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特别想向他人介绍的古人

时间: 2023-06-22 15:00: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特别想向他人介绍的古人

古代人物介绍

霍去病rn岳飞rn李勇rn汉武帝rn卫青rn司马迁rn(列举朝代、当时的皇帝、有名的文臣将领。)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 初为汉武帝侍中。 元朔六年 (前 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骠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

公元前121年春天,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 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 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 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东北、河北蔚县一带)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
岳飞(1103-1142),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李勇,男,汉族,1951年10月生,山东济宁人,197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5月参加工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年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外国财政研究室副主任,1985年至1989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二秘、一秘,1989年至1990年任财政部世界银行业务司处长,1990年至1992年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技术助理、顾问,1992年至1996年任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副司长、司长,1996年至1998年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执行董事,1999年至2002年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2000年7月至2003年9月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2003年9月至现在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王娡,皇后为卫子夫。他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七十岁驾崩。(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54年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公元前 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补注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义》,所依据的是唐代张守节《正义》注称:“太初元年,迁年42岁。”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则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国维,梁启超等主此说。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隐》,依据晋代张华《博物志》称“大夫司马迁,28岁古六月乙岁卯,石也”。也就是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升为太史令,年28岁,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应为司马迁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说。一般采用前说)补注:持“建元六年说”者,千方百计证明《博物志》是对的,而认为张守节《正义》的记载是错误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博物志》该条所录的是汉代记籍簿,它记载着司马迁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禄等等。如此详细而真切,是录自汉代文书,其真实无疑。这是一种原始材料,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一般史书中的材料。其二,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今仆不幸早失二亲。”如按《正义》所言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时,司马迁应是36岁。按常理,36岁死去父母说不上“早失二亲”。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即26岁父死,说早失父母尚说得过去。其三,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于景帝中元五年,这一年应是55岁,他做郎中是在20岁左右邀游各地回来后的事,那么,他应该说待罪辇毂下30余年了。显然,司马迁不会连自己做过的事都记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说。
回答者:t13693598097 - 门吏 二级 3-30 16:48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
回答者:苦咖啡乃我也 - 童生 一级 3-30 18:34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 初为汉武帝侍中。 元朔六年 (前 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骠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

公元前121年春天,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 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 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 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东北、河北蔚县一带)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
岳飞(1103-1142),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李勇,男,汉族,1951年10月生,山东济宁人,197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5月参加工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年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外国财政研究室副主任,1985年至1989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二秘、一秘,1989年至1990年任财政部世界银行业务司处长,1990年至1992年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技术助理、顾问,1992年至1996年任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副司长、司长,1996年至1998年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执行董事,1999年至2002年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2000年7月至2003年9月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2003年9月至现在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王娡,皇后为卫子夫。他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七十岁驾崩。(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54年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公元前 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补注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义》,所依据的是唐代张守节《正义》注称:“太初元年,迁年42岁。”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则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国维,梁启超等主此说。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隐》,依据晋代张华《博物志》称“大夫司马迁,28岁古六月乙岁卯,石也”。也就是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升为太史令,年28岁,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应为司马迁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说。一般采用前说)补注:持“建元六年说”者,千方百计证明《博物志》是对的,而认为张守节《正义》的记载是错误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博物志》该条所录的是汉代记籍簿,它记载着司马迁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禄等等。如此详细而真切,是录自汉代文书,其真实无疑。这是一种原始材料,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一般史书中的材料。其二,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今仆不幸早失二亲。”如按《正义》所言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时,司马迁应是36岁。按常理,36岁死去父母说不上“早失二亲”。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即26岁父死,说早失父母尚说得过去。其三,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于景帝中元五年,这一年应是55岁,他做郎中是在20岁左右邀游各地回来后的事,那么,他应该说待罪辇毂下30余年了。显然,司马迁不会连自己做过的事都记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说。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 初为汉武帝侍中。 元朔六年 (前 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骠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

  公元前121年春天,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 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 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 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东北、河北蔚县一带)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
  岳飞(1103-1142),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李勇,男,汉族,1951年10月生,山东济宁人,197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5月参加工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年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外国财政研究室副主任,1985年至1989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二秘、一秘,1989年至1990年任财政部世界银行业务司处长,1990年至1992年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技术助理、顾问,1992年至1996年任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副司长、司长,1996年至1998年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执行董事,1999年至2002年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2000年7月至2003年9月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2003年9月至现在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王娡,皇后为卫子夫。他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七十岁驾崩。(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54年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公元前 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补注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义》,所依据的是唐代张守节《正义》注称:“太初元年,迁年42岁。”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则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国维,梁启超等主此说。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隐》,依据晋代张华《博物志》称“大夫司马迁,28岁古六月乙岁卯,石也”。也就是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升为太史令,年28岁,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应为司马迁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说。一般采用前说)补注:持“建元六年说”者,千方百计证明《博物志》是对的,而认为张守节《正义》的记载是错误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博物志》该条所录的是汉代记籍簿,它记载着司马迁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禄等等。如此详细而真切,是录自汉代文书,其真实无疑。这是一种原始材料,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一般史书中的材料。其二,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今仆不幸早失二亲。”如按《正义》所言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时,司马迁应是36岁。按常理,36岁死去父母说不上“早失二亲”。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即26岁父死,说早失父母尚说得过去。其三,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于景帝中元五年,这一年应是55岁,他做郎中是在20岁左右邀游各地回来后的事,那么,他应该说待罪辇毂下30余年了。显然,司马迁不会连自己做过的事都记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说。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 初为汉武帝侍中。 元朔六年 (前 123),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骠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战绩卓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三月,为骠骑将军,率万余骑兵出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转战六日,深入千余里,斩获近9000人。

公元前121年春天,领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领,今庆阳西北),迂回至祁连山(今南山)、鱳得(今张掖西北)一带,袭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两部,斩获3万余人(见河西之战),以功益封5400户。 自此恩宠有加,与大将军卫青地位相等。秋, 以果断行动促使浑邪王率4万人归汉。元狩四年(前119) 春,率5万骑为东路军,由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东北、河北蔚县一带)出塞2000余里,重创匈奴左部,斩获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约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一说今蒙古乌兰巴托东),临瀚海(今内蒙古高原东北呼伦湖与贝尔湖,一说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与卫青西路作战合璧而称漠北大捷,是西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丰碑(见漠北之战)。与卫青同为大司马。属下校、尉以至吏卒亦多受封赏。一生以除边患为己任,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之壮言。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作战勇猛,果敢深入。
岳飞(1103-1142),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李勇,男,汉族,1951年10月生,山东济宁人,197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5月参加工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年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外国财政研究室副主任,1985年至1989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二秘、一秘,1989年至1990年任财政部世界银行业务司处长,1990年至1992年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技术助理、顾问,1992年至1996年任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副司长、司长,1996年至1998年任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执行董事,1999年至2002年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2000年7月至2003年9月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2003年9月至现在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王娡,皇后为卫子夫。他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七十岁驾崩。(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54年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与平阳侯曹寿(汉初名臣曹参之曾孙)为妻,所以也称平阳公主。

卫媪生有一男三女,即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丈夫死后,她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在母亲的关怀下渡过了童年。后来,他的母亲感觉供养他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卫青这个私生子,让他到山上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卫青长大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与在郑家时的情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卫青聪明好学,渐渐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了一些上层阶级礼节。他怨恨郑家对他没有一点亲情,决定冒姓为卫,完全与郑家断绝关系。

公元前 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补注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义》,所依据的是唐代张守节《正义》注称:“太初元年,迁年42岁。”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则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国维,梁启超等主此说。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隐》,依据晋代张华《博物志》称“大夫司马迁,28岁古六月乙岁卯,石也”。也就是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升为太史令,年28岁,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应为司马迁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说。一般采用前说)补注:持“建元六年说”者,千方百计证明《博物志》是对的,而认为张守节《正义》的记载是错误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博物志》该条所录的是汉代记籍簿,它记载着司马迁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禄等等。如此详细而真切,是录自汉代文书,其真实无疑。这是一种原始材料,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一般史书中的材料。其二,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今仆不幸早失二亲。”如按《正义》所言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时,司马迁应是36岁。按常理,36岁死去父母说不上“早失二亲”。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即26岁父死,说早失父母尚说得过去。其三,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于景帝中元五年,这一年应是55岁,他做郎中是在20岁左右邀游各地回来后的事,那么,他应该说待罪辇毂下30余年了。显然,司马迁不会连自己做过的事都记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说。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

你最想遇见哪一位古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想表达哪些情感?不少于300字。

李白,我爱死你了,你写给那啥,蜀道难,卧槽,这想象力无敌了,给我签个名吧,你咋这么有才呢,走,带你去喝这最上口的西凤酒!
哥,跟你讲,这一生放荡不羁,前途迷茫啊。被人挖坑的事情多了去了,咱到哪里落脚,哪里就是天堂,今朝有酒今朝醉,干!
没啥好伤感,这一生你会遇到很多知己,孟浩然,杜甫都是些忧国忧民的大才子,你不是一个人,有的是棋逢对手的时候,想着就爽呀!
雄伟壮观的风景等着你去挖掘,前途茫茫等着你去体会。随心所欲,活得精彩!
最想遇见哪一位古人?

最想遇到的古人是曹雪芹,

问问他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具体情节,

能把手稿抄来是最好的,

顺便看看脂砚斋到底是他啥人。

介绍古人文言文

1. 跪求^^^^^介绍古代名人的文言文

①.柳宗元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译文: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高伯祖柳,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一起得罪了武则天皇后,在高宗时被处死。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掉了御史官。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

②李贺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译文:李贺,字长吉,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七岁就能写出好的辞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说还不相信,就去造访他家,让他写诗,提笔一挥而就,就象预先构思、草拟过的,自己取名字叫《高轩过》,他们两个大吃一惊,从此李贺出了名。

李贺长得纤瘦,两个眉 *** 连,手指细长,能运笔如风。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小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

李贺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就象赴会别人的任务题目。到了傍晚回家,积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这样,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

③. 孟浩然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译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2. 跪求^^^^^介绍古代名人的文言文

①.柳宗元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译文: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

高伯祖柳,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一起得罪了武则天皇后,在高宗时被处死。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

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掉了御史官。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

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②李贺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课程者。

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

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译文:李贺,字长吉,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七岁就能写出好的辞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说还不相信,就去造访他家,让他写诗,提笔一挥而就,就象预先构思、草拟过的,自己取名字叫《高轩过》,他们两个大吃一惊,从此李贺出了名。 李贺长得纤瘦,两个眉 *** 连,手指细长,能运笔如风。

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小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 李贺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就象赴会别人的任务题目。

到了傍晚回家,积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这样,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

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③. 孟浩然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

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

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病疽背卒。 译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

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

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

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

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

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3. 古代文言文大分哪几种类型

解答:

古代常见文学体裁及简介:

①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②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③说:古代议说明一类文章总称。如:《师说》《马说》《捕蛇者说》等等。

④论:一种论文文体。如:《过秦论》《六国论》等。

⑤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又包括:奏、议、疏、表等。

⑥序,跋:序也作“叙”或“引”,一般在书前。跋与之相反。

⑦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

⑧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⑨祭文:在祭告死者或天地山川时诵读的文章,如:《祭妹文》。

⑩传奇:小说体裁之一。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4. 关于古人的文言文(自编的)

青城赋 谢萌薇

余尝闻蜀都青城,鬼斧神工。其山则盘纡茀郁;其水则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其木则浓荫幽暗;其石则嶙峋怪异。余心驰神往,誓一睹而后快。

时值深秋之吉日,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登青城。宾客骚人,络绎不绝。扶妻携女,游乐无涯。初至山麓,苍松翠柏,拂清风而飘摇。明流暗溪,灵气氤氲.无大海之波涛,有急湍之欢歌.山影淡,晓风清,流水飞花,辉映射青石。

至于泛舟湖中央,雾霭烟垄,宛如仙气入怀,荡涤脏腑。碧水满目,洗尽凡心。湖面镜平,孤鹜盘桓。涟漪环绕,顾影有伴。置身化境,忘怀喧嚣。

继而乘车以登上清宫,于是乎乃历夫太阶。香火鼎盛,烟雾缭绕,俯仰顾眄,仿若隔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青牛老君,鹤骨仙风。神仙岳岳于栋间,玉女窥窗而下视。若夫遨游于苍茫大地,飘飘然欲羽化为仙。暮鼓骤响,重返人间。噫!妙哉!

夕暮言归,其乐难忘。此乃游观之好,耳目之娱。临其境而味其神,观其景则悟其妙。忘返留连,不知何言!

5. 请多介绍些古代知识,文言文知识,古代一些繁文缛节

古代礼节:

中国宴饮是中华民族饮食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宴饮既是物质形态,也是精神形态。古人讲:“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设宴待嘉宾,无礼不成席。”宴与礼相连,宴与情相通,古今中外亦然。宴饮所具有的聚餐式、规格化、社交性、礼仪性这几大特点,决定着古代不可少,现代不可缺,将来还会有。因为吃是人类的起点和最后归宿。宴饮中的吃喝不同于日常饮食中的吃喝,宴饮将吃喝作为实施情、礼、仪、乐、趣、享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追求饮馔美的—种手段。

无古不成今。当今社会,人们将举办和参加各种宴饮活动看作是相互交流、互通信息、了却心愿、答谢朋友等社交手段之一,它与日常进餐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一定的礼仪规矩。但是,在各种宴席上,不合礼仪的举动却时常可见。

然而,在中国古代宴饮活动中,有着种种礼仪规范的约束,并形成了一套饮食礼节。古人宴请宾客,一般程式为:确定宴请,主人发出请柬,车辆迎宾,门前恭候,客至问安致意,请入厅堂小坐,敬茶献烟,专人陪伴,稍事休息后导客入席,彼此让座。开席前即使是家宴,家长也得说几句话,相当于致辞。

席间上菜,先冷后热,先大件,后一般,中间插上点心,最后上果盘。每进一肴,主人要举杯敬酒,举箸劝食。无论主人或客人,都要遵循这样的礼节,即《礼记·曲礼》中所讲的:

“共饭不择手”,即同别人一起吃饭时,要检查手的清洁,把手洗干净后再食;

“毋抟饭”,不要把饭搓成饭团,然后狼吞虎咽大口吃,这样做有争食之嫌;

“毋放饭”,不要把手中的饭再放回盘碗中,以免给人以不洁的感觉;

“毋流歠”,不要喝得满嘴淋漓,给人以馋相;

“毋咤饭”,吃饭时不要啧啧做声,发出唏唏的响声;

“毋啮骨”,不要过度地啃骨头,给人以不雅的印象;

“毋反鱼肉”,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再放回盘碗里,应当接着吃完,以示卫生,吃时应少取,不够再取;

“毋投与狗骨”,不要把肉骨头投给狗,以免主人误以为他举办的宴席只配狗食;

“毋固获”,不要专挑自己喜欢吃的那一种食物,这样做会显得有些自私;

“毋扬饭”,不要因为贪图吃得快一些,就去扬着热饭,以散去热气,这样做显得心急;

“饭黍毋以箸”,吃黍米饭不要用筷子,而须用专用匙,以免给人喙食之感;

“毋遝羹”,不要大口喝羹汤,有菜的羹汤应用筷子夹食;

“毋絮羹”,客人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羹汤,好像自己的烹调技艺比主人的更好;

“毋刺齿”,不要当众剔牙,显得不雅观,须待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喝酱汁,使人觉得你没见过世面;

“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享”,如果有客人在调和羹汤,主人就要道歉,说烹调得不好,请包涵;

“客歠醢,主人辞以窭”,如果客人喝了酱汁,主人也要道歉,说菜肴乏味;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煮过的肉可用牙齿咬断,干肉则不要用牙去咬,须用手或刀匕分食;

“毋嘬炙”,吃烤肉串和大块的烤肉,不要一口吞下去,这样会塞满口腔,呈狼吞虎咽状;

“共食不饱”,即同别人一道吃饭,不要吃得过饱,要注意文明和谦让;

“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进餐完后,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着腌渍物的盘子,交给旁边的仆役,主人则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收拾,然后客人再坐下等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一整套的进食礼节,这套礼节对后世中华民族餐饮文化有较大影响。这套繁琐礼节的宗旨,是要求人们要有“尊让契敬”的品德,以保证上下有礼,尊卑有序,实现“讲礼于等”的进餐方式。用现代观点看,虽然这套繁文缛礼的宗旨是封建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因素,对我们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现代社会交往的礼仪形式,越来越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日益平等,生活节奏日趋加快,餐桌文明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将吃相作为判断有无教养的标准之一。宴饮礼仪,虽无古代社会那些繁文缛节,但也还是有一些仪节程式。常言说“礼多人不怪”,如果在宴饮活动中,你的举手投足,进餐形象,言谈话语间表现出很高的礼仪修养,则有助于塑造你的公众形象,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促进你事业的发展,帮助你社交成功。

6.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一、言文分离。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二、历久不变。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简练。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四、古奥难懂。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初学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历来是文人学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

(一)文言省略句式特点: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二)文言倒装句式特点: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三)文言被动句式特点: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

(四)文言文判断句式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7. 介绍几篇古代经典散文

李斯,秦,《谏逐客书》

贾谊,西汉,《过秦论》

屈原,战国楚,《离骚》

曹植,三国魏,《白马篇》

刘义庆,南北朝,《世说新语》

江淹,南北朝,《别赋》

陶渊明,东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宋,《醉翁亭记》

苏轼,宋,《前赤壁赋》

苏轼,宋,《后赤壁赋》

苏轼,宋,《飓风赋》

扬雄,西汉,《甘泉赋》

扬雄,西汉,《河东赋》

司马相如,西汉,《子虚赋》

司马相如,西汉,《上林赋》

司马相如,西汉,《大人赋》

王褒,西汉,《僮约》

陈子昂,唐,《修竹篇序》

王勃,唐,《滕王阁序》

范仲淹,宋,《岳阳楼记》

柳宗元,唐,《小石潭记》

文章标题: 特别想向他人介绍的古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73294.html
文章标签:别想  古人  介绍
Top