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15 01:58:4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及其代表作概述如下:
中国历代艺术顺应时代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乍一听是废话。不光中国古代,全世界都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以绘画艺术为主,尤其是山水画,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和气质。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殷商时代主要是甲骨文、金文。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楷书形成于汉末。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号为“书圣”。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的狂草。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创赵体。
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二、画中有诗。中国画的材料及分类:材料:笔、墨、纸、砚、绢素及矿物颜料。
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在艺术风格上,分为工笔重彩画与水墨淡彩画。
中国的文人画。地位: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风格:追求抒情写意;创作:强调个性表现。
中国的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特别讲究布局构图。山水画的灵魂是意境,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中国的人物故事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的作品。
三、金声玉振。先秦时期音乐的发展。自黄帝时代至周代,“乐”文化已相当发达。河南舞阳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骨笛”,有完整的七声音列。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可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秦汉至隋唐时期音乐的发展。秦汉新的音乐样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至东晋,又形成南国“清商乐”。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
明清时期音乐的发展。戏曲音乐繁荣。器乐艺术发达,形成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萧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名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四、宫廷舞和民间舞。中国古代宫廷舞的发展:先秦时期:夏商时代已产生宫廷舞蹈;周代统治阶级制定礼乐制度。汉代设乐府,采集整理民间乐舞,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隋唐官办的乐舞机构集中培训专业乐舞艺人。宋元时代:宫廷队舞继承隋唐的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明清: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
中国古代民间舞的发展:特点:形式上更加瑰丽多彩;反映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表现:《诗经》和楚辞生动地描写周代的民间舞蹈形式;两汉时期:各地乐舞有相应发展,出现了歌舞繁荣的局面;南北朝时期《西凉乐舞》展示了“胡舞”的风范;隋唐时期: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
五、戏曲。秦汉至隋唐时期戏曲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
宋元时期的戏曲发展:宋代: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明朝传奇剧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昆山腔的“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的主腔。
扩展资料:
美术本就服务于时代文化,不过特点还是有的。这个要分时段。可以以汉为节点,之前暂称为先秦。当然这个不严谨。先秦之前围绕三样东西“天神”“地祇”“人鬼”。人鬼就是老祖宗。所以美术风格很质朴,神秘,符号化尤其突出,人文化有,但薄弱。
商多是祭器,周多礼器,多青铜,刺绣,雕刻,陶质,持续到秦汉。政治格局改变,宗教萌发等等,艺术品内容题材偏向于 生活,造型依旧大气质朴,浑宏,但依旧多器物,刺绣,雕刻,铸造等等,个体意识依旧滞后。从先秦到汉 一样东西从未改变,那就是线条的艺术。因为文字的传承导致我们更偏爱线条和符号化而不是西方的体积。
纸张的出现是现在意义上绘画兴起的前提,美术的内容也多了起来,个头变了,艺术载体变了,内容也变了从天神地祇人鬼转变为了市井人间,或是三教题材。但依旧传承了东方的 平面线性美学。后来的其实本质没变,变的都是 内容 题材 或是绘画方式与技艺,每个时代有其特点与侧重。
所以 3500多年 我们 美术上 从文字的出现就奠定了审美的趋向,文化的传承凝结了表达方式的含蓄。而美术的发展 随时代的进步与载体的变化从质朴,抽象 神秘走向精巧,细腻,丰富繁杂,系统,到最后的教条,直到今天的几乎泯灭,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泯灭,必是美术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美术的历史
1、商、周和春秋时期以富有想象力和装饰性的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美术成就的标志。中国目前已经发现最早的绘画为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以及战国时期的《御龙图》。
2、汉时画迹今已几乎无存,最完整的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描绘了墓主人的地上和地下生活。山东肥城孝堂祠、嘉祥武梁祠石刻尚存,可窥见汉时古拙有力的绘画风格特征。
3、战国、秦汉,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为代表,雕塑艺术成就卓著。绘画品类繁多,帛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异彩纷呈。篆隶形成中国书法艺术。
4、佛教公元1世纪进入中国。到8世纪,它在艺术领域已经展现了卓著的效应,尤其在大型宗教塑像方面。 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勃兴,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相继开凿,大量的壁画和泥塑,在描绘宗教内容的同时,反映着现实的生活;除民间画工外,士林画家大量涌现。
5、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现存摹本)是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用笔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形神兼备,格调古逸,内容是宣传封建女性的德行修养。中国传统人物画注重“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6、隋唐则“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尤以绘画、雕塑成就辉煌。就绘画而言,唐代周昉、张萱的仕女画标志着人物画的进一步完善。山水画已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属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隋代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游春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幅以风景为主题的绘画,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已经形成了中国画山水画的北派和南派的雏形。
7、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也说明花鸟画已开始兴起。隋唐雕塑最引人注目的当推陵墓雕刻。昭陵石刻中那组以描绘李世民生前所骑六匹战马的浮雕像(习称“昭陵六骏”)雕工精细,形体准确,造型生动,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杰作。
扩展资料:
1、辽、金、西夏是中国北方民族所建立的国家,控制华北自10世纪到13世纪,直到忽必烈统一中国为止。传统中国史学以宋代为正统,对北方政权并不在意,然而他们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力,应该要加以重视并深入研究。
辽代起于唐末混乱,五代十国之际,与后来的北宋分庭抗礼。在艺术表现上,传世的艺术品不多。然而透过近年不断出土的重要墓葬,如辽庆陵、陈国公主墓、叶茂台辽墓等,帮助我们对辽代美术有更多了解。辽代美术在某种程度上,比宋代美术更多的继承唐代美术的风格,兼具契丹北方古朴浑厚的气质。
2、金代辽而起,灭北宋之后,与南宋南北对峙。由于金代接收北宋首都汴京,并改为南京,可以推测大量北宋内府收藏进入金的宫廷,大幅提高金代皇室的文化与艺术素养。最为著名的皇帝为金章宗,不仅其书法刻意模仿宋徽宗的瘦金体,甚至学习宣和年间的内府收藏机制,其收藏印是后代鉴别古画的一个重要的根据。
金代画家于中国绘画史常被人忽略,但欧美学者很早就发现,古代书画中许多佚名的宋代山水作品,可能是金人所作。而如今存有名字的画家,如武元直、李山、王庭筠等,其山水竹石画作,比起同时南宋院画家的作品,似乎更显出“文人”的品味。
3、元代是景德镇真正驰名的时期,最著名的瓷器即为青花瓷和釉里红。此时的瓷器外销极为畅行,所以有研究认为青花的纹样是伊斯兰教客户的要求而出现。龙泉窑的青瓷也非常著名,外销日本与朝鲜半岛的数量甚多,亦大量外销到东南亚一带。
参考资料:中国美术史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