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24 16:09: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0次
远见,就是你所谓的预见性,领导人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之一。
源于你对某一行业深刻的洞察,这个行业的前世今生未来趋势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你需要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比如搞政治,你需要熟读资治通鉴、对前人的运作了如指掌、对自己身处的局中有深刻而清醒的洞察、具备相关的专业领域知识等等,你需要能预见到”国际援助一定会来,不来杀我脑袋“,你需要预见“在两三年内打败国民党”……
你想想,别人为什么都跟着你干,认你做老大?就是因为你能看到他们看不到的,看得比他们远,提前做出对策,所以某人的4个伟大,伟大的导师放在第一位,预见性强才能做思想的导师。
有一个很好的提高预见性的工具就是利益分析法,该理论基于一个事实:事物的走向是各种利益相关方利益最大化诉求下产生的合力的结果。仔细体悟其中的深意吧,最重要的就是求实,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能争取到的利益,量力而行。
所谓决策者思维品质的预见性,就是指决策者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
一、预见性思维的类型与特点
决策者思维品质的预见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灵性,而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主观反映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事物发展的规律规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事物发展的趋势,人们不但可以认识、推测对象的过去,还可以对对象的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具有前后相继的特点,人们可以由此及彼地、多角度、多维地看待问题,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预见性思维的类型
从决策者思维成果的新颖度来看,思维品质的预见性一般可分两种类型。
①经验性预见
即决策者根据自己工作经历所积累下来的直接感觉、经验所作的预见。经验性预见缩短了从认识到实践这一转化过程的时间,在日常生活和低层次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它具有表面性的特点,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看到外在的现象、事物的一部分,不能洞察其本质、顾及其整体,或者忽略一些新的变动因素,因此,在领导工作中,很难做出最优决策,难免带来损失,它属于一种初等的、低层次的预见。
②创造性预见
它是一种能预见到前人所未能预见到的思维品质,是预见性思维中较高层次的预见。由于事物未来走向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必然的结局,而是随着客观现实的变化而出现不定的状态,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决策者必然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形势,从而需要解决领导工作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决策者要以灵活和发展的眼光考察未来,创造性地估计未来发展趋势和变化前景,以便用来规划未来或对现在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进行调整,使领导工作按比较优化的方式向前发展。
2.预见性思维的特点
与其它诸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形式相比,预见性思维有它独特之处,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或然性(可能性)
决策者预见性思维的指向是未来,是对未来的思考与分析,而未来对于现实来说,仅是一种趋势或可能,这种趋势或可能在将来有可能发生而成为现实,也可能不成为现实。所以,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只是一种或然性思维,切不可把预见性结果等同于未来。它是一种在立足于现实的规律性基础上,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的思维过程。
②模糊性
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既然是对领导活动的各种可能性的预测,它也就必然具有模糊性,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未来对于现实来说还只是一种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没有成为现实的事物,必然具有不确定性,预见性思维的模糊性表明这种思维的不完全性。决策者可以将其作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而不能用以取替其它思维的形式。
③随机性
预见性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趋势的预测与假定,这种预测和假定能否按照决策者的预测而正常成为现实,尚要依赖于一些客观情况。决策者所作出的预见性、前瞻性探索,由于外界环境或所处理事务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可能不完全按照决式表现出来,或者只是部分地表现出来,这即为决策者对未来预测的表现的随机性。
④灵活性
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一旦对未来的发展可能进行了设想,就会对正在进行的领导实践和领导行为起指导、调节作用。但这种对未来领导实践的预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对现实指导所引起的现实改变而自我调整,相对于其自身来说,具有能动性,以不断提高对未来预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预见性思维的障碍及负面效应
对于一个决策者而言,思维品质的预见性不仅 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自身素养、性格品质的限制,同时决策者心理因素中的消极面对预见性思维的影响也很大,决策者要尽量避免因之造成的预见偏向,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心理的负面效应。
1.心理定势
它是一种先期的认识对后来工作影响的心理现象,是对预见性思维的一种障碍。心理定势易使人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反映现实,造成思维刻板化、模式化,妨碍思维的灵活性。如有的领导工作方法几十年一成不变;有的领导在心理上惟书、惟上占主导地位,类似“收发家”、“传声筒”,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他们都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相机而动,常会在变动的环境中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不讲究领导艺术,而致使领导方式不符合实际情况。
2.时尚效应
它是指对当前社会事物的一种向往和崇拜的从众心理现象。在追求时尚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有些决策者往往停止自己的独立思考,盲从社会大潮,接受多数人所热衷的东西,来获得心理满足。如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的领导只讲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又如一些学校领导看到别人大办工厂,也纷纷破墙开店,却不根据自身实际,盲目上项目,致使负债累累,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也有的领导,不具备长远眼光,只盯住当前的产品市场,放弃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的生产,转而改弦更张,生产时下流行但寿命短的产品,致使工厂失去自身产品特色而失去市场竞争力。“邯郸学步”而忘其本原。
3.情绪效应
根据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情绪对人的社会知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在决策者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情绪对他们所做出的决策有显著的负面作用。由于长期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致使“父子之情”、“乡土之情”、“朋友之情”等良好的情感有时会跑调,会被扭曲,出现过分注重个人感情,讲究人情味,形成偏颇、固执的心境。情绪效应的另一面表现,反映在容易感情用事,头脑发热,使思维失去了冷静和判断力,陷入混乱状态。如生活中常常看到有的领导凭一时冲动,头脑发热,独断专行,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从而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
三、预见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决策者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是科学领导的基本要求之一。科学的预见能避免和客观实际相背逆的决策盲目性,特别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情况瞬息万变,决策者只有具备远见卓识,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时代,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决策者如何培养自己的预见性思维品质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拓宽预见背景
决策者的思维背景主要是指决策者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及思维方式、思想传统等,这些方面对决策者思维品质的科学预见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决策者知识面窄,观念落后,思想陈旧,就会对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因而,决策者要尽可能多地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优良的智能结构、完整的素质结构,这样才能用战略家的高瞻远瞩的眼光,较准确地预见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文化需求、经济需求,从而超前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做出适当的规划,超前做好必要的调控准备。在预见背景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尤为重要,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惟一科学武器。
2.增强角色意识
用。决策者角色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对工作预见性的效果。决策者的奉献精神、创新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领导角色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决策者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激发决策者既有“近忧”,又有“远虑”,从而增强其工作的迫切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以后工作预见的有效性和决策的科学性。相反,如果决策者在处理问题、领导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较强的角色意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多栽花,少种刺”,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或遇到问题能推就推、得过且过,甚至不闻不问,缺乏足够的角色意识,其领导工作能力、领导工作效率大扣,其领导艺术也就毫无预见性可言。
3.掌握预测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预测事物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方法,如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定时预测、概率预测等。决策者要掌握控制论、运筹学、数理统计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了解预测的一般过程,如调查研究——可行性分析——可靠性分析,较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动向,较优化地作出决策,从而在此基础上开拓事业,引导工作走上发展的最佳之路。
4.发挥多元思维
由于预见只是一种模糊不定性思维,具有或然性,可能成为现实,也可能只是满意中理想化的状态,决策者要努力尽量使预见结果和事物发展趋势之间的差异最小,努力避免决策上的失误。因而就要求决策者要 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突破常规思维,敢于索异探怪,善于另辟蹊径。
另一方面,决策者要充分利用各种顾问、顾问组、顾问委员会等顾问,各种研究组、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研究,各种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群众团体,努力避免不切实际的预见。否则,不仅费工耗力、劳民伤财,还会给社会和组织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5.注重调查研究
认识来源于实践,而预见也不是空想的结果。凭空想象、闭门造车而进行的预测是毫无事实和实践根据的。决策者只有经常注重实际探索,深入基层中去,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实际情况,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对客观事物不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从而把握事物的当前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来指导工作,提高决策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程度。
纵观之,在领导工作中,一方面决策者的工作环境对其效率和决策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决策者本身应具有的素质则是领导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决策者是否具有预见性思维品质,是否能凭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科学管理,作出优化决策,才是领导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对现代决策者而言,要能摈弃原有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运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从而使组织始终处于高速、高效的运行之中。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