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时间: 2021-06-18 18:28:33 | 作者:子不语风飘飘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看心理学不是为了更懂别人,而是为了更了解自己。

性格有残缺的人,多多少少都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因为自己的处事风格,人际交往,亲密关系,大多是从父母那里继承和复制过来的。

1.开篇就讲:全面自律的人才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这句话我不是很懂,也希望有缘的读者指教。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看外表,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有痛苦,挣扎,纠结,矛盾,懊恼,内疚,这种心理上的痛苦更加难以承受,外表是很难看出来的。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时刻遭受着考验,所以才觉得人生苦难重重。

那些外在可见的磨难其实都不算磨难,生活对我们真正的考验,其实是我们的内心。

如何拥有一个充盈而丰满的内心呢,我们从心理学开始了解

2。要让我们的心灵成长: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的过程,我们都是跟生活的抗争中学会在成长--高尔基,抗争的方式就是去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心灵和思想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18岁之后我们的身体(外观)就不会在成长了,而我们的内心是一个终身成长的过程,回避问题和调避痛苦倾向其实是心理问题的根源。结果就是心灵停滞成长。

3。父母的爱和家庭教育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孩子心灵上的交流,沉浸式感情交流,让孩子体会到你的爱,他们未必能立刻做出反应,但教会他们领悟痛苦或者温暖的真谛,教育孩子需要很大的耐心,入伏哦没有纠正孩子错误的耐心,你以后需要更大的耐心去解决它犯的错。

4错了就是错了,没有理由,面对困难,承担责任。

对自己负责,爱自己就是,既不过分强加给自己责任,也不要推辞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

对自己负责,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能力改变它,只会以为这思考和行动结合起来,

我最大的错误就是因为害怕犯错而不去犯错,只有将自己的内心暴露出去与外界发生碰撞,产生痛苦才会反思,改变自己,伪装人格只会阻碍自己心灵成长,而自自我反省,自我怀疑带来的的痛苦,往往大于外界产生的痛苦,这种痛苦的好处就是测量出自己心底的那条线,分析别人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找出自己最舒服的那种价值观和处事模式,从而逐步形成自己一套世界观,聪明人不在乎面子,他们更在乎冲突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自己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东西。当自己内心的堡垒(世界观)建立起来,以后外界发生的事情很少能影响到自己。

人人都会逃避,对别人会逃避,有时候对自己也会逃避,自我反思的作用,

不会自我反思的人,无视别人,会显得傲慢无礼,生活会陷入困境

过于自我反思,过分认可别人,否认自己的价值,则会自卑,内疚,内心痛苦,是不尊重自己,生活还是会陷入困境。

所以反思的目的。是看到别人的问题,看看自己能学到什么,反思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学习,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则越容易,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去自圆其说,

对于实

话,我们有权直接表达,但是如果对方还没有做好接受事实的心理准别,就会感受到冒犯而恼怒,注意表达意见的方式。

我觉得获得幸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内心充实,第二种:通过承担责任(家人,工作)获得幸福

爱:强大到足以化为行动的欲望,才能称之为意愿,由意愿产生的实际行动才能称之为‘爱’

爱一个人却没有去付出行动,就不算是爱

爱可以让自己心智成长,让对方心智成长,自己心智可以通过让对方成长而成长,看似渡他人,其实也是在渡自己。爱与依赖的关系,有些人通过依赖去填补自己内心被忽视,填补信心空虚寂寞,通过对方提供的感情价值,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通过别人的评价来验证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一旦失去依赖对象,内心会极度痛苦,错把产生依赖的原因归结为爱,心理成熟的人承认依赖的合理性,但不会让依赖控制自己的生活。

童年时期得到父母持续关注的爱的孩子,成年之后就懂得珍惜自己,坚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只要坚持真正的自己就能得到爱,即使小时候父母给予的爱他们并不能立刻做出回应,长大之后,那份被爱的感觉也会一直储存在孩子心底,在遇到困难得后这份爱会给孩子提供巨大的支撑,孩子不会轻易的绝望,儿时挨过的打也是关爱孩子的一种方式。长大孩子后孩子会明白父母的苦心,很多孩子不懂事时,会顶撞父母,怨恨父母。

在此我给一个提议,对于一些童年不够完整的人,是否可以尝试这样想,都是第一次做人,父母得先是自己然后才是父母,不要用父母的身份去到的道德绑架父母,人人都会犯错,既然自己不是完美的小孩,就不要苛刻的要求父母是完美父母,如果父母有跟你道歉的行为举动,记得给他们弥补的机会,如果一直关上自己的心门,拒绝原谅,任何有弥补的心态的心,也会心灰意冷,你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看吧他们错了还这个态度?活在受害者的世界里,自顾自怜,为难大家,也为难自己,给别人机会,放过他们也放过自己。也许有人会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宽恕不是为了原谅他人,而是为了解脱自己,只有自己解脱出来,才能治愈自己的伤。

电影《何以为家》11岁小男孩,在自己妹妹初次来潮就被嫁出去,换钱养活家人,他离家出走,回来后得知妹妹死于非命,他法庭上控诉自己的父母,将他生到这个世界,却生活虐待他,不爱他,父母的回答却是,他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也是12-13岁出嫁,大家都是卖孩子,养家糊口,几十年都是被这样对待的,且不说社会动荡,不提人们食不果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怨恨父母,父母该怨恨谁?爷爷奶奶,那爷爷奶奶该怨恨谁?那些死去的祖祖辈辈吗?如若家人就是这样你我相互指责,抱怨,互相责备,生活怎么继续进行,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提出问题是对的,不能不去面对,当问题到无法解决的时候,也不能自怨自哀,活在受害者的角色中,比如:大自然有其生存法则,鸠占鹊巢,喜鹊若一直抱怨对方占据自己巢穴害死自己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痛苦中,这一生必然无望,最好的方式,就是赶紧离开,在下一窝蛋,重新开始自己的鸟生,物竞天择,才能存活下来。生活的目的不是我们代代责备,毫无意义,父母思想觉悟以为时太晚,我们受教育的意义就是思想启蒙,意识到成长过程遇到的不公,改变自己,那些传承的错误到自己这一代改变,走入更好的人生。

不管我们为别人做什么,最根本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不要老说,我为了你xxxxxxx........那只是自我感动而已。爱是实际行动和真正的付出。爱是行动不是空想。爱具有排他性,根本容下第三者,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要勇敢去爱也要自我约束,爱得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就越深,心灵也能得到成长。

接受另一半是独立的个体,接受父母和朋友是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们有自己的世界,去尊重他们的世界,不与强求他们的世界来迎合你,最好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对方的营地,追求各自进步,和而不同。

(书中:一个男人跳海自杀,却意外被海浪 卷回岸边,获得新生)我们生命中有很多双标的情况,对坏事铭记于心,耿耿于怀,抱怨这个世界难以忍受,对于恩赐,却觉得是自己运气好,视而不见,并没有报以感恩之心,

科学本身也是一种信仰,很多科学家对科研的的狂热和偏执程度不亚与对宗教,科学本身很容易成为一种文化偶像,我们也应该对科学保持怀疑的态度。不信仰上帝未必比信仰上帝更为高级。

人之所以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仅取决于童年时期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么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意识,这个潜意识又可以称之为一个人的初心,这个潜意识在自己面临很多人生问题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帮自己的做出选择,才有了如今的生活。

生活中或有“做梦”

或者“说漏嘴”这是潜意识在跟我们沟通,往往是我们压抑的东西的一种自然表露,消极,积极,客观而真实,景观我们不先公布于众。

意识与潜意识关联,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容易生病,自己内心的感受才最重要(泽兰)。真诚的年对自己内心的感受,是自尊自爱的第一步,意识能力有限。潜意识才是真正的原动力,外界给我们的建议,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听进去是因为我们潜意识本身就对这个观点白表示认可,否则你说再多也没用。潜意识会帮助意识去辨认潜意识比意识更了解自己,潜意识比真正的自己更了解别人,潜意识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比意识来的睿智。

我们的基因很可能继承了某些知识,并在细胞中以核算遗传密码的形式存储起来,我们在教育别人的时候,并不是把某种新的东西强行塞到别人的思维里面。而是把这种东西从别人的思维中引导出来,让他从潜意识进入到意识。思维本身就是奇迹。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渗透。

潜意识:它发生在我们身上,有时候能够辨认出来,有时候我们虽能利用它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神奇的本质。

集体潜意识:自己没有没有亲身经历,从祖辈那里继承,辨认出智慧的正确性。潜意识对自己和他人一样有用(第六感)

波粒二象性:关可以知道你在观察它,人的行为会改变观测结果,人的观察会导致波函数坍塌,干涉现象消失。

我们在哪,哪就是宇宙的中心!

文章标题: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10331.html
文章标签:读后感  心理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