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汉武帝对君权神授是否深信不疑

时间: 2021-08-10 08:05: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0次

汉武帝对君权神授是否深信不疑

汉武帝君权神授在当时社会有什么作用

所谓“君权神授”,是认为天子的权力是神所赋予的,是上天所赋予的。从思想上禁锢百姓,使他们不敢反抗,因为反抗天子就是反抗神,从而为其巩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功绩还是败笔呢?

平心而论,独尊儒术也具有两面性。但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来看,个人认为,独尊儒术还是功大于过的。

在汉武帝时期,国家经过文景之治而逐渐变得富庶起来,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汉高祖刘邦在开国就定下的国策,无为而治。让老百姓们去从事生产,以建设为主。另外,在汉文帝全免田税之后,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就更高了,国家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至武帝,国家在经济方面已经很强大了,而汉武帝的目光就放在了匈奴问题上。那个时候,匈奴人一直把汉朝当作自己的后花园,没钱了就过来抢,尽管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一直实行的和亲政策,可是刘彻知道,这群匈奴和亲的时候老实,过了一会就本性暴露了,汉武帝对此深恶痛绝。

可是,想要对外战争,自己的阻力也很大。因为窦太后等人的反对,而且就算解决了窦太后势力的问题。国家还有那个心思去对付匈奴吗?要知道,前期的汉朝人对于匈奴是很害怕,因为大家都发展生产而不怎么重视军事力量,原本的斗志就这样被时间给消磨下来了。

而这个时候,董仲舒就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无为而治只能带来生产上的积极性,而这个时候国家已经富足,该是提升国人血性的时候了,而儒学就是一种带有积极性的学说。

另外。儒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说思想,已经有了完善的体系,甚至,这个时候的儒学,已经算得上是外儒内法了,还有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能够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别符合汉武帝要求全国大一统的思想要求。

于是,汉武帝便重用儒生,在全国地区开办学堂,专门传播已经完善后的儒学思想。于是,儒学便在中国奠定了自己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一方面,对于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来说,独尊儒术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因为它能够促进全国思想文化上的大统一,使得国家不至于很容易就四分五裂。也特别的符合历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制度下的统治者的要求。

可是,另一方面,它把战国以来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的文化氛围彻底破坏了,这就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思想固化,如同一潭死水,很难有生机活力。

我觉得是功绩。因为这一政策维持了汉朝的稳定。如果充斥了不同的思想,将会使国家陷入动荡。
汉武帝独尊儒术,对维持汉朝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如果当时国家充斥了各种不同思想政见。将会使国家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
功绩,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开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董仲舒的新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被汉武帝采纳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rnB. 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君权神授”rnC. 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上的统治方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nD. 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警示君主约束自己,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答案A
解答本题用排除法。B、C是具体原因,D是新儒学被汉武帝采纳后所起的作用,不属于原因。

为了得到汉武帝的重用,董仲舒提出哪2种思想,影响后世2000多年呢?

我们都知道,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学富五车的大儒,据说他曾“三年不窥园”,也就是三年的时间里都在发奋读书,没有到自家园子里逛过,于是乎就写出了一部大书——《春秋繁露》。自此,慕名而来的粉丝越来越多,而董仲舒也给自己搞了一个人设,那就是——神秘的男子。

他将教室里的讲台用帘子隔起来,自己在帘子里给学生们上课,学生们也都是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人,所以他们都将董仲舒尊奉为是“圣人”。很快,这一消息便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立马就下旨让董仲舒前来觐见。很显然,董仲舒赢得了皇帝的青睐,这将是他成功走上仕途的第一步。

汉武帝像

在年轻有为的汉武帝面前,董仲舒也表现得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并拿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来给汉武帝“说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亮点,便是“天人感应”和影响了后代两千多年的“三纲说”。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人们是非常看重天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孔子所提出的“仁”,打破了巫师的传统,可以直接绕过君权,通过人的心灵和天命合一,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天人相通”。但是董仲舒却认为,人与天的关系和心灵是没有关系的,要满足人天结合,就必须以君权作为媒介。天人之间,只能是外部感应的关系。举个例子,古人们经常将一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例如流星的坠落就说成是人间的一个伟人去世,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奇怪的联系理论呢?这是因为董仲舒把先秦时候的阴阳五行说,引进来了本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儒学,并由此发明了一套体系庞大的阴阳五行宇宙论。

荀子像

董仲舒接着阴阳五行的说法,宣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每一朝都代表着五行中的某个天命。五行也就是天命中的五行道德,朝代的更替也就是“天德”之间的轮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循环往复,这就叫做所谓的“五德终始”。他们起于五行,最后也被五行相克。例如下朝是“木德”,就被“金德”的商朝所克;而商超又被“火德”的周朝所代替。因为秦朝命运太短,所以就不能被算作是有德的朝代,于是乎,取代周朝的汉朝便是所谓的“水德”王朝。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有点神乎其神,更加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种所谓的五行说基本上是不太能接受的,更加别说这还是朝代之间更迭的一大原因了。但是,人家古人就是信这个,特别是汉武帝。

所以,玄乎乎的阴阳五行论经过董仲舒的理论包装,便成为了汉代官方思想的一部分。而对于汉武帝本人来说,更加是深信不疑,因此他还像秦始皇一样渴望能长生不老,希望大汉帝国万古长存。儒生们也自然就投其所好,把比较理性的儒学搞成神秘主义的政治神学。

董仲舒像

你可以将董仲舒的这种“别样的”儒学视作是“神神道道”的玄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这种儒学,比起孟子当时所提倡的仁政更具有说服力。当然了,秦汉两代距离远古时期并不算遥远,所以那时候能打动人心的,并不是心灵中的道德自觉,而是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你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被“神化”了的特殊力量。

而汉代时期社会政治秩序,也是建立在这种神秘力量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第二个“亮点”——“三纲说”。

董仲舒说:天上有三光,分别为,日、月、星辰,这对应着人间有“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其实在这之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两一套以礼乐为中心的秩序。而后来的荀子也认为,在“礼”和“仁”之间,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礼的问题。而董仲舒提出的“三纲说”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一个宇宙论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董仲舒提出的“三纲说”在后来被称之谓“纲常名教”,自武帝之后,历经两千年而不衰,并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虽然董仲舒“天人感应”和“纲常名教”的思想在汉朝非常的适用,但是到了后面,其命运大不一样。其中“天人感应”这种思想,偏离了儒学人文理性的本色,在宋明理学兴起的时候常常被看不起,甚至是被视为歪门邪道。但是三纲说,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并成为古代社会秩序的核心。

1.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思想作为汉朝的正统思想。2.实行黄老学说,主张无为而治。
董仲舒提出的两种思想就是君权神授和儒家思想,这个思想被后代皇帝沿用,知道封建制度灭亡。
董仲舒提出的第一个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第二个思想是“大一统”学说。
文章标题: 汉武帝对君权神授是否深信不疑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9012.html
文章标签:君权  汉武帝  深信不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