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宫、殿、堂、楼、阁、轩、榭、居、斋、馆、亭等各有什么特点

时间: 2021-09-02 11:03: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2次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宫、殿、堂、楼、阁、轩、榭、居、斋、馆、亭等各有什么特点

亭台楼阁轩榭的区别是什么?

呵呵,请区别一下吧,在古书上经常看到,却不知道区别.
亭子。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西蜀子云亭。――《三国志·诸葛亮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姚鼐《登泰山记》
亭西有岱祠。
台,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李朝威《柳毅传》
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
楼,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楼,重屋也。――《说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superstructure]。如:楼子(楼阁);楼榭(高台之上的房屋,泛指楼房);楼堞(城楼上的矮墙)。又指有上层的车船,其上层也叫楼。
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pavilion (usu.two-storeyed)]
接屋连阁。――《淮南子·主术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杜牧《阿房宫赋》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聊斋志异·促织》
亭台楼阁轩榭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建筑结构不一样,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亭 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多用竹、木、石等材料建成,平面一般为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扇形等,顶部则以单檐、重檐、攒尖顶为多。按其所处的位置分,又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等。园林中规模最大的是颐和园十七孔桥东侧的廊如亭。
《释名》中说:亭即停止的意思,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亭一般不设门窗,只有屋顶没有墙,具有四面迎风、八面玲珑的特点。其形态千态百姿,丰富多彩,其婷婷玉立的形象,可使山水增色。亭在园林中必定可以立足观景,它在选址时,其四周必定有甚具特色的美景,而且其所选择的观赏角度、观赏距离也是最佳的,所以亭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由于亭的四周必有美景可观,是立足观景之地,所以旅游者往往以亭为引,这样亭又起到了组织游览的作用。

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廊 通常布置在两个建筑物或观赏点之间,起着遮风避雨、联系交通等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和层次的组织有重要作用。从横剖面的形状看,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双面空廊(两边通透)、单面空廊、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加一道墙)、双层廊(上下两层)。从整体造型及所处位置来看,又可以分直廊、曲廊、回廊、爬山廊和桥廊等。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人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榭 临水或局部或全部建筑于水上的建筑,用以休憩和观赏水景。
水边的敞屋称水谢。其特点: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或美人靠,临水一面特别开敞。有时其台上的建筑,内圈以漏窗粉墙和圆洞落地罩加以分隔,外围成回廊,四周立面开敞、简洁、轻快,成为人们在水边休息和观景的好地方。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
水具有温柔活泼的性格,园林中有了水,景色更加妩媚动人,富有诗情画意。在水边,天光云影、波光倒影、游鱼荷花、霞光月影……都是观赏的重要内容,它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中把水的美概括为:洁净之美、虚涵之美、流动之美、文章之美。据他分析,水的洁净之美,不仅是湿润、降温、净化环境的物质性清洗功能,而且表现出洗涤性灵,清澄心性,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精神性清洗功能;水的虚涵之美,不仅表现水质的澄澈、晶莹的透明之美,而且表现在倒影的亦真亦幻。似实还虚,上下天光,恍惚不定的虚灵之美;水的流动之美,不仅表现在插天扑地,源远流长的活泼流动之态,而且表现在如同与人说话,为人奏乐的潺潺之声;水的文章之美,则集中体现在苏询所描述的风水相遭,风吹水绉之际的种种殊然异态。这些构成了水面千态百姿的文澜绣绮之美。

厅为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国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厅堂是由古代单体建筑拆分而成的园林中的独立建筑。在古代建筑中,厅为会客、宴会、行礼用的房间,堂为单体建筑中居中、向阳而宽大的房间,也是社交活动的场所。厅堂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一般体形较高大,有良好的观景条件与朝向,常常为园林建筑的主体与构图中心。
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起坐。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上海豫园,三穗堂是用作会客之用,点春堂作宴请、观戏之用,玉华堂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

斋即斋戒之意,其环境一般比较幽深僻静,其风格大都朴素清雅,具有高雅绝俗之趣,斋在园林中大多作静修、读书、休息之用。
轩与亭相似,也是古典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小型建筑物。轩与亭不同的地方是:轩内设有简单的桌椅等摆设,供游人歇息,一般来说,园林中的轩多为诗人墨客聚会之所,要求环境安静,造型朴实,并多用传统书画、匾额、对联点缀,能给人以含蓄、典雅之情趣。轩也多作赏景之用。

舫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北京颐和园的“清晏舫”等。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前端有平硚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动又称不系舟。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但是肪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肪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园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之石肪,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上海豫园内园假山上的舫宜作 “这里是人间仙境”之解。

馆 小型规模的休息与会客的厅堂,有时也作为一个建筑群的称呼,如颐和园的听骊馆和宜芸馆。

台 台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其上可以没有建筑,仅供人们休息、观望、娱乐之用,也可以修建建筑,以台为基础的建筑显得雄伟高大。建在不同地貌基础上的台分别称为天台(建在山顶)、挑台(建在峭壁上)、飘台(建在水边)。

楼阁 楼阁是园林中的高层建筑,一般体积较大,造型丰富。早期的楼是指两层单体建筑的叠摞,供居住用。而阁则底层空出,主要建筑位于上层,多用于观赏风景。后也将贮藏书画或供佛的多层殿堂称为阁,例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

桥 桥、岛、堤是园林水景构成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按桥的形状分,有拱桥、平桥、亭桥和廊桥等。建桥的材料多为石、竹、木等。我国北方的皇家园林多为壮观的大桥,而南方园林则多为小巧精致的拱桥。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古典园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楼阁:由于一般多为体量较大的高层建筑,不仅是游人登高放远的佳处,同时也是园林最为突出的景观。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

轩,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轩的形式类型也较多,有的做得奇特,也有的平淡无奇,如同宽的廊。在园林建筑中,轩这种形式也像亭一样,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

榭,水边建筑,人们在此倚栏赏景。“……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园冶》)榭,凭藉景而设,除了水边,有的也设于花间。榭不但多设与水边,而且多设于水之南岸,视线向北而观景。

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中厅,堂,楼,阁榭,轩廊,亭的基本特点

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平面一般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处。设在路旁或大道上的称“凉亭”、“长亭”。此外,还有井亭、碑亭等。

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台:高而平的建筑物。《园冶》中言:“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楼:一指两层以上的房屋;二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如鼓楼、钟楼等。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阁:阁是一种底部架空的高层建筑,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阁与楼都是多层建筑物,在早期,二者有区别,后世阁、楼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唐·王勃《滕王阁序》

轩:一指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二指殿堂前檐下的平台。古时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称“临轩”。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唐·王维《少年行四首》

榭:榭作为一种建筑名称有多义:1.造在高台上的开敞式房子;2.古代存置兵器和讲武的场所;3.收藏兵器的地方;4.内部空间不加分隔的开敞的厅堂。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宋·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廊: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如走廊、游廊。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宋·苏轼《海棠》

舫: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借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唐·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牌坊:牌坊是一种纪念性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个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柱子之间架有横梁相连。梁的上面承接有一到三层石板,也就是镌刻有文字的枋,枋上建有楼,有些楼还有特别明显的顶盖。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陈风·衡门》

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园林艺术法则已在前面加以论述,在具体造景创作中尚要用到许多方法,那就是造景手法。常用的造景手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一、主景与配景 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 2.轴线对称法 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 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4.构图重心法 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 5.园中之园法 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二、层次与景深 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三、借景与屏景 《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的类型有: 1.远借 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北京颐和园远借西山及玉泉山之塔;避暑山庄借憎帽山、留锤峰;无锡寄畅园借惠山;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等。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2.邻借(近借) 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周围环境是邻借的依据,周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用,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水,而临园有河,则沿河做假山、驳岸和复廊,不设封闭围墙,从园内透过漏窗可领略园外河中景色,园外隔河与漏窗也可望园内,园内园外融为一体,就是很好的一例。再如邻家有一技红杏或一株绿柳、一个小山亭,亦可对景观赏或设漏窗借取。如“一技红杏出墙来”,“杨柳宜作两家春”、“宜两亭”等布局手法。 3.仰借 系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如北京的北海港景山,南京玄武湖借鸡鸣寺均属仰借。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应设亭台座椅。 4.俯借 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尽收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 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5.应时而借 系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的景观。对一日来说,日出朝霞、晓星夜月,以一年四季来说,春光明媚,夏日原野,秋天丽日,冬日冰雪。就是植物也随季节转换,如春天百花争艳,夏天浓荫覆盖,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树木姿态,这些都是应时而借的意境素材。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四、对景与抑景(障景)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涌道端头、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草坪一隅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人胜。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坛(台)等景物作为对景。抑景或障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障景多可用山石、树丛或建筑小品等要素构成。五、分景与隔景 分者将空间分开之意,隔者将景物隔离之意,二者类似而略有不同。多用分法进行景区划分,分而不离,有道可通。也可用隔法进行景物隔离,隔而不断,景断意联。如颐和园人口区用宫墙将空间分离层次,又用牡丹台(自然式台岗)隔挡视线,但隔而不断。人们通过堑道,绕过山口,则豁然开朗而至昆明湖景区。然而湖上又有十七孔桥分隔水面成南北两片,西堤分湖面为东西两部分,万寿山分昆明湖为前湖后湖,确实分而不离,隔而不断,水陆相通,层次幽深。六、夹景与框景 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围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这是人们为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类似照相取景一样,往往达到了增加景深、突出对景的奇异效果,夹景多利用植物树干、断崖、墙垣、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口等。选择特定角度,濒取最佳景观。七、透景与漏景 透漏近似,略有不同。按山石品评标准,前后透视为“透”,上下漏水为“漏”。这里,景前无遮挡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挡为“漏”,有时透漏可并用(“漏”的程度大到一定时便为“透”)。在园林中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校、山石环洞等形成若隐若现景观,增加趣味,引人入胜。八、点景与题景 在风景园林空间布局中,除了主景定位外,与主景和主景区有视线直接和间接联系的部位,如山顶、山脊、山坡、山谷、水中、岸边、瀑侧、泉旁、溪源以及凡在风景视线而又处于视线控制地位或景区转折点上,经常利用山石、植物、建筑和雕塑等景物作为景点,以打破空间的单调感,从而增加了意趣,起到了点景作用。另外,我国园林善于抓住每一景观特点,根据它的性质、用途,结合空间环境的景象和历史进行高度概括,常做出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其形式多样,有园额、对联、石碑、石刻等。题咏的对象更是丰富多彩,无论是亭台楼阁、大门小桥、假山泉水、名木古树还是自然景象都可给以题名、题咏,如颐和园、知春亭、爱晚亭、南天一柱、迎客松、兰亭、花港观鱼、碑林等。不但丰富了景的欣赏内容,增加了诗情画意,点出了景的主题,给人以艺术联想,并有宣传装饰和导游的作用。各种园林题咏的内容和形式是造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把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称为题景手法,它是诗词、书法、雕刻、建筑艺术的高度综合。九、朦胧与烟景 和中国画一脉相承,在园林中巧用天时地利气候因素,创造烟雨檬陇景观,是一种独特的造景手法。如避暑山庄有“烟雨楼”,因处于水雾烟云之中,再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云烟之美。北京北海公园有“烟云尽志”景点。更有甚者,宋徽宗皇帝主持良岳造园,甚至命人用炉甘石(烟硝)置于山间水边,使之吸潮生雾,创造“悠悠烟水,淡淡云山”的迷离景象。又如号称泉城的济南,有古诗赞曰:“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是把泉涌动态和云蒸雾华之美结合起来的朦胧之美。十、四时造景 运用大自然景色的四季变迁,创造春夏秋冬景观,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一大特色。四季造景,表现在景区划分、植物配置、建筑景点、假山造型等方面。如利用花卉造景者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的表现手法。用树木造景的有春柳夏槐、秋枫冬柏。利用山石造景者有扬州个园的春石笋、夏湖石、秋黄石、冬宣石作法。运用意境造境的有柳浪闻荤、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进行大环境造景的有杏花村、消夏湾、红叶岭、松拍坡等。南京有春登梅花山、秋游栖霞山、夏去清凉山、冬登覆舟山的赏景习惯。画家对季相的认识,对造园甚有益处,如园林植物上“春发、夏荣、秋萧、冬枯”或“春莫、夏荫、秋毛、冬骨”。“春水绿而潋艳,夏津涨而弥漫,秋潦尽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滞”。“春云如白鹤,……夏云如奇蜂,……秋云如轻浪,……冬云澄墨惨翳,……”。,总之,按照四时特征造景,利用四时景观赏景,早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再如北京的颐和园,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为“湖山真意”处充分发挥借景手法的艺术效果外,在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颐和园的西堤一带,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桥点景外,没有高大的建筑屏挡视线。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正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时,两堤的桃柳,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园内园外的界限无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以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上面提到的一些实例,主要属于借园外之景,是“远借”。所谓“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主要是指园林之内的借景。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进入北京北海公园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白塔;“俯借”则是指如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等等,都可应时而借。如苏州的以精巧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园中的重要景区“殿春簃”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芍药花来造景的。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当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之中,便可饱览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中,亭、台、楼、阁、轩、榭、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官殿多建于台之上。古典团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轩: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轩的形式类型也较多,有的做得奇特,也有的平淡无奇,如同宽的廊。在园林建筑中,轩这种形式也像事一样,是一种点级性的建筑但正因为如此,所以造园者在布局时要考虑到何处设轩,它既非主体,但又要有一定的视觉感染力,可以看作是“引景”之物。

榭: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榭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间、单面空间、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

扩展资料:

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历史上著名的有西周素朴的囿,秦汉宫苑“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南北朝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唐宋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我们能看到的的就是苏州园林,乃华夏瑰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典园林

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平面一般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处。设在路旁或大道上的称“凉亭”、“长亭”。此外,还有井亭、碑亭等。

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西湖集贤亭

台:高而平的建筑物。《园冶》中言:“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山东青岛琅琊台

楼:一指两层以上的房屋;二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如鼓楼、钟楼等。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湖南岳阳岳阳楼

阁:阁是一种底部架空的高层建筑,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阁与楼都是多层建筑物,在早期,二者有区别,后世阁、楼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唐·王勃《滕王阁序》

轩:一指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二指殿堂前檐下的平台。古时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称“临轩”。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唐·王维《少年行四首》

北京恭王府湖心亭诗画舫棣华轩

榭:榭作为一种建筑名称有多义:1.造在高台上的开敞式房子;2.古代存置兵器和讲武的场所;3.收藏兵器的地方;4.内部空间不加分隔的开敞的厅堂。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宋·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江苏南京紫金山流徽榭

廊: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如走廊、游廊。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宋·苏轼《海棠》

颐和园谐趣园游廊

舫: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借人们游玩设宴、观赏水景。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唐·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颐和园清晏坊

牌坊:牌坊是一种纪念性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个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柱子之间架有横梁相连。梁的上面承接有一到三层石板,也就是镌刻有文字的枋,枋上建有楼,有些楼还有特别明显的顶盖。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陈风·衡门》

亭《释名》中说:亭即停止的意思,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亭一般不设门窗,只有屋顶没有墙,具有四面迎风、八面玲珑的特点。其形态千态百姿,丰富多彩,其婷婷玉立的形象,可使山水增色。亭在园林中必定可以立足观景,它在选址时,其四周必定有甚具特色的美景,而且其所选择的观赏角度、观赏距离也是最佳的,所以亭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由于亭的四周必有美景可观,是立足观景之地,所以旅游者往往以亭为引,这样亭又起到了组织游览的作用。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人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榭水边的敞屋称水谢。其特点: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或美人靠,临水一面特别开敞。有时其台上的建筑,内圈以漏窗粉墙和圆洞落地罩加以分隔,外围成回廊,四周立面开敞、简洁、轻快,成为人们在水边休息和观景的好地方。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水具有温柔活泼的性格,园林中有了水,景色更加妩媚动人,富有诗情画意。在水边,天光云影、波光倒影、游鱼荷花、霞光月影……都是观赏的重要内容,它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中把水的美概括为:洁净之美、虚涵之美、流动之美、文章之美。据他分析,水的洁净之美,不仅是湿润、降温、净化环境的物质性清洗功能,而且表现出洗涤性灵,清澄心性,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精神性清洗功能;水的虚涵之美,不仅表现水质的澄澈、晶莹的透明之美,而且表现在倒影的亦真亦幻。似实还虚,上下天光,恍惚不定的虚灵之美;水的流动之美,不仅表现在插天扑地,源远流长的活泼流动之态,而且表现在如同与人说话,为人奏乐的潺潺之声;水的文章之美,则集中体现在苏询所描述的风水相遭,风吹水绉之际的种种殊然异态。这些构成了水面千态百姿的文澜绣绮之美。厅为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国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起坐。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上海豫园,三穗堂是用作会客之用,点春堂作宴请、观戏之用,玉华堂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斋即斋戒之意,其环境一般比较幽深僻静,其风格大都朴素清雅,具有高雅绝俗之趣,斋在园林中大多作静修、读书、休息之用。轩与亭相似,也是古典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小型建筑物。轩与亭不同的地方是:轩内设有简单的桌椅等摆设,供游人歇息,一般来说,园林中的轩多为诗人墨客聚会之所,要求环境安静,造型朴实,并多用传统书画、匾额、对联点缀,能给人以含蓄、典雅之情趣。轩也多作赏景之用。防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前端有平硚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动又称不系舟。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但是肪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肪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园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之石肪,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上海豫园内园假山上的舫宜作 “这里是人间仙境”之解。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宫,殿,堂,楼,阁,轩,榭,居,斋,馆,亭等各有什么特点

宫:在我国出现较早,最初的“宫”“室”通义,后来逐步演变成专供皇帝和皇族居住的地方,最初的宫殿规模较小,建筑比较简陋,逐步发展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宫殿建筑。秦汉时期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北京故宫是我国宫殿建筑艺术的最高峰。
殿:清雅庄重的大型房屋,主要应用于帝王居住和佛教殿堂。如果谈园林,宫殿绝大部分只会出现在大气的北方皇家园林。
厅: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者小型表演的建筑,在古代园林宅邸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要求有较大的空间和考究的装饰,总体要求电压、端庄、庭前广植花木、叠石,一般前后开窗设门,也有四面开门窗设门或者四面厅的。
堂: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山,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分割,家长的居住地或者家庭庆典场所。
楼:“重层曰楼”,就是两层以上的房屋啦,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数厅堂之后,园林中用来做卧室、书房、观赏风景,临水背山的话楼是园林的好景。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与楼的主要区别在于每层要挑出平座,平面为方形或者多边形四面开窗,用于藏书、观景、也供奉巨型佛像。
榭:一般水边筑清水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以观景、休息为主。
舫:园林建筑中舫用于游、赏景、观景,与船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
廊:一种虚的建筑形式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眉构成,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
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供人休息的建筑。
塔:佛教建筑,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
桥:园林中交通运输用,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
文章标题: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宫、殿、堂、楼、阁、轩、榭、居、斋、馆、亭等各有什么特点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1181.html
文章标签:各有  中国传统  建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