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29 23:58:5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0次
嫔妃,即妃嫔,是指君主的妾室。经过正式的册封后,会拥有不同等级的位号、待遇。在东亚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的影响下,君主通常会拥有一位皇后和数量不等的妃嫔,妃嫔可从数人至千人不等。各个时代嫔妃的等级排列都不相同。
夏
正妃一人,次妃等妃共十一人或正夫人一人 侧庶室夫人共十一人
商
中宫王后、东宫王妃、西宫贵妃(中宫皇后,东宫皇妃,西宫贵妃),四妃:德妃、淑妃、惠妃、庄妃、九嫔,其余的全统称为美人。或正妃一人,侧庶妃共计38人
周
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秦
皇后。皇帝之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皇后、其余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皆无定数。
西汉
皇后。共设十四等,昭仪、婕妤、娙娥、傛华、美人、八子、充仪、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涓,与无涓同等的还有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此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
王莽托古改制,和嫔、美御、和人三人,即三夫人,嫔九人,美人二十七,相当二十七世妇,御人八十一,八十一御妻也。
东汉
皇后、贵人。后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魏
(三国)
曹操建魏国,在王后之下设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曹丕称帝,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魏明帝曹睿即位,增设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去除顺成。于是皇后之下共设12个等级,依次是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晋
武帝时,皇后以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九嫔以下设美人、才人、中才人等作为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南北朝
皇后以下置贵妃,位于贵嫔之上,又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修华、修容、修仪。以后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为九嫔,而以婕妤、容华、充华等位其下。
南北朝代均有增损。梁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又有美人、才人、良人称三职 。
北魏
皇后。北魏初年,未立定制,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官,有左昭仪、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世妇、御女等,复设置女侍中、女尚书以至奚官女奴等执事人员。
北齐
皇后。三夫人,贵嫔、贵姬、贵妃,北齐前几帝所置内职很少,齐武成帝好内,颁布河清新令,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又准汉制置有,昭仪,有左右二人,三夫人改称为,弘德、正德、崇德,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
二十七世妇为,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为,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北周
称三夫人为三妃,以下有六嫔、御媛、御婉等号。
隋
隋文帝在独孤皇后死后,确立妃嫔制度。
皇后,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二十七世妇,婕妤十二员,为正三品,美人、才人共十五员,八十一御妻,保林二十员,为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员,为正六品,采女,三十七员,隋炀帝时还有"承衣刀人"等姬妾,随意而置。
唐
高祖武德初年
皇后下
贵淑德贤四妃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婕妤
美人
才人各九人曰二十七世妇
宝林
御女
采女各二十七人曰八十一御妻
折叠唐高宗时裁撤后宫人数
更易内官名称
置赞德两人代替四妃
宣仪四人代九嫔
承闺五人代美人
承旨五人代才人
卫仙六人代保林
供奉八人代御女
侍栉二十人代采女
又置侍巾三十统称"内官"。
折叠唐玄宗时根据法象之意
改四妃为三妃惠妃、丽妃、华妃(但仍封杨玉环为贵妃均为正一品)
改九嫔为六仪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
美人四人
才人七人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2]
此外唐制太子也有[内宫]
太子妃一人
下有良娣二人
良媛六人
承徽十人
昭训十六人
奉仪二十四人
五代十国
除皇后外,妃嫔与宫廷女官合二为一,名目繁多,人数多达数千人,暂不明细。
宋
皇后
贵、淑、德、贤、宸
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婕妤
美人
才人
辽
皇后
元妃、贵妃、德妃、文妃
昭容、昭仪、淑仪、和仪、丽仪、顺仪、芳仪等
皇后外,惟见妃子之称,无其他等级。
金
皇后
贵妃 真妃 淑妃 丽妃 柔妃
婕妤 丽人 才人
顺仪 淑华 淑仪
尚宫夫人,尚宫左夫人、尚宫右夫人、宫正夫人、宝华夫人、尚仪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钦圣夫人、资明夫人
尚仪御侍、尚服御侍、尚寝御侍、尚正御侍、宝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
司正御侍、宝符御侍、司仪御侍、司符御侍,司寝御侍、司饰御侍、司设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药御侍、仙韶使、光训良侍、明训良侍、遵训良侍、从训良侍
典仪御侍、典膳御侍、典寝御侍、典饰御侍、典设御侍、典衣御侍、典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
掌仪御侍、掌服御侍、掌寝御侍、掌饰御侍、掌设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药御侍、仙韶掌音、祗肃良侍、祗敬良侍、祗愿良侍
海陵王执政时,宠妃多达十二位。
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仿照汉制立了嫔御制度,规定。[3]
皇后
贵妃、贤妃、德妃
昭仪 昭容 昭媛 修仪 修容 修媛 充仪 充容 充媛
婕妤九人
美人九人
才人九人
二十七世妇 宝林二十七人
御女二十七人
采女二十七人,比八十一御妻
又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
元
后妃封号惟皇后、妃二等,再没有别的名号
明
明太祖
皇后
贵妃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昭仪、婕妤、贵人、美人等名号。
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
皇后
皇贵妃
嫔
才人
选侍
清
五宫并建,清宁宫皇后关睢宫宸妃 麟趾宫贵妃 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
折叠顺治十五年
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
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
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
折叠康熙后典制完善了
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不限人数。
分居东西12宫
扩展资料
民间
在民间传说中,谈到皇帝的家庭生活时,经常说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或者说三千粉黛。总之,皇帝是妻妾众多。这些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皇帝是封建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表现在各个方面,对异性随心所欲的大量占有,就是这种权威的一种表现。
为了满足皇帝无止境的私欲,同时也为了子嗣众多,便于挑选皇位的继承者,于是,一套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后妃制度就逐渐确立和健全起来。
总结
纵观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封建帝王的这种多妻制是一种极端罪恶腐败的制度。
首先,它是对妇女的摧残压迫。“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白居易对这些被压迫少女的命运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她们或始而得幸,旋即被弃;或终生望幸,却永宿空房,不得见皇帝一面;或小有不慎,触怒帝尊,则刀斧加身。
高墙深宫,月圆月缺,不知有几多怨叹,几多血泪。黄宗义曾愤怒地斥责封建皇帝,“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造成民间多怨夫,宫中多怨女。其实这还只是后妃制度罪恶之一端。
其次,这种多妻制也腐蚀皇帝本身。他们有的春宵苦短,懒于国政,倾复邦国;有的因纵欲过度,而伤身害命。中国皇帝长寿者少,后妃如云,纵欲无度,淫乐自状实为原因之一。
再而,官闱内部,争宠嫉妒,倾轧残杀,以及种种秽闻丑行,更对整个官僚机器隐寓着潜在的危险。众所周知,如汉之吕后残杀戚夫人,何其残忍。这种嫉妒残害,仇杀报复的惨剧,在历代宫廷中屡见不鲜,其罪恶之源,即在皇帝的一夫多妻制。
汉成帝时,赵飞燕姐妹切盼生子,以巩固其受宠的地位。但她两人又偏偏不孕,于是赵飞燕即专选一些多子的侍郎宫属和宫奴等与他们私通。其妹则在成帝面前为她巧加掩饰,即使如此,她仍不孕。
对宫中其他美人,已怀孕者令其堕胎,已生子者加以杀害,赵氏姐妹绝不让其他宫人生子破坏她们的地位,因此死于她们手中的生命不知有多少。封建帝王都高唱伦理道德,似乎只有他们才是知礼守法的典范。殊不知宫闱以内,失德败行,秽乱官掖的丑闻屡见于史。
臭名昭著者如贾南风即是伤风败俗的典型,她是晋惠帝皇后,她不只狠毒悍嫉,而且淫丑外张。她连生四女,偏不生男。她比赵飞燕姐妹更凶悍,竞用卫士所执的大戟,当胸将一怀孕官妾刺死。晋武帝自矜“朕本诸生家,传礼来久”,是最尊崇“礼法”的。
贾南风的秽行丑闻,则无异于给了晋武帝一个响亮的耳光,打下了司马氏家族虚伪惑人的“礼法”面具,彻底暴露了辉煌宠丽的宫廷中的腐朽污秽。凡此种种,必将影响庞大约封建官僚机器的运转,削弱历代帝王的统治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妃嫔等级
顺序为从小到大:奉仪、昭训、承徽、良媛、良娣、太子嫔、贵妃、侧妃、正妃(即太子妃)。太子正妃只有一名,太子可晋级太子妃,级别低的要遵从级别高的。
唐制太子嫔妃等级为:
太子妃一人
下有良娣二人
良媛六人
承徽十人
昭训十六人
奉仪二十四人
康熙后,后宫典制完善了:
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不限人数。
分居东西12宫
扩展资料:
古代后宫的称谓:
1、后、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2、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
3、王后:国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别称。
5、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
7、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
8、君妇:君主正妻的称呼。
9、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10、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
11、中宫: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
12、国阴:后妃的别称。古代称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帝王的后妃称国阴。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妇之下。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对皇后的敬称。
15、娘娘:皇后或宫妃的称呼。
16、坤极:皇后的别称。
17、妃:对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称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在诸妾中地位较高。
19、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
20、嫔、九嫔:皇宫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嫔,也称嫔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妃嫔等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