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各国推理小说的优势类别是否与本国国情有关

时间: 2021-08-27 06:57: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各国推理小说的优势类别是否与本国国情有关

推荐在国际上非常之出名的侦探小说!

要非常出名!好看!
欧美:

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罗杰疑案、东方快车|谋|杀|案
埃勒里奎恩:1.奎恩国名系列:希腊棺材之谜、法国粉末之谜
2.雷恩悲剧系列:X的悲剧、Y的悲剧、Z的悲剧、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
莫里斯卢布朗的怪盗亚森罗宾系列
高罗佩(荷兰籍)的大唐狄公案(狄仁杰)系列
约翰迪克森卡尔的三口棺材

日系:

江户川乱步的明智小五郎系列
松本清张的点与线、零的焦点、砂器
森村诚一的证明三部曲系列
横沟正史的金田一耕助系列:八墓村、狱门岛、恶魔吹着笛子来、恶魔的拍球歌
岛田庄司的御手洗洁系列:占星术|杀|人|魔法、异邦骑士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恶意、嫌疑人X的献身
乙一的goth断掌事件、zoo、平面狗
绫辻行人的馆系列

中国本土原创:
程小青的霍桑&包朗系列
孙了红的侠盗鲁平系列
在国际上出名的就有限制了
施公案
包公案
还有就是外国的一些著名作家的推理小说
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德加·爱伦·坡、江户川乱步等等
1.爱伦·坡
生平: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美国19世纪的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一位十分独特的作家。父母亲是流浪艺人,在坡两三岁时便相继去世。接着他为一富商收养,但始终没有得到法律上的承认。他念过一年大学,也进过有名的西点军校,但没有毕业。坡天生聪慧,18岁便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后来写小说又获奖。他此后靠写作与做编辑维持生活,但仍贫病交加。他年轻的妻子咯血死在他的怀里,因此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血与死的图景。坡40岁时从美国南方的里士满去北方,中途不省人事地倒在巴尔底摩市街头,四天后去世。
贡献:爱伦·坡在文学批评、小说创作与诗歌创作上都有建树。
坡把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理论引进美国,并加上个人的特色,如他强调要创造独立自在的美,强调诗歌的音乐格律等。他的创作性论文如《写作的哲学》,《诗歌的原理》,评论霍桑的《古老的故事》,评论朗费罗、柯勒律治、华兹华斯等人的诗歌以及评论狄更斯的《老古玩店》等作品至今被子视为文艺批评的典范之作。坡创作了近70篇短篇小说,有些是冒险小说、恐怖小说、心理小说,其中一部分着重写犯罪与推理,如《失窃的信件》、《金甲虫》等。西文普遍认为他是侦探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鼻祖,也有人说他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开拓者。
坡继承了德国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但坡也有自己的特点:他着重反映生活中隐藏与内在的一面、主观意识的一面,并且常从一个处于黑暗与绝望中的人的角度,追忆甜蜜的生活,追求一种“只应天上有”的所谓“超凡的美”。从这一点来说,坡开创了西文现代诗歌的先河。
书中侦探:奥基斯特·杜宾
爱伦·坡塑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侦探形象奥基斯特·杜宾。杜宾是法国名门之后,因在事业上屡受挫折,靠吃遗产度日。他的唯一兴趣是与书作伴。他喜欢幻想,喜欢在黑夜静静地思考问题,尤其对生活中的疑案充满了兴起。他具备侦探所应具备的分析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注重人的心理活动,把犯罪活动与人的贪欲联系起来。杜宾是世界文艺舞台最早亮相的名侦探。爱伦·坡还为杜宾设计了一个呆头呆脑、自以为高明的记者作陪衬角色。(后来的侦探小说中有许多都塑造了陪衬人物,如著名的福尔摩斯的朋友兼撰稿人华生医生,波洛的朋阿瑟·柯南·道尔
2.阿瑟·柯南·道尔(Sir Arthur Conan Doyle,1859年5月22日~1930年7月7日)英国小说家,因塑造了成功的侦探人物――歇洛克·福尔摩斯而成为侦探小说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曾写过多部其他类型的小说,如科幻、历史小说、爱情小说、戏剧、诗歌等。
柯南·道尔出生于爱丁堡,9岁时就被送入耶稣预备学校学习,当他在1875年离开学校时道尔已经对天主教产生厌恶情绪,而成为一名不可知论者。1876年至1881年间他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在普利茅斯开业行医。不过他行医并不太顺利,在此期间道尔开始写作。在搬到南海城(Southsea)后,他才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写作上。道尔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发表在《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 Beeton's Christmas Annual for 1887)的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该部小说的主角就是之后名声大躁的歇洛克·福尔摩斯。
1885年道尔与路易斯·霍金斯(Louise Hawkins)结婚,但是霍金斯在1906年因结核病过世。1907年道尔与珍·勒奇(Jean Leckie)小姐结婚。
1890年道尔到维也纳学习眼科,一年之后回到伦敦成为一名眼科医生,这使得他有更多时间写作。1891年11月在一封给母亲的信中道尔写道,“我考虑杀掉福尔摩斯……把他干掉,一了百了。他占据了我太多的时间。”1893年12月在《最后一案》中,道尔让福尔摩斯和他的死敌莫里亚蒂教授一起葬身莱辛巴赫瀑布。但是小说的结局令读者们非常不满,这使得道尔最终又让福尔摩斯重新“复活”,在1903年道尔发表了《空屋》,使福尔摩斯死里逃生。道尔一生一共写了56篇短篇侦探小说以及4部中篇侦探小说,全部以福尔摩斯为主角。
19世纪末英国在南非的布尔战争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道尔为此写了一本名为《在南非的战争:起源与行为》(The War in South Africa: Its Cause and Conduct)的小册子,为英国辩护。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发行,有很大影响。道尔相信正是由于这本书使他在1902年被封爵。20世纪初道尔两次参选国会议员,却都没有当选。
道尔本人也曾卷入两桩有趣的案件。一次是在1906年,一名英印混血律师被指控发送恐吓信以及虐待动物。虽然这名律师被逮捕后,依然有动物被虐待,警方却一口咬定这名律师有罪。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案件后,1907年英国建立了刑事上诉法庭。因此可以说道尔不但帮助了这名律师,还间接协助建立了一套冤案申诉机制。另一次则是在1908年,一名经营赌场的德国籍犹太人被控用棒子袭击一名82岁的老妇人。
到晚年时道尔开始相信唯灵论,甚至还曾以此为主题写过好几部小说。柯南·道尔在1930年7月7日去世。 友黑斯廷斯上尉。)
书中侦探: 夏洛克·福尔摩斯
他是小说家柯南道尔所创造出的侦探怪杰,现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名侦探最佳代名词。福尔摩斯他不但头脑冷静、观察力敏锐,推理能力更是无人能及。(另外,他的剑术也相当高明)平常他都悠闲地在贝卡街211号的B室里,抽着烟斗等待委托上门。但一旦接到案子,他马上会变成一匹追逐猎狗的狼,开始锁定目标,将整个事件抽丝剥茧、层层过滤,直到最后真相大白!他的好朋友华生博士虽然有点“反应迟钝”,但也正因为如此,才特别衬托出福尔摩斯的足智多谋。
◎夏洛克·福尔摩斯小档案◎
十九世纪英国名侦探,是007情报员的老前辈。
总部在英国伦敦贝克街221号B。
身材高大、长脸、浓眉、黑发、鹰钩鼻、灰色眼睛。
头脑精密、眼光锐利,对读物、解剖、医学有很深的研究,
说话很快,声调很高。
最佳拍档:华生医生,也是回忆录的执笔人。
伦敦街头的一群流浪儿,是他办案的最好助手。(注1)
3. 约翰·狄克逊·卡尔
约翰·狄克逊·卡尔(1906~1997),美国籍作家,出生于宾州,毕业于哈维佛学院,曾远赴巴黎留学,但随即转往英国定居。作者另有其他笔名,其中狄克逊·卡尔最著名。卡尔的推理小说中俯拾皆是“密室谋杀谜团”与“不可能的犯罪”的情节,世人推崇他为“密室大师”。
他是“本格派”推理小说中最擅长“密室推理”的小说家,所谓的“密室推理”,指的是小说的案情必须包含了一个以上完全封闭的空间,理论上处于无法进入或脱出的状态,然而小说案情中却发生必须有进出活动的事实。
重要作品:《三口棺材》、《歪曲的枢纽》、《亡灵出没在古城》(即《连续自杀事件》)、《女巫角》、《宝剑八》等。
书中侦探:基甸.菲尔博士&亨利·梅瑞威尔爵士
卡尔笔下主要有两位名侦探,亦即菲尔博士与亨利·梅瑞威尔爵士。猛一看之下,两人似乎极为相像,都是身材高壮,声如洪钟,学养俱佳却透著点古怪的中壮年英国绅士,但两人其实各有各的特质与个性。
以菲尔博士来说,其形象显然是根据英国名作家却斯特顿所塑造,这位可以用肥胖形容的绅士,必须靠著两支拐杖走路,个性一直以来也都相当和蔼可亲。他有一头蓬松的乱发,头上经常戴著铲形帽,喜欢穿著斗蓬。平日住在俭朴小屋的他,并未与当局有任何正式的往来。
另一方面说来,亨利·梅瑞威尔爵士身材虽然也很“结实”,并且有个“威武”的大肚子,身手却非常灵活矫健,而且他个性易怒,常常高声发起脾气,叫人有点不敢亲近。这位富有的爵士,出身自英国渊源最久远的爵位,对自己的公职身份经常嗤之以鼻,不过在最初几本小说中,他还是英国情报局的领袖呢。在最早的小说中便可以明显看出,这个戴著眼镜、秃头、经常一脸不悦的梅瑞威尔爵士,有著浓浓的邱吉尔味,在后期的小说中,这样的特质更是变本加厉。
近年来,推理界是将卡尔的菲尔博士系列,视为其主要成就,不过更早期一点,广受评论欢迎的,则是梅瑞威尔爵士,著名推理小说评论家海克拉夫(Howard Haycraft,重要著作为《Murder for Pleasure: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Detective Story》)在 1941 年便写道,梅瑞威尔爵士那“老头子”,“在当代各个小说名侦探中,最受当今作家喜爱”。
4.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是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她的许多侦探小说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和英国乡村女侦探简·玛普尔的形象。
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Agatha Mary Clarissa Miller)于1890年9月15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市。她早年丧父,小时候并未受过正规教育,多靠母亲的指导与自修来充实自己。1914年她与英国皇家空军军官阿奇波尔德·克里斯蒂(Archibald Christie)结婚,后改姓夫姓。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加入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有机会接触并认识有关药物的各种知识,奠定了日后在小说中对药理的运用的基础。在这段时间中,她常与姐姐玛姬一同阅读侦探小说,并且一起讨论其中的情节布局,因此勾起了写作的兴趣,并且写下第一本侦探小说“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不过当时遭到多家出版商的退稿(与柯南·道尔当年的境遇一样),后来终于在1920年问世。
克里斯蒂的第一次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于1928年离婚。为了平复婚变的伤痛,她只身到海外旅行,期间在西亚、非洲(土耳其、埃及等地)的经验,提供了她“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东方快车谋杀案)”、“Death on the Nile(尼罗河惨案)”等名著的素材。在小亚细亚的旅途中结识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温(Max Mallowan),并与他结婚,婚姻生活顺利。再婚后的克里斯蒂依然沿用前夫的姓为笔名,继续她的文学创作。1971年获得女爵士封号。
1976年1月20日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英国沃灵福德逝世。
书中侦探:1)赫尔克里·波洛
赫尔克里·波洛是阿加莎所创造出来的高傲的比利时名侦探。他矮矮胖胖,小胡子翘起,还有一个鸡蛋一样的脑袋。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比利时亡命到伦敦,并开设一间私人侦探社。每当被法国人误会是英国人时,他总会纠正对方说:“我是比利时人!”而他也常摸著两撇胡子自傲地说:“我赫尔克里·波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波洛头脑里有无数灰色细胞,灰色细胞就是对每个人作心理分析,从对方的服饰、举止、爱好、人生观作综合分析,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波洛几乎没有与任何人博斗过,他总是慢吞吞的、悠闲的,像一只老猫观察一群嬉闹的老鼠,从中找到哪只"老鼠"在作案。波洛注重每个人物的背景分析,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凶手作案都与过去的历史有关。她在叙述中暗藏机关,隐瞒真相,但通过调查和分析,把一个个凶手捉拿归案。波洛以智慧和心理学知识破案,于是也成了福尔摩斯时代之后最负盛名的大侦探。
2)简·马普尔小姐
也是阿加莎笔下的人物,她是来自圣玛莉米德村的可敬老小姐侦探,是个天生的侦探,是小说所描述过的最佳侦查头脑之一,。很不幸的,除了无意中透露出的片段之外,简.马普尔小姐的早年生活,是鲜为人知的。她第一次出现在《寓所谜案》时,大约是65-70岁之间。她那时给人的印象就是世人对她永远的印象。
5.莫里斯·勒布朗
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年),出生于法国里昂,父亲是船主。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在高尔依读中学时,就认识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听福楼拜讲述动人的文学故事。后来,勒布朗又认识了莫伯桑与左拉。年轻的勒布朗有机会从文学大师那里获得创作经验,这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产生了影响。
勒布朗中学毕业后,他父亲安排他到工厂去管理业务,勒布朗对机器声无法忍受,决心放弃继承父业,他不顾父亲反对,去巴黎学习法律。1887年发表处女作《一个女郎》。1900年,他开始了记者生涯。1907年,"福尔摩斯热"的浪潮已经影响了法国的出版界,他受法国侦探小说家爱弥尔·茄波里安的影响,开始涉足侦探小说。巴黎一位出版商邀请勒布朗为一份杂志写侦探推理小说,并讲明要塑造一个法国侦探,来与英国侦探福尔摩斯比个高低。这个要求是有难度的,但也是诱人的,这对勒布朗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挑战。他决定尝试一下,并想标新立异,塑造一个不是侦探但同样令人喜爱的文学典型。勒布朗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侠盗。他的《侠盗亚森·罗宾》问世以后,果然大受欢迎,好评如潮。这部小说的成功,奠定了勒布朗的文学地位,使他信心大增。
在世界侦探小说史上,勒布朗以50多本《侠盗亚森·罗宾》引人注目
书中侦探:亚森·罗宾
莫里斯·勒布朗笔下的亚森·罗宾,最初是个大盗,劫富济贫,行侠仗义,为百姓出头,与豪门争斗。他的神出鬼没,让警方束手无策。后来他又成了侦探,最后竟当上了法国的警察厅长。亚森·罗宾这一形象的产生,当然与法兰西民族有关,只有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法国,才会让一个大盗一跃而成为警察厅长。这对于性格保守的英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怪事。
5.艾勒里·奎因
艾勒里·奎恩是费雷德累·达奈与曼里德·李合作的笔名。其代表作是《罗马帽子之谜》《希腊棺材之谜》《法国香粉之谜》和《荷兰鞋之谜》。1932年问世的《希腊棺材之谜》曾获得爱伦·坡奖(这是美国推理小说家协会所发的年奖,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他们两人合作,一共创作了50多部侦探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艾勒里·奎恩的地位相当于英国文学史上的柯南道尔。
书中侦探:艾勒里·奎因(这个是侦探,与作者同名)
他有着运动员的魁梧体魄和迷人的银灰色眼睛。他思维敏捷,具有高超的推理能力。这一形象成为美国侦探人物的标准模式——一个极具性感的现代美国的福尔摩斯。
6.
范·达因
范·达因(S·S·Van Dine),真名是威·亨·赖特,1888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曾到慕尼黑和巴黎学习美术。1907年起,作为美术评论家和文艺批评家,经常在《洛杉矶时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还担任过著名杂志《花花公子》的主编。1916年发表处女作《有前途的男人》。这篇小说虽然引起了批评家的注目,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经济利益。
由于他本来身体就不好,加之身兼报刊专栏作家、编辑、小说家等数职,终于在1923年病倒,不得不度过两年多的疗养生活。在养病期间,他通读了2000本以上的侦探小说,最后引起了他自己的创作欲望,便使用笔名写起侦探小说来。
他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是《本森谋杀案》(1926),书中侦探菲格·万斯首次登场。由于博学多识的侦探菲洛·万斯大受读者欢迎,范·达因写了十几部以他为主人公的侦探小说。不过,还是初期的6篇质量较高。尤其是《主教杀人案》和《格林老宅谋杀案》,堪称古典侦探小说的杰作。
1939年,范·戴恩去世。
书中侦探:菲格·万斯
是达因小说中的侦探。万斯是个美男子,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他擅长击剑,又是高尔夫球好手。对牌戏也很精通,身上总是穿着最入时的服装。另外,万斯知识广博,对于艺术,尤其是绘画有很大的兴趣。他住所内收藏了许多东西方的美术作品。他曾在哈佛大学攻谈心理学,对这门学科有深广的知识。万斯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新的推理方法。
与福尔摩斯那种在地板上来回地爬着寻找物证的的归纳推理相对照,他更重视罪犯的心理和动机,主张以心理分析为中心的分析推理法。
根据这种心理分析方法,侦探万斯在《加那利谋杀案》(1927年)中,与怀疑对象打扑克;在《主教杀人案》(1929年)中,万斯分析国际象棋棋谱,做出了有些孩子气的举动,在轻松的气氛中侦破了案件。
7.约瑟芬·铁伊
1897年生于苏格兰因佛内斯,就读于当地的皇家学院。之后,在伯明翰的安斯地物理训练学院接受三年训练,然后开始物理训练讲师的生涯。后来,她辞职照顾住在洛克耐斯的父亲,并开始写作。
这位英籍女作家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推理史最辉煌的第二黄金期的三大女杰之一,也是其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和她齐名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多罗西·谢尔斯都是大产量、行销惊人的作家,铁伊却穷尽一生只写了8部推理小说,8部水平齐一的好小说,是推理史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失败之作的大师。
1952年逝世于伦敦。
书中侦探: 爱伦·格兰特
铁伊笔下的侦探。在三十年代崛起的众多神探中,艾伦·格兰特(Alan Grant)算是非常特立独行的一位,他的出道,的确是当时推理文坛的异数。教养良好、面貌姣好、个性有点自以为是,甚至非要别人领他的情不可,艾伦·格兰特,就是这么一位冥顽不灵、与众不同的家伙。
烦恼与偏见,一位平等主义者
说真的,格兰特早就可以退休了,他的姑妈留了一笔遗产,够他余生享用不尽;况且,格兰特在苏格兰警场干了那么久,他也应该去警察特种学校再深造,充实些不一样的技能,但他还是固执地留在原来岗位。然而,就是因为这些个人本质,使得这个杜撰的虚构角色,反而像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真实人物,他有生活上的烦恼与偏见,以及让同侪钦佩的锐利第六感;他的专业知识博得人们的尊敬;他对种族抱持著平等主义,也赢得众人的好感。
破案第六感,一个无法休憩的工作狂
拥有第六感,是人人称羡的事。格兰特可以在数人之中,一眼认出犯罪者。
对他来说,虽然这是卓越本事的来源,但也形成一种性格弱点:灵敏的直觉让他断案如神,却也常教他独排众议、一意孤行。最糟糕的是,一旦案情陷入胶著状况,所有线索看似费解又毫无关连之时,严重的挫败感便会涌上他的心头,教他寝食难安,甚至不眠不休地查案,直到找出真相为止心智才能获得休憩。
欣赏犯罪,一个不辞辛劳的检视者
格兰特对专业的要求已达完美的境界。关于犯罪事件,他也以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并且有相当独特的见解:非但不唾弃,反而是欣赏它们。他检视犯罪案件,态度是严谨而不辞辛劳的,所有能动用的资源,包括警场里的同仁在内,他通通不会放过。因此,格兰特不是一人独大的行动者,他也绝非不会犯错的圣者。事实上,这位警察是这么描述自己的:“一个努力工作,心怀善念,普通聪明的平凡探长”。由于心存平等主义的信仰,无论是畅销作家、行窃惯犯、同性恋剧作家,或是基层的巡逻警察,格兰特都能轻松自如地与之相处;不管处在四星级的高级旅馆,还是贩售麦芽啤酒的低廉酒吧,他都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我,而不显得格格不入。
周旋真实人物,一个心力交瘁的劳碌者
格兰特体验生活、罪案以及真实的人性。和他相逢或擦身而过的人们,有爱尔兰共和军、狗仔队新闻记者、猛汉刺客、犯罪组织,以及现实世界中的男女老少。他同情年轻人缺乏梦想,对教育体系丧失信心;甚至为了观察人性,他旅行会去搭坐火车头等厢,藉此揣摩百万富翁的习性。他是如此悲天悯人、勤奋不辍,难怪格兰特因公受伤而住院时,会无聊地心烦意乱,因而试图为四百年前的王室谋杀案翻案(见《时间之女》一书);由于性格中有自毁倾向,所以他无法享受舒适的家庭生活,虽曾与女性交往,但终究是一生未娶。
这么一位“努力工作,心怀善念,普通聪明的平凡探长”,究竟能否称的上是英雄呢?这真是个耐人寻味的好问题啊!
8.厄尔.斯坦利.加德纳
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侦探小说作家,早年曾为执业律师,立志为少数民族服务,执业期间即发表过以法律为背景的短篇侦探小说,由于颇受欢迎,因而改写长篇侦探小说,在《梅森探案系列》轰动了世界文坛之后,正式成为专业作家。加德纳的作品融合法律与推理,在侦探小说中独树一帜。
书中侦探: 培利·梅森
厄尔.斯坦利.加德纳笔下的侦探。
侦探活跃的舞台各有不同,梅森律师是以法庭为舞台的。他是个单身的中年男子,表情严肃。承办的案件以谋杀等刑事案件为主。为探究事实真相,在秘书黛拉和侦探保罗的协助下,进行精密的侦查行动。他无视任何权势的威胁,在法庭上发挥卓越的辩论技巧,因此经常获得胜利。有时候他会采取一些几近违法的行动,不过他认为那是为了正义不得进行的冒险。
9.乔治·西默农
乔治·西默农(Georges Simenon)1903年2月23日生于比利时,父亲是保险推销员。他15岁失学,挣钱糊口,干过面包铺、书店店员,16岁在《列日日报》工作,开始写作,19岁到巴黎以写作为生。困境练就了他极快的写作速度,曾经1天写上百页、3天写一部小说。他最初写暴力色情通俗小说,1931年-1972年创作了82部以梅格雷探长为主角的侦探小说,广受欢迎,被译成各国文字并拍成电影电视,被誉为法国的福尔摩斯。1952年,西默农被选为比利时皇家文学院院士。
西默农用17个笔名写了431部小说,是20世纪最高产的作家之一,作品被译成87种语言,销量超过5亿册,被改编成55部电影和许多电视剧。西默农的作品文笔简练,善于营造气氛和心理分析。他喜爱体育、旅游,热爱生活,不图虚名,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生活多年,1959年定居瑞士洛桑,1989年逝世。他有过33处住所,两个妻子和众多情人。
书中侦探:梅格雷警长
西默农笔下的侦探。这位身高5尺11寸、体型肥胖而动作迟缓、胡子剃得干干净净、脾气略微暴躁、嘴中总是叼着烟管的巴黎警探,绝对称得上是推理史上的神奇人物之一。
农夫之子,警界之光
梅格雷是农夫之子,生于法国Moulins的乡村地。年轻时前往巴黎求学,主修医学,未料后来居然往警界发展。刚踏入警界时,梅格雷担任的是身穿制服的自行车巡逻员,尔后获拔擢到凶杀组副组长。从此他平步青云,屡见奇功,一路从探长、督察、窜升到高高在上的督察长。不过虽然位居高位,英美各国的译者还是习惯简称梅格雷为督察,甚至此称号也成为他名字的一部份。
与案情同谋,为罪犯同情
想要具体描述梅格雷的办案方法,其实是有点困难。因为,这位法国警察从不依靠繁复的法庭证据来破案,他极少冗长而反覆地质询嫌疑犯,也不采用一般警方遵循的查案程序。其实说穿了,梅格雷的方法很简单,他只是常常造访命案现场,将自己融入整个犯罪的氛围中,然后注意每个涉案人的行为举止、和事件的发展情势。逐渐地,他了解了每一个当事人,认清了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整个案件背景犹如产生了自己的视觉影像、听觉音效、以及特有的情境气氛,硂种种的讯息,将引导梅格雷的直觉走向真相,找出真凶。
慈悲为怀的宿命修护者
梅格雷个性的最大特色,即是办案的耐心和对凶嫌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他把自己完全融入成为案件的一部份,所以能与罪犯感同身受,并且在采取逮捕行动时,不但不洋洋得意,反而是难掩自身所流露的悲伤情怀;有时候,他甚至故意网开一面,让案情不了了之。梅格雷曾自称是个“宿命的修护者”——使卷入命案中的一群人或一个地方,离开失序浑沌的悲惨情结,重新回到平衡状态——他绝非是为拯救正义的复仇者。与其他著名神探相比较,梅格雷的身分其实像是一个“作家”,他拥有作家该具备的特点:好奇心。因此,梅格雷渴望探知人们的心理状态与犯罪动机,他关心生活中碰到的每个人、同情市井小民的所作所为,也愿意为他们修补生命中的缺憾。
探长的温馨小窝,完美的女性典范
梅格雷系列探案的出版前后长达40年,不过他的创造者乔治。西默农只让自己的主角老了10岁。西默农自己身旁的女人无数,但他却要求梅格雷对老婆从一而终,绝无二念。梅格雷太太是手艺极佳的厨师,她也是个可爱迷人且充满温情的伴侣,无论梅格雷探长要跑遍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甚至是前往美国查案,梅格雷太太始终守在他们的甜蜜小窝,等着丈夫凯旋。或许,这才是西默农一生所汲汲追寻的完美女性。
梅格雷的系列探案,不仅仅是在心理迷宫中找解答,作者还希望读者跟随着梅格雷的办案脚步,展开一段心灵之旅的自我成长。于此,我们将发现,世界上的任何人——包括那英明的神探——彼此之间并无太大的差别;除非在关键的时刻,走岔了路 .
10.卡斯顿·勒胡
卡斯顿·勒胡(1868—1927),20世纪初法国最杰出的推理小说家之一,在法国有“永恒的记者”之称,被誉为“通俗小说奇才”。毕业后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书记员,业余创作随笔和短篇小说。1890年开始涉身报业,曾作为特派记者周游世界各地。1900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他的小说风格诡异,擅长以不可思议的内容和场景来营造恐怖玄异的气氛,并在恐怖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人性。他的《黄色房间之谜》被誉为“不可模仿、不可超越的推理小说杰作”。代表作《歌剧魅影》被多次搬上舞台和荧幕。
书中侦探:约瑟夫·鲁尔达庇
勒胡笔下的年轻侦探。他是巴黎一家晚报《时代》的新闻记者。本名约瑟芬,但是因为他的大大的圆圆的头,别人叫他“鲁尔达庇”(法语里“滚珠”的意思)。刚满18岁已经解决了好几起困难的案子,所以民众对他的评价上升,为报纸增加了销量。他唯一的推理方法就是纯理论性的思考,不会被经验、常识和人的外表所迷惑。在真正解决案件之前,总是说一些不接触核心的故弄玄虚的话。
11.江户川乱步(1894——1965),日本文坛上被誉为“侦探推理小说之父”的江户川乱步,是日本最负盛名的侦探小说家。他的作品,情节扑朔迷离,悬念强烈,既充满妖异、诡谲的气氛,又有着合情合理的推理判断,既以荒诞、幻想的浪漫为创作主调,又能深刻地把握人物的心理?
福尔摩斯

跪求官方认证的世界十大推理小说

你的官方指的是什么?没有什么十大推理小说。个人有个人的看法的,什么排名只不过是个参考。1.Y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Y (Y之悲剧) ——艾勒里·奎因

  2.童谣凶杀案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无人生还) ——阿加莎·克里斯蒂

  3.桶子 The Cask ——弗里曼·威尔斯·克劳夫兹

  4.罗杰挨克洛德命案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罗杰疑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5.人头 La Tete d’um Homme (人头重案) ——乔治·西姆农

  6.格林家命案 The Greene Murder Case(格林老宅谋杀案) ——范·达因

  7.稻草的女人 La Femme de Paile (女傀儡) ——卡萨琳·亚蕾

  8.埃及十字架的秘密 The Egyptian Cross Mystery(埃及十字架之谜) ——艾勒里·奎因

  9.死只吻 A kiss before Dying (死前一吻) ——艾拉·烈文

  10.X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X(X之悲剧) ——艾勒里·奎因 这份名单是由台湾星光出版社在1994年公布的... 据说由500名推理小说家和小说迷的票选统计而成的. 不过出版社的炒作罢了。每个推理迷心中都有自己的‘十大’。 我个人比较喜欢日系的,不要追什么十大了,很多经典小说可以百度:推理书库。
希望对你有帮助:世界十大推理小说及其简介评析
1.Y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Y
2.童谣凶杀案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3.桶子 The Cask
4.罗杰挨克洛德命案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5.人头 La Tete d’um Homme
6.格林家命案 The Greene Murder Case
7.稻草的女人 La Femme de Paile
8.埃及十字架的秘密 The Egyptian Cross Mystery
9.死之吻 A kiss before Dying
10.X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X

世界推理经典评析

一、Y的悲剧(艾勒里.奎因)

对于一个「正统本格侦探小说作家」,对于自己的作品,他该负什么样的「责
任」?这个问题的提出可能显得有些怪异,我想表达的是,推理小说的作家既被「
定义」(或称「归类」),而作家本身也以此「类型」为傲,显然他必须在作品里
「做一些什么事」来使他够资格成为「足以为傲的类型」。
对于正统的(或称「古典的」)推理小说迷来说,阅读一种构成于公平、合乎
逻辑的解谜推理游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这种推理迷所企盼的,自然是趋近
于此一条件的登峰作品(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推理十诫」这种规则的产生)-风气
的驱动导致作家的写作习惯-Y的悲剧即是这种风潮之下的产物。

奎因到底「做了什么」,才使得这本书成为古典推理迷心目中的第一名?我认
为是他「大胆」的写法。怎么说呢,常读推理小说的同好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当我
们很认真地在思考某部作品的谜团关键时,总是绞尽脑汁不得其解,看到最后才明
白原来作者很讨厌地隐藏了这个谜团的某个小地方-在很多时
候,作者为了维持作品剧情的悬疑性,不让太多读者容易地猜出谜底,难免会隐藏
某些小关键,使读者无法获得充实足够的破案资讯-当然,在考虑作品结局的意外
性时,这种作法是不得不然的结果,否则读者可能会矛盾地觉得这本小说不够精彩
,对于作者来说,两者的平衡点真是难以取舍。

然而,奎因却愿意提供足够的破案线索,甚至可以说是过多,并且以反覆辩证
的逻辑推衍来强调这些破案的关键,加深读者们对案情重心的掌握与了解----这种
「愿意」是很少有作家做得到的。二来则由于这个案子的独创性够强烈,奎因更能
够自信满满地表现出「即使告诉你们所有的线索,你们也不见得猜得出来」的态度
,不得不使所有的读者甘拜下风。

当然,有些天才的读者果真能从所有的线索之中整合出那个「唯一的解答」,
这也应证了鲶川哲也曾说过的:好的古典解谜推理,其谜题要让大多数读者猜不到
,但也不能所有读者都猜不到。做不到前者是作者设计的谜团太简单,做不到后者
是作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

小说的价值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众读者的百般苛求使这部作品证明,它的
确有资格获得这个殊荣。

二、童谣凶杀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以一首「别有深意」的歌谣来作为贯串全书的主题,并不是由这本第二名首创
。范.达因的「主教谋杀案」之中的「鹅妈妈童谣」才是其滥觞(这本书也排名十
四大之中,以后再作介绍)。但是克莉丝蒂之所以被尊称为推理女王,并不仅仅因
为其大部份的作品皆有水准之上的表现,也不只是她巧妙的谜团布局,更重要的是
她能想出前所未见的独创诡计。

而即使其诡计并非首创,她也能改变表现的形式,产生与众不同的阅读乐趣。
这本「童谣凶杀案」就是最佳典例。一群人受邀到某孤岛度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
杀人事件,被害者一个一个身亡,到最后全死光了,岛上一个人都不剩......

高木彬光在其处女作「纹身杀人事件」中利用书里的一角对推理小说(应属本
格解谜)下了一个定义:包含了非常奇怪的要素和非常理性的要素。的确,读者们
想看的并不是报纸的社会新闻,推理小说绝对要具备「奇怪」与「理性」的吸引魅
力。「童谣凶杀案」想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就逻辑上而言,把孤岛设为密室,岛上如果发生杀人事件,若事先岛上无人躲
藏,则凶手必为岛上这群人的其中之一。克莉丝蒂想表达的「奇怪要素」是:若岛
上所有人全被杀害,则凶手为何?再加上「印地安儿歌」、「印地安木偶的消失」
,「奇怪的要素」相互罗织纠缠,故事里是否存在破案的侦探已不重要,因为这种
魅力很自然而然地驱使读者去扮演聪明的旁观者,透过自身的想像力与思考逻辑去
解释谜底----当然了,答案是没那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的....

三、桶子(F.W.克劳夫兹)

刚刚提到的冠军跟亚军,各位可以发现两者的写作取向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这也可以说明:推理小说并没有既定的创作法则。

纵然不是古典、不是本格,没有提供公平解谜线索....也不见得无法掳掠读者
的心,大家看了「桶子」之后,我相信这种感觉一定会更深(这个类似结论的感想
希望能给有意创作的
同好一点帮助)。除了以上两种推理小说的写法之外,还能便出什么花样?

「桶子」并不想让读者参与推理,也不想告诉读者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他想
告诉读者的是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 有人可能会问了:曲折离奇的凶杀案,能给
予推理小说迷什么样的阅读乐趣?前两名推理小说,都有一个让人震惊的答案,出
乎意料的结局....但是「桶子」没有。

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此,但并不表示它不好看,它自有其魅力。从杜邦、福尔
摩斯、亚森罗苹等超人型名探以来,许多读者对于「小说的前大部份充满着一大堆
繁琐、支离破碎、沉闷的庞杂线索,最后再由名侦探一针见血地指出破案关键,真
凶于是落网」这类公式化剧情已感疲乏,原因是名侦探固然令人崇拜,其智力与一
般读者毕竟相差太过遥远,难免有神化的感觉,太不真实。

反观在现实世界中,刑警们不屈不挠、抽丝剥茧的办案精神,却可以给读者真
切的感觉。由一个疑装有 体的木桶之遗失开始,克劳夫兹钜细靡遗地详述了侦探
们追查真相的经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凶案逐渐披露内情。这本书比较特殊的地方
是一共有三位侦探出场!

一般说来,在推理小说里出现复数的侦探时,彼此总是互相竞争对立,而当中
有一位侦探算是真正的主角。这本书则不然,叁位侦探在办案时并没有明显的交集
,各作各的事,但在「交接」的地方并无任何不顺畅的感觉。这显示作者说故事的
能力极强,而剧情的曲折、悬疑程度也让人随着侦探的情绪而起伏,这是非常成功
的一点。

这种写法到现在已成为一个流派。像森村诚一、西村京太郎等名家都写了相当
多量的这类作品(尤以十津川探案为著名)。所谓的「参与」也变得不像是过去的
「得知、收集线索」,更让人感到别具风味的「体验追缉真凶、寻求谜团出路」。

四、罗杰.艾克洛德命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记得在介绍第二名「童谣凶杀案」的时候曾经提过,克莉丝蒂写小说时十分致
力于独树一帜,对于旧有的诡计愿意翻新手法去诠释,更有尝试突破前人窠臼的勇
气,比方说像知名度相当高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而这本「艾克洛德命案」则是
意外性最强烈、代表性最高的例子。

其实说真的,要我源源本本地写出对这本书的心得,而又完全不会 漏书中的
主要谜团,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此就只好运用「旁徵博引」、「天马行空」
的方式来说明了。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好可能会完全不知道我意指为何,只得多多包
涵了。

推理小说也是文学的一支,只不过其予人的刻板印象被认为非现实性过高,文
学价值过低,登不上大雅之堂,因此至少在台湾来说,推理小说是「弱势团体」,
地位比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言情小说还不如。而其实就许多推理小说家来说,他们也
不需要写一些纯文学式的内容,毕竟凶杀案的内幕对他们而言更具魅力,因此,文
笔平实即可。

不过也有一些作家不愿意甘于现状,他们希望推理小说不只是推理谜题,还需
要具备文学性、人性。比方说像松本清张、森村诚一、连城叁纪彦等人。这当然是
一件好事了!譬如松本的努力使得推理小说造成全日本的风行与普及,自此成为日
本大众文学的主流。

另外有些作家则迥异于这些「入世」的作家,将文笔拿来「故弄玄虚」,以「
文字」本身来制造谜团、更进一步地扩张「诡计」的定义。比方说像绫十行人的作
品、余心乐的「推理之旅」皆有这种倾向。这种写法有点「后现代」,总之读者看
完这些作品也的确有「惊艳」的感觉,也愿意去肯定推理小说家作这方面的突破。

在古典推理小说中本来有许多神圣不可侵犯的戒律,由于这个缘故而纷纷土崩
瓦解,这显示了不同时期之下,推理小说家与推理小说迷心态上的转变。对于那些
戒律,小说家与读者经常都会产生共同的疑惑:就直觉上来讲,的确是「不要这样
写比较好」,但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写」,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这种想法往
往陷入两难的困境,尤其是小说家,动起笔来可真是缚手缚脚,举步维艰。

但就是有这么「勇敢」的作家愿意尝试突破戒律!我想克莉丝蒂的作品直到如
今仍是世界推理迷的最爱,她的「勇气」也不无贡献吧!尤其在当时仍是古典解谜
风盛行之日,许多作家仍然「视戒律为圣经」,她在此刻创作出许多「独一无二」
的名着,试别人之所不敢试,诚然足以给今日许多有心创造的朋友作为借镜了。

毫无头绪地写了这么多,没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大概还是觉得莫名其妙,总之「
艾克洛德命案」确实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排行殿军的名次也表示了这部作
品并不因它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戒律而稍减颜色,反而更增其光芒。

五、人头(西姆农)

说起来其实是一本很奇异的推理小说。让人感到很古怪的一点是:作者(推理
杂志译为席梦侬)在陈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血案之后,探长梅古雷完全不像其他名
侦探一样明察秋毫地搜查现场百回,或是传讯数十名关系人进行冗长的对谈以帮助
读者对于案情的掌握,反而无所事事地在酒馆里晃逛,与一名似乎与案件风马牛毫
不相干的青年 混....

其实就一个像我一样的「现代」读者而言,这种写法并不算十分特殊,只不过
我们在拜读推理大师之作品时,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考虑到作者的「年代」,而认为
他笔下的名侦探,自当侦办的是「古典」的犯罪,而这种「古典」的犯罪自然又会
像范.达因所谓的「一切的一切皆出自于精准的筹画」诸如此类云云(这种论点在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会加以详述),于是乎,读者们也就觉得梅古雷竟然没有侦办
这种案件而感到奇怪,感到特殊了....

写到这里,或许大家还不太清楚我所想表的意思,在此举出一喻:梅古雷侦办
「人头」这件案子,就好像哲瑞.雷恩侦办「幽灵列车」的感觉一样....有人还是
莫名其妙吧?既然梅古雷办的不是古典犯罪,那他侦办的案件又该是属于什么类型


在此先试着对「古典犯罪」下个定义好了:凶手具有极高的智慧、精湛的演技
、超人的执着,他可以残酷无情地连续杀害五条十条人命,也可以隐姓埋名地藏匿
数十年只为了杀一个人,更可以马不停蹄地制造一大堆不动如山的不在场证明-这
又需要过人的体力耐力....

就小说的领域来说,这种人当然能被创造,但读者更清楚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
。在「古典犯罪」中,凶手已经不被当成「人」了。而在当时的推理小说中仍有尚
未被触及的领域,心理学。它赋予了小说里的凶手「人」的意义。「人头」的重点
不是在突破人为诡计的障壁,而是将「人的心理」当作是「诡计」来加以探讨...
.

当然了,现在这类作品已经相当多,推理小说多样化风格的结果,不过在那时
就西姆农就已经尝试着这种写法,也可说是一项创举了。然而就当时众作家仍以「
视连续杀人为芝麻小事」的推理文风来说,能否被接受就见仁见智了。

之前提到古典推理不把凶手当人看,俨然一副「批判旧文化」的眼光,其实对
于推理小说迷而言(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古典、正统推理的时代已然是「人去楼
空」,绝不可能有过去百家争鸣的黄金辉煌之势,惊人独创的诡计谜团也不复重现
(或只是昙花一现),身为读者只能够「心向往之」了。

六、格林家命案(范.达因)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倒是可以让所谓的古典本格迷满足阅读欲望,因为正
如范.达因自己所制订的「推理小说二十则」所述,就是有人非纯粹的正统推理不
爱,他所写的推理小说几乎完全合乎这些严苛的规定,而由我这么一个读过许多种
类型的推理迷看来,此书真可说是正统中的正统、纯粹中的纯粹了。

在这本书里头,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叫做「死者死得越乾脆越好」,「犯罪责任
归属全由一人凶手承担」,「完全没有描写恋爱故事」,「完全没有文学性的藻饰
」....所有推理作品希望达成的理想境界,都出现在这部作品里头。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这部作品的确可称得上臻于完美,但读者是不是一定都会
喜欢所谓的完美?首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推理小说二十则」。

推理小说萌芽之因,其实源自于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发展到辉煌时期
,则被视为「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读者与书中的侦探竞争,看看谁先猜出凶手
是谁。不过由于推理小说家的角色乃「球员兼裁判」,所以被要求不可偏袒书中侦
探,以免妨碍这种「君子之争」。

如果说,读者希望能与侦探进行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那所有的推理小说
家的确是应该遵守所谓的「规定」,不然就称不上是成功的作品。诺可斯在综合了
当时读者的需求之后,于1928年发表「推理十诫」,正式条列出推理作家的守则,
而身为美国推理小说大师的范.达因也不甘示弱,在同年更完整地规定出「推理小
说二十则」,极有自信的他更表示他的作品全都可以符合这些繁杂严苛的规定。

此为由来。如果说,读者的确希望能跟书中的侦探进行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
」,那小说家的确是必须遵守这些规定。然而,如果不是呢?现在的读者已不像过
去的读者那么爱「进行公平的智慧游戏」了,而正统的推理小说也发展到了「诡计
难以独创、翻新」的瓶颈-在这里的「诡计」泛指「凶手在杀人时为掩人耳目、摆
脱嫌疑所拟定的犯罪计划」,总之,日换星移,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也就是
为什么赤川次郎的无厘头搞笑、夏树静子的爱恨交织、松本清张的社会意识会有那
么多死忠读者的缘故。

对作为一个「现代」读者的我来说,这种发展是令人欣喜的。推理小说不再只
偏重于诡局的设计,风格与类型多变,大家可以各读所欲。从这这角度来看,推理
小说应该算是突破了瓶颈,寻出了新的方向。当然了,在潜意识下我还是会希望能
有一个现代的艾勒里.奎因,或是现代的克莉丝蒂,只不过面对洪流般的写作文风
,如前所述,仅仅能够「心向往之」了。

七、稻草的女人(卡萨琳.亚蕾)

第七名是卡萨琳.亚蕾的「稻草的女人」,新译名为「女傀儡」,新译名比较
容易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故事内容。没错,这本书的主角是个女人,一个被人操纵
的女人。

推理小说里有一种形式,从我介绍第一名以来一直都不曾提过,那就是「倒叙
推理」。初读推理小说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名词不太了解吧!以下先作一个简单的说
明。

推理小说的原型是由美国的推理小说之父爱伦.坡所建构而成的。他才活了四
十岁就辞世了,一生只留下五篇推理小说,而这五篇推理小说,却是日后所有推理
小说的原始雏形——后世所有的推理小说家皆模仿这五篇小说的形式,脱离不出来
,这可说是爱伦.坡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只是,这五篇小说并没有包括所谓的「倒叙推理」。「倒叙推理」的定义大略
是这样的:故事并不由命案发生之后、警方现场找寻线索开始,而是从凶手的观点
开始描述,描述他自产生杀意、筹策犯罪计划,到实行计划动手杀人的过程——可
能有人会问啦!阅读推理小说最大的乐趣即在於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抽丝
剥茧地抓出真凶,但既然从故事一开始作者就已让读者知道凶手是谁了,那还有什
麼乐趣可言?

其实,「倒叙推理」的阅读乐趣并不亚於寻出真凶的身份,其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於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当身为主角的凶手正自认其犯罪计划天衣无缝,却半路
杀出一个程咬金(大多是一名平凡的小警员),对凶手说:「我们知道你是凶手!
因为....」注意喔,此时凶手之所以事迹败露的理由就很重要了!而这个理由通常
都是当初凶手在犯罪时没有注意到的盲点,有时甚至可能是凶手自以为计划中最完
美的部份!

这类小说扩展了「推理小说」一个崭新的视野。其特别的地方有二:

一是提供读者更高、更公平的参与度。在故事的前半部,作者会钜细靡遗、不
厌其烦地详述凶手的犯罪手法、进行方式、实施细节,一步一步让读者亲身去思考
此凶手犯罪计划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让读者去扮演侦探,抓出凶手的狐狸尾巴。这
比起看侦探走遍大街小巷去明查暗访,全书充斥著冗长繁琐的对话,有著截然不同
的刺激感。

二是增加案件的现实性、人性。由於作者可以从凶手出现杀意开始描述,故能
够在凶手心态的微妙改变上多加著墨,有时凶手的犯罪肇因於被害者的压迫,这又
让读者们多窥知一些社会的黑暗面,作品的价值也因此更接近纯文学,却又包含通
俗文学的范畴。读这类小说,心理经常会陷入一种矛盾:不由自主地同情凶手不得
不犯罪的坎坷遭遇,社会正义却又必须将其绳之以法。而或许小说家只有深刻写出
这样的矛盾,才足以让人对人性有更深沉的省思吧!

「稻草的女人」在这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全书篇幅不太长,但於人性的描写令
人动容,并为结局报以浓密的悲哀。

八、埃及十字架的秘密(艾勒里.奎因)

第八名是艾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的秘密」。奎因的颠峰之作自然是名探
哲瑞.雷恩的「悲剧系列」,而由名探艾勒里.奎因所侦察的「国名系列」,则是
他另一水准之上的集合。「国名系列」一共有十个长篇,本篇与「荷兰白粉的秘密
」应是其中的最高杰作。

首先介绍一下名探艾勒里.奎因。奎因的本行是推理小说家,而扮演华生角色
的则是其父老奎因探长。这个系列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故事即将结束前的「
向读者挑战」,由于艾勒里.奎因号称师承古典推理大师范.达因,同属本格派,
故线索的公平、读者的参与度特别重要。于是奎因就搞了这样一个噱头:在「向读
者挑战」中向大家宣告:关于案子的所有线索皆已详列,身为读者的你是否能推得
真相?这个特别的地方,后来高木彬光的神津恭介探案也有模仿。我个人认为这纯
属作家的作秀(show)行为,就是这样而已。

本篇「埃及十字架的秘密」,牵涉到了一个古典推理小说中最重要的诡计之一
:无头尸体。「无头尸体」系指死者因死后的肢体残缺,遭截断藏匿或是严重破坏
,而造成此死者身份之难以判定的情形。而这个诡计又与「双胞胎」诡计互有关连
。总之,这个重要的诡计几乎所有的推理小说家都亟欲动笔尝试,将此一概念推陈
翻新,创造出光芒万丈的谜局。在此原想举出几本同类的杰作供读者们作为选书参
考,但转而一念,觉得这样一来我可能有「破坏读者乐趣」,所以只好作罢。

「无头尸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我在这里试著作作一点个人的猜测。根
据岛田庄司对古典本格侦探小说的说法,其要素应有下列四项:阴森的气氛、恐怖
的情节、神秘的开端、离奇的谜团。而一具无头尸体的出现,或是已遭肢解的尸块
,皆足以营造出这四样要素。小说最大的魅力是以文字的描述来提供读者无限可能
的想像力,故命案场景倘若如同神秘宗教的祭坛一般,极端残忍又极端惨不忍睹,
确是可以给予读者极大的震撼,同时也造成了故事强烈的悬疑性。

「无头尸体」诡计的主要目的通常是要造成死者身份的混淆。最常见的例子是
凶手与被害者的身份颠倒,也就是让警方误认,而实际上杀人的真凶是警方误以为
的被害者。最简单的情形是如此,而怎么样才能够让读者对这个老套的目的留下鲜
明的印象,可就要看作者的功力,如何由此一简单的目的衍生出变化多端的花样了


然而,随著科技的进步,「无头尸体」这个诡计已然走入瓶颈。由血型、指纹
、齿型到DNA鉴定,警方能够更准确地得知死者的确实身份,狡狯的真凶再也没有
办法顺心如意地颠倒被害者的身份,进而达到完全犯罪了。于是乎,推理小说家只
好再加入巧合程度较高的「双胞胎」诡计,两种诡计混合运用。感觉起来这条路走
得越来越狭窄了、越来越艰辛了。

不过无论如何,「无头尸体」曾经独领一时风骚,古典派推理小说家如今仍然
视其为一最具挑战性的写作方向,近年来有一部极具知名度的日本作品更是将此一
诡计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这部作品我就不提名字了),显示「无头尸
体」或许依然大有可为。

九、死之吻(艾拉.烈文)

这篇小说并不太长,但是情节的铺陈十分令人激赏,表现的形式也与一般的推
理小说大异其趣。这部作品曾经获得1939年美国爱伦坡奖最佳长篇处女作奖项(如
果没记错的话)。

这篇作品除了风格十分特殊之外,里头也有和前面所介绍的八部作品完全不同
的地方,就是所谓的「素人侦探」。「素人侦探」是日文直译,翻成中文,则是「
外行人侦探」。

十、X的悲剧(艾勒里.奎因)

第十名又是美国作家艾勒里.奎因的作品「X的悲剧」,主角是聋侦探雷恩。

身为范.达因式古典解谜派的后继名家,奎因的确在逻辑思辨上作了很大的努
力。在介绍「格林家命案」的时候就曾提过,古典式的纯粹解谜推理并不一定合于
现代读者的口味,毕竟文风的潮流是会随时间改变的,十九世纪乃古典推理的黄金
时期,突梯神奇、匪夷所思的绝妙诡计在那时也被写得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形之下
,既要标榜传统的推理小说写法,奎因大部分的作品仅仅能维持最后一道防线:公
平合理。

相较于「Y的悲剧」与「埃及十字架的秘密」,这部「X的悲剧」在魅力上的
确是差了一截,因为它的确在以上的三项推理小说魅力要素上,有明显的不足。它
没有被亡魂诅咒的家族,也没有邪恶的T形十字,顶多说那辆挤满乘客的公车,是
个移动的密室——这也很「正常」吧!

但是,这么分析并不代表它不好看。是的,它是缺乏魅力要素,但它有它的
实力要素加以补强充实。什么是实力要素呢?就是公平的线索与滴水不漏的推理过
程!太过强调其魅力要素,容易滋生巧合与非人性,这样读者在看完最后一个字时
是不会有满足感的,唯有缜密的逻辑思考与合理的线索连集才能让读者获得豁然开
朗的喜悦!名侦探雷恩身具莎翁演员的传奇性色彩,娓娓道出精辟入木的长篇议论
,读者读来叹为观止。奎因这道最后防线实在是守得精彩绝伦!

关于推理小说

我想了解世界推理小说的发展历史,它的各个流派和各种犯罪手法。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很详细的书籍?麻烦大家推荐一下!谢谢
推理小说的历史
推理小说,是以推理方式解开故事谜题(大多数是找出杀人凶手)的一种小说,通常故事都含有凶杀案与侦探,亦有部份并非以凶杀为主要剧情走向,诸如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件的谜底等。侦探小说的一种,不过揭开谜底的并不总是侦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得到发展;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风行,居世界首位。推理小说这个名称,也是在日本首先起用的。它的内容大体与侦探小说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它注意科学的逻辑推理,运用推理手段拨开疑云迷雾,揭示案情和破案过程。优秀的推理小说,不仅情节,曲折离奇,引人人胜,而且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精到准确的判断使人佩服;不仅使人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而且得到思想方法上的启发。有些对资本主义的黑暗也有所揭露。但推理小说往往宣传英雄史观、神秘主义,描写色情,渲染恐怖场面,对读者也有害处。美国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曼弗雷德·B·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合著时的笔名)的《希腊棺材之谜》,日本松本清张的《奇怪的被告》等,就是推理小说。
世界最早的推理小说是《包公案》。发展历史[]
大众印象中的推理小说,在推理界中是所谓的本格派──一般被认为是正统推理,或说主流推理,也就是站在读者阅读立场时,可藉由作者提供线索享受解谜乐趣的推理小说;或至少是以推理解谜为主轴的推理小说。通常较易为广大推理谜所推崇。相关流派诸如社会派、冷硬派、法庭派等等,容后再叙。
(1)1841——1912
短篇侦探小说是主流。
代表作家:阿瑟•柯南•道尔,G•K切斯特顿,R•A佛利曼,杰克•福翠顿;
(2)1913——二十年代
1)E•C本特利的《特论特最后一案》发表于1913年。被认为是古典推理小说的开端。
2)192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和弗里曼•克劳夫兹的《桶子》把推理侦探小说带进黄金时期。
(3)三十年代
古典推理小说到达鼎盛时期。硬汉派侦探小说已在二十年代末开始崭露头角,而在这一时期的美国得到了更大发展空间,以三十年代末期的雷蒙德•钱德勒尤为著名。同一时期,在英国着重于心理的纯犯罪小说开始步入舞台。
(4)四十年代
古典推理小说势头依然强劲,但其地位已渐渐被纯犯罪小说和心理悬疑小说所代替。带动了间谍小说的风行,警察小说也开始大行其道。
(5)五十年代
硬汉派侦探小说、纯犯罪小说和心理悬疑小说成为主流。
(6)六十年代
1)为推理小说低落时期。
2)007詹姆斯•邦德的出现,重新掀起了间谍小说的热情。
(7)七十年代
间谍小说仍然热卖,硬汉派侦探小说也有一丝生机。但最新的动向却是——历史推理小说。
(8)八十年代——新世纪
百家争鸣,各类推理侦探小说相对来说都有很大的转机和发展空间。
代表人物:劳伦斯•布洛克。
推理小说起源于美国,发展于英国,大行其道于日本。现在全世界最重视推理小说发展的就是日本文学界。现时市面上主流推理小说主要为两个来源欧美推理与日系推理,多为翻译小说。以中文创作的推理小说很少,在推理界中仍为小众文化,尚在起步阶段。而ACG产业发达的日本,也出现推理的动漫画作品。黄金时期[]
(1)192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和弗里曼,克劳夫兹的《桶子》把推理侦探小说带进黄金时期。
(2)黄金时期三巨头:
埃勒里•奎因
约翰•狄克森•卡尔
阿加莎•克里斯蒂
(3)黄金时期著名推理小说作家及其处女作
英:
E•C本特利《特仑特最后一案》1913
阿加莎•克里斯蒂《斯泰尔斯庄园奇案》1920
弗里曼•维尔斯•克劳夫兹《桶子》1920
A•A米尼恩《红屋之谜》1922
多萝西•L•塞耶斯《谁的尸体》1923
A•E•W梅森《简屋》1924
罗纳德•伯克莱《陆桥谋杀案》1925
安东尼•伯克莱《毒巧克力命案》1929
美:
S•S范达因《班森杀人事件》1926
埃勒里•奎因《罗马帽子之谜》1929
约翰•狄克森•卡尔《夜行》1930
类型介绍[]
推理小说中的派别分类,与一般文学分类的感觉很类似,多数都是模糊而难以明确分类的,总是会有一部作品同时有人分别认定是不同的派别,很少有作品可以精确地纳入某一分类。然而流派仍多少有些区别性,仅此稍微介绍常见数种专有名词,但请注意,即使是以下名词的定义,有时也有些歧异。
本格派:又可称为古典派或传统派。以推理解谜为主要走向,是推理小说的主流。所谓「本格」是从日本引进的名词,代表的是「正统」的意思;有人将本格定义为「兼具幻想性的谜(主要是与犯罪有关)与高度逻辑性的小说。本格派可满足以解谜为乐趣的读者,通常尽可能地让读者和侦探拥有同样线索、站在同一平面。本格派中部份作者,书中会有「向读者挑战」的宣言(例如艾勒里·奎因),也就是告诉读者「到这里你已拥有足以解开谜题的线索」,挑战读者是否能与侦探一样解开谜题。因此,注重公平与理性逻辑,是本类型推理的特征,本格派还有一种特色,因为「幻想性的谜」,所以有密室杀人案件或是被困在孤岛的杀人案件,写实社会派的就很难有这样的特色,因为这种杀人案件不是架空在幻想里面,现实之中哪有那麼多奇怪的无名小岛可供发生命案?哪有那麼刚有有这麼多的密室?所以社会派的重点是在「社会批判,描写人性」,不是在解谜了。所以本格派常被社会派的人认为只是在纸上谈兵,可是属於社会派的书看起来就灰暗多了。
变格派:以诡谲气氛营造与异常心理为主轴,谜团通常极具惊奇性或为异想天开的构想,着重于出人意表的故事情节。
社会派:某种程度上为反对本格派「流于纸上谜题游戏」而生,强调推理小说不应只是推理,更应当反映并描写现实社会。此派推理小说较着重于社会写实。
硬汉派: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穷困、不幸加上美国社会暴力增多,使得这时期产生了一批有着和黄金时期完全不同的时代思潮的作家。他们大都从廉价杂志起家,笔下的侦探也不全能,他们相信武器的力量,都堪称铮铮铁骨的硬汉,因此,被称为“硬汉派”。其中最著名的大师即代表人物有:达谢尔•哈米特、雷蒙德•钱德勒、劳伦斯•布洛克等。
写实派:没有神探的推理小说,主要描写干探(警员)追查线索的过程,福里曼·克劳夫兹的桶子是当中的代表作。
法庭派:顾名思义,以法庭辩论为主轴,通常场景发生于法庭内,不会用法条出来压人,这让人松了一口气;在法庭上的推理过程常常是钻小漏洞,来探出一些蛛丝马迹,然后在几此开庭之后,法庭上当场翻案。
历史推理小说(historial mystery):
(1)在欧美一般有两种类型:
1)小说背景完全建立在过去的时代,称为“时代(period)侦探小说”。
2)同时代的侦探调查一个久远的案子,称为“超越历史的(transhistorical)侦探小说”。
前者的例子包括美国早期作家梅尔维尔•戴维森•卜斯特的《神秘大师阿伯纳大叔》,后者的例子有约瑟芬•铁伊的《时间的女儿》。
(2)最为著名的历史推理小说是铁伊的《时间的女儿》。专有名词[]
△暴风雨山庄
小说发生场景与外界完全隔离,像是处于暴风雨中的孤立山庄,电话不通,无法求得外界(如警方)援助也无法逃离的状况,通常状况为发生连续杀人案件。由于完全隔离,所以必得由在场人物解决事件,死亡时间或指纹等等通常不能取得(有法医或医生在场则前者例外,但仍然较不精确)。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小说《无人生还》(又译:童谣凶杀案、十个小黑人)即为此方面的代表,为孤岛杀人。
△叙述性诡计
叙述性诡计是指作者写作时,藉由文字词义或叙事结构,让读者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使读者「直觉地」对某些事情或状况不疑有他,进而在最后解开谜题时,让读者有大吃一惊的感觉。这是一种不易掌控的技巧,读者对此种诡计的反应有时也颇为两极。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便是叙述性诡计的典型应用。而绫辻行人的《十角馆杀人预告》也是此种诡计的代表,不过该书是向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的致敬之作,因此建议先阅读克里斯蒂的作品后,再阅读绫辻行人的此本作品。创作守则[]
较为知名的推理小说创作守则有两个不同的版本,皆为对推理小说创作的规范,在1928年由诺克斯提出推理小说十诫后,知名推理作家范·达因又提出了推理小说二十法则。

这里只有一部分,其余到参考资料的网站里去看,百度百科侦探推理小说也有相关的介绍。
好像有本推理小说史…
《谋杀的魅影》褚盟
很佩服有人打了这么多字……但是与其在网上看不如去买本实体书。推荐 褚盟的 《谋杀的魅影》

介绍各国的侦探小说家

请列出全国男的女的 老的少的 死的活的 比较有名的侦探小说家 附百科的网址
  二、 推理名家
  (1)有名号的名推理小说作家:
  推理小说鼻祖:埃德加•爱伦•坡

  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

  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

  侦探推理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

  日本克里斯蒂:仁木悦子(卧病在床的名推理小说女作家。以她和她哥哥的名字及形象作为笔下的名兄妹侦探)
  当代硬汉派侦探小说最杰出代表、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

  中国解放后引进的第一部日本推理小说的作者是——松本清张
  (2)欧美最有影响力的13位名推理小说作家(最大成就):
  01,埃德加•爱伦•坡(推理小说鼻祖)
  02,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名探歇洛克•福尔摩斯是广受全球推理迷喜爱,至今不歇)
  03,约翰•狄克森•卡尔(密室之王,三巨头之一)
  04,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女王,三巨头之一)
  05,埃勒里•奎因(三巨头之一,推理小说大师)
  06,莫理斯•卢布朗(创作了怪盗始祖亚森•罗宾)
  07,艾玛•奥希兹(创造了史上第一位安乐椅神探——角落里的老人)
  08,G•K切斯特顿(首开以犯罪心理学方式推理案情)
  09,多萝西•L•塞耶斯(与阿加莎齐名,笔下名探彼得•温西勋爵,亦被称为末代贵族神探。)
  10,S•S范•达因(写下推理二十戒,推理小说大师)
  11,达谢尔•哈米特(硬汉派创始者)
  12,雷蒙德•钱德勒(硬汉派大师、导演,作品深受欢迎,笔下名探菲力普•马罗被搬上影幕)
  13,劳伦斯•布洛克(当代硬汉派侦探小说最杰出代表)
  (3)日本最有影响力的12位名推理小说作家
  江户川乱步 横沟正史 高木彬光 松本清张 仁木悦子(女) 夏树静子(女)

  西村京太郎 森村诚一 岛田庄司 绫辻行人 赤川次郎 有栖川有栖 小栗虫太郎

  (4)详细情况
  欧美
  埃德加•爱伦•坡
  (Edgar Allan Poe):美国作家,推理小说的始祖,其作品《莫尔格街凶杀案》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篇推理小说。与其他四篇作品《金甲虫》、《失窃的信》、《玛丽罗杰疑案》、《你就是凶手》奠定了推理小说基本的诡计与写作方式,至今无人能出其左右
  阿瑟•柯南•道尔
  (Conan Doyle):英国作家,笔下的名探歇洛克•福尔摩斯是广受全球推理迷喜爱,至今不歇。
  莫理斯•卢布朗
  (Maurice Leblanc):法国作家,以风度翩翩的怪盗亚森•罗平故事风靡全球。
  艾玛•奥希兹
  (Emma Orczy):匈牙利裔英国作家,创造了史上第一位安乐椅神探——角落里的老人。
  G•K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
  英国作家、文学评论者以及神学家,因热爱推理小说,不但致力于推广,更亲自下海撰写推理小说,他笔下最著名的角色便是「布朗神父」,可说首开以犯罪心理学方式推理案情,与福尔摩斯注重证物的派别相庭抗礼。
  S•S范•达因(S, S, Van Dine):
  因为生了一场大病而在病床上选择看推理小说,康复后也写始撰写,写下推理二十戒,著有主教谋杀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英国人,被誉为“推理小说女王”,毕生创造大量长篇小说,笔下名探有赫尔克里波洛与马普尔小姐。
  多萝西•L•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
  英国人,与阿加莎齐名,笔下名探彼得•温西勋爵,亦被称为末代贵族神探。
  达谢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
  美国人,硬汉派的创始人,笔下名探为山姆•史培特。
  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
  美国人,硬汉派的第一拓展人,笔下名探为菲力普•马罗。
  乔治•西默农(Georges Simenon,1903-1989):
  法国作家,多产的快笔作家,创造名探马格雷探长。
  约翰•克瑞希(John Creasy,1908-1973):
  英国作家,推理小说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常用不同笔名发表并得奖。笔下主角以神探基甸(George Gideon)著名。
  艾勒里•奎因(Ellery Queen):
  美国人。此为笔名,实际上是由两个表兄弟共同创作。笔下有同名神探艾勒里•奎因,与哲瑞•雷恩。
  约翰•狄克森•卡尔(John Dickson Carr,1905-1977):
  美国作家,擅长营造神秘氛围,并以密室推理闻名,素有「密室之王」之称,笔下神探有基甸•菲尔博士(Dr, Gideon Fell)、亨利•梅利威尔爵士。
  劳伦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现役美国作家,1994年爱伦•坡奖终身大师奖得主。以酒鬼私家侦探马修•史卡德和雅贼系列著名。
  米涅•渥特丝(Minette Walters):
  现役英国女作家,1992年起以《冰屋》《女雕刻家》《毒舌钩》首创以三本新书连获三大英美重要奖项。
  苏•葛拉芙顿(Sue Grafton):
  美国作家,笔下神探为女私家侦探金丝•梅芳。
  日本
  江户川乱步:日本本格派的开山鼻祖,改变了推理小说在日本的地位。风格浪漫,富有想象力。有以他为名的江户川乱步奖,专门表彰新人作家。
  横沟正史:日本变格派的代表人物。
  高木彬光
  松本清张:他的创作打破了早年日本侦探小说界本格派和变格派的固定模式,开创了社会写实派推理小说领域。
  仁木悦子: (1928~1986)
  被誉为“日本克里斯蒂”。名推理小说作家。生于东京。后迁居富山县。4岁时得结核性胸椎骨疽 病,下肢瘫痪,半身不遂。在哥哥的鼓励下学习文化,以刻苦努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写出推理小说《猫知道》。1957年获江户川乱步奖,后拍成电影。与一翻 译家结婚。之后又发表《林中小屋》、《杀人线路图》、《有刺的树》、《黑色缎带》、《枯叶色的街》、《冰冷的街道》等。作品风格爽朗、明快,构思精巧,可 读性强。以兄妹侦探著称于日本推理小说文坛,并以日本女小说家的风格影响了当时的读者。
  夏树静子 :“主妇作家”,作品风格多以写实、动人为主,1973年更以《蒸发》第二十六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而《第三之女》也于1989年获得了冒险小说大赏。 代表作是《住宅悲剧》、《变性者的隐私》、《罪犯的现场证明》、《案件的假象》、《蒸发》、《跑道灯》等。她的文风细腻深沉,以《蒸发》获日本推理作家协 会奖。
  西村京太郎:以旅情推理著名,常以铁道与航空等交通工具为题材,因此小说中会有火车时刻表及车站的平面图。但也有本格派的佳作,如《杀人双曲线》。
  森村诚一: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元老,现代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大多受其影响。代表作《高层的死角》(李重民译群众出版社出版),主要作品包括《人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野性的证明》等。
  岛田庄司:本格派,对之后所谓新本格影响甚重,《占星术杀人魔法》最为著名,被称为新本格的开山鼻祖。
  绫辻行人:新本格旗手。本格推理,但又带有恐怖情节。最著名的是‘馆’系列推理小说。
  有栖川有栖:日本新本格派推理小说家的中坚力量,多产作家,涉猎领域极其广泛,涉及漫画,电视剧,评论等等方面。
  赤川次郎:日本幽默推理的代表,创造大量系列作。大部份作品的推理意味较浅,故有时受推理迷批评,然仍为推理入门的好选择。
  鮎川哲也
  水上勉:与松本清张并列为社会派栋梁作家的水上勉,代表作《大海獠牙》获得第十六届日本侦探作家Club大奖。虽然他创作推理小说的时期不算太长,但其间每部作品都称得上是社会派的杰作。
  山村美纱: 1934年生于日本京都府,毕业于京都府立大学国文系,曾做过中学国语教师,业余时间创作推理 小说。1969年曾获《小说星期天》每日新人候补奖。1970年、1972年、1973年连续获得“江户川乱步奖”。《消失在马六甲海峡》是她的处女作。 代表作品有《花棺》(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候补奖”),《幻空的对号座》、《京都祭日杀人事件》、《京都杀人地图》、《埃及女王之棺》等。山村美纱的作品 大都以京都为舞台,颇具地方色彩,情节曲折、离奇。每部作品都有新意,结局却合情合理。她被誉为“推理小说女王”。因长期积劳成疾,不幸于1996年9月 5日突然去世。
  山村美纱是擅长刻画女性心理的高手。山村美纱的小说题材大同小异,都是与影视生活有关,凶手大 都是漂亮的女人。由于她站在女人的高度来描写女人,读来更觉生动。她的作品代表了日本女推理小说家的另一种风格,叙述节奏明快,文笔哀幽阴森,把美丽的外 表与冷酷的心灵作了强烈鲜明的对照。山村美纱的作晶很畅销,但在文学性上不如仁木悦子和夏树静子。
  金城阳三郎:为推理漫画《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是该漫画初期的原作者,之后由天树征丸更替。借用横沟正史的推理小说人物金田一耕助自创出推理能力强的孙子。漫画画者为佐藤文也。
  森博嗣: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在作品中大量出现理工科的术语及知识,故在日本特以「理科系推理小说」(此分类目前只有森博嗣一人)。著名的系列有《犀川&萌绘》系列、《濑在丸红子之V》系列、《四季》系列。
  宫部美幸:日本文学史上罕见的小说作家,创作题材广泛,历史、奇幻、推理均有涉 猎。1987年处女作《吾家邻人的犯罪》获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踏入文坛,接着1992年《龙眠》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1999年《理由》获直木 奖;《模仿犯》这部费时四年才大功告成的作品,不仅创下了畅销一百三十万册的纪录,也为宫部带来了日本出版界史无前例的“六冠”荣誉。“六冠”的六项大奖 当中,包括为宫部美幸的文坛地位背书的第五十二届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赏”和第五届“司马辽太郎赏”等。她的小说剖析人性,分析心理,作品常常夺得畅销 书榜首。
  东野圭吾:著名推理小说作家,初期作品《放学后》获江户川乱步奖,早期是写清凉明快的校园推理,中期《超。杀人事件》《名侦探的规条》充满了黑色幽默,后期向社会派转型《白夜行》、《红色手指》、《湖边凶杀案》、《秘密》都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嫌疑犯X的献身》是他最经典的代表作。《侦探伽利略》前些时日在日本联播,获得了不小的收视率。

  一、 经典作品
  E•C本特利《特仑特最后一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无人生还》

  弗里曼•维尔斯•克劳夫兹《桶子》

  A•A米尼恩《红屋之谜》

  多萝西•L•塞耶斯《谁的尸体》

  A•E•W梅森《简屋》

  罗纳德•伯克莱《陆桥谋杀案》

  安东尼•伯克莱《毒巧克力命案》

  S•S范达因《班森杀人事件》、《加那利谋杀案》

  埃勒里•奎因《罗马帽子之谜》、《荷兰鞋之谜》、《希腊棺材之谜》、《埃及十字架之谜》《中国桔子之谜》

  约翰•狄克森•卡尔《夜行》

  梅尔维尔•戴维森•卜斯特《神秘大师阿伯纳大叔》

  约瑟芬•铁伊《时间的女儿》

  埃德加•爱伦•坡《莫尔格街凶杀案》、《金甲虫》、《失窃的信》、《玛丽罗杰疑案》、《你就是凶手》、《马里•罗盖特的秘密》

  米涅•渥特丝《冰屋》、《女雕刻家》、《毒舌钩》

  仁木悦子《猫知道》、《林中小屋》、《杀人线路图》、《有刺的树》、《黑色缎带》、《枯叶色的街》、《冰冷的街道》

  夏树静子《蒸发》、《第三之女》、《住宅悲剧》、《变性者的隐私》、《罪犯的现场证明》、《案件的假象》、《跑道灯》

  西村京太郎《杀人双曲线》、《特快卧车杀人事件》、《终点站杀人事件》、《高原铁路杀人事件》、《再婚旅行杀人事件》

  森村诚一《高层的死角》、《人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野性的证明》、《新干线杀人事件》

  岛田庄司《占星术杀人魔法》

  水上勉《大海獠牙》

  山村美纱《消失在马六甲海峡》、《花棺》、《幻空的对号座》、《京都祭日杀人事件》、《京都杀人地图》、《埃及女王之棺》

  金城阳三郎《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

  森博嗣《犀川&萌绘》系列、《濑在丸红子之V》系列、《四季》系列

  宫部美幸《吾家邻人的犯罪》、《龙眠》、《理由》、《模仿犯》

  东野圭吾《放学后》、《超。杀人事件》、《名侦探的守则》、《白夜行》、《红色手指》、《湖边凶杀案》、《秘密》、《嫌疑犯X的献身》、《侦探伽利略》

  安娜•凯瑟琳•格林《利文沃兹案》

  威尔基•科林斯《白衣女人》、《月亮宝石》、《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柯南•道尔《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恐怖谷》

  奥克兹男爵夫人《角落里的老人》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法官和他的刽子手》、《抛锚》、《诺言》

  乔治•西默农《黄狗》、《神经战》、《奥古斯特之死》、《梅格雷和不情愿的证人》

  E.加博里奥《勒鲁日案件》

  F.休姆《双座马车的秘密》

  M.R.莱因哈特《环形楼梯》

  G.K.切斯特顿《布朗神父的清白》

  松本清张《日本的黑雾》、《点与线》、《隔墙有眼》、《砂器》、《女人阶梯》、《女人的代价》

  江户川乱步《两分铜币》、《D坡杀人案》、《心理测试》、《人间椅子》、《黄金假面人》、《透明怪人》、《月亮手套》

  清水一行《动脉列岛》

  大阪圭吉《百货公司的绞刑官》、《坎坎虫谋杀案》

  卡特•迪克逊《白色修道院命案》

  赤川次郎《幽灵列车》、《三毛猫霍姆斯》、《三姐妹侦探团》、《新娘》、《幽灵》

  宫部美雪《完美的蓝》

  绫辻行人《杀人十角馆》、《杀人计时馆》
我列几个我喜欢看他们小说的作者吧
柯南道尔
江户川乱步
森村诚一
横沟正史
莫里斯卢布朗
他们的小说我基本全看过了,真的不错,其他的不怎么爱看
世界上最知名的侦探小说家

柯南·道尔(1859——1930)英国杰出的侦探小说家、剧作家。
毕业于爱丁堡医科大学,行医10余年,收入仅能维持生活,后专写侦探小说。
《血字的研究》几经退稿才发表,以《四签名》闻名于世。1891年弃医从文,遂成侦探小说家。代表作有《波希米亚丑闻》《红发会》、《五个桔核》等。
1894年决定停止写侦探小说,在《最后一案》中让福尔摩斯在激流中死去。不料广大读者对此愤慨,提出抗议。柯南道尔只得在《空屋》中让福尔摩斯死里逃生,又写出《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归来记》、《恐怖谷》等侦探小说。塑造的福尔摩斯已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书中虚构的福尔摩斯的办公地点也建成了旅游点。作品合乎逻辑的推理引人入胜,结构起伏跌宕,人物形象鲜明,涉及当时英国社会现实。对于其艺术成就,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曾说:“和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相比,没有任何侦探小说曾享有那么大的声誉。”柯南道尔被成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成为世界最畅销书作家之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 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是世界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姓米勒,全名为阿加莎·玛丽·克那丽莎·米勒。她生于英格兰的德文郡托尔奎市,她父亲是个英籍美国人,母亲是英国人没有读过大学,在母亲的教导下阅读文学作品,受狄更斯小说影响颇深。16岁时开始写侦探小说,第一部是《斯泰尔斯神秘案件》,但出版商对此毫无兴趣。经过不断写作实践,终于写出《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侦探名篇,塑造了波洛这这一艺术典型。“怀疑一切,怀疑每个人”是波洛的特殊性格,如《罗杰疑案》一书,结尾给人很大的惊奇。从事侦探小说55年中一共写了60余本侦探小说,几十个以侦探为题材的剧本。其中《老鼠夹》一剧在英国舞台上创造了上演30年不衰的记录。侦探小说有很高的文学性,继承了柯南道尔擅长编排扑朔迷离的布局,又加上她对医药学的研究,以心理学和医学的观点加以破案,堪称一绝。文字见解生动,引人入胜。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是“克里斯蒂小说迷”。英国女皇曾授予阿加莎·克里斯蒂为英国文学会会员。作品被译成103种文字,外文译本总数超过莎士比亚。80年代曾列为世界上最畅销书作家之首。正如同柯南道尔的作法,克莉丝蒂也於1975年的作品《帷幕》中为其笔下的神探波洛划上了句点。可惜的是波洛并没有如福尔摩斯般的幸运,因为克莉丝蒂也於隔年随着波洛的脚步离开了人世。
爱伦·坡(1809——1849)
美国作家、文艺评论家,被誉为“侦探小说的鼻祖”。出身演员家庭。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宣扬唯美主义、神秘主义。受西欧尤其法国资产阶级文学颓废派影响最大。小说有《怪诞故事集》、《黑猫》、《莫格街谋杀案》等。论文有《写作的哲学》、《诗歌原理》。1841年发表的《莫格街谋杀案》是公认为最早的侦探小说。内容写密室凶杀,凶手居然是猩猩。1842年发表的《玛丽·罗杰神秘案件》,纯粹用推理形式破案。其他如《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被盗窃的信》等五部小说成功创造了五种推理小说模式,(密室杀人、安乐椅上的纯推理侦探、破解密码诡计、侦探即是凶手及心理破案、人的盲点)塑造了业余侦探奥古斯特·杜宾这一艺术典型。爱伦·坡其小说风格怪异离奇,充满恐怖气氛。
江户川乱步(1894——1965) 原名平井太郎。日本著名小说家。191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在求学期间当过印刷厂 工、图书馆管理员。酷爱写小说。1923年发表处女作《两分钱硬币》(又名《沙滩上的欲望》),获《新青年》杂志 V青睐,一炮打响。此后从事侦探小说与科幻小说的创作,是日本推理“本格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代表作为《D坡杀人案》、《心理测试》、《人间椅子》、《黄金假面人》、《透明怪人》、《月亮手套》等,有著作“青年大侦探系列”(20本)、“少年大侦探系列”(24本),成功塑造了明智小五郎及助手小林芳雄等侦探形象,笔下的侦探明智小五郎成为日本妇孺皆知的英雄。 1954年建立江户川乱步侦探小说奖,奖品为一尊福尔摩斯座像。任日本推理协会首届理事,小说又丰富的想象力,风格怪异,情节曲折离奇。与朋友创办了刊登侦探推理小说的杂志《宝石》。撰写的自传体回忆录《侦探小说三十年》,总结和评价自己一生的创作。
松本清张(1910-1992) 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生于福冈县。出身贫苦,高小毕业后当勤杂工、印刷工。后到 《朝日新闻》报社广告部搞设计。受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影响,40岁时致力于小说创作。 1954年以《一部‘小仓日记’传》获芥川奖。早期作品以写社会小人物为主,后转向推理小说。代表作有《点与线》、《隔墙有眼》、《零的焦点》《恶棍》、《砂器》、《谋杀情人的画家》,1963年被推选为日本推理小说理事长,并誉为“推理小说的清张时代”。另著有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现代小说多部,多次获各种文艺奖,是大器晚成的作家典型。
横沟正史 (1902年5月24日-1981年12月28日) 日本小说家、推理作家。日本推理文坛的泰斗,一生致力於推广推理文学。他与江户川乱步同属开创加本推理小说新领域的大宗。这两位情同手足的文坛双擘的一系列推理创作,缩短了落后欧美的距离,而且使战后的日本推理小说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横沟正史的创作量惊人,如《狱门岛》《八墓村》《恶魔的手毯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杰作。其中《狱门岛》被公认为日本推理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其战后推出的名作《本阵杀人事件》以名探金田一耕助为主角 ,获得压倒性成功。后来他便以金田一耕助为主角,撰写一系列解谜推理小说,长短篇总共有77部。在小说中,侦探金田一耕助活跃的主要舞台是东京及周边地区,以及作者笔下充满恐怖传闻的冈山县地方。前者表现的是战后都市的颓废和倒错,后者多以乡村和血缘关系为主轴。一般读者对后者的评价较高。由於作者的妙笔生花,金田一耕助遂成为日本推理小说史上三大名探之一。
埃勒里·奎因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曼弗雷德·B·李(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他们堪称侦探推理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作家。两人本来分别从事广告业和电影业,1928年因参加有奖征文,两人开始联手创作侦探小说,三年后两人都辞去各自的工作,专门从事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在合作的40多年间,他们创作出一系列独具风格的侦探小说,其中大部分以埃勒里·奎因的笔名发表。埃勒里·奎因也是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其角色本身就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兼超级侦探。年轻英俊的侦探埃勒里·奎因和他的父亲——纽约警察局的警官理查德·奎因是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主要角色。
故事中的埃勒里·奎因,有着运动员的魁梧体魄和迷人的银灰色眼睛,他思维敏捷,具有高超的推理能力。这一形象成为美国侦探人物的标准模式——一个极具性感的现代美国的夏洛克·福尔摩斯。
奎因侦探推理小说开创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在历次“历史上最伟大的10位侦探推理小说家”的评选活动中,埃勒里·奎因榜榜有名。
贯穿埃勒里·奎因全部作品的最大特点是:设局精巧,推理严密。不看到最后,读者很难猜到罪犯是谁,看到谜底后,对作者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只能赞叹。奎因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丝毫没有对暴力、色情的渲染,这在侦探小说中是难能可贵的。
埃勒里·奎因从不轻视读者的推理能力,在他许多侦探小说中的最紧张关头都特别设定一个章节“挑战读者”,希望读者在不看结尾的情况下能独立侦破书中设下的疑案。
从整个西方侦探推理小说史来看,埃勒里·奎因属于第三代作家。第一代是由福尔摩斯掀起的短篇侦探小说热,其主要作家是柯南道尔、普斯特、傅尔曼等人;第二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贝克莱、范达因等人,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成名,创立了长篇侦探推理小说的新形式。经过两代人的探索和创作,侦探推理小说的基本模式、写作手法均已确立,为新一代大师的崛起奠定了基础。30年代之后的侦探推理小说家注定成为该领域的集大成者,其中最著名的大师就是埃勒里·奎因。
文章标题: 各国推理小说的优势类别是否与本国国情有关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20578.html
文章标签:推理小说  本国  国情  各国  类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