回答 德国失败这个结果不是简单的军队造成的 还有美 英 国家政策
其实二战中 英 美 都远隔重洋 依靠海陆空投放能力有限 所以不得不用大量物资 支持另外一个不怎么强大的敌人(苏俄) 同这个强大敌人(德国)作战 暂时不让欧洲局势一面倒
只能说后来 没有诺曼底登陆 苏联也能如期占领德国 诺曼底登陆只是抢夺 几巨头谈判中划分的势力范围 苏俄的能力甚至轻易能击退诺曼底登陆“入侵”美 英部队
就像苏俄向关东军宣战一样 造就了新中国 其实不打关东军 关东军一样投降
退一步来说 如果英 美不投资苏俄作为欧洲己方战争代理人 那么全欧洲没有抵抗希特勒的军队--因为没有强大的物资供应 和就地武装军队的能力
抵挡不住,毕竟德国领土只有那么大,人口、自然资源有限,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而苏联呢,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军事潜力巨大,所以苏联打败德国是迟早的事,只是时间问题
不可能了,第三帝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闪电战无法发挥威力,精锐也在攻城战中损失殆尽了。
历史没有如果,都是利益大于一切。
不好说

二战中。在当时如果没有苏联。美英联军能打败德国吗?

我看一些二战纪录片感觉德国很强啊。当时号称欧洲大陆最强的法军。几个星期就战败了,而且是英法联军。当时欧洲大陆的诸多强国都是被德国秋风扫落叶般的消灭了。一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国家居然是美英苏以及一些战败国联合起来才把他打败。虽然他勾结了意大利。但战斗中的意大利没点用,都是负面的、拖后腿型的啊。装备先进。一个希腊都打不下来。在北非被英军打的溃不成军,还要德国支援。而德国国家并不大,人口也不多。居然能打败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打到了苏联的莫斯科。如果不是在东线牺牲了那么多优秀的军官以及装备武器。单英美联军能打败德国吗?rnrn问这个问题我不是同情法西斯。而是感觉他实力太强了。在战斗中与那么多国家对抗。实力并不处于下风。而且后期还搞出来那么多先进的武器。他们的能力让我佩服。
如果没有苏联,这个很抽象,那么俄国就一定是资本主义了。
假设德国与俄国不冲突,那么答案是英美无法战胜德国。
原因:
1,德国陆军总数顶峰时期达到900万,其中600多万正规军。在苏联损失了100多万,开始败退。如果没有苏联,德国的兵力完全可以方在西线和南方。
2,进攻苏联前,埃及的盟军被德国一路从西边打到东边,如果德国此时出兵希腊从希腊包抄,英国在欧洲最后一点力量将被消灭。丘吉尔预见了这个形式,他的办法是坐着出冷汗。最后万幸德国要出兵苏联,所以没有采取隆美尔的请求。
3,英国在战争中海上生命线一直被威胁,直接影响了英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德国之所以不发展海军是因为不能削弱陆军,理由是苏联还在东边。既然苏联没了,德国可以发展海军,对英国的登陆也就可以实现。因为当时英国本图兵力不超过10万,本国资源缺乏,无法养这么一大批军队。所以德国没有权利进攻埃及,在战争史上,是硬伤。
4,说到美国,美国在二战爆发时陆军总数200万。美国在战争中最大的贡献是其雄厚的工业实力。英国,中国,缅甸,没有美国的资源援助,根本无法和轴心国抗衡。珍珠港战役后,美国最担心的是日本直接入侵美国本土,因为美国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抵挡日本的入侵。幸亏中途岛日本犯了愚蠢的错误,海军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而日本当年在中国驻军400万,缅甸30万,东南亚陆军数量100万。如果英国战败了,德国和日本夹攻印度,整个亚欧板块就在轴心国手里,俄国不管态度怎么样,命运都很堪忧。
5,德国日本都采取了领先与当时的战术。德国:德国的战术是第5代战争的鼻祖。其方法美国到现在还在沿用。一开战,飞机首先轰炸通讯站屯兵点仓库飞机场运输工具。首先让对方机动性瘫痪,然后以装甲部队为开罐刀,分几路插入敌军内部,深纵突进,最后赶着一群敌军开始收缩包围圈,一般包围个50万左右,慢慢吃掉。切断敌各部联系,随后部队以及2线部队对其逐个歼灭。
而日本,则是放弃对大型战列舰的追逐,发展航母,最后事实证明,昔日海上霸王战列舰,不是航母的对手,也就这样,日本联合舰队可以在太平洋耀武扬威。

轴心国为什么会战败?原因是一时失手。德国进攻苏联时间延迟了1个月,并且没做好御寒工作。当年苏联对抗德国的最后一批生力军-军校里的学生都被派到了前线,如果不是冬天的帮忙,苏联前线必将溃败。这溃败一旦形成,苏联都不可能再组织强有力的抵抗力量。毕竟你能找到这么多的人送死,也得有这么多车云运上去啊。苏联一旦失败,英国将不能久持。至于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海上占据绝对优势,但由于中途岛战役山本五十六在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败,导致日本海军全败,损失了4艘王牌航母,从次转攻为守。如果当初日本海军在发现美国特混舰队时,没有犹豫,马上派出飞机攻击美国航母,那么中途岛很可能拿下,这样整个太平洋都基本在日本胃口之下,美国本土受到空前威胁,结果怎么样还真很难说。但是如果没有苏联,德国确实没有理由战败。
回答的2楼你胡说八道什么,你懂? 海军是没有空军陆军那样强大,但是前期德国的“狼群”潜艇队使盟军吃尽了苦头 在海上看见盟军舰艇就发射鱼雷,一点都不犹豫,看不见军舰就炸运输船客船和渔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狼群”式潜艇队在大西洋上横行一时。 后期因为德国本土天天被炸 油料补给不上 才导致潜艇们成了一堆废铁;空军很差? 它和陆军一样是世界最先进最好的 世界上是哪个国家发明了喷气式战斗机? 德国! 是那个国家发明了“闪电战”的空降伞兵部队? 德国!德国王牌飞行员也是世界上击落飞机最多的,他的名字是埃希里·哈德曼,他一共击落飞机352架。德国空军差吗? 德国还用空军制造了历史上很多事件,像1940年11月14日的考文垂大空袭,死亡人数在13.5万人。此次死亡人数仅次于日本的广岛原子弹的死亡人数。 在“海狮计划”实行后,从1940年8月到10月德国空军每天都出动上百架飞机轰炸英国本土,英国的皇家空军不很牛么?也抵挡不住德国空军啊。那位2楼的朋友,如果你正在看,那么请你多学学历史再来解答吧。
至于LZ的问题,我认为有没有苏联都一样,以前德国和苏联关系很好,德国还给苏联潜艇的制造图纸,才使战后苏联是世界上潜艇最多的国家,如果德国先不打苏联,先铲平美英法,再来打苏联,那么还是有可能会获胜的。
如果德国要想打赢苏联,那么一定不要在冬季攻击,德国与苏联的较量中,德国实际上是输给了天气。北欧冬季气候严寒,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在东线的德军为了保暖,有的甚至把坦克里的汽油浇在柴火上来取暖,后果可想而知,而且那时没有汽车防冻液,坦克一旦熄火,就打不上火来了,连二战著名的坦克“虎王”坦克也因为寒冷而打不上火来,成了一堆废铁。在第二次是大战期间,东线德军的“虎王”坦克有很多都是被遗弃的。还有德军的主要武器MP40也是如此,在寒冷的天气下枪栓被冻住无法击发,所以德军会一败涂地的失守东线,如果德军在夏天攻击,冬天转为防御,那么很有可能会像“巴巴罗萨”计划那样,6星期内灭亡苏联。
德国其实也研究过原子弹,但是研究所使用的石墨不是纯的,所以没研究出来。其实美国能研究出原子弹还是多亏了流亡在美国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给罗斯福写信让他在德国研究出原子弹前抢先生产出来,罗斯福原先没反应,然后爱因斯坦让萨克斯去劝罗斯福,最终罗斯福还是被说服了,才拨专款制造的原子弹。如果德国科学家没有去美国,而且拥护希特勒为他效力,那么现在我们就不会坐在电脑旁看我的回答了....
所以,德国还是有实力灭亡所谓盟军的美英联军。
(都是我自己写的,并非从网上粘贴的)
最可能的是和局吧。

英美都是强大的海权国家,德国当时根本就是二流海军。为数不多的主力舰只能用来捉迷藏样的打游击,最后都被各个击破了。而发展U艇是无奈之举~ 战争初期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是随着英美军队雷达技术和护航战术的改进,基本就起不到作用了。
而北非等等战场没有海军掩护运送的装备支持,是撑不下去的。

不过我想如果没有苏联牵制住德军主力,英美也很难打回欧洲大陆,德国的装甲部队质量和战术都是非常先进的。

一个打不进,另一个也打不出。所以如果没有苏联,最可能的结局就是德国和英美谈判,划英吉利海峡而治。
1、如果你客观全盘的了解一下二战的历史就会明白,世界大战本质是大国之战,小国都是依附大国存在,因此一战败的德国逐渐重新崛起,对英法美制定的世界新秩序不满,挑战英法,所以引发大战。
2、战斗力的强大受到其投送距离的影响,投送距离同战斗力成反比,这和强弩之末的道理相同(家门口作战战斗力肯定强,补给线顺畅,本土环境、后方人和支持)。因此远洋作战能力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战斗力。
3、在欧洲有5个大国(英国、法国、德国、苏联、意大利),实际上德国只是击败了一个大国,就是法国。德国在攻击法国以前,已经和另一个欧洲强国苏联签订和平条约,瓜分了波兰等东欧国家,苏联入侵芬兰等,实际二战是由德国、苏联同时进攻波兰引发的,苏联制造了卡廷惨案,在二战初期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4、闪击战这种先进的战法,依靠坦克和飞机、最初提出的是英国人富勒,而德国是最先采用这种战法的,因此世界主要大国都有进行闪击战的硬件基础(坦克、飞机),而二战初期,法国的没有意识到这种作战的优越性,思想保守,被德国击败,因此法国是输在作战思想上,其他大国很快就会学会这种战法,假设再给法国一次机会,法国也不会盲目固守马奇诺,因此法国足以同德国在欧洲一争高下。

5、法国战败后,就意味着德国可以横扫欧洲了,因为欧洲本土唯一和自己作对的大国战败了,英国独自在欧洲本土同德国轴心作战,很明显英国投送距离远、德国投送近,因此在欧洲本土,德国战力明显要强过英国,然而北非地区双方同送距离相同(大约2000公里),这是德国的优势消失了,英国占据了优势,英国依靠强大的海军,切断了德国北非补给线,英国在欧洲本土外面对德国具有明显优势,英国在中东地区轻松铲除了纳粹势力。
6、德国的国力只能和英国进行势均力敌的较量,而且德国不能进行太远距离的投送作战(补给、气候等,德国的国力无法给予充足的支持)。

7、特别是很多人从苏德战争认为德军具有超强的战斗力,其实二战时期苏军的作战水平,在大国中是最弱的(英、法、德、美),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希特勒敢于入侵苏联的主要原因(斯大林大清洗,杀害了大批经验丰富的军官,使得苏联战斗力极差)。从历史上即俄罗斯国力逐渐强大成为一个帝国后,其作战水平在欧洲也是是比较落后的(英、法、德国或叫普鲁士),俄罗斯唯一的强项是数量优势和消耗战能力强。二战前期苏联百万大军入侵芬兰,被芬兰几万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伤亡百万,最后还是靠的巨大的数量优势和消耗战能力。德国击败法国,意味着控制了欧洲中心,因此德国才敢于进攻苏联。

7、而美国国力超强,一个国家就等于德国、意大利、日本的国力,由于美国周边没有强国,因此美国没有发展陆军、空军,只是发展海军,偷袭珍珠港后,不到半年美国海军就对日本取得了主动权。同样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陆军和空军,由最初的菜鸟逐渐成熟起来,展示了强大的攻击能力,强大的火力和空中打击能力,因此美国能够横跨两个大洋的作战中,都已极低的伤亡率取胜。整个二次大战美军阵亡总是不超过30万,可以看出,美国军队的火力密集程度是超强的。 美国1941年底宣战,也就等于42年参战,42年底轴心国就开始陷入被动。

8、由于是轴心国先发动攻击,因此起初站得先机,再真正和3大强国对战时(美、英、苏)大约是在1941年下半年,美国还要晚半年,(41年6月苏联加入、43年初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美国41年12月加入也就是等于42年初,北非战役40年开始(这就等于德国的最外缘的作战了,42年11月阿拉曼英军取胜,夺取北非主动权)。中途岛大战42年6月美国夺取了战争主动权,真正大国集团到期后进行对决时,德国集团只是维持不到半年的优势就开始溃败了。

9、所以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种蛇吞象的举动,是对自己实力不切实际的定位造成的,,1942年实际上轴心国已经败局显现了,在往后就是负隅顽抗了,因此43年英、美、苏三巨头,已经开始讨论战后国际体系的构成,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方案。

因此英美足以摆平德、日、意大利轴心。从历史上看,德国崛起后,就会被英国打下去,也就说英国一直就是压着德国人,就像中国足球缝韩必败一样。德国人逢英必败。
二战就是一战战败的德国受尽了屈辱,希特勒上台后,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并使得德国国力增强,德国以为可以要挑战英国、法等国的领导地位,从而爆发战争,英国动用综合力量(盟国:强大的美国),再次击败德国,因此战后,英国依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联合国体系最高决策层,而德国再次被剥夺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成了一个无核国家,至今英国军队依然驻扎在德国) 注: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主要是靠美国的力挺,迫使苏联和英国同意,也可以看出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
足够了。苏联事实上也是靠美国才能迅速恢复军工生产,击败德军的。所谓德国实力强大完全是因为德国战前长期的战争准备和早就进入了战争轨道而已。等到美国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后全面进入战争轨道,德国的实力完全不是美国的对手。事实上德国连英国都搞不定,面对英国强大的海军和天然的海洋屏障,德国对英国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谓的先进武器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够成功应用战争,想比美国的先进武器和苏联几乎无限量的装备数量,德国根本不是对手。一点都不强。

如果没有盟国的援助苏联能单独打败德国吗

一直以来,人们把苏德战争的胜利归功于俄罗斯的大雪以及苏联军民的奋勇抵抗。

但是稍微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就应该知道,德国的气候也很寒冷,同时德军中有大批来自丹麦等北欧国家的士兵,北欧的寒冷也丝毫不次于俄罗斯。

至于苏联军民的激烈抵抗也只能说对了一半,至少波罗的海三国因为和主体的俄罗斯族宿怨的关系是积极的带路党,一直到冷战期间还有游击队在森林里抵抗苏俄政权。就算是俄罗斯人,忠诚度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在纳粹几乎败局已定,而且没有建立俄罗斯人傀儡政府的前提下,居然靠着被俘叛变的苏联中将弗拉索夫组建了起了拥兵数十万兵力的“俄罗斯人民解放军”。其表现足以让中国的数十万伪军汗颜。

在整个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大量的兵员损失,大量国土、资源、工厂的被占领,导致苏联面临了巨大的困难。

那么,是什么让苏联度过了最困难的瓶颈期,并成功在东线战场单独击败在兵员素质、战争物资上占据优势德国的呢--是二战中盟国通过海路向苏联提供的巨量物资发挥了作用。

那么,如果没有盟国的援助,苏联还能完成卫国战争的壮举吗?

二战中苏联的伪军“俄罗斯人民解放军”

苏联得到援助前的困境

而说起俄罗斯的冬天,了解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德军准备通过闪电战一举拿下苏联。但轻敌等各种原因导致德国情报部门对苏联一知半解,德国铁路对苏联铁路的原始性也严重的估计不足。德国人仅仅知道苏联铁路是宽轨铁路而已,等攻入苏联后才发现苏联铁路依然还是一战时的水平:绝大部分铁路(除哈尔科夫到莫斯科)都建筑在松软的沙土路基上,而且枕木也是较为松软的松木,比如德国标准的铁路钢轨标准是49公斤每米,苏联的是38公斤每米,德国铁路每公里轨枕密度1600根,苏联1440根,德国人固定铁轨用螺丝加垫圈,苏联人直接用道钉打进木枕。同样的苏联铁路桥也基本上毫无价值,必须重新加固才可能运输坦克和其他重型装备,更不要提铁路调度设备了,基本上大部分设备都是一战时期的老古董,电动道岔更是非常罕见。根本无法通过铁路运输物资,所有的后勤任务全部交给了“重型运输队”。

苏联粗糙的公路道路成为了严酷的“敌人”,大大拖慢了德军后勤部队的速度,甚至导致汽车损毁。之前被德军装甲部队击败的苏军残余部队也主动四处袭击,结果,短短一周的时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就折损了三分之一的汽车。①

而这一切只是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后勤的一个缩影而已。

而作为防守的一方苏联,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乐。和所有进入战争状态的国家一样,苏联人也立刻对适龄青年进行了征召。开战仅仅八天就征发了530万1905-1918年出生的青年男女,而在1941年6月之前,苏联常备兵力不过二百九十多万人。虽然之后苏军被德军的闪击战连战连败,损失极其惨重,但是征兵得到的兵员更多。

截止到1942年11月为止,苏军在编制上的总兵力达到了6951000人。②考虑到这个阶段苏军大部分时间是被德军死死压制的状态,仅仅被俘虏的人数就以百万为单位计算,可以说是此时的苏联是不计代价将适龄人口全部征召入伍。

这么做确实可以凭借人数优势,用士兵的血肉来阻击纳粹的闪击战术。德军作为攻击方不可避免的在补给线上的劣势,这两个重要的基础原因,让苏军成功保卫了莫斯科。但是,不计代价扩军也导致苏军士兵的战术素质在大清洗之后最大一次的降低。另一方面,军队的人数大大增加了,但是后勤却跟不上了--青壮年都去当兵了,工厂的工人,生产粮食的农民……都面临的巨大的缺口。

同时,德军的占领和轰炸使得苏联工业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也使得苏联一千三百六十余家大型工厂需要搬迁,它们重新开始生产也需要大量时间。这一切都导致苏联在1942年的产能大幅度地缩水,尤其是重工业。生铁产量只有之前的34.1%,钢为44.7%,轧钢为42.8%,焦炭为37.7%,煤为49.8%,石油为66.6%,发电量为61.7%。③作为基础的重工和能源业如此伤筋动骨,在此基础上的军事工业自然步履维艰。

关于苏联工业的宣传画

更为糟糕的是农业,卫国战争初期,苏联食物上的嫉妒短缺。毕竟只要有一杆步枪和几发子弹的基本配置,虽然简陋但是还能保证作为“消耗品”的基层士兵基本的作战,但是一旦开始大面积断粮,对于士兵的身心打击将会是毁灭性的。

1942年1月底,苏联总给养部长帕甫洛夫向斯大林汇报后,最高统帅下令,让列宁格勒方面军就地筹措粮食。动用国家储备只能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当地的粮食已经彻底耗尽,食品工业也已经彻底瘫痪等,这说明苏联此时的储备已经所剩无几了。④

由于缺煤严重,很多火车都不得不改烧木材和混合燃料,但就算如此在1942年1月火车昼夜工作,依旧达不到战前运输指标的一半,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企业生产出来的成品无法及时送到,让前线的情况雪上加霜。

雪中送炭的援助

出于“如果希特勒进攻地狱,我会和撒旦谈谈”的想法,和苏联原本水火不容的英国表示愿意与苏联联手。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宣布《中立法》不适用于苏德战争。在1941年6月24日,苏德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罗斯福即下令撤销了对苏联资产的冻结,折合约3900万美元,又在7月和8月特批允许苏联在美国购买各种物资。8月正式开始对苏援助,其中包括各种型号的飞机1200架,90毫米口径炮152门,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991门,迫击炮1135门,冲锋枪两万支,轻型坦克729辆,,中型坦克795辆,115,341英里的电缆线,随后又从对英援助中调拨了1200架飞机给苏联⑥。

罗斯福总统

10月1日双方正式签订了《第一次对苏协议书》给了2000辆坦克和1300架飞机。不过由于航道等缘故,一直到1942年6月才算大致完成了运输。⑦吸取了第一次教训后,双方签订了《第二次对苏协议书》。这次的规模和及时程度远远比第一次来得大,仅仅是食品就达到430万吨之多,非常及时地援助了斯大林格勒战局,除此之外还包括180万吨的原材料、机器、工业设备和110万吨陆、海军设备。

由于德国人的潜艇战术,使得盟军的物资和护航舰队损失惨重,如PQ-17护航队损失达到了三分之二多,不得不让英国人退出护航。

这个问题一直到1943年才得以解决。这时候,苏德战场的局势已经得到了逆转,苏军开始反攻,各大工厂的生产也得到了安全的庇护和恢复,因此《第三次对苏协议书》的援助也不再是食品和各种原材料为主,而是各种苏军急需的运输工具以及通讯工具。其中包括两万辆吉普车,十万部野战电话,3000辆炮车,132000辆卡车以及10000辆无盖货车。这些援助给包括库尔斯克会战在内的苏军以雄厚的后勤保障,截止到1944年第三次援助超额完成了25%。⑧

当1944年苏联人开始解放最后的国土,并且开始向东欧进军的同时,《第四次对苏协议书》也开始提上了日程。这次除了依旧需要的通讯以及后勤设备之外,轰炸机和战斗机的供应量也被加大了。虽然美国人拒绝提供B-17和B-24这种重型轰炸机,不过却同意把中型轰炸机增加到300架(原定222架),同时战斗机增加到2450架(原1200架)。有了这些援助,在后来的攻城战役中,苏联获得了有力的空中支援。

苏联拿下了柏林

现在,我们能回答开头的提问了,答案是不能。

几乎每个关键的转折点,都有盟国援助的影子,从苏联几乎最艰难时候急缺的能源和武器,到被围困之时每个人只能吃定量额度的食品补给,再到开始反攻被路况所害急需的交通和后勤资源,以及最后攻入德国本土摧毁防御和守军士气所需要的空军支援。这一切的一切,无一缺乏盟国的援助。

仅举一例,没有盟国在第二次议定书中提供的十余万辆卡车和数百万吨燃料,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团就无法形成。1943年决定性的库尔斯克会战和1944年苏军用“大纵深作战”完成的气势磅礴的“十次打击”,如果换成人力和畜力行进的普通步兵和维持的孱弱后勤,那对于苏军将是无法想象的灾难。

甚至,直到二战结束之后,由于本国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美国的援助卡车一直到60年代依旧在兢兢业业地为苏联服务。

而就算有了英美“奶妈”如此“雪中之碳”的强大“神助攻”,苏联人在二次大战中依旧损失了2700万以青壮年为主的人口。这次损失带给的人口结构的损伤是永久性的,直到今天依旧没能复原。

很难想象如果斯大林格勒因为缺粮而陷落,库尔斯克因为后勤而败北,攻克柏林因为缺乏火力,损失扩大数倍等等会给苏联的伤口上撒上多少盐。届时,我们恐怕很难将其称之为“胜利”,只能说是“不胜之胜”了。

因此,回顾这段历史,无论英美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援助的苏联,哪怕是抱着让苏联士兵替自己士兵去死的“卑劣”目的,苏联人也应该对此表示感谢。

文章标题: 如果没有苏联,英美能单凭一己之力战胜德国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4947.html
文章标签:苏联  德国  如果没有  之力  英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