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新时代再看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民主社会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

时间: 2021-08-03 13:26:42 | 作者:爱学习的席字君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新时代再看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民主社会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

在打开书本之前,内心并未对这本书产生过多期待,因为在见识了魔幻的2021年之后,对“民主”二字产生了免疫。现代西方世界的民主依然延续了古希腊时期民主的特色,即公民的民主,二等公民的华裔、墨西哥裔以及非法移民们算不得公民,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民主。此外民主政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效率低下,党同伐异以及过于许诺福利等等。读后感,不应仅仅是把这些已经广为流传的名著再度吹捧一番,而应该是结合自己的所思所学来吸收其中的精华,所以在阅读之中,更多地是带着辩证的思维来理解书里的内容。

但当我合上书本之时,我才明白,杜威所描写的民主社会并非是现实存在的“美式民主”,而是一种超脱于现实的理想社会,相比柏拉图《理想国》中所描绘的社会,按照每个人天赋理论的优劣去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然后分别充当立法治国者、御敌卫国者和致力工农者,这样看似人尽其用却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社会。杜威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更为我所接受,理想中的民主主义社会,应当充分给予社会中的每一份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在这个社会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过去,接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而从事生产是普通民众的任务。统治者利用这一特权,确保了自己和子孙后代对于律法的理解和解释能力,愚昧无知的奴隶们才会甘心接受他们的统治。所以在过去,人们普遍存在看重文化,看轻劳动的思想,因为有文化的往往是高坐庙堂的官老爷,而从事劳动的是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之中的人是怎样的呢?爱因斯坦曾在20实际初到访过中国,他发现接待他的国民党官员温文尔雅,地道的英语也是脱口而出,但老百姓们勤劳,肮脏,反应迟钝,像马一样劳作,还断言“中国人没有逻辑,他们无法掌握数学”。这样的论断在今天看来自然是不攻自破,但20世纪初,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中国,会被西方文明所看轻却又是理所当然的。

什么带来了国人面貌的改变?教育!而这其中最基本的是义务教育制度,给了全国人民接受教育的机会。愚民思想只能存在于奴隶和封建社会,那时的生产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和技能,让一个劳动力不事生产而参与学习对于家庭来说是奢侈的,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危险的。而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愈加复杂,若不经受充分的教育,被统治者无法完成相应的工作,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和质量若不足,也无法推动国家的进步发展,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也会落入下风。所以杜威所提倡的,每个人都应享有充分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

此外,关于杜威所倡导的“教育无目的论”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杜威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教育并不在其本身之外附加什么目的。真正的目的乃是儿童所能预见的奋斗目标,它能使他们尽心竭智地观察形势,耐心细致地寻求成功,专心致志地钻研学习。他认为,教育不应是简单的把上一代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也并不是以发展天性为目的放任自流的教育,更不是以实现社会效能为目标来教育儿童。祁尔德认为杜威的“无目的论”其实也有目的,那就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当我看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太能理解为什么这本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教育当局却并未因此做出改变。

杜威所倡导的“教育无目的论”当然是很好的,但太过理想化,既要解放孩子的天性,又不能脱离社会,应为了孩子和社会的发展而教育,而不是为了统治者所需而教育等等。我们都知道孩子要因材施教,但哪有那么多有足够智慧的老师来因材施教呢?如果培养一个孩子不是为了社会所需而培养,那么承担教育成本的政府和家庭还有多大的动力呢?在我们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接受教育,选择职业,并不是服务于统治者,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力的那个位置,一起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所生活的国家,并不是杜威理想中的“民主国家”,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国家所需要的各个岗位培养人才。但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制度和教育的目的相比杜威理想中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更为现实,更贴近真实的人类社会。

文章标题: 新时代再看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民主社会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1807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