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三国演义》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一代人

时间: 2021-06-30 04:57: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三国演义》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一代人

到底是《三国演义》误导了民间对诸葛亮的评价,还是诸葛亮千百年盛名,造就了《三国演义》里的神乎其神?

这个其实算不上误导。《三国演义》本身就是小说,只不过封建社会百姓都没什么文化,常把书上记载的东西当成真事来对待,在民间广泛传播之后越发夸张,从而把小说传成了真事而已。想一想,四大名著中,三国还算靠谱的呢!放在今天,前有金庸、古龙等武侠宗师,后有网络上诸多流派小说,谁还会把这些内容当成真的来传呢?
阁下如果对诸葛亮的事迹有兴趣,不妨找找相关的史料略作研究,可以发现小说描写的还是以他人生大致的脉络为主,不过放在文学的角度上加以提炼升华罢了;至于诸葛亮本身究竟有多大的名气,相信您也知道杜甫的诗句吧: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首《蜀相》可比演义出现得早多了,既然是为武侯祠所作,可见诸葛亮本人对后代有着多大的影响。由此也能看出,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真正具备的超凡魅力。
看过文章,还想说三国演义 太过神化了诸葛亮

别被《三国演义》误导,历史上的黄忠并不是六七十岁的老将吗?

提起黄忠,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肯定是须发苍然、腰挎雕弓、手执大刀的老将形象,许多人读《三国演义》时还经常纳闷,黄忠出场时已年近六旬,年轻时为什么不出名呢?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中,黄忠不服老迈,执意领兵出战,却中东吴埋伏,被马忠暗箭偷袭,箭伤迸裂而亡,临死前对刘备说:“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

刘备伐吴是章武二年,即公元222年,黄忠当时已经75岁,即演义中的黄忠生于公元147年。

汉末黄巾之乱爆发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即公元184年),当时黄忠已经37岁,按说应该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其实,黄巾之乱虽然声势浩大,天下各州都有举义,但黄巾军的主要活动范围仍然是以北方为主,黄忠所在的荆州地区并不是主战场,所以,在这场群雄四起的平叛中黄忠并未扬名。

而且,黄忠一开始就在刘表账下任中郎将,刘表为人不必多说,看似是仁主,却并非贤明之人,所用的张允蔡瑁等人都是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之辈。

从黄忠对待旧主长沙太守韩玄的态度,以及长沙城破后托病不出的行为来看,其性格忠厚,在刘表帐下时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好了,回答了演义中的黄忠为何年轻时不出名的问题,言归正传,再来推断历史上黄忠的年龄。

《三国志·黄忠传》只有不到300字,没有具体的出生年份,只说黄忠去世于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220年),演义中明显是为剧情需要而修改了黄忠的去世时间。

黄忠跟随刘备前,在刘表帐下任中郎将。

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中郎将一职始置于秦,至西汉后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虽权力低于诸将军,但统领禁卫,也是军中显赫职位之一。

东汉末年时群雄割据,中郎将的名号也就不值钱了,诸侯随便授予帐下武将,其地位低于各将军,高于军中校尉。

而在《三国志·太史慈传》中,能找到于此互相印证的记录。

黄忠不是老将的理由之二:“老兵”到底是什么意思?

黄忠被设定为老将形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关羽说过的一句话。

刘备进位汉中时,想要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得知后劝刘备说:“黄忠的名望是不能与关羽、马超等人相提并论的,如今却让他与二人平起平坐,马超、张飞还好说,亲闻目睹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对他们加以解释,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这件事一定不会高兴。”

《三国志·费诗传》中记载,费诗到荆州传达刘备任命前后左右四将军的任命,关羽得知后十分不悦,说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历史上黄忠虽然成名非常的晚。但是在古代,六七十岁已经算得上是走不动道了,是不可能那么老的。
当然不是,演义里的年龄当不了准的。历史上黄忠应该是到中年才成名的,说到六七十还在战场上打仗,还老当益壮就太夸张了。
不是吧,古代很少有人能够活得六十岁,更不要说60岁还能打仗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三国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志》里的黄忠没有生年和年龄记载。《三国演义》里面肯定是有杜撰的嫌疑。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是否都被夸大了?

《三国演义》一直都被大家当了解三国时期的重要书籍,可是毕竟是小说,对于很多人物的塑造难免带上个人色彩。有些将领,其实在正史当中并没有那么出色,只不过被作者写的有些神乎其神了。那么今天,我们便来看看被作者吹上天的四大人物。

一,华雄。在《三国演义》当中,华雄这名武将的知名度可是不低,无论是华雄大破大将孙坚,还是斩杀祖茂。这就使得华雄名气在三国当中传播开来。虽然最终华雄成为关羽的垫脚石,可是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印象中,华雄至少也是一流武将的水平。这从众多有关三国题材的游戏中,对于华雄武力值的设定便可判断出来。那么在正史当中,华雄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其实在历史当中,华雄相当于打酱油的存在,刚一出场便成为孙坚的垫脚石,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不得不说,华雄的名气都是罗贯中给吹出来的。

二,徐庶。在三国演义当中,徐庶也是非常耀眼的存在,简直是能够媲美诸葛亮。在刚刚成为刘备的谋士之后,便将曹仁玩弄到手掌中,要知道当时的曹仁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可是这位大将,在面对徐庶的时候,仿佛像丢了魂一样,各种计谋各种输。徐庶竟然连曹仁什么时候去劫营都算的非常清楚,这就让人不佩服徐庶的才能。可是在正史当中,徐庶虽然厉害,但是并没有这么神乎其神,在史书当中徐庶所能够拿出手的战例基本没有。这就可以看出,三国中的徐庶跟史书中的是不匹配的。

三,郭嘉。曹魏手下的最出名的谋士,不过在正史当中郭嘉也是为杰出的谋士。在三国演义当中,大部分的事迹还是符合郭嘉的,郭嘉总共提出三条计策,总体上而言帮助自己的主公获得很大的便利。但是在罗贯中的书籍当中,还免费为郭嘉编写三条计策,分别是十胜十败之策、下邳城水计、遗计定辽东。不过在正史中曹操最看中的人是荀彧,和郭嘉没有半毛钱关系。

四,赵云。可能大部分都是赵云的粉丝,但是不得不所赵云在正史中并没有那么出色。在正史的记载当中,赵云很早便追随刘备,可是他却并不是很受重视。他的职务便是保卫刘备的安全而已,这就使得他很少拥有能够独挡一样的机会。他在蜀国军方的地位,远远不如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在刘备称王之后,给各大武将的职务便能够清楚的看到。当时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等。赵云则是珝军将军,属于杂号将军。哪怕是后期刘备称帝,赵云的职务也没有多大的进步。可见,赵云也是罗贯中吹出来的。

有一定夸大,毕竟武将要是装备好的,都是冲锋在前的,所以武力值很重要,单总归有些武将的名头是不能匹配武力值的。
演义里对荀攸几乎没怎么提。但事实上,荀攸才是曹魏阵营的谋主,而郭嘉程昱的作用被演义夸大了。
我认为作者在描述不同人物会有不同的感情,就比如赵云的功绩夸大的部分较多,但是关羽我觉得夸大没有贬低的多,实际上历史上关羽、张飞并称“万人敌”,在当时算是超一流的武将,关羽在演义里面虽然也是一流,但没办法跟吕布、赵云、马超、典韦比,甚至历史上与他齐名的三弟张飞都要比他强。
我觉得有些事情与真实情况有不少出入,甚至是虚构的。当然有很多人物的性格、能力也经过了艺术加工。有时,会为了突 出某个人,而故意贬低另一个人。其中,关羽的一些生平事迹是虚构的,比如:过五关斩六将和华容道义放曹操历史上就没有,但,他的大部份事迹都比较真实,人物形象也符合历史上的关羽。
肯定有夸张的成分在,比如说赵云。可能大部分人都是赵云的粉丝,但是不得不所赵云在正史中并没有那么出色。在正史的记载当中,赵云很早便追随刘备,可是他却并不是很受重视。他的职务便是保卫刘备的安全而已,这就使得他很少拥有能够独挡一样的机会。他在蜀国军方的地位,远远不如关羽。张飞、马超等人。

《三国演义》的不合理与不合史实之处?

最大的不合理无疑是刘哭哭啦,搞不懂罗贯中为毛把一个铁血真汉子给写成娘们叽叽的。堂堂涿郡总瓢把子刘玄德、顾应剑法创始人,但凡敢流一滴泪,都没人愿意投奔的,更何况杀人避难的关二,以及举家相投的张三了。
看三国,学谋略,不是考古!历史净说瞎话,再”考” 也无能为力!
关羽比刘备大1岁,蔡阳是刘备杀的,周瑜气量很大不是小鸡肚肠的人。
有谁去论证西游记是否符合历史
双方打仗主要是武将单挑,兵全是拉拉队

觉得《三国演义》误导群众吗?

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著作,但它毕竟是小说,存在太多虚假的东西,它让大多数人都认为曹操是奸的,诸葛亮是神的,周瑜气量是小的;曹操和周瑜都是我所敬佩的人,可在那些被《三国演义》误导的人眼里,曹操就是一个逆臣贼子,周瑜能被诸葛亮活活气死!!rn 罗贯中给人们留下了一部优秀的作品,但不懂历史的人把小说当史书看,难道它没有给人们留下误区吗?你们认为呢?rn (要想了解真正的三国请看《三国志》!!!)
误导,搞历史的人最痛心这个

1.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2.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三国志也没说祖茂被华雄杀死。
3.温酒斩华雄:华雄并非关羽所杀,是被孙坚的部队杀的。
4.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没有此事,且虎牢关和汜水关是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称呼。
5.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职位「貂蝉」而分裂了,貂蝉的出现不在王允的意料之内。
6.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7.吕布击退六将:没有此事,也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
8.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9.借头息怒: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
10.梦中杀人保护自己: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
11.辕门射戟:真有此事,不过距离没那麽远。
12.关羽降曹:是关羽作战失败被俘虏,且遇到张辽就自动投降了,更没有三个条件。
13.关羽斩颜良:真有此事,但是是张辽军先削弱颜良军,後来关羽杀出来斩了他。
14.关羽斩文丑:是徐晃杀的。
15.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
16.博望坡之战: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但好不容易的胜仗被孔明抢了功劳。
17.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那是刘备叫他「断後」而非自愿,杀的武将也不是五十名,但仍然很勇敢。
18.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也是刘备的命令,後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故布疑阵,也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是曹操觉得张飞很勇敢才不再进兵的,张飞的字是益德而非翼德。
19.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但没被打。
20.草船借箭:这是孙权的策略,时间在赤壁之战後,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21.周瑜使反间计:是罗贯中为了让曹操看起来很笨而编的。
22.借东风: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东至会刮东南风的事周瑜知道,曹操也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23.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的是周瑜,不是孔明。
24.计算华容:又是罗贯中为了往孔明脸上贴金,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容道,是刘备想到的,他率军去追时曹操时,曹操已经跑了,不过由此可知孔明的军事才能恐怕还不如刘备。
25.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认为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他死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26.三气周瑜:又是罗贯中为了美化孔明,周瑜是死在自己本身的疾病,跟孔明没关系。更没有说过什么既生瑜何生亮之类的话。
27.攻打西川:是庞统和法正,不是孔明的功劳。
28.马腾之死:是马超不顾父亲死活发动军队造反才害马腾被处死的,後来还说要为父亲报仇,这种人实在……
29.汉水之战: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30.水淹七军:那是天灾,不是关羽的策略。
31.杨修之死:他死的时候是45岁,是罗贯中为了让读者恨曹操而说他34岁。
32.甘宁之死:他是病死的,不是被沙摩可杀死。
33.黄忠之死:他也是病死的,不是死於战争。
34.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被蜀军击败後才坚守不出。
35.骂死王朗:虚构。
36.司马懿算播谣言害孔明北伐失败:是罗贯中为了替孔明打败仗找藉口,。
37.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郃。
38.空城计: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自然不是真的。
39.徐庶:他本名叫单福,化名徐庶;演义说他本名徐庶,化名单福,他妈被抓後他自动请辞,没有假信。
40.火烧葫芦谷: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而编。
41.延寿祭坛:想也晓得是假的,罗贯中为了丑化魏延而安排他害孔明的祭坛失败。
42.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虚构的,孔明死後蜀军便偷偷撤退了。

都21世纪了,千万别再拿演义当历史,以免成为众人笑柄。
我觉得是啊,有很多情节是虚构的!
如果是我看,我还是觉得看《三国志》比较好!
不过摆明了《三国演义》是小说嘛,有虚构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肯定会有误导的成分在吧
是呀
所以偶只把它当娱乐性质的小说看
也不算误导!本身就是一部小说,并不是历史记载,所以如果完全相信那就是读者的问题了。从另一方面看,因为它的影响力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三国的历史。
文章标题: 《三国演义》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一代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2186.html
文章标签:在一  误导  演义  代人  程度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