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8-27 09:01:3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底层逻辑这本书挺不错的。
(1)
首先是作者硬核。
2021年,有1篇《一个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传遍网络,这篇网文的作者就是刘润老师,这篇文章从1个司机的角度给我们讲了“用科学的方法做生意”。推荐你也读一读。
刘润老师的微信公众号有200多万人订阅,每天都会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刘润老师在得到开设了4门课程,分别为《5分钟商学院·基本篇》、《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商业洞察力》和《商业通识》。每一门课程都有上万名学生学习,人数最多的《5分钟商学院·基础篇》更是有将近30万人学习。
《5分钟商学院》的slogan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我深以为然。
每个人都是一家“无限责任公司”,与世界进行价值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用一生的时间来经营自己,追求成功。
在真实残酷的世界里,我们要如何左冲右突,浴血搏杀?怎样才能从新手阶段的手无寸铁发展到学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能独当一面,独步天下?
这本《底层逻辑》正好可以告诉你这些。
(2)
其次是切入角度抓住了痛点。
我们每天接触到成百上千的信息,遭受各种信息轰炸,教我们各种方法论。
但是刘润老师说:事物间自有其共同点,那就是底层逻辑。
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
只有抓住了底层逻辑,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这就相当于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学会了练习其他武功也驾轻就熟。
(3)
第三是内容硬核。
读这本书,你会经常有这种感觉——原来这个问题还能这么理解。
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有人问你:为什么胖的人相对比较懒?
胖的人,真的都比较懒吗?
其实你并不确定。
但是,“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会强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为这个观点找原因上。
当你开始为它找原因的时候,这个观点就已经悄悄地被“注射”进你的大脑了。
“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这被称为“注射式洗脑”。
看到这里,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也往往会被别人“为什么”背后的观点所吸引,并没有去关注这个问题是否成立。
底层逻辑这本书是十分有用的,可以套用在各个领域。
书的名字是《底层逻辑》,看着标题,着实有力,那作者刘润是如何定义底层逻辑的呢?“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只有底层逻辑,才是有生命力的。”
底层逻辑看起来很有价值,任何事物都是基本规律的叠加,认清基本规律是大有益处的。就好比计算机技术,能够深挖基本功是未来能够做得好的关键。正所谓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表象,而实质是不变的基本规律在不停的演绎。
本书分为了五个章节,分别是: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和社会协作五个方面,看着名字感觉是有些关联,但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内容是刘润在罗胖得到上开课的重新组织,并没有进行分解和提炼,对于读者而言,完全可以分开阅读。
底层逻辑相当于基本原理,它需要不断的升高问题的维度,将(同一或多个领域的)不同问题中的共性进行抽象和提炼,并将得到的结论带回到各个问题中去解释它们,这种V字型的思考模式是很重要的。
得到的结论不见的是一个让人惊叹的观点,所以有人用一个专有、惊奇且违反常理的结论来示图告诉你这是本质,这是底层逻辑,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以偏概全往往是现代公知们的常用手段,这点在本书中也或多或少存在。
观点思考
本书有许多有意思的观点,这些观点将会被笔者归纳到某个小的范围,然后在这个范围内进行探讨,可能是对观点的赞同,也有可能是批判。
底层逻辑方法论
书中提到:底层逻辑 + 环境变量 = 方法论。
这是刘润提到的一个公式,他想表达的是底层逻辑是不变的,而外部不同的场景才是变化的,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得到某个(场景)领域的核心要点,也就是方法论。
这个公式无疑是着重体现了底层逻辑的重要性,初一看有点感觉,是那么一回事,但仔细想,这个不一定对,
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公式简单的认为方法论就是底层逻辑在不同环境的投影,这点无疑是不承认学科或场景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第二,这里的底层逻辑假设真实存在,那就要求它有哲学般的普适性,否则无法涵盖众多颂域。
底层逻辑是重要的,但它们是属于各自领域的,自然科学都无法将不同领域的所有问题归结到某一些底层逻辑。能看出某些不同领或中有相似逻辑,但不能说这相似逻辑是同一个,或者是在相同底层逻辑在不同领域中的投影,而是说现阶段没有发现它们的区别,也许它们属于公共领域(或父领域)中的逻辑。
多视角看问题
书中提到: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1)法学家对错观;(2)经济学家对错观;(3)商人对错观。其中法学家讲究证据,谁的错谁承担,经济学家认为谁社会总成本低就是谁的错,而商人认为谁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作为一名程序员,时常会遇到故障,不论自己遇到的,还是看别人遇到的,常听到:这是遇到前人埋的雷了。这时候怎么处理呢?找前人?还是出问题的人自己负责?后来发现,基本都是出问题的人自己承担。这就是一种经济学家的处理方式,总成本最低。
三种对错观,提醒我们对于事情需要有多个视角去看,而这三种对错观是希望告诉我们,这不是为看似不合理的决定找台阶下,更多的是提醒自己视野开阔些,内心平和些。
事情都是人来做的,我这里想提出基于人和事的三个看法,这三个看法(或观点)是递进关系,它们是:
(1)人和人是不同的,人是分阶级的,处于各自阶级的人,只要本着客观且实事求是的思考,所做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2)不同阶级,会有各自的世界观,会有各自追求的生活和做事的理念,它们会有很大不同,阶级之间的坦诚对话在历史上看来,往往是暴力;
(3)客观事物存在于不同阶级共存的世界中,因此对于一件事物(或事情),它的发展和走向,是不同阶级角力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体现出了复杂性和矛盾性。
可以看到,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任何事情,比如:东航事故的无疾而终,美国MAGA冲击国会大厦等,看似荒谬或充满了无力感,但如果结合这三个看法以及多视角看问题,就会发现,这都很正常。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