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5-12 00:39:1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因为电视上始终是电视上,有时他们会根据历史而修改一些令大家更为接受的东西。但是在历史上清朝大臣见了君王喊万岁,那是一种戏剧性的称呼。使用戏剧性的称呼君王,君王肯定是会生气的。
电视上始终就有这样一幕,君王坐在龙椅上,大臣们跪拜在底下,齐声说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样一幕,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其实是一种不符合清朝礼仪制度上的称呼。因为万岁代表着君王要活到万岁。一个人没有能力去活到万岁,所以这就是一种戏剧性的称呼。
如果用这戏剧性的称呼对君王,君王肯定是火冒三丈的。当时的雍正君王就是特别反感这种套话,如果是有人说了这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或者上奏折的时候,写到皇上万寿无疆等词,他一般是不接受的,反而会把这个奏折批下去。
那么在古代真真正正见君王是怎么称呼的呢?这是要分两种情况的。
第一种情况就是,满人大臣跪拜君王时需要说奴才恭请皇上圣安。
第二种情况就是,汉人大臣跪拜君王时需要说臣恭请皇上圣安。
在清朝晚期的时候,是可以将万岁使用上的,但是要使用万岁的时候,必须要加上一个爷字,也就是万岁爷。但是这个万岁爷一般是局限于宫里的一部分,太监或者宫女。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我前面所说的两种情况来进行称呼。
在热播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有这样一幕场景:
康熙皇帝来到乾清宫举行早朝。当他站在龙椅前时,众大臣立即跪拜下来,高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康熙皇帝随即下令“平身”。众大臣又齐声回答:“谢皇上!”一套早朝礼仪才正式结束,进入当天的早朝主题。
除了《康熙王朝》,不少清宫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历史小说里,都会见到类似的场景:大臣在觐见皇帝时,动不动就称呼“万岁”“万岁爷”等。其实,这是一种不符合清朝礼仪制度的称呼。如果有大臣胆敢这样做,一定会挨骂的。搞不好的话,还会罚去俸禄,甚至革职问罪。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万岁”,还是“万岁爷”,都是戏剧舞台上的称呼,不是正式礼仪称呼。用戏剧舞台上的称呼来称呼皇帝,你岂不是嫌命长?
雍正皇帝在这方面特别反感。有一次,江西布政使李兰奏折后面写道“皇上洪福”几个字。这几个字是再普通不过的套语,比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寿无疆”等常见套语来,算不了什么。但雍正皇帝照样生气了,朱批道:“朕深厌此种虚文。”
那么,大臣在觐见皇帝时,对皇帝的正式称呼是什么呢?
这要分两种情况。
如果是满人大臣,他应该在跪安时称呼:“奴才某某某恭请皇上圣安。”
如果是汉人大臣,他应该在跪安时称呼:“臣某某某恭请皇上圣安。”
比如,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李鸿章、盛宣怀觐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他们均称呼:“臣恭请皇上、皇太后圣安。”有意思的是,虽然慈禧太后掌握实权,但他们依然把皇帝摆在前面。
书面语言是是如此。《清史稿》记载,清朝入关前的重臣、叶赫部贵族后裔阿什达尔汉上疏给皇太极时,说:“皇上欲恢张治道,深思笃行之。”仍然是称呼“皇上”,而不是什么莫名其妙的“万岁”。
除了大臣,皇后、妃嫔等所有人见了皇帝,准确的称呼都是“皇上。”只有皇太后、皇太妃能够称皇帝为“皇帝”。这一点,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说得清清楚楚:“太后太妃都叫我皇帝,我的本生父母和祖母也这样称呼我,其它人都叫我皇上。”
到了清朝晚期,出现了“万岁爷”的称呼。但是一定要注意,这里的“爷”千万不能省略,不能直接就称呼“万岁”,那样的话又会挨骂的。而且,这种称呼局限于宫内一部分太监、宫女,适用范围并不大,而且绝不可能出现在正式场合。大臣们也不会这样称呼皇帝。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也提到这种称呼:
太妃们为了表示对我的疼爱和关心,除了每餐送菜之外,还规定在我每餐之后,要有一名领班太监去禀报一次我的进膳情况。这同样是公式文章。不管我吃了什么,领班太监到了太妃那里双膝跪倒,说的总是这一套:“奴才禀老主子:万岁爷进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烧饼)和一碗粥。进得香!”
在这里,称呼溥仪(皇帝)为“万岁爷”的,是太监。你又不是太监,称呼什么“万岁爷”?这不是自掉身价吗?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