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9-11 06:59: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西方人将科举制度视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发明,西方的文官制度就是借鉴了我们的科举制度。
科举产生的状元,从古到今都受到人们的追捧,因为这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受到人们的尊重也是理所 当然。但是很遗憾,历史上被记住的状元实在是太少了。
司马迁就曾经说过:古有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以清朝为例,清代一共有112个状元,下面是名单,看看你现在能够知道哪些:
八旗三人:满州麻勒吉、满洲图尔宸、蒙古崇绮。
直隶四人:陈德华、张之万、陈冕、刘春霖。
江苏四十九人:吕宫、邹忠倚、孙承恩、徐元文、马世俊、缪肜、韩希、彭定求、归允肃、陆肯堂、戴有祺、胡任舆、李蟠、汪绎、王式丹、王云锦、赵熊诏、王世琛、王敬铭、徐陶璋、汪应铨、于振、彭启丰、陈谈、于敏中、钱维城、秦大士、庄培因、毕沅、秦大成、张书勋、陈初哲、钱棨、胡长龄、石韫玉、 潘世恩、顾皋、吴廷琛、吴信中、吴钟骏、李承霖、陆增祥、翁同、徐甫阝、翁曾源、洪钧、陆润庠、 黄思永、张謇。
安徽九人:黄轩、金榜、吴锡龄 、赵文楷、洪莹、龙汝言 、戴兰芬、李振钧、孙家鼐。
江西三人:戴衢亨、汪鸣相、刘绎。
浙江二十人:史大成、严我斯、葵启尊、蔡升元、沈廷文、周澍、金德瑛、仁和金、梁国治、吴鸿、蔡以台、汪如洋、会稽茹、史致光、王以衔、姚文田、朱昌颐、钮福保、章、钟骏声。
福建三人:林鸿年、王仁堪、吴鲁。
湖北三人:刘子壮、蒋立镛、陈沆。
湖南二人:彭浚、萧锦忠。
河南一人:吴其凌。
山东六人:傅以渐、邓钟岳、孙毓 氵桂、孙如仅、曹鸿勋、王寿彭。
陕西一人:王杰。
四川一人:骆成骧。
广东三人:庄有恭、林召棠、梁耀枢。
广西四人:陈继昌、龙启翰、张建勋、刘福姚。
贵州二人:赵以炯、夏同。
在这份名单里面你知道几个?又有几个出现在你的历史教科书中?
而清朝的很多名臣、名人都不是状元,被称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科举成绩进士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所以,每次提到科举成绩,曾国藩就恼怒不已。曾国藩曾经出了这样一幅对联讽刺左宗棠:替如夫人洗脚。左中堂回击道:赐同进士出身,骂人怕揭短,曾国藩气的险些与左宗棠断交。
李鸿章是二甲第十三名、张之洞进士第三名探花。而讽刺曾国藩的左宗棠,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中进士。
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他曾经连续多年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
曹雪芹、吴敬梓、李渔、金圣叹、洪秀全这些耳熟能详的人也都不是进士。
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状况呢?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一时的成败断然无法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成就,那些考中状元的人也许就满足于现状,不再最求进步,而那些没有考中状元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加倍努力,才留名青史,永垂不朽。而有些人知道自己不适合“科举”,于是就转行,去做是适合自已的行业,最后也作出了伟大的业绩。
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轻易向他人炫耀自己所具备的才华,因为修养极高的他们会自重身份,爱惜自己的名声。但有才华的人一旦出手,就会技压四方。在清朝就有这样一位大才子存在,这位才子姓马名世俊。
根据清史资料记载,马大才子祖籍江苏省,溧阳县。马世俊自幼聪慧异常,长大后的他更是满腹经纶,诗词歌赋俱佳,马大才子尤其擅长写八股文。清世祖顺治帝执政的第十五年,马世俊前往南京,参加清廷在江南举办的乡试。该次乡试,是以渊渊其渊为论点,让诸考生写一篇八股文。
这一题目出自四书五经里面的中庸篇。意思是形容圣人的智慧,像潭水一样深邃宽广。刻苦读书多年的马世俊,对这一题目自然了若指掌。但他却认为乡试的考题不会出得如此简单,其中必有深意。
《诗经》中的一段话也有提到渊渊二字。在其中渊渊二字的意思,是形容清脆的小鼓声。当时的马大才子一时间有些拿不准,题目考的具体方向,随即他便陷入了沉思中。
参加这次乡试,马大才子本来是准备一举夺下,乡试第一名{解元}的,随之他就想写出最棒的文章。如今在面对考题时,马大才子却琢磨不透其中的内涵。沉思良久的马大才子,最终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文章,那索性就不如不写。
直到临近交卷的时候,马世俊都没有在考卷上落笔。就在诸考生纷纷交卷时,马大才子才终于随性地在考卷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渊渊其渊实难题,闷煞江南马世俊,一纸白卷交还你,状元归去马如飞。
马大才子所作的打油诗意思为:这次乡试的考题太难了,连我这个具备状元之才的人都给难住了,我只好交上白卷,等待下次一雪前耻的机会。当时的马世俊才名远播,人人都以为此次乡试,他必然会高中解元,但没想到马大才子居然交了白卷。
一时之间考生们纷纷议论,并嘲笑起马大才子。从大才子到被人所耻笑的对象,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不过志向高远的马世俊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回到家后马世俊更加刻苦读书,学业随之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三年后也就是顺治帝执政的第十八年{1661年},马大才子再赴南京参加乡试,这一次如有神助的他,挥洒自如的写出了文章,并一举考中了乡试解元。之后的府试、殿试马世俊一路势如破竹,最终考中了状元。
顺治帝十分欣赏新科状元的才华,更喜欢马大才子精妙的书法、绘画技艺。随即顺治帝便将马世俊招为自己的翰林侍读。直到康熙执政的第五年,马世俊才因病去世。
在马世俊做官期间,曾多次成为科举的主考官,他为清廷选拔出了无数人才。在做侍读期间,马世俊曾向顺治帝提出:君主要以天下为家,不应区别对待满汉各族。君主应致力于团结国内各族,这样才能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由这段话便可知,马世俊对顺治帝促进满汉融合的执政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世俊所在的家族,是溧阳当地的名门望族。马家曾先后出过五位进士,两代曾出过四位魁元(解元)。溧阳当地的叔侄解元牌坊,说的就是马家在科举场上获得的风光。
马世俊的叔伯祖马性鲁是正德六年的进士,马性鲁的族弟马从谦以及侄子马一龙、马震章都从曾先后考中过明朝的进士。后来马世俊的族伯马成名,也曾考中过崇祯时期的进士。其中马世俊的祖父马从谦还担任过掌管皇帝玉玺符牌的官员:尚宝司卿。因马世俊的父母英年早逝,马世俊的兄长便将精力放在了培养弟弟上。
马世俊死后其子扶灵柩返回溧阳故里。乡人们发现,马世俊儿子所携带的行李,仅有几卷图书,并没有什么金银遗物。乡人们均不敢相信堂堂状元公竟然如此穷困。
虽然做官时马世俊没有给家族留下什么钱财,但他所作的诗,画却在清初时期被文人墨客赞誉为双绝。
马世俊死后其长子马宥,将父亲多年所作的诗,编成了一本叫做《匡庵诗集》的书。其次子马容则成为了溧阳当地的乡绅,马容还曾先后两次参与编纂了溧阳当地的县志。
清朝大儒曾赞誉:纵观清朝历任状元公,前后当首推刘韩二人,而中间承上启下的状元公便是马世俊。
不知不觉到了今年各大学校开学的时间,今年湖南省考入清华大学的文科高考状元,也来到他的学校报到。但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是,他是带着母亲的遗照一起来学校报到的。他的妈妈是在他读高一的时候,意外去世的,并且他的妈妈在弥留之际还给他留下了一封信,妈妈希望他能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好好读书,努力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妈妈去世的事情,对他的打击很大。回想当时他正在学校上课,他的哥哥姐姐们突然去学校把他接了回家。回家的途中哥哥姐姐们一直没有说什么话,等他到了家里才知道妈妈去世了。当时他瞬间瘫坐在地上,心就像被撕裂了一样,痛苦不堪。办完妈妈的丧事以后,他一直沉浸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不出来,妈妈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上高二那年,学校的同学和老师知道他的情况,经常会在学习上帮助他,生活上开导他。爸爸也会经常去学校看望他和他谈心。有了小伙伴们和爸爸的鼓励,他的心态慢慢的变好了。也想起了妈妈临终时对他的嘱托,于是他开始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把所有精力全都放在学习上面,一定要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不让妈妈失望。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他查到自己考了707分的好成绩,非常的激动。并赶紧给自己的父亲打了电话,父亲听到这个好消息后,高兴的说话都变了声音。在开学之前爸爸给他整理行李箱,除了平时他喜欢的书籍,还有需要的衣物外,他带上了妈妈的照片。他说想带着妈妈一起去学校报到,让妈妈知道他没有辜负她的期望,考上了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大学。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