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对人性的摧残

时间: 2021-09-24 00:05: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对人性的摧残

对待落后传统观念的态度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之前,我们先给出传统文化的定义:
    在过去的某段时间里,世代相传、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文化,而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物和精神产物的总和。这里主要指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文化,并且我们不考虑一切传统的物质文化,艺术和科技,主要考虑道德观念、哲学思想、意识形态。
  
  二、论现实态度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常见的议题,人们在不断的争论之中表达的态度不外乎三种:全盘接受;全盘否定;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扬弃)。扬弃作为一种主流态度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符合中庸的传统,另一方面它对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损害较少,从数理的角度来看,这也符合正态分布的原理。
    扬弃是一个总的态度,它并不指导如何付诸实施。扬弃的根本在于分辨,即分辨精华与糟粕。分辨是一种现实行为,它必须考虑两点:一、可操作性; 二、效率。
    可操作性考虑的是具体行为如何进行、能否达到预期目的问题。而效率考虑的是付出与回报的问题。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来简单说明可操作性与效率。
    如果一堆米里有一把沙子,我们花一些时间来选出沙子从而得到米,或许是值得的。但是如果一堆沙子里有一把米,我们花同样的时间去得到这把米,或许就没有必要。尽管这把米是好的,但是我们要考虑效率的问题,与其在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一堆沙子里选出一把米,还不如想其他的办法,我们因此而得到的东西可能远超过一把米。然而,如果这把米是唯一可以食用的东西,它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那么我们就必须从沙堆里选出那把米以解决生存的问题。如果一堆米里的杂质不是沙子,而是外观和正常大米一样的毒大米(足以危害人的健康),尽管这毒大米是少数,但是我们也依然认为筛选是不值得的,因为我们可能没有可靠的筛选方法,也就是我们没有判断的标准,它是不可操作的。
    分辨的可操作性是针对人和外部条件而言的。在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之前,我们首先要给出一个标准,即如何分辨精华与糟粕。在此基础上,个人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来分辨精华与糟粕。标准的确立与时代背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而个人对标准的理解则处决于个体差异。所有这些人和外部条件的总和决定了分辨的可操作性。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意识形态混乱、价值观念变化剧烈、个体差异巨大(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等),因而无论是标准的确立还是个人对标准的理解都难以保持一致,大大降低了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行分辨的可操作性。
    分辨的效率是针对传统文化本身的价值而言的。一种文化中精华含量越高,精华与糟粕的分界越明显,那么分辨的效率越高。在多种文化并存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并由此而考虑文化之间的替代,文化的竞争力和推广成本等。文化的替代是指不同文化由于存在相同或者类似社会功能的部分,因而可以相互替换。比如“恕”就不是儒家特有的东西,现代西方文化也讲宽容,并有更加完备的理论体系。与其从满是糟粕的儒家文化中筛选出关于宽容的这一部分,还不如从现代西方文化中吸取。因为现代西方文化毕竟是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强势主流文化,而儒家文化显然在现代社会已经没落。
  文化的竞争力决定于文化和生产力的关系,一种文化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文化的继承者就越容易在与其他文化的继承者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这种文化在其继承者壮大的过程中也随之壮大,它的竞争力就越强。文化的推广成本可以是经济上的,也可以是社会成本,一般来说,传统文化要比新兴文化更容易推广,主流文化比没落文化更容易推广,强势文化比弱势文化容易推广。如果我们从传统文化中筛选到的精华非常容易被其他文化所取代,难以普及和继承,就算我们花了很少时间和精力,我们都认为分辨是没有效率的。
    在讨论了分辨的可操作性与效率之后,我们给出关于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的定义:这种态度必须考虑其本身所导致的现实行为的必要性、可操作行、效率,即这些行为能否发生、如何进行、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行为的后果是否有意义。
  
  三、不同主体的现实态度
    基于对分辨的可操作性与效率的考虑,下面我们讨论不同主体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一、学者
    学者,这里指那些研究领域与传统文化相关,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行辨别的人。他们可能参与标准的制定,因而对之有充分的理解。他们的态度包括两个方面:一、他们对传统文化本身的态度;二、他们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态
  度。
    第一种态度是指在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圈里,学者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和见解。我们不考虑他们的辨别是否完全正确,因为对于传统文化中有争议的东西,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正确的做出判断,就算他们中的某些人的判断出现问题,这

怎样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求同存异,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

我们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中迷信的部分

迷信不是指特定的事物,迷信是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受当时认知水平所限是没有科学依据或错误的(各国文化普遍存在)。对这些盲目相信就是迷信,这与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有关。所以传统文化并没有迷信成分,只有迷信传统文化的人。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与糟粕。
迷信属于糟粕。迷信文化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落后的思想与文化,一种是腐朽的思想文化。
对于落后的,要进行教育劝导。对于腐朽的,要进行取缔与惩处。
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回答的东西都归到了迷信。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对人性的摧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3486.html
文章标签:糟粕  摧残  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  人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