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日取一半万世不竭是正确的吗

时间: 2021-08-08 13:04: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日取一半万世不竭是正确的吗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尺长的棍棒,每日截取它的一半,永远截不完。

出处:《庄子·杂篇·天下》

原文: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译文:

飞鸟的影子未曾移动;疾飞的箭头有不走也有不停的时候;狗不是犬;黄马、骊牛是三个;白狗是黑的;孤驹不曾有母;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远也截不完。辩士们用这些辩题与惠施相辩论,终身无穷。

扩展资料:

《庄子·天下篇》以“道术”批评观念对先秦学术进行了整体性的论述,强调内圣外王之道。“道术”与其主张的“道”密不可分,强调对宇宙人生作整体性把握。文中虽然论儒家为古之道术的传承者之一,但“道术”的内涵仍然带有很浓的道家色彩。

《天下篇》论述先秦学术,首次持守“道术”批评观念,强调横向上对宇宙人生作整体把握的学问,汉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儒家道术侧重纵向上对一己之学术的把握,二者内涵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异同互见,构成了古之道术在学术思想上的总体发展风貌,对此进行准确的把握将有助于对儒道二家哲学思想的内涵进行比较式的探讨。

意思:它含着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的思想。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一尺长的棍棒,每日截取它的一半,永远截不完。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具有无限可分性。出自《庄子·天下》
一尺长的木棒,第一次取它的一半,第二次取它的一半的一半……以此类推,是一直剩下它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直到二的N次方分之一,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出自《庄子 天下篇》,是由庄子提出的。

翻译
成现代用语,意思是一尺的木棍,每天弄断一半,永远都弄不完,这个是数学中“极限”的概念。


位于《庄子·杂篇》,以“天下”为题。全篇分七段,是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历史渊源,来龙去脉。评价主要思想,并且加以批评的总结性的论文。作者据民国学者考证,当为战国时期晚期的庄子后学。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什么意思

一尺的木棍,每天弄断一半,永远都弄不完。

原文: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白话译文:

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远也截不完。辩士们用这些辩题与惠施相辩论,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这些好辩之徒,迷惑人心,改变人意,能够用口舌战胜人,却不能服人之心,这是辩者的局限。惠旆每天靠他的智慧与人辩论,专门和天下的辩士一起制造怪异之说,这就是他们的根本。

然而惠施口若悬河,自认为最能干,说天地果真就伟大吗!惠施有雄心而没有道术。南方有个名叫黄缭的怪异之人,问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风雨雷霆是怎么回事。惠施毫不推辞地接受提问,不假思索地应对,广泛解说天地万物,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还嫌说得太少,又增加了一些怪异的说法。

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是真实的,想通过辩赢别人而获取名声,所以与众不合。轻视道德修养,努力追逐外物,他走的是歪门邪道。从天地之道来看惠施的才能,他就像一只蚊虫那样徒劳。

对于万物有什么用处!做为一家之说还可以,如果能进一步奠崇大道,那就差不多了!惠施不安于道,分散心思于万物而乐上不疲,终于以善辩出名。可惜啊!惠施的才能,放荡而不行于正道,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这就像用声音去追逐回响,用形体和影子况走一样。可悲啊!

此文出自春秋·庄子《庄子·杂篇·天下》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庄子·杂篇》,以“天下”为题。全篇分七段,是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历史渊源,来龙去脉。评价主要思想,并且加以批评的总结性的论文。作者据民国学者考证,当为战国时期晚期的庄子后学。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只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您好,这个句子出自《庄子 天下篇》,是由庄子提出的,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用语,意思是一尺的木棍,每天弄断一半,永远都弄不完,这个是数学中“极限”的概念。
  【原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译文】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的科学性何在?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曾经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即:一尺长的木棍,每天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句话的科学性。rn我上初三、、
简单地说,每次取一半的话,第一次是1/2,第二次是原长的1/4,第三次是原长的1/16……分子永远是1,分母都是平方数,到最终分母虽然会很大,但毕竟不是零,所以说“万世不竭”。
(1/2)的有限次方,不等于0,就是这个意思
做个反比例函数,随着x的无限增加,图像的一端会无限接近x轴但永远不会与x轴重合
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具有无限可分性。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什么意思

正确的应该是;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是庄子的好朋友、名家人物惠施的命题之一。惠施本人没有留下著作,《庄子•天下》保存了他的“历物十事”和二十一个命题。这个命题的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读高中时,数学老师曾引用这个命题来讲“无穷小”的概念。但惠施没有看到量变会引起质变,因为一尺的木棍无限中分下去,分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已经不再是木棍了。他看到了事物的无限可分性,还是很可贵的。黑格尔说过,一条马尾巴,把上边的毛一根根拔去,拔到最后就不是马尾巴了,阐明了质量互变规律。
《易传》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可以无限二分的,“分阴分阳,迭用柔刚。”经过三次二分则形成八卦(23=8),六次二分则为六十四卦(26=64),十二次二分则为四千零九十六卦(212=4096)……n次二分则为2n卦,或称作三爻卦,六爻卦,十二爻卦……n爻卦,万物万数万卦,“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易学是宇宙代数学,其通用公式是,1+2+22+23+……+2n---1=2n—1。每一个层次的数量都是以前所有层次的数量之和再加一,这个公式是显化的。潜化的则为1—1/2—1/22—1/23—……—1/2n---1=1/2n---1,这也就是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数学表达。把木棍看成整体1,第一天截去1/2,第二天截去1/22,第三天截去1/23……第n天截去1/2n,当截了n天后,还剩下1/2n。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1/2n趋向于0,也即limit1/2n=0,趋向于0但永远不是0,故万世不竭,最后可能分到物质微粒,已不再是木棍了。别看惠施这个命题只有一句话,但却是对以二进数理为基础的易学哲理的形象表述。只不过易学是“加一倍法”(二增),这个命题是 “减一倍法”(二减),是互为逆运算,表达了世界构成要素物质、能量、信息、精神等的显化和潜化之进程。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体现了一个现代混沌学已经认识到的倍周期原则;通俗的说;就像传销是一种几何培增,而这可粗略的认为是几何倍减!
1/2,1/4,1/8,1/16,1/32,1/64,1/128,1/256,.......永不为零,
文章标题: 日取一半万世不竭是正确的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8854.html
文章标签:万世  不竭  正确  日取一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