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红军长征在遵义的相关传奇性故事
1、长征中第一次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中央红军和党中央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经过近三个月的作战和艰苦跋涉,到达遵义。一路上,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反动宣传,红军每到一地,老百姓几乎都早已逃走或藏匿了,而在遵义却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2、长征中第一次享受了电灯
遵义桐梓县是贵州军阀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的老家,当时县城人口达二万多人,非常繁华。桐梓县位于川黔大道的必经之路,自古就有“川黔锁钥”之称,煤炭资源丰富。在桐梓县城建有发电厂。 红军战士们意外发现桐梓县城竟然还有电灯。电厂老板表示愿意发电,保证了发电的需要。
3、遵义会议红军历史转折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中第一次最大的战役胜利
遵义会议采纳刘伯承和聂荣臻的建议,决定到成都的西北或西南去建立革命根据地。遵义大捷,红军击溃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毙伤敌人2400多人,俘敌3000多人,缴获枪支2000多支和大量的战利品,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的胜仗。
5、长征中第一次发行了苏维埃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进驻遵义后,办公地址设在老城杨柳街。1935年1月12日,苏维埃国家银行开业,国家银行以打土豪征收来的布匹、银元及遵义紧缺的大量食盐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正式发行了苏维埃币。
参考资料来源:湖北党史-红军长征在遵义的几个“第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遵义会议
!?? ???? !?? !!!?。 !?。。 !!?。 !?。 !!??。 !??。 ??。。 !!??。。 !!??。 !??。 !?。。, !?。,。??! !。。。??! ??。。?!
1936年8月,红军到达陕北一年多后,毛泽东和杨尚昆联署,向参与长征的同志发起征稿启事。毛泽东号召写回忆录,目的是争取外国人对红军的物质援助。这在长征结束后本就有计划,但因军事紧张而暂时搁置。陕北局面出现转机之后,为向国际宣传红军和争取募捐援助,所以发起集体创作。
经过三个月后,共收到稿件200余篇,约50万字。左翼作家丁玲和参加过长征的成仿吾参加文稿的编辑工作,而全部工作则由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负责。最后徐梦秋还撰写《关于编辑的经过》,直到1937年2月22日全书完成,取名为《二万五千里》。不过毛泽东为避免刺激国民党,顾全统一战线大局,该书直到1942年底才出版,更名为《红军长征记》,但也只是作为“党内参考资料”。
《红军长征记》是长征亲历者在长征结束一年多之后写下的回忆文字,记忆犹新,撰文的也大多是记忆力好的年轻人,因而是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的真实记录。斯诺著《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许多素材皆取之于这本书。此书到1954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在内部发行的《党史资料》上发表时,删除了何涤宙《遵义日记》、李月波《我失联络》、莫休《一天》等5篇文章。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选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也没有收入何涤宙《遵义日记》等5篇。
为什么要删掉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呢?其实看看他在日记里写了什么就知道了。
何涤宙的《遵义日记》详细写到他在遵义的十天生活。这十天没有行军打仗,是他在长征期间难得的惬意时光。
第一天,进入遵义,看到街上铺子家家门口挂了“溃兵抢劫暂停营业”的牌子。
第二天,进街上馆子。何涤宙约同萧、苏、冯三同志去逛街买东西后,一起到遵义规模最大的川黔饭店点了辣子鸡丁,醋溜鱼,血花汤等六七个菜。一盆辣子鸡丁堆得满出来,大家都很满意。
第三天,何涤宙去了土豪家,搬到了一个蒋师长的公馆去住,那是遵义算得数一数二的漂亮洋房子。何涤宙的房间可以看见整个遵义城,他烧着白炭,靠在摇椅上,看着土豪家拿来的画报,感觉自己是个“布尔乔亚”(资产阶级)了。
第四天,街上闹哄哄的挤满人在欢迎朱毛。第六天,他又到川黔饭馆去吃辣子鸡丁,不过其中一半是白菜,何涤宙还跟伙计理论,伙计答应明天一定做好。第七天的时候,何涤宙再到川黔饭店吃辣子鸡丁,这次少得连盘子底都铺不满,并且大部分是猪肉,何涤宙和朋友决定以后不来吃了。
第七天上午,何涤宙还把组织分配的打土豪获得的一件皮袍送去裁缝店改做皮衣,结果袖子没有皮,长只到膝盖,裁缝偷工减料,何涤宙大为生气,争论过后裁缝愿意赔布。
第八天晚上开同乐晚上,和女学生跳舞,何涤宙说大家都兴高采烈,认为当晚最精彩的就是女学生跳舞出台。何涤宙的萧队长还跳了莫斯科带来的高加索舞,何涤宙觉得女学生算是今天开了洋荤。
第九天准备行动。第十天,天未亮就告别遵义,土豪家搬来的东西送给群众,何涤宙穿上遵义的纪念品“大衣”,又开始上路了。
红军在遵义的十天,正是中共历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召开之后,上层在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政治斗争,但基层的红军却过上了几天“小布尔乔亚”生活。
《遵义日记》的作者何涤宙懂外文,爱打球,也会享受,是一名有文化的教员,原是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工兵营少校营长,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曾在红军大学讲苏军条令。他是在与红军作战中被俘,才参加了红军。何涤宙是一个工兵专家,在长征途中的主要贡献就是架桥。何涤宙一度担任过红军大学的教务部主任,但最后却不知所踪,据萧劲光回忆,后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何涤宙说要去大城市看病,到武汉以后不辞而别,离开了革命队伍。
红军长征在遵义另一件比较有名的事,也就是用茅台酒泡脚。现在茅台集团都已将此事作为《红军与茅台酒》的红色历史故事写进了茅台酒厂文化中。
在长征结束后征集的回忆文章中,其中有一篇题为《茅台酒》的文章,是时任红一军团教导营教员熊伯涛写的。文章写到,还离茅台有五六十里的时候,很多人就在打听“茅酒”的消息,特别是在没收土豪财物时。进遵义前有不少人在泥滑路中跌跤,互相之间也以“明天拿前面的茅台酒来滋补一下”作为安慰。到茅台镇时,看见“成义老烧房”里面摆着上百口可装二十担水的大缸,还有几千瓶已装好的。熊伯涛和他的战友们喝了个够,还用衣服包着三瓶酒带走。
除了熊伯涛的回忆外,红军一些高级将领也有回忆文字。据长征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治委员的杨成武回忆,打下遵义后,从土豪家里没收来的财物、粮食和茅台酒除了分给群众,留了部分给部队。“时候,我们指战员里会喝酒的,都过足了瘾,不会喝酒的,也都装上一壶,留下来擦脚活血,舒舒筋骨……”
在遵义会议后调任一师参谋长的耿飚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十六日攻占仁怀。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里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们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细细品尝,不会喝的便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
长征时任红三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的李志民在回忆录中的写得更为丰富。当时有战士想到白酒能舒筋活络,连日行军打仗两条腿都跑得酸疼麻木,于是用茅台酒擦擦腿脚。消息传开后,有战士拿脸盆找酒窖去打茅台酒,还把酒盛在脸盆里,轮流泡脚,互相接摩揉搓。李志民的警卫员也给他打了半脸盆茅台酒来,不过却被李志民批评了,警卫员还争辩说“兄弟部队早用这个办法泡脚了,你还批评我”。
何涤宙的《遵义日记》等文章被删除,是因为按照50年代宣传工作者的思维逻辑,发现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干部的某些叙述,已经和当时宣传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的叙述典范不相容。建国之后,人们对长征的认知已逐渐程式化,删除这些与主流表述不相符的文章,也就“合情合理”。
历史故事都是有哪些
有以下,基本上都是教科书上有的:
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让荆轲去刺杀秦国国君,献上地图以后,图穷而匕首现,最终却没能刺杀成功,荆轲被杀,但这种英雄形象却深深刻在了我们脑海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成为千古绝唱。
四面楚歌:刘邦把项羽围在垓下,并且夜里四周包围的军队唱的都是楚地民歌,可见战事形势并不乐观,最后项羽带八百骑兵突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结局还是悲凉的。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兵败,到吴王夫差马鹏处干活,但每天睡柴草、舔苦胆提醒自己复仇。久而久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不杀反而放了勾践,勾践最终灭了吴国。告诫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励精图治。
完璧归赵:秦国想要赵国的和氏璧,赵国蔺相如智斗秦王,最终完好无损的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国强大,虽然表面上是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但实际上想巧取豪夺,蔺相如就趁秦国斋戒之日,让随从从小路逃回赵国,保住了和氏璧。
信陵君窃符救赵:长平之战后,秦昭王继续进攻邯郸,赵国想请楚、魏出救兵援助,可魏国惧怕秦国强势不敢出兵,魏信陵君就帮如姬报仇,如姬替他偷了兵符,最后楚春申、赵平原、魏信陵三支军队把秦军赶回河西。
历史故事太多啦,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司马光砸缸”“将相和”“闻鸡起舞”等等,不同朝代不同人物,都有很多故事流传。
历史故事都有哪些?
一、《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
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二、《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三、《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四、《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五、《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
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中国经典的历史故事有纸上谈兵、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完璧归赵、窃符救赵、望梅止渴、远交近攻、高山流水、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梅妻鹤子、背水一战、程门立雪等。
历史故事都有哪些?我的天,这你都能问得出来?草船借箭,是历史故事吧?刻舟求剑是历史故事吧?司马光砸缸事历史故事吧?孔融让梨也是历史故事吧?你还想知道啥?
历史故事有很多 比如说三国志 杨家将 包青天 狄仁杰的故事
关于遵义的历史,旅游景点和名人演讲稿
遵义旅游区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点景区,也是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热点中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初步统计,遵义市共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3个大类、40个品种、100多个景区(点),其中,有国家级资源14处、省级资源75处。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
截至2021年,遵义市有世界自然遗产1个(赤水丹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赤水风景名胜区)、省级6个(习水、娄山关、绥阳宽阔水、仁怀茅台、余庆大乌江、湄潭湄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4个(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4个(习水飞鸽、中国杉王、遵义娄山关、大板水);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A级以上景区26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0个(遵义会议会址、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丹霞谷,云门屯娄山关景区,湄潭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赤水竹海景区,余庆飞龙寨景区)。
关于夺取遵义的故事
关于夺取遵义的故事1935年1月中旬,到达贵州遵义地区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计划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月29日,击败堵截之敌,迅速西渡赤水(一渡赤水),寻机渡江北上。此时,敌重兵封锁长江,遂暂缓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到敌人兵力空虚的川滇黔边作战。当红军进入川滇边境后,敌湘军、薛岳兵团及滇黔敌军长,在龙云指挥下由东向西压来,企图配合江防部队歼灭红军。为此,2月18至21日,中央红军全部东渡赤水(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川敌3个旅由云南东北部的扎西向东追击;黔敌急调遵义及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吴奇伟纵队的第59、第93两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妄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2月24日,红1军团攻占桐梓,25日,红5、红9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区阻滞川敌,红3军团一举攻占娄山关,歼敌一部。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的部队,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27日,红1、红3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黔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这次遵义地区的作战(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文章标题: 关于遵义的历史故事都有哪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3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