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西安都有过什么名称

时间: 2021-06-29 12:57: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历史上西安都有过什么名称

西安历史上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西安历史事件回到本栏 | 编辑本段 西安是一座具有三千余年文明史的都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无数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唐王朝建立后更名长安。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安人民为推翻腐朽反动的清朝政府奋起战斗。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陈得才部围攻西安,于三兆、杜曲等地大败清军,在西安地区播下武装起义的火种。陕西回民起义随后爆发。清同治五年(1866年)西捻军入陕,在西安东郊十里铺大败清军。这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同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动摇了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西安是最早起而响应革命的省会城市之一。陕西革命党人同哥老会联合,于10月22日发动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不仅推翻了清王朝在陕西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打破了清王朝企图以西北为基地反扑的梦想,而且促进了北方革命高潮的到来。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消息传到西安,爱国学生奋起响应,游行示威,组织演讲,唤起民众,宣传抵制日货,成立陕西学联,选派代表进京请愿,大声疾呼“吾陕西学生,素称爱国,高举义旗,焉能后人!振臂而起,誓作北京学生之后盾;登高号呼,唤喊国民之忠忱”。在1924年至1927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高潮中,拥护孙中山革命政权的国民军于1925年把军阀刘镇华逐出陕西,控制西安。1925年10月。西安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诞生。当北洋军阀向国民军反扑时,刘镇华率镇嵩军围攻西安达8个月之久。西安军民在李虎臣、杨虎城率领下,克服缺粮断炊的严重困难,奋起抗击,殊死搏斗,保住了西安这一革命阵地。当北伐战争推进到华中地区时,国民军联军进驻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合作努力下,西安地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927年初,共产党人刘含初、史可轩、邓小平等人在西安创办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培训大批革命骨干。“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向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安。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贺龙任主任,贾拓夫、赵寿山、甘泗淇任副主任。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贾拓夫任市长、方仲如任第一副市长,张锋伯任第二副市长。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推翻商朝暴政。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开创大汉霸业。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公元608年,李渊 建立盛世大唐,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自信,最开放的 的时代。西安,记录了中国的历史的荣光。

西安官方宣传的十三朝古都包括西周、秦、西汉、东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那么西安真的是13朝古都吗?
西周的稿京是今天的宝鸡,秦都咸阳是今天的咸阳,这两个并不在西安。新朝不被历史承认为朝代,算西汉的一部分。东汉和西晋的都城是洛阳,不是西安,只不过东汉和西晋时,天子曾经逃难到西安过,但这不是定都西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是十六国时期胡人建的地方割据小政权,不是朝代。真正在西安建都的朝代是:西汉、隋朝、唐朝,共三朝。
西安是一座具有三千余年文明史的都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无数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唐王朝建立后更名长安。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西周建都丰镐: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1世纪,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长安县沣水中游西岸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一年,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是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是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西周历12代约300年,公元前771年亡于犬戎。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
  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厉王奔彘后,朝政由周公、召公共管,史称“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确切的不间断纪年的开始。
秦迁都栎阳:秦献公二年(前383)
  秦献公二年(前383),将都城自雍城(今宝鸡市凤翔)迁至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公元前356年,商鞅在此主持变法。公元前349年,秦孝公将都城由此迁咸阳。
秦建阿房宫:始皇三十五年(前212)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规模地修建离宫别馆。始皇三十五年(前212),渭河以南上林苑中的朝宫开始营建。由于工程过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前殿等。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可以容纳万人,四周修有“阁道”,向南直抵终南山,向北跨过渭水,与咸阳相接。秦始皇又收天下兵器,熔铸成十二金人(铜人)立于殿前。前殿的东、西、北三面筑有城墙,称为“阿城”。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又继续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直至秦亡,尚未全部竣工。项羽进关中后,将其付之一炬。
鸿门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攻破秦军,进驻鸿门(今临潼区东北)。此前,刘邦已由武关(在今蓝田县)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驻军霸上(在今西安城东灞桥区)。按当初楚怀王心与二人的约定,刘邦当以先入者为关中王,但考虑到项羽的骄横和强大势力,刘邦只好应邀前往拜会项羽。席间,项羽谋士范增曾数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不听。范增又命部将项庄在席前舞剑,以助兴之名,借机刺杀刘邦,未遂。刘邦在张良和樊哙的帮助下脱险,逃回霸上。这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此后刘邦厉兵秣马,最终击败项羽;而项羽也因“放虎归山”而自食恶果。
西汉建长安城:汉高帝五年(前202)
  汉高帝五年(前202),西汉开始营造长安城。汉高帝命丞相萧何主持营建工程,在秦兴乐宫基础上兴建了长乐宫(皇宫),以秦章台为基础修建了未央宫。惠帝时期,曾两次征发京兆、冯翊、扶风三郡30余万人建筑城墙,历时4年完工。汉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故称"斗城"。城内宫廷官署与民居杂处,有九条主街干线互为经纬。汉武帝时期,又修筑了桂宫、北宫、明光宫和建章宫,并在城西开辟了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当时长安面积36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都市。汉长安城在汉以后屡遭破坏,又不断修葺,曾作为新莽、东汉(献帝)、前赵、前秦、西晋(愍帝)、后秦、西魏、北周和隋的都城,隋建大兴城后圈在宫苑之内,宋以后废弃。
汉高帝定都长安:汉高帝六年(前201)五月
  汉高帝六年(前201)五月,刘邦在击败项羽之后,定都洛阳。娄敬、张良等人认为关中是形胜之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建议建都关中。刘邦即采纳此建议,迁都于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翌年又将都城由栎阳迁至长安。西汉历12代208年,公元8年亡于新莽。
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张骞应募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寻找被匈奴驱逐西迁的大月氏以牵制匈奴。元朔三年(前126)张骞由大月氏(今阿富汗北部)返回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5年陪同乌孙(今新疆伊犁河和中亚伊塞克湖一带的古部族)使者数十人返回长安,拜为大行。从长安通往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从此开通,成为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对中西文化交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长安太学建立: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丞相公孙弘等奏准建太学,为五经博士(即老师)设弟子50人,在长安城南安门外(今莲湖区大土门北)修筑太学校舍,这是中国最早的国立最高学府。
新莽定都长安:西汉居摄三年(8)十一月
  西汉居摄三年(8)十一月,王莽即天子位,定都长安,改国号为新。翌年正月,改长安为常安。
刘玄称帝:新地皇四年(23)
  新地皇四年(23),绿林军诸将拥立西汉宗室后裔、河南南阳大地主刘玄为皇帝,国号“汉”,年号“更始”。公元24年,更始政权机构由洛阳迁至长安。更始三年(25),刘玄被赤眉军绞杀。
东汉献帝迁都长安:东汉初平元年(190)正月
  东汉初平元年(190)正月,袁绍、袁术自渤海起兵,发动关东各州郡,组织联军,进讨董卓。董卓在陷于关东各州联军和黄巾军两面夹攻的威胁之下,杀弘农王(少帝刘辩),挟献帝迁都长安。临行前,烧毁洛阳宫室、官署、民居,以步骑驱使人民西徙长安。
西晋愍帝即位长安:晋建兴元年(313)四月
  晋建兴元年(313)四月,皇太子司马邺在长安即皇帝位,是为晋愍帝。建兴四年(316),愍帝被刘曜杀害,西晋灭亡。
刘曜迁都长安:前赵光初二年(319)四月
  前赵光初二年(319)四月,匈奴族人刘曜由蒲子(今山西隰县)迁都长安。六月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后赵太和二年(329)为羯人石勒所灭。
前秦建都长安:前秦皇始元年(351)
  前秦皇始元年(351),氐族人苻健在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后秦建初元年(386)为姚苌所灭,历时35年。
后秦建都长安:后秦建初元年(386)二月
  后秦建初元年(386)二月,羌人姚苌在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秦,史称后秦。旋改长安为常安。永和二年(417)灭亡,历时31年。
赫连勃勃在常安称帝: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十一月
  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十一月,匈奴族人赫连勃勃进入常安,十二月在霸上即皇帝位。翌年返统万城,以常安为南台,由其子赫连王贵镇守。
西魏定都长安:北魏永熙三年(534)闰十二月
  北魏永熙三年(534)闰十二月,大丞相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翌年立南阳王鲜卑族人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定都长安。公元557年灭亡,历时23年。
北周建都长安:北周闵帝元年(557)正月
  北周闵帝元年(557)正月,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在长安代西魏称天王,改国号为周,是为北周孝闵帝。至大象二年(580)杨坚受禅称隋,历时23年。
隋建都长安:北周大象二年(580)
  北周大象二年(580),掌握朝政大权的相国外戚杨坚胁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改国号隋,以长安为都。
隋建大兴城:开皇二年(582)正月
  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开皇二年(582)正月,命宇文恺负责设计建造新城——大兴城,翌年三月竣工。宇文恺参照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都南城,把龙首原以南的6条高坡视为乾之六爻,并以此为核心,作为长安城总体规划的地理基础。“六坡”是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政权机关和寺庙都高高在上,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冈原之间的低地,除居民区外,则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大兴城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了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大兴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外郭城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88.8%,居民住宅区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
创立科举制:隋开皇十八年(598)
  隋开皇十八年(598),文帝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大业三年(607),炀帝诏以十科举士,标志着科举制度的确定。唐代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考试,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童子八科;制举则是根据需要由皇帝自定名目选考,有文辞清丽、博学通艺、武足安边、军谋越众、才高未达等科。
李渊反隋称帝定都长安:隋大业十三年(617)二月
  隋大业十三年(617)二月,太原留守、唐公李渊起兵反隋。其子李世民占领关中渭北,弟李神通、女平阳公主在今户县起兵,占领今周至等县。婿段纶在蓝田起兵响应。十一月攻克大兴城,立隋文帝孙杨侑为隋恭帝,自为大丞相,进爵唐王。翌年在大兴城太极殿称帝,建立唐朝。
唐建长安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
  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唐高宗永徽五年(654),曾两次整修外郭墙,在东、西、南三面9个城门上修建起高大城楼。龙朔二年(662),高宗又命人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年(714),又在外郭城东面春明门内的隆庆坊营建兴庆宫。此外,唐玄宗和宪宗分别于开元十四年(726)、开元二十四年(736)和元和十二年(817)在外郭城东、北两墙外面修筑了3段与之平行的城墙,名为“夹城”。
第一批日本国遣唐使到达长安:唐贞观五年(631)十一月
  唐贞观五年(631)十一月,日本国舒明天皇派遣以犬上御田锹为大使、药师惠日为副使的第一批遣唐使团到达长安城。此后,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的264年中, 日本国共派出13次遣唐使团。
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唐武德八年(625)五月
  唐武德八年(625)五月,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在长安成书,这是中国现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着作。
文成公主入藏:唐贞观十四年(640)
  唐贞观十四年(640),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相国禄东赞来长安,以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作聘礼,请求和亲。太宗以宗室女为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入藏使汉族高度发展的文化与生产技术得以输入吐蕃。
玄奘天竺取经着《大唐西域记》:贞观三年(629)
  玄奘俗名陈祎,13岁时被隋朝廷破格录取为僧,15岁随兄西抵长安。以后又遍访名师。25岁时再到长安,已成为佛学后起之秀。他精通《经藏》、《律藏》和《论藏》,被誉为“三藏法师”。他发现诸师之说各有渊源,但隐显有异,莫知所从。于是决心赴印度取经,请求西行,但遭到朝廷拒绝。玄奘不屈,于贞观三年(629)毅然私自离开长安,时年28岁。玄奘从凉州出玉门关沿丝绸之路冒死出国。途中历尽艰险,九死一生,但他百折不挠,历时4年,穿越数十国,终于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玄奘在此苦读5年,成为第一流学者。贞观十九年(645)携带657部经书返抵长安,长安数十万众夹道欢迎。此后玄奘先后在长安最大的皇家寺院弘福、慈恩、西明诸寺译经传教,创立唯识宗。他在宰相房玄龄的帮助下,从全国选出20名高僧参与译经,历时19年,译经74部,1335卷,1300万字,在中国译经史上前无古人,成为古代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玄奘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笔录,写成《大唐西域记》12卷,记述亲身经历的110国和听闻28国的情况,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中亚及中国西北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现已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广泛流传的世界不朽名着。玄奘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明朝吴承恩据传说写成着名章回小说《西游记》,玄奘(唐僧)也因此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颁布《新修本草》:唐高宗显庆四年(659)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唐朝廷颁布苏敬等编撰的《新修本草》,载药850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刘知几撰《史通》:唐中宗景龙四年(710)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史学家刘知几撰《史通》20卷在长安成书。这是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着。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 制定《大衍历》:唐开元十三年(725)
  自唐开元十三年(725)开始,僧一行(张遂)率领一个科学考察队实测滑州白马(滑县)、汴州太岳台(开封市)、许州扶沟(扶沟县)、豫州上蔡武津馆(上蔡县)一线纬度,得出了子午线一度为351°27唐里。开元十五年(727),僧一行编成《大衍历》,纠正前代历法中的许多错误,是这一时期历法的集大成者。
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唐肃宗至德元年(756)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大肆抢掠财物,杀戮百姓。长安城受到破坏。次年,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兵在回纥的帮助下,收复长安。
杜佑撰《通典》: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宰相杜佑撰《通典》200卷在长安成书,是为中国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
贾眈绘《海内华夷图》: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宰相贾眈在长安绘成《海内华夷图》。用100里1寸开方,朱、墨两色分注古今地名,创中国沿革地图制法的先例。
二王八司马事件:唐顺宗永贞元年(805)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王伾掌权,革新朝政,任用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韩晔、韩泰、陈谏等。这次革新维持了146天,以失败而告终。王伾、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8人被贬为远地各州司马,时称“八司马”。
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唐宪宗元和八年(813)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宰相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在长安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全国地理总志。
黄巢攻占长安: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中和三年(883),黄巢退出长安。
唐长安城被毁与韩建建新城:昭宗天元年(904)正月
  自安史叛军攻占长安后,长安连续几次受到破坏。昭宗天元年(904)正月,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朱温(全忠)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毁长安宫室和民舍。至此,长安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留守西京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从防御考虑,放弃原有外郭城和宫城,只将子城(皇城)加以改建,是为“新城”。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
宋敏求撰《长安志》: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宋敏求撰《长安志》20卷成书。该书考订古迹,对唐代长安郭城、坊市记载颇详,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文献。
吕大防绘制《长安图》: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五月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五月,知永兴军事吕大防主持绘制的《长安图》刻成石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
碑林的创始 唐开成年间始 1087移置
  唐开成年间,朝廷将12部儒家经典校订刻石,作为士子应试进士的标准版本,称《开成石经》。唐亡废弃。北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漕运大使吕大忠把《开成石经》由故唐尚书省西南隅(今钟鼓楼广场)移置长安府学北面,以利保存。即今西安碑林所在。
骆天骧纂成《类编长安志》: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骆天骧以宋敏求《长安志》为底本,补充金、元资料,分30类目编成《类编长安志》10卷。
元建安西王府: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封其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镇守关中,节制川、陕。十六年(1279)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安西王府建在今西安市区东北部斡尔垛,元末被毁,现存遗迹。
李好文编撰《长安志图》:元代
  元代,李好文编撰《长安图记》3卷。上卷为汉唐城市宫坊等图,以宋吕大防所跋之《长安城图》为蓝本,订正其疏讹;中卷为古迹、陵墓图,以宋游师雄图为蓝本;下卷为《泾渠图说》及图志杂说18篇。后人将《长安图记》与宋敏求《长安志》合刊,改名《长安志图》。
明建西安城:洪武三年(1370)
  明王朝建立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朱元璋又封次子朱木爽为秦王,驻西安,在城东北部(今省政府一带)建秦王府。由于原来的城垣比较狭小,而且已经残破不全,为了保卫城内的秦王府,占据有利的地势以利防守,明朝廷于洪武三年(1370)开始增修西安城,将东城墙向东扩展了近千米,将北城墙向北扩展了五六百米。城墙高三丈,厚四丈七尺,全部用黄土分层夯筑,每层厚8~12厘米。城垣周长约14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城设四门: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处城门都有三重城楼,即正楼、箭楼和谯楼。四隅有角楼,环城墙上有堞楼98座。城内配有登城设施。明中期以后,西安城墙又经历了几次修葺。隆庆二年(1568),陕西巡抚张祉在城墙外壁和顶部砌了一层青砖。崇祯九年(1363),陕西巡抚孙传庭又在城门外四关增修了四郭城。
嘉靖大地震: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夜半大地震,西安城房屋倒塌近半,死者约1/3。大雁塔塔顶坠落。碑林《开成石经》有40块断裂。
关中书院创立: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陕西布政使汪可受令咸宁、长安两县(西安城由两县分治)将宝庆寺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在今西安城南门内东侧书院门街),由罢官归里的工部尚书、理学名儒冯从吾主持讲学。当时,川、甘、豫、晋等地青年纷纷前来拜师就学。
李自成攻陷西安城:明崇祯十六年(1643)
  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攻陷西安城,改西安府为长安府,称西京。建国大顺,自称大顺王,年号永昌。翌年撤出西京。
创办西安机器局:清同治八年(1869)
  

西安大事记 

西安历史上是叫什么名字

古城,长安城、十三朝代皇室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现为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北) ,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 ,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全市下辖11区2县, 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870.56万,其中城镇人口635.68万,城镇化率72.61%。
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
中国历史上定都西安的朝代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西周 镐京 丰镐遗址 周武王-幽王,共12王 前1046年-前771年

秦 咸阳 秦咸阳城遗址 秦孝公-子婴,共6帝王 前350年-前206年
西汉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汉高祖-孺子婴,共12帝 前200年-9年
新 常安 汉长安城遗址 王莽 9年-23年
东汉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汉献帝 190年-195年
西晋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晋愍帝 313年-316年
前赵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刘曜 319年-328年
前秦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苻健-苻坚,共4帝 352年-385年
后秦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姚苌-姚泓,共3帝 386年-417年
西魏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元宝炬-元廓,共3帝 534年-557年
北周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周闵帝-周静帝,共5帝 557年-581年
隋 大兴 隋大兴城遗址 文帝-恭帝,共3帝 581年-618年
唐 长安 唐长安城遗址 唐高祖-唐昭宗,共20帝 618年-904年

西安在历史上一共有多少种名称?

西安历史悠久,历史上的名称众多,那西安在历史上一共有多少种名称呢?

西方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的西北地区的很多地方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个跟现在的差别很大)。早在周朝还未来建立的时候,周文王姬昌就在这里建立了丰京城,武王伐纣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建立了镐京。二城并列成为周朝的首都,后来周武王从丰京迁都到镐京,丰京和镐京均在现在长安的行政区域之内。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这里建立了长安县,公元前202年,刘邦命人在原来秦皇宫的基础之上建设长乐宫。后来又建设了未央宫,并且定都于此。

汉武帝大初的时候,将长安的四周称之为京兆,五代后唐时期,京兆府是京兆尹的办工地点,所以长安也被称之为京兆府。另外长安因为城市布局有点像古代测量体积的斗,也有称之为斗城的。

王莽篡汉之后,定都洛阳,而原来长安则被命名为西都,东汉建立之后,定都洛阳,西安则被命名为西京。

隋朝建立的时候,长安城久经战乱,残破不全,隋文帝决定重新建设长安城,并将定都于此,于是将长安命名为大兴城,寄托了希望长安重新兴旺的意思。唐朝建立之后,定都于长安,长安因此而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中心。武则天建立武周之后,迁都洛阳,长安成为陪都。

另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叫法,比如拜占庭和阿拉破帝国称呼长安为胡姆丹,元朝忽必烈时期,他的第三子封地在长安,长安属于奉元路,故也有叫做奉元城的!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
战国时,始有雒阳之名。洛河古时名雒水,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雒阳。此名既为地理区域名亦为城名,一直沿用。秦朝时,五行学说盛行,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认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应为水德,因此改雒阳为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因汉尚火德,复名雒阳。三国时魏以魏为土行,“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改为“洛阳”,后世沿用至今,唯明朝光宗朱常洛为讳“洛”字改“洛”为“雒”。
周朝时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丰京和镐京合称为丰镐,秦建都咸阳涵盖今天西安咸阳两地部分区域,汉建都长安,隋改长安城为大兴城,唐沿用汉长安城名称,元时称为奉元路,明朝洪武二年改成西安府一直沿用至今。
西周时叫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秦朝叫咸阳,不够咸阳比西安小,大部分在现在的西安境内。汉代唐代叫长安,隋朝交大兴。明代开始叫西安。
沣京(周)-镐京(周)-咸阳(秦)-长安(汉)-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兴(隋)-长安(唐)-长安(后梁)-长安(后唐)-长安(宋:注“永兴”)-长安(元)-长安(明)-长安(清)-长安(中华民国)-西京(中华民国)-西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安的古代名称

按顺序

西安市,古称长安、京兆、镐京、咸阳、西京,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何中心,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个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

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

从西周开始,西安成为中国的都城,当时被称作“宗周”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蒿京的合称。

秦咸阳城旧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部与咸阳市东南部,秦阿房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郊。汉都长安城建立在秦咸阳城遗址东南,别称“凤城”,又因城墙走向颇似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被称作“斗城”。

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的“天下中心”,作为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和最大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唐长安城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奠定了今天西安市区的街道布局。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代曾设安西府;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扩展资料:

西安,这座现代化的文明大都市,古称长安、镐京、西京等等,长安的广为流传归根到底可以说是大唐盛世的功劳,也正是因为盛唐时期,八方来朝,将昔日的长安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西安在古代之所以屡次被视为都城,取决于它独特的地理方位,西安在古代地处关中(关东多指秦岭山脉以北地区),其中的战略价值显得极为重要。关中的战略价值在古代的军事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南有秦岭山脉横亘关中;北有黄土高原作为天然屏障;东有华山、崤山之险;西有陇山之固,其实关中被黄河环绕,可谓“山河环抱”之城,这样的城市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就是天然的帝王之所。

历史世罔更替,秦朝、汉朝、隋朝、唐朝皆是出关中而一举定天下,有了关中这种天然的屏障,图取天下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这几个王朝的称帝之路大多定居关中,扩展山西,从而夺取中原腹地洛阳。

西安城的帝王共计约50多位,这里曾经有盛极一时的周王朝、隋王朝、秦王朝、汉王朝、唐王朝,然而唐王朝曾经将西安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曾经的西安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但是同样也就他永久的葬送在了历史的尘埃中,朱温灭唐,整个西安城被他的一把大火华为灰烬,那个曾经西安城的盛世不在了,那座曾经辉煌屹立的大明宫也不在了,留给我们的只有几千年历史的帝王之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

沣京(西周)、镐京(西周)、长安(汉唐)、永兴军城(宋)、奉元城(元)、西安(明清)、西京(民国)。
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参看《古都西安的发展变迁》、《西北重镇西安》、《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地理研究》三本书。
在秦朝时叫咸阳,唐朝叫长安
文章标题: 历史上西安都有过什么名称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2048.html
文章标签:有过  西安  名称  历史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