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6-09 15:26:29 | 作者:腓特烈招谁惹谁了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腓特烈的法言法语”(manuelgw),本号因关注人数不足仍不能留言,所以还请大家多多帮助下。
之前我曾经写过明朝胡宗宪、黄训等人对葡萄牙加来战舰的喜爱,以及所谓的“明朝航空母舰”福船的名不副实(是什么导致中国的科学进程落后于西方的? - 腓特烈招谁惹谁了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263425/answer/1793449246)。
回答发布后,有人私信问我:“福船看起来确实不行,不知宝船是不是厉害一些,因为我看,宝船至少大小比福船大得多。”
遗憾的是,福船至少是个明确存在,可以投入实战而且确实取得了一定战果(露梁海战中打沉了无数岛津义弘的澡盆)的兵器,而“宝船”……甚至可能不是一种标准的公船的概念,而是“运载宝物的船只”的简称。
首先我们看看所谓宝船“巨大无比”“明朝的航空母舰”的说法来自何处,经我查证,这一说法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明史权威毛佩琦先生在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的《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
内容如下:
最大的船,据跟随他的出使的马欢《瀛涯胜览》这本书的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明代的尺,一尺相当于0.311米,因此大号宝船长138米,宽56米,跟现在船比较起来这个船有点短粗,这个长宽比例它不是那么特别地狭长,它是长138米,宽56米,就是比较宽这样一个船。那么还有一种船是二千料的海船,“料”是明朝衡量船只载重量的一种单位,料越多,它的载重量、排水量越大,二千料,根据学者的推算,相当于多大呢?相当于现在排水量1000吨。就是1000多吨的排水量,这是较小的船。”
根据毛教授的说法,宝船长138米,宽56米,排水量至少在1000吨以上。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宝船毫无疑问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的航空母舰”,要知道,十六七世纪英国、热那亚、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大型克拉克战舰,也不过就七十多米长。
可问题是,这个说法可靠吗?
我的说法是,不可靠。
1、马观是什么人?是郑和的随从吗?
毛佩琦教授称,马观是跟随郑和出行的同行人员。然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却称:
“《瀛涯胜览》·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马观撰。观不知何许人。书中多记郑和出使时事,则作於永乐以后也。所记海外诸番曰占城,曰爪哇,曰旧港国,曰暹罗,曰满剌加,曰哑鲁国,曰苏门答剌,曰那孤儿,曰黎代,曰喃勃里,曰钖兰,曰小葛兰,曰阿枝,曰古俚,曰溜山,曰祖法儿,曰阿丹国,曰榜葛剌国,曰忽鲁谟厮国,凡十九国,而为篇十八。其那孤儿国附见苏门答剌后,以其微也。各载其疆域、道里、风俗、物产,亦略及沿革。大抵与史传相出入。”
纪晓岚直接来了句“根本就不知道马观是谁”,此外还直接称马观的说法“大抵与史传相出入。”
除此以外,我也没发现其他关于马观的记载。所有有关马观参加了郑和下西洋的说法,没有旁证,仅来自其自述。
显然,毛教授直接称马观是郑和的随行人员,恐怕有些武断。
2、马观是否真称“宝船长四十四丈”?
我在网上找了多个版本的《瀛涯胜览》,只有维基文库的版本中记载了“大者长四十四丈”的说法:
其他例如“中华典藏文库”收藏版本: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tianwendili/yingyashenglan/56086.html
中国哲学书电子计划数据库收藏版本: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66144&remap=gb
都没有找到“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的说法。
而且维基文库那个版本看起来非常诡异,明明上下都是诸国志,中间却突然平白无故地插进来一段郑和下西洋有多少人有多少船。
3、(如果马观说了这句话)马观的说法是否可信
即使马观真的说了这句话,恐怕按照《瀛涯胜览》的浮夸程度,这“四十四丈”的数据是否成立,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瀛涯胜览》并不是一部严谨的笔记,其中有不少志怪内容。举个例子吧,《瀛涯胜览》里面,可食用的甘蔗都能长到两三丈(6.22米-9.33米)(“甘蔗皮白麄大,每根长二三丈。”),各位谁在现实中见过这号怪物的?
4、是否还有其他关于宝船长度的记载?
有,明朝万历年间进士顾起元《客座赘语》载“永乐三年三月,命太监郑和等行赏赐古里、满剌诸国,通计官校、旗军、勇士、士民、买办、书手共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员名。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该说法基本和《瀛涯胜览》一模一样,应当为抄书。但也有可能,是后人再版《瀛涯胜览》的时候,把顾起元的话抄到《瀛涯胜览》里面了。
而另一个记载则来自《三宝下西洋》,小说家言就更不用说了。
我之所以不大相信宝船是“古代的航空母舰”,原因在于,这么大一艘船,无论如何,在同一时代及之后的历史中都应当对其具体的尺寸、建造花费等有所记录的。然而,《瀛涯胜览》却是永乐以后唯一的孤证,抄它的都没几个(甚至都不知道谁抄谁)。
要知道,为了修一艘大小可能不到宝船四分之一的大型克拉克帆船战舰“大迈克尔号”(下文详解),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几乎砍掉了“除了王城外所有的树,还不不停从挪威购得木材”。
然而,按马观的说法,宝船可是修了六十三艘,可自永乐开始及之后,明朝有关“宝船”的记载,基本都是一两句话搞定:
《明实录太宗实录》:“乙卯 造宝船四十一艘。”
《明实录仁宗实录》:“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
《古今说海》:“其王知我中国宝船到彼。”
《皇明经世文编》:“而中国之宝船已震兵威。”
《殊域周咨录 卷四·东夷(东南)》:“特敕福建方伯大臣重造宝船,颁赐衣冠文物以劳之。”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带过?
要知道,《明实录》可是明确记载了小得多的福船“我福船价千金、乌船数百金”,按照后面的推算,宝船的大小可是福船的几十倍(福船只需要十名水手就能操作,见下文),一艘船几十万金(实际上不止,船越大,费用是指数递增的)应该没什么问题,这几千万金撒出去,连个记录都没有?大明王朝就是再富,也不至于富到这个程度吧?
其次,宝船的大小和水手人数对不上。
确实跟着郑和下过西洋的巩珍在其《西洋番国录》中对宝船“宝舟”的记载最为详实:"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与敌,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
然而,问题在于……
宝船真要是一百多米长,两三百人搞得定?
上图为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建造的“大迈克尔号”,史上最大的克拉克帆船之一,全长73.2米,宽11米,排水量1000吨,大概只有传说中的“宝船”的四分之一大小,光水手就需要300个左右。
船只越大,水手越多,500吨左右的克拉克帆船大概需要80名水手,排水量翻倍的大迈克尔号需要的水手数翻了三倍多,而体积至少是“大迈克尔号”四倍的宝船,得需要多少水手?按照马观自己的说法,郑和平均每条船大概有四百多人,这四百多人恐怕全填到水手岗位都不够,别说还包括士兵、商人、官员等等。
总不能说我大明天下无敌,水手各个以一当十吧?
而对于看起来要小得多的福船,明清两代却都大动笔墨,动辄声称福船乃是“巨舰”:
《筹海图编》:“福船尤巨而坚。”
《厦门志》:“福船势力重大,便冲犁于外洋;次号哨船、冬船,便窄港攻击;小号鸟船、快船,便哨探。如贼船内逼,哨、冬、鸟、快等船急抢上风助力,内外夹攻。”
《福建通志》:“福船高大,可容百人。”
《纪效新书》:“夫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舟自来矮小,如我之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是以每每取胜。设使贼船亦如我福船大,则吾未见其必济之策也。但吃水一丈一二尺,惟利大洋,不然多胶於浅,无风不可使,是以贼舟一入里海,沿浅而行,则福舟为无用矣,故又有海沧之设。”
《钦定续文献通考》:“凡战船之用福船,取其髙大,以便冲犂艟。”“福船髙大如楼耐风涛且御火。”
《武编》:“福船最大,可容百人。”
《江南经略》:“功力之大莫如福船矣。”
《皇明经世文编》:“故所谓巨舰者,福船为主,而仓船次之,沙船又次之。”
《清一统志》:“按福船勢力雄大,最便衝犁,所以扼賊船於外洋。”
《皇明经世文编》中确实记载了另外一种比福船还大的“巨舰”,但根据“每哨巨舰五只,每容一百二十人”的说法,这“巨舰”并不比福船大太多。
而福船有多大,各种记录不一,最多的能容百余人(《武编》《福建通志》等),但相对而言,戚继光本人身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长期掌管练兵、招兵、装备制造等工作,记载应当最为可信,而戚继光《纪效新书》载:
“每福船一只,捕盗一名,舵工二名,缭手二名,扳招一名,上斗一名,碇手二名。上用甲长五名,每甲兵十名。”
也就是一只福船共载员六十人左右,船员10人,士兵50人。结合福船的军备(三门大发筒,六门大弗朗机),也和福船载员六十人的说法比较对应。
综上所述。
1、宝船长138米的说法是孤证,甚至这句话到底存在与否都是个问题;
2、宝船长138米的说法来自一直到清朝中期都“不知其何许人也”者;
3、记载宝船长138米的资料本身有许多荒诞不经的内容,甘蔗都能长到两三丈(甘蔗一般最长就三米,按这个比例缩放下,宝船长大概四十多米到七十米,这倒是可信多了);
4、同时代包括明实录在内可信度高得多的资料,再无其他有关宝船长度的记录,甚至对理论上应当“耗资千万金”的宝船建造都是一笔带过;
5、宣德后中国无论明清两代,再无“宝船”的建造记录;
6、《筹海图编》、《纪效新书》、《阵纪》、《武编》等兵书记载了从福船到沙船哨船之类的各种明朝船只,但独无“宝船”之记录。
相反,
7、只能容纳百余人甚至只有六十人的福船,却在明朝各种历史资料中被频繁提及,并动辄以巨大、高大、巨、坚等词形容,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胡宗宪、戚继光等高级将领。
8、如果明朝建造过长138米宽56米、比“大迈克尔号”还大至少三倍的“宝船”,这么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明朝将领都不知道,要知道,为了整训武备,胡宗宪、戚继光甚至经常会研究葡萄牙、日本等国的军备,更别说明朝自己的,他们就从来没听说过明朝可以造出这么大的“航母”?
综上所述,我个人倾向于认为:
1、所谓138米的“宝船”,并不存在,此为后人严重夸大其词的说法;
2、“宝船”的“宝”实际上是“运宝”的意思,而不是一种独特的船名,“宝船”可能是福船之类的船只改造的,这也正是:
①同时代文献未记录宝船大小、造价的原因,因为其实际上就是福船,没啥特别的;
②宝船之后再无任何记录,特别是在各种兵书中无记录的原因,因为兵书中已经记录福船了。
如果你一定告诉我,老祖宗说的都是真的,都是对的,明朝就是能造出138米的宝船,那我也不反驳你。
引用网友 @红烧猪头 给我的留言——
焦勖《火攻掣要》:西洋水战所用火攻,虽以大铳为本,亦更以坚厚大船为基,【海上战船大者长六十丈阔二十丈】,中者长四十丈阔十二丈;小者长二十丈阔六丈。底用坚大整木合造,底内四围用铅浇厚尺余,船体分隔上下三层,前后左右安设大铳数十余门,其弹重五斤起以至数十斤之上。其战法,专以击船为主,不必击人:先以一人坐于桅斗之上,用远镜窥望,候敌船将近数里之内,用铳对准击放,不必数弹,敌船立成齑粉,敌兵立成鱼虾;且更有链弹,横截船桅如利刃斩草;有喷铳药弹,烧毁船篷如烧纸片。自古水战之法,技击之强,猛烈无敌,亦称西洋为至极矣。
老祖宗说的对,这么看来,138米的宝船其实算不了啥,毕竟明朝的时候,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这些国家都可以造出186米长、62米宽(长六十丈阔二十丈,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实属小儿科)的风帆战舰了。
要知道,被IJN干沉在珍珠港的美国国舰“亚利桑那号”:
长185米,宽29.6米,
这么一看IJN当年虎虎虎实属炸了个寂寞,毕竟英(没有米)鬼畜几百年前就能造出比亚利桑那号还大一倍的木质战舰了,英(没有米)鬼畜才是真的老祖宗天下无敌。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