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16 09:38:16 | 作者:海如意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ABC,既是对一个名字的简称,又是当时人们对英国列车时刻表的惯用称呼。
ABC谋杀案,既是一个自称“ABC”的人犯下的案件,又是凶手在凶案现场留下一本ABC列车时刻表的案件。
最后,它是以A、B、C的地名和姓名首字母顺序进行猎杀的连环杀人事件。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侦探小说我读了4本,其中以侦探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为主角的有3本——包括本书在内。
本书与其他案件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是一起正在发生的连环谋杀案,而非杀人事件结束后,侦探再来破案;而几名被杀者之间,除了姓名首字母相连外,似乎没有任何联系。案发地点也不再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嫌疑人范围更是无从划定。这一切都让那位外表长相滑稽的小矮子侦探波洛先生大感头痛。
不过,对于真凶和犯罪动机,我本人倒是很快有所猜测,但不得不说,作者的布局能力和对故事结构的组织能力实在强大,许多疑惑都不能完全推验明白,到最后又让人对自己的想法将信将疑起来。
本书最体现作者功底的还是对不同人物的心理描写,不一定直接揭露其思想,但通过人物的种种行为、语言、表情等,却能让细心地读者发现其思虑。
本书中除了侦探波洛外,另一个主要角色是他的好朋友亚瑟·黑斯廷斯(Arthur Hastings)上尉,他经常担任类似于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身边的约翰·H·华生医生(Dr. John H. Watson)的角色,作者很多关于波洛的探案小说,都是以黑斯廷斯记录的手稿的形式创作的。但黑斯廷斯更热情、天真、善良和勇敢,并经常以其独有的直觉和“漫不经心的说话”,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给予波洛重要提示。
这是因为,波洛破案,更侧重对犯罪心理的解读。
波洛关心很多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细节,会问很多似乎不着边际的问题,他会力图在脑海里补完凶手的心理测写,这样,当有人企图隐瞒和说谎时,心理侧写就会出现矛盾,而当解决了这些矛盾,真相也就水落石出了。
而本书的一个特殊性在于,它在作为黑斯廷斯的记录的同时,还有一些并非黑斯廷斯亲身经历的情节,在让读者的视角更宽广的同时,也为作者的写作构成很大便利。
但是,我倒认为这些篇幅可以省略掉,或改写进黑斯廷斯的见闻中,让全书在叙述上保持统一。
另外让人惊叹的就是作者精湛的布局能力。可以说,即使知道真凶是谁,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的趣味也不会有太多削减。真凶固然是侦探小说中极重要的一点,但查案过程中的在纷繁复杂的线索中进行逻辑推理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
尤其是波洛每每揭露案件的最后真相时,雄辩的逻辑导向和强烈的反转冲击可谓酣畅淋漓、惊心动魄,让人忍不住拍案惊奇。
侦探推理小说发展到现在,已经足足180年——当然雏形更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历史。到现在,各类书籍、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形式,都存在很多侦探推理作品,各种推理故事模式也被不同的创作者用了一次又一次。可以说,侦探故事的创作越来越难。
福尔摩斯故事的伟大,在于它第一次向大众完全展现了侦探小说的魅力。实际上,我个人一直对福尔摩斯的故事不太感冒,它的经典在于“开创”。比如把当时的英国人唬得不要不要的《斑点带子案》(The Speckled Band),最大的诡计难道不是英国本土很少有蛇,所以很多英国人不知道那个神秘兮兮的“斑点带子”到底是怎么要人性命的吗?况且还有一个明显的硬伤,就是哨子其实不能指挥蛇。
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伟大在于“开拓”。她创造了很多经典的侦探小说模式,比如童谣杀人、暴风雪山庄、合作谋杀、叙诡等等,比如对本书,我就一度以为是合作谋杀或交换谋杀。她的这些模式成为后世一写再写的侦探小说模板,她就是后世侦探推理作家脚下的巨人。
就像是黄河边上的开封城,由于黄河经常泛滥,泥沙淤积,在漫长的历史中,开封的建筑经常是一层一层在泥沙上修筑,层层叠叠,成为一座立体的城市。
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许多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仍然没有这位巨人高。
(《ABC谋杀案》(The ABC Murders),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著,赵文伟译,新星出版社出版,2021年6月第1版,2021年1月第3次印刷。全书共计11万字。)
2021年11月15日星期一中午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