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9-27 18:38:02 | 作者:道非常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昨天我在头条上写到——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和华夏文明上古历史,不懂华夏文明观象授时的绝技,必然寸步难行。文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对应的天文历法特征,只要不是错误叙录或者造假,必然可以得到精确验证,因此必然可以精确解决华夏文明上古历史研究的年代学问题。
懂得华夏文明观象授时绝技,最基础的是要懂得华夏文明的传统历法阴阳合历——什么是阴历,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阳合历,为什么要进行阴历置闰,以及如何进行阴历置闰等。
要懂得华夏先民如何测定阳历年、阳历月、阴历年和阴历月,必须懂得华夏先民观象授时的基础坐标体系——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在南天北天如何分布,各宿占有多大的天区,各宿的起点何在终点在哪里。
自秦汉以来,在我之前,古今中外的古天文学家都不知道二十八宿究竟如何划分,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误认为二十八宿是赤道坐标而非黄道坐标。
可是,《汉书·律历志》所叙录的“次度表”,正好表明二十八宿是黄道坐标而非赤道坐标,因为“次度表”是用二十八宿各宿各度来标记二十四节气,也就是将二十八宿作为“量天尺”,丈量太阳在一个回归年中周年视运动在黄道上均匀分布的二十四个特殊位置——
次度表
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终于婺女七度;
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中,危初,大寒;终于危十五度;
娵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雨水;终于奎四度;
降娄:初,奎五度,惊蛰;中,娄四度,春分;终于胃六度;
大梁:初,胃七度,清明;中,昴八度,谷雨;终于毕十一度;
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满;终于井十五度;
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中,井三十一度,夏至;终于柳八度;
鹑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张三度,大暑;终于张十七度;
鹑尾:初,张十八度,立秋;中,翼十五度,处暑;终于轸十一度;
寿星:初,轸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终于氐四度;
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终于尾九度;
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终于斗十一度。
(注:原文“次度表”中多个节气与后世通行排序不同,引文按现今名称排序。)
在我之前,古今中外从未有人看懂这份次度表。如果有任何人看懂了,都不会不知道二十四节气如何测定,都不会再嚷嚷什么圭表测影、物候定节气的荒谬论调。
正因为我首先看懂了,所以就掌握了华夏先民观象授时的绝技,这是华夏族群在上万年历史进程中遥遥领先于其他族群的“核心竞争力”。
正因为我掌握了华夏先民观象授时的绝技,所以轻而易举地破译了华夏文明上古帝系的王年断代问题,破译了华夏文明起源和迁徙的历史悬疑。
大家还记得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及其黄经值吧——
立春315°,雨水330°,惊蛰345°,春分360°/0°,清明15°,谷雨30°
立夏45°,小满60°,芒种75°,夏至90°,小暑105°,大暑120°
立秋135°,处暑150°,白露165°,秋分180°,寒露195°,霜降210°
立冬225°,小雪240°,大雪255°,冬至270°,小寒285°,大寒300°
有志于学习天文考古学的读者朋友,务必将这些基本概念和数值关系牢牢记住。
将上述黄经值置换次度表中的二十四节气,相信大家立即就看明白了二十八宿作为黄道坐标的本质。
根据《汉书·律历志》所载的“次度表”,我进一步精确指出,既然伶州鸠明言“十二次”是“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见上图),而颛顼历是“十月历”——阴历年以阴历十月为年首,阳历年以立冬为岁首——因此“十二次”的首“次”星纪,其初度必然是“立冬”,其中段必然是“小雪”,也就是牵牛初度的起点恒星牛宿一必然是且仅是黄经240°。
用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如Stellarium)可以轻而易举地测定,牛宿一黄经240°是且仅是公元前2629年的天文历法特征。这就是说,颛顼元年必然是且仅是公元前2629年。
韩国藏早期石刻版本《天象列次分野之图》以实物证据无可置疑地表明牵牛初度的起点就是恒星牛宿一,牛宿一在颛顼开辟的“历元”时代正好是小雪点,黄经240°。
“次度表”是华夏文明上古时代伟大的颛顼帝制定的,这是用二十八宿为坐标,将黄道大圆天空平均划分为十二个天区,标记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日至其初为节,日至其中为中气”——每当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到达某一“次”的初度,就是一个“节”,如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每当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到达某一“次”的中段,就是一个“中气”,如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那么,颛顼时代划定的这“十二次”,每一“次”占多大范围的天区呢?
很显然,既然“十二次”平分黄道大圈360°天空,每一“次”理所当然、是且仅是占据30°的黄经天区。
由于牛宿初度的起点是恒星牛宿一,牛宿初度的起点又是“星纪中”,因此我们很容易知道恒星牛宿一距离“星纪初”起点必然是且仅是黄经15°;同理,我们也很容易知道恒星牛宿一距离“玄枵初”起点必然是且仅是黄经15°,距离“玄枵中”必然是且仅是黄经30°。
二十八宿的每一度占据多大天区呢?
这个很容易计算,二十八宿按古度分为365.25度,因此每一度占据黄经——
0.9856262833675565°(360°➗365.25)。
因此,从恒星牛宿一开始,按每度相当于黄经 0.9856262833675565° 的间隔,我们就能精确划定二十八宿每一宿每一度所占的天区范围。
例如我在头条反复提到的房宿天区的划分——
南天上,房宿初度起于右边(西边)恒星西咸三所在的黄经线,末度在左边(东边)恒星键闭所在黄经线,宿度为五度,相当于黄经 4.928131416837782°。
弄清楚了二十八宿的确切划分,我们很容易就能弄清楚颛顼时代创建的“量天尺”“十二次”在二十八宿中究竟是如何分布的。
例如根据上图,星纪初的起点就在斗宿十一度,星纪末(玄枵初起点)在女宿七度,玄枵中在危宿初度。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咦,颛顼时代的星纪初在斗宿十一度,为什么“次度表”中的“星纪初”却是“斗十二度”呢?
这个问题我早就详细讨论过了,“次度表”是用“十二次”作为“量天尺”,在距离颛顼时代遥远的后世(公元前520年前后)测量二十四节气得到的数据,其中“斗十二度”是指“大雪点”(黄经255°)所在的二十八宿宿度位置,而不是指“十二次”星纪初的起点位置。
在颛顼元年,星纪初是且仅是斗十一度,正好是立冬点(黄经225°)。
我们再来看看,史料文献记载,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岁,岁在鹑火而崩——什么是“鹑火”?颛顼死在哪一年?颛顼死的这一年,是不是正好“岁在鹑火”?
很简单,既然颛顼元年是且仅是公元前2629年,那么只要史料文献的记载准确,则颛顼驾崩是且仅是公元前2552年。
公元前2552年正好是“岁在鹑火”吗?什么是“鹑火”?
很显然,“鹑火”是“十二次”之一。“鹑火”的天区范围是哪一宿哪一度到哪一宿哪一度呢?
也很简单,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每一“次”占据30°黄经天区,每一宿度相当于黄经多少多少度,我们掰着手指头和脚趾头,就能将各次所在的二十八宿位置精确计算出来。请大家自行计算,本文仅列举“鹑火”的天区范围——
根据上图——这是一份北天星空图,不是南天星空图——鹑火天区起于柳宿八度,至于张宿十七度。
发布北天星空图,是为了方便大家对比韩国藏《天象列次分野之图》。
我们再来看看南天的星空图,鹑火如何分布——
很显然,在南天中,鹑火天区(粗蓝放射线框定的天区)仍然是起于柳宿八度,至于张宿十七度。
明白了鹑火天区的划分,我们就来考察一下,公元前2552年到底是不是“岁在鹑火”。
什么是“岁在鹑火”?“岁在鹑火”就是木星位于鹑火天区。
这是一份公元前2552年(天文年-2551年)1月10日冬至子夜南天星空图,木星在南天靠近子午线的位置,木星是不是在鹑火天区呢?
制作星空图是脚趾头先森的独门绝活——中外古天文学界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儿——
大家看清楚了吗——木星正好位于鹑火天区——大家可以用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Stellarium反复检测,确认这一事实。
公元前2552年,岁在鹑火,颛顼驾崩,反过来验证颛顼元年是且仅是公元前2629年,也验证史料文献记载精确无误。
大家知道,论证颛顼元年是且仅是公元前2629年,是论证华夏文明上古历史,乃至华夏文明起源和迁徙的事实基础和逻辑起点之一——华夏文明上古历史乃至华夏文明起源和迁徙的千古悬疑,就是这样被脚趾头先森庖丁解牛一般利索解决。
借用T.S.艾略特《荒原》的诗句——
考古学界古天文学界历史学界就是酱紫完蛋的
考古学界古天文学界历史学界就是酱紫完蛋的
考古学界古天文学界历史学界就是酱紫完蛋的
不是“嘘”的一声
而是BANG的一声
(完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