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9-20 08:39:57 | 作者:归圆者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通晓古今诸葛亮
成都东门外有一座石塔,张献忠蜀中建立大顺国,大顺三年的一天,他率部出巡登塔玩赏,听到一首童谣:“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运殿。”于是便命令士卒毁桥拆塔,结果,掘得一块古碑,上面的50个字,并署名说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汉元兴元年,丞相诸葛孔明记。”
这个预言说清楚了回澜塔的命运及张献忠的悲惨末日——塔被毁于张献忠之手,张献忠将会落个利箭穿胸而死。
这首诗是指远在1400多年以前的诸葛亮写下的,他既能预知到修塔的人,也能预知到后来拆塔的人,更能预知到拆塔人张献忠的命运。
“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指张献忠于顺治元年、二年、三年占据四川时,大杀明朝残余势力和官员所相应。“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是指张献忠的主力部队于清顺治三年在川北被清军击溃,其余部转战到川东一带又进行多年的抗清斗争。“吹箫不用竹”,这里是指在川北击溃张献忠大军的是清肃亲王豪格所带领的军队。“一箭贯当胸”,是指张献忠在川北西充凤凰山被肃亲王豪格的军队射中胸部而死。
有人认为,远在1400多年以前的诸葛亮,怎么能作出这样的碑文,能知道1400多年后发生的事,而且描述得那么具体和清楚?所以说是后人知道事情的结局而附会编造的。
但是这是出于《正史》即清乾隆四年修《四库全书》,确定从《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正统纪传体史书为正史。《正史》中所记载的事,则无一事为虚构,无一事是杜撰。
三国时的诸葛亮,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深韬略通历史,多谋善断,神机妙算。辅佐刘备打天下,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治理天府蜀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才华盖世,有口皆碑,功勋卓著,垂范青册,时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济世奇才。历代百姓为之起敬,英雄豪杰为之折服。
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刘,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
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相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铇墓,并记之于册,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一日,刘伯温带领数名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亲往孔明墓地拜祭。穿过高大的牌楼,刚上花石台阶。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边有卧龙山人亲书“吾到无人到”五个篆体大字。伯温抱拳深施一礼,抬眼上下一扫,不禁哈哈大笑。“卧龙山人”好个书法,笔笔苍劲有力,字字雄浑气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逊色。就是预事有差,低吾脚下,终没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预言谬错,欺世骗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碍眼惑众。“伯温话音刚落,随从两步抢前。举起铁石家伙,将碑击作三截。
伯温十分傲气,眼见得碑倒石碎,不由得嘿嘿嘿一阵冷笑。”素称诸葛亮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经吾亲验名不副实。从此以后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温之外何人还能取而代之!”伯温背剪双手,得意忘形。大摇大摆向后走去。
不到二十来步,一筒圆头巨碑挡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涩,满布苔痕,字迹依稀。伯温命随人擦去灰尘污垢,一笔一画仔细辨认,蓦地一惊,顿觉心慌意乱,魂飞魄散,嘴里连喊:”罪过,罪过!学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毁碑碎碣辱没先师,罪过深重,当该万死。”原来碑上是孔明亲笔”只有伯温到”五个楷书大字。伯温满面羞惭,尴尬难言,赶快恭敬行礼,双膝跪地,诚心虔意,磕首一千。礼毕,身重如山,膝软如泥,怎么用劲也站不起来。正在为难之际,忽然看见圆头碑的下边刻有一行小字:”伯温戴盔行礼脱盔而起。”伯温似觉孔明就在面前,顿感头皮紧缩,发根直竖,慌忙卸下金盔,五体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觉出了满头冷汗,湿透了贴身衣衫。
刘伯温见第一筒碑时盛气凌人,满不在乎。见第二筒碑时心惊胆怯,目瞠口呆,凛凛威风一下子被杀得遁无踪影。伯温心服口服,从墓地回来特意又毕恭毕敬地到孔明祠中设案焚香,伏首拜师。看见桌上放着一碗凉水,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床下放着一双朝靴,周帮正底,针指精巧。出于好奇,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穿上朝靴连走三圈。笑曰:”喝吾师水清廉不贪,穿吾师靴路正不偏。”出得门来抬头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着诸葛亮亲写的两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凶灾。”伯温不看则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吓得两耳轰鸣,双眼冒花,脸上惊慌失色,肚里暗暗叫苫。
《马前课》是中国历史上几部有名的预言之一,相传是出于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这部预言的全部内容只有十四课,每一课预言一个历史朝代的兴衰,每一课都按历史顺序排列。当一个历史时代过去之后,回头一看就会发现诸葛亮的预言惊人地准确。而当今,我们正处于《马前课》第十二课所指出的时代境遇。
第十一课是关于兴衰,第十二课是预言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变化。在经历恐怖的大魔难后,人类将进入世界大同的太平盛世,”拯患救难,是唯圣人”将会有圣人的即时出现,拯救这场人类的灾难。而十三课就是真正进入新纪元以后的事了。”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是历来人们称颂、向往的理想盛世,是一个全新纪元的景象。人类在经历灾难的深刻教训后,在圣人的引导下精神道德全面回升,也体认了天下一家的和谐、美好才是人类所真正需要的。 “光耀中华”是说中华文化也将因此兴盛传遍全球,引领全球走入一个人类全新的思维”世界大同”之象。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