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击”为话题作文怎样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8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宇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2: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3: “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次作文主要探讨的就是“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谋求发展”的话题。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如何让传统文化活永葆生机?这是一个现实性很强、值得思考的问题。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文艺工作者的创新实践,传统文化在年轻的90后、00后中受到追捧,“国风”“国潮”已成为一大流行。
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三则材料中心指向统一,但又互有补充。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正面范例,强调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演绎,依然可以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自身生命力;但材料一强调形式上要创新,材料二强调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这对“如何做”的问题有所启发。材料三是个反面实例,传统文化固然要继承,要发展,但前提是要尊重文化,而不是借“热爱”之名“戏说”甚至“恶搞”文化。
据此,文章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 文化是民族之根,要深入学习、理解传统文化,品味文化之美,更新文化之魂。
2. 培养创新意识,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相融合,传统文化永不过时。
3.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前提是尊重文化,向传统文化致敬。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学者、翻译家叶廷芳曾说:“若无法置身洪流外,要在激流中生存并前行。”
元朝诗人张养浩有言:“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卢梭:当我们只遇到逆风行舟的时候,我们调整航向迂回行驶就可以了;但是,当海面上波涛汹涌,而我们想停在原地的时候,那就要抛锚。
在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我们都可能面临各种“洪流”。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分别解读如下:
①是著名学者、翻译家叶廷芳在回顾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时说出的人生感慨。他经历了尤数坎坰与波折,在命运的风浪中颠簸,但是他始终主动出击,不放弃抗争与希望,在逆境之中创造出传奇人生。这句话可以提炼出,在人生与时代的洪流中,面对困境、坎坰、挫败等,要勇千挑战,激流勇进,逆境前行。
②是元朝诗人张养浩的名言。青年人在人生与时代的激流中,常陷入进退两难的焦虑与困境,从此句可以提炼出在面对困境时,要修炼进不欣,退不戚的坦然,进退皆能有为的豁达。不论是积极投身千时代大潮,还是守住自己一方天地,都要有所提升,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③此句阐述的是在“洪流”中应对困境的方法。或迂回前行,或原地抛描,要视环境与条件相机行事。
④是提示语,设置任务。让考生将三句名言综合起来思考:“洪流”具有比喻意义,它可能是时代的风浪、命运的波折、人生的坎坰等各种成长路上遇到的困境。该如何选择,需要我们积极思考,本雨绸缪。
【参考立意】
①激流勇进,才能开创本来。
②进不喜,退不忧。/进退皆有为。
③擎智慧之灯,掌人生之舵。
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感知更容易被外界所塑造。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能。这是一道材料加任务驱动的作文,材料非常简单有且仅有一句话。意思是人的感知在现代社会更容易被外界所塑造,这大概就是讲的时代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吧。比如电脑、手机的覆盖全球,人人都使用手机,不管是接打电话、聊天交流、购物娱乐等等都可以在网络上,在小小的手机界面进行,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生活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我们个体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等等的确被外界塑造着,如果你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网络时代,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那么你就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外在的世界是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你的灵魂,你的身体属于你自己,你要听从内心的声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题干要求对有人说的观点进行评价,适合写成议论文,言之有理即刻。
参考立意:
1.外在世界有着强大的魅力或诱惑力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外在的世界固然充满着诱惑力,但是真正塑造自我的还是你自己。
3.既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又要听从自己灵魂的声音,塑造丰富完善的自我。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卫灵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义疏》也曾说:“人当思渐虑远,防于未然,则忧患之事不得近。”而《列子·天瑞篇》记载了一则这样的“远虑”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杞人的“远虑”被时人嘲笑,被讥之为“杞人忧天”。但今天的科学研究发现,地震是一种有可能发生的地质运动,太阳、月亮、星星作为宇宙中的天体,也是存在撞击、消失的可能。如此看来,“杞人”之“远虑”,实属难得。
个人的安身立命,国家的长治久安,固然需要我们具备“远虑”的意识与行动,但联系“杞人”之“远虑”,我们理应有更多的发现与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举了有关《论语》的两个名句,指出“远虑”的重要性,认为“远虑”可以防患于未来,让人提前意识到潜藏的隐患,并提前解决掉危机。与此相对的是,《列子·天瑞篇》则对“杞人忧天”提出了批判:批评部分人不做好实地观察,而盲目担忧。而今天科学研究的发现,这说明人们并非一味地否定“杞人忧天”,否定的是无根据的“杞人忧天”。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对是否“远虑”不应一味地肯定,也不应该一味地否定。我们应对是否“远虑”,要给出一个适当的前提条件。这个远虑,在思想上,是出于对未来切实的、充分的思考的,而非盲目地胡思乱想。在行动上,也需要做好实地观察以切实观察到“远虑”的存在,以及做好危机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不管是不是“远虑”,都是正确的考虑。
【立意参考】
1.是否“远虑”,要看实际情况。
2.“远虑”与“近忧”应有效结合。
3.“远虑”,不应只“虑”,更应施行。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唐代文学家陆贽在他的文章《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中,有这样的话:“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意思是:用言语去打动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动去打动人的,其效应一定很快。这两句话在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此题的话题是如何打动人。打动人是“体”,矛盾的两方是言语和行动。统一在打动人这个“体”上。
用言语去打动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动打动人的,其效应一定很快,为什么?正因为此,所以更应该用行动打动人。
但是,不能说用言语打动人不好,不行,因而进行否定,言语毕竟是打动人的方法之一,是做思想工作的方法之一,如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这都是著名的演讲,打动激励了无数人。
用言语打动人只是与用行动打动人相比效果差一点。作文,应该承认打动人言语是有作用的,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用行动打动人的作用更大。体现辩证思维。
其实,我想命题人的想法是:应该极力避免的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既要说更要做。
作文,最好采用总分总式。总说打动人有两种方法,及其关系,提出中心论点。分说一,言语打动人。分说二行动打动人。分说三言语打动人与行动打动人的关系,双管齐下会更好。再总说,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2022年高考最好的参考网站是什么
高考网为您提供2022高考时间及高考题预测复习资料、高考试题、历年真题、历年分数线、高考作文、高考信息、志愿填报系统、高考成绩查询等各项服务。
2022高考防疫措施英语作文
摘要
The serious epidemic situation in Wuhan affects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This winter vacation is doomed to be unstable. The traffic that used to run on the road seems to disappear now. The park and square that used to be hot and noisy become cold and clear. They could have a party with relatives and friends to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but now they can only stay at home and "look at the door and sigh"
从今天到2023年高考还有多少天?
砰,房门关闭,唐昊高大的身影已经消失。看着房门,大师站在那里半晌没有任何动作。
良久,他才缓缓低下头,目光落在那块令牌之上,嘴角处流露出一丝苦笑,“没想到,我的偶像竟然已经变成了这个样。”
太阳西斜,铁匠铺门前,并排坐着两个娇小的身影,他们穿着同样的衣服,就那么静静的坐着。
太阳的余晖带着淡淡的红色落在他们身上,仿佛给他们的身体上烙印了一圈金红色。
左侧的女孩儿偏过头,看看男孩儿,双手杵在自己的下巴上,想要说些什么,但她终究还是忍住了
开口的反而是男孩儿,他手握着一柄崭新的铸造锤,“小舞,谢谢你。”
“谢我什么?”小舞好奇的问道。
“谢谢你一直陪着我。”唐三低下头,看着脚下的地面,他的眼神有些迷离,也有些朦胧,但终究没有令泪落下。
小舞噗哧一笑,推了唐三的肩头一下,这一下用力很大,险些将唐三推倒,“别郁闷了。你爸爸只是暂时离开而已。总有一天,你们会再见面的。或许,他的离开,只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成长,让你更加坚强。如果你再这样下去,岂不是辜负了他的苦心么?”
唐三脸上流露出一丝苦笑,“或许是吧,可是,为什么他都不让我再见上一面。小舞,你知道么,爸爸是我唯一的亲人。家里没有了爸爸,也就不再是个家了。”
小舞甩了甩头,将自己长长的蝎辫甩到身前,“没有了爸爸,你还有我这个朋友嘛。如果你非要找个亲人,
我不介意做你姐姐。快,叫声小舞姐来听听。大家都那么叫,只有你是例外。”
近几年,高考人数持续上升,2021年高考人数达到了1078万人,2022年高考在即,高考人数也成为了众多人关心的问题。2022年大概有多少分参加高考?2022年高考人数比2021年多吗?关于这些问题,本期老师为大家分析。
一、2022年大概有多少人参加高考
答:预计1100万人左右参加2022年高考。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2022年内地30省市高中学生人数统计表得知:
2021年入学即2022年参考高考的高中在校生一共有8398599(800多万)人,这些人数仅仅是正常参加高考的人数,而每年高考还包括部分社会考生和大量的复读生,因此每年高考人数都是大于高三在校生人数的。
暂且不论每年的社会考生人数,高考复读人数也是呈每年上升的趋势。2021年河南省高考复读生人数为46.74万人,占全部考生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四川省2021年复读生人数也超过了20万,复读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多,此外广西、陕西、山西、甘肃省等省份,复读率也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可见复读生是增加每年高考人数的一大主力军。
下面是各省2021高三在校人数与2021年高考人数的对比图,可以发现天津、河北、内蒙古、四川、湖南等大部分省份实际参加高考的人数都是大于高三在校人数的。
2022年大概有多少分参加高考,社会考生和复读生的人数是一个关键,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高考报名,等各地高考结束后就会公布报名人数,但是一般来说参加高考的人数会比报名人数要少一些,按照2021年的高考人数来推断,预计2022年将有1100万人左右参加高考。
二、2022年高考人数比2021年多吗
2022年高考人数大概率是比2021年多的
2021年高考人数为975万,2021年高考人数就突破了1000万,而2021年高考人数达到了1071万,2021年高考人数也在1700万以上,因此2022年高考人数大概率是比2021年更多的。
近几年的除了高考人数在持续上涨外,复读生人数同样是只增不减的趋势。2021年全国高三在校生人数为7897997人,而实际的高考人数达到了1071万人,相当于复读生和社会考生一共增加了281.1万人左右。按照这个概率推算,2021年高三在校人数为7846454人,而总共的高考人数达到了1078万人,那么预计在2022年,复读生的人数将接近293万人左右,加上2022年高考在校人数,那么2022年高考人数很可能将超过2021年的1078万人。
而且目前众多省份都有关于复读的政策,在2022年之后,很多公办高中是不招生复读生的,因此2022年的复读生人数可能会达到一个高峰,高考竞争愈加激烈,可见“2022届高考生惨了”的说法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当然以上内容仅为老师推测和猜测,2022年高考人数的最终数据还请大家等待官网通知,一般来说等待各省市高考报名结束,大约在12月底,高考报名人数就会最终确定。
前距离2023年高考倒计时还有2年零189天。 2023年高考时间 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8日
大概还有几百天吧,反正也就是半年。加油,努力相信自己。
文章标题: 来预测2022高考作文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zuowen/13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