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美文 > 文章正文

你如何看待学群的散文《粮食》 农药是人类贪婪的代表吗 机器真的切断了生命的源头吗

时间: 2023-06-01 07:00:0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你如何看待学群的散文《粮食》 农药是人类贪婪的代表吗 机器真的切断了生命的源头吗

一个机器人的爱与死

对机器人安德鲁来说,死亡同样重要。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为成为人类的选择,更在于,作为带有自毁与死亡倾向的爱情的见证。

爱,是可以学习的

1999年,当导演克里斯·哥伦布(Chris Columbus)把科幻小说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两百年人》搬上银幕时,他的内心一定像很多人一样,充满了对新世纪的种种幻想。影片中,幻想的展开方式来自阿西莫夫对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一贯设想:“一反先前流行的机器人必然邪恶的观念,构想了人与机器人的伙伴关系。”不同的是,克里斯·哥伦布将这一命题延伸至那个至今仍令人着迷而困惑的领域:爱情。

影片开头的时间被设定为不久的将来,也就是2005年。尼尔把一个家事机器人带入自己的四口之家,这个被二小姐随口命名为安德鲁的机器人,按照机器人公司后来的解释,或许是“回路出了问题”,表现出了一种类似于人类的独特个性。在帮助主人收拾房间时,它小心翼翼地将角落蛛网上的蜘蛛,放回花园;夜深人静的时候,它打开主人的老唱片机,静静地聆听音乐;当接受大小姐的命令,从窗户义无反顾地跳下后,为了维持家庭的和睦,它向主人隐瞒了事情的真相;将二小姐的水晶小马不小心弄坏后,它花了一晚上时间查阅木工书,重新制作了一匹同样精巧的木马雕塑。

这些表现引起了尼尔的好奇。在他眼里,安德鲁身上的个性是“无价的”,他不但没有接受机器人公司回收改造的建议,反而决定刻意培养安德鲁的个性。安德鲁自此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做家务,有了更多时间创作新的作品。后来它创作的钟表,还为尼尔带来大量财富。不仅如此,尼尔晚上还经常给安德鲁上课,为它讲授生命的真相,以及人类特有的幽默。

渐渐地,安德鲁变得更加富有人性。它不仅懂得流畅地讲述各种笑话,而且和二小姐之间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二小姐让父亲为安德鲁建立了银行账户,还在婚礼举行之前带着矛盾的心情找安德鲁倾诉。只是,那时的安德鲁在骨子里仍被设定为对人类的服从与服务,对二小姐的诉说,它无法回应更多。

改变发生在12年后。在海滩上,手捧书本的安德鲁与二小姐坐在一起,看着她的孩子在一旁嬉戏。经过大量的阅读与学习,突然,它如有所悟,问二小姐:“人要怎样才能得到自由?”紧接着,它说道:“在下研究过你们的 历史 ,人类掀起可怕的战争,数百万人战死只为一个目标——自由。如果自由对这么多人是这么重要的话,那一定值得拥有。”

领悟到自由的价值后,安德鲁决定用自己账户上的钱,向主人换取自由,对它来说,自由更多来自一种被对待的态度:自己并非家庭财产,而是家庭的一员。安德鲁的要求,显然大大超出了尼尔的预期。作为自由的代价,尼尔让它搬出了家。安德鲁在海边设计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追逐自由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它用了十几年时间,到各地寻找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同型机器人,结果一无所获。

在上述情节之前,电影与小说的叙述基本重合。安德鲁,作为一个被意外发现具有独特个性的机器人,通过不断学习,开始寻找自由,思考生命的价值。如果考虑到小说原著的创作背景,阿西莫夫的初衷或许不难理解——1976年,《两百年人》这部小说是阿西莫夫应编辑之约,为纪念美国建国200年而作。从一个机器人的角度,去探讨“人”之为人的本质与真谛,解决人权与自由之困,不难让人回想到美国《独立宣言》的精神源头。

不过,影片的情节很快出现分岔。在寻找同伴的旅途中,安德鲁意外地找到当初制造他们的机器人之父的儿子,后者已成功研发出可以在外形上完美复制人类的机器外表。这让一心渴望成为人类的安德鲁喜出望外。

安德鲁为自己换上中年人的外表,返回原来的家。如果说时间对于机器人来说无穷无尽的话,对于人类却要无情得多,一切都在变化:主人尼尔已经去世了,二小姐也已步入老年,安德鲁还差点把二小姐的孙女波夏误认为当年的二小姐。

不久,二小姐也去世了。在医院握着二小姐的手告别时,安德鲁看着一旁伤心落泪的波夏,再次感到无法表达 情感 的痛苦:“你能哭,我却不能,这实在太残酷了,我心里好痛,却无法表达,是否每一个我关心的人都会离去?”

安德鲁感到寂寞,收留了雨夜在外的流浪狗。它不断学习,与科学家一起研究改造自己的身体,使自己完全可以像一个人类那样感知世界。在与波夏不断的聊天中,它发现自己爱上了对方。

机器人爱上了人类,在较远的未来,似乎并非难以想象的事情。不论是之后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人工智能》中那个深爱着领养自己的母亲,在2000年之后借助外星人的力量实现与母亲相聚一日的机器人小男孩,还是在电影《她》中那个同时与几百个人相爱的超级操作系统,都让人类为之动容。而安德鲁的爱情,真正触动我的地方在于,这种爱并非预先设定,并非写入程序,而是在与人的相处中,慢慢习得。正如影片中,二小姐与父亲尼尔的对白:“是你让它(安德鲁)读了大量的书,变得和我们一样,拥有七情六欲。”

安德鲁告诉我们:爱,是需要学习的,是可以学习的。将这句话换个说法,贵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并非天然懂得爱,如同长在同一棵果树上的我们,很多人其实来不及成熟,来不及领悟爱,便无可避免地衰败了。

也可以说,我们变得越来越不敏感,甚至不如电影中的安德鲁,会注意到房屋角落中的小小蜘蛛。作为一种对照,我深深喜爱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的几个镜头:小艾米莉喜欢敲碎牛奶的表皮,喜欢碗放在地上的声音,喜欢将手插入装满粮食的布袋。如果没有那种基于人类敏感性的感受,我们将如何去表达、言说那些幽微而渺茫的爱?

不完美的独一无二

只是,要让机器人安德鲁学会表达爱情,拥有爱情,并非那么容易。关于爱,一切要从导演克里斯·哥伦布在电影中埋下的一个伏笔开始。

历经十几年的找寻,安德鲁虽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同类,却意外找到北安公司机器人发明者之子巴恩斯。巴恩斯的贡献在于,他研发了大量可以仿真人类的机器人器官。在用特殊的材料捏制人类器官时,巴恩斯告诉安德鲁,自己的秘诀在于十全九美,即将机器人器官故意捏出一些缺陷:皱纹、不整洁的牙、疤痕。他指指自己的酒糟鼻,说道:“就是这些不完美处,才让我们独一无二。”

巴恩斯的这句台词,俨然是人类及爱情的一个隐喻。完美多少意味着平滑流畅,易于复制和量产,缺少个性与标记。请允许我们回到明代文人张岱的那句格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或者回想一下爱尔兰诗人叶芝的那句诗:“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比较而言,那代表真实的瑕疵,代表阅历的痛苦的皱纹,才真正代表着人类内心的情愫所系。

我不知道,机器人安德鲁在听到巴恩斯的那句话时,是否同样心神激荡。或许,它那时的痛苦,仍在于感受力的匮乏,无法闻到花香,无法流下热泪。像电影《加勒比海盗》中遭受诅咒后饕餮痛饮却无法感知酒醉饭饱的海盗一样,作为人类的幸福,或者作为机器人难以逾越的壁垒,不正是那些平易而简单的细微感受吗?

终于,安德鲁装上了中枢神经系统,它可以完全像一个人那样去感受疼痛,感受热吻,甚至做爱带来的迷狂。它兴奋地跑去找波夏,请她戳一下自己的眼睛,只为感受书本中描述的疼痛;它请波夏亲吻自己一下,只是要真实体会一次那无数关于亲吻的描绘。

然而,安德鲁依然无法逾越自己的属性设定。阿西莫夫为机器人设置了一个框架性的定律:“1.机器人不可伤害人,不可袖手旁观任人受到伤害;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与它的命令,但是如果这个命令与第一条规则发生抵触,那就不服从;3.只要不违背第一条规则或第二条规则,机器人必须保护它自身的生存。”在原著小说中,由于“机器人三定律”的制约,安德鲁差点被两个过路的混混下令自毁,这也推动了它和律师一起修正关于机器人的定律。只是,作为一个家政服务机器人的设定,安德鲁的天性是服从,骨子里缺乏冒险和大胆的基因。而后者,在爱情中几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波夏即将结婚时,安德鲁只能和巴恩斯在一旁偷偷地围观并嘲笑那个“下巴尖到可以把泰坦尼克号戳个大洞”的波夏的未婚夫。换句话说,在安德鲁追求爱情迈出关键性的一步上,它仍旧需要被启蒙,需要学习。年轻的波夏比她的外婆,更为大胆,她怂恿鼓动着安德鲁:“该死的,安德鲁,如果你想成功的话,就是你现在做的事,你就不能表现得这么礼貌……去冒险,去犯错!对,有时候不需要太完美,做错事也是很重要的……是去犯错,看看何者是真,何者是假,看看你有何感觉,人类本来就是一团糟……不,这是人性沟通。这跟理性无关,而是倾听自己的心声。”

没有比这更加美妙的爱情鼓动了。在人类的世界里,爱情本来就是冒险,就是鲁莽,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正是有了这番对话,安德鲁开始领悟到爱情的真谛,它也开始真正突破自己的属性设定,不是从外表,不是从感受,而是从内心深处,真正从一个机器人变为人,从波夏眼中的它,变成他。

影片的原名叫作《Bicentennial Man》,直译过来也是阿西莫夫小说的原名《两百年人》,在中文翻译中更常用的是《机器管家》和《变人》。在我看来,《变人》无疑更为贴近影片的主题。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安德鲁真正实现了从机器人到人的转变,他大胆地向波夏示爱。当两个人真正走到一起后,他又要为消除波夏的忧虑而努力,他要让世界法庭在法律上承认像自己这样的机器人,也应该享有一切人类所拥有的自由。

发生这一转变的核心,正在于从巴恩斯到波夏,都让安德鲁真正意识到,“人”之为人,“爱情”之为爱情,正在于那种基于不完美的真实与冒险。在未来世界,人工智能不断发展,机器具有超越人类的智慧,甚至人类通过智能机器的部分替换实现长生不老并非不可想象。然而,人类的那种冲动与勇气,那种在激情中的非理性,才构成“人”之为人的真正内核。

死亡与诸神的嫉妒

影片中,安德鲁的这一努力,又持续了很多年。从它作为机器人出厂,已经过去了200年。波夏也变成了老人,但在安德鲁所研制的机械器官的帮助下,依然保持着活力。只是,在波夏的内心深处,她始终认为万物各有其界限,她并不愿意借助 科技 实现长生。另一方面,在世界法庭看来,人类可以接受一个长生不老的机器人,但出于嫉妒,显然无法接受一个长生不老的人类。要让人们承认安德鲁是人类的一员,要让安德鲁和波夏的爱情继续生长,死亡成了无法回避的命题。

最后,安德鲁做出了选择,他通过手术改造了身体结构,使自己的生命像人类那样处在不断的磨损和腐蚀之中。小说中,这一情节,作为安德鲁为了争取得到人类的认定与自我选择而得以保留。不过,在影片中,这一幕更多是为了爱情。为了与心爱的人一起衰老死亡,安德鲁在世界法庭上宣告:“我情愿像人类一样死去,也不愿意作为机器永生。”

终于,在200岁那天,听着世界法庭的宣布:“马丁先生,今天我们宣布你是200岁的人。”安德鲁离开人世。随后波夏也选择拔掉机械器官的开关,与安德鲁一起在爱情中永生。

看到这里,像很多人一样,我感到作为人类的一种自恋,一种拟想中机器人为了成为人类不得不做出牺牲的自恋。可你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人啊,这就是写入人类基因的某种设定啊。像安德鲁一样,突破自我的设定,总是很难;牺牲,有时候反而容易一点。

对安德鲁来说,那种为了爱情而终止生命的觉醒,正是作为人类某种终极意义上的觉醒。我们甚至可以说,对爱情的沉醉,也是对死亡的沉醉。影片中,这一点已在安德鲁那段对性爱感受的描述里有所揭示:“会让你迷失自己,不再有束缚感,不再有时间感,两人身体紧紧交缠,分不清谁是谁、什么是什么。就在你觉得会因狂喜而死的时候,你真的会死,只留下你的身体,但你爱的人却仍在身旁。这就是奇迹。你上了天堂,但事后又能活过来,而且随时都能再去,和你心爱的人。”

无独有偶,在电影《第六感生死缘》中,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死神为我们阐述了同一个命题:(死)神嫉妒人类,正是那如烟火般璀璨的生命,使得一切不可重复。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3000字左右

  收稿日期: 2006 - 07 - 01
  论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的
  客观必然性及其根治途径
  毕学云,张智婷,郝明亮,李吉利,李瑞平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蔚县075700)
  摘要:在简要介绍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西
  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人口压力、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技术的滥用和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是
  主要原因,提出根治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
  关键词:工业革命;生态环境危机;客观必然性;根治途径
  中图分类号: X17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3356 (2006) 05 - 0048 - 03
  1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
  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
  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主要表现为水(蓝色)危机、粮食(绿色)危机、人口危机、
  荒漠化、物种危机、生态死亡、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极
  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弹(人种危机) 、全球变
  暖,等等。
  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
  50a中,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
  源,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报
  告说,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
  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等,但是人类活动破坏大约
  2 /3提供上述资源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
  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动物
  濒临灭绝; 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大约
  60%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行业,如饮用水供应、渔
  业、区域性气候调节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控制等,无法
  进行可持续性生产,前景每况愈下。
  报告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类健康与长久
  发展。如果目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生态环境就有可能
  发生突然变化,将导致水资源质量发生突变,新的疾病蔓
  延,沿海地球海洋生物死亡,以及地球气候出现异常变
  化。
  2 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
  今天当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将人类推到生死存亡
  关头之时,只有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
  反思,方能探寻到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关于环境危机
  的主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据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主
  要有这几种见解: ①“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
  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②“进
  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
  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③“人口说”,认为环
  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④“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
  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⑤“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
  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⑥“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
  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⑦“技术说”,认
  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
  ⑧“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
  获得利润。⑨“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
  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
  痪无力。⑩“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
  会制度。
  上述各说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深
  刻,不能切中生态环境危机根源的要害。笔者认为,造成
  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有如下这些原因:
  2. 1 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
  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危机、生态冲突这些问题跟西
  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的关联。西方文化有3个显
  著特征: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仅漠视跟自然
  的和谐,还漠视跟其它社会、其它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
  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
  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
  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以毁
  坏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个人自由与财富消费至
  上;解除宗教和伦理对人的控制等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传
  ·48·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整个二十世纪,人类消耗
  了1420亿t石油、2650亿t煤、380亿t铁、7. 6亿t铝、4. 8
  亿t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
  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
  资源,全球各国各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目前,全球
  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
  障年限仅40a;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
  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a。与此同时,地球环境遭到严重污
  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森林锐减、物种毁灭、气候变
  暖、荒漠扩大、灾害频发,一场全面的危机摆在人类面前。
  2. 2 人口压力
  如前所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个最大的生
  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负载阈限。而处在生物圈中食物
  链最高位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生物圈的负载能力已达
  到了极限,难以为继。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如果
  听其自然,人口增长会呈现几何图式(2、4、8、16⋯⋯) ,而
  人类所需食物的增长最多是算术方式(1、2、3、4⋯⋯) ,最
  后的结局当然十分悲惨。据悉,世界人口在有公元纪元
  以来的第一个1000a里,只有3亿人。而在第二个1000a
  里,就猛增至约60亿人。在这第二个1000a里,世界人口
  有过两次大的增长。第一次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 从
  1750年到1900年的150a间,世界人口从原来的8亿增至
  17亿。这期间的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
  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高速增长期。从1950
  年到1981年,世界人口从25亿猛增至50亿。31a里人口
  就猛增了1倍。在此期间,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
  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更有
  甚者,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与贫困的扩大是同步
  的。
  2. 3 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
  境。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进程中,只知道一味地
  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却没有认识到地球承载人类生存
  的能力,取决于它能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过
  程,这个系统的发展既有利于人类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
  的一面,即过度耗竭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最终
  将导致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
  人类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有三个途径: ①非生物资
  源的消耗(地球上不可更新资源是有限的,是可耗竭的) 。
  ②向环境的排放(污染和废物排放往往超出环境的自净
  能力) 。③生物量的损失(可更新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更
  新速度) 。
  因此,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总压力超过了地球
  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性,才造成了环境危机。关于这
  一点,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
  尖锐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
  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
  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由此可见,正是人类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对
  生态资源肆无忌惮地无度挥霍,才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
  恶化,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性灾难。因此,
  人类只有善待自然,按照生态基本规律办事,运用使发展
  更少地依赖地球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承载能力达
  到有机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才有可能躲过大自然对
  人类新一轮更大范围的惩罚。
  2. 4 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
  我们知道,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从自然
  界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质和能量的生存方式,使
  之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但是,人类在和环境
  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和苦斗,极大地发展了自己,增强了改
  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之后,又逐步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
  耗为手段,以高速度、高发展为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
  目的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的后果是对环境的高污
  染和高破坏,是以牺牲环境来求取发展的。在今天当环
  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
  定的直接因素,在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频发不断,生态资
  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人类才对这种传统生存方式
  的缺陷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在1989年12月22日第44
  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联大第44 /
  228号)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
  原因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别是工业国
  家的生产和消费形态。”
  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遵循着
  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特征的生存方式。高物质消费生
  活方式驱动着高资源消耗的生产,而高资源消耗的生产
  又导致了地球环境状况的恶化。环境危机的出现无不与
  这种浪费型、破坏型的传统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现在每1年燃烧的矿物燃料就要自然界用100万年
  的时间才能形成。
  对这种传统的高消耗生产方式和高消费生活方式,
  有识之士称其为“发展的失败”。具体地说,即正是传统
  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等几乎所有方面组成了
  威胁生态环境的社会惯性力量。因此,仅仅从其中一个
  方面入手,或是以为更新的技术本身就会解决这样的问
  题,或是寄希望于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肯定是要失败
  的。事实上,许多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技术专家,当然还
  有各方面的社会科学家都明确认识到,如果不对人类迄
  今所处的生存方式,或者说对整个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
  思,人类断难改弦更张。
  2. 5 技术的滥用
  如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
  ·49·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使人类能更大规模地采矿、办工业,从而向自然界索取
  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并同时向环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废弃
  物。尤其是化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合成许多自然界
  根本没有的化学品,在排入环境后长期在食物链中循环,
  危害人体健康。
  可见,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贪婪地索取
  和掠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科学技术是
  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为害人类的一面,又有造福人类的另
  一面。人类只有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环境保
  护方面,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一
  系列技术,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采取清洁生产方
  式,实现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把对环境的负荷减少到
  最低限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
  的永续发展。
  2. 6 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
  自由经济制度要求整个社会关系商品化,要求按照
  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由买卖、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
  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其保障和鼓励,甚至放纵私人自
  由地无限制地从事各种创造财富的活动。然而,这些活
  动大多是以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来
  获取其高额利润的。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只图急功近利,
  不顾长远后果。而正是这种对利润的贪婪导致了对大自
  然的严重破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无内在目标和固定方
  向,仅仅服从于供需力量的调节。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某
  些人类的共有物(即共有资源) ,如空气、水等人类生存所
  必需的物质基础,往往被少数人或集团用做换取个人或
  集团利益的牺牲品。
  对此,美国著名学者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
  教授曾指出: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趋向于流向能
  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收益的生产项目及其所属的企
  业。在这种体制下,投资实际上由公司决定。而公司作
  出选择的依据是收回投资和创造利润的周期的长短。它
  们当然选择周期短的。不幸的是,有利于环境的,同时从
  长远看经济效率更高的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
  而且资金和利润的回收周期长,因此不可能在自由市场
  经济体制下为投资者们所喜欢。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资金分配不可能自发地照顾环境质量所代表的社会
  效益。这就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加强对自由经济活动
  的干预、控制和调节,以克服自由经济“无形之手”所无法
  触及的个人权利的滥用和资源浪费之流弊,防止共有物
  悲剧的发生。
  3 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治途径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
  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发达国家在发展
  中,不顾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
  然资源和能源,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
  问题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目前,世界上少数地
  区的消费极高,但大部分人类的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
  满足。正是工业化国家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加
  剧了环境退化和世界一些地区的贫困。
  作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铲除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
  源,需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
  产和可持续消费等4个方面入手。
  3. 1 控制人口增长
  根据世界人口学家估计,目前全球正以每年1 亿人
  的速度在增长,到2030年,人口将可能达到100亿。地球
  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速度上目前已显得赶不上人口增长的
  速度。而正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尤其对
  土地、水、物种等造成巨大的压力,并造成了森林的锐减,
  土壤的退化,生态的恶化,资源的浪费,物种的减少等一
  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
  境,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务。
  3. 2 开发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
  能等,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人们在使用过
  程中,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几乎是零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
  坏微乎其微。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缓解煤、
  石油、天然气开采压力,减轻生态环境破坏的一条重要途
  径。
  3. 3 可持续生产
  可持续生产是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而不危及子
  孙后代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生产。实行可持续生产的主
  要途径是在工业发展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利
  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
  率,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物量生产
  经营活动。按照联合中巴黎工业与环境活动中心的定
  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
  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达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是: ①调整产品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代替毒性
  大、污染重的产品。②调整原料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
  的能源和原材料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
  ③调整企业技术结构,用消耗少、效益高、无污染、少污染
  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益低、污染产生大、污
  染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④设计物料闭路循环,开展
  “三废”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
  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⑤强化企业工业生产管理,减
  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⑥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
  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最终的
  处理、处置。⑦建立无废工业区。
  (下转第54页)
  ·50·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小区,开展规范的湿地和鸟类保护工作,试验性建设湿地
  恢复工程。
  (4)建立湿地公园。在北戴河湿地等近城市区和南
  戴河、黄金海岸等旅游区的湿地,规划建设具有保护和开
  发相协调的示范性特色湿地公园,同时发挥湿地的生态
  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5)探讨建立并逐步健全湿地保护社区参与机制。
  在参照国内外其它地区社区参与湿地保护成功经验的基
  础上,探讨性建立符合秦皇岛沿海湿地保护实际的社区
  参与机制,使沿海湿地的保护和湿地所在县、乡、村社区
  经济利益协调发展,让群众从保护湿地中得到实惠,从而
  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保护行动。
  参考文献
  [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湿地公约履约指南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 2 ]国家林业局,等.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 ]. 北京: 中国林
  业出版社, 2000.
  (上接第50页)
  3. 4 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21世纪议程》提出,世界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
  持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
  展中国家应在其发展过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避免
  工业化国家的那种过分危害环境、无效率和浪费的消费
  模式,工业化国家要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其他援助。
  政府和商业界对改变消费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具体手段有:运用经济刺激,改变消费行为;调整价
  格结构,使价格能够反映出环境的价值;取消对不可持续
  消费模式的保护性补贴;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的经验
  和意识等等。
  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以环境标志(绿色标志)
  制度为核心的绿色消费浪潮,对转变不可持续消费模式
  产生了推动作用。环境标志(绿色标志)是某一个国家依
  据环境标准,规定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必须符合环
  境保护的要求,对符合或者达到这一要求的产品颁发证
  书或标志。如果商品上印制了特定的环境标志,就表明
  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
  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再
  生和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 1 ] [美]D. 米都斯,等. 增长的极限[M ].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 2 ] 王进.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 3 ] 陈鸿清. 发展新思路[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0.
  [4 ] 王样荣. 生态与环境[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 5 ] [德]狄特富尔特,等. 人与自然[M ]. 三联书店, 1993.
  [ 6 ] 戴星翼. 走向绿色的发展[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上接第51页)
  吸入鼻腔才有效, 45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新城疫II系疫苗
  免疫, 15日龄时翼内皮下刺种鸡痘疫苗。在免疫各种疫
  苗前后3天内饲料中不加抗菌素药物。
  3. 8 消毒
  室内和所用设备都要定时进行消毒。
  3. 8. 1 地面消毒 用1%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水进行
  喷洒消毒,每周进行1次。
  3. 8. 2 空间消毒 在育雏前20天用熏蒸法进行消毒。每
  立方米空间用42ml福尔马林溶液倒入盛有21g高锰酸钾的
  容器中,熏蒸后密闭24~48h,然后通风换气放出甲醛气体。
  3. 8. 3 设备消毒 我们用的温度计、湿度计、饮水器、食
  槽等设备,都要用新洁尔灭或生石灰粉等药品冲洗,然后
  用净水洗净,在阳光下晒干,即达到消毒效果。
  4 小结
  通过对褐马鸡雏鸡的研究饲养,除获得了适合雏鸡生长
  的基本因子的理论数据外,还得出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4. 1 行为习性
  雏鸡刚能站稳行走就表现出好动、好斗的习性,特别
  爱啄抱窝鸡的冠和眼, 3日龄时行走奔跑速度加快,爬坡
  能力增强,在野外不易抓到。雏鸡从9日龄时开始有沙
  浴现象,两周后夜间飞到架上休息,每天的上午8: 00 ~
  10: 00时,下午的5: 00~7: 00时,是其活动和取食最旺盛
  的时候,中午11: 00~14: 00时不爱动,也不肯取食,但这
  个时间饮水较多。
  4. 2 健康标志
  雏鸡早晨粪便的颜色、形状基本能代表其是否健壮,
  如果呈圆柱状、条状、棕绿色、表面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着,
  说明鸡健康;如果盐成份增加,呈白色糊状或石灰浆样的
  稀粪,多感染了痢疾;如果是黄白色、黄绿色并附有粘液、
  血液等恶臭稀便,说明感染伤寒等急性病。
  鸡群中的啄羽、啄肛、啄趾及其它异食现象和有无软
  腿,能帮助判断日粮中营养是否充足和平衡,以便及时调
  节各种营养元素。
  4. 3 生长情况
  从鸡群中选即将进入亚成体的5只鸡分别在6周龄、
  7周龄、8周龄、9周龄测量其6个相关指标,通过计算、比
  较得出:雏鸡在即将进入亚成体时,也就是49日龄以后,
  生长速度最快。
  ·54·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初一(6)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改善环境从两部分抓起
1、调整能源结构
因为矿产能源的消耗会附生出一大堆的物质破坏环境。
比如,政府现在限制电摩。这样就等于强迫人们去用排污量巨大的汽车和油摩。这需要打破决策层的利益链才能解决。
对绿色能源提供方及使用者的补贴,对矿产能源提供者及使用方的税收,也可以做到能源结构的宏观调整,这还得依靠管理者们肯放钱肯出力才行。

2、严管污染源
近段时间,槽罐车偷排工业废料,乱扔节能灯引起汞污染、河道玻璃污染,食品中的激素、重金属污染等也日益严重。非法排放污染源可以使得种族灭绝,重蹈玛雅人的覆辙。这更需要政府对违法商业链敢于打击,斩草除根才行。

反正,要改善环境必需政府支持。决策层的一条禁摩令就能让全中国十面霾雾,只有给他们施压才能有所改变。
学园部落3000左右得读后感
环境保护是现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低碳出行。而且让使用电瓶车。

《粮食》短文阅读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到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

  “猪娃子耶,回来哟!”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下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为角力场,成为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料,两料,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建阳零点,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去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毛片《散文》,2021年第10期。有删节)

  15. 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4分)

  答:

  16. 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5分)

  17. 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6分)

  答:

  18. 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文章标题: 你如何看待学群的散文《粮食》 农药是人类贪婪的代表吗 机器真的切断了生命的源头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meiwen/172021.html
文章标签:切断  源头  农药  贪婪  如何看待

[你如何看待学群的散文《粮食》 农药是人类贪婪的代表吗 机器真的切断了生命的源头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