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23 18:58: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这是汉代墓吗?为什么把人装罐子里,还是双层,两层之间为什么要放石头?石头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罐子不放墓室里呢?谢谢解答!
我国茶艺针对一些绿茶的泡制方法有三种,一为上投,二为中投,三为下投。古代悬棺和岩棺的放置方式与这个投茶的方法类似,一是从悬崖上往下吊放,二是从山崖中间放置,还有一种便是从山下举上半空。
悬棺、岩棺的特点与习俗悬棺与岩棺皆属于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崖葬习俗的表现形式,其中的悬棺大多是以木桩将棺材架在崖壁上,而岩棺大多是将棺材放置于崖壁的洞穴内。这种丧葬习俗在我国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鄂等省都有分布,其中以福建武夷山、四川与云南交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最为广泛。福建地区的崖葬多为春秋战国时期,即古越人的丧葬习俗;四川云南地区的崖葬多为元、明时期的“五溪蛮”,即猫、猺、獠、獞、仡佬族的丧葬习俗。
我国古代各民族的丧葬形式差异较大,崖葬与水葬、树葬、天灯、花甲葬、瓮棺等丧葬形式如出一辙,皆是富含了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与信仰,又结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特征。崖葬便是南方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与汉人所信奉的“入土为安”不同,如僰人和羌人的文化里,人死之后不得沾地气,否则灵魂不能升天。所以很多崖葬也是有这个因素,希望逝者的灵魂升入仙界,获取神力以庇佑子孙。又如“五溪蛮”认为逝者的灵魂在去世之后不会立即消散,仍然会陪伴着家人,故而有家中停尸三年的习俗,然后再以崖葬的形式送逝者“归天”。再如土家族的“仙人洞”之说,认为崖壁上的天然洞穴为修仙之所,故而在人之将逝的时候便送往洞中,备上食物和棺材,祈求随仙人升天,这种活人“入葬”的形式与北方地区的花甲葬、瓦罐坟类似,只是意义上有所差别。
(树葬)
除了代表美好意愿的“升天”寄托,崖葬习俗也具备着其他含义。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一个崖葬群是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村,这里崖葬的墓主大多是驻守于此的军人、附近寺庙的僧人、没有子嗣的孤寡老人、外地来此的客商及无子女的移民。这类人群在此地属于无依无靠,死后没有家人安排后事,几乎都是由善良的当地人将他们安葬在崖壁之上。
悬棺与崖棺的文化艺术尚可从一些史料中寻找踪迹,但这种丧葬形式如何做到的却成了千古谜题。关于崖葬的疑问往往集中为三点,一是棺木是如何放置到崖壁上的,这一点在考证中尚有推测与猜想的思路;二是崖葬多存在于我国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棺木是如何保持千年风雨腐蚀而不朽的,这个防朽防虫技术又是如何做到的;三是最难理解的一点,即崖壁上的岩石坚硬无比,古代的冶炼技术并没有发展到能在崖壁坚石上开凿洞穴的能力,这一难题同样存在于关中古栈道的打桩上,考古学家还原秦汉时期的工具技术,用上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也没能在山壁上打出一根桩孔。古人的智慧为今天留下太多谜题,关于悬棺的放置,考古学家也只是一些推测,实操起来却困难重重。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