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15 01:57: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川底下村,实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解放前属宛平县八区,现属斋堂镇所辖。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1度,自然植被良好,适合养羊,养蜜蜂。
全村现有人口29户,70人,土地280亩全村院落74个,房屋689间。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惯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爨底下村又名“古迹山庄”,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仍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保留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之一,是门头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分上下两层,看似古堡又似山城,高低错落,线条清晰,坐北朝南,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建筑艺术高超,颇具特色,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古镇小村的几十套四合院,主次分明,青砖灰瓦,玉阶雕梁,古香古色。全村统一构思,各成单元,并配有防汛、照明、防盗设施。四合院内,设计独具匠心,门楼等级严格,影壁构思巧妙,砖雕、木雕、石雕、刀法朴拙;颂辞、壁画、楹联俊秀典雅。村中一条东西走向、完全用彩色石板铺成的小巷,曲径通幽。爨底下村是门头沟区斋堂镇所属的一个自然行政村,距北京市区90公里。小村海拔650米,属清水河流域,位于京西山区深山峡谷中,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悦耳的鸟鸣,常打破山村的寂静,使人有“世外桃源”之感。爨底下村过去是北京通往山西和口外的要道,北靠龙头浸水,面对金蟾望月和威虎镇山,还有神龟啸天、蝙蝠献福、一线天、花仙池、老龙头、老龙窝、神驹蹄窝、牛头山、抗日小学遗址、九柏九石阵、京西古道遗址等自然景观。墙上还保留着明清时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抗战时期敌我双方的标语,以及互助合作、抗美援朝、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步入其中,犹如走进历史长廊。这里是拍摄电视剧、电影的天然基地。最近几年有“侠女十三妹”、“华容道”、“迎春花”、“追杀袁世凯”等几十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交通路线:苹果园乘326路、展览路乘336路至河滩,换乘至爨底下村的汽车。驾车可从五孔桥上阜石路到门头沟,再沿109国道到河滩车站有路标。
塞浦路斯共和国,简称塞浦路斯,是位于欧洲与亚洲交界处的一个岛国,处于地中海东部,面积9251平方公里。人口不到95万。塞浦路斯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亚洲,但在文化、政治上却是欧洲的一部分。这里风景宜人,有“欧洲的后花园”之称。
因受历史冲洗,塞浦路斯长久居住的人口主要由七成多的希腊族和不到一成的土耳其族,这两个民族矛盾分歧严重,背后又有希腊和土耳其的影子,这样情况更加复杂,致使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了长达三四十年的冲突。虽然到了今天冲突已平息,但塞浦路斯却处在南北分治分裂的状态。
那么,塞浦路斯分治分裂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的?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冲突又是怎样停止的?
两大族群的形成
由于塞浦路斯地理位置的特殊,致使塞浦路斯在整个中世纪始终处于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对抗的最前沿,所以有人说,塞浦路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欧洲中世纪简史。
从1191年开始经历过纷繁复杂的历史变迁和王位变动后,到了1473年威尼斯共和国控制了塞岛,并于1489年正式吞并了塞浦路斯王国。
由于威尼斯人的贸易做得很大,而且他们的贸易路线是越过东地中海,在地中海东岸登陆,经古丝绸之路去印度或中国。这让塞浦路斯的地理位置优势突显,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港口。贸易的大发展自然拉动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希腊族劳工漂洋过海来此打工,这使以希腊族为主体的塞浦路斯逐渐形成。
1453年,崛起的奥斯曼帝国灭亡了衰败的东罗马,接着拿下了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属地希腊,控制了整个巴尔干半岛。之后,又不停地向东扩张,渐渐控制了地中海东岸,成为东方商路的实际控制者,自然对威尼斯人的财富十分眼馋,想要垄断东方贸易,而威尼斯需要用大量钱财支持对北方神圣联盟的战争,因而双方冲突不断,塞浦路斯当然成为了冲突前沿和焦点。
到了1517年,奥斯曼帝国拿下了埃及,中断了过去的东西方路线,让威尼斯共和国收入大减并不断衰弱,塞浦路斯逐渐失去了威尼斯的保护,最终在1571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奥斯曼帝国为了加强对塞浦路斯的统治,一边向塞浦路斯移民,这成为了后来塞浦路斯土耳其族的发端,一边屠杀和迫害基督徒,这不仅加剧了民族矛盾,也为塞浦路斯日后冲突埋下了种子。
此后,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塞岛的希腊族一直在奥斯曼帝国的高压之下过活,直到1821年,为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希腊爆发了独立战争。这也激发了相同民族、相同宗教、相同诉求的塞浦路斯希腊族争取独立的热情,纷纷加入到了希腊军队。
结果希腊最终摆脱了奥斯曼的统治获得独立,但塞浦路斯的命运却很悲催,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因为一个新生的希腊没有能力去管塞岛的事。但是塞岛的希腊族“塞浦路斯属于希腊”的信念却从此生根发芽。
一个新生的希腊让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各民族有了独立渴望,独立运动纷纷爆发。同时,沙俄伸出援手“拯救斯拉夫东正教同胞”,1877年爆发第十次俄土战争,俄军解放了巴尔干半岛全境,并一度逼近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十分恐慌,只好求助英国出面调停,作为报答,就把塞浦路斯“租借”给英国,成为英国殖民地。塞浦路斯又一次成为大国间交易的筹码。
集中居住的分治
因为在一战中奥斯曼土耳其加入了同盟国,英国作为惩戒,宣布吞并了塞浦路斯,尽管英国早已占领了塞浦路斯。
二战中为应对纳粹德国,英军开始在殖民地招募志愿者,因为待遇优厚,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不计前嫌,纷纷加入了英军组建的“塞浦路斯”军团。
而在二战结束后,塞浦路斯希腊族居民主张塞浦路斯应该回归希腊,而土耳其族居民则希望维持现状,两族分歧矛盾彻底公开化。政治上的矛盾渐渐演变成冲突,希腊族的极端分子组成游击队不断袭拢英国的军队。而土耳其族则发动示威游行,想作壁上观的英国无奈出面解决问题。
而恰在此间,发生了著名的“希土危机”,苏联把势力渗透到巴尔干地区,想要在这一地区建立共产党政权。美国技高一筹,直接同时把土耳其和希腊拉入北约。这一下子使塞浦路斯问题变得微妙起来,美国和北约当然既不希望盟友之间有矛盾,更不想让苏联借此渔翁得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塞浦路斯到了不解决不行的程度。
面对如此局面,英国人又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办法,那就是分治。不过此次的分治与之前的印巴分治还是不同的,这次的分治是要把散乱居住的不同民族区域按所属民族集中起来居住。而且分治进行的比较顺利,双方比较平静的接受了划分。分治基本完成后,在英国仲裁下,于1960年8月16日,土耳其、希腊和塞浦路斯签订了《苏黎世-伦敦协定》。到此,塞浦路斯全岛获得独立主权国家地位。
此次分治之后,使得相同民族的居民更加集中,本来就有矛盾的两族在英国人的挑拨下分歧日益加大,最终变成民族矛盾。两族在政府职位配额等问题上分歧越来越严重,局势最终失控造成流血冲突,1963年12月,两名土耳其族在希腊族警察所经办的案件中死亡,此事件导致双方发生了大规模流血冲突,造成500多人死亡,近3万名土耳其族沦为难民无家可归。
紧接着政府宣布驱逐所有土耳其族官员,并包围了一些位于希腊族居民区中的土耳其族聚居地。然而,在奥斯曼帝国灭亡后,一直追求大国地位的土耳其想以此事件为契机,试图出兵干涉,但在美国的威慑下只能作罢。而希腊则向塞浦路斯出兵1万作为支援。霎那间地中海东岸的后花园紧张起来。
既成事实的分裂
然而,就在这种硝烟弥漫的形势下,塞浦路斯的盟国希腊发生了一个事件,却改写了塞浦路斯历史。这就是1967年4月21日,希腊右翼军官团发动政变推翻文职政府,组建了希腊军政府。可是军政府内部极不团结,反对声浪如潮,致使政局不稳。 1973年11月17日,秘密警察头目伊奥尼迪斯再次政变上台成为独裁者。
但是这位独裁者也没有那么高的威望控制混乱的国内局面,而且军队也不完全听从他的指挥。这晨他就想出歪招,想通过对外战争转移矛盾,并想以此提高自己声望,这样塞浦路斯自然成了他实现个人目的的首选目标。1974年7月15日,在伊奥尼迪斯的策动下,塞浦路斯发生政变,推翻政府,并宣布塞浦路斯与希腊合并。
面对此情此景,土耳其当然不会坐视,7月20日土耳其以“维护《苏黎世-伦敦条约》”为由出兵塞浦路斯,而作为策动者的希腊于7月21日向塞浦路斯出兵。之后的和谈无果而终。最终在联合国的强力干预下,冲突结束。北部四成的土地被土耳其占领,2万人沦为难民。
到了1975年2月13日,土耳其控制地区成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联邦”,对此联合国安理会不予承认。美国禁售土耳其武器,又不希望苏联染指土耳其,也不能容忍土耳其挑战北约。随着美国态度的明朗,冲突总算结束,但塞浦路斯的分裂仍在继续。
之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要保持对苏联的平衡,要支持以色列维护在中东的局面,要应对国内反越战的浪潮。希腊在军政府垮台之后,开始认真经济发展,不愿再插手国际事务。
而土耳其经济衰退,政局混乱,频发军事政变。此时,土耳其政府急需摆脱被动局面,要找一个矛盾的转移点,于是就想仿效当年的希腊。
就在这个时候——1982年6月6日,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军出兵黎巴嫩,并在10月23日遭遇了震惊世界的贝鲁特机场事件,241名海军陆战队员被自杀炸弹炸死,美军被迫撤走,这让中东地区一时间出现了权力的空缺。
这个意外的事件,对自身混乱的土耳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也让土耳其感到,西方无力干涉也无意愿干涉塞浦路斯。于是在1983年11月15日,“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正式成立。正像土耳其之前判断的那样,国际社会对它建国的行为毫无反应,在美苏冷战升级和巴以战火正旺的情势下,塞浦路斯对它们来说已经不再重要。
土耳其政府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一是如愿以偿地稳定了政局,二是建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但是打此塞浦路斯彻底分裂。
分治分裂后的发展
战争过后,双方反而都渐渐接受了南北分治的现实。而因南北两地种族相对集中统一,还使国家凝聚力和执行力得到了提高。
进入80年代,伴随着欧洲经济的大发展,南塞浦路斯作为天然港口的地理优势再次显现出来。而且这里气候怡人、风景如画吸引了很多有钱的欧洲人来此度假旅游,南塞浦路斯抓住机会快速发展经济,国家进入了高收入行列,并于2004年加入了欧盟。
北塞浦路斯由于主权只被土耳其承认,在政治经济上成了土耳其的附庸,受土耳其内部的动乱影响曾一度陷入贫困。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北塞浦路斯也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2004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了解决塞浦路斯问题,提出了《安南计划》。在南、北塞浦路斯的全民公投中,六成多北塞居民支持统一。而南塞有近八成的居民反对统一,因为南塞居民十分清楚,一旦统一就要缴纳更多的赋税来扶持北塞,这是南塞人无法接受的。尽管计划失败,但双方都比较平静,没有过激行为,依然能和平共处。
如今的塞浦路斯再也没有像过去两族的争斗,取而代之的是政局的稳定,富足的生活,而在联合国划定的“绿线”两侧,南、北塞人也在自由的往来。
似乎现如今的宁静祥和、幸福自由,已经让那些过去残酷的争斗烟消云散,也许他们意识到现在的境况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政治追求和精神信仰更实在的多。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都非常值得去参观,主要有以下几个:
1、明清皇宫
明清皇宫也就是故宫,民间称为紫禁城,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历史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后经过明清两代,几百年的修复完善,逐渐达到目前的规模。
2、天地之中历史古迹
天地之中历史古迹是一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古迹,包括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周公测景台与观星台、会善寺、嵩阳书院、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等8处11项历史建筑。
历经多个朝代,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2021年,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3、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红山上,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是布达拉宫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总称。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达赖喇嘛逐渐改修,形成今日之规模。
布达拉宫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驻锡地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布达拉宫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是藏民传统的优秀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4、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承德避暑山庄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场所。始建于1703年,耗时近百年才建成,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私家花园。
避暑山庄分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孔夫子创立儒家文化,为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儒家文化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庙的规模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孔庙。孔府位于山东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我国现在唯一较完整的明代公爵府。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承德避暑山庄、平遥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值得参观的地方有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古典园林。
一、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1998年12月2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园以西山群峰为背景,建筑群与山湖形势融为一体,景色变幻无穷。
全园分3个区域,分别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旅游区。
二、承德避暑山庄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也是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89年建成,内部由皇帝宫室、园林所组成。
分为宫殿区、湖区,山区、平原区四大区域,其中宫殿区和湖区是避暑山庄的精华所在。园中有不同规格的28座蒙古包,皇家藏书阁文津阁,永佑寺、春好轩、宿云檐等建筑,非常值得游览。
三、苏州古典园林
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并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始建于春秋吴国,到清末已有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万里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布达拉宫、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龙门石窟、青城山都江堰、澳门历史城区。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值得去参观。
都江堰为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率先民于公元前256年所筑,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引岷江水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在其周围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离堆等文物古迹。
秦始皇陵。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坑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
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十大文化遗产之一。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
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布达拉宫、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苏州园林、越王楼。比较值得去的是:滕王阁、苏州园林、越王楼。
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龟山之巅,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其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楼高十丈(即百尺),时居四大名楼之首(滕王阁高九丈,黄鹤楼高六丈,岳阳楼高三丈)。恢复重建后的越王楼,气势与当年相比毫不逊色。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
婺源明清时代的徽式建筑几乎遍布全县各乡村,思溪延村、汪口、李坑、虹关、黄村等 ,走进古村落,可以看到爬满青藤的粉墙,长着青苔的黛瓦,。
婺源民居中的“三雕”(石雕、木雕、砖雕)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典范,不仅用材考究,做工精美,而且风格独特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
村如诗画,城亦诗画。婺源县城是现代都市与山水乡村完美结合的城市。清幽典雅的兰桂花园、玉宇花园等极富现代气息的生活小区点缀山城;清逸俊秀的虹井公园、滨江公园,以星江河为天然景致,依城而落,就水城而成;占地105亩的婺源大型文化生态广场,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和时代气息,集休闲、集会、旅游于一体,体现文化、生态、生命、环境、绿色的和谐。婺源,一座以人文山水相辉映、文化生态共繁荣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日益凸显。 婺源县是江西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婺源建县的历史大约有1200多年,自古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被越来越多人提及的字眼,有人说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地处偏僻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
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反,以安徽的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400余平方公里地区。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安徽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
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尽管歙州的隶属有所变化,但是婺源隶属歙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宋宣和三年,歙州改称徽州,因此,历史上的徽州一府(歙州)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就是这样形成的。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1934年,蒋介石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1949年5月1日,婺源获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军的“四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归江西省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管辖;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重属浮梁专区。1952年10月,划归江西省上饶专区管辖至今。所以从婺源建县1200多年的历史来看,除近代有60来年的时间外,都是归属于安徽管辖的。关于婺源县名称的解释,众家说法不一。婺字的意义, 《辞海》是这样说的:一、古星名,即“女宿”,旧时用作对妇人的颂词,如婺焕中天;二、水名,亦为对金华一江的别称。《现代汉语辞典》是这样说的:(1)婺江,水名,在江西;(2)指旧婺州,在浙江金华一带。对婺源的解释,归纳各派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婺水绕城三面”,故名;二是“旧以县本休宁地,曾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故名;三是“以县东大镛水流入婺州”,故名。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恬美和谐的家园,缘自婺源对“绿”的呵护。始创于婺源的群众性自然保护小区已发展有自然生态型、珍稀动物型、资源保护型等6类191个,6000多株名木古树建档挂牌。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相得益彰,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部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部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婺源古村落的建筑,是当今中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村庄一般都选择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方。村前的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后的后龙山上的林木,历来得到村民悉心的保护,谁要是砍了山上的一竹一木,就要受到公众的谴责和乡规民约的处罚。自1992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河流、林木、古民宅、古树、古桥、古祠堂、古府第、古楼台、古碑和珍禽飞鸟保护得更好了,成了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
长着青苔的黛瓦,飞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户连户,屋连屋,鳞次栉比,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门前听水响,窗外闻鸟啼。许多古村落被影视导演看中,成了影视拍摄的镜头。
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整个儿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可以谋杀胶卷的美,而且风格独特,造型典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号称“江南第一祠”的汪口喻氏宗祠,占地665平方米,其梁、柱、窗上的浅雕、深雕、浮雕、透雕、圆雕形成的各种图案达100多组,刀功细腻,工艺精湛,被我国古建筑学家誉为“艺术殿堂”。
值得一提的是,婺源县城乡今天人们建造的公寓、酒楼和民舍,也按县政府要求,均为清一色的明清式建筑,与古代的建筑相辉映。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婺源是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抒情诗。泰山归来不看岳,婺源归来不看村。婺源家园的美,美在与环境浑然天成的和谐。“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无论是民居、村落都非常注意人和天、地、山、水的环境关系,或枕山面水,或临溪而居,山山水水都是“家”,形成此间,村村是画,步步是景。粉墙黛瓦的村落被青山和绿水所环绕,加上飘渺朦胧的薄雾、古意盎然的石径和廊桥,全然是水墨丹青的韵味。 婺源的饮食继承了古徽州的传统,菜以粉蒸、清蒸和糊菜主要特色,味道大多带有辣味,主食多为米饭,当地产的米酒、白酒值得一尝。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婺源比较出名的地方菜,只有在一些小店或者农家才能够吃到正宗的。
婺源的物产中外驰名。“四色”(红、绿、白、黑)是与“四古”(古村、古洞、古建筑、古文化)一样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产品,红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它肉嫩味美,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被选入国宴;绿是婺源绿茶,它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色扬名天下,黑是“砚国名珠”龙尾砚,其“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征广为世人所知;白是江湾雪梨,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当属果中上品。此外还有甲路工艺伞、竹编、刺绣、木雕、根雕等民间工艺品,清华婺酒、赋春酒糟鱼、香菇、笋干、干蕨等特色山珍食品,均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