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南京保卫战,假设让志愿军成建制去打这一仗,就用当时国军的装备,有胜算么

时间: 2021-09-24 01:04:2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南京保卫战,假设让志愿军成建制去打这一仗,就用当时国军的装备,有胜算么

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国军的总人数要比小鬼子多好几倍,为何却以惨败而告终

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国军总兵力有十几万人,而小鬼子才有三万多人,可是才坚守三天,国军十几万人就惨遭大败,这是为何?
防御战比进攻战难打,这是因为进攻者一路高歌猛进士气足,而防御战显然是边打边撤才形成的,心理压力较大。
不懂历史 可以多看看书 别瞎说

南京保卫战时期中国与日本的武器装备水平到底怎么样,个人感觉在还没有美国援助的国军陆军装备也不会差啊

淞沪会战爆发之前,国军有一个整军规划,计划装备60个德械师,在整军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编制的部队有着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编师、调整师、整理师、新编师等四种称谓。至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计20个师,第三期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实际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其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国顾问的训练程度也各有不同,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淞沪战场上,德械师打的很好,损失也较大,但必进淞沪参战部队总体装备水品太差,很多参战部队不管士兵素质和装备还停留在军阀混战时期,仅有的一些中央军精锐不可能扭转战局.淞沪会战结束后,退守南京,南京保卫战参战部队:第2军团(第41、第48师)第66军(第159、第160师)第74军(第51、第58师)第78军(第36师)第83军(第154、第156师)德械师有87,88,还有教导总队,约10万员名,凡事不能看表面,这些部队是哪来的?淞沪战场上撤下来的,人员是临时补充进去的,有的师原先满编8000人,淞沪会战打完剩下不到2000人,战斗力呢?当时我国还没有预备兵补充制度,临时补充的新兵(绝大部分都是田间地头征来的老百姓),谈不上训练水品如何,会不会打枪都是问题,战斗力可想而知,当时南京本来就是一座孤城,背靠长江,无险可守,当时国军已经准备和日军进行长时间的战争,不想去因为一城一池拼个两败俱伤(我们伤亡要大过好几倍日军)中国能打的部队有数,会放枪的士兵有数,死一个少一个.如果和日军硬拼,正中日军下怀,也不可能拖到日军投降,守南京是唐生智提出来的,一个是首都对全国抗日士气的影响,一个是中山陵在南京,所以有必要象征性的一守,最后折中,还是守了,本来也就没打算守住,何况根本就不可能守住,即使南京暂时守住了,但是能守对久?从抗战的大局出发,毫无意义.从抗日战争各次会战总体上看,上峰的决策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部队太不经打,当时国家比较困难,部队连一天两顿饭都保证不了,即使能保证,但是吃什么也是问题,士兵从小在家就营养不良,在部队超负荷行军打仗,身体就更吃不消,当时外媒形容中国士兵:精神恍惚,表情呆滞.有时候在白刃战中,3个士兵都制不住一个日军,好多小兵还没有上了刺刀的中正步枪高,看待抗日战争要全面去看,要身临其境的去看,要结合实际情况去看,要负责任的去看.不能单方面的去看,不能片面的去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顶住了,而且还和日军耗了8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如果当时的小兵还活着,现在也该在家喝喝茶,享受一下晚年,但是,他们死了.!!为了我们现在的一切,他们死了.!!即使没死的,也因为头顶帽徽的区别,一个阵营的士兵,一个阵营的英雄被抹杀了,只能在坐在枯灯下背着严重的历史问题孤苦伶仃的等死.有谁来管他们,他们只是做了当时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经此而已
个人感觉国军和日军的整体实力相差悬殊,单兵作战素质也有部分差距。
听说当时日军一个团的火力顶国军一个军。
不过我感觉还是海空差距大,陆军士兵素质有差距,将领也傻逼。

南京保卫战并非不战而败 15万国军为什么打不过5万

首先国民政府的部队、装备、训练、士气都不在同一个水平,
加上缺弹少粮种种因素等,且又要面对士气极高的精兵加战车。
另外南京在战术上是个易攻南守之地,敌人可三面合围,
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 ..... 当时新兵又多 ......
败、似乎是种必然现象了。
当时国民政府有求助于英、美、德、俄,
英保持中立,美是门罗主义兼自身国内经济动荡,
德国当时关注点在西班牙,俄只想着火中取栗。
因为日本人会忍术

南京保卫战、为何会输的这么惨呢?

南京保卫战之所以输的那么惨,责任不在英勇战斗的将士,而在于上层的胡乱指挥,为什么这么说?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失利,上海失守,面对危如累卵的局势,为鼓舞国民士气,蒋介石立刻发表声明:要死守南京,抗战到底。

并设立南京卫戍司令部,任命唐生智为司令长官,帅15万人马保卫南京,当时奉命保卫南京的国军抗战名将有:罗卓英、王敬久、孙元良、宋希濂、俞济时、桂永清、邱清泉等。

11月底,日军参谋本部即发布“大陆指第5号作战令”,要求:华中方面军多路并进,于12月上旬进攻南京。

由于南京城防及兵力状况,日军起初对这一战役并不乐观,希望能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解决战斗。

蒋介石刚开始也对南京保卫战充满信心,认为能坚守“较长一段时间,以待欧美诸国的干涉”。

战役就这样打响,唐生智也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便紧随蒋介石之后发表声明:愿意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和唐生智都这样讲,那老百姓听在耳中,自然认为南京定会是固若金汤的。

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国军抵抗的确实很顽强,蒋介石也多次撇开唐生智,具体指挥战役。

然而也不晓得什么缘故,到了12月10日,南京外围阵地全被攻破,蒋介石万般无奈,再也顾不上“死守南京”的诺言,便在众人的劝说下“转移”到早已迁至武汉的大本营,继续遥控指挥南京保卫战。

12月11日,日军有合围南京的态势,蒋介石终于觉得,继续坚守南京已经得不偿失,于是指令唐生智:如情势不能持久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蒋介石为保存实力,已经决定撤退,然而他决定撤退时忽略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部队构成,守卫南京的部队,有嫡系、有杂牌,他在的时候还能捏在一起,他不在南京,谁还把唐生智这个过气的军阀放在眼里,明着暗着就顶起牛来。

唐生智不傻,要来蒋介石明确指令撤退的电文,于12月12日凌晨召开军事会议,安排撤退事宜,原本计划于12月14日撤退。

可他这一宣布蒋介石撤退的命令不要紧,部队全乱了,为什么?

原本一直宣传:就是破釜沉舟,也要死守南京的。可如今突然撤退,撤退就要过江,过江就要用船,可部队没准备这些,现有的几条破船哪能运这么多人,那自然是先到先得了。

于是诸路将领各施神通,纷纷向江边涌去,举几个例子吧:

71军军长王敬久未回指挥所,自己丢下部队先跑了;

教导总队队长桂永还有点良心,回到部队传达了撤退命令,然后把这一摊子事儿交给参谋长邱清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港口;

教导总队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自己独自先去了下关。

74军军长俞济时还有点路子,找了1艘小火轮,经过1夜的忙活拉走了74军的5000多人;

78军军长宋希濂撤退时下令关闭城门,过江后又烧毁船只,也不知他防什么。

事情就这么混乱,乱到什么程度。

城里36师负责督战,他们还没接到命令就遇到大股撤退的部队,为此还与撤退的部队发生枪战。

一时间,老百姓、撤退的军人纷纷涌上街头,城里混乱不堪,83军156师师长李江因城门太挤难以通过,遂利用职权登上城楼,用绑腿槌城而下,关键时刻绑腿都用的上,这得有多玩命。

教导总队第1旅2团团长谢承瑞,这个在光华门多次狙击日军的英雄,就因为这么混乱无序的撤退,在挹江门门洞内被难民、乱兵踩踏而死,其后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不过,他死的真冤那。

12日天一亮,日军即发动疯狂进攻,残留城内的10余万国军将士登时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

他们中的英雄是:

宪兵司令萧山令带尚未撤退的宪兵在南京城内辗转抵抗,杀死大量敌军后,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叶肇的66军从东部整建制突围;

教导总队第3旅12日夜还在紫金山与日军拼杀,等到日军大部队进城后,才万不得已,从日军结合部冲杀出去,一直杀到皖南,副旅长雷震在掩护部队撤退的过程中英勇牺牲。

叶肇的66军,教导总队第3旅,这是撤退过程中唯一成建制的部队,其余则争先恐后,成了一群散兵。

十余万人成了胸无斗志的绵羊,后果是相当可悲的。

有不少人在渡江时淹死。

12日凌晨至拂晓前,国军撤出兵马3万余人。

文章标题: 南京保卫战,假设让志愿军成建制去打这一仗,就用当时国军的装备,有胜算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3490.html
文章标签:这一  志愿军  国军  建制  保卫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